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地理教育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毕业论文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尽管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在质量上逐年提高,但在论文的过程考核中尚存不足。

第一篇:地理教育毕业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与地理观念教育

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计划中处于文理之间的特殊地位,在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地理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初中生又处于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阶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地理观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地理观念是指人们对地理事物本质及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它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已不是单纯的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发挥学生的地理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诸如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濒危、气候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世界性的各种灾难和社会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加以思考,从而对人的社会实践起导向作用,指导着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观念教育,有利于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经济与对外交往,这也是世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主,而且所学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建设难以致用,这就使得地理学科讨人厌。现在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必然会唤起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的重视,从而引起人们对地理教学的广泛关注,重新树立地理学科的新形象。

着重培养的地理新观念有:

第一,整体观念。要树立全球整体意识,充分认识世界各地优势与差异互补在地区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意识,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各国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尤其在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即实现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贯穿地理教学的一条主线。

第三,地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观念。地域差异是客观事实,而地域差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农业政策和工业生产布局要考虑地域差异。

第四,环境保护观念。要建立大环境观念。要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爱惜森林、保护草地,尊重自然规律;有节制、有计划的利用自然资源;要树立环境价值观念,正确认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后果。

第五,人口观念。正确认识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引发的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医困难、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正确认识与评价我国人口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务必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生育观。

第六,资源观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为此,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制约性,积极开发新能源。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蔡建花

第二篇: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过程控制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毕业论文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尽管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在质量上逐年提高,但在论文的过程考核中尚存不足。本文对新疆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从论文的选题到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再到最后的答辩,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是对高校本科教育和考核方法的一次探索,同时也从制度上为本校GIS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 本科教育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达标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一、现状与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考核和集中展示,也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大多基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论文的科学水平和实际利用价值逐年提高,个别优秀本科生基于毕业论文,整理后在正式科研期刊上发表。但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考核过程中,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使得考核结果失真,无法综合体现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以及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心智努力及工作态度。尽管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在质量上逐年提高,但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题目和思路由指导老师提出,甚至数据由导师提供,学生只需被动地选择,缺乏主动性。

(2)学生确定论文选题虽在大三上学期末就已完成,但实际从大四上学期末才开始启动,部分学生面临考研、找工作、实习等事情干扰,缺乏合理的时间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力度。

(3)对学生的约束力度不够,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意识不够,部分学生抱有“早晚都得让我通过”的侥幸思想,还有个别学生答辩前突击完成论文,导致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出现抄袭、剽窃现象。

(4)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指导和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如何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考核,把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关,成为高校本科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疆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本科专业开设于2007年,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30余门。多年来,该专业本科生的选题在大三下学期初完成,随即学生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基于上述问题,该专业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GIS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保障体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二、毕业论文过程考核体系

1.选题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出题,学生从中选择,进而确定题目和指导关系。该做法的弊端是学生仅凭论文题目进行被动选择,对题目之下的内涵缺乏了解,所选题目可能不是学生的兴趣点。因此,我们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行提出论文题目,并与指导老师商议,讨论论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选题。对于此类学生主动选题,在论文审核评估时予以额外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践行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的办学方针,我院GIS专业多年来持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近年来已有百余名学生参加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20多位同学获教育部GIS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颁发的“MapGIS应用工程师”证书,并多次在制图组、遥感组、三维景观建模组等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佳绩[1]。因此,有不少学生的选题是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本科阶段科研实践的延伸和深化,一方面经过前期的工作已经积累了一些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对已有成果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学生体验相对完整的科研过程,进而提升论文的质量。

此外,允许多名同学同时选择同一个题目,要求各自写出论文提纲和设想,出题教师经过逐一讨论,从中选优。在此过程中,教师具有选择权和拒绝权,这给了学生对题目进行主动思考的动力,以往的被动接受有所改观。

2.签订任务书

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与学生签订论文指导任务书,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时间节点等。任务书包括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应阅读或翻译的文献、资料,毕业论文要点,进程安排,根据大纲要求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包括文献综述、论文实验记录、论文调查项目及内容、外文翻译篇数或字数、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图纸张数及其他相关技术指标,毕业论文字数等)和毕业论文工作期限等。任务书签订后,指导过程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和时间节点执行,学生如未按照要求开展论文工作,指导教师可以提示、警告,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解除指导关系。同时,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一定的数据支持。

3.中期评估

正式答辩前的一个月,学院将以系为单位对毕业论文进行中期检查。学生需按照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统一要求完成文献综述、论文实验记录、毕业论文、实习周记等材料后,按时间节点提交相关材料,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不断修改完善,至少三次。如无故不参加中期检查或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不予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具体要求包括:

(1)任务书、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成绩评定表、实習报告、毕业实习评定表,以上内容须完成。

(2)毕业论文需完成80%;如未达到80%,但达到50%以上者,予以警告;如未达到50%者,视情况予以延期答辩处理。

(3)各系指派专人教师负责学生的检查及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含有无任务书,文献综述及成绩、实习报告、毕业实习评定表内容是否完整,完成论文80%的人次、未达到80%,但达到50%以上人次、未达到50%的人次。

中期检查分为指导教师自查和教研室互查两个阶段,在学生现有工作基础上对其论文的内容、方法提供修改和完善建议,避免学生后期走弯路。对于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生,将给予警告,督促其尽快达到要求,并于10天内再次提交材料,如逾期还未达标,取消当年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

4.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

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杜绝学位论文造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答辩前需对拟申请学士学位答辩的毕业生进行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

学生向学院提交学位论文的电子版(除去封面、目录、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公开发表论文等个人和导师信息),图书馆对提交的论文进行检测,检测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并出具书面的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统一向送检学院及学校进行反馈。

学士学位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原则上需小于或等于40%,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必须小于或等于30%。总文字复制比超过40%的论文,将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根据学士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合格。

检测报告作为学位申请人员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重要佐证材料,无检测报告者不准参加答辩。

5.预答辩

预答辩在正式答辩的前一周进行,以全真模拟答辩的形式开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将毕业论文的主要成果制作PPT进行汇报,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内容以及答辩时的语速、仪态等进行点评和质疑,并提出修改意见。

6.现场答辩与二次答辩

根据评分结果,原则上规定班级排名后15%的学生为答辩不合格(如有特殊情况,将不限于该比例),这些学生将进入二次答辩环节,即在给定的5-7天时间内,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后再次进行答辩。二次答辩为最终答辩,如果通过则给予合格的成绩;如还未通过,则该学生无法按时获得学位。

三、结语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也是一项包含学生、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等要素的系统性工程[2]。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整体有所上升,但对于论文的过程监控上尚存在一些不足,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新疆農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从论文的选题到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再到最后的答辩,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是对高校本科教育和考核方法的一次探索,同时也从制度上为本校GIS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今后还应不断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动态监测评价体系,继续推进本科论文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 朱磊.技能大赛在GIS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 时代教育, 2015, 2:62.

[2]彭金栓,徐磊,邵毅明. 本科毕业论文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11): 3-4.

作者:努尔麦麦提·艾尔肯 朱磊 武红旗 姜小三

第三篇: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育探讨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内容,增加海洋地理知识内容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海洋地理教育和意识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海洋地理教育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海洋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我国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地理教学;海洋地理;教育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海洋地理教学知识作为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部署的重要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海洋、关心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工作的发展,以此对我国主权、发展、安全以及经济起到维护和推动的作用,进而实现我国良好发展的目标。

一、海洋地理教育和意识的概念

(一)海洋地理教育的概念

“海洋地理教育”这一词语并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定义,相關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教育”是有狭义和广义上的区别的,广义上的“海洋地理教育”指的是所有可以提高人类对海洋地理认识的知识内容,进而提高人们的“海洋地理意识”,从而使人类对海洋产生的道德行为活动;狭义上则认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海洋地理知识。就“海洋地理教育”的字面意识进行解读,其更像是两个词语组合成为的新词语,也就是指进行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

(二)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

现阶段对于“海洋地理意识”这一词语也没有形成明确的表述,以相关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来看,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后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情况作为“海洋地理意识”的出发点,这一观念中提出了“海洋地理意识”指的是人类和海洋之间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使用各种方法的认知,也就是将“海洋地理意识”作为“海洋地理观念”,即人类对海洋世界的总体看法以及根本观念,在反映人类对海洋认识情况(海洋地理与人类的关系、海洋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等)的基础上,展现了人类的“海洋地理意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形态改变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人类对“人海关系”形成的自觉意识,是人类自我反映涉及海洋地理的社会行为活动的方式。

第二,还要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指的就是人类对海洋产生的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海洋地理价值观、海洋地理空间意识、海洋地理博弈意识以及海洋地理科技意识等。对上述“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研究人员对“海洋地理意识”的概念界定过于表面化,描述性过强,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1]。

二、海洋地理教育的作用

(一)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便是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学海洋地理知识教学便是地理学科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基础上增加的内容,对中学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视角,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是新时代培养中学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新课改中提出教学工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方式。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可以为学生未来从事海洋地理相关事业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海洋地理有关的知识,对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丰富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二)推动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导向便是推动素质教育,其是立足于学生以及社会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重视对学生能力、价值观以及态度的培养工作,使学生可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中学阶段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在了解海洋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层次的认识海洋,进而热爱海洋,引导学生对海洋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树立起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例如:中学阶段海洋地理知识教学阶段,通过教师对海洋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师向学生讲述海洋国土以及相关权益的知识时,使学生可以认识到海洋安全的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海洋主权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这种海洋地理教育内容,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在中学阶段进行海洋地理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而树立学生良好的“海洋地理意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目标,推动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

(三)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中学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性质都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的,其课程教学目标是中学课程的基本组成元素。中学海洋地理教育是结合海洋学科以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有着各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中学海洋地理的必修知识中包含海洋基础地理知识、海洋地理资源意识教育、海洋主权意识教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这四个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设计海洋地理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阶段,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了解现阶段海洋污染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通过让学生分析人类哪些行为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以及海洋污染会对人类生存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危害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活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和海洋地理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小组探究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海洋地理相关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实现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帮助教师实现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

(四)增加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意识

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知识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得到加强,让学生通过学习海洋地理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的对海洋进行认识和了解,并以此作为学生认清我国海洋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了解我国海洋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师对学生讲解我国海洋领土和其他国家的划界问题以及岛屿主权问题等,使学生形成海洋领土的保护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思想,提高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促进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学生作为推动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单元,其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主权的维护产生影响,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海洋地理意识”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实现我国海洋方面的建设目标[2]。

三、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针对现阶段中学海洋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将问题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当下大部分中学学生认为学习海洋地理知识并不是必须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没有重视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海洋地理意识”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方面。通过对中学学生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情况的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于课内必修教材内的海洋地理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其课外选修教材中海洋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低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最为明显。此外,由于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较少,大多是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获取的海洋地理相关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通过媒体网络去深入了解海洋地理知识。并且,考试试题的侧重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主要原因,考试中对于海洋地理知识的涉及程度会直接对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相关知识的情况产生影响,很少有学生认识到海洋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三,学生海洋地理意识较差。学生对于海洋国土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海洋权益以及海洋相关政策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第四,教师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海洋地理知识时,只对考试中涉及的必修知识的进行讲解,且没有组织开展有关海洋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五,学校没有重视海洋地理教育。学校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海洋地理教学环境,导致海洋地理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现阶段海洋地理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将原因归结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观念对其产生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土壤肥沃以及气候条件良好,人们很容易通过农耕的方式实现丰衣足食的目标,再加上各个朝代都存在“重农轻商”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导致对于海洋的观念较为薄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海洋。第二,海陆占比的影响。由于我国陆地面积是还应面积的三倍多,我国陆地占据比重较大,因此人们对陆地的重视程度更高,忽视了海洋方面的教育。第三,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海洋地理知识由于在考试中并不是较为重要的考点,导致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并没有对海洋地理知识的教育工作进行重视,只在意学生的总体成绩[3]。

四、优化海洋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海洋地理知识教学方面的应对策略

为了优化中学海洋地理知识的教学工作,就教师教学工作来看,教师应首先做到将海洋地理知识的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进行有效的衔接,拓宽学生在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视角,其次教师应对海洋地理必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扩充,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海洋地理选修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海洋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在海洋地理知识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专题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开展有关海洋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海洋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方面来说,学生应转变传统不重视海洋地理知识学习的态度,选择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海洋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并以自身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进而提高自身掌握海洋地理知识的程度,获取更多有关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从被动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研究海洋地理知识,逐渐形成自身的“海洋地理意识”。

(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

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优化,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利用學校现有的海洋地理知识方面的教学资源,并借鉴优秀的海洋地理教学课程设计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此外,学校还应加大海洋地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学的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进而提高海洋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4]。

结束语:综上所述,海洋地理教育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知识,其需要学校管理人员、社会各界以及地理教师对其进行重视,使中学阶段的海洋地理教育可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实现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还应根据现阶段我国海洋实际情况,依托教材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可以切实了解到海洋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海洋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洁敏.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高中海洋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及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2]易超文.高中地理教育视角下学生海洋权益意识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

[3]李锦红.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学生海洋意识培养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牟榄滟.高中地理中“人海关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作者:杨玉梅

上一篇:护理学院结业论文下一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