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物联网产业中的主体规制问题研究

2022-09-10

一、前言

智慧城市, 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城市信息进行分析, 把握城市的运行特点和运作规律, 从而明确发展方向, 全面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战略不仅会对城市的发展进程、经济的发展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还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公共利益的实现情况。智慧城市的发展依托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 优质的信息通讯服务。但仅有技术的创新并不足以建立智慧城市健康的运作体制, 充分发挥法律的调整功能, 才能为智慧城市战略的推进提供保障。在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运用经济法进行宏观和市场规制, 完善相关政策, 才能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这对于构建智慧城市智能的生产生活模式、建立高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二、智慧城市含义

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技术并不发达, 因此其生产生活模式有着自给自足的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 剩余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 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人们的商事活动越来越频繁。随着商事活动的不断增多, 为了提高交易效率, 交易的场所由原来较为分散的地域转变成较为集中的地域, 这些地区经过建设与发展, 就慢慢的成为了城市。智慧, 是一个用于形容主观能动性的词语, 人们进行社会活动, 整合、分析活动中产生的信息, 通过运用信息来推进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2008年的外国关系理事会后, 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开始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IBM认为城市其实是一个由三大方面六大核心要素所组成的体系, 其中三大方面主要是指设施、网络和环境。在城市的运作中, 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互相协作推动着城市的发展。2010年, 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这一理念。智慧城市通过提升城市各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高效系统的解决办法,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智慧城市战略的不断推进, 城市管理系统中将会出现更多高效便捷的新技术, 从而加快城市智能化进程, 为构建创新时代城市新形态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能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 促进各方系统高效运作, 也将推动卫星导航、智能电网、云计算等行业的发展。我国已将智慧城市战略进行了规模化的推广, 鼓励城市创新与发展, 加快的城市智能化进程。

三、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

(一) 美国

2009年, 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向奥巴马提出应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城市智能化, 以带动城市发展, 来实现智能地球的目标。这一理念得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认同。美国为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在后来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中提到投资建设智能电网, 通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来减少能源方面的开支。《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里也提到进一步发展物联网技术, 要求不仅在能源方面, 医疗与宽带方面的建设也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将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美国的各个城市也在探索如何构建智慧城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立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迪比克市为了减少城市发展中能源被大量消耗这一问题, 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将城市的水资源、电资源、油资源以及公共交通等情况信息化数字化, 通过整合分析这些数据, 做出合理的决策, 采取高效的治理措施, 来有针对性的解决能源问题。美国加大对智能电网的管理力度, 来保障上述各个城市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能为之提供高效的技术和足够的设施。为此, 在《能源独立安全法》中明确给予了规定。美国注意制定电网的行业标准, 来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方向。

(二) 欧盟

欧盟的智慧城市建设可追溯到2007年, 两年后欧盟就出台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对城市进行宏观指导。为了更好的落实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欧盟制定了一套关于智慧城市智能化程度的评价体系。欧盟目前已经在智慧交通、减少排放量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了缓解城市道路的压力, 在特定路段设置了用于征收交通拥堵税的智能装置。这一机制的建设, 使特定路段的交通拥堵情况较之前缓解了25%左右, 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欧盟物联网的建设呈现出了越来越全面的趋势, 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是欧盟的重点开发领域。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开发, 欧盟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了智能医疗、智能天气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欧盟不仅仅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研发提供政策支持与物质保障, 也注重物联网运用过程中对信息安全进行的保护。欧盟设置了专门的信息安全机构来负责网络中的信息安全, 通过在法律与政策方面提供建议, 来协助欧盟委员会进行决策。

欧盟中的很多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法国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 注重通过运用物联网产品来为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法国智慧城市的民生项目包括对气候的智能预测机制与对自然灾害的智能预警系统, 以达到保障居民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的目的。法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 政府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来为企业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机会, 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可以使城市的运作能力得到提高, 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意大利的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人文关怀, 注重通过智慧公众、智慧生活等项目, 为公众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意大利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 注重公众的参与。在公众的建议下, 政府制定城市的管理政策, 从而使相关的战略决策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给公众更高的舒适度, 提升公众对于城市生活的满意度。意大利智慧城市的建设坚守着技术是为提高人生活品质而服务的工具这一理念。在对城市建设成果的评估中, 注重居民的评价与意见, 注重实现居民最强烈的诉求。

(三) 其他国家

1997年韩国就开始实施了大型的互联网普及计划。直至今日, 韩国的宽带普及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2003年, 韩国正式确立了智慧社会的发展战略。以物联网为基础, 将韩国的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韩国的信息通信部门、建筑运输部门加强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运用物联网技术, 对城市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整合, 市民可以查找到关于城市各个方面的信息, 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在于, 政府不断加快行政服务方面的智能化进程。2014年, 韩国部分城市包括缴纳税金在内等81项行政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 为市民办理行政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

西班牙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主要为, 政府鼓励研发与使用多样的新兴的产品技术, 并进一步帮助新产品进行试验, 最终确定最符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产品进行推广。巴塞罗那路边红绿灯的小盒子是用于给盲人发送信号, 以提醒盲人已经临近路口的传感器设置。地面上设置有停车传感器, 传感器的信息被相应的应用程序所收集。下载该应用程序, 就可以知道看到停车传感器发送的消息, 从而高效便捷的找到停车位。这些传感器设施, 都是政府大力推进物联网产品研发的结果。通过政府的帮助, 产品先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产品通过社会生活的检验, 使公众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便推广到更多的城市进行使用。

2009年, 日本明确智慧日本的发展战略, 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生活设施的融合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并大力推广医疗卫生智能服务、教育培养智能服务与电子政务智能治理。日本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是通过政府先指定几个重点实施城市, 再带动周围城市发展来逐步实现的。先进行智慧化的城市高速发展, 建设诸如“亚洲低碳产业化中心”之类的机构来促进研究与发展。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威胁、对知识产权的进一步保护以及对物联网基础设施进行保护等问题。日本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在立法、司法与执法等方面, 最大限度的保证智能化、信息化新城市的稳定秩序。

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

当IBM于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时, 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省份就已经把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2013年, 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我国第一批进行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名单, 第一批开展试点的城市高达90个。国家开发银行将为住建部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投入高达800亿元的资金。我国目前已有311个地级市进行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我国所建设的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将促进智能医院、智能家居、智能路网等多个项目的发展。在不断进行物联网创新技术的研发之下, 我国的网络技术、通信协议以及智能计算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 国家计划调控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质量更好的公共服务, 而公共服务的全面建设离不开国家的指导与帮助。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多层次和广泛的特点, 所以建设项目中往往包括环境资源的智能监测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慧行政机制以及政府的智能化管理。要充分发展智慧城市, 则必然需要社会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智慧城市战略是需要逐步实现的, 在建设的过程中, 国家需要规划出正确的方向、确定必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对智慧城市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才能使智慧城市战略得到全面的落实。

由于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仍处于初级阶段, 各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在协调各部门利益关系与制定实施具体发展战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智慧城市各方面建设的管理主体职权不明, 中央计划与地方计划缺乏必要的协调等问题。需要国家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 将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建设来进行解决, 明确各部门分工, 建立中央和地方在发展智慧城市战略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二) 电信业发展

我国电信业目前呈现出移动、电信、联通三方抢占市场的态势, 带有一定的垄断性。电信业务需要国家进行管理控制, 以维持电信业稳定的秩序。在国家管理控制的过程中, 也应准许部分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市场, 以促进电信行业的内部竞争, 提高电信行业的行业活力, 最终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优惠的服务。

在电信行业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虽然可以提高市场的活力, 但仍需注意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始终有着以最小支出得到最大回报的特点。电信业作为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的行业, 不仅要对市场主体这样的逐利本能进行制度上的限制, 还要最大限度的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来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职能。要履行电信行业最基本的社会职能, 一方面需加强电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设施普及范围, 最终保证各地区都能享受到必要的通讯服务, 另一方面需要保证信息服务资费处于人们所能接受的范围, 不应对使用者造成过大的负担。在平衡电信业的趋利性和公共属性的过程中, 不得不面临对运营商的经营成本进行一定补偿的问题。智慧城市的运作, 离不开通信与互联网。而大幅进行通信与互联网的普及, 则需要运营商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家应确立电信行业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 在此之上设置合理的机制为电信业提供资金支持来确保其能有足够的成本来实现其社会职能。

(三) 物联网产品

智慧城市的推进是以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体系化的建设为其主要发展方向的, 而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也同样需要体系化制度化。目前我国还仍处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初期, 加之近年来物联网产品类型的迅速增加, 我国对物联网产品质量的评价缺乏相对固定的标准。缺乏对各种物联网产品的评价机制, 将会导致物联网产品的开发缺乏一定的方向性, 最后因开发者没能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而使产品无法进行良好的运行。进行物联网产品研发的各个研究机构与公司虽然可以在实验中对物联网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但是当把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 往往会出现实验中无法暴露出来的问题。物联网产品如果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将影响其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 对智慧城市的稳定运作造成阻碍, 同时还存在着伤害人身以及损失财产的可能。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明确物联网产品的质量标准, 根据传感器、云数据等不同产品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来实现对物联网产品质量的监督。

(四) 个人信息保护

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因此, 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能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产生威胁。如果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将会破坏已建立的物联网秩序, 最终将会阻碍智慧城市战略的全面实现。

在人们消费与交易的过程中, 消费者往往会留下个人信息, 此时信息就会被经营者所掌握。一旦经营者违背其应遵守的保密原则, 让第三方收集到相应的信息资料, 就可能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将整个城市的信息都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数字化、系统化的体系。正是由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其信息安全的掌控程度便会大幅度的降低。目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此方面的规定仍然有所欠缺, 有关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法律还无法满足个人信息保护的需要, 应当在立法上予以关注, 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惩罚。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是, 要注重对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 对信息的获取、使用以及删除等多个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环节予以关注。对经营者, 要求其在交易结束时, 及时删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严格遵守经营者需要秉承的信息保护原则, 履行经营者对于维护交易者信息安全的义务。

五、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一) 完善计划调控体制

由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各主体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计划达成的总目标等都存在着一定的模糊, 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上述内容加以明确, 以达到各部门高效运作从而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目的。中央需站在宏观的角度上, 充分考虑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文化、医疗、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结合具体城市的特定情况, 对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 从而确保城市的稳步发展。智慧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中央和地方中产生两个侧重点不同的建设管理战略, 此时需要通过计划法来协调两者, 从而确保中央的战略布局可以在地方得到很好的实现。地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 来详细的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但需要与中央的指导保持一致。

(二) 资助电信业务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推进步伐的逐步加快, 越来越多的信息网络系统、传感器技术将被广泛的运用。电信业则是这些技术得以运用的基础。没有充足完善的电信基础设施, 就很难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讯、互联网等电信业务的普及与发展, 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在用户资费不上涨的情况下, 电信业要想维持发展, 则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国家可以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电信业务的普及相融合, 明确下一步的建设路线, 以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 建立产品检验制度

我国虽然有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但缺乏用于评估物联网产品优劣的标准, 其行业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不足以给产品的制造提供明确的导向。在对物联网产品的检验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的过程中, 只能依托制造运用物联网产品的企业对其产品的质量进行把控。但是,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 因此企业往往把产品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疏于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国家可以根据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情况, 来决定是否需要设立专门负责检验物联网产品的机构。物联网产品的创造与更新往往比其他行业更快一些, 设立专门物联网产品检验机构, 不仅仅可以解决当下存在的缺乏产品评估标准的问题, 如果日后需要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来修改产品的质量标准, 也能在修改的过程中通过检验产品来给其质量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有利于长期维持物联网产品市场秩序的稳定。

(四)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建立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网络, 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删除等各个环节保障信息的安全, 同时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上的保护。一方面注意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传感器所获得信息, 在分析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对个人的权益造成侵害。另一方面注意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买卖活动中, 以法律法规的约束力, 保障经营者不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在交易完成后及时删除消费者的信息。对于恶意泄露消费者信息牟利的经营者, 需对其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智慧城市战略的提出, 是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为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运行与长远发展, 需要用法律来确保物联网技术更好的融入到生产生活。智慧城市战略的推广涉及众多领域与部门, 只有从实际出发, 结合社会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才能制定出合适的发展计划。充分运用经济法, 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的双重作用, 为智慧城市中各项智能设备的发展提供方向与支持, 才能保障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促进城市的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从而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充分发挥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 交通、能源、环境、住房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所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战略作为一种高效的机制被提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展了智慧城市的构建, 我国也已投入到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城市的工作中。从经济法的角度研究如何对智慧城市物联网主体进行规制, 将有利于促进物联网产品厂商、通信运营商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促进多方协作, 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相互配合的机制。研究物联网产业中的主体规制, 对于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市场规制,经济法

参考文献

[1] 张晓晨.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法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29) :228+234.

[2] 段瑞春.智慧城市:创新驱动, 政策协同与法律保障的思考[J].科技与法律, 2015 (06) :1250-1264.

[3] 邬贺铨.利用开放数据打造智慧城市[J].中国科技产业, 2015 (03) :46-47.

[4] 阿拉木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策法律问题[J].中国信息界, 2013 (07) :73-77.

[5] 胡丽, 陈友福.智慧城市建设不同阶段风险表现及防范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130-136.

[6] 刘永谋, 吴林海.物联网的本质、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之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 25 (04) :35-40.

[7] 陈桂香.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J].中国安防, 2011 (10) :100-104.

上一篇:独立学院影视专业创作对大学生电影节创作技术的借鉴下一篇:经典浸润文化育人——南川隆化六小创建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