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观后感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绿水青山观后感范文

《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这生命之河,是我们每个百姓关系的话题,中国兴,则民族兴,然而这都离不开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总书记说,绝不能让生态环境在我们的手上越变越坏,这是共产党人应该有的胸怀和担当。这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福建省长汀县夏季最高的地表温度达到76度足以烤熟鸡蛋。腾格里沙漠污染屡禁不止,污水直接排入沙漠,最后被掩盖起来。这样的违规开发和排污远不止这两个地方,长江也病入膏肓,亟待拯救。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被我们这一代人在无意识地破坏和污染,如果我们不加紧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治理,任其继续遭受更严重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需太长的时间,中国的环境承载毕竟不堪重负,环境恶化问题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是必然。

当然习总书记已经发布许多指示和规划,全力开展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排污罚金制度,河长制,派出了许多督查组对环保问题进行问责,下重拳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对不作为的干部追责到底。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种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

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如今环境质量已经逐渐改善,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第二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守住青山绿水 共享金山银山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守住青山绿水 共享金山

银山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守住青山绿水共享金山银山

近日,央视播出十集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其中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对我感触很大。该片通过揭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背后的决策故事,展现福建长汀生态治理和《巴黎协定》艰难谈判过程中的中国努力等鲜活的事例,反映了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我国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大国使命担当。笔者以为,通过环境污染,让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忘记环境,要守住青山绿水,共享金山银山。

几千年前,在中国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古人创造出灿烂的农耕文化,改革开放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创造出现代化工业文明,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现雾霾天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显得如此珍贵,这也让我们每个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部署频次之,前所未有,体现出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

虽说环境保护迫在眉尖,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这样的保护也不科学,不利于长期发展,我们需要的经济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符合长远利益。我们要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要将环境与经济放到同等地位,将对破坏环境的人追究责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终生责任,在经济开发时,要将保护环境理念考虑到位,同时治理环境,标本兼治,使得环境越来越好,共享金山银山。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时之力,非一事之功。要加强生态保护,走科学发展之路,牢牢守住绿水青山,共享金山银山。

第三篇:《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让“绿色”在改革中展开美丽的画卷

这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这是一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保卫战。总书记说,绝不能让生态环境在我们的手上越变越坏,这是共产党人应该有的胸怀和担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开始了应用全局观、系统观,全方位统筹推进。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播出后,关于蓝天保卫战、关于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的改革誓言,再次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高屋建瓴,把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定义为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和担当,指出了面对自然我们应有的作为。将环境问题提到“顶层设计”的高度,将开启改革创新的新纪元。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有母亲一样宽广的胸怀,无私地向我们馈赠、恩赐着人类所需的一切;自然,还是生命的源泉,在这里,人与环境共荣共存,和谐美好。总书记叫我们亲近自然,就是要像孩子亲近母亲一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自然,然后再去改造自然,美化自然,让母亲青春永驻。过去,有的人把“改造”单纯地理解为开山种地,不但没有改造好环境,反而变成了对环境的破坏,给大地母亲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那岂是“尊重”之举!尊重她,敬畏她,才能更好地保护她!

如果说“尊重”是一种心态,那么“顺应”就是一种前提。我们常说“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对大自然而言,我们必须研究它,了解它,充分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然后才能顺应它,发展它。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总能勾起人们美丽的遐想。可以说,当年俞伯牙如果没有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没有郁郁葱葱、深远莫测的山林,没有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恐怕就没有那首流传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

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已经让地球母亲百孔千疮。保护自然,保护母亲,就成了我们最崇高的职责。我们尊重母亲,顺应母亲,然后才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去保护母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相当的忧患意识,才会对大自然倍加珍惜,古人“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就完全渗透这样的情怀。环境保护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自然就提高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如此的良性循环,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么?新一代共产党人,就要肩负起这一重担,把改革进行到底。

透过总书记铿锵的教导,透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国处处都是良田美池,鸟鸣虫跃,蜂飞蝶舞,绿树成阴,万紫千红的世外桃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前进道路上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个方面的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让生命的“绿色”在改革中尽情展开美丽的画卷,让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永远相伴我们前行的脚步吧!

第四篇:电影《留住青山》观后感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以省优秀教师李振华的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与前面参观的李振华先进事迹图片展、聆听的他的事迹报告会相比,更生动鲜活,心灵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洗礼。

李振华老师的事迹是感人的,出生在繁华的南京的他,不顾一切的中断名校学业,抛弃相对安定富裕的生活,扎根沂蒙老区,放弃了多次进城、转行、提升的机会,生活极其俭朴,却累计捐资助学达50多万元,设立基金资助了数千名学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老区人民。那里的青山可以作证,那里的绿水可以作证,那里的苍天大树可以作证,那里的每一间教室的桌椅可以作证,就连那里的野狼都可以为他作证。他太苦了,在他的心里没有父母、没有妻子、没有儿女,更没有他自己,有的只是他的学生,他的事业,这在我们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影片中的一幕幕时常浮现在脑海:他年迈的父亲病危,一封封的加急电报飞到了他的案头,但是他都没有回去,最后让就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替自己去尽孝。他让自己的这个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放弃学业到南京去替自己尽孝,照顾病榻上的父亲;父亲的离去击倒了母亲,母亲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为了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故乡街道居委会的领导给李振华在南京联系好了一所学校,办好了商调函,希望他能调回去照顾老人。可李振华实在丢不下眼前这些孩子,思想斗争再三,还是放弃了这最后一次调回南京的机会。贤明通达的母亲理解了儿子的心,她让人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连同送老的寿衣也一块带上来到沂源与儿子团圆。不料,老人由于不服水土,加上饮食不习惯,一年多就病逝了;从工作开始就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来资助困难学生,让家庭困难的孩子或特别难管教的孩子和自己同吃同住,更在将要退休之际,还动员自己的家人拿出资金成立捐助基金会„„而自己几十年都没有添过一件衣服。观看影片时我们不断地被片中的情节所打动,不由自主流泪。走出影院心中却又泛起驳杂的情感:李振华也太无情了——对自己的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一个视自己儿子的前程为儿戏的父亲、一个在父亲临终都不能满足老人家心愿的儿子,能算一个合格的“人”吗?我们的教育难道非要执教者做出这样的牺牲?

我思绪良久,使谁留住了他?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那些满河滩撒野的学生,是那些老实淳朴的村民,他们为李老师半夜守夜打狼,他们从自家的果树上为李老师送去沂蒙山特产,在李老师的母亲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又是乡亲们每家轮流着派出闺女去照顾老人的起居„„乡亲们那渴求知识、无比真诚的纯朴感情感动着他,使他不能轻言说“不”。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意,是一种相互感动的行为付出。这是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精神,这是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这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

李老师 以苦为乐,以奉献为乐,以扶助他人为乐,以他人成功为乐。对李老师来说,虽然劳累但却可以为许多家庭带来希望;虽然艰难可是能让孩子踏上坦途;虽然贫瘠可是他创造出教育沃土的辉煌。让一方人民充满希望,走向光明,这应该是他的理想吧?学习李老师,应该从他的理想开始。有梦,或者有责任的人应该执著。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开始。我们的每一点认真,都是一步,走向梦想的一步。哪怕梦想在千里之外,我们已经越来越靠近。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无论你承认与否,任何一个教师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迹,你的言行举止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认知、判断和处世。就把这种责任感当成成就感来培养吧。让自己做一个有梦并且愿意为梦想执著努力的人,并用这种力量来影响学生。他们会从你身上得到“希望”,学会“执著”,了解“责任”,懂得“追求”。就像我们需要从李振华老师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一样。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我也要从现在开始,只做一片小小的绿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五篇: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虽短,但却蕴含了人生哲理的课文——《青山不老》。主人公是一位外表、习惯平淡无奇的瘦小老头。你或许会问:“他怎么了?不都和大街上的老人一样吗?”我会回答:“不一样!”

老人家已经耄耋之年。平常人家的老人早已安享天伦了,可老人家呢?如课文所说——“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尚明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正是老人家的成绩。老人拥有幸福的机会,并且机会一直在他面前停留,可他仍旧拒绝了诱惑。

老人家是一个山野老农。在他年轻的时候,就一直的辛苦劳累,到了现在也一直为了国家林业而奉献出自己的时间,安乐,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哪一个老人家会抛弃这种幸福?

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样的人傻,不懂的享受人生。但这其实既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获得!别人或许否定这样的精神,但我却要大声赞美这样的,如同青山一般万古长青的宝藏!

上一篇:旅游会销主持词范文下一篇:旅游景点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