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历史解读

2022-07-16

第一篇:时政热点历史解读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范文模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 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 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 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 (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阅读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 (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 (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 战略大后方 (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 (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篇: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解读

一、扶贫开发

【热点点击】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全面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进展。

坚持民生导向,重庆探索共同富裕——地处大西南的直辖市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但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明显。新时期新阶段,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二、与“走共同富裕道路”相结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这有利于各族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升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使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进而使和谐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五、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真想发展的协调性,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国

【热点点击】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生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什么将文化发展作为重要议题?

1、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

2、从现实上看:当代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从根本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升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取长补短;

3、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5、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五、青少年如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 树立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

【热点点击】2011年11月21日至22日,以“桂东网络媒体新跨越,促进网络文化大繁荣”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会议围绕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论坛通过了中国网络媒体《武汉宣言》。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近日正式开通上线。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网络的作用和我们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

1、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健康的心态吧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2、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上网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消除网络对生活的消极影响。

二、网络文化的核心主流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核心主流价值?

1、网络文化的核心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网络是多元的,但是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指导;网络是现代的,但它必须要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网络是引导大众的,它必须让大众能够更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网络是教化人的,它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标准,让大众懂得什么是荣、什么是辱。

三、从国家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2、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

3、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绿色的网络环境,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四、从公民个人的角度,谈一谈应如何为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合理利用网络,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依法自律,文明上网;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浏览、不传播网络不良内容;

3、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空间,坚决抵制攻击诋毁、传谣信谣、低俗恶搞等网络不文明行为。

四、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热点点击】2011年12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实际工作之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

2012年2月3日晚,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获得《感动中国》2011人物荣誉的是:“中华之光”——朱光亚,“烈火金刚”——刘金国,“公仆本色”——杨善洲,“肝胆春秋”——吴孟超,“希望之翼”——张平宜,“最美妈妈”——吴菊萍,“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义侠巴郎”——阿里木,“孝女当家”——孟佩杰,“隐形翅膀”——刘伟。走过10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特别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致敬。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10年间,共评选出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二、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要紧紧抓住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这个战略任务

1、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而青少年正是培养的主要对象,只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有道德的合格公民。

三、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进展和显著成绩,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也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1、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2、要树立远大理想,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要强化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感动中国》2011人物的感人事迹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1、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他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以各种方式回报他人和社会,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2、既要珍爱生命,又要甘于奉献,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他们在关爱他人、呵护生命的过程中延伸了生命的价值。

3、要培养爱国情怀。我国核事业的领航人朱光亚心系祖国,刻苦攻关,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吴孟超勤于钻研,大胆创新,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了世界最前沿。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五、入世10年,中国拥抱世界

【热点点击】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10个年头。入世10年,是中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的10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与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10年。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再次证明了什么道理?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入世10年来,低技术含量、低成本、薄利润、低端的制造模式缔造出了“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要改变“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需要我们作出怎样的努力?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六、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

【热点点击】2011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

2011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继续稳步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非化石能源发展。

2011年11月28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目前我国环境的总体形势是怎样的?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总体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不少地区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等。

二、请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1、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的目标作了明确规定。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可以使我国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使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2、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影响:可以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净的宜居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四、请从国家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法规及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等。

五、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以实际行动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贡献?

1、节约资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纸张双面使用;少乘电梯,多爬楼梯;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筷子;不用纸质贺卡;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空调温度设定夏天不低于26度,冬天不高于18度;等。

2、保护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打扫社区卫生的活动;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调查,将调查结果向环保部门反映,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七、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热点点击】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对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勉励大家再接再厉、顽强拼搏,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2011年8月2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在北京举行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清华大学胡嘉仲等95名内地同学、香港中文大学陈超等3名港澳地区同学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邓伟等2名海外留学身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奖学生中,小学生10人、初中生10人、高中生22人、大学生30人、研究生28人。

9月17日至23日,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201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举行。围绕这一主题,各地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开展了4500多项重点科普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亿人次。北京主场活动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节约保护水资源”。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买进的关键之战。这次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的横空出世,到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再到天宫一号顺利升空,中国人的问天之旅不断开启新的征程。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

三、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叮嘱广大航天工作者,一定要大力发扬载人航天精神,更加精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请问: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它的具体内涵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四、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科技领域新的里程碑,再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青少年为什么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青少年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除了具有创新精神外,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质疑,敢为人先,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勇于尝试;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等。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等。

七、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要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全民族的奋斗,立志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锐意创新创造,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大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实践;要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既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又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既具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又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实现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八、传递法治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热点点击】2011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开展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11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1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首善”曹德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免费午餐”爱心群体等入选2011十大法治人物。盛典的最大亮点,是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重庆的“最帅交巡警”王静,以及烟台的“最美女孩”刁娜等见义勇为模范的携手亮相,他们共同构成了“2011最美中国人的”形象。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为什么要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力开展普法活动?

1、我国宪法和法律规范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普法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普及宪法和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监督的责任感,使公民做到学法、用法、守法、护法。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设立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普法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使现代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2011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什么要突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所以,学习宣传法律知识,首先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三、开展法治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树立正义感、责任感,弘扬社会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

四、2011法治人物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崇尚公平,维护正义。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在2011法治人物中,有的用双手托起垂危的生命,有的用温暖驱散冷漠,有的以行动挽救良知、以诚信唤起爱心、以责任呼唤正义。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一腔热血和正气,看到了见义勇为的法治精神,深切感受到了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2、勇担责任,无私奉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些法治人物岗位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为我国法治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在为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向2011法治人物学习?

加强修养,践行道德,承担责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认真学法,自觉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做一个守法的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九、我国发布未来十年儿童发展纲要

【热点点击】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确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纲要》为什么要将健康摆在儿童发展的首位?

1、生命和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国家致力于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全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儿童正在处在人生的幼弱时期,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需要对儿童的生命健康给予特别的关注。

二、《纲要》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儿童教育问题,确保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教育对一个人的成败至关重要。一个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

3、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三、《纲要》强调了儿童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要求营造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这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该保护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1、社会保护。

2、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

四、《纲要》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青少年自身该如何做?

1、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同时,我们在维护自己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还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以勤奋和智慧在将来建功立业。

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让儿童共享阳光雨露

【热点点击】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11月24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刘延东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强调着力保障农村中小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水平,确保食品卫生和学生健康安全,树立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建成重要“民生工程”、“放心工程”、“阳光工程”。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哪些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膳食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的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可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巩固“普九”水平、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基本人权的尊重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做,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

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认真学习,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知识和本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珍惜每一项教育优惠政策和补贴,积极锻炼身体,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十一、构筑食品安全防线,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热点点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他强调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要把解决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同构建长效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综合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引向深入,坚决依法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全程监管体制,着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10月,全国各级法院已审结食品安全相关案件173件,生效判决人数255人。另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重拳出击、重典治乱,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我国已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抓手。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制约制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依法从重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体现了教材哪些知识?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只有依法从重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扎,最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法律为公民权利构筑了完善的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任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从重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正是法律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3、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依法从重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各项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三、请从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1、国家: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大力整顿食品行业市场秩序;健全与强化行政问责制,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失职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2、生产者(经营者):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依法律己,诚信经营,不生产、销售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的食品。

3、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应擦亮双眼,增强判断和选择能力;发现问题食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不法生产者(经营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第三篇:十七大时政热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的历史任务。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

第四篇:【时政热点】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一)内容

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认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完)

(二)独家解读五中全会的8大变化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29日)闭幕,会议公报发布,干货颇多,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1. 30年来首度由总书记向全会作五年规划说明;

2. 理论指导的表述出现重要变化;

3.全面二胎等政策出台,成为三中全会改革的“2.0版”;

4. 首度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地位;

5. 新一届决策层的发展理念再有重大调整;

6.社会公平成为“十三五”关键性目标;

7. 国际上制度性话语权被提到罕见高度;

8. 人事变动无意外。

1、习近平亲自就“十三五”规划建议向中央全会做了说明,这是1985年以来,第一次由最高领导人对五年计划(规划)建议作出说明。

此间历次审议五年计划(规划)建议的中央全会,向全会作说明的都是时任国务院总理。

“五年计划”源自苏联,是计划经济时代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详细中期计划。2005年,为适应经济体制已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决定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将“计划”改称“规划”。

五年规划由中共中央全会提出建议,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地位形同法律,是中国规格最高、领域最全、涉及面最广的发展规划。由于其主要涉及经济社会领域,这一领域按照惯例由总理分管,由总理向中共中央全会说明相关问题也成为惯例。

2013年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的分工出现明显调整。在涉及经济的战略方向、大政方针上,决策权全面纳入执政党的体系;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更多侧重于技术和运行层面。

“十三五”规划由习近平向中央全会做说明,再次确认了这种分工格局的变化。

2、对现实工作的理论指导,其表述出现重大变化。

公报在谈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以及“十三五”期间的部署时,都使用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表述,这一表述方式非常罕见。

自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以来,高层较少在针对现实工作的文件中提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直至去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中央政治局工作时仍然使用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层在针对现实工作的文件中,重新强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信号。

高层借此向“左”和“右”两方面的不同声音强调,改革不意味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不是被“冻结”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执政党的治国理政进程之中。

最高领导人曾经反复强调,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因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央全会公报中的再次出现,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两个不能否定”的最新佐证。

3、三中全会改革“2.0版”出炉。

与去年的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不同,五中全会讨论的“十三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从会议公报来看,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全面渗入“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程之中,五中全会部署的若干工作是对三中全会改革的“升级版”。

五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最引人关注、和民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全面放开第二孩生育和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两项。

这两项改革剑指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最为敏感的问题——“人口老龄化”。

“全面二孩”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只是五中全会强调的系列改革的缩影,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都是对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改革任务的延伸和深化。

三中全会改革“2.0版”,重点着眼于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问题。相较于三中全会《决定》,五中全会更加突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互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联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三中全会确定“单独二胎”,并没有在会议公报中宣布,而是在公布会议正式文件即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时才对外透露。此番全面放开二胎在会议公报中公布,反映出决策层在计生这个长期以来存在顽固既得利益的领域有坚定的改革意志,进一步向外界表达了要打破过去利益窠臼加速改革的强烈意愿。

4、全会首度系统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地位。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在全会公报中写入“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五中全会公报延续了这一提法。

更引人关注的是,五中全会公报在总结“十二五”(2011—2015)期间工作时,特别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这一段话看似平常,但是首次在中央委员会公报中,明确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思想、战略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表明,最高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按照以往惯例,相关理论未来有望被写入党章。

5、新一届领导层对“发展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五中全会公报形式颇有新意,它不再像以往历次中央全会公报一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平行展开,而是阐述了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的发展理念。

公报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表述,表明了最高层对中国发展路径新的理解。

2004年到2005年,“科学发展观”理论基本成熟。“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在五中全会公报中,虽然强调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但关于发展理念的表述远远超出科学发展观的范畴,反映了最高决策层在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

总的来看,“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在既有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新一届决策曾更加侧重的是“创新”“开放”和“共享”。

“创新”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中既涵盖了以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涉及到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在“十三五”规划中,先进装备、互联网、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被置于更重要位置。

6、社会公平成为“十三五”期间关键目标。

公报强调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相关表述的核心,主要是强调要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在区域发展上,在“十三五”期末要消除目前标准下的贫困县;在分配机制上,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待遇;在教育上,中专教育要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阶段要免除学杂费,表明中国正在朝“十二年免费教育”的方向迈进。

在2020年目标制定时,“十三五”强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没有提出的。“十三五”期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要“双翻番”,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速应大致和人均GDP增速持平甚至超过后者的增速。这也反映出高层重大决策的思路,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经济发展的目的指向民生改善,通过民生改善来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而不能单纯追求GDP数字的增长。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特别注意。在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的表述中,全会指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这表明了决策层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提高财产性税收的方向将进一步落实,房产税甚至遗产税等改革可能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7、强调提高在国际上“制度性话语权”。

公报在谈及“开放发展”时,除了延续以往关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贯表述外,还明确表示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这表明中国政府愿意以“责任”和“权力”对等的原则,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各类经贸游戏规则的制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公报提及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都是中国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载体,最高领导层要通过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中非、中国——东盟等层面的合作,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政经网络,打破西方对国际关系网络体系的强势垄断,以争取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可以预见,与上述全球战略有关的投资,将在“十三五”期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8、人事调整无意外。

此前所有被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处分,全部在本次全会上得到确认,在现任中央候补委员中得票最高的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递补为中央委员。这是中央委员会的规定动作,在外界意料之内。

五中全会没有对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任何调整,最高层权力结构继续保持稳定

(三)会议解读

关键词1——全面小康

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专家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十三五”是百年大业最关键的冲刺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全面小康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大推进。

关键词2——经济速度

全会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专家解读:未来5年将有什么样的“中国速度”?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当经济增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如何将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筹考量,考验政府的智慧。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期,必须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还会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释放红利、破除困难。

关键词3——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专家解读: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关键词4——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关键词5——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关键词6——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专家解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还应着重统筹自由贸易区内外发展,重塑国内市场经济体系和全球合理经济体系,推进国际多领域互利共赢。

关键词7——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专家解读: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建立相互协调长效机制,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关键词8——二孩政策

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专家解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这一政策并非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节点的政策新选择。全面放开后,预计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会超过600万人,并不会对当前人口形势产生太大冲击。

关键词9——加强党建

全会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此次公报中不是就发展说发展,而是大篇幅涉及党的建设,将中国发展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明确了共产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新布局下,中国发展好坏与领导核心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明确新时期治党管党的基本思路和办法,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10——反腐斗争

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专家解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更需要过硬的干部作风保驾护航。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严管就是厚爱。在未来5年,加大反腐力度、完善制度体系将是党的重要任务。随着新的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等出台,对于党员干部权力的监管将更有针对性,反腐将走向精准化,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第五篇:考研政治时政热点:G20峰会重要成果解读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考研政治时政热点:G20峰会重要成果

解读

1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继续举行。与会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会议还就金融监管改革、加强能源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达成共识。会议宣布,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讲话。

重要成果

G20将建反腐败合作网络

与会成员领导人同意,抓紧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继续推进金融监管改革,采取措施确保国际税收体系公平。建设反腐败合作网络,返还腐败资产,拒绝为腐败官员提供避罪港。加强能源合作,提高能效,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支持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各种双边、区域和诸边贸易协定应该互为补充、透明,帮助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

会议还讨论了埃博拉疫情,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在防控疫情和救助灾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宣布,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新闻背景

51外逃贪官29人逃往G20国家

今年9月,京华时报梳理报道了从1992年到2014年公开报道的51个外逃贪官案例发现,贪官潜逃目的地国家可谓“全球行动”,涉及全球五大洲,不仅有英国、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缅甸、蒙古国、泰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非洲的乌干达、太平洋岛国斐济等国家。

在51人中,公开报道显示的,有16人逃往美国,约占总数的1/3;5人逃往澳大利亚;4人逃往加拿大;4人逃往泰国;6人逃往缅甸、越南、柬埔寨;有两人外逃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新西兰、俄罗斯;逃往德国、法国、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的共3人。

此外,滨海甚至岛屿国家是很多外逃人员热衷选择的,如新西兰、厄瓜多尔、巴拿马等。

在上述贪官外逃的热门目的地国家中,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G20国家,而逃往这些国家的贪官就有29人。

焦点追踪

IMF下月将派人赴京评估

前天,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宣布,中国将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对此,IMF总裁拉加德发表声明表示欢迎。IMF将与中国紧密合作,于今年12月初派团队到北京,对中国采用特殊标准进行正式评估。

拉加德称,采纳特殊标准可让公众获得即时、全面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她赞赏中国对改进统计数据发布的承诺,认为过去几年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绩。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地区爆发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在新的国际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发布标准,各成员按照统一程序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公布特殊标准和通用标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基金组织成员可自愿参与。

特殊标准是为那些已参与或正在谋求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体(包括多数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制定的标准,以提高数据公布的透明度和开放性。通用标准是为尚未达到特殊标准要求的经济体制定的一套标准。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数据将更透明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表示,中国采纳IMF的特殊标准意味着中国经济统计更加科学、完善、规范、可信、透明,一方面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有助于中国作出准确的宏观经济决策;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经济统计的国际化水平,使统计工作与中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二的地位相适应,也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监测全球金融和经济运行情况。

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史剑道说,与中国宣布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承诺相比,增强经济数据透明度也许不那么引人关注,但实际上具有长期重要性。国际金融协会执行总裁洪川也表示,采纳特殊标准将增强全面和及时的经济金融数据可获得性,有利于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和更好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

中国声音

中国将定期公布石油库存数据

昨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讨论增强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议题时,习近平指出,第一,继续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进程。第二,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第三,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第四,加大关注发展问题,树立以增长促发展、以发展促增长的发展观,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

在讨论能源议题时,习近平强调,二十国集团必须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高度,建设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培育自由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场,共同维护能源价格和市场稳定,提高能效,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则,形成消费国、生产国、过境国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习近平宣布,根据二十国集团在数据透明度方面的共识,中方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

石油库存数据对交易和定价非常重要

中宇资讯石油分析师张永浩介绍,石油库存数据主要指的是原油、成品油的商业库存数据,这是石油贸易商、石油市场参与者判断油价走向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影响到石油价格。而一个国家有石油商业库存之外,还会有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这个战略储备石油的数据是国家机密,是不会公布的。目前美国能源部每周三都公布原油进口量、商业库存以及炼厂利用率三个数据,这些数据常常会影响到国际原油市场以及油品期货市场的走向。而目前,我国海关总署每月会公布关于原油进口的海关数据,但不公布库存,因此向中国出口原油的海外石油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石油市场参与者都很难判断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

另据最新消息,昨天,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透露,目前原油期货交易的方案已经形成、上报国务院,并获得国务院批准,有望在12月份或明年1月份启动。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将帮助我们国家参与到国际油价的定价当中去,获得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以方便市场主体判断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石油贸易行业人士透露,库存等数据对于石油交易和定价都是非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常重要的,国内国外的石油贸易商、投资者们需要完整的库存数据来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去操作。现在大家获取一些数据的手段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从消息人士那里获取,有的则雇人在港口去数进港的油轮数量获取信息,比如要判断原油的供需状况就去青岛港、大连港和宁波港,要柴油的就要去湛江港、昆明港和广州港。中国作为世界上石油的最大买家,开放、共享石油库存等数据能够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对各方都是有利的。

上一篇:述职述廉工作汇报下一篇:述职报告武装部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