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2022-07-30

第一篇: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事迹

编者按:人生的精彩在于孜孜不倦的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榜样作为前进的动力和精神的反对。201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教授便是这样一个光芒四射却又谦逊低调的榜样。一场和医学生的对话,让我们领略到医学大家王振义的风采,感受到他一直坚持的人生信条——“做人一定要有不断攀高的雄心和梦想,但对名利要看得很淡”。87岁高龄的王振义教授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用心学医、用爱行医,这才是医生的境界。

工作牵涉到每个人的生活,而且是一辈子的。怎样正确看待医生这份工作?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一个最能体现爱心的职业。医生每天都接触病人,要看好他的病,要对他有同情心、爱心,还要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有爱心,没有好的医术,救不了病人;有好的医术,没有爱心,可能还会害病人。所以这二者缺一不可。在医生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这两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护理系的学生,你们走上护理岗位后,大量的工作就是直接护理病人。有些病人的分泌物很脏,而你每天要给他护理,如果没有爱心的话,那不可能做好这些工作。学检验的学生也是如此,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临床检验结果。一个疏忽就可能影响医生的判断,发生医疗差错。

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有爱心,有责任心,这样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病人真诚的回报。我举一个例子,曾经我还在急诊科时,有一个患过敏性紫癜而重度昏迷的患儿,经过治疗化险为夷。孩子的父母心存感激,一直找了我30年,去年我们才第一次见面。这个孩子现在在一家袜厂工作,他送给我几双袜子。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至今也舍不得穿。

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第一次用全反式维甲酸治愈了一名5岁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当时,这个孩子出血、高热非常严重,依据当时的医疗水平,很多医生都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我们却把她救活了。治疗成功后,有人问我,当时为什么有这个胆子?其实在病人身上用药是非常慎重的,我们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总结出这个治疗方法

开始研究时,困难重重。我的研究生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上海各个医院,找这种类型的白血病病人,结果一年中找到24个。那个时候我还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当校长,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我家里讨论。我们就是这样日日夜夜扑在研究工作上,24个病人中有23个治好了,只有一个病人是用其他方法治好的。看到这样的治疗效果,我们非常高兴,在国外的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反响很大。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人用过的新方法。过去的治疗方法都是杀掉肿瘤细胞,用化学药物来治疗。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化学药物不仅会把肿瘤细胞杀死,也会使正常细胞受到损害。而我们的治疗方法叫做诱导分化,就是让肿瘤细胞“改邪归正”。

当时全反式维甲酸这个药曾经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用于皮肤病,我们知道它的毒性反应、可用的剂量。有人笑话我们:治疗皮肤病的药怎么能用来治疗白血病呢?但是我们有科学依据,因为体外培养证明这个药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变正常。我们不是拿病人做试验,皮肤病病人可以用,我们怎么不能用它治疗白血病呢?好比抗生素,用在这个地方是抗生素,用在另外一个地方也是抗生素,都是可以杀菌的。在治疗过程中,我遇到过一个病人,用药以后白血病细胞非但不减少,反而大量增加,从几千个增加到二十几万个。主治医生问我是否还继续用。我问他用了多少时间、效果怎样。他说用了两周了,细胞曾经在往好的方向变了。我就让他继续用,结果又用了一周,病情就缓解了。

每一个药物用于临床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怎么去克服这个风险呢?首先是要思想端正,这是我们做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出发点。我不是拿病人做试验,而是为了治好他的病。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功后,我们得到了国际肿瘤医学研究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有外国记者问我,你当时有没有申请专利?我说没有申请专利,也没有申请特别的奖励。因为申请专利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我没有考虑过赚钱的事情,只是从病人的需要出发。然后我们很快把这个药推广到全国,甚至国外。第二,用药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不能乱用。没有科学依据,只有好心,肯定不行。我们曾犯过一个很大、很可笑的错误。在大跃进时期,遍地是“几年攻克什么疾病”的口号,我们医院也提出“三年攻克白血病”。领导一听,你有这么大的决心,好,就给你一个病房,病房里大概50多个病人。可是过了半年以后,这50多个病人都跟你“再见”了。第三,给病人用了药,我们就得负责任,一定要密切观察。就像上面说的,用药过程中看到肿瘤细胞在向好的方面变,那就坚持用药,最后就成功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你们在学习、生活当中会碰到很多事情,更会碰到不少困难。你们知道我学过多少专业吗?我毕业以后,第二年就当老师,带着一批年轻的医生为解放军治疗血吸虫病。当时我们的医疗环境可能比你们现在要好一些。那个时候医生少,病人多,接触病人的机会就多。我毕业的第一年管48个床,现在病房里面一个医生大概是管8个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实践,你才能接触病人,才会理解你学的东西。

我毕业后的第五年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分在一个会诊小组。让你去会诊就是去解决人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毕业5年的医生能有多少经验?我们就硬着头皮去了。那个地方解放军发病的症状是咳嗽、咯血,还得脑膜炎。当地医生就问我怎么办。我当时带了一本书,就是现在最好的一本内科参考书,叫《实用内科学》。我晚上看书的时候,刚巧看的内容就是他们患的病,叫肺吸虫病,是由小龙虾(北方叫蝲蛄)引起的,在湖南省和东北山区有这种东西。我说这是肺吸虫病,他们不相信,我说你们化验一下病人的痰,果然发现了大量的虫卵。这件事情让我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得到一个二等功。我认为一个年轻的医生只要学习就可以做这个诊断。要解决困难,只有念书充实自己的知识,早晚有一天能用上。

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

很多同学问我:“老师,你怎么一直坚持在学习呢?”因为我感觉要做一个好医生,首先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爱心,其次就是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但是你们要看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前途、社会的进步。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要看到光明的一头,社会发展的一头,人类进步的一头,这个势头是没有谁可以阻挡的。作为医生,我们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想一想,或许就可以想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事情。我举个例子,在两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两个神话人物,顺风耳、千里眼。现在不是实现了吗?我们可以听到千里以外的声音,可以看到外星球上的东西。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在动脑的时候,你们脑中的电波也有可能被收集,可以进行分析。你们相信这一点吗?这不是相信,这是想象。很多东西都要靠想象,在想象中就有创新。

青霉素的发现者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细菌培养皿上有一块地方怎么没有细菌了,换成别人可能会不以为然,他却不这样想,结果发现这个地方的霉菌就是青霉素。所以每一个异常现象的出现,都值得我们注意。比如说现在我们给病人看病,用药后80%的病人好了,还有20%的没好。有的医生看见没好的病人,就放着不管了。那我反过来问你,为什么不好?有的医生说,不要去研究这个病人了,很少见的。我说不对,少见就要研究,研究以后就可以知道到底为什么少见了。

要创新也很简单,但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我记得小时候也乱想过,但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医学上的创新就是在人家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多问一个为什么,没准就能发现新的理论。我在查房的时候,实习生喜欢听我的评论。很多疑难病症,你怎样来解决?有哪些思路?从哪几方面去考虑?比如我们都知道,有一种肿瘤干细胞,它可以生出肿瘤。如果你把这个干细胞搞清楚,把变为肿瘤的干细胞杀死,肿瘤也就治好了,这不就是一个方向吗?这也是一个想象。

所以我说一个科学家要会科学地思考和想象,这样才能创新。我感觉我们维甲酸治疗的创新就在这个地方。诱导分化疗法的思路是怎么来的呢?也不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以色列人奥雷·萨克斯发现肿瘤细胞在某种化学物质作用下可以变成一种成熟的非肿瘤细胞,他的研究1978年就率先发表在顶级杂志《Nature》上。我们看到人家的研究工作,就知道这条路可以走。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研究出的这个药多少钱吗?30颗药物,可以吃10天,费用是人民币10多块钱,非常便宜。在外国,他们研究出的几种药物,一个疗程2万块、5万块、10万块„„病人生病了,想要来治病,但他没有钱,作为医生该怎么办?这就促使我们产生两种动力,一种动力是我们自己研究,研制出一些比较好的药;第二种就是考虑有没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我们要面对现实,整个国家13亿人口,大部分人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面对困难应该自己研究、自力更生,找出新的途径。

做医生不要只做一个医匠,知识面要广,要触类旁通

另外我讲一下基础医学和临床结合的问题。基础打好了,临床上的思路自然就广了。做医生不要只做一个医匠,就好像修鞋子的皮鞋匠,鞋子坏了我就给你修一下,这样不行。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因为生命科学要比一般的科学复杂得多。比如说诱导分化治疗的基本医学理论,不是只看病就能明白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先看到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的体外研究,这个就是基础研究。你们肯定也听说过“靶向疗法”这个名词。什么叫靶向疗法呢?看到一个靶点打靶子。医学上也是一样的,一个病的发生,它在某一个部位的基础变化是什么?可能是一个蛋白质,也可能是一个基因。那么我针对这个靶点用药,这就是靶向疗法。没有基础研究就不知道什么是靶点。没有很好的基础理论,想要在临床上做得好,这是不行的。讲到一个病就要想到基因、蛋白质。你如果说不清楚这些问题,就不会知道这个病的发生机理。就好比没有基础理论的话,我就只会修理这只皮鞋,其他的皮鞋就修不来。 我经过了这样的过程:在学校里面念完基础医学后做医生,做医生以后,又回到病理生理做基础研究。做了基础研究以后,又回到临床上,现在还在学基础医学,不断地看基础医学的书。有的内容我还要查找从前的文献。因为有的时候你发现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从哪发现的?它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知道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我就不清楚这个病是怎么发生的,不可能有创新,所以要有一定的知识累积以后,才可以创新,才可以知道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基础和临床其实没有什么界限。现在有一个叫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名词很时髦,它就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从临床研究到基础。我们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实际上就是转化医学的典范,因为我们从基础研究中知道这个药可以使肿瘤细胞往好的方向分化,然后应用于临床,得到证实了,再回过来研究它的作用规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医学非常复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不可能有一把万能钥匙。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有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只想混过考试就算了,只是把一块流动的内容背下来,认为就能做医生了。有一次我在查房时看到一个病人,他的病种并不在教学大纲里面,我于是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这时,旁边一个老师好心地提醒我:“王老师,我们的教学大纲里边没有这种病。”我认为这个老师的想法是错的,肯定教不好学生。因为不可能会有病人跑过来问医生,我这个病是不是在你们的大纲里。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做这种蠢事,大纲叫我看这张纸,我就看这张,旁边有字的纸不看。要在职业上有所成就,知识面一定要广,要触类旁通。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一个发明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方法”的科学家。检验方法的改进是我们医学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CR测定就是一个检验方法的改进。我在做校长期间有过这样的主张,我说检验也要分检验员、主管检验员、检验副主任、主任检验师,而且做检验员也要学好外语。这无非就是要他们阅读国外文献,有了广阔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

我得了很多奖,我更希望把这些奖给年轻人,鼓励一下年轻人

还有一个令你们困惑的事情,就是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医患关系。医生不可能在工作中什么缺点都没有,难免会有一些疏忽的事情,而且医生不可能把所有病人的病都治好。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治病是医患双方的事情,医生这方面应该尽己所能,抱着爱心为病人服务,利用自己所有的知识为病人治病。另一方面,医生也要跟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有些病是治不好的,可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很多医患纠纷的出现都是因为医生没有耐心跟家属、病人讲清楚,所以他们才会有很多意见。如果你耐心一些,让他们理解这个病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为什么治不好,病人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很多纠纷就可以避免。

此外,社会舆论应该正确进行引导,因为有些事情就是社会舆论的误导引起的。上海一个医院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病人在接受脏器移植手术后死了。病人家属就把医院告了,说你没有给我讲清楚这个手术的死亡率很高,你也没有跟我讲清楚这个手术要花这么多钱。医生说我讲过的,现在医院里都有制度,跟病人讲的话都要记下来,病人家属要签字。但这个单子却被家属拿走了。这下医生没有理了,至少医院没有保存好这个单子。好在后来还是理性占上风,证明这件事情不是医生的责任。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要非常仔细,要按照法律办事,保存好依据。另一方面我们要和病患做好沟通。我常常跟学生说,你们应该善于保护自己,因为社会上的确存在一部分人动机不良。国外处理这个问题很简单,每个医生要交保险费,发生纠纷以后,就由保险公司跟病人家属谈,曾经形成一个制度了,所以没有病人跟医生吵、闹、打的事情。我们国家这方面制度不完善,打医生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但是据我所知,这些纠纷正在逐步减少。

医生真正出了医疗事故,那就要根据法律赔偿。拿我来说,在治疗上面也发生过错误。记得有一次,我看门诊时没有仔细看处方,结果开了10倍的剂量。这下子我急得不得了,马上跑到病人家里去,一看还好他还没有吃药。所以要随时注意自己所做的工作。我们从前念大学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我现在还一直保留着这个习惯,会经常检查一下自己工作中有什么不足,及时改正。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所以每个人都要注意自我修养。我有时候忍不住也要骂一下我的下级医生,后来一想我这样的做法不对,对年轻人没有什么好处,我应该引导他,因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的方法不对。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应该经常注意的事情。你的修养、你的行为都是在不断磨炼、不断修改。做学问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累积、不断思考的过程。

有学生问我,“医生如果不为名,不为利,那为什么呢?”我认为医生追求的是崇高的境界,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不计较名利。你要做医生,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境界。有的人喜欢赚钱,我并不反对,但做医生要发财是比较困难的。医生是人,所以会追求名利,喜欢得奖,但对奖要有正确的认识。比如说我得了很多奖,我更希望把这些奖给年轻人,鼓励一下年轻人。如果我追求名利,反而得不到人家对我客观的评价。我常常讲一个笑话,我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领奖,一个美国人问我:“你得了凯特林奖,你为什么不考虑自己的名利?你没有申请过专利,否则你可以赚到很多钱。”我回答说,那时

中国没有专利权的规定,无从申请。中国有一句话叫“吃小亏,占大便宜”。我是“吃小亏”,因为我没想申请专利赚钱。但我占了“大便宜”,得到美国凯特林奖不正是大便宜吗?当然以后的奖越来越多了,最大的一个奖是我国的“求是科学家奖”,奖金100万人民币。这个奖金是不是应该我自己拿呢?我想不是,因为得到这个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机会,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起工作的结果,不能归功于我一个人。

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这才是你胜过人家的地方

你们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时期,学习条件比从前不知好了多少,要抓住机会努力充实自己。我没有想过一定要成为院士,我是靠不断学习和累积知识,才得到院士的称号。

谈谈看书学习充实自己的问题。我现在每个礼拜要进行一次“开卷考试”,让年轻医生给我出一个题,比如一个白血病病人用最强的药物治疗没有效,该怎么办?我首先就从网上查为什么没有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再看看还有什么好的新东西。现在信息这么多,每天去看都看不完,而且没有目的地看,更记不住。我看书是有目的地去看,所以容易记住,每次都有PPT,也不会忘掉,累积的知识当然越来越多。

现在学校规定你们看什么书,你们就看什么书,但是书本之外的知识也要看一下,学一些。我知道医学院念书是非常忙的,你们千万不要受到教学大纲的约束。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之外的内容,这才是你胜过人家的地方。比如说一本《内科学》的某个章节讲30个病,现在教你25个病,还有5个病也要看一下。拿血液病来讲,教的大概只有五六种,但是病有十多种,你都要看一下。这就是你比人家强的地方,也是拓宽思路的方法。

我不要求你们像我那样看书,因为我现在的定位跟你们不一样,我要回答的是这些医生们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将自己本学科的内容很好地消化,在适当的范围内扩大。学识没有止境,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结合实际,遇到问题就看书学习。我记得我做医生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白天看什么病,晚上就去看什么书,看一下我的诊断对不对,有没有漏掉什么。这样坚持几十年,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思路。得到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人一般都是70岁、80岁了,你们会叹息这么老才得这个奖。我说这个没有办法,因为这是知识积存的必经过程。我没有把拿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最后的奋斗目标,但是过去我所做的工作是为拿到这个奖做准备。我认为,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有一天时机成熟了,就会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造假等手段都出来了。我第一篇文章送到美国去,他们审查了一年,感觉中国不可能有这种创新的成果。法国和美国的专家都到我这里来过,他们亲眼证实,最后才被接受。

中国现在在国外发表SCI论文数是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引证次数较低。哈佛大学发表的文章平均引证27次,中国科技大学引证7次,上海交通大学引证3.5次,大家要看到我们不足的地方,不断努力。

人生是一个磨炼、锻炼、学习的过程。记住这句话,学习一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地改进。因为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你的看法都在不断成熟,尽管会碰到很多困难,但应该鼓励自己,克服困难,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美丽的前景。

(本文根据王振义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所作报告整理,文字由瑞金医院提供)

第二篇:总有一天你会发光你也相信不是吗的杂文随笔

坚持,只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借口不放弃,与成功无关。坐在大巴车,一直以来都喜欢靠窗子的位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看着外面的树,电线杆忽闪而过,心里会有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是速度带来的离别之痛,也可能是碌碌无为带来的失落之情,也可能是想起了第一次离开家的情景,难忘,难舍,难过。

我不知道我每次准备写点东西时,心情总会变得宁静,带有一丝伤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很迷茫,我一直觉得可能是我没有成就,才导致的吗?可是又仔细想想可能是性格问题,母亲给我的影响很大。母亲是一个平凡之中的农村妇女,没有读书,也没有文化,却是影响我最多的人。记得小时候啊家里穷,逢年过节买瓜子糖花生,那有现在吃的这么足,我就得那个时候买个二斤瓜子。我和弟弟嘴馋,母亲老是把瓜子藏起来,不让我们吃,要是放在明面上,不出一天,准完,来客人就没招待的了。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是一个拥有天赋的“特工”,就这样,弟弟和我跟母亲开启了谍战。母亲很聪明,把瓜子包起来,放在储存麦子的那个塑料袋子里面,塑料袋子很大,能装一百多斤麦子。把麦子掏个洞,然后把包好的瓜子放进去,再把麦子抚的平平的。我跟弟弟愣是挖地三尺,也见不到一粒瓜子,什么厨房的衣柜,储物箱,衣架顶子,电视机后面,都是母亲以前藏东西的安全点,母亲变得聪明起来了。我负责望风,弟弟负责寻觅“赃物”,待我和弟弟精疲力尽之后,只好作罢。没耐心的我,早已忘记瓜子所带来的美味,弟弟可是没有放弃,在几次跟踪母亲之后,就发现了母亲新的藏匿地点,等我发现弟弟不对劲的时候,他已经吃了一会,无奈被我洞察,才分的一杯羹。

贫穷和落后是可怕的,它所带来的后果,究竟要几代人的代价才能去改变和改观。贫穷落后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滞后。究竟是精神的滞后带来的物质的匮乏,还是反之。我觉得我更倾向于物质的清贫和落后,才带来精神上的滞后。就像那被栓与大山之中的父母辈啊,一生奔波与朝夕之间,随太阳冒出山顶的那一幕朝景,陪伴夕阳西下,落日下的一丝黯淡神伤,见证无数次的朝朝暮暮风风雨雨。

那些被遗忘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自给自足,用手刨食,可怜可悲可叹。在烈日下暴晒,大雨中奔跑,大风中逆行。却从未自暴自弃,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对明天生活的期望,都在心中,像一颗饱受风雨摧残的种子,毁灭,重生,这就是信念的力量,对美好生活和明天的希望。

也许,你遇到的那些坎坷不平,使你的心灵受到了打击,你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你那美好的信念变得摇摆不定,像一棵置于风雨之中的小树苗,烈风迷住了你的眼睛,暴雨冲刷痛了你得肌肤。可是,我们又怎么轻言放弃,那些被岁月无情冲刷的人们,在那些遥远的群山里,忍受岁月的洗礼,没有容易不容易,只有一句“不劳动就饿死”。是啊,不勤劳,怎么才能有收获了。

成就?是过程还是结果?享受岁月的磨难,理解它带给你的每一滴汗水中所拥有的意义,不失白流。也许,你再努力一点点,会变得更好,你也知道,他也知道。可是,你也知道,就算你在努力,也改变不了这所带来的宿命,贫穷和落后给你的伤痛难以掩饰。你也偶尔变得任性,让自己可以过得轻松一些,毕竟,有太多的人不都是家财万贯。可你从未放弃对明天的希望,你像一个独立与泥潭中的小绿芽,伸展着矮小的身子,与万千树木丛生中争宠那一丝阳光,你被泥巴裹得满脸黑乎,可你明亮的眼睛从未迷失方向。

渐渐的,你盯着那一道光线发神,是啊,你相信总有一天,你所有,你的全部都将会在阳光下,幸福的沐浴。

END~(尼东)

第一次写鸡汤,这几天在追《美好生活》

,被吸引,徐天的多情和坎坷的命运,梁晓慧的坚强和徐天来之不易的相遇相爱,深深打动我,让我感触颇深。最重要的是贾小朵和徐天悲伤时的鸡汤鼓励,很感动,写着写着,不由自主夹杂了很多鸡汤。

在奋斗中感受生命的力量,在风雨中触摸生命的高度,在努力,在进步,平凡与否,已不在重要。

第三篇: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不敢笑

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不敢笑?有经验的美容师第一眼打量顾客的什么部位?眼霜和面霜真的不一样?早上也要用眼霜吗?眼霜能治鱼尾纹、黑眼圈和眼袋吗?哪一种眼霜适合你呢?

青春是极其脆弱的,脆弱中最脆弱的部位是眼部皮肤。最有经验的美容师第一眼就是看顾客的眼睛。开怀大笑的结果,是眼部皮肤可能会迅速泄露你的秘密,这使女人越来越不敢像阳光、像春风一样必无旁骛地笑,只能扮酷、找冷感,最后忘掉了青春笑容的滋味。

错误之一:25岁以后用眼霜

眼霜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并非25岁以后才需使用,请警惕以下情况:极干皮肤。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极干性皮肤在少女中为数不少。18-24岁时中性皮肤占大多数,但中性皮肤极易在某些时候呈现偏干或偏油状态。

错误之二:面霜可以代替眼霜

不用眼霜的小姐认为,眼霜和面霜是一回事。眼霜大不了就是更细腻,高级一点,且价格昂贵。她们认为用质量可靠的面霜完全可以。事实上,眼部皮肤和面部皮肤完全不同。眼睛周围的皮肤是面部皮肤角质层最薄、皮脂腺分布最少的部位;同时,眼部皮肤却是一个人肌肤活动最频繁的部位,也是化妆中最复杂、拉扯皮肤次数最多的部位。眼部皮肤的解剖学结构决定了要使用完全不同于面霜的护肤品。

错误之三:眼霜治鱼尾纹、眼袋和黑圈

许多人用眼霜是因为眼角出现了第一条细纹,或者眼皮浮肿,有明显的黑眼圈或眼袋。在眼霜外包装说明上,也往往有“可减少浅显的细纹,对眼皮浮肿、黑眼圈、眼袋者尤有效”的字样。这种说法完全错误。对于眼部皱纹、黑眼圈和眼袋来说,用眼霜相当于“亡羊补牢”,仅仅可以防止眼部加速老化,却不可能改变已形成的眼部皱纹、黑眼圈和眼袋。

为什么呢?眼部皱纹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表皮组织干燥(水分及脂质流失)变薄;二是表皮组织之下的真皮层失去网状支撑力。真皮层像一层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交织而成的细筛网,青春的健美肌肤就是由于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滋养,两种纤维组织又粗又富于弹性,像一张紧绷的网,没有一丝细纹。随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渐渐流失,网会变细变脆,甚至断裂,这样就出现了粗细不一的皱纹。而用化妆品将断裂的纤维重新连接上,扯平皱纹,目前还只能是人类的梦想。如果眼部皮肤进一步老化,皮肤与皮下组织脱离,皮下脂肪下移,就产生了眼袋和眼皮下垂,这就是为什么青春的圆眼睛会变成衰老的三角眼。因为眼部皮肤极薄极娇嫩,极易因疲劳、睡眠不足、精神压力等原因造成营养及供血不足,产生黑眼圈。黑眼圈是眼部肌肤老化及健康状态不佳的危险信号,应立即改变。

错误之四:只在眼角用眼霜

许多女性只在眼角用眼霜。因为面部最早出现的皱纹是眼角的鱼尾纹,所以人们常常用眼霜

在眼角做与皱纹垂直的按摩。这无疑是对的。但面部最早松弛老化的区域并非眼尾,而是眼睛下方,其次是上眼皮。所以最先出现黑眼圈和眼袋,再出现眼皮下垂。这个区域衰老没有鱼尾纹显眼,却更加脆弱,会因为细小的累积而突然出现很显眼的衰老的外观,一定要防微杜渐。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顺内眼角、上眼皮、眼尾、下眼皮做环形轻轻按摩,让肌肤完全吸收。

错误之五:用量太大

眼部皮肤极薄,用得太多不但不能吸收,相反更会造成负担加速衰老。所以每次用绿豆大小的“两粒”即可。注意手的卫生,避免造成眼霜二次污染,尤其是指甲缝要干净;另外不可抹到眼睑、睫毛或眼内,防止对眼睛造成刺激。

错误之六:只在晚上用

眼霜的用法和面霜一样,应该早晚都用,不可想起来才用,想不起来就不用。眼霜应该在洁面后用完平衡水之后用。涂抹眼霜之后再用面霜时,面霜不可再覆盖眼霜。

错误之七:眼霜都一样

当今的眼霜形形色色,是针对不同眼部问题,不同年龄和个人情况而设计,所以,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认识自己的眼部问题和季节环境等需要,按需购买。如果自己确实不知道,应该请教一位值得信赖的专业美容师。眼霜挑选错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眼霜和适应范围:滋润眼霜:具有较强的保湿功能。尤适宜秋冬季节和在空调间工作的女性使用。

抗老化眼霜:具有抗皱及防晒功能。适合夏季和视屏工作者使用。

紧实眼霜:富含滋养成份,油性成份配比高于滋润眼霜,适于黑眼圈、皮肤衰老显著,极干性肤质的女性。

抗敏眼霜:适宜敏感性、问题性肤质的女性。

眼部面膜:有各种不同配方的眼膜,最好在美容院由有经验的美容师指导使用。眼部面膜不属于常规保养范畴,故不可自己买回家频繁使用。

第四篇:希望有一天你能为我鼓掌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你能为我鼓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大四快要毕业了,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了。在青岛大学华文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许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的知识,使我受益非浅。令我从一个对程序感兴趣的普通人转变为一个可以参加“实战”的程序员,当中老师们是功不可没的。

青岛大学华文学院的3G嵌入式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他培养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知道电脑知识是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从而教会我学习的方法,使我并不满足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在课外不断追求更新换代的知识。正是这样,让我跟上社会的步伐,甚至与世界接轨,令我深深体会到当今社会不变的是变化。

青岛大学华文学院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对你熟悉是因为你已培养了太多的优秀学生,对你陌生是从未接触过你,总是听朋友说,青岛大学华文学院有认真负责的校长和老师,就业率高,在这里已经走出近千名的优秀学生!这时候我心想: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事吗?但是你给了我肯定。让我否定心中疑虑。

青岛大学华文学院,你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给了我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我凭借着你的雄厚力量,让我展翅高飞,让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越来越自信和成熟,现在的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青年了。

青岛大学华文学院,你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给了我广阔的交流空间,让我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在这里完全看不到以前学校的影子,在这里,同学们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虽然学习未免会有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并没有令我厌倦,反而成为动力,让我更加勤奋,更加上进。

不记得有谁说过:“再成功的航程,没有了指明灯,便等于是一无所获”。在这里学习就像品尝着一杯黑咖啡,苦后就是甘甜。学习就像一场暴风雨,雨后将是晴天。在这个世界里,如果说我是光线,我等待着属于我的颜色,如果我是色彩,我等着你来照亮我。

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在你怀里学会放飞。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你能看见我的改变。I HAVE A DREAM,我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你能为我——鼓掌。

09届计算机专业青岛大学华文学院2012-11-10

第五篇:哪怕有一天你落一滴眼泪诗歌

哪怕有一天你落一滴眼泪我心里把你呼作小妹,

我爱你爱的是心净如水。

哪怕有一天你落一滴眼泪,

我心里就会如狂风猛吹。

我爱你爱的是年年岁岁,

绝没有一点点意懒心灰。

我天天都在祝愿我的小妹,

愿我的小妹妹是一朵腊梅。

大哥哥对你唱歌如痴如醉,

大哥哥没有了你就会心碎。

你一辈子都应该同我相陪,

让我永永远远给你安慰。

我爱你从不感到劳累,

小妹妹应该跟我紧紧相随。

上一篇:郑州大学实习报告下一篇:照样子写句子好像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