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幸福人生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品幸福人生范文

做快乐教师,品幸福人生

每个学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总要参加多次的继续教育,其中不乏要听取不少教育专家的讲座。这些优秀老师往往都有一个共性: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钻研在教育教学研究里,无时无刻都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他们常常与青灯孤影相伴,与辛苦劳碌相关,但每次看到他们,总能发现一种快乐和幸福荡漾在他们的脸上。很多时候,我总是迷茫地想着,我也从事教师工作二十多年了,也饱尝了教师生活的苦辣酸甜,但为什么我的幸福之感没有他们强烈呢?

这两天空余的时候,因为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我只得硬着头皮拿着这本《素质教育材料十一》翻阅起来。伴随着闷热难当的暑气,我慢慢地翻阅这本书,当我读到《论教师的幸福与专业幸福》,慢慢地,我迷茫的心变得平静下来,甚至惊喜地发现书中蕴含着很多意味深长的哲理。很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书中认为:教师幸福的结构和要素大致包括中等财富,身心健康,人际和谐,高尚德性等方面,我比较认同。看来把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相结合是非常有深意的。试想想,如果教师每天过得忙忙碌碌、疲于应付,谈何专业成长?更不要说教出生机勃勃、热爱生活的学生了!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呢?或者说,什么才叫幸福呢?当然,外在环境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如今不断提高的待遇水平和日趋人性化的管理也说明了全社会对教师的关注是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教师是否能为自己争取些什么呢?书中说,幸福也是人际和谐,高尚德性,那么教师自己的幸福感可以是母亲的关怀、平静的温馨、自由的跳跃、不经意的感动、一生的信仰、用心的倾听、真诚的分享、朋友的关怀。。。仔细想想,这些难道不是我正拥有的吗?如果这就是幸福,那幸福真的是无处不在。我们是自己的主人翁,虽然很多时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如果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幸福的每一个身影,谁又能说我们不幸福呢?

“教师的专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好生活,体现到生命的自尊,自由,自觉,另行和创造,成功的教育是教师为每个学生精心打造的艺术品。教师的创造性幸福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看来我以前对教师的理解有一些偏见,教师与幸福人生同样可以密切相关。我们常说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还是在育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培养知感恩、会奉献的幸福学生。而培养幸福学生的源头在于幸福的老师。老师的生活可以是单一,可以是劳累,但更应该是幸福。有幸福的老师才会有更多幸福的学生。这一方面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的生活可以而且更应该是幸福的。在幸福的心态下去学习,去工作,才会让学生满意,也才会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听一个哲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你不妨把改变自己当作一种享受。与其愤愤不平怨天尤人,不如甩开包袱坦然接受。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和其他老师相比一定有差距,以前我常常在工作时担心害怕,顾虑重重,有时工作中出现失误更是悔恨不已,甚至影响了随后几天的工作情绪。以后我应当首先接受这个暂时落后于人的现实,承认差距,摆正处于不断学习的位置,放平心态,少闹情绪,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不断进步。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正确认识自己

的缺点,才能稳步前进。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当然,接受现实不是满足现状,而是要追求卓越,让我们有追求上进的一种希望,积极乐观地面对每天喷薄而出的红日,每天灿烂红艳的晚霞。

总之,幸福的人生就在我的手中,就看我能否攥紧;做一个快乐教师,就一定能品到我的幸福人生!

第二篇:“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做幸福的教师》 读书汇报

读经典文化,品幸福人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仅书名就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幸福‛二字,不单单是所有教师的迫切追求,也是任何一个人的毕生所愿。带着好奇翻开这本书,阅读时内心却掠过一丝震撼,生出好多感动。做一个幸福的人,是人人都期盼的。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同,信仰的不同,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读着陶老师对幸福的诠释,感觉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甘霖般的滋润——原来幸福可以是这样的,不求功名,不求利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一颗豁达的心,以平常心看待世间万物。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陶公其人:

陶继新,1948年生,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陶公,走进本书,感受幸福。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而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的是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他认为, 作为教师,其既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文化代言人和传播者,又应是道德的完善者,而要做到此点,多读书、读好书而无疑是教师存在和发展的必须。对于有些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陶教授给予这样的解答:我想是你没有寻找读书的时间,没有充分认识到读书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写教案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地写下去,你还是在写别人的东西,即使花了很长时间,仍不是你自己的东西,形成不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而当‚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即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

我们该如何读书呢?首先,要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其次,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陶老师在书中,向我们列举了许多就在我们身边的‚普通‛教师不‚普通‛的事例。这些教师除了都视读书为生命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把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当文字一旦经过大脑转变成思想,就不再仅仅是知识了,他已经到了智慧的层面。就像陶老师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 反思体会:

我读完‚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一部分,内心涌生出一股读书的激情与信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陶老师的讲座中对这一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我对读书也有了新的认识。平日里,我们告诉学生,要多读书。可是,说的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以身作则。一位爱读书的教师,不光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陶老师一再强调‚经典为伴,幸福一生‛,有了经典文化的滋养,真善美才会在人心中如影随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努力做到坚持阅读,形成习惯,读写结合,不断反思。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丰盈我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我们的文学底蕴厚实了,才能更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课堂,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陶老师说:‚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多么自信的话语,多么豪迈的气魄!作为我们,还有理由在原地徘徊吗?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也有一丝华彩,即使是星微的一丝亮光,我也要为自己积累一点文化资本。让自己的心在岁月的磨砺中仍然能感受温暖的来临。 威廉布莱克有这样一首小诗:‚从一粒沙中看世界,在一朵花里看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每一本经典的书籍,就像是能看到世界的一粒沙,能看到天堂的一朵花,我们都能从中读到‚无限‛,收藏‚永恒‛。让我们把《做一个幸福教师》中的‘幸福’二字放进自己的行囊,在无限的努力中去收藏永恒的幸福!

第三篇:龙岗:做快乐教师 品幸福人生演讲稿

做快乐教师品幸福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当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与快乐。也许时常会有人怨声载道:该长的工资总是长不了,我怎么能幸福?房价物价直线飙升,我住房和生活条件无法改善,如何能幸福?大街上到处都是四轮小汽车了,我甚至连电动车、摩托车也买不起,有什么资格说幸福……这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实我们错了!朋友,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人们心底的一种满足感。乞丐能侥幸吃上一顿饱饭,或许会幸福得难以入眠;富翁家财万贯,餐餐美味佳肴,也可能烦恼不断。甘瓜苦蒂,物无全美——知足常乐才是硬道理。扪心自问,有人为什么整日愁眉不展、牢骚满腹?归根到底一句话:因为心有不足。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作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缺少幸福和快乐感,又如何能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学子呢?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快乐教师、品幸福人生》。

其实,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幸福与苦恼,教师也不例外,同样有它的苦与乐。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有过很多的幸福:当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听着孩子们有礼貌地问一声:老师好!我感到很幸福。当看到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看着他们脸上满足的微笑,我感到很幸福。当我的教育教学成绩提高了,我感到很幸福。当教师节的贺卡如雪片般飘落我的桌上,我感到幸福。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感到幸福,同时也给我带来不少的苦恼:当踏进教室一

刻,看到一只只小手举着喊:“报告,某某同学今天不捡垃圾,某某同学说我爸爸的名字,某某同学带零食到教室来吃,某某同学忘带作业……”这是我最烦恼的时刻。我备好的一节课就变成了审判长的话语。当我看到被我批评教训后的学生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时,我的苦油然而生……是啊,教师这个职业,套着“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光环”却不知有多少苦、多少烦恼埋在心底。若是你的工作只有辛苦,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我经常这样思考。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辛苦之中发现快乐的种子,喜悦的源泉。当你迈入整洁干净的校园,你就会由内而外心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畅想着一天的工作。当你一路上处处都听到那清脆童音的问候声时,你的心会被填得满满的。你被学生需要,被学校需要,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满足。

相反,若是工作带给你的只是压力和忙碌,那么工作定会成为精神压力的种子。你若把它当作辛苦,徒劳无功的事情,那么你的工作纯粹就成了应付。一点点小的烦恼和事情就会让你牢骚满腹,火冒三丈。由此我们需要心的历练。就是不管怎样辛苦,都要有一种气量。把它当成对自我的修行,坚信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收获。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做一个优秀教师,也许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也许要求很高;做一个最好的教师,也许很困难;但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只要能够真正地快乐起来,优秀、成功和最好也会随之到来!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

境由心生,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那么,你会如何选择呢?

谢谢大家!

仪陇县中石油龙岗希望小学

第四篇:读《人生》,品人生

曾经看过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从此便喜欢上了读路遥的文章,那荡气回肠的故事,那意味深长的语言,总能给人极大的吸引力。这个寒假,我读了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人生》,同样是受益匪浅。

《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令人感慨万千。“人生”,一个多么沉重经典的话题,被路遥在这本书中诠释得淋漓尽致。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跳进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然而没多长时间,他的这份民办教师工作却被村里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就在他失去工作回到黄土地时,善良的姑娘巧珍对他深情表白,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然而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高加林拼尽全力工作,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原高中同学政治委员长的独生女--黄亚萍与原男友分手转而追他,在爱情与事业前途之中,没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就放弃了巧珍,选择了亚萍。加林在这爱情与前途皆拥有的小城里幸福风光地生活着,准备了一次迁升,然而人生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么轻松,人生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就在此时亚萍原男友的母亲把他是走后门进城的事揭发了。加林又不得不回村,此时的巧珍已是人家的新娘。到这时加林才清楚地知道原来自己一直爱的是巧珍,于是在回村的那一刻放弃了与亚萍的那段爱。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后,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最终他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

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小说中的巧珍也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高加林的抛弃,她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我被这无私的爱而感动着,也被巧珍那坚强和豁达而感动着。

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聪明的人,知道适可而止,不过分贪图,不过分软弱,终于赢得美好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路遥在《人生》的篇首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人生,不可预测,人生,漫长而又短暂,需要我们用心走下去······

第五篇:听雨·品《人生》

小雨淅淅沥沥,不大也不停。

早几天就有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没落之感。今日,在秋末淅雨的衬托下,显得更有些初冬的孤寒了。

室内温度超低,又未到供暖时,穿上薄棉还觉得寒意阵阵。午餐,稀里哗啦喝的满腹热汤,才觉得浑身又暖和的畅意。

吃完午饭,干脆盖上棉被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一会滴滴答答,一会哗啦哗啦。想眯一会儿,怎么也睡不着。瞪着眼睛在书架上扫了好几遍,最终目光停留在一本早被遗忘的旧书上,那是《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这是我从娘家带过来的唯一一本书,其余的一百多册全部因路途太远而被我无情的遗弃了。后来妹妹打电话说因家里装修,书无处堆放,被妈妈卖给收破烂的了。我的心当时失落了好一阵子,那是我十几年的藏书,虽然只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简·爱》等之类过了时小说和散文,但它们曾经是我最丰盛的精神食粮,突然没了,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只能默默祈祷:但愿我的书儿们,能会在某一个书摊上被一个知己买走。因为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还有我的名字,从每一根搏动的神经里我不希望它们被送到破烂交易市场最后给打成纸浆。悔过自新装订成册之后的新书,身体里谁知还能否有当年的冰清玉洁透灵感魂的文字。

至于结婚时为什么只带了《路遥中篇小说名作》,因为,那是在热恋时侯,现在的爱人从西安寄送给我的。

一个时代一个节奏一种风尚,他大约也是受了《人生》的影响吧!

记得当年,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了两次,每一次都会热泪横流。

如今十几年一晃而过,由于繁杂纷扰的工作和生活漂泊不定,全然没有了读书的兴趣。后来也买过不少书,但大多是围绕儿童读物或者工具书一类的。女人,不同于男人。除了特殊的、事业型的女强人外,大多数女人,成家后相夫教子就是第一天职。读书,似乎挤不出时间来。这不,好不容易孩子盼大了,才有了自己自由的一点空间。能安静的看书,不再是一种奢求。

翻开泛黄的书页,再一次进入《人生》、《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在困难的日子里》„„虽然时间已经流逝了十三年,似乎我的一颗心还一如当年那么易感、易碎,忍不住的珠泪亦如窗外的小雨。

这是怎么了?难道这么多年的风霜雪雨还没有将自己打磨的七巧玲珑、心如铁坚不可摧?为什么还沉湎与儿女情长之中?擦去热泪进静下心来方才醒悟过来:怎能怨自己脆弱呢?明明是作品太优秀了,一部好的作品永远不会褪色的,就像书的尾页写的那样:“你英年早逝,但是,你贡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或许比一个保养得极好、活上一百年的人都要多。你将生命以文字的形式一点一滴地倾洒人间。你所做过的一切绝不会由于你生命的终止而消失。你的灵魂长舞将长久地激励活着的人”。这样的好书,屈指可数。

故事虽然过时,但其中的做人的准则处事的道理,仍然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在《人生》中,我再次为巧珍的爱而感动。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为了让最爱的人幸福而放弃自己的幸福。这种牺牲的痛苦,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得到,因为,现在很多的事例是: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完整。

而高加林的无奈,不正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吗?没有一个人有钱或者有权的父母,前途可能将会一片灰暗,为了前途而做出卖良心的人比比皆是,无论伤了多亲的人也不觉愧疚。就算最后不成功,也所谓努力过也不后悔!全然没有了高加林:“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疙瘩一样扔掉了。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的那种懊悔和痛苦。用现在人的说法,那是傻子,做就做了不后悔,错就错了,从头再来。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的是,何必那么痛苦浪费生命。 怎么说呢?似乎也有点道理,如果总沉湎于:“得不到的才觉得是最珍贵的”里面,无疑日日痛苦成河,面对现在这个高节奏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懊悔和反思啊!是啊!得不到的可以把它当作垃圾一样的放弃,然后换取一身轻松来应对繁杂的生活,也不失为潇洒快乐的上上之策。

那么,现在的我们,有没有把握住:“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道理呢?有没有已经把围绕在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抓在手心里当宝贝呵护呢?得不到的,可以不去追究,但已经拥有的,是否已经牢牢的攥在手心里了呢?

父母是唯一的、挚爱自己的人。他们对儿女的爱,永远不改变!要用我们的爱去回报!爱人,自己精挑细选的,是不离不弃陪伴自己一生的宝贝,要用尊重和欣赏去擦亮!如果你的婚姻发生了变化,那是你没有把他(她)当宝贝看待。

朋友,知心的不多,选择了就别因一点小事去猜疑,同样也是宝贝,要用信任去呵护。

听着淅沥的雨声,品着《人生》,我感受到了被现实扭曲了的、爱的痛苦。

什么时候?要爱尽管爱,不被凡风俗雨左右;什么时候,喜欢就是喜欢,不用为阳奉阴违大伤脑筋;什么时候,说恨就去恨,不用在意后果会伤着了谁。

好在,庸俗的我拥有这样的平凡且真实的爱情和生活。尽管我们俩对生活的见解都有些不成熟,对风花雪月也些反映迟钝。但也常常为一点小小的感动而落泪,偶而也为一点小事而争执。但决不是,你多我少或是你行我也不甘示弱的那种。

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磕磕碰碰。同在一个屋檐下共眠一张床的夫妻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别总在心里记着。痛苦和不快要忘记,快乐幸福的才值得收藏。

世界这么大,就算只在中国,十三亿之多的黄种人里,能用一把勺子在一个锅里搅拌人生百味是经历了多少轮的转回的修行才祈来的呀!这么难得的同床共枕的缘份,又是喝了多少碗孟婆汤经力了多少次相忘才在今生相知相遇的啊!

下一辈子,你是谁?我又是谁?你又将与谁共枕?我又将与谁同眠?

你我今生相逢,是千年等一回的结果,能否用信任和挚爱换得这短暂一生的互勉共进、同甘共苦?

两个人生活就像一本书,要携手共进才能完成美好的篇章。人生也是一本书,生命没有终止就没有结局。

上一篇:奶奶过生日范文下一篇:农业局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