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品牌建设论文

2022-04-16

近年来,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隐姓埋名”的品牌,这类品牌不说产地,不说产品,而是起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亮相。在产地上不实名,是关系到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效。无产地名称、无品类属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告诉消费者我从哪里来,我是卖什么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葡萄品牌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葡萄品牌建设论文 篇1:

四川:启动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活动

3月17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成都市葡萄酒协会承办的“四川·世界高山葡萄酒产区品牌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市城市名人酒店举办,23家来自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山产区的葡萄酒和果酒生产企业携带200款产品进行集中展示,这是参加企业最多、品种最齐的一次对外宣传展示活動。发布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四川省盐业局局长赵辉宣布四川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活动启动。

四川葡萄酒行业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现有生产企业20家,产品上市的生产企业13家。全省酿酒葡萄种植大约6.3万亩、年产能1.5万吨,主要集中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偏远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2017年全省葡萄酒产值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 92.5%)、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78.2%)。经过两代国内专家实践研究,已经发现和证实四川高原上的温带季风气候区(三州境内)拥有世界级的珍贵葡萄酒产区,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农业生态和旅游文化双重资源优势,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规模超过30万亩,具备在葡萄酒细分市场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主导产区的巨大潜力。

下一步,四川省将尽快启动把四川葡萄酒产区纳入“生态原产地保护”计划;采用酒庄模式发展,融“产、销、文、旅”于一体;形成多层次差异化产品线布局,提高产品颜值。

四川葡萄酒(果酒)产业发展将坚持国际标准,依据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条件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依托多民族融合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坚持走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路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全产业链,加强一产、二产、三产和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型产业的聚合业态,逐步把“中国四川·世界高山葡萄酒产区”打造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世界级葡萄酒产区。

作者:思雨

葡萄品牌建设论文 篇2: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应用“实名制”

近年来,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隐姓埋名”的品牌,这类品牌不说产地,不说产品,而是起一个很文艺的名字亮相。在产地上不实名,是关系到本质和基本规律的大问题,直接影响农业品牌建设的成效。

无产地名称、无品类属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告诉消费者我从哪里来,我是卖什么的。在媒体成本极高、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下,品牌创建成本至少增加十倍以上。

不实名,带来品牌价值的虚无。产地和品类是价值源泉、资本引力,更是資产沉淀。阳澄湖大闸蟹因阳澄湖而值钱,枸杞是宁夏的入药更道地。无产地、无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成了空中楼阁。

不实名,还会导致政府工作、企业经营和消费选择都失去抓手。

农产品讲究产地、基因和血统,独特的产地生态、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根与魂”。作为文明古国和农业资源大国,中国的每一个地域名(产地)都蕴含了巨大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信息和能量,这是品牌建设最重要的价值源泉。从国际上看,无论波尔多葡萄酒、新潟越光大米,还是加州巴旦木,都是实名制。

规范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命名应由“产地名+产品名”组成,产自哪里、卖的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品牌名称与产品终身相伴,是最重要的区域公用品牌要素之一。这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基本逻辑。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必须“实名制”,要用“真名、实名、地名”,杜绝“艺名、假名、虚名”。

作者:娄向鹏

葡萄品牌建设论文 篇3:

关于推进天台农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思考

品牌农业是指生产过程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产品通过质量安全认证和商标注册,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认知度,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品牌就是资产,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全面实施天台十二五期间的“四大战略”之一——产业强县战略,实现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基地的目标,天台县全力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文现就天台县农业品牌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措施等方面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

一、天台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天台县加大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力度,把树品牌、创名牌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抓手,通过制定政策、优化环境、培育主体、整合资源,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天台县获评“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乌药之乡”,天台山云雾茶荣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铁皮石斛品牌“立钻”及该商标图片被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天台山云雾茶”、“天台乌药”获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天台乌药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台乌”牌乌药和“华顶山云雾”茶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和“浙江老字号”;“天台宋红”、“御清斋”、“台乌牌乌药精”和“华顶山云雾”商标获评为“浙江老字号”;“天台山云雾茶”、“始丰”牌天台小狗牛肉获“浙江名牌农产品”称号;“人贵”牌挂面、“葛玄”牌茶叶获“浙江著名商标”称号。另外,天台白茶、红茶、山茶油、“九穗儿”葡萄、天台山蜜梨屡获国家级金奖。

天台农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横向比较台州其他县市的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天台农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从总体上看,天台县农业品牌影响力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一些农业名品品牌形象杂乱,大多数农产品仍处在“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窘境中,更有甚者被低价收购、贴牌后高价卖出。品牌建设的欠缺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一大软肋,农业品牌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关系到天台现代农业能否快速壮大发展。

二、天台农业品牌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支撑乏力

天台县每年都对国家和省级品牌创建单位进行以奖代补,但该县尚无品牌建设的专门机构,加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能在各类协会兼职,政府部门对行业协会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天台县农业主导产业除铁皮石斛、乌药等中药材产业外均缺乏有真正带动作用的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县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家(其中省级为8家、市级56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1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0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小、弱、散状态,其生产的农产品批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其相应企业产值大的才几千万元,如天华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小的仅几十万,大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无力担当领头开展品牌建设的重任。茶叶作为天台县农业的第一产业,其协会管理处于瘫痪状态,浙江天一茶业作为该县茶叶行业的航母企业,但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全县的茶叶行业影响力尚未显示。因而,天台县亟需建立健全农业品牌管理体系。

(二)管理机制缺位,品牌建设监管乏力

近年来,从生产者、经营者到消费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对加快农业品牌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品牌管理制度几乎空白,致使农业品牌建设进展不快,未能有效促进产品利润、加工利润向品牌利润转变。针对天台县注册商标多产品规模小,同类农产品无统一包装缺乏品牌形象等状况,该县农业主管部门大力呼吁开展农业品牌整合,对全县272个农业注册商标、38家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特产店进行全面调研,召开由县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县骨干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的品牌建设座谈会,倡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以农业品牌双商标制度、天台特产店统一形象、农产品分等论级包装为内容的品牌建设,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约束机制,品牌整合工作收效甚微。至今,天台县主导产业同一品牌农产品包装五花八门,有些企业以强调本企业品牌形象新鲜感来吸引消费者,对同类产品每年更新包装,致使消费者眼花瞭乱,无从下手。

(三)品牌建设主体不明,品牌建设运作乏力

天台县农业主管部门为茶叶、高山蔬菜、蜜梨、杨梅等涉及千家万户、能真正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产业,争创国家和省市级农业品牌化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品牌重申报、评选,轻管理、推介的现象较为严重,品牌运作水平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这些品牌都属公共品牌,其运作未归位到农业经营主体身上,仍然依赖政府扶持,而县财政投入有限,影响对外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本应是品牌建设实施主体的生产经营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都想从这个公共品牌中获取利益,而不愿意为之付出,难以合力进行品牌宣传。乌药公司作为品牌经营主体,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铺天盖地宣传荣获“浙江老字号”称号的“乌药精”,而该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等公共品牌荣誉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品牌效应,造成消费者认同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停滞不前,品牌市场竞争乏力

天台县尚未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分散,监管力度薄弱,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农产品后继管理不能及时跟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不能做到全覆盖。“三品认证”程序多、费用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三品”认证积极性不高,全县“三品”认证农产品数量偏少,随意标贴“三品”认证标志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天台县农特产销售展销中心展示全县近500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的200余种农特产,但全县仅36家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三品”认证。

三、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目前,天台县已全面启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省级生态循环示范县建设,全县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大发展阶段,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扶持壮大农业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实力,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是推动全县农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该县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照该县“立钻”、“旺旺”、“台乌”等几个较响亮的农业龙头企业品牌的创建与运作情况,天台县将以整合发展“天台山云雾茶”、“石梁牌高山蔬菜”、“天台山蜜梨”、“天台山杨梅”等品牌为突破口,以宣传品牌为抓手,以壮大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深入开展农业品牌建设,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地域优势,在全省和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产品,把“天台山云雾茶”、“天台山蜜梨”、“天台山杨梅”打造成为该县的城市金名片。

(一)健全品牌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监管、协会统管、企业自管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建议天台县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工商、质监和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府办,确定专人负责,负责制订农业品牌建设各类激励、扶持政策,落实“一个农业品牌、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方案、一套考核办法”的工作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明确行业协会、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品牌建设主体的职责,引进天台县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等协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建议由县有关领导或县级退居二线领导担任协会主要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担任秘书长,协会开展本行业品牌管理,使之成为本行业品牌建设的支撑者和实施主体。农业公共品牌由行业协会授权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使用者必须主动接受监管。

(二)制订实施品牌管理系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品牌规范管理,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制订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品牌使用准入制度、品牌标识的双商标制度、特产店统一对外形象的双店名制度、农产品分等论级统一包装制度。行业协会负责品牌的具体运作和管理,负责实施“统一品牌宣传、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志、统一基地认证、统一市场营销、统一行业监督”六统一管理制度。树立统一的持久性品牌形象,举办农业品牌设计、农特产超市形象设计、农产品营销广告语征集大奖赛,确立适宜的农业品牌形象,并坚持广泛持久宣传,使之能在繁杂的街景和品牌众多的市场中迅速被识别。

(三)强化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建议天台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整合现有资金资源,对著名商标创建、实施品牌规范化管理、落实特产店指定设计形象的经营主体进行奖励扶持,并把公共品牌的公益性宣传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对外地游客的“走进来”宣传,建议把原先扶持茶叶基地的资金转向农业品牌宣传扶持,除扶持华顶等旅游景点的景观茶叶基地外,整合资金用于国赤环线、天北线、上三线入口等主要旅游线路的大规模品牌宣传,涉农部门与旅游产业联手,把天台深厚的农业文化(如茶文化、中药材文化)编入导游讲解词,把茶叶、吊瓜子、精制笋茄等小包装制成旅游纪念赠送品。二是加强农业“走出去”的宣传,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农产品展示展销、评先评优活动,鼓励各类组织争创农业品牌荣誉;积极举办大型对外品牌宣传活动,参与县委组织以“天大舞台”为载体的大型对外巡展活动,开展“天台山”牌和“石梁”牌两大品牌宣传。

(四)增强农产品营销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讲究营销策略,锁定一个大城市农产品市场的目标,政府领头做好品牌宣传,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跟进推介天台生态农产品,坚持用3年-5年的时间来打响一个品牌,占领一个城市。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组织建立各种农产品营销协会,培育一支过硬的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展销售渠道。开展网上营销,设立品牌农业专题网页,不断完善以“天台山云雾茶”为中文域名的网站和天台农业信息网建设,及时发布产品信息,扩大出口宣传影响。

(五)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树立“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的思想观念,制定实施一批省级农业生产标准,依托省级农业综合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利益联结关系,辐射带动天台县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并加大“三品”认证申报率,在提高全县主导产业农产品批量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品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设备水平,落实每个乡镇1名-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编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品安全质量检验检测。

参考文献:

张平.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J].张掖发展,2009(5).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

作者:许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