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监督与行政处罚

2022-09-05

第一篇:药品监督与行政处罚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立卷归档制度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立卷归档制度

一、总 则

第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是实施行政处罚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了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机关执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等部门法律和行政处罚法等基础法律的基本职能,必须严格按照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立卷的要求,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第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根据案件办理年度、适用程序,坚持一案一号的原则,单独立卷。一个案件从收案、结案到归档保管以及所有的法律文书和公文、函电,都使用收案时编定的案号。听证的案件另行编号。

第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必须用钢笔或碳素笔书写、签发,由经办案件的股室负责整理立卷归档,归档前由案件主要承办人负责立卷质量的检查。

二、材料的收集

第四条 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收案以后,案件承办人员应立即着手收集本案有关的各种文书材料。在案件办结以后,要认真检查全案的文书材料是否收集齐全,发现法律手续不完备的,应及时补齐或补救,去掉与本案无关的材料,再行排列整理。

第五条 卷内各种文书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重份的文书材料一律剔除。多余的处罚决定书,以备日后查考,可将其夹在已装订好的卷内。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来信,可以不立卷归档。(1)不属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范围,归口交办的人民来信;(2)答复

来信来访人向有关部门投诉的信件或记录;(3)询问一般法律手续问题的来信来访;(4)没有参考价值的信封;(5)内容、地址不清的申诉信件;(6)确系精神病人的来信。上述各项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三、材料的排列

第七条 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总的要求是,内部程序性文书按照倒序进行排列,证据性文书按照行政处罚程序的客观进程形成文书的时间自然顺序进行排列。

第八条 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4)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5)行政处罚结案报告;(6)罚款上缴收据复印件;(7)备考表;(8)卷底。

第九条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含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

(4)行政处罚审批表;(5)案件调查终结报告;(6)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7)案件合议记录;(8)举报登记表或案件移送书;(9)立案申请表;(10)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等证据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11)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12)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13)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14)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15)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包括已经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16)查封扣押物品清单;(17)行政处理通知书;(18)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19)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20)解除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2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2)陈述申辩笔录(或者陈述申辩材料);(23)送达回证;(24)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25)没收物品处理清单;(26)延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延期缴纳罚没款申请书);(27)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

裁定书及相关执行文件);(28)行政处罚结案报告;(29)罚没款上缴收据复印件;(30)备考表;(31)卷底。

第十条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案件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含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4)行政处罚审批表;(5)听证意见书;(6)听证笔录;(7)听证告知书;(8)听证申请书;(9)听证通知书;(10)听证人员组成审批表;(11)案件调查终结报告;(12)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案件合议记录;(13)举报登记表或案件移送书;(14)立案申请表;

(15)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等证据材料;(16)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17)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18)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19)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20)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包括已经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21)查封扣押物品清单;(22)行政处理通知书;(23)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24)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25)解除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26)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7)陈述申辩笔录;(28)送达回证;(29)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30)没收物品处理清单;(31)延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32)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33)行政处罚结案报告;(34)罚没款上缴收据复印件;(35)备考表;(36)卷底。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中没有列举的法律文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形成的顺序排列。

第十二条 行政处罚案件文书材料为一卷装订,不分立正

卷、副卷。但是,案件合议记录、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审批表等内部形成的材料,未经局长批准不得向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提供。

四、立卷编目

第十三条 一个案件的文书材料经过系统排列后,要逐张编

号。卷宗封面、卷内目录、卷底、备考表不编页码。页码编在右上角,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字体要整齐、清楚。

第十四条 卷内目录应按卷内文书材料排列顺序逐件填写,标明起止页码,字迹要工整、清晰。

第十五条 卷宗封面所列的各个项目,用毛笔或钢笔逐项填写齐全,书写工整。其中结案日期填写处罚决定履行完毕日期。

五、卷宗装订

第十六条 装订前要做好处罚文书材料的检查。对破损或褪色的材料,应当进行修补和复制。装订部位过窄或有字迹的材料,要用纸加衬边。纸面过小的书写材料,可加贴衬纸。纸张大于卷面的材料,按卷宗大小折叠整齐。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外文材料应当译成中文附在后面。药品包装等原始证据材料,加贴衬纸,展开平放,并有当事人签字。需要附卷的信封要打开平放,邮票不要起掉。材料上的全部金属物都要剔除干净。

第十七条 一个案件的文书材料,每卷以二百张为限,超过时应按形成的顺序分册订卷。

第十八条 卷宗必须用线绳三眼至五眼装订牢固,不要漏

订。长度应在十八公分左右。

第十九条 卷宗装订以后,应检查文件材料有无漏订现象,然后在卷底装订线上贴上封纸,并用案件承办人员名章加盖骑缝。

六、归 档

第二十条 案件结案以后应在一个季度内归档。凡立卷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重新整理。提出保管期限意见后,向本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并办好交接手续。

第二十一条 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影片等声像档案,应在每盘上注明当事人的姓名、案由、案号,承办单位、录制人、录制时间、录制内容,并按形成顺序,逐盘登记造册归档。

第二十二条 归档的证物,凡是能够附卷保存的,应装订入卷。不能附卷保存的,可拍照附卷,证物另行保管,待诉讼期满后,经领导批准可将不能附卷保存的证物销毁或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已归档的行政处罚卷宗,不得从卷内抽取材

料。需要增添文书材料时,必须征得档案管理人员同意,按立卷要求办理,以保证卷宗的质量。

第二篇: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程序规范

附件1: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章 第七章

行政处罚程序规范

则 管

辖 立

案 调查取证 处罚决定

一般程序 听证程序 简易程序

执行、结案和归档 附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保证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执法监督,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江苏省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59号)和《江苏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苏政发[1999]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稽查机构是行政处罚案件的承办机构,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告知、结案、执行和归档等工作。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法制机构是行政处罚案件的监督机构,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听证、执法监督等工作。没有设立法制机构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指定特定机构(以下也称法制机构)负责本部门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听证、执法监督等工作。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业务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违法违规、可能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及时将有关材料移交稽查机构查处。

第四条 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法定依据的原则;

(二)法定程序的原则;

(三)公正、公开的原则;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调查与审理相分离的原则;

(六)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处罚监督制度。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进行监督,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予以变更或撤销。

第二章

第六条 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经查实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系生产行为所致,对生产企业的处罚应当由生产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第七条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下列案件:

(一)涉案货值50万元以上;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查处的案件;

(三)依法需要吊销或撤销本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的案件;

(四)其他案情特别重大,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以及在全省范围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第八条 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下列案件:

(一)涉案货值20万-50万元(含50万元);

(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查处的案件;

(三)依法需要吊销或撤销本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的案件;

(四)其他案情重大,已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社会危害,在全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案件。

第九条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药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案件及上级交办的案件。

第十条 两个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有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最先发现案源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有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助查处。对管辖权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查处下级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交由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宜处理其管辖范围内案件的,可以决定自行管辖或指定其他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

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管辖范围内的案件不宜由本部门处理的,可以报请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辖或指定管辖。

第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填写《案件移送审批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填写《案件移送书》,并将相关案件材料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受移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函告移送案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受移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果认为移送不当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次移送。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管辖争议或者报请指定管辖的请示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三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举报投诉应当及时填写《举报登记表》,对属于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范围的举报投诉予以受理;对于不属于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范围的举报投诉,不予受理,并向举报人说明情况。

对属于其他部门主管的书面举报投诉,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其他主管部门处理。

第十四条 依法应当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撤销药品、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批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对依法应当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撤销药品、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的,在其权限范围内作出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将取得的证据及相关材料报送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章

第十五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列涉案举报线索及交办、报送的案件,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一)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二)检验机构检验发现的;

(三)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举报的;

(四)上级交办的、下级报请查处的、有关部门移送的或者其他方式、途径披露的。

第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立案:

(一)有明确的违法嫌疑人;

(二)有客观的违法事实;

(三)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的范围;

(四)属于本部门管辖。

拟立案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填写《立案申请表》,报主管领导批准。对批准立案的应确定2名以上的承办人员。承办机构应将批准立案的案件报法制机构备案。不予立案的,应说明理由,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法制机构备案。

《立案申请表》上的案情摘要,应将违法行为按性质和程度,从重到轻加以排列,同时载明当事人违反的具体法律条款。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确定为本案承办人: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八条 执法人员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有关证据。

在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第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案件承办机构需要本系统其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本部门其他业务机构配合调查取证的,可出具协查函或《协查取证表》,相关部门或机构负有协助调查取证的义务。

第二十条 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符合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的要求,应当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规定。

调取的证据应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名盖章,标明日期,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附以类似文字说明。

第二十一条 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证人或者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或者询问时应当当场制作《调查笔录》,载明下列情况:

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联系地址)以及与案件的关系等。

被调查人提供的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情况,应当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实经过、后果、因果关系等。

第二十二条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地点和物证场所进行实地查看、收集证据、药品抽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执法人员应当当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准确、客观地记录涉及案件事实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笔录》(包括《调查笔录》和《现场检查笔录》,下同)起始部分应当注明执法人员身份、证件名称、证件编号及调查目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终了处签字。

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被调查人(被检查人)应当在笔录上逐页签字或者按指纹,并在笔录终了处注明对笔录真实性的意见。被调查人(被检查人)认为笔录有误或者需要补充的,可以要求更正、补充,并在更正补充之处以签字、按指纹或者盖章等方式确认。

被调查人(被检查人)拒绝签字或者按指纹的,应当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字并注明情况。

第二十四条 凡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检验报告、鉴定结论、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等,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的证据。

第二十五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采取证据保存措施。执法人员在采取证据保存措施前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情况紧急的,可以经主管领导同意先行实施后补办批准手续。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时,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载明保存方式、地点以及保存证据的有关内容。

第二十六条 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后,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在7日内按以下规定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填写《行政处理通知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一)需要检验的,送药品检验所、医疗器械检验所或药用包装材料测试所检验,并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二)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继续保存证物;

(三)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状态,填写《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及有关材料和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产品及有关资料,可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

执法人员在查封、扣押物品前应当填写《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报主管领导批准;情况紧急的,可以经主管领导同意先行实施后补办批准手续。

查封、扣押物品时,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应载明封存方式、地点以及封存物品的有关内容。

依法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的行政措施时应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二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先行登记保存或者查封、扣押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当事人拒绝到场的,执法人员可以邀请有关人员参加。

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使用盖有本部门公章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封条”,就地或者异地封存。

对先行登记保存或者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开列《查封(扣押)物品清单》,由执法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字或者加盖公章。

当事人拒绝签字、盖章或者接收的,应当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清单上签字并注明情况。

第二十九条 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应当在7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需要检验的,应当自检验报告书发出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已立案的应当填写《行政处理通知书》,送交被查封、扣押物品的当事人,查封、扣押物品期限顺延至行政处罚执行之日或者作出撤案决定之日。

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填写《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或者填写《解除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解除查封、扣押。

第三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执法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抽取样品鉴定检验的,应当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抽取样品,并及时进行鉴定检验。抽样记录应当写明被抽样人、抽样地址、抽样方法、抽样时间、抽样目的等内容。样品基本情况应写明样品名称、样品规格、样品数量、样品包装状况或储存条件、样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样品标注的生产或进口代理单位、采集样品的具体地点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调查终结,承办人应当写出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案由、案情、违法事实、证据、办案程序,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具体条、款、项、目,处罚建议及承办人签字等(简易程序除外)。

第三十二条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如案件涉及疑难问题需请示的,应逐级进行请示。紧急状态下可越级请示,但必须同时抄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五章

处罚决定 第一节 一般程序

第三十三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案件承办机构在案件调查取证、作出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后,组织3人以上有关人员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办案程序等进行合议,制作《案件合议记录》,分别提出如下处理意见:

(一)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的,依法提出行政处罚的意见。具有可以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情节的,提出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的意见。构成犯罪的,在提出行政处罚意见的同时建议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二)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程序缺陷的,提出补充调查取证或完善执法程序的意见。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提出撤案申请,并填写《撤案申请表》。

第三十四条 案件承办机构拟制《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听证告知书》后,制作《案件审理意见表》一式两份,连同案卷全部材料附《案件材料清单》一并送交法制机构审理。

第三十五条 法制机构在收到案件承办机构送交的全部案卷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理完毕,并提出审理意见。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应报主管法制工作的领导批准,但延长时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第三十六条 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原则上实行书面审理,必要时可以向办案人员和当事人核查有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法制机构主要对行政处罚案件的下列内容进行审理:

(一)本部门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明确: 1.当事人是否是违法行为主体;

2.当事人的名称是否正确无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是否与其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上的名称相符。

(三)案件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1.案件违法事实是否清楚; 2.证据是否确凿、充分、有效;

3.对案值和违法所得的计算是否准确、有据。

(四)对违法行为的定性是否正确;

(五)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准确、量罚是否恰当: 1.有无适用未生效或已失效的法律法规;

2.有无应适用此法而适用了彼法,或应适用此条、此款却适用了另一条、款的情形;

3.处罚的种类、幅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与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情节、社会危害性相适应,有无畸轻畸重、显失公正的情况。

(六)执法程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手续、执法文书是否完备:

1.有无履行立案审批手续;

2.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等措施是否有法律法规依据,是否按规定报批、出具单据或相关执法文书;

3.是否充分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4.案件承办人是否有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情形; 5.是否履行其它依法必须经过的程序或手续。

(七)有无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的情形;

(八)执法文书格式是否规范,表述是否准确,用词是否严谨;

(九)其它应当审理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 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后,根据如下情况提出书面意见:

(一)对具有管辖权、当事人确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案件承办机构报其主管领导审批;对其中情节复杂或者有重大违法行为的案件,建议案件承办机构报局领导集体讨论决定。

(二)对无管辖权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撤案,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三)对当事人不明、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等情况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重新调查、补充或纠正。

(四)对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处罚种类和幅度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相适应、程序不当、审批手续不全、执法文书不规范等情形的行政处罚案件,建议案件承办机构修正、补充或作相应调整。

(五)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建议由案件承办机构撤案。 第三十九条 法制机构应当建立行政处罚案件审理登记制度。收到案件承办机构送交的全部案卷材料后,法制机构应核对《案卷材料清单》并进行登记;审理后应在《案件审理意见表》中填写审理意见,一式两份,经法制机构负责人审阅,报其主管领导批准后,一份随案卷材料退回案件承办机构入卷,另一份由法制机构存档备查。 第四十条 法制机构审理完毕应将案件全部材料和《案件审理意见表》退回到案件承办机构。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案件承办机构制作《行政处罚审批表》,报其主管领导审批后,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听证告知书》。

当事人要求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当场制作《陈述和申辩笔录》。笔录经当事人核对后,承办人和当事人应当分别在笔录上以签名或者盖章等方式确认。当事人要求更改、补充的应当允许,并在更改、补充之处以签字或者盖章等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名的,承办人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第四十一条 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对当事人在陈述申辩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核实。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成立,拟变更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机构应当重新合议,制作《案件合议记录》,送法制机构按照本规范有关规定重新审理。案件复审的时限为3个工作日。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证据不成立的,案件承办机构不予采纳。

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对当事人的处罚。 第四十二条 案件承办机构重新调查、补充证据、程序或手续作相应调整、重新合议、变更处罚的案件,应送法制机构按照本规范有关规定重新复审。案件复审的时限为3个工作日。

第四十三条 案件集体讨论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主持,其他部门负责人参加,有关机构负责人及案件调查人员列席。

第四十四条 案件集体讨论时,案件承办机构应简要介绍案件的有关事实、主要证据、初步的处理意见、分歧焦点等。

第四十五条 部门领导集体讨论行政处罚案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案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性意见的,按一致性意见执行;不能形成一致性意见的,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决定。

第四十六条 案件集体讨论应填写《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记录中如实注明。参加案件集体讨论的有关人员应在书面记录上签名。

第四十七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公章。

行政处罚内容有没收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或者有关物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附有《没收物品凭证》。

第四十八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依法没收的药品、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和涉案的原材料、包装、制假器材,应当在超过诉讼期限后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理。处理前应当核实品种、数量并填写《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及《没收物品处理清单》。

第四十九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案件调查时,对已有证据证明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节 听证程序

第五十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撤销药品、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或财物、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前款所称的较大数额,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罚款;对违法经营活动中没收违法所得或涉案物品价值20000元以上、对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

第五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

《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部门。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公章。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法制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第五十二条 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当事人的业务、技术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进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并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收到《听证告知书》后3日内提出听证要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人员的组成、听证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举行听证会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并加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章: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三)听证人员的姓名;

(四)告知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五)告知当事人准备证据、通知证人等事项。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接到《听证通知书》后,应当按时出席听证会,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出席听证会。委托他人代理听证的应当提交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

因故不能如期参加听证的,应当事先告知主持听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参加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书面记载。

在听证举行过程中,当事人提出退出听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宣布听证终止,并记入听证笔录。

第五十五条 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 听证主持人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听证工作的领导指定本部门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一般由本部门法制机构人员或者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担任。

书记员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内部的一名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听证工作的领导决定;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举行听证:

(一)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场的;

(二)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理由成立,需要重新确定听证人员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场,或者有新的事实需要重新调查核实的。

第五十八条 举行听证时,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第五十九条 听证应当填写《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案由;

(二)听证参加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听证主持人、书记员姓名;

(四)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

(五)案件承办人提出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

(六)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参加人签字或者盖章。

听证结束后,应当将《听证笔录》当场交当事人和案件承办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注明。

第六十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情况,提出听证意见并填写《听证意见书》。

第六十一条 听证意见与合议意见一致的,按审批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一致的,提交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对于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等需重新调查取证的、调查终结后重新合议,交由法制机构按本规则重新复审。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六十二条 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有法定依据可处以下行政处罚的,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一)予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二)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依照本条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员应按照本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并制作相关的法律文书。

第六十三条 案件承办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并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同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案件承办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采纳。

案件承办人员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六十五条 案件承办人员决定对当事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并加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印章的《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

(一)当事人的违法事实;

(二)行政处罚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及条、款、项、目);

(三)具体处罚的内容、时间、地点;

(四)行政处罚履行的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名称、日期。

第六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在处罚决定书中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六十七条 案件承办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在7个工作日内经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法制机构备案。

在案件承办机构负责人审核当场行政处罚决定时,发现存在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凿、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量罚不当、程序违法等问题时,应由案件承办机构进行合议后,报部门主管领导同意,依法予以纠正。

法制机构对当场行政处罚决定的备案审核中,发现存在问题需依法予以纠正时,应提请部门领导集体讨论。

第四节

第六十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并由当事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

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依照本节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承办人送达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签收,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字或者盖章。签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时,交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员签收。

第六十九条 受送达人或者其同住成年家属拒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人员到场并说明情况,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执上注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字(盖章),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处,即视为送达。

第七十条 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就近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代送或者用“双挂号”邮寄送达,邮局回执注明的收件日期即为送达日期。

第七十一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依据本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以公告方式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满60日即视为送达。

第六章

执行、结案和归档

第七十二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应当在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履行。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没款的,经当事人申请,案件承办机构合议,报部门领导审批后,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第七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但实施行政处罚机关决定、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决定或裁定停止执行的除外。

第七十四条 除按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承办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没款。

第七十五条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承办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一)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第七十六条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案件承办人员依照本规范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或收款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经当事人提出并出具书面委托,案件承办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第七十七条 案件承办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案件承办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内交至所属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经部门领导批准,由案件承办机构制作《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七十九条 行政处罚决定履行或者执行后,案件承办机构应制作《行政处罚结案报告》。将有关案件材料进行整理装订,案件承办人员签字后,归档保存。

第八十条 案件承办机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将行政处罚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法制机构备案。

第八十一条 法制机构应当将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结案后30日内报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法制机构备案。

第七章

第八十二条 本规范所称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案件,是指:

(一)上级部门交办的;

(二)有关职能处室对案件处理存在较大分歧意见的;

(三)拟处以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撤销产品注册证书的;

(四)拟处以较重罚款(省局20万元以上、市级局10万元以上、县级局5万元以上)或没收违法所得或财物价值较大的(省局40万元以上、市级局20万元以上、县级局10万元以上)的;

(五)影响较大的涉外案件;

(六)案情比较复杂或者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影响的;

(七)需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其他重大、疑难需要集体讨论审定的案件。 第八十三条 本规范所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指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

第八十四条 本规范施行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十五条 本规范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立卷归档办法

(甘食药监法[2006]221号 2006年8月25日)

一、总 则

第一条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是实施行政处罚活动的真实记录,反映了药品监督行政机关执行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等部门法律和行政处罚法等基础法律的基本职能,各级药品监督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立卷的要求,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第二条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根据案件办理、适用程序,坚持一案一号的原则,单独立卷。一个案件从收案、结案到归档保管以及所有的法律文书和公文、函电,都使用收案时编定的案号。听证的案件另行编号。

第三条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文书,必须用钢笔或碳素笔书写、签发,由经办案件的部门负责整理立卷归档,归档前由案件主要承办人负责立卷质量的检查。

二、材料的收集

第四条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收案以后,案件承办人员应立即着手收集本案有关的各种文书材料。在案件办结以后,要认真检查全案的文书材料是否收集齐全,发现法律手续不完备的,应及时补齐或补救,去掉与本案无关的材料,再行排列整理。

第五条 卷内各种文书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重份的文书材料一律剔除。多余的处罚决定书,以备日后查考,可将其夹在已装订好的卷内。

第六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来信,可以不立卷归档。(1)不属药品监督行政处罚范围,归口交办的人民来信;(2)答复来信来访人向有关部门投诉的信件或记录;(3)询问一般法律手续问题的来信来访;(4)没有参考价值的信封;(5)内容、地址不清的申诉信件;(6)确系精神病人的来信。上述各项由相关业务部门处理。

三、材料的排列

第七条 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总的要求是,内部程序性文书按照倒序进行排列,证据性文书按照行政处罚程序的客观进程形成文书的时间自然顺序进行排列。

第八条 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4)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按时

间顺序排列);(5)行政处罚结案报告;(6)罚款上缴收据复印件;(7)备考表;(8)卷底。

第九条 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含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4)行政处罚审批表;(5)案件调查终结报告;(6)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7)案件合议记录;(8)举报登记表或案件移送书;(9)立案申请表;(10)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等证据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11)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12)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13)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14)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15)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包括已经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16)查封扣押物品清单;(17)行政处理通知书;(18)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19)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20)解除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21)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2)陈述申辩笔录(或者陈述申辩材料);(23)送达回证;(24)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25)没收物品处理清单;(26)延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延期缴纳罚没款申请书);(27)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裁定书及相关执行文件);(28)行政处罚结案报告;(29)罚没款上缴收据复印件;(30)备考表;(31)卷底。

第十条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案件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处罚决定书(含没收物品凭证及清单);(4)行政处罚审批表;(5)听证意见书;(6)听证笔录;(7)听证告知书;(8)听证申请书;(9)听证通知书;(10)听证人员组成审批表;(11)案件调查终结报告;(12)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案件合议记录;(13)举报登记表或案件移送书;(14)立案申请表;(15)现场检查笔录、检验报告书等证据材料;(16)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17)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18)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19)查封扣押物品审批表;(20)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包括已经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21)查封扣押物品清单;(22)行政处理通知书;(23)调查笔录等证据材料;(24)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25)解除查封扣押物品通知书;(26)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7)陈述申辩笔录;(28)送达回证;(29)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30)没收物品处理清单;(31)延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32)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33)行政处罚结案报告;(34)罚没款上缴收据复印件;(35)备考表;(36)卷底。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中没有列举的法律文书材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形成的顺序排列。

第十二条 行政处罚案件文书材料为一卷装订,不分立正卷、副卷。但是,案件合议记录、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审批表等内部形成的材料,未经局长批准不得向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提供。

四、立卷编目

第十三条 一个案件的文书材料经过系统排列后,要逐张编号。卷宗封面、卷内目录、卷底、备考表不编页码。页码编在右上角,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字体要整齐、清楚。

第十四条 卷内目录应按卷内文书材料排列顺序逐件填写,标明起止页码,字迹要工整、清晰。

第十五条 卷宗封面所列的各个项目,用毛笔或钢笔逐项填写齐全,书写工整。其中结案日期填写处罚决定履行完毕日期。

五、卷宗装订

第十六条 装订前要做好处罚文书材料的检查。对破损或褪色的材料,应当进行修补和复制。装订部位过窄或有字迹的材料,要用纸加衬边。纸面过小的书写材料,可加贴衬纸。纸张大于卷面的材料,按卷宗大小折叠整齐。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外文材料应当译成中文附在后面。药品包装等原始证据材料,加贴衬纸,展开平放,并有当事人签字。需要附卷的信封要打开平放,邮票不要起掉。材料上的全部金属物都要剔除干净。

第十七条 一个案件的文书材料,每卷以二百张为限,超过时应按形成的顺序分册订卷。

第十八条 卷宗必须用线绳三眼至五眼装订牢固,不要漏订。长度应在十八公分左右。

第十九条 卷宗装订以后,应检查文件材料有无漏订现象,然后在卷底装订线上贴上封纸,并用案件承办人员名章加盖骑缝。

六、归 档

第二十条 案件结案以后应在一个季度内归档。凡立卷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重新整理。提出保管期限意见后,向本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并办好交接手续。

第二十一条 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影片等声像档案,应在每盘上注明当事人的姓名、案由、案号,承办单位、录制人、录制时间、录制内容,并按形成顺序,逐盘登记造册归档。

第二十二条 归档的证物,凡是能够附卷保存的,应装订入卷。不能附卷保存的,可拍照附卷,证物另行保管,待诉讼期满后,经领导批准可将不能附卷保存的证物销毁或处理。

第二十三条 已归档的行政处罚卷宗,不得从卷内抽取材料。需要增添文书材料时,必须征得档案管理人员同意,按立卷要求办理,以保证卷宗的质量。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四篇:药品监督行政执法存在问题与建议

农村药械执法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富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加强农村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是县级药品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然而,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用药用械人群庞大,形式多样,加之目前药品监督行政执法过程中常常受多种因素制约,给农村药品、医疗器械执法工作带来一定影响。结合富民县农村药品、医疗器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药械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级医疗机构分散,稽查难度较大。全县有医疗机构12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45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含兼营)22家。目前,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工作已全面启动,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对村卫生室进行了重组,由于突击组建后的村卫生室人心不齐,凝聚力较差,不少重组后的村卫生室人员2-3个月后便自动解散,形成重组后的村卫生室无人在岗的局面。人员大都回自己原来行医的地方开展医疗活动,有些躲在自己家里行医,这部分人的药品,医疗器械渠道来源往往不规范,加之储存条件差,药品、医疗器械易出现问题。而这些人使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场所,大部分无固定地点和明显标示,因此药监执法人员往往难以查及,给农村执法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游医药贩较多,执法检查困难。由于村卫生室组建的基础不牢,导致现行农村医疗点增多,十分分散,部分村

卫生室人员白天在村卫生室上班,早晚回自己家行医,另有一部分从师学徒或自学的人员,如牙科、针灸、推拿,他们大部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依然在从事医疗活动,这些人往往以赶集和摆摊设点形式出现,故执法人员也不能及时查到。

(三)保健品泛滥成灾,执法人员无法可依。鉴于目前药品审批严格,因而市场上以保健品出现的品种甚多,许多保健品竟然和药品同名,如钙片、食母生、甲硝唑等,这些品种内含药品成份,但都以保健品名义销售,药监执法人员查处又缺乏依据,十分困难。另外,部分保健品经过层层扩大宣传,诱导消费者上当受骗,特别对于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来说,更容易被诱骗,药监执法人员查处时也感到束手无策。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处罚和执行困难。现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部分条文不够完善,如药品经营企业违反GSP有关规定查处时,只有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因警告也属行政处罚一个种类,故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时难以操作;另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的也不够具体,特别对农村规模小的医疗机构很不适用,因此,对这方面的行政处罚很难执行到位。

(五)执法水平偏低,办案质量不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一个执法机构,因而,执法人员的水平高低尤为重要。由于药监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组建时人员来源渠道诸种因素,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习,面对执法现场和相对人,每一位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显得十分重要。在农村药品、医疗器械现场稽查过程中,确有一部分已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

水平较低,不能适应农村药械执法工作的需要,因而直接影响着办案质量。

二、农村执法中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药品监管网络建设,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如何强化药品监管网络建设,提高稽查工作效率,首先要把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建成一个以政府主管、药监部门负责的药品监管机制,要健全农村药品三级监管网。建议县级由县政府牵头成立农村药品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领导和协调工作;乡镇由乡镇政府牵头,成立农村药品监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的药品监管工作领导和协调工作。各乡(镇)、村经考核聘任药品协管员和信息员,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运转协调,上下互动,便于信息反馈、案件追踪和药品医疗器械重点监控,有利于查处各类药械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村居民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二)强化药品供应网络建设,规范农村用药用械渠道。随着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残缺,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实际药品供应工作的需要。因此,要因地制宜,实现药品供应主体多元化、供应渠道规范化,确保供药渠道合法。随着农村供应网络的逐步形成和监管网络的不断加强,合法购用药械受到法律的保护,违法违规购用药械的行为受到了有力遏止,加之药监、卫生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使游医药贩不再有藏身之地。

(三)加大保健品市场整治、制定相应管理措施。鉴于目前保健品市场泛滥,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现象时常发生。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便监管。

(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便于执法部门运作。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药、械市场存在的弊端,笔者认为首先要完善《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或制定相应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操作性的部门规章,便于执法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运用。

(五)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水平。加强药监队伍现有在岗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药监部门的重要工作。业务培训可采取按计划定期培训,不定期的现场岗位培训,也可以采取业务人员自学等形式进行。通过理论学习和岗位练兵,逐步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实际工作能力。每年年终应对执法人员年内业务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使药监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担负起农村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的重任。

二〇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市财政行政处罚监督办法

市财政行政处罚监督办法2007-02-02 21:54:2

4市财政行政处罚监督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财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监督,促进和保障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和《江苏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受财政部门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进行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局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法制机构)负责本区域内财政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法制机构对行政处罚的监

督职责是:

(一)拟定本区域财政部门有关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

(二)审查本部门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纠正行政处罚行为在执法主体、依据、内容、程序及执行中存在的违法或者不当的问题;

(三)监督检查财政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等情况;

(四)审核本部门其他机构拟制定的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

(五)处理行政处罚管辖和适用等方面的争议;

(六)处理非复议、非诉讼渠道反映的行政处罚违法问题;

(七)负责本区域内财政部门行政处罚情况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

(八)指导和监督下级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监督工作。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从事行政处罚监督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执法证》。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在发布前必须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审核。

第七条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实行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开制度。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在对下列案件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经本部门法制机构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核:

(一)拟作出的处罚决定为《江苏省财政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第五条所列的任何—项案件;

(二)情节复杂或者具有重大违法行为的案件;

(三)其他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案件。

法制机构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后,应当将审核结果及处理建议提交财政部门负责人审查决定。法制机构承担本案调查任务的,财政部门负责人应指定其他机构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

第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其他机构在将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交由本部门法制机构进行审核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处罚相对人的有关资料;

(二)证明行政处罚相对人违法事实的有关证据;

(三)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调查时制作的询问或者检查笔录;

(四)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所适用的法律依据;

(五)法制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在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核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的,应提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处理建议:

(一)拟实施的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

(二)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三)违法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

(四)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

行政处罚的;

(五)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在对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核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出重新对本案进行调查取证的处理建议:

(一)违反法定的回避制度的;

(二)违法进行调查取证的;

(三)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或者申辩的;

(四)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不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的;

(五)指派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的。

对违法事实成立,证据不充分的案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提出对本案进行补充调查的处理建议。

第十二条对于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且本部门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处罚案件,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依法对拟作

出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提出处理建议。

对于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行政处罚案件,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提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建议。

第十三条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财政部门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行政处罚应在作出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报送上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备案。

前款所称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行政处罚是指:

(一)符合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

(二)其他重大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对于符合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当按照《江苏省财政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听证。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在行政处

罚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应当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送本部门法制机构备案。

财政部门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处罚决定作出后的7日内送本部门法制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法制机构应当对下级财政部门送来备案的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审查,发现处罚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机构应当向该部门负责人建议立即停止实施该行政处罚,并建议撤销已经作出的处罚决定:

(一)没有法定依据、违法事实不能成立或者证据不确凿而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擅自设定或者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而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五)未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依法享有的权利的;

(六)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当事人要求听证而未组织听证的;’

(七)以内设机构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

(八)不符合简易程序的案件按简易程序办理的;

(九)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

(十)指派不具备合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的;

(十一)没有法定依据委托其他组织或者委托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

(十二)未经合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改正:

(一)违反《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

(二)收到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后,无正当理由超过2日未将罚款缴付指定银行的;

(三)罚款、没收财物时,未使用或者未按规定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四)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

(五)未按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擅自处理罚没财物的;

(六)使用、损毁依法扣押或者先行登记保存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

(七)违法实行检查措施或者执行措施,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

第十八条各级财政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违反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部门法制机构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法制机构可以向发证机关建议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一)在行政执法时,未按规定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

(二)使用无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或者将证件交给他人使用的;

(三)未按规定将按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报送备案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罚没款物据为已有的;

(五)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处罚违法或者不当,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

(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不按规定适用从轻、减轻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或者社会秩序受到损害的。

行政执法人员在被暂扣行政执法证件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被吊销行政执法证件的,应当及时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第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处罚违法案件的举报受理制度。对于各种渠道反映的认为行政处罚在依

据、主体、内容、程序等方面违法或者不当的案件,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当负责调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财政部门法制机构应当对本部门行政处罚情况进行统计,并定期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报送统计结果。

第二十一条下级财政部门违反《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给予通报批评:

(一)对依法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和处罚的;

(二)超越或者滥用职权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拒绝接受上级财政部门的行政处罚监督的;

(四)未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报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的;

(五)未按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报送本部门行政处罚统计情况或者虚报、瞒报、漏报、滥报有关统计数字的;

(六)其他违反《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法制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不履行对行政处罚的监督职责或者越权、违法实施监督,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受到损害的,由本部门或者上级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昆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