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能做些什么

2022-09-23

第一篇:ios开发能做些什么

成为义工,我能做些什么

如果,您有较多上网的空闲时间,您可以协助收集、整理和社会服务、发展领域有关的资料、动态,制作电子书,让更多的网友和团体,能够迅速获取相关的信息;

如果,您有一定的策划、组织、协调能力,或是有一定的义工经验,您可以协助组织策划活动,完善网站内部发展;

如果,您拥有社会发展领域的背景,或是正在从事社会服务发展方面有关的工作,且有一定的时间能够上网,您可以提供您所拥有的相关资料给我们,也可参与论坛、QQ群的交流,把您的经验和问题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如果,您在平时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且所在地有较多的义工,您可以参与我们组织的一些社会服务活动;

如果,您拥有IT背景,擅长ASP或flash,网站设计,图象设计等,您可以协助为网站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您具有一定的能力,也愿意亲身到贫困山区工作,您可以登记成为我们的全职义工预选名单,在有条件时,我们将为您引荐到相关团体,或是直接到地方,以义工的身份服务山区或是有需要的地方;

如果,您的英语能力较强,拥有一定的书面翻译经验,您可以把国外和发展领域有关而又尚没有中文的资料翻译成中文,弥补国内在这方面的不足;

所有的这些工作,最低条件,都需要您具备一定的空闲时间,并且愿意有所付出。假如您确实缺乏时间参与,也请不必在意。只要您有心,同样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譬如,不岐视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民工、乞丐、残疾人等,在力所能及时,帮助他们;把多余的衣服,书籍,通过慈善团体,捐给山区、灾区;捐助一些失学儿童,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参与政府、其它民间团体组织的一些社会服务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做的事情。也许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是,我们相信,真正的善,就像空气一样透明自然,存在于生活一点一滴当中。 也许我们做的不多,但滴水穿石,一个社会的爱与救助的能力,只有在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此承担责任时,才会逐渐得到滋长和发育,也只有在一个社会的爱与救助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育和增长之后,才可以借助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化解贫富悬殊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帮助那些被遗弃的苦难者得到生命的权利和生活的幸福。

倡导社会服务,关注弱势群体,推动公正平等,这正是我们存在和努力的意义之所在。

第二篇:10年后 你还能做些什么(共)

十年后你还能做些什么

十年不过是人生的一瞬间,如果我们不知道十年后的成功意味着什么,那我们也就无法开始行动和思考.

按照生命的运动规律,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位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的前十年做了些什么,第二个阶段三我正在做些什么,第三个阶段是十年后我还能做些什么.未来十年,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将加快,人们的生活模式将会向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所面对的世界将变得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十年后的中国,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时的你,还能做些什么呢?今天种下什么样的因,决定十年后的果。那么,你在今天该种下什么的因,才能让自己跟上十年后的中国呢?

前言

前20年,我为了学业忙忙碌碌,转眼间,变成了一个必须承担社会的健硕青年。 于是,我也要为自己做合适的定位,对自己的将来做规划。

10年前发生的一起,远远超乎了自己对未来的种种设想。10年的打拼,磨练,历练出了成熟的自我,造就了一段实实在在的人生旅程。生活经历的逐渐丰富使我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使用一边反思一边摸索,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能够更好更快地走向未来。如果说前10年是一个摸索,磨练,学习的时期,那么未来10年,又是怎样的一个时期呢?

第三篇:创建学习型家庭学校能做些什么?

跨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教育,已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终身教育体系,学习不再是在校学生的专利,而是社会发展对每个成员的要求,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其功能已不仅是生活的港湾,而是亲子共享学习乐趣,提高家庭生活品位的课堂,创建学习型家庭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家庭的需求,学校的助求,按照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原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推动作用。那么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相关的学校教育,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怎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正向合力呢?笔者以为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社区,推进家庭教育向社区深化。

江主席在2001年五月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指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上海市各级政府已把创建高标准高质量的学习型家庭区提升到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来,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居委、学习型企事业已成为社区的基础工作。学校地处社区的条块之中,在与社区同发展共繁荣中有着互联互动互助的亲密关系。如我校地处控江路黄兴路口,与周边民委、单位都鉴有共建单位之约。学校的素质教育得到社区的大力支持。学校的教育资源也能在社区共享。当我们在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发现与我们鉴有共建单位的控江路1200弄居委会有89户家庭的孩子在本校学习,其中34户属于弱势群体家庭。怎样依托社区的有利条件,与居委会共同联手帮助这89户家庭创建各种不同类型有个性的学习型家庭,已成为我们共建单位的研究课题。目前,学校居委正利用各自有利优势在宣传落实,具体化、实效化工作;相信在互研互动的联谊中,学校社区的合力会使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多元并?quot;的格局将清晰地呈现。

2.借助妇联创办亲子乐苑,重点指导弱势群体家庭创建学习型家庭

杨妇[2002]8号文关于杨浦区贯彻《上海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办好区街道两级亲子乐苑和亲子俱乐部。学校可以借助妇联工作的优势,开展本校的亲子乐苑和亲子俱乐部活动。让妇联邀请的上海著名教育、儿保专家授课深入到学校,让长效管理的机制影响到学校,让培养指导老师的培训机会争取到位,让各种亲子活动的参与能有机结合。在借助妇联工作的优势中,着重加强对本校弱势群体家庭的研究指导,让他们在交流渲泄中找到理解、同情与安慰;在名师家教专家咨询指导下学到新的教育理念,探讨育子经验,寻找教子良方;在天伦之乐的亲子活动中沟通情感,相互谅解与勉励,淡化过去的烦恼,享受家的温馨,激发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同学共进,与时俱进。 3.注重学校三方面工作的导向

学校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者、组织者。学校可以运用与家长的影响力,注重舆论导向,示范引志,人际沟通,创设环境等力度,与家长形成素质教育的正向合力,为此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的工作: (1)从组织上倡导为每个孩子创设最好的学习环境。现代学校无不重视与外界;尤其是和家庭的联系,藉以形成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教育环境。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成,宣传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性,组织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鼓励和发展学习型家庭。建立创建学习型激励机制,评选和表彰市、区、校学习型家庭,在校园内,里弄内,家长所在单位中宣传,报喜,获得从众仿效效应,从而使更多的家庭走上创建之路。

(2)教师要当好家校沟通的桥梁。家校沟通更多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师与家长的接触之中,教育本身就是互相交流的过程。在家庭指导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指导和服务,使家长在教师的鼓励下,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从面提高教育水平。家校沟通可以利用教师对家长的影响作用,鼓励教师把自己的家庭建立为学习型家庭,向学生家长提供示范,使教师率先加入创建的前列,成为一个学习型的人。 (3)拓展个性化学习环境。社会上每个家庭都是不尽相同的,家庭成员的组合、文化背景、素质涵养,能力个性等等,造成学习型家庭各具特点,形态万千。因此在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中,学校因以不变为变,以无形为形,让有个性的家长有自己独特的做法,积极倡导个性化学习环境。无论家庭的学历水平高低,工作环境优劣,生活状况好坏,家长能营造家庭氛围的和谐,亲子之间的融洽,道德水准的向上,生活学习的追求,就是学习型家庭中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4.建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现代家庭生活带着现代社会竞争、机遇,快节奏高要求的痕迹,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社会人际关系的协调,工作环境的复杂,生活质量的追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人情绪的不稳定以及心理失衡。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社会化情绪、心理品质,他们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尊重孩子的意愿,造成孩子心理情感得不到满足,内心世界不健康现象,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由此加强家庭亲子之间心理健康辅导,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他们能正确看待、接纳自己和他人,化解情绪冲突,保护个人精神生活的内部和谐,推动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1)举办讲座个案讨论等形成,指导疏通心理。针对社会实际,开设讲座,向广大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意义,以个案分析来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内容方法,以现实问题、困惑来讨论解决的对策,使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家校合力,教育同步,创设心理健康的家庭氛围。

(2)组建课外心理健康兴趣小组,进行小团体辅导。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课外兴趣小组,深受学生的欢迎。我校曾在初一年级中开设了此类课外兴趣小组,每周一次。以问题讨论、角色转换扮演、游戏、心理暗示、调查问卷、心理测试、外校观摩、提问讨论等活动,贯穿了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特别是带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很有感悟,他们觉得做人还要不断调整自己,使自己能溶入群体,他们觉得这样的心理辅导活动有劲有意思,直至升入初二还有学生跑来询问能否再次参加。

(3)开设心理咨询室或成长聊天室,加强个体辅导。学校应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辅导老师与专用辅导室,定期定时向学生开放。并建有个体档案,遵守保密,自愿,平等等原则,重视个体心理问题的辅导与研究。实践证明,这样的咨询室或聊天室可以化解烦恼,调整心态,淡化压抑感,使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平衡,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建立培养心理品质的活动基地。当代初中生由于独生子女的独特性,心理品质相对较脆弱,我校通过"我是一个兵"的主题教育,每年定期到高桥空军炮兵部队,让学生与官兵面对面进行实地训练,从中体验吃苦耐劳,勇敢,守纪,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心理品质的情感体验。

(5)开展"走近你我家庭",欢乐家园联谊活动。结合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动员家长打开家门欢迎同学轮番在家举行欢乐家园联谊活动。家长有意识设计同学感兴趣,有意义,贴近生活的游戏,家政服务,娱乐天地等项目,提供餐饮物质条件,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理解学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加深心灵的沟通。我校预备年级试行开展后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的欢迎,成为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5.采用"小手牵大手"形式,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

任何家庭都关注自己的孩子超过自己,做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人,这种愿望给创建学习型家庭带来有利条件。抓住了学生好学上进的心理,就能通过学生调动起绝大数家长的积极性。学校通过学生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给父母写封信在母亲节寄贺卡贺语,用小摘记传递亲子之间的约定,家庭的忌语。再由学生动员家长利?quot;六一"儿童节"十四岁生日"等回赠子女"父母的希望","青春的寄语""节目的祝贺",来沟通心灵,增进亲情。还可以从家长成长史着手,开展"当年我也年轻过"活动,通过历史照片、证件忆事、难忘的往事讲述等,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热切的情感,学会关心人,学会爱,学会生活。 6.提供物质支助,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物质资源,向家长开放阅览室,出借图书,也可以组织家庭闲书,余书义卖。本校初二年级组织的为弱势群体义卖有关小说名著,辅导材料,学习指南等书籍的义举,既解决了有关学生的学习用书,又培养了学生爱心,真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学校还能利用校舍场地、专用教室、实验室等资源,向学生、家长开放,提供亲子同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实践活动场地。学校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活动,也可吸收家长参与,提供机会。我校去年组织的亲子同乐"青春园"远足郊游,家长与孩子的亲子车,一路知识竞赛,一路欢笑声,从头到尾充满了亲子同乐的激情。活动后家长与学生的体验文章充满了赞扬与肯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家长上台献艺,家长拿手的体育项目表演对抗赛,家长的绝活亮相,学校搭建了亲子共同成长的舞台,推动了创建的过程,扩展了创建的队伍。

7.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培养自强自立精神

创建学习型家庭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基础,需要有一定的家庭硬件建设。为了使更多的家庭投入创建队伍,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拥有一定量的书籍与报纸,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有关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在课余时间,上学前,放学后为校园维持秩序、保洁护绿、图书整理、资源收集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完成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阶段,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使终身教育落实在实处的有力举措,为此,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学校应尽自己的全力,实实在在的为家长学生做实事,出实效,成为提升社会素质和学校声誉的有力保证。

第四篇:《我们能做些什么》学雷锋演讲稿——陈婷

《我们能做些什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能做些什么?》。

1962年8月15日,一位共产党员的生命在这一天画上了句号,一缕英魂从此飘荡在共和国浩瀚的长空。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伟大祖国失去了一个雷锋,却有了千千万万个雷锋。

我不想去介绍雷锋,因为他的名字老幼皆知;我不想去歌颂雷锋,因为他的功绩已镌刻在史册;更不想去怀念雷锋,因为我们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雷锋。我不担心人们会忘了雷锋,因为他的名字已经和共产党人紧密相连,更不会忧虑我们失去了雷锋,因为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将在各自的岗位上,身体力行,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今天站在这里,我只想说,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首先,我们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法律规定了我们诸多的权利,我们被重视,被关注,被保护,我们享受着祖国给予的各种资源和支持,我们承受着师长竭尽全力的呵护和培育;我们接受着社会给予的各种馈赠和关怀。我们一直在接受付出,却无法有所回报。因为我们的双肩还太稚嫩,我们的臂膀还不够有力,我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但我想,我们总能做些什么的,比如:升国旗时唱国歌的声音该是整齐而洪亮的,站姿该是笔直而挺拔的,队伍该是肃穆而庄重的;比如:上交的作业该是认真而整洁的,课堂该是和睦而融洽的,校园该是干净而没有垃圾的,完成的试卷不是满分却是竭尽全力的;对师长的每一次问好该是感激而充满敬意的,对同学的每一声言语该是充满尊重而宽容的,自己的每一天,应是充实而没有虚度的„„

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是父母最珍视的孩子,他们用全部的心血为我们筑基,用全部的辛苦和努力让我们走的更远,而他们就在不远的身后,慢慢老去。我们将踩在他们已经不再健硕的肩膀上看到世界的瑰丽,然后前行,将他们留在原地。我想,对他们,我们每一声的问候该是语气温和的,每一餐饭食该是充满感恩的,每一次离家当是依依不舍的,而每一次归家不该只是索取的„„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珍惜自己的生命,对于父母来说,我们是无可替代的唯一;珍惜他人的生命,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不可重得的珍宝;珍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段成长都在经历更大的分离;珍惜求学的机会,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但他们都一样无比担忧:如果没有他们,你是否有能力好好生活;珍惜每一寸的光阴,雷锋的“钉子”精神不是让人自虐,而是人应当活的有价值。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还不能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为自己积蓄力量;我们还不能创造财富,但我们可以约束自己,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社会资源;我们还不是时代的弄潮儿,但我们可以身体力行,为比自己小的孩子们做出榜样。我们还很稚嫩,但我们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说雷锋精神的含义是乐于奉献,是勇于钻研,是坚守岗位,是艰苦奋斗。那对我们中学生来说,雷锋精神的践行就意味着要努力付出,要刻苦求索,要心怀感恩,要奋发向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我相信,永远给予人们力量与启迪的雷锋精神将在我们手里薪火相传,雷锋已死,但他的精神不灭!

第五篇:2014年第4期半月谈半月评论:除了移民,我们还能做些什

么?

2014年第4期半月谈半月评论:除了移民,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生活在别处”。这曾是法国天才诗人兰波一生动荡不定的生命寻觅,也曾是捷克著名作家昆德拉笔下饱含哲理的激情人生。如今,它已成为我们身边不少中产人士毅然决然的共同选择:逃离雾霾,移民他乡。

回首这几十年,一波波工业化浪潮猛烈地拍打着传统生活的堤坝,刷新着城市乡村的面貌。我们从经济的迅速崛起中感受着无比的自豪,同时,也在环境的急剧恶化中咀嚼着深切的痛苦。尤其是在大气污染中爆发的“心肺之患”,已经成为国人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我们在社会流动的版图上看到了一簇新的人群:环境移民。他们无奈地告别都市,向着远方,去寻找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归生命的本真、生活的自然。这是理性的选择,也是个体的权利。

只是,国人如此之众,究竟有多少人能逃离得起?家国诸多牵挂,是否移居者都能放心得下?

除了移民,我们还有什么选择,还能做些什么?

率先跨过门槛进入移民行列的,应属社会层化中的先富人群、中产阶层。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潮动和市场经济的挺进中,捷足先登,捕捉了更多的机会,释放了更多的能量,也分享了更多的成果。

无疑,他们在遏制因GDP崇拜带来的城市病蔓延中,在治理因追求粗放型经济增长和奢华型生活方式带来的资源无度消耗、环境急速恶化中,同样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投入更大的努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比移民更为重要的是参与治霾行动,比抱怨更有意义的是推进发展转型: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创造绿色低碳型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已下定壮士断腕的决心,从调整能源结构着力,从防治大气污染突破。

国务院已经出台专项计划,为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径图和时间表。政府主导治理,还须全民参与。市场经济中的先行者们,改革开放中的先富者们,尤应在发展转型中及时跟进,奋力作为。

发展转型,转的既是生产方式,也是生活方式。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低碳型的可持续消费,振兴一场以文明、节约、绿色为标识的新生活革命。

看一看社会生活中正成为大众羡慕仿效追逐的一些消费潮流,恰是我们需要警惕和忧虑的。一些被网络热炒的率先进入“土豪时代”的消费者,或是为了补偿往昔艰难困苦生活贫穷中的物质匮乏,或是为了屏蔽当年体制转轨法治缺失中的财富原罪,或是为了维护自己脱胎换骨扬眉吐气中的身份尊严,追求豪车、豪宅、豪乐的生活享受,热衷炫富式、奢侈型、快时尚的消费方式。

不久前,有海外网站报道了一名英国女大学生来杭州给一个家庭做外教兼保姆的一段经历:他们的生活充斥着对奢侈品的偏好,在周末还会拥有奢华的、包含50道菜肴外加茶水和饮料的宴会,也会开着这一家人中诸多保时捷中的一辆去开车兜风。我们确应自省。所幸的是,在生活方式的转型中,种种可持续消费的形态正在蓬勃生长。

绿色人居,已经成为百姓的生活追求。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家园”,依靠自然通风采光、应用科技智能技术的“未来之家”,利用太阳能和先进的保温节能技术建设的“光伏屋顶”,正装点着既节约又环保、既现代又舒适的家庭生活。

低碳消费,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英国公司早于2007年就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批标示碳标签的产品,包括薯片、奶昔、洗发水等消费类产品。它是把商品生命周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用数据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如今,碳标签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推崇。在中国,大众的商品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求质量过渡到后来的求安全,现在正跨出新的一步,求低碳,开始普及一种符合低排放要求的生活理念和消费导向。

简单生活,也在渐渐显示它的独特的魅力。在物质日益充裕的时代,它主张不为物役,回归简朴,气定神闲,自然而然,更理性地追求生活的本真,提高生活的品质,发掘生活的意义。

欧洲作家多米妮克·洛罗的《简单生活的艺术》一书向我们讲述的,正是如何摆脱物质的束缚,倾听自己的心声;如何从清理身边的杂物开始,规整自己的生活。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治理雾霾,可以撬动起全社会的生活方式革命。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发展中,建设更文明、更健康的消费理念。治理雾霾,也可以撬动起全社会的财富伦理建设。越来越多的中产人士、社会达人,已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保护环境的公益事业,让更多人的生活洋溢盎然的绿意,沐浴灿烂的阳光。

环境移民,毕竟还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且,移民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选择也越来越难。看国外,最近加拿大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便是一个信号。看国内,有着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丽江、大理和巴马等地,随着逃离都市蜂拥而来定居人群的集聚,随着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趁势而上的开发,也已渐渐变得喧嚣起来,那一方纯净自然的生态还能保持多久?先期移民的住户已

心生去意,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又在何方?

生活在此处,共同去奋斗。在奋斗中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创造更文明的生活。显然,这是一种更为现实也更有意义的生活抉择。

上一篇:假如我是作文500字下一篇:拒绝校园暴力5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