大学毛中特考研真题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毛中特考研真题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第二章

【2009年】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 ABD不符合题意。 【2002年理】8.1

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文中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据此分析,选项B才是正确答案。

选项A是出自《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C项是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D项是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思想。

【1993年文】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 A、组织路线问题 B、思想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中国革命史。考查内容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目的与性质问题。考查目标是要求考生运用有关原理,认识、分析或评价某些社会历史现象。 “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局面;但是,纠正“文革”错误的工作却遇到了阻力,国民经济建设也处于徘徊中前进的不良局面。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十年“文革”造成的思想混乱未能清除,二是当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的华国锋的指导思想仍是继续“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并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表明,如何纠正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严重错误,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从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便是为解决这一任务而发起的。这一讨论,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是建国以来、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延安整风以来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它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是为了打破精神枷锁、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实

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后者又进一步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问题。至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则是在十二大上解决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革命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理应认真理解,准确把握,这是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1996年理】17.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

A、阶级分析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调查研究

E.独立自主 【答案】B、C、E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准确识记。B、C、E三项是毛泽东思想的活 的灵魂,它贯穿在A、D二项中。A、D二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方法,不属于正确选项。

【2004年】2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所谓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问题,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严厉批评了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指出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和C。 选项A属于政策性错误,D项和E项属于策略性错误,都不是学风问题。 【2000年文】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历史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因此,我们说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B正确。

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项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D项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003年】15.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

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C项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D项对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

【2005年】

2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点: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06年】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答案】D 【解析】本题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基本要求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创新。有关创新的观点出自中共十六大报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故选项D是正确的。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对于此题只要是懂得哲学中关于精神、意识、理论的先导作用的道理就会做对此题。这一考题贯彻和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着力自主创新”的精神。

第二篇: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革命、建设、改革。

毛泽东思想解决革命和建设的任务,中特理论解决建设和改革的任务。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和“中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的是中国国情

4.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中特理论是第二次飞跃。新的革命

方法:群众路线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解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怎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第二次飞跃;思想基础;根本指针。

9.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毛泽东思想与中特理论相同点:思想基础是实事求是

1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验证条件和目的。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核心。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2章)

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晋绥干部会议上,无产阶级领导的...

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革命动力:工、农、小、民。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农民问题基本问题--土地问题。 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两面性根源于软弱性。

革命领导:根本的标志:领导权问题。关键词:根本保证。领导权两个条件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前途

3.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文献: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论》;②《论联合政府》)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4. 毛泽东提到的“四个既然”,: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对象;有资产阶级参加;不是一般的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

5.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①时代背景不同(十月革命前或后);②领导力量不同(旧--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无产阶级领导);③指导思想不同(新--马克思主义);④革命前途不同(旧--资本主义道路;新--社会主义道路);⑤但是,新旧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6.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无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根本区别

7. 错误观点:①二次革命论(以陈独秀为代表,应当先让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等胜利后无产阶级再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②一次革命论(左倾的),也叫“毕其功于一役。一次的是混淆,二次的是割裂。

8. 政治纲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怎么联合专政,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意会选)。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性质。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四篇文献;必然性。(客观原因:①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②革命的群众基础好;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原因:④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

11.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出题较多);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又叫劳动者联盟)——是主体;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非劳动者的联盟)。第一个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联盟的基础

核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总路线、道路、三大法宝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3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经济:五种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个体;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过渡的,五种经济成分,即3+2)。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化三改(总路线:一化三改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

对农业、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①走互助合作道路;②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②三个阶段(三步走)——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原因——选择题);形式——国家资本主义(①初级形式的,即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经销代销);②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利润分配:四马分肥。

3.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方法。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4章)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论十大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共八大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农轻重为序”。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中央和地方并举;沿海和内地并举;大小型企业并举。)

4.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人们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需求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现实。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采取专政的方法。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采取的是民主的方法。

5. ①精神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②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③人民群众与政府的矛盾——民主集中制原则;④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⑤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⑥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5章)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共十三大。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考点:100页最后一段。十一届六中全会(选择题)...初级的阶段。101页:十五大:基本纲领。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选择题),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初级阶段。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一样。一是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主体。二是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十五大:九条基本特征。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两个主要矛盾。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是五大发展理念。人民:整体性层次性;需要:动态性。 我国在一定范围内有阶级斗争,但并不是主要矛盾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关键词:兴国之要;强国之路;根本立足点;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途径。

关键词:本质要求;政治保证;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1992年南方谈话。(107页第三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解放、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公有制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科学内涵:可以选择性的复习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6章)

1.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牛鼻子: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110页,记住协调的新特点。选择题考点:协调发展的特点;怎么协调发展(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个一百年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知道四个全面的内涵;2014年12月江苏调研提出;内在逻辑关系:一个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小康社会)、三个战略举措(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要求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期间的目标。经济新常态:中高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还提了6个原则。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13页,中国梦: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12页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6. 路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核心: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记住是中高速增长);中国梦(三个内容、三个路径)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7章)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14页,关键抉择、重要法宝。115页,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5页第三段,改革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不是革命,属于比喻,说明改革的力度之强。 区分改革和革命:关键看制度还是体制的改变。115页,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

2.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伟大革命

3.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

4.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指向

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解放思想:前提、总开关。解放生产力、社会活力:必然结果和重要基础。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坚持。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记住三个必须。六个关系中重点处理好四个: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选择题重点考点)。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发展也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8.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1.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2.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 9.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利共赢,外交政策是开放共赢。118页,互利共赢:正当利益。119页,了解怎么实施互利共赢战略)命运共同体意识“一带一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8章)

1.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要使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全部作用,不否定政府的作

(倒数第二段第四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四大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

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国家宏观调控。

4. 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国营、集体、混合国集。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商独资、混合非公。基本依据(第二句话,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5. 为什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6. 为什么要坚持非公有制经济:①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非公有制经济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7. 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①巩固公有制经济;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词:控制力(特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创造力(特指非公有制经济)。

(1)我国对所有制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集体、混合国集。(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重质,而不是数量上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起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③可考性不大;④体制。

8. 为什么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进税收

9. 如何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注意:地位不平等,因为公有制是主体地位)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选择题)。我们要建立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合资)。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11.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者公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按劳分配就仍然是它的主要分配方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①物质的,②人的劳动)。知识产权的收入也属于劳动收入。

12. 按生产要素分配: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3. 把握经济新常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三是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四是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八个更加注重。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14.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15.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的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6.政府的职责和作用(选择题):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17.把握经济新常态(推进城镇化省略号重要途径,是推动……有力支撑,是……重要抓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8. “三农”问题: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三农:①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②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19.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

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国家性质)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政权组织形式。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2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基层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

26.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7.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8. 依法治国的内涵(最好背下来):有可能考材料分析题。关键词:最本质的特征,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党纪严于法律。制是静态的(制度),治是动态的(如何运行,如何治理)

2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3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3.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的理念:三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资源放在首位。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核心:一中二中(选举)不用看,三中全会(最为重要):施政方针执政理念。四中五中:四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五中:五年规划;六中:党建问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自信(要背)关键词:指导;坚持;主题;根本任务;出发点落脚点;改革创新为动力;三个面向。五个必须(要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红色文化可能联系长征,需要了解。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这一知识点主要看书上黑体字。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9章)

1.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2.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统一

3. 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

4. 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0章)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前提条件;根本目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4.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联盟:大陆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大陆范围外的(爱国,拥护祖国统一)

5.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平等(政治前提和基础;基石)、民族团结(根本保证和核心内容)、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政教分离,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

6. 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笔记(第12章)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4.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 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6.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设是基础;制度建党是有力保障);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核心: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中之重)

第三篇: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

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2014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考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

2014年政治考试大纲中,毛中特新增加的和调整的考点中主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红线。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都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

总体布局明确为“五位一体”,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第四篇: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

龙耒为你服务!

2012考研政治重点难点内容总结:毛中特之二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难点总结之经济体制创新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第二,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自然垄断的行业;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集中起大量资本,弥补个别资本积累和积聚的不足,缓解个别资本积累的有限性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巨额资本之

间的矛盾。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给非公有制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划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又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

(三)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及确立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最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

(1)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的趋势,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矛盾过于突出,影响社会公平,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

(2)造成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3)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①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

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四要取缔非法收入。要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取缔。

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部分先富的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提出的这一大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他在提出这个大政策时强调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2)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歩把“共富”作为重点。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保证了我们的发展结果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五篇:考研政治:毛中特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预测(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考研政治:毛中特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

预测(下)

10.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为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了形式,拓展了渠道,增加了内涵。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1.怎样正确认识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做出总体部署。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走好中国道路,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全社会都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强保障。

1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13.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1)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和各有侧重

(2)要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做到:第一,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第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第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和要求?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1)内涵 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要求一是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二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四是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5.为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1)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2)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做到: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16.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1)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2)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17.为什么坚持党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第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第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第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第一,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第二,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第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 页 共 2 页

上一篇:党校培训班开班讲话下一篇:党性活动月活动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