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活动总结

2022-06-25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阅读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大班阅读活动总结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两棵树》

教材来源: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过一会儿就没事了。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为此特意设计了幼儿园大班教案,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分析教材:我选择《两棵树》的原因是:故事浅显易懂,通过画面能容易感受到开心,伤心的情感,有利于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猜想。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教材符合《纲要》中选择的三项内容的原则。 说目的:活动目标的制定是遵循《纲要》中提出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的这一要求,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2幼儿能自助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达本情节内容。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把第一个目标定为活动的重点,第二个目标定为活动的难点。大班的孩子虽然观察能力比较强,但是自主的观察画面并能对画面进行讲述还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把第二个目标作为难点,只有理解了绘本的内容才能知道友谊的意义,所以把第一个目标定为重点。

下面我来说说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幻灯片 自制小图书(人手一份)两颗树的录音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与好朋友吵架和好的经验 环境准备:座位呈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内容,理解两棵树争吵—离别——重逢的过程。

2、幼儿能自主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情节内容。

3、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活动准备:

1、 幻灯片《两棵树》

2、自制小图画书(人手一份)

3、《两棵树》的录音

说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它就藏在一本书里,想不想看? 开门见山的直接把幼儿的目光吸引到树上。引起幼儿的注意。

二、结合幻灯片,利用观察讲述法,边欣赏边理解绘本内容,初步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1.出示绘本封面观察讲述

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故事的名字就叫《两棵树》,两棵树长的一样吗?(理解反义词:高大和矮小)你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小结:生活中还有很多反义词,只要你认真观察,注重比较就会发现。 通过这个问题,让幼儿开始思考,这个时候幼儿的思想还不是很集中,所以先问一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反义词” 也可以借此机会复习一下。 2.他们会在比赛什么?为什么大树并不总是占先?

用提问法,让幼儿自主的去观察画面,努力去找答案,促使幼儿更加仔细的观察画面。

3.你有没有和好朋友互不相让的时候?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心里什么感觉?这种争吵可以避免吗?怎样避免?

我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现状,引导幼儿把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借此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现状。

小结:好朋友之间要谦让,意见不一致时要商量。两棵树发生争吵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猜猜看。

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调动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解决方法。用猜想法,猜想之后两棵树发生了什么样的是事情,并且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能让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4.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每天都见面的两棵树,现在还能见面吗?如果你和好朋友不能见面了,心情会怎样?两棵树的心情会怎样? 小结:原来分开了才懂得在一起的美好!

5.大树的叶子为什么枯黄?看到大树的叶子一天天枯黄,小树的心情会怎样?小树是怎样安慰大树的?我们一起来安慰安慰他:“振作点啊!我们一定会长的超过高墙。”听了小树的安慰,大树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小结:好朋友的话总会让我们感觉到温暖,让我们在失望的时候充满信心,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

6.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孤零零的树叶和灰色的背景给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两幅图的颜色感觉怎样?

7.两棵树的容颜都改变了吗?没改变的是什么?他们重逢后的心情怎样?他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努力的将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我们也来拥抱感受一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珍惜哦)

动静结合的教学,让幼儿不再呆板的坐在座位上,让他们有互动。体现了《纲要》的理念。

8.你们看两棵树的表情怎样?看小鸟都来为他们的重逢感到兴奋,我们也为他们鼓掌吧。

9.两个好朋友终于再次重逢了,他们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要说,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了,故事讲到这里结束了吗?看看,原来还有一小段呀。 带个小问题,用诙谐、活泼的语气说“原来还有一小段啊”这样是整个课堂的气氛跳跃一点。

可以说,这个环节建构了幼儿愉快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共同体,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乐于表达或表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让幼儿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学会收集整理信息。通过合作学习,探索画面基本意思,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难点设计的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猜测活动中充分发挥、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一到幼儿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积极、主动、有创意的进行学习。

三、配乐完整欣赏绘本录音,进一步体验两棵树之间的宝贵友谊。

用配乐法,能让故事更加有立体感,这样更是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感情基调的把握。听完故事,更加能够理解故事,理解友谊。

四、引导幼儿自主阅读自制绘本,深刻领会绘本内涵。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续编绘本内容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谁绽放的花多?谁的枝头雪花挂得多?谁的树叶长得更茂盛?谁的枝头上的鸟儿更多、更会歌唱?„„不过,不是每一次都是大树获胜哦!

它们的生活是这么刺激,这么丰富多彩,春夏秋冬都不会寂寞。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长——长——长长的孤独的时光慢慢地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

整个故事充满着诗意的浪漫与奋斗,娓娓道来,如浴春风。 那不是风声,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第二篇:大班阅读区角活动教案

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抓住每幅画面的重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角色形象及其动作,在讨论中了解每幅画面的基本内容,帮助幼儿把握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班阅读区角活动教案,欢迎参考!

大班阅读区角活动教案

三个小朋友,一块儿滑滑梯。小猪不留神,碰了小山羊,小山羊从滑梯上掉下去啦!

小山羊一摸脑袋,糟糕!起了两个包。小狗对小猪说:“都怪你,闯了祸!”

头上的包越长越大,摸上去还硬硬的,小山羊真害怕。

过了几天,小猪和小狗买了水果来看望小山羊。咦?小山羊长出犄角啦!原来是这么回事!嘻嘻!三个小朋友都笑了。

专家导读

大“祸”临头

长得胖、身子又重的小猪这下闯下大祸了!在玩滑梯的时候他碰到了小山羊,结果小山羊从滑梯上掉下去了。这对小山羊来说,真是大祸临头。因为头.上起了两个包,而且“包越长越大,摸上去还硬硬的”。脑袋可不是其他地方,小山羊自然害怕起来。至于小猪,就更是惶恐不安。然而峰回路转,当小猪和小狗带着水果去看望和慰问小羊时,却发现小山羊头上长出了特角。原来小山羊头上的两个包不是摔伤造成的,而是长特角的先兆。于是,由惊转喜,二个小朋友哈哈大笑。

这篇童话富于喜剧色彩,趣味盎然。故事始终贯穿着“误会”。由于从滑梯上掉下来,因而三个小朋友自然会误以为头上的包是摔伤形成的。并且他们一直蒙在鼓里,直到小山羊头上长出了椅角才真相大白。从而解除了误会。同时,故事的安排采用了戏剧化的方式。开头设计了合乎情理的“误会”。接下来以小狗的责备和小山羊头上的包越来越大、越来越硬的事实来推进,通过小猪和小山羊精神压力的不断加大来增强故事的紧张性。故事的结尾则出人意料。因为一下子真相大白,所以以往的心理压力顿时化为乌有,而信以为真的误会成了可笑的往事。作者一路写来,童趣盎然,情节的转折为故事增添了别具一格的情韵。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不动声色地将小山羊长角的知识渗透于有趣的情节中,使孩子在开怀一笑的同时了解了科学知识,确实是匠心独具。

活动指导

小山羊头上的包原来是长椅角的缘故,故事情节的突转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对于3一4岁的幼儿而言,木偶剧表演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了解故事内容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故事中隐含的小山羊长角的科学道理。而感知文字环节重在培养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在指导策略上,可以多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感知文字口如果幼儿接触文字较少,可以在文字卡片上配上小动物图片,以降低幼儿的认知难度。

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抓住每幅画面的重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角色形象及其动作,在讨论中了解每幅画面的基本内容,帮助幼儿把握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阅读、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小动物成长的乐趣。

2.在游戏中初步认读“小狗”、“小猪”、“小山羊”、“椅角”等词语。

3.在游戏活动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人手一册幼儿用书(第4册)。

3.木偶及图片:小狗、小猪、小山羊。字卡:“小狗”、“小猪”、“小山羊”。

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小狗、小猪、小山羊。

教师:今天有只个小动物要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欢迎他们吗?那就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幼儿分别和小狗、小猪、小山羊打招呼。

2.欣赏木偶剧表演。

教师:木偶剧里有谁呀?小山羊头上的两个包是什么?

3.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

公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好玩的图书,名字叫《吓一跳》,你们想和我一起看吗?

在共同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随机提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内容。

讨论:小山羊头上怎么会长出椅角呢?(小山羊头上长出特角,说明小山羊长大了)

4.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

5.游戏“‘找朋友”。

出示“小狗”、“小猪”、“小山羊”图片及字卡,让幼儿进行图片与文字的配对。

活动建议

教学变式:也可以先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的前一段(从开头至“小山羊从滑梯上掉下去啦”),然后让幼儿猜测后面的故事情节。充分讨论后再集体阅读。在最后一个游戏环节还可以出示动物字卡,请幼儿根据字卡学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

区角活动:提供手指木偶等桌面活动材料,让幼儿边操作指偶边讲故事。

环境创设:布置展区“长大了真好”,张贴幼儿出生至今的照片,让幼儿了解自己成长的足迹。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羊、牛等长椅角动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

第三篇:大班起点阅读活动方案《包公审石头》

设计意图:

包公的故事被人们世世代代传颂着,孩子们喜欢包公,喜欢他巧妙地断案,喜欢他的秉公执法,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而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遇事不能机智应对,更谈不上孝心。《包公审石头》的故事通俗易懂,包公的机智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形象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我萌生了设计此次阅读活动的念头。

活动目标:

1、了解包公抓小偷的办法,会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理解故事内容,会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角色的个性,并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3、喜欢欣赏民间文学作品,学习包公聪明机智、公平正义和小男孩孝顺懂事的优良品质。

活动准备:

1、故事《包公审石头》的课件和PPT,幼儿每人一本绘本。

2、铜钱、水、油等实验器材。

3、包公脸谱图片、空白包公脸谱、涂色工具、情景表演的道具(包公的帽子、服饰、篮子、铜钱、石头、棒子等)。

4、背景音乐《包青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古代的名人,是谁呢?先播放音乐《包青天》,然后出示视频包公人物像,幼儿讨论:这个人是谁?他长得什么样子?

幼1:他脸黑黑的,长着长胡子。 师:因为他长得黑,人们又叫他黑包公。

幼2:他戴的帽子很有趣,额头上还有个弯弯的月亮。 师:观察的真仔细,他戴的帽子是古时候的审判官戴的,头上的明月代表他做事公平公正。

小结:他是包公,人们也叫他“包青天”,他是古代的一名大官,专门捉拿坏人,为百姓做好事,是人们称赞的清官。

二、幼儿自主阅读,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1、以题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包公破案的故事,名叫《包公审石头》。

听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自由发言) 幼1:石头不会说话,他怎么审石头呢? 幼2:他肯定有什么魔法,让石头说话呢!

师:是呀,石头又不会说话,包公怎么会审石头呢?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看吧!

2、欣赏课件。

播放课件从开始至包公来了,留下悬念,请幼儿思考: (1)小朋友,你认为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 (2)如果你是包公,想怎样来审这个案子?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1:我是包公的话,我就来表演节目,让别人来投钱,抓住小偷;

幼2:我是包公,我就来审问人;

幼3:我是包公,我就卖东西,让别人拿钱来,然后抓到小偷;

师:小朋友们都想的不错,包公到底是怎样抓到小偷的呢?请你们拿出书自由地读一读吧,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

3、认识封面。

师:来,我们先认识一下封面。

请幼儿观察封面有什么?(包公、石头、小男孩、篮子) 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4、幼儿自主阅读。

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书时要坐端正,轻轻地一页一页地翻书。 师:小朋友们刚刚看完了一遍,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幼儿自由说)

三、师幼共读,深入理解故事。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人物角色对话,学会说完整的话。

1、幼儿边观看图片1-4幅,边讲故事。 提问: (1)小男孩每天做什么事情?为什么? (2)有谁愿意来学学小孩卖油条的情景。

(3)有一天,小男孩卖完油条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结:小男孩家里这么贫穷,靠卖油条给妈妈挣药费,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2、看图5至8幅,提问:。 (1)小男孩遇到谁了?

(2)包公是怎样审石头的?谁来学一学?(请幼儿评价,指导幼儿读出包公生气时的语气、表演出包公生气时的样子。)

(3)包公审石头时,旁边的人是怎样议论的? (4)包公生气了,怎么惩罚大家?

(5)包公是怎样抓到小偷的?他用的什么办法?

3、幼儿实验。

师:为什么包公断定水面浮起一层油的铜钱是小男孩的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幼:卖油条的手上有油,他摸过的铜钱有油,铜钱放入水里就会浮起一层油花。

师:沾油的铜钱放入水中真的会浮起一层油花吗?我们亲自动手实验一下吧。准备两盆水,一些铜钱。分两组(一组铜钱沾油,一组不沾油)把它们分别放到两个盆子中,观察两盆水的不同)

幼:(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沾油的铜钱水面浮起一层油花,而不沾油的没有。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包公是怎样抓到小偷了的吗?(请个别幼儿作答)

小结:包公用智慧巧妙地断案,公正执法,不放过一个坏人,真是一个让人称赞的清官,我们要学习他聪明机智、公平正义的品质。

四、启发思考,提升精髓。

师: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我们要像小男孩一样不怕困难,自食其力,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像包公那样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做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五、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师:小朋友们有的喜欢包公,有的喜欢小男孩,就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找小伙伴表演吧。

1、幼儿自由找小伙伴,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

2、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表演,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六、活动延伸,拓展阅读。

1、画一画:我心中的包公。

(1)出示包公京剧脸谱图,包公脸谱为黑色,寓意他铁面无私,头上的明月代表他执法公平公正,紧锁的眉头总是在思考案情。

(2)请幼儿给他的画像涂色。(播放《包青天》背景音乐,幼儿涂色)

2、演一演。

把扮演包公的帽子、服饰、小男孩提的篮子、铜钱、石头、棒子等投放到表演区,请幼儿自主表演。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学习是幼儿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和交流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起点阅读《包公审石头》一课,我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让幼儿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悬念,培养幼儿想象能力。

本课课题比较新颖,导入新课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幼儿质疑,让幼儿带着“石头都不会说话,包公为什么审石头?包公是怎样审石头?”的问题主动去阅读故事,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幼儿自主阅读环节中,我先播放故事的前半部分,设置了悬念“你认为是谁偷了小男孩的钱?”“假如你是包公,你会怎样审这个案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既培养了幼儿的的问题意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在课题导入、幼儿自主阅读、自主表演和课后延伸等各个环节,我通过播放音乐,创设表演场景,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小伙伴表演,幼儿在情境中阅读、交流和体验,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细读探究,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让幼儿理解包公为什么审石头?包公怎么断定水面上浮着油花的铜钱就是小男孩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采用自主阅读,看图细读、操作实验和分角色表演等学习方式,重点抓住包公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幼儿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故事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

四、拓展延伸,培养幼儿表达及创造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在美工区投放了包公脸谱,让幼儿画一画,在表演区创设了包公审案的情景,投放了道具,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演一演,孩子们在个性化的选择中,对故事的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四篇: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及指导策略

一、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对阅读已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能较自主地阅读图画故事书;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内容等。由于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强,自选的阅读材料已超越了那些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类书籍,而以那些篇幅较长、情节曲折的图画故事书《兔子智斗老虎》、《火焰》等;综合杂志如《好儿童》、《看图说话》;报纸如《小青蛙报》;知识百科类如《幼儿知识百科》、《儿童十万个为什么》等为主。他们的阅读现状是:

1、出现阅读理解的断层现象,表现为:大班幼儿虽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阅读大部分的故事内容,但对故事情节的几个重要转折点难以解读。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对这些画面细致的观察以及合理的想象。这种阅读理解的“断层”阻碍了幼儿对整个故事的解读。

2、大班幼儿的思维较之中班有序,表现为:大班幼儿在阅读那些篇幅长且情节点多的图画故事书时能将故事中相同的几个情节点加以初步的归纳理解,但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

3、大班幼儿有极强的求知欲,经常会生成许多问题。但他们不知怎么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解读并运用阅读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4、识字的欲望不断增强。表现为:大班幼儿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时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

5、阅读的个性化趋于明显,表现为: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逐渐显示出了差异。每位幼儿阅读理解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各不一样。有的喜欢用绘画、歌舞表现自己理解的内容;有的喜欢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

针对以上特点,大班幼儿阅读的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故事情节转折处的画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对阅读情节归纳以及故事主题概括的能力;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阅读,用各种方式表达阅读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认识常见的汉字;拓展多种阅读样式,推进幼儿阅读个性化的发展。

二、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样式

两年的阅读培养,使大班幼儿的阅读越来越呈现个性化。有的幼儿喜欢静静的阅读图书;有的喜欢用绘画、歌舞、表演的方式表达理解的阅读信息;有的喜欢在生活中阅读标志、海报等。

因此,要有效地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必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阅读材料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同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我们建立多元的阅读样式有:”

(一)个别化阅读活动

教师在阅读区内投放各类阅读材料,有童话故事类的、有科学类的、有生活类的、有世界儿童名著、有幼儿自编的图书等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通过最少的干预,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孩子们自在又愉悦,每每享受到的是私密阅读空间所带来的那份独有的宁静以及来自于教师最亲密与直接的关注和指导。

(二)集体阅读活动

伴随着熟悉而悠扬音乐,属于大家的“共读好时光”开始了。教师拿出自制的大型图画

故事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有时孩子们手上会人手一本小图书。这种阅读活动主要是帮助养成良好的有序阅读图书的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并能进行归纳,获得自主阅读图书的经验。集体图书阅读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作用。如果分小组进行,则更便于教师全面观察和个别指导。总之,这样的阅读活动,幼儿获得了师生、生生共享阅读时刻的愉快体验。

(三)小组探索性阅读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经常会生成很多问题,小组探索性合作阅读能帮助幼儿探索并理解阅读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热点问题,提供多种阅读材料,鼓励幼儿自行选择阅读内容,并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索研究,解决生成的问题并用多元的方式仅信不过表达表现。这种样式的流程为:教师或幼儿提供多种阅读材料——幼儿自行选择阅读材料——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幼儿组成小组——小组共同探索研究阅读材料——与其他组分享阅读成果(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表现)。

如大班初期,教师迎合国庆节展开了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主题开展中幼儿生成了许多热点话题: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中国的国花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这些问题,首先从网上收集并制作了一本本图书:《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的骄傲》、《中国知多少》将之放在图书区里,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朋友结伴选择相应的图书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全程关注幼儿的合作阅读,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如“你们在小组阅读中有什么困难吗?”、“这些图书资料能帮助你们解决问题了吗?”、“你们准备用什么方式向大家介绍研究的成果?”等;再次教师搭设交流的平台,让每组成员用最擅长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小组研究的阅读成果。如:星星组用小品表演《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向大家展现了了不起的中国古代人;钻石组则用快板的方式向大家讲述了中国之最;美少女组则用歌舞的形式展现了奥运会、世博会、兵马俑等中国值得骄傲的事情和遗迹。幼儿的多元表达得到了同伴的积极的响应,同时大量的阅读信息提高了幼儿认识社会的能力,也萌发了幼儿爱国的情感以及更加深了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小组探索性阅读突破了以往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模式,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在与同伴共同自主的阅读研究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新的阅读经验。它不仅让让幼儿在合作阅读中分享阅读的快乐,更让幼儿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帮助问题的解决。

(四)戏剧表演阅读活动

即教师鼓励幼儿将熟悉的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造后,用肢体语言予以表达表现的一种阅读活动样式。这种阅读样式特别适合喜欢用表演形式表达阅读信息的幼儿。它的流程为:幼儿结伴对阅读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改编)——协商分工——合作排演戏剧——在舞台上进行“公演”。如: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幼儿结伴成小组进行改编。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一般有导演、演员;还有负责道具制作、剧本汇编的人员等)并进行一幕幕的排练,最后在“哈哈剧场”进行公演。戏剧表演游戏是符合幼儿意愿的自主活动,是幼儿对阅读多样化表达最好的方式之一。

(五)角色扮演阅读活动

角色扮演阅读是让孩子在关注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选择并模仿自己喜欢的角色,予以传递与表达对信息理解的过程。特别适合喜欢用绘画、歌舞等形式表达阅读信息的幼儿。它的样式为: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用以有的阅读经验结合多种方式表达所扮演的角色。并如“小博士编辑部”是幼儿在积累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的基础上,用名片、小报、海报、小图书编辑等图画符号表征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还如小精灵电视台是孩子扮演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采访记者等开展一系例活动的过程。

孩子们会他们借用电视广告一些语言,绘声绘色地介绍等,这种阅读轻松、灵活,让幼儿在关注生活的同时,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进而阅读生活,体验生活,并逐渐进入社会化。

(六)音乐想象阅读活动

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对画面、音乐的大胆想象,运用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表现的一种阅读活动样式。这种样式的流程为:教师提供材料(图画书中的某一页或一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画面或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编出故事、诗歌或散文。如:《小兔和大灰狼》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创编不同情节的故事来表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它是幼儿原有经验的延续和提升,一般放在低结构或高结构活动中。想象阅读不仅发展幼儿的合作、思维、语言能力,更帮助幼儿提升阅读经验。

(七)标志阅读活动

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对图书或生活中的各种标志进行解读的一种阅读活动样式。特别适合喜欢阅读生活的幼儿。它的流程为:解读生活素材——获取有用的信息。如:迎新活动,教师鼓励幼儿阅读游园活动室的平面图,通过解读去了解各个活动室的地点以及安排的内容。标志阅读活动不限时间和地点,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进行。它扩充了幼儿阅读的内容,提高了幼儿对社会信息的敏感度,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人奠定了基础。

三、大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

(一)转折联想

大班幼儿感兴趣的图书大多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整个故事由多个转折情节串起。由于图书是以图画的方式来呈现一个个的情节的,而静态的图片不能很明了的向读者交代情节的转折和发展,因此情节转折的画面大都有画家精心埋下的“伏笔”。而转折联想法就是指导幼儿通过对这些转折画面作细致的观察并大胆想象画面中的空白情节点,解读一个个的情节从而理解故事。

《火焰》就是这样一本典型的图画故事书。故事中有好几个情节转折点。如:图3狐狸妈妈火焰带着两个宝宝斑点和红毛在森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图4狐狸妈妈火焰却带着两个宝宝迅速的逃离森林。这里的就有一个情节转折点:为什么火焰要带着宝宝逃离森林?教师借助多媒体(火车的轰隆声、砍树的嚓嚓声)让幼儿听森林里传来了的奇怪声音,并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火焰为什么听到这个声音要带着宝宝逃离呢?让幼儿感悟森林环境的巨变是导致火焰带着一家逃离的主要原因。还如:图

8、9这两幅又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故事转折情节点。画面的左上角是火焰悄悄地推开了围墙的门;画面的中间是两个大大的木屋,木屋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动物的皮毛,一间屋子的门透出了门里的一把猎枪;在画面的右上角是两只凶悍的大猎狗警觉地观察着周围;画面的右下角是关在笼子里的斑点。这幅画面有许多作者埋下的“伏笔”。看了这幅画面第一反应只是:火焰想去救斑点。可见幼儿并未对这幅画面进行细致的解读。于是,教师问:“斑点被关在了哪里?火焰能救出斑点吗?请你仔细的观察画面后来说说理由。”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对画面的细节进行了观察,发现了作者精心预置的“伏笔”。如:从两座木屋的装饰来看这是猎人的家;从这幅画面可以看出火焰要救斑点困难重重:斑点被关在离院门最远的屋子后面,火焰要救斑点必须躲过猎人的枪,绕过两只凶悍警觉地大猎狗„„对转折情节的细致观察帮助幼儿对后面故事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正是通过对这些转折情节画面的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解决了阅读理解“断层”的问题,有助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二)归纳理解

即阅读教学中,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着归纳图画故事中相同的情节点,感知故事的线索以及发展的过程。如:《兔子智斗老虎》就是一个长达50幅且情节点多的故事。在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自主阅读,然后引发大家进行讨论“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几件事?”、“讲了哪三件事?”、“兔子第一次智斗老虎的事是哪几幅图片?兔子第二次智斗老虎的事是哪些图片?”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寻找相关情节点的图片,使幼儿对故事的脉络及其情节发展更为清晰。在3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高了幼儿对故事的归纳理解力。

(三)概括提升

即帮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梳理并归纳故事的主题,提升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如:在《小狐狸的枪和炮》中,教师引导幼儿在自主阅读时思考“为什么小狐狸一会得意洋洋,一会愁眉苦脸,一会又开怀大笑呢?”,概括式的提问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了对故事的初步理解。在这基础上,教师又鼓励幼儿学着归纳故事的中心大意(此方法适合大班下期的孩子)。如:“看了这个故事,能不能用两、三句简短的话讲清故事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通过思考幼儿可以根据对故事的理解概括故事的中心,更能透过故事挖掘深层的内涵。这不仅能使幼儿深入的理解故事更能锻炼幼儿精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四)想象猜测

即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突破传统的思维惯势,大胆想象故事的情节,如:故事《狐狸打猎人》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图画故事书。教师从故事的名称中引发幼儿思考:“看了这个故事的名称有什么想说的?”

“猎人有枪,这狐狸到底用什么方法打败了猎人?”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发幼儿反向思维大胆的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提高幼儿自主的阅读兴趣。还如:故事《狮子照哈哈镜》,教师拿出故事的最后几幅图片问幼儿:“大家都知道狮子是森林之王,但是为什么故事里的狮子不吃小猫反而吓得逃跑呢?小猫有什么本领战胜了狮子呢?”

幼儿根据故事的结尾大胆猜测故事的情节线索,并为理解故事奠定了基础。

(五)质疑对话

即在阅读教学中,摒弃过去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传统模式。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思考想象的余地,引发幼儿大胆的向老师、同伴发问,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互动中理解故事,并提高思辩能力。质疑对话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幼儿理解故事前进行,也可在幼儿理解故事后进行。如:故事《我做哥哥了》,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后,不急着提问而是引发幼儿思考:“看了故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由于是在幼儿理解故事前进行的,幼儿的问题特别的多,大都为较浅层的问题如“野田为什么带弟弟妹妹去爬树?”“野田为什么不喜欢弟弟妹妹呢?”这些“问题球”抛给其他幼儿解答。教师则根据幼儿的解答再引发新的较为深层的问题,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还如:幼儿阅读理解了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后,教师也引发幼儿的思考:“阅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由于是在理解故事后进行的,因此大都是幼儿经过“深思熟虑”的较为深层问题如:“为什么朋友们一开始不喜欢小狐狸后来却喜欢他了呢?”、还有的幼儿问:“小狐狸为什么用枪和炮的方法来赢得朋友的喜欢呢?”通过引发幼儿对故事深层的思考,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挖掘故事的内涵,感悟故事中的“真、善、美”。

四、大班幼儿的趣味识字指导

大班的幼儿喜欢汉字,因此经常选择图配文的阅读材料,他们渴望认识书上的汉字并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趣味识字就是指:教师创设丰富趣味的游戏,帮助幼儿轻松的识字。在趣味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可采用以下做法:

1、联想

即让幼儿认字的同时,对汉字展开丰富的想象。中国的汉字大多是象形字演变而来。如

“兔”:教师可指着“兔”字中的“、”问:“这表示兔的什么呢?”。幼儿通过想象,道出对文字的独特理解。有的说:“象小兔的短尾巴”;有的说:“象小兔的眼睛”„经过这样的联想,幼儿将对这个“兔”牢记在心。可见联想法记字还能促进孩子的思维。

2、体验

即让孩子用身体动作表示字义。教师可利用“体验”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汉字,如“猫”——幼儿看到“猫”字时边读出字音边做相应的动作,出示“鸡”字幼儿便可以学鸡叫,这样的方法幼儿特别感兴趣。除了复习字外,如遇到一些笔划多的汉字也可借用此法,如“跑”、“跳”、“蹲”这些汉字笔划多,不利于幼儿识记,教师便可让幼儿边认读边进行身体动作体验,方便幼儿识记。

3、变字

即在一个字上通过不断地增加笔划变成一个个新的汉字。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要让字宝宝变戏法,怎么变呢?你们可要看好呦。”短短的开场白一下子便激起了孩子的兴趣。然后教师一边说一边写上相应的笔划,如:“这是‘一’,我在‘一’上加上‘一’变成‘二’,呀,有一粒种子发芽了,它慢慢的钻出土,这便是‘土’字(家长演示时,从‘二’的下部往上划竖线),我在‘土’上加顶小帽子,‘土’变成了‘王’,‘王’的下面再加上一片小树叶,变成了玉米的‘玉’字„„”瞧,多生动的演示法,幼儿不仅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一下子认识了许多汉字,岂不是一举两得!

4、猜测

即让幼儿用半边字猜测整个字的读音。这种方法较适合已认识一部分汉字的幼儿。如幼儿认识了“正”——教师便可以在“正”字旁加上不同偏旁让幼儿猜测。如“证”“症”这些字的读音基本相同,在相同读音的基础上再引导理解不同的字形和字义,幼儿掌握后便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认识许多汉字,增大识字量。另外教师还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猜测不认识的字。如“草地”,孩子认识了“草”,当图片呈现一大片草地时,猜测另一个字就是“地”。此法能激发幼儿探索汉字的欲望。

5、归类

即将汉字根据偏旁或字义来归类。如教师引发幼儿根据偏旁寻找汉字的规律。如动物类的汉字大都由“犭”旁,这对幼儿以后认新字有帮助,还如孩子通过不断归类便会总结出“氵”旁和水有关,“足”旁和脚有关„„提高孩子的归类能力,从而认识更多的汉字。

以上的阅读指导方法和阅读样式,有效地帮助了大班幼儿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习惯和适合自我的阅读方式,并在阅读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使幼儿自主地在阅读的天地里遨游。

第五篇: 大班早期阅读总结

早期阅读对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智慧、丰富知识、发展个性、提高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价值,是语言素质教育的需要。经过一学期的时间,孩子们在听、说、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1.教师和家长在与孩子一起阅读学习时,我们是阅读者的、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所以在进行教学前,都会认真看《教师指导用书》理解内容,体会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产生情感体验,再用适合大班幼儿的各种方法与孩子共读、交流、分享。

2.让孩子产生我想看、我要看的阅读动机,主动进入阅读时最重要的。在引导时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积极地进行阅读。

3.通过“我当小老师”、“找朋友”游戏形式让孩子自主的投入学习,对幼儿的进步会及时肯定、对新颖有创意的表述进行积极表扬。

二、养成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1.孩子逐渐养成安静、仔细、阅读习惯和科学用眼、正确阅读姿势。 2.孩子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有所提高,会按页码顺序看书,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幼儿独自阅读能力也慢慢在提升。

3.幼儿在阅读时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动物,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如《好长好长的名字》中可让孩子先观察,后阅读。

三、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1.喜欢与别人交谈,能用完整的语句有顺序地说出自己所做的、看到的、听到的、行到的,每次活动后进行“我当小老师”讲讲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2.要求幼儿自己会大声朗读、练习发音和表达的流畅性;积极参与集体阅读交流和讨论,学会思考和创新。

3.鼓励幼儿课余时间把学到、阅读到的好听的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听。 4.组织形式多样化如提问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引起孩子说的欲望,对故事进行创编、续编等。

5.引起幼儿对文字的兴趣,能对积极常用的文字进行加工、运用(组词、造句、说一段话等)。

四、在实施早期阅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有的幼儿集体阅读时,状态还是不错的,而让他进行个别阅读时,却老是读不出来。也许是胆小,也许是缺乏自信,也许原本就是只能跟着别人阅读的,只有找到幼儿的症结之所在,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个别幼儿提高阅读能力。

家长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许多家长并不了解阅读,他们常常只看重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以后可以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圆满结束,在工作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学习好的方式、方法。孩子也还要继续保持好的习惯,再学习更多的知识。

上一篇:动产典当质押合同下一篇:大班第六周周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