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2022-05-11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计算机系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企业平台,学校全程介入”的毕业实习模式,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一篇: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

摘 要:近些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现状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湖南城市学院;就业;对策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發展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对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总体形势

1.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数年来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1],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从而反映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据近几年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不管是从事如计算机的销售与技术服务、支持,数据录入,办公网络管理等计算机专业相对低端的工作,还是如从事软件开发、编程,网络工程师等计算机专业高端工作,50%以上的2013届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一小部分人则选择了继续深造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这两条路线,也有45%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了非本专业的工作;并且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上,毕业生大多数倾向于留在工作环境好的大城市和地理地置好、生活条件优厚的沿海发达地区,从就业地域划分来说,40%的毕业生留在了本地工作,51%的毕业生选择了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大城市发展。就业区域大城市化,是因为大城市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人文素质高,薪金待遇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得到转化,还是受到就业被专业化和就业地点理想化的思想牵制。

以我院的2013届毕业生为例:

二、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就业状况的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虽然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期,但IT产业仍是一个就业前景比较好的行业。通过调查和实践,我们觉得促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顺利就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跟经营计算机行业的企业合作,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相关硬件设施,企业承担提供一定的设施使用费用,提供实训知识和项目[2],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需要开发的项目,学生运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短期的实训,掌握一门开发的计算机语言或是技术,企业给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发现技术过硬并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吸收为公司员工[3],而且可以减少对这类员工的技术开发培训,实现实现校企合作。

2.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专业和课程的改造力度

我院有三个专业: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又分为软件工程和嵌入式两个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为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今后必须进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机会,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社会人才需求,依托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创出更具成员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3.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很多学生对学了专业但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并且没有专业技能,而无法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感到惋惜,对这类型的学生,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应指导他们对自己进行职业分析[4],找出自己的职业兴趣,分析自己具备的优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找工作,达到顺利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双双、于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冯智恩.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3]马润成.创新学生工作,迎战IT就业"寒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1171–1181

[4]赵艳.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701-721.

作者简介:

丁乐(1987~ ),男,汉族,硕士,湖南城市学院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就业专干,研究方向为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者:丁乐 罗延富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企业平台,学校全程介入”的毕业实习模式,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往往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不能顺利就业,计算机专业尤为突出。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无论是从专业培养目标,还是从顺利“推销学生”的角度,都有责任将学生在毕业前,再送一程,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利用教学计划中的“毕业实习”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目标。本文首先归纳出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作为安排毕业实习时的一种选择。

1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两种基本模式

1.1传统模式

这是大多数学校对大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所采用的实习模式,学校将实习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给学生分配工作任务,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起沟通联络的作用。

具体做法一般为:学校在学生毕业实习开始前,根据专业方向和人数,联系当地或外地的计算机公司等与IT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接收单位;实习开始后,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再由实习单位把学生安排到具体实习岗位,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给学生安排工作任务,并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协助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时间一般1~2个月。

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对学校而言,实施简单,操作容易,只要在毕业实习开始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联系适合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有接待实习能力的单位,然后安排学生进实习点,按常规进行实习。对学生而言,接触实际,了解现实。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对象是实习单位领导、员工、客户等,具体工作内容涉及当前计算机高端技术和热点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提前接触了社会,了解了今后工作应掌握的技术和知识。

这种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实习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主要考虑的是接待能力,对于是否专业对口,无法作严格的要求,实习任务有可能与计算机专业无关。即便在对口单位实习,由于毕业实习时间与实习单位的项目周期不一致,且实习时间一般比较短,加之实习学生的能力往往不能胜任项目的具体技术工作,企业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像学校教师一样深入指导学生,因此,实习学生很难真正的接触项目,无法对系统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了解,主要做系统安装维护、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接待用户等一些辅助工作,即便加入项目组,也只能做一些简单具体、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1.2实训基地模式

这是近年来针对应用型专业的毕业实习而采用和推广的实习模式,学校将实习学生送往IT实训基地,由实训基地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实训计划,组织实施,全面负责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校的指导教师带队前往,协助管理。

实训基地以虚拟公司化管理方式组织实训,以项目研发为载体,以综合职业素质、团队工作能力和个人技能三方面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和“岗位技能标准”的实训体系。在虚拟公司化管理的实训过程中,学生既是项目组的成员,按照项目进度和计划,团队内明确分工和充分合作,完成项目,又是技术部门的成员,按照部门技能标准进行具体职业技能的实训,最终达到能胜任企业岗位的能力。实训时间一般1至3个月。

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对学校而言,支付一定费用后,可以将毕业实习的工作交给专业化的实训公司,既减少了传统模式下安排实习时的繁琐工作,又收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对学生而言,支付一定费用后,可以受到系统的职业培训,包括先进实用的课程培训和完整规范的项目体验,还有可能通过实训基地提供的信息平台获取就业机会。在学校和学生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这种实习模式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首先是将学生送到本地或外地的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和学生需要支付实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对于多数学校和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学校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其次,实训基地所进行的实训,是一种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已超出正常的毕业实习要求。另外,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将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交给第三方来完成,既是一种失职,没有尽到学校的责任,又是一种失策,放弃了对学生进行延伸培养这一巨大的教育市场。因此,这种毕业实习模式还无法普遍采用。

以上两种实习模式中,过多依赖实习接收单位和IT实训基地,学校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

2“基于企业平台,学校全程介入”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本模式的核心是,利用企业提供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使实习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接受工作任务,深入到实际项目,按照工作规范完成工作任务。

毕业实习的具体过程设计:

2.1联系实习单位,确定实习任务

为使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能够顺利进行,在联系实习单位和确定实习任务时,主要有下面的两种情形:

(1) 联系有接待学生实习能力的计算机公司或IT企业。这些单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择业的主要目标,一般有大量工作可供学生实习,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不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在实习单位确定后,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的有关人员要密切配合,挖掘并设计出适合学生实习的任务模块,整理和确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任务目标。

(2) 联系有信息化系统开发、网站建设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虽不是计算机专业公司,但有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等内部机构,有大量信息化系统开发及应用、网站建设及维护、系统升级、设备换代等工作,其中很多工作都适合作为学生的实习任务。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接受了实习任务后,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对项目进行分解,分为多个子项目,作为实习基本任务单元。

确定实习任务后,指导教师应编写《实习计划书》、《实习指导书》、《***工作职责和要求》和《***工作规范》。《实习计划书》的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地点、时间、实习项目概况、主要任务等;《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包括:实习目的、性质、内容、应提前准备的知识和技术、应收集的资料、工作纪律要求、实习日志的填写要求、成绩考核方法等;《***工作职责和要求》针对具体实习岗位和任务制定;《***工作规范》为参照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制定的具体工作规范,如《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规范》、、《数据要求说明书编写规范》、《测试计划文档编写规范》《操作手册编写规范》、《用户手册编写规范》、《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编写规范》、《网站规划书编写规范》、《网站安全配置规范》、《局域网组建规范》、《PC机组装规范》、《综合布线设计规范》等,供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遵照执行。

上述实习文档的编写和设计,能够使学生的实习从一开始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进行。

2.2安排实习任务,明确实习要求

根据确定的实习任务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将实习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实习岗位。

(1) 若安排到计算机公司承担项目中的局部工作,在实习前给学生完整介绍项目整体情况,包括项目背景、项目规模、项目组成、项目特点和结项要求等,实习任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实习任务在项目中的位置和作用,使学生对实习环境和任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若安排到实习单位承担小型项目,根据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分解,将学生安排到子项目中,组成项目组,确定每个人在项目组的角色和承担的具体任务。

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要给学生明确工作职责,要求工作文档完整规范。

2.3跟踪实习过程,检查实习效果

在学生进入实习状态后,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1) 常规检查。除了基本的出勤、着装和待人接物环节外,定期检查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情况,以及《实习日志》填写情况。

(2) 专项检查。主要检查各类技术文档是否编写?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准确?对于在实际工作中简化或省略的技术文档,也要求按规范编写。

在检查过程中,要以单位员工的标准严格要求实习学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就业后的工作氛围。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在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学生碰到的人际关系问题,一定要耐心引导和疏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妥善处理。

2.4总结实习过程,整理实习文档

在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结束后,要做好实习总结工作和文档整理工作。

(1) 收集整理实习文档。包括《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志》,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所完成的技术文档(电子版或纸质版),实习文档将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这些真实技术文档是学生“工作经历”的反映,完整的技术文档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2) 分组召开总结会。学生各自介绍自己的实习任务、完成经过、实习效果、实习收获、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实习体会;展览各类实习文档;实习指导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做出评价;征求学生对毕业实习安排的意见和建议。

(3) 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收集整理的各类技术文档建立和充实实习项目案例库,为下一年度的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3结束语

实践证明,这种毕业实习模式能够使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深入到实际工作岗位,接触具体的工程或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遵循技术规范和要求,在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顺利实现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当然,这种毕业实习模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能够承担实习指导任务的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主持或参加过计算机项目或工程,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其次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和工程案例积累;最后,要有合适的实习单位,这些单位应为具备一定规模的计算机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要能够提供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能使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实习。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是要拥有合格的指导教师,有了指导教师,就可以建立和整理项目和工程案例库,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完成一定的实际工作,不要成为企业的负担,实习接收单位自然会欢迎这样的实习学生,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实现“校企双赢”。

至于在实际中应该选择哪种实习模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实习目的、师资力量、学生意向、经费数量、时间长短、地点远近等因素,可以是某种单一实习模式,也可以是分组采用不同模式的复合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长悦等.开放式毕业实习新模式探讨[J].矿山测量,2005,(2).

[2] 潘柳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J].高教论坛,2004,(1).

作者简介

陈幼明(1964-),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与研究。

联系方式: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730070

TEL:13893212348

E-mail:c_mail@163.com

作者:陈幼明 王立群

第三篇: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

[摘 要]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重要一环。然而学生毕业设计常常与就业求职发生矛盾,在考核压力面前,毕业设计质量被迫做出让步。该文分析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求职冲突成因,从学生职业生涯角度重新审视毕业设计,围绕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毕业设计;高职;就业;职业生涯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新形态课堂专项)

[作者简介] 梁宇恩(1970—),男,浙江富阳人,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应用研究。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作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2017级为例,毕业设计学时数为2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1%。毕业设计通常作为在校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学生升学或就业前一种综合训练。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还有本科院校招生范围扩大带来的挤压效应,毕业设计与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似乎产生了矛盾与冲突[1]。通过调研与分析,本文作者发现,毕业设计与就业并不是互斥关系,而是一種共促关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要从选题、评价和过程管理三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

二、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方式,要求提交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软件源码等资料;另一种是作品方式,提交作品原型、设计说明书。两种类型毕业设计流程基本相同:选题、设计、指导和答辩。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选题不合理,缺少针对性。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自主选题和指导教师命题两种方式。鉴于最后一学期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避开难度较大的开发设计类题目,转向管理类、案例类课题。这样就偏离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初衷。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结合毕业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命题,但和所学的技术技能结合不够紧密[2]。选题不当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预设目标。

2.管理与指导薄弱。由于毕业设计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外出参加顶岗实习。这样指导教师管理毕业设计面临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沟通成本高、沟通间隔长、指导效果差等方面[3,4]。以本系为例,第5学期末大部分学生已在省内各地实习,由于对工作岗位不熟悉,因此需要将较多精力放在岗位业务学习上。指导教师普遍反映只能通过电话、QQ等方式联系学生,学生通常很难集中时间专注于毕业设计,指导效果并不理想。

3.评价底线一再退让。学生就业指标对毕业设计产生较大影响。在就业与毕业设计面前,对后者的评价尺度一再退让,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5],也引起了部分认真同学的不满。本系每年都对毕业设计进行例行检查,发现设计质量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借鉴引用内容过多,自己所做工作偏少;课题与岗位、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论文格式不规范。为了兼顾就业率,在评价上就只好放宽标准。

三、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原因似乎是与学生就业求职时段重叠有关,在于学校就业考核指标优先级更高所致。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发出了取消毕业设计的呼吁。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就此取消?根据调查[6],大部分学生支持保留毕业设计,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毕业设计定位发生认知偏差。毕业设计与就业求职时间上的重叠,对就业考核指标的要求,使部分师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业考核固然重要,但目前考核的是初次就业率。从长远看,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个人5~10年成长期更为关键。支撑学生个人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素质,恰恰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毕业设计这样的高度综合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本系2014、2015级学生毕业后回访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支持毕业设计。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历练一段时间后,对毕业设计有了相对清醒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设计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站在学生职业生涯角度,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2.毕业设计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全部或大部分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势必与学生求职、顶岗实习冲突。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作者所在专业平均达到14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降低了指导质量。

3.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作者所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进行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资料查找、文献阅读、论文编撰和修改等技能,在前期的课程中没有得到持续培养。这样仅靠最后一个毕业设计环节,显然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综合上述几个原因,正确认识毕业设计对学生就业的长期促进作用,改革毕业设计不合理的部分,这样才能形成二者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建议与对策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有认识偏差层面,也有实际操作层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选题。本系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系统开发、网站设计和ERP方案三大类。尽管选题已经覆盖主要专业方向,但实际执行效果依然不理想。因此选题不能由指导老师的意愿单向决定,而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就业实习岗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生爱好特长等多重因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决定。选题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对其职业能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正确的认识。最后确认的选题,要体现实际生产生活应用背景,或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活力。

2.評价。毕业设计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评价主体除校内老师外,还应重视校外指导教师的参与。评价标准需要征求校外指导教师意见,囊括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侧重毕业设计资料完整性,质性评价反映设计结果的正确性。答辩环节可以邀请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参与。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评价模型,如公式(1)(2)(3)所示:

综合评价=平时×60%+结果×40%

(1)平时=沟通×40%+阶段成果×60%

(2)结果=论文×40%+演示×30%+答辩×30%

(3)通过给公式中每一小项设置详细的积分标准,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

3.管理。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立毕业设计管理标准流程,如果条件成熟可引入管理信息平台。其次要有检查修正机制,流程在实施中得到不断优化。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从大一新生开始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所需技能的培养;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综合技能实训阶段就可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尽量减少与就业求职的冲突;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应安排指导教师走访等方式与学生定期见面。总之,做好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五、结论

将毕业设计放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个背景下进行考察,有助于消除对毕业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以毕业设计的重新定位为切入点,从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使毕业设计和就业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全面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改进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作者认为在毕业设计上的投入,未必直接反映在就业率上升上,毕业设计与学生5~10年的职业发展关系,是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36-38.

[2]管新平,舒虹,刘中瑞,秦同瞬,刘兴东,胡玉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18-20.

[3]包锦阳.高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28):40-41.

[4]周玉泉.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03):70-73.

[5]吴志峰.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评价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01):28-29.

[6]田明武.改进高职毕业实践教学助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环节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9,(02):253-255.

Key words:graduation desig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mployment;career

作者:梁宇恩 戴坚锋

上一篇: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下一篇:临床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