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2023-05-05

第一篇:优秀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优秀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镇***村党支部事迹材料

***镇下***村共有***户、****人,党员**人。村党支部一班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并村又并心,在带领群众致富、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村党支部也先后荣获县“先进集体”,镇“优秀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建制度 严执行 夯基础

作为合并而成的新村,如果每个自然村都各自为政,不考虑新村的实际情况,那么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换届后的新班子,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并完善村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村级财务联审联签、党务村务公开、党员代表讨论、村规民约等一系列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因人情关系而私开口子。为方便群众办事,村“两委”干部实行每日轮流值班制。村干部严格执行辞职承诺制度,将辞职承诺内容上墙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凡遇重大工程建设、大笔资金开支、惠民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均召开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进行集体讨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进一步理顺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等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调结构 促增收 保稳定

***村是一个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为提高群众收入,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亩均效益,村“两委”干部主动上门征求土地闲置农户的意见,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到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村民手中。同时积极和周边企业联系,为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亩,占全村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其中流转面积在***亩以上的农户就有3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得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走出来,全村现有外出务工人员27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每年外出务工收入在***万元以上。近年来,杭长客运专线、输油输气管线从本村范围经过,为了保证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每位村干部都联系一个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户,包户到人、网格化管理,每一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采用属地管理和村“两委”干部协助解决的方式,力争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优环境 办实事 建新村

为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村党支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投资11万元,在***自然村新建引水渠道1300米;争取上级补助***万元,实施了***村整治项目,完成了***平方米的村内道路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新建绿化面积***平方米,埋设污水管道1100米,为每户家庭建好化粪池,在村道两侧新建公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牛头山自然村也被评为省、市村庄整治示范村;投资70多万元,新建占地267平方米的村级办公场所,集村“两委”办公、民生工作室、计生服务室、老年活动中心、远教站点等于一体,大大改善了办公和办事环境。村党支部还新建了村民休闲小广场、篮球场和健身中心,成立了“**队”, 不断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第二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他为家乡而“燃烧”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氧的环境里,燃烧是一种氧化,生锈也是一种氧化,某某村某某就是选择的“燃烧”的基层党支部书记。从2001年上任至今,他始终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全村的机井井电配套,地下渠硬化,修整街道,组建锣鼓队秧歌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销售协会、技术服务协会、养殖协会、民主理财会、联防队等组织在维护

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和带领农民走上致富路上“保驾护航”。“情为民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他不辞劳苦的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真实写照。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所谋

某某村历属渠灌区,广大群众都靠渠水浇地,由于受到上游水量的影响,出现了浇地难的问题。没有水,人们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某某召开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由村里出资购买打井设备,将44眼机井全部井电配套,为了省下一部分钱,他带人外出购买设备,住最便宜的旅馆,顿顿吃方便面、榨菜。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能省点儿就省,省下钱来我们能多干别的事。为节省渠水,某某带领村两委投资8万多元,将村里现有的4条纵向地上渠全部硬化,总长达1100多米,又投资22万余元,上变压器8台,架设高压线2400多米。之后,某某又把眼光落在了破烂不堪的街道上,由村里出资8万多元整修街道,铺设油面,按照规划,需要拆掉一些旧房和猪圈、厕所。当施工队施工时,有些群众出来阻挠,消息传到某某那里,他亲自出马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群众明白修整街道是功荫后世的好事,阻挠的群众,纷纷自愿地做出让步,有的甚至不要赔偿,到了工程紧要关头,某某总是亲临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质量,他说:“路修不好,对不住父老乡亲,也对不住自己,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马虎不得。”经过奋战,4000多米的油面铺成了,人们从此告别“睛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日子,某某村的村容村貌靓了,可有谁知道他们的支书某某的辛苦,提起这些时,某某总是说:“为了乡亲,再苦再累心也值!”

民之难,既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某某村本是传统的农业村,2000年村民们趁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纷纷搞起了大棚,种植瓜果。2001年是支书某某上任的头一年,也是大棚的西瓜成熟的第一年,可带给棚农的不是喜悦,而是为销路发愁。村党支部书记某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组织了几车西瓜,自己亲自带队奔赴北京、东北铁岭、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地批发市场,销售西瓜,由于西瓜品种落后单一,他磨破了鞋说哑了嗓子,也没有买上好价钱,一年算下来,棚农大部分亏损,群众的反应强烈,怨声载道,有的农户甚至把大棚推倒。某某回村后马上召开两委会议,讨论解决的办法,大家一致反映生产大棚作物关键是技术和销路,大会最后决定由村里派专人到山东采购棚膜、竹竿、种子、地热线等大棚生产用品,村里专人负责销售,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头一年,村里组织到山东购进优质棚膜,村民韩庆新、杨双月等打听到衡水的棚膜,价格更便宜。于是自己购买了一批使用,村民们议论纷纷,各种流言蜚语使党支部陷入了困境,某某马上着手调查,销售协会也多次开会研究,发现了原因,棚膜的质量存在差异,果然,村民自己购进的棚膜仅使用了一季就破损不堪了,而村里统一购进的棚膜可以安全的使用一年,实事胜于雄辩,村民的心中对某某更加信赖了。2002年初,育苗期出苗率低,嫁接时成活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又摆在某某和种棚户面前,怎么办?某某二话没说,找了一辆车直奔山东,从那里聘请了一位技术人员,路上他都没顾自己吃饭、休息,按回技术员后,他央求人家先到棚里看看,救燃眉之急。山东的技术员被他深深打动了,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径直钻进棚里,一直到把所有问题都清楚地交待给种棚户,他们才一般疲惫地从大棚里出来。没顾别的,两人都美美的睡了一觉。有一天晚上,风雨交回,大风刮得棚膜哗哗直响,有好几户大棚都被风刮破了,如不及时防护,低温会冻死秧苗,正当人们紧张地忙碌时,一个人穿着雨衣、打着手电,一路蹒跚着进了棚,人们一看,正是某某。汗水和雨水在他脸上淌着,一进大棚,他便脱了雨衣和大伙一块忙碌起来,有人有劝他回去休息,他只说了一句“别管我”,依然干的起劲,直到把群众的棚都忙完以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事后他对别人说:“那么大的风雨,我怎能睡得安稳,好不容易才建成的大棚,是乡亲们的心血呀!”。2002年底,某某只有加强集体的在生产销售中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在两委会议上,支书某某提议,建立销售协会、技术协会统一为村民服务。销售协会由村委会委员王书京担任会长,主要负责棚膜统一把关、购进和分配,及统一联系组织销售的事宜。技术协会,由村支部委员谢双民担任,组织技术突出的农民对棚农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及时的提供服务。两个协会在成立的两年中,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不计其数,村技术协会会长谢双月,1994年曾种过大

棚黄瓜,深深的体会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他定期请市农业局的技术员到村讲课,每当种植的关键环节,还组织会员每个大棚的讲解接苗、喷药的技术要领,谁家的瓜菜出了问题,他总是随叫随到。“诚心为民、情系百姓”是村民对某某的一致评价。2003年优质的品种,良好的信誉,使全国四面八方的客户云集某某村,瓜菜的销售解决了,村民足不出户,产品就能

买个好价钱,产品供不应求,这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棚亩均效益达到3000多元,得到实惠的群众乐了,某某心里也很高兴,那些没种棚的户纷纷找到他要求种棚。天道酬勤,正是在某某的辛勤工作下,今年某某村的大棚亩效益已达6000多元。大棚西瓜也名扬在外,群众的腰包鼓了,都夸他们的好支书某某。随后村党支部又建立了养殖协会、种植协会、民主理财小组、红白理事会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对村内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把“公正、公开、公平”切实融入村内的工作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民们在剩余时间,出现了赌博、打架斗殴、看黄色录像等违法现象,某某及时发现苗头,召开了专门的会议,他对村干部说:“一央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也要提高!”经研究,由村集体出资1万余元,组织热爱文艺的群众组成了3个锣鼓队、3个秧歌队,购买了锣鼓乐器、服装道具,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后来,发展成群众自觉性的活动。该村的李星垣老人,自己组织了各位喜好书法曲艺的群众,定期到他家举行活动,并义务为群众演出,某某得知情况后,给予了老人各种帮助,使李星垣老人成立的“文化庭院”成为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带动周边村庄的群众主动参加进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衡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也受到了上级表彰。村风村貌得到了根本好转,违法现象基本杜绝,广大群众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

人们都说某某村变化大,群众们都夸他们的村书某某,而某某对他的成绩却并不在意:“干的好与不好,由乡亲们评判,只要群众满意,我干得就值!”

发展是硬道理

千中心,万中心,经济是中心;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某某的嘴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是啊,农村太需要发展了,农村经济更是发展的薄弱环节。某某和几位村干部到山东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随着大棚种植的不断发展,棚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棚膜原材料聚乙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来料加工聚乙烯,是一个市场前景乐观的项目,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发展了两个塑料吹塑厂,现今设备已经购进,建厂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不久将会开工。他说:我们先带头搞试点,如果效益好,乡亲们也会跟着干起来的,到那时候我们的日子将更加红火。

第三篇:村党支部书记 优秀事迹 材料

支部发展好舵手 百姓致富带头人

——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鲍永亮先进事迹

鲍永亮,男,汉族,1959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自1986开始担任桥梓镇东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东凤山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在发展大枣产业的基础上,2004年成立了凤山大枣协会分会,连续举办了五届大枣文化节,以“枣”为“媒”带动了全镇大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向首都展示了东凤山特色产业与形象,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能人”。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增收,安居乐业,近几年东凤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作为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带领东凤山村党支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创造争优各项要求,引领全体党员、农民凝神聚力创和谐、奔小康。东凤山村党支部先后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产业发展先进村”、“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环境建设效果显著村”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干部队伍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有了过硬的班子,才能有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村党支部发展的“舵手”,鲍永亮平时扎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几年来,东凤山村党支部在党支部书记鲍永亮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学习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他还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和“两委”班子工作责任制,协调好“两委”关系,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合力。此外,他还积极开展“两委”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多次主持“两委”班子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和村民接待日活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争创五好党支部工作计划,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经济组织、经济制度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鲍永亮平和的心态、公正的原则、辛勤的付出,“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勤政、和谐的“两委”班子。支部一班人不在权利上争大小,不在荣誉上争高低,不在待遇上争多少,不在关系上搞亲疏,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切实发挥出领导核心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村级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各项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保障,各种村干部的行为得到了约束与规范,村内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东凤山村位于桥梓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东临前辛庄村委会,南临山立庄村委会,西临岐庄村委会,北临北宅村委会。全村132户,共计296口人。土地总面积2621亩。其中:耕地659亩、园地730亩、林地448亩、其他用地70亩。上世纪末的东凤山村一直以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为主,交通不方便,地理位臵偏僻,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一直是鲍永亮最大的心愿。他曾说到:“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想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想为全村群众做一些实事”。经过反复思索,东凤山村制定了以发展林业为方向,立足山林、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具体来说就是: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山前暖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非常适合发展大枣业。几年来,鲍永亮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创业,狠抓设施建设,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村民发展林业提供优惠政策。如何发挥利用土地优势,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东凤山村党支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做文章,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面,不断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组建了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东凤山大枣协会,建立了“支部+协会”式的党组织。几年以来,世代以农耕为业的农民尝到了特色农

业、生态农业带来的“甜头”。如今,摆脱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束缚的东凤山村民们,展现出他们更加自信、富足的生活状态。以大枣产业为龙头,还充分带动旅游业、民俗业的发展。2010年村级总收入500余万元。大枣产业已是东凤山村的主导产业,为全村经济发展、就业增收起到巨大的作用,赢得群众一致叫好。几年的努力以付出,东凤山村民富了,家用电器多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有板有眼,鲍永亮用他的辛勤与付出向村民交上一份满分“答卷”。在2010年的换届选举中,鲍永亮再次以高票当选,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信任。

三、改变村容村貌,建设宜居新村

随着大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东凤山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加强。东凤山村党支部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几年来,鲍永亮四处积极联系,筹集资金。在2009年投入资金32万元,街道硬化5500平米,解决了交通出行问题;投资49968元,护坡234立方米;投资144762元,垒二四挡墙1343平米;投资116818元,抹灰8986平米;投资107800粉刷墙壁7700平米元;投资6728元建花坛一个。二是努力改善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村委会及活动场所9间,新建围墙110延长米,粉刷墙面160延长米,永久性标语8条,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户户安装了北京村村通工程闭路电视。三是以文

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和党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全面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比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四、盘活文体阵地,创建和谐新村

鲍永亮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在鲍永亮的组织与督促下,东凤山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电脑房、医务室。秧歌队每周三次按时组织活动,数字影厅每周至少给村民放3场电影,还经常邀请文艺团队来村演出。此外,村里又组建了青年业余篮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

现在的东凤山村时不时有青年人矫健的步伐在运动场上飒爽,每天清晨可以看到老年人优美的舞姿,每逢重大节日有文艺队演员们生动的表演,村内有幼儿们嬉戏的欢笑声,村外有小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有方便优惠的医疗服务机构,群众生活更丰富了,文体活动更方便了。鲍永亮还提出了以村民学校为阵地,强化村民发展意识,道德意识,集体意识的观点。他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抓教育、抓创建是东凤山村精神文明建设长足进步和

群众精神面貌转变的有力保证。

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村民们高兴地编起了顺口溜:“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创金不见金;今日献了土地搞三产,扬眉吐气谱新篇。”在村里,他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扶贫济困,引领致富;在家中,他也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合格的家长。东凤山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鲍永亮这位领头雁,和他“孺子牛”的孜孜追求。鲍永亮做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在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晶莹的汗水和闪光的足迹,正是他这种情系百姓,甘当卒士,踏踏实实,潜心为民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取得了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

第四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xx村委会连续三年以来,干旱少雨的天气造成了本村大部分水源干枯,部分河流溪谷断流,大面积农作物受灾,众多的人畜饮水困难。三年旱灾发生的范围广、程度深、造成损失重,严重影响了我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面临即将持续的干旱和进一步加深的灾情,面对纷至沓来饱受旱苦又不得不向政府求助的群众。xx同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抗旱救灾的责任人,深知责任重大。他当即力断,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抗旱措施,细化领导责任。

一、千方百计保人饮,排解纠纷解民忧

xx同志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始终把保障村民用水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始终坚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来开展抗旱。一是在各村组水源急剧减少和供水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实行分时分段限量供水方法,维护好饮用水秩序。二是全力抓好各村牲畜饮水。不断地向县水利局、国土局请示申请,请来了省101地质队到人畜最困难的几个村找水,四处奔波,筹措资金,目前已将中小屯村深井取水工程顺利完成。三是协调好用水矛盾。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协调好生活与生产的用水矛盾,使珍贵的水资源得到共享和合理利用。

二、未雨绸缪兴水利,大旱之年保增收

面对大旱,xx书记一是加强水库坝塘管理,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树立防大灾抗大旱灾的准备工作。山塘水库做到应蓄尽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水利工程效益。特别是我村十字坡水库在这几年的抗旱烤烟移栽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昌、中、下三个村1300多亩的灌溉。二是维修水利工程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组织群众对我村的大坝,水堤进行清淤和维修,共投入劳动力100多个,资金1万多元。争取资金,对我村仅有的两个水库堤梁进行了维修。二是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加强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干旱期间,全村投入机动抗旱设备10台,投入抗旱资金2万元,抽水灌溉农田800亩。

三、布置教育双结合,抗旱防火两不误

由于长期干旱,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xx同志结合我村实际,立即启动相应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发布森林防火通告和森林防火戒严令,带领林管员深入各村组山头开展巡山护林和督促检查。一是带头加大防火知识宣传教育,自己出钱为林管员购买安装了森林防火宣传广播,要求其每天每村组至少宣传三次,增强全民防火意识,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工作,。二是带头实行领导干部包村组,加大对重点林区的监测巡查密度,严防死守,消除隐患,杜绝野外用火,确保林区安全。三是加强对扑火人员的安全扑火和科学扑救知识培训,提高扑火技能。

四、缸缸水满百姓欢,滴滴汗水书记情

旱灾来临,xx同志时刻关注农村五保,特困、孤、残等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亲自为他们送去上级政府给予的救济救灾款和救济粮。多次为残疾人挑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xx同志日夜奔忙于各村组之间,深入实地察民情,解民忧。他夜以继日而不知倦,审时度势指挥有力,心系群众领导有方,在群众饱受干旱痛苦之时送去党无尽的关怀,用汗水滋润了人民群众干裂已久的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评。

第五篇: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同志2005年任职以来,脚踏实地、心系群众,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牢记党组织的嘱托,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为安沟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

,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因此,她十分注重对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上任之初,就和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重申党员权利义务,统一了党员的思想。同时,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文秘杂烩网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她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并以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村上存在的问题,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够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志一直认为,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她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今年的“三双”活动中,村里实行了村务党务双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上15名党员都能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承诺40余条,现已履行承诺20多条。同时,她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今年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7名积极分子中确定培养对象4名。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她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三、抓建设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她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制定出“安沟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年规划”和“安沟村三年脱贫规划”,围绕村上的主导产业扩大再生产。积极争取资金,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突出问题。几年来,先后争取资金4万余元,在四组修建水窖19个,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争取资金40余万元,为五组8户村民解决了用电照明问题;投资7.9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解决了多年来村上无活动场所问题;投资156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8公里,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产生活环境;去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群众向汶川灾区捐款1.3万元,缴纳“特殊党费”970元,又投资607万元,新建灾后重建住宅楼2栋、灾后重建房屋7座,不仅解决了73户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还节约耕地13亩,在全县率先达到“农民市民化”的标准,为全县做出榜样。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村机构涣散的问题,她多方协调,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村级组织,各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全村树立党员示范户5户,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风尚。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公选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感动县十大人物”等殊荣。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一篇:银行贷款个人收入证明下一篇:优秀辅警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