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经典试题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刑诉经典试题范文

新刑诉法试题及答案

一、 多项

1、根据修订后的刑诉法的规定,判断下列关于刑罚执行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BD ) A.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B.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剩余刑期在六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C.对于被判处拘役和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D.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判决生效后应当立即释放

2、在刑事诉讼执行程序中,下列哪些情况可以暂予监外执行?(ACD)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女罪犯张某,被发现服刑时怀有身孕

B.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的罪犯王某,在狱中自杀未遂,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李某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D.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妇女赵某,服刑时其正值哺乳期

3、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过程中应遵循的方针与原则

(ABCD) A.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不公开审理的原则

C.专门的或者特别的诉讼程序原则 D.分别看管的原则

4、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B )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C.初次犯罪 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二、 判断

1、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在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

2、 甲某犯故意伤害罪,对甲某精神病的认定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

3、 《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该规定意味着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可以公开审理。

(×)

4、 犯罪嫌疑人刘某涉嫌故意杀人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发现刘某行为异常。经鉴定刘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需要对其实施强制医疗。有权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主体有公安机关、检察院 、法院。 (×)

5、 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六个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的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三、 单项

1、下列关于刑罚执行的主体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 A.缓刑、假释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 B.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法院 C.拘役的执行机关是看守所

D.暂予监外执行的执行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2、下列关于刑罚执行机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财产刑的执行机关是法院 B.有期徒刑的执行机关是监狱

C.暂予监外执行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 D.死刑的执行机关是法院

3、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B.原审人民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内交付执行

C.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 D.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六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4、死刑执行停止的情形不包括

( C ) A.张某在执行前揭发重大犯罪事实立功的 B.李某在执行前被发现曾在羁押阶段流产的 C.吴某在执行前将全部家产捐给国家的 D.王某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5、下列选项中哪项符合死刑缓期执行的规定:

( D ) A.甲在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内犯重大安全事故罪的,应当死刑立即执行 B.乙在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内犯故意伤害罪的,应当在两年考验期满后执行死刑

C.丙在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内发现有漏罪的,应当死刑立即执行 D.丁在死刑缓期执行两年内犯过失致人重伤罪的,不应当执行死刑立即执行

6、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说法与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的刑罚种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C ) A.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或者对精神病的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B.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上一级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批准

C.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

D.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的刑罚种类有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三种

7、下列哪一选项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增加的规定内容

( B ) A.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B.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的,应当将书面意见的副本抄送检察院

C.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检察院

D.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

8、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及时收监的情形说法错误的是:( D ) A.被暂予监外执行的陈某疾病已经痊愈且刑期未满 B.被暂予监外执行的马某被发现系自伤自残

C.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周某违反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D.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刘某被发现怀孕

9、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哪些罪犯,不应当及时收监执行 ( D ) A.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B.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C.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D.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证明需要由省级人民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B.对精神病的认定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C.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证明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D. 对精神病的认定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11、关于减刑、假释程序的选项正确的有:

( A ) A.减刑、假释的适用对象均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B.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C.检察院认为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D.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12、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B) A.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B.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C.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D.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13、2010年5月的一天,在校学生甲(不满16周岁)到一网吧门口玩耍时,遭被害人乙言语挑衅,被告人甲用拳脚对乙进行殴打,致其受伤。经法医学鉴定,属轻伤。该县人民检察院于同年8月10日以被告人甲犯故意伤害罪向该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关于为被告人甲提供法律援助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B ) A.只有法院才有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无此义务

B.其犯罪的时候未满18周岁,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了,法院不用再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C.其如果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可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D.到了审判阶段,如果其还是未成年人,法院要为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某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14、如果人民检察院要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人王一,以下程序正确的:

( A )

A.应当听取辩护律师意见 B.应当听取法定代理人意见 C.应当询问证人 D.应当询问诉讼参与人

15、王某(女,17岁)犯盗窃罪,在对其进行讯问和最后陈述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 B ) A.应当通知其学校老师到场 B.应当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C.最后陈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应当进行补充陈述 D.最后陈述后,其辩护人应当进行补充陈述

16、下列关于合适成年人的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对于未成年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B.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

C.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D.到场的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应当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17、关于附条件不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B ) A.只适用于未成年人案件

B.应当征得公安机关、被害人的同意

C.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应当起诉

D.有悔罪表现时,才可以附条件不起诉

18、关于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C ) A.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B.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C.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D.六个月以下

19、关于未成年诉讼程序中的附条件不起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B.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可以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C.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起诉的决定

D.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没有违反应当遵守规定的情形,考验期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20、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的规定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C ) A.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

B.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C.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决定机关批准 D.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21、对于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提起公诉的情形为:

( D ) A.王某(19岁)在考验期内实施新的犯罪

B.李某(17岁)在考验期内未经决定机关同意去外地打工 C.冯某(20岁)在考验期内经考察机关批准去外地出差 D.胡某(16岁)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22、关于未成年人案件的不公开审理与犯罪档案封存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犯罪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B.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其他人员、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其他人员均不可旁听案件

C.审判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D.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23、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对于所有的过失犯罪均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B.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法的犯罪案件可以适用

C.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三年内曾经犯罪的不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D.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和解协议书

24、下列哪类案件不能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A ) A. 侵犯著作权罪 B.侵犯通信自由罪 C. 交通肇事罪 D.盗窃罪

25、对于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 A ) A.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

B.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C.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不起诉 D.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26、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 B ) A.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潜逃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当追缴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人民检察可以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B.在A选项所列情形下,公安机关可以向法院提出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

C.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应当提供与犯罪事实、违法所得相关的证据材料,并列明财产的种类、数量、所在地及查封、扣押、冻结的情况 D.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申请没收的财产

27、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中的管辖和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人民法院受理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后,应当发出公告。公告期间为三个月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

C.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申请由犯罪地的基层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D.没收违法所得案件审理中在逃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法院应当中止审理

28、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中,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了,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措施

B.人民法院经审理,对于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做出强制医疗的决定

C.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D.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

29、被强制医疗的某甲现经强制医疗机构诊断评估,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以下不能申请解除强制医疗的是:

( D ) A.某甲自己 B.强制医疗机构 C.某甲的舅舅 D.公安机关

30、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C ) A.人民法院受理强制医疗的申请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B.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C.只有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D.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应当及时提供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

第二篇:刑诉法

刑事诉讼法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1.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大的监督; 2.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其独立体现于检察系统的独立;3.法院上下级之间则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其独立体现于法院系统独立前提下,主要体现于审级独立。

二、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区分犯罪嫌疑人与刑事被告人;2.明确由控诉方负举证责任,被告人不负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3.疑案作无罪处理。4.强调“不得确定有罪”,不含“确定无罪”。即确定有罪只能是法院,但确定无罪不限于法院,其他机关如检察院也可。

三、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刑诉行使侦查权者:1.公安机关;2.检察院;3.国家安全机关;4.军队保卫部门;5.监狱;6.走私犯罪侦查机关。

五、诉讼参与人 :1.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2.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注意:不包括专门机关的专门人员。

六、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与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同一人的,由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接到出庭通知的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当出庭,拒不到庭,法院可拘传到庭; 人民法院视情况可以先行扣押、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者由被告单位提出担保。

七、辩护人:侦查阶段受委托的律师是法律上的辩护人,且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只能魏国律师作为辩护人。如“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八、鉴定人:1.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受过开除公职处分,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2.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九、鉴定机构:1.侦查机关根据侦查工作的需要设立的鉴定机构,不得面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2.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3.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机构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十、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1.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4.其他需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的犯罪案件。

十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能提供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被害人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

十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管辖权: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3.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我国具有刑事管辖权的案件,由被告人被抓获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4.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处罚的,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十三、地区管辖: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居所地。”

十四、专门管辖:1.现役军人(含军内在编职工)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分别由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专门法院管辖;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全案由军事法院管辖。2.下列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军事法院以外的其他专门法院管辖:

(一)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

(二)军人在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

(三)现役军人入伍前犯罪的(需与服役期内犯罪一并审判的除外);

(四)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除外)。

十五、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发现漏罪及又犯新罪的管辖:

1.发现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犯罪没有受到审判的,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

2.如果罪犯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服刑地或者新发现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3.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由服刑地人民法院管辖; 4.正在服刑的罪犯在逃脱期间的犯罪,如果是在犯罪地捕获并发现的,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被缉捕押解回监狱后发现的,由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十六、涉港澳台案件管辖: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一方或者双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国公民或者其住所地是在港、澳、台的单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港、澳、台同胞告诉的,应当出示港、澳、台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或者其他能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

十七、涉船舶、航空器管辖:1.在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国口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在中国领域外的中国航空器内的犯罪,由犯罪发生后该航空器在中国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辖;3.在国际列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的管辖,按照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执行。没有协定的,由犯罪发生后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八、中国公民在域外犯罪的管辖:1.中国公民在驻外的中国使领馆内的犯罪,由该公民主管单位所在地或者他的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2.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犯罪,由该公民离境前的居住地或者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十九、回避的适用人员: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其中人民陪审员、司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和法院中占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也属于回避的适用人员。

十、回避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一、审判人员的任职回避: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审判人员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二年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对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而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不予准许本院离任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代理诉讼或者进行辩护的除外。

二、检察人员、律师的任职回避: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离任2年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三、回避的决定程序: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2.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委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决定;3.书记员、翻译人员以及鉴定人员的回避由法院的院长或者检察院的检察长决定。

四、对回避决定的救济:1.对当事人申请回避被驳回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依规定申请复议。

五、对于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的效力:因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或者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回避的检察人员,在回避决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证据和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由检察委员会或者检察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

六、不能担任辩护人范围:1.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2.;3.被宣告缓刑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4.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6.本院的人民陪审员;7.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8.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但

5、

6、

7、8由被告人委托,法院可以准许。

七、辩护人介入:1.对于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介入;在侦查期间,辩护人只能是律师;2.对于被告人,辩护人随时介入;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其监护人、近亲属可代为委托辩护人。

八、法律援助辩护:1.适用于刑事案件的各个阶段;2.法律援助辩护人,只能是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3.必须符合法定情形;4.符合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九、指定辩护情形: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4.开庭审判时不满18周岁,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十、拒绝辩护:1.被告人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2.被告人如果属于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3.重新开庭后,被告人再次当庭拒绝辩护的,对于应当指定辩护的,不予准许;其他情况可以准许,但被告人只能自行辩护。

十一、律师保密义务:律师应保守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对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予以保密。但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

十二、侦查阶段辩护律师的权利:1.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2.代理申诉、控告;3.申请变更强制措施;4.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5.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6.调查取证。 十

三、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权利:1.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2.申请人民检察院调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3.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4.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十四、侦查阶段律师会见:1.辩护律师持“三证”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2.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经侦查机关许可;3.会见时不被监听。

十五、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1.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注:刑事诉讼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十六、证据的合法性体现:(1)证据必须是依法收集的;(2)证据必须具备合法的形式、具有合法的来源;(3)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出示,一切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十七、非法证据排除:1.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予排除;2.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予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予以排除。

十八、证人保护情形: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公、检、法“应当”予以保护;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保护。

十九、证人保护措施:(1)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2)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3)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4)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5)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十、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一、无需证明的对象:(1)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3)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5)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

二、证明责任:1.公诉案件的证明责任由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承担;2.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对其控诉承担证明责任;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情况下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但例外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承担证明责任 5.根据现行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有证明责任。

三、公民扭送的情形: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 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注:公、检、法对于公民扭送来的人都应当接受,并立即进行审查,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该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

四、可以监视居住:1.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4.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5.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6.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

五、不能取保候审:1.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2.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六、保证人的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七、保证人的义务:1.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九、监视居住的执行场所:监视居住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可在指定居所执行。对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经上一级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批准,也可在指定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限的刑期折抵: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十一、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6.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十二、先行拘留情形: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十三、拘留后的通知: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十四、拘留与公民扭送区别:(1)拘留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扭送则不是。(2)拘留只能由特定机关(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人员实施,而扭送可以由任何公民实施。(3)拘留与扭送适用的情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十五、“应当”逮捕的情形:①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②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③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④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⑤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十六、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情形:1.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2.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3.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

十七、“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3)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可以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中的一个。 十

八、对批捕请求审查后的处理:1.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2.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需要进行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

十九、对外国人、无国籍人的批捕: 1.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或者涉及国与国之间政治、外交关系的案件以及在适用法律上确有疑难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外交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外国人、无国籍人涉嫌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犯罪的案件,由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并提出意见,报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省级人民检察院经征求同级政府外事部门的意见后,决定批准逮捕,同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二

十、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的批捕案件:1.批准逮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2.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对报送的备案材料应当进行审查,发现错误的,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审查意见通知报送备案的下级人民检察院或者直接予以纠正。

一、对已经逮捕的人应当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1.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2.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3.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二、可以变更逮捕的情形:1.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2.有明确的被告人;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四、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员范围:1.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3.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4.人民检察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附带民诉的提起人。

五、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员范围:1.刑事被告人及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2.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3.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4.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5.其他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

六、赔偿的范围:1.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2.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3.附带民诉的赔偿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失,精神损失则不属于附带民诉的赔偿范围。

七、附带民事诉讼的强制性措施:1.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八、附带民诉的调解:1.除人民检察院提起的以外,其他都可以调解;2.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对于民事赔偿可以调解,但不允许强制调解;3.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调解达成协议并已经履行的,到了审判阶段,被害人又向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九、立案的材料来源:(1)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举报;(2)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报案或控告;(3)犯罪嫌疑人的自首;(4)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等侦查机关直接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获得的犯罪线索。

十、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材料的处理:(1)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2)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3)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十一、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立案监督: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对应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由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7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十二、被害人要求的立案监督: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受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审查逮捕部门办理。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后,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按照第一种情况予以办理。

十三、询问证人的地点:(1)证人的所在单位。(2)证人的住处。(3)证人提出的地点。(4)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注意:侦查人员询问证人不得另行制定其他地点。

十四、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地点:1.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2.犯罪嫌疑人的住处。

十五、讯问时的录音录像: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十六、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1.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2.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重大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3.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案件。

十七、技术侦查措施的两类:1.为查明案情,必要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2.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

十八、人身检查:(1)对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也可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聘请法医或医师严格依法进行;(2)对犯罪嫌疑人必要时,可以强制进行检查。但对被害人的人身检查,不得强制进行。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

十九、搜查:1.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2.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否则被搜查人有权拒绝搜查。但侦查人员在执行逮捕、拘留的时候,遇有紧急情况,不另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3.搜查妇女身体,应由女工作人员进行;4.搜查应有被搜查人或他的家属、邻居或者他见证人在场。

十、辨认:1.辨认应由侦查人员主持;2.多个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由每位辨认人单独辨认;3.辨认应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他人员或者物品之中,不得给予辨认人任何暗示;4.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辨认人不愿公开进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密。

第三篇:刑诉复习

1.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1)无罪推定原则的特点:

①反对强迫自认其罪,拥有沉默权

②控方举证,证据充足

③疑罪从无,疑罪从轻

④被告人无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特点:

①沉默权(核心),针对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人

②非强迫性

③制度保障

(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①排除证据形式的有限(1.证人证言;2.被害人陈诉;3.被告、犯人供诉

4.书证物证—裁量排除)

②证明非法手段

③非法手段的取证

2.不公开审理的类型?

(1)已满14未满16的未成年人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2)已满16未满18的未成年人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3.刑诉中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集中表现为?

4.15条及处理

5.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

(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恐怖活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6.回避的理由?

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②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厉害关系的;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⑤接受当事人及其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

托人的;

⑥是参加过本案侦查、起诉、审判的有关司法人员以及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

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

⑦审判人员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

姐妹关系的;

⑧其他(高院《规定》第二条):审判人员可能与当事人一方存在不正当关系,

可能会影响到审判的公正进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但应当提

供相关证据材料。

7.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权利?

(1)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①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②辩护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③协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是其唯一职能;

④只有辩护职责,没有控诉义务

⑤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2)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①职务保障权;

②阅卷权;

③会见、通信权;

④调查取证;

⑤获得开通知的权利;

⑥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权利;

⑦拒绝辩护权;

⑧申请调查取证权;

⑨申诉、控告权;

⑩其他权利:包括A.辩护人在征得被告人的同意后、可以对第一审的判决、

裁定提起上诉;B.辩护人有权得到与其刑事辩护权有关的文书;C.辩护人有权对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

8.侦查阶段律师的地位及诉讼权利?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9.强制辩护的范围?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

A.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

B.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

C.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

D.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

E.具有外国国籍的;

F.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G.人名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

的。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法定的特殊情形: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

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

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

病人(间歇性精神病人);

D.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10.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及被取保候审人、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

务?

(1)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①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②可能判处有期徒刑;

③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④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①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④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

的;

⑤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3)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的义务

A.一般义务: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指定居住的市、县;

②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窜供。

B.选择性义务(根据案件情况决定):

①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②不得与特定的人会见或通信;

③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④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4)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务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监视居住的场所;

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⑥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给执行机关保存。

11.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的救济?

12.被害人、公安机关、被不起诉人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13.不起诉的类型?

14.自诉案件的特点?

15.简易程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6.证人出庭难的原因及新刑诉法如何加以完善?

第四篇:刑诉重点

1、刑事诉讼法的原则与概述部分:刑诉法第15条,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2、刑事诉讼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单位犯罪中的诉讼情况;

3、管辖:立案管辖(检察院与法院自诉案件的管辖),地域管辖和指定管辖;

4、回避:回避的决定;

5、辩护与代理:辩护人的范围,指定辩护、拒绝辩护以及律师辩护人与其它辩护人在各个诉讼阶段的权利区别;

6、刑事强制措施:都很重要,尤其是取保候审和拘留、逮捕;

7、刑事证据:都很重要,尤其是证明对象、证明标准、证明责任、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则以及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

8、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诉讼程序

8、立案:立案监督

9、侦查:侦查羁押期限、补充侦查以及各个具体侦查行为;

10、起诉:三类不起诉制度以及对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11、一审:全部要看,其中简易程序必考

12、二审:上诉不加刑制度,二审中的一些程序;

13、死刑复核:对于死刑案件主要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7年2月28日公布),对于死缓主要记住一条:高院核准死缓的案件,认为原判量刑过重的,应当裁定予以核准,然后再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改判。而不能够直接在死缓复核时候直接改判加重刑罚,也不能发回重审。

14、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以及理由;重新审判的程序和审限。

15、执行:死刑的执行、减刑和假释、监外执行;对于死刑要着重看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2月26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

第五篇:刑诉49

新《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这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新规定。举证责任事关刑事诉讼各方证据责任的分配及诉讼利益,对此应予充分重视并正确把握。

一、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

法谚曰:“证明责任乃诉讼的脊梁”,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理论都是刑事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就学界研究现状来看,关于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存在分歧。一般认为,证明责任分为提出证据的责任与结果责任,前者又称为主观证明责任,渊源于罗马法“举证义务存于主张之人,不存于否认之人”。而后者又称为客观证明责任,主要解决当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谁承担败诉的风险。

新《刑事诉讼法》第49条第一次在我国明确了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弥补了法律规定上的空白,使得刑事证据制度更加合理,刑事证明体系更加完备。但值得注意的是,立法机关在表述证明责任分配时使用了“举证责任”而不是“证明责任”的表述方式,这并非无意为之,而是有意之举。立法机关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使用“举证责任”的表述方式是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承担了一部分补充、审查、核实证据的义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合议庭在庭审过程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并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等措施。在修法过程中反复多次强调之所以使用“举证责任”,主要考虑到“不能否定法院客观全面审查证据的义务”。因此笔者认为,不能以国外举证责任的含义套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的含义具有中国特色。

二、中国的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一)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

新刑诉法(下为新法)第49条明确在公诉案件中,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这也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一贯做法。在公诉案件普通程序中,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学界一般不持异议,但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极大地完善了我国的审判程序,例如要求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新增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和特别程序。结合第49条的基本精神,我们应对“公诉案件”做扩大化解释。

第一,在简易程序中,由于新法第210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因此,公诉人在简易程序中承担的不仅仅是法律监督职能,而是扮演支持公诉和监督诉讼的双重角色,新法第49条当然适用于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第二,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新法第57条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该条与第49条的立法精神一致,在实体性事项审理程序和程序性事项审理程序中,都应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举证责任。

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提供讯问笔录、讯问时的录音录像以及体检记录等证明手段。第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特别程序中的举证责任。特别程序仍是刑事诉讼程序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与公诉案件普通程序相比,各个特别程序在适用主体、审理对象和审理方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这并不否认人民检察院所需承担的举证责任,新法第49条当然适用于特别程序。例如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中,根据新法第281条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由犯罪地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该条规定体现了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的慎重性,既然人民法院要组成合议庭,人民检察院理应承担举证责任并派员出庭。再如在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中,根据新法第28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强制医疗的申请后,如果发现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同时还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民检察院同样也应派员出庭并承担举证责任。

另外,对于人民检察院而言,虽然在公诉案件中要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但立法并不否认人民检察院同时要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和罪重的责任,这是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基本要求。

(二)人民法院承担补充性的证明责任

“补充性的证明责任”是指人民法院在公诉案件刑事审判过程中,在检察机关提供证据使案件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所负有的收集并运用证据查证确认案件事实的责任。该责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法定性。在刑事诉讼中,当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达到真伪不明的状态时,《刑事诉讼法》规定合议庭不能直接判决被告人有罪,而应对有疑问的证据做进一步调查核实。此时的“证明责任”由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共同承担,人民检察院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人民法院承担补充性的证明责任;如果经调查核实后,仍不能排除疑问,人民法院则应作出无罪判决,此时是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败诉的后果。这里的法律依据包括新法第191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195条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判决。第二,补充性。基于控审分离原则,人民检察院要对公诉的案件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其诉讼地位和诉讼职能使然,只有在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才承担“补充性的证明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对证据有疑问”主要是指合议庭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认为公诉人、辩护人提出的主要证据是清楚、充分的,但某个证据或者证据的某一方面存在不足或者相互矛盾,如对同一法律事实,公诉人、辩护人各有不同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或者鉴定意见等证据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疑问,就会影响定罪或者判刑,但是,控辩双方各执一词,法庭无法及时判定真伪,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就需要先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第三,实践合理性。人民法院“补充性的证明责任”在1996年《刑

事诉讼法》中就已确定,这被认为是我国审判实践中的优势和特点,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定,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人民法院承担的“补充性的证明责任”源于中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新法第53条确立的“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充分反映了三机关对实体真实的追求,这都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移植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明责任制度,立法必须回应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

(三)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

在理论研究中,对于被告人是否承担举证责任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新法的制定过程从不同角度佐证了这一观点。

第一,在公诉案件普通程序中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早在2011年8月颁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第48条中曾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并附有但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最初设立的但书条款是作了一个兜底规定,目的是防止遗漏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但在修法讨论和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人提出这违背了无罪推定的精神,有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之嫌,随后的二审稿即删除了“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表述方式。

第二,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被告人不承担举证责任。在2011年8月颁布的刑诉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12月颁布的二次审议稿中,都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同时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提供相关线索或者证据”的表述方式来自于《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由控诉方而不是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例,被告人无须举证证明自己有罪,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必然要求。第6条中“线索或者证据”并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必须负担的证明责任,而仅是提出线索和证据以启动程序,具体包括被告人出示的血衣、伤痕、照片、医疗证明、伤残证明、讯问笔录、同监人的证明等刑讯逼供留下的痕迹或者可以显示刑讯逼供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及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等情节的线索或者证据。考虑到保留“提供证据”的表述方式偏离了立法的原意,而且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误导实务工作人员,故新法第56条规定“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第三,新法第40条不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举证责任。新法第40条规定: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该条不能理解为辩方的举证责任。实际上这是当代国际通例中辩方向控方的开示义务,由于我国采用案卷移送而非证据开示制,故强调辩方的告知义务。及时告知上述三种情形中被告人无罪材料,可以使无罪的被告人尽早免除被追诉的不利境地,有利于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刑诉经典试题范文】相关文章:

刑诉试题范文05-17

新刑诉法试题范文06-03

新刑诉法试题及答案09-01

公安刑诉法范文05-19

刑诉法侦查范文05-22

刑诉法法条范文05-22

刑诉法规定范文05-22

新刑诉法论文范文05-10

刑诉练习题范文05-22

刑诉复习思考题范文06-18

上一篇:心情随笔日志范文下一篇:学生防骗指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