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创新教学法要求课堂教学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了适应素质化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创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加全面的美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如何创新素描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如何创新素描教学论文 篇1:

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设计素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国内外设计院校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及现状入手,结合多年从教经验,探究了在设计素描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设计素描 打破传统 构思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相对于传统的绘画性素描教学提出的。传统的绘画性素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写实造型能力强,但在这种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背后,学生却失去了想象,面对创作课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创造性,走向社会后,发现很多东西需要从头再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设计素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设计院校对设计素描的研究及现状分析

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应的物质与社会文化环境,设计素描同样如此。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生产方式导致了市场革命,商业竞争促使设计发展,设计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重视。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和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将设计素描的理论、形式和功能从传统素描中划分出来,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设计学科和设计教育体系。

在我国,直到今天,大多数高校的美术招生仍然以古典主义造型基础的素描来评价考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技能性训练是必要的,但对于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创新才是灵魂,是活力之源。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素描教学应该从造型技能训练向创造性思维训练转化。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1.突破传统模式,解放思想

21世纪的教育和20世纪之前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观念产生了革命。素描教师今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再是重复照相机的工作,而是去研究技术不能解决的问题。石膏像、人像、静物、画板、画架、天光,不断重复模仿,曾被国内美术院校视为经典的契氏传统绘画基础教育方式开始受到质疑。基本功是素描教学中的必要部分,但是如果把它作为素描的全部,让它成为一种主导,从而导致一种复制教育、拷贝教育,那就违背了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社会需要艺术,艺术应该弘扬个性。设计素描的本质在于功能与审美的结合,最终服务于人类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因此,设计素描从纯粹绘画形式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特定含义和指向性很强的一种设计基础训练方式。

2.自然中学习,提高观察能力

师承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的营养,观察理解并且表现自然,避免模仿传统。以豆荚原理产生了药片包装的设计,海螺的螺旋结构产生了建筑结构和楼梯结构的启发。自然是设计与艺术最根本的源泉。设计师还会从自然事物适应环境的特性表现中得到启发,从而发明解决功能问题的设计产品。例如鲁班因带刺树叶的启发而发明了锯子,现代服装上便利的尼龙刺粘褡裢是从野生刺果的特性中得到启发等。来源于自然的材料可以激发想法的产生,导致设计的结果。自然物象和自然景观是创造性艺术与设计的源泉。自然中隐含着视觉形式的所有要素:对称、比例、节奏、韵律、平衡、协调、变异、统一等,美的原理存在于生长的机制之中,但是自然只向以热恋的眼光研究它的人敞开秘密。观察要有方法、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法则。从大局着眼,但是细小的、容易被别人忽视的部分,我们也要细心、静心地去观察,有些甚至要借助于特殊的帮助(剖视、拆卸)看仔细,这样我们从发现到感受才会更丰富。所以,观察能力是素描训练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3.打破常规构图,注重画面的形式设计意味

设计素描中的构图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透视的准确性已经不能成为衡量画面美的唯一标准。画面物体可以通过排列、组合、重叠、推移等形式进行设计构图,打破了传统素描教学的审美标准。设计素描中的黑白、虚实、线条、力相、空间形式等诸多方面,使用的手段和语言无不表达了对形式、设计意识、审美情趣的独特体验。传统素描在构图上都有严格要求,而设计素描可能完全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从构图的外框形式、构图的景观形式、构图的内容布置形式三个方面来经营画面,使画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艺术作品的内部形式,能够通过对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将自然的形变为艺术的形,其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设计素描的画面构图,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设计素描构图教学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分表达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独特艺术感受。

4.开发设计素描创造性构思

设计素描教学的重点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过去的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忽视了设计创造力,使素描局限于纯技术性的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降。设计师的创造力是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设计师必须通过想象开拓设计思路,因此想象力对设计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象力对学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想象力是艺术智力高度发展的体现。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奥秘,而且激发我们去进行新的探索,绘画不仅要画目之所见的东西,还要能进一步画所知和所想的东西。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发展,在于有独特的个性,想象力是匠心独运的核心。

设计素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关键是构思,没有独到的构思,画面就会黯然失色。好的构思源于个性的思考。允许艺术个性的存在,我们的设计作品才能丰富多样,才可能推陈出新,才有自身的生命力。艺术个性的发扬,首先要培养认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中发现并获得美的感受,从自然内在的关联中产生灵感和顿悟。人们对自然的感悟,以及观察方式和感受不同,会生发出不同的创意。因此,写生训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自然形态表面形式的简单再现,而且还要擅于发现对象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意趣,将单调的形态升华为艺术作品。

5.加强在设计素描中抽象元素的表现意识

抽象元素在设计专业当中是重要的形式符号。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里特韦尔的红蓝椅,都给我们许多新鲜的视觉经验。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抽象造型元素丰富画面,活跃学生思维。而对抽象形式语言的探索,能触发我们从主题和内容要素之外,去掌握构成规律,提高画面整体的表现能力和抽象设计能力。如何加强设计素描中的抽象元素表现意识呢?

(1)以点、线、面的符号化来表现。因为点、线、面的视觉因素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它并非属于自然形态的形象,而是带有简化的集合形状出现的。当画面出现点、线、面等视觉因素表现时,便形成了规则和对称几何形的构成关系,这种离开自然形象的形式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反映和审美效应。

(2)将自然形态进行概括和简化,将抽离出来的最能表述自己愿望的非自然形,按结构秩序进行组织与安排。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差异,对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分阶段、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通过图形重组、形的绝对再创造等手段,不断地扩展变化、演绎、解体和转换出不同结构形态的抽象形式,让清新而别开声面的创意贯穿在我们的设计意识之中。这种训练方式极易得到物体完整的抽象造型,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创造出新的表现形态。

6.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

艺术的精髓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而已。在传统艺术中,不难从小工艺品、生活用品,或者陶瓷甚至青铜器中发现传统的创新意识,如年画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不同的方法到达彼岸。中国的艺术瑰宝敦煌壁画,它不但有绚丽的色彩,而且隐藏在色彩后的素描也令人叹为观止。广泛的艺术欣赏能有效提升艺术修养,修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艺术审美能力。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鲁本斯的性感,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梵·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分析研究艺术作品的本质涵义,发现艺术的精华,记录感受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必要途径。

总之,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只有他们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成为21世纪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从基础学科开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唐鼎华,《设计素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8

[2] 梁少兴,《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J],《美术研究》,2004

[3]任衣伟,《设计教育应加强对创造学的研究》[J],《装饰》,2003

[4] 周至禹,《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卢明森,《新思维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静(1981-),女,河南郑州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文学学士,从事设计研究。

张颖(1982-),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文学学士,从事设计研究。

陈明洁(1982-),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文学学士,从事室内设计研究。

作者:李静 张颖 陈明洁

如何创新素描教学论文 篇2:

创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创新教学法要求课堂教学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了适应素质化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本文主要探讨创新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加全面的美术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教学法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个环节,中国过去的教育往往强调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被称作“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养成。如何让小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就成了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美术教育涉及了审美能力和创意意识,创新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

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历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围绕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从美术教育发展总历程来看,已经走过了模仿型美术教育—智能型美术教育—创造型美术教育这三个主要阶段。

模仿型美术教育出现的时间最早,也是人类开始美术教育的最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比较久,从美术教育发展伊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仍然对美术教育产生着影响。模仿型美术教育着重强调“模仿”这两个字,强调文化的“再现性”,通过对已经存在的美术作品的模仿,创作出一批相似的作品,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环境下,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至今影响犹存。智能型美术教育则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而逐渐兴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审美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单纯的模仿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此时,智能型美术教育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教育模式扩张了审美文化领域,深化了美术文化的影响。尤其对于现代科技与美术的结合更是起到极大的作用,是沟通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之间的桥梁。创造型美术教育也即是创新教学法,是为了培养新型美术人才,也是为了适应美术教育的发展特点而创造的新型教育方法,目的是通过教育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志,增强美术创作能力,为21世纪培养全新的合格型创新人才。

二、创新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其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显然,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创新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贯彻“少讲多学”的原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利用已有的教学工具尽可能创造出更加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将各种教学元素相应地组合到一起,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一个素描模型的展示,让小学生尽可能地联想到各种各样可能的造型和美术创意,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将各自的想法画成实际的作品进行品鉴。或者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小学生讨论某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提高小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无数事实证明,创造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无数创作实践及艺术家的成长过程说明,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用自己的生命形态的独特体验以及创造性的传达能力表达他对宇宙万物的感受”。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就成了创新教学法的重点。

(二)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

开放性美术教育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陷入固化模式之中。美术本来就是一门艺术,美术教育方法更要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类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体现教学的开放性。除了让小学生广泛接触名家名作之外,还要多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如去大自然采风,多了解不同地区风土人情,课堂上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因为美术本来就不能闭门造车,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要知道真正的大师从来不是知识狭窄,只懂画画这种技能的人。美术是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科学,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强烈的人文气质贯穿其中,艺术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有灵性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在开放性教育的“自由精神”的召唤下,小学生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气息,实现个性化的自由表达。

(三)构筑创新教学法平台

过去的传统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往往是教师的单向传播过程。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显然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创新教学法注重评图教学环节,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灵活运用能力,在有限的生活中发现无限的可能性。评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教师交流,通过对作品的讲解,锻炼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相似的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新的创新的火花,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对于师生之间情感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评图教学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很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是适应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顾晓明.立足学生特点,抓住教学重点——以创新的理念提升美术教学成效[J].考试周刊,2013(67).

[2]田芸.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2).

(责编 田彩霞)

作者:杨红云

如何创新素描教学论文 篇3:

基于生活体验的小学梯度作文教学实践思考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知识,也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属于难点、重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词穷、思路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与理念,构建高效、和谐的作文课堂。

关键词:习作目标;教学指导;梯度训练

一、精准习作目标,呈现梯度要求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准定位习作目标,呈现梯度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习作过程中有所提升,跟上作文教学进度。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设定“观察想象,积极表达;感悟体验,自由展现”的习作目标,因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在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各有侧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童话、童诗开始,慢慢过渡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保证作文教学整体有序、目标明确。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定如下习作目标:提高小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能够写出通顺、完整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主要是让小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编写童话、童诗,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趣味性,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写话能力。

在小学语文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需要设定如下习作目标:以素描、场景、写游戏为主,让学生有序、认真观察,掌握事物的本质与特征,提升小学生的描写能力与构段能力。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中,需要设定如下习作目标:能够简单地写出想象作文与纪实作文,引导小学生更多地走入生活,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精细教学指导,落实梯度训练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强,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精细化的写作指导,落实梯度训练,“从扶到放,从放到收”。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分为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三个阶段。写作前的指导,教师需要设定作文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场景,用图画、音乐、实物展现情境,或者用生活体现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写作情境。对于写作中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描写、留心细节,让学生正确地模仿和创新、弄清小选材和大专题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了解事物、人物的细微差距,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写作思维空间。写作后的指导,教师要展示佳作,让学生体验成功,学生的写作是其智慧的体现,很多小学生渴望被认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鼓励、表扬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体验真实生活,提升梯度实践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也会还原于生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真实的生活,提升作文梯度实践教学水平。小学生只有品味人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才能写出独具一格、反映生活的文章,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给予小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训练。比如,学生可以结合长牙护牙、整理书包、搞卫生、过马路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主题,把真实的生活经历讲出来,加以整理,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师也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多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观看大自然、走进敬老院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写出有真情实意的作文。

四、模拟生活情境,创编梯度故事

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提高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模拟实际生活情境,创编梯度故事,逐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比如,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乐队中的一个成员,或者你就是南郭先生,你会对南郭先生讲一些什么?然后,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把这个成语故事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情境表演,能够对成语中的人物、剧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可以把“南郭先生下岗之后”作为写作话题,有的学生认为,南郭先生在下岗之后会努力训练、痛改前非,成为乐队的精英;还有的学生写南郭先生下岗之后,流浪街头,受到了生活的惩罚。

五、表达深刻思想,搭建梯度思维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要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让自己写出的作文有思想、有灵魂,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在锻炼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梯度思维,小学生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看待问题比较简单,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性思维能力也比较强,所以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观察能力,设定一些童话写作,让学生从简单的写作内容开始,把自己心里所想的、所念的表达出来,提高写作积极性。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思维质变阶段,需要由当前的形象性思维能力过渡到逻辑性思维能力,能够初步对事物的概念有正确的认知,思维也更加完整、有序,此阶段要着重训练素描论文、观察论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性、抽象性思维能力有了发展,学生可以从成因、功用、性质、特点、形态方面去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内在规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辩论、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推理、分析自己真实的感受,实现个性化语言表达。

六、构思新颖立意,夯实梯度布局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比较强,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小学生想出新颖的立意、构思,同时也要合理设定作文教学的梯度布局,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与方法,写出独具一格、优秀的文章。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件事物、问题会拥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真实想法,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成为展示社会现象的“多棱镜”,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展现出写作主题的多义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课堂教学中,作文训练形式主要有想象作文、情境作文、观察作文等,在写想象作文、情境作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去感悟,在写作过程中展示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写观察作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社会现象、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通过现象看本质,写短文、构情境,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入实际生活,去观察、感悟、想象,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同时,教师要注重作文教学的梯度性,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定梯度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作文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寫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2012,(5).

[2]王丽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3]孟勇.重视人才培养倡导快乐作文[J].成才之路,2013,(25).

[4]刘耀星,张朝晖.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J].成才之路,2010,(11).

[5]李彦霞.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24).

[6]孙慧.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华夏教师,2018,(32).

[7]梁志强.学生作文时的两个“极端”现象及解决策略[J].重庆与世界,2018,(8).

[8]袁亚琴.微型:让作文在活动中璀璨[J].语文学刊,2013,(23).

[9]刘琦艳.例谈作文起步教学[J].江西教育,2013,(26).

[10]夏瑷琳.为学生打开起步作文的一扇窗[J].江苏教育,2013,(41).

[11]李雪娟.把握写景作文的梯度目标[J].小学教学参考,2013,(16).

作者:朱晓美 殷明星

上一篇:职务任职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未来十年电影创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