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历史学科一门人文科学,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内容,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文化、精神与品质等人文精神,对学生带来影响与启发,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精神文明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进行了研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文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对于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将人文教育渗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发散思维跟创新思维去理解周围的人与事,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工作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中职院校;人文教育;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多是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上面,对于学生人文素养跟精神层面的教学重视力度不足,教学模式过于枯燥单一,对于中职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造成了一定阻碍,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人文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自由创作精神进一步增大,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模式,对现有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定位,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人文教育理念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跟长信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从而达到预期的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二)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人文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随之增加。只有做好人文教育工作的渗透,加强学生的人格培养力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这也是中职院校现阶段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也就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健全良好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加强中职语文人文教育

(一)通过细节讲解培养学生情怀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情感为过渡,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还要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度剖析,对课文中的情感细节进行深入挖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跟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课堂感受进一步提升。在语文文本中要经过精雕细琢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节的讲解工作,借此让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内心的滋润跟思想上的熏陶,对于学生良好情怀的培养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在扩展性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品格

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选取的文本一般都浓缩着一定的思想精华,因此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引发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能够启迪学生只会,引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语文知识的涉及面非常广,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外,还要做好适当的课外扩展阅读,让学生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本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在这些作品熏陶下,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也会获得一定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人文品格得以提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在写作训练中强化学生人文素质

写作作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综合训练模式,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知识跟学生的思想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观念的而有效追求。在引导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描绘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文章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经过学生批注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跟世界观,从而获得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策略实践

(一)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力度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想获得良好的人文精神渗透效果,也是中职院校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在做好传统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进行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这样才能够获得预期的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采用多样化教育模式

在进行中职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诵比赛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在比赛中感受到语言跟情感的魅力,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对于中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要加强人文教育理念的渗透力度,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完善,这样才能够在保障良好语文教学效果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庆香.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相关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6):179.

[2]姚英华.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2020,(17):125-126.

[3]譚伟红.论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渗透[J].人文之友,2020,(13):289.

[4]党利荣.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5):27.

作者:赵冰楠

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历史学科一门人文科学,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等内容,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文化、精神与品质等人文精神,对学生带来影响与启发,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精神文明教育。本文以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文教育

农村历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视度不高,副课观念根深蒂固,课程安排较少,还是以分数定输赢,重视知识传授,课堂教学死板,只是被动、枯燥地进行背诵记忆,偏离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总目标,素质教育的落实存在困难。因此,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就显得尤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一、探究历史事件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明确人文教育的课程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其次要求教师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研读,进而挖掘与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然后与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最后改变灌输式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例如:在进行初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其中包含的人文內涵,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性质的理解。首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鸦片战争是否是由林则徐禁烟引起的?”“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发现这场战争并不是由个人引起的,因为英国本来就将打开中国市场作为目标,推殖民扩张政策,战争只是政策推行的一种手段,即使没有虎门销烟事件,也会发动战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鸦片战争是异常侵略战争。让学生更加看清英国资本主义的罪恶行径,虚伪与唯利是图的嘴脸,引导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学习林则徐的精神与品质,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历史事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国弱则民弱,如果国力衰微、落后,则免不了遭受劫难的历史教训,让学生形成忧患意识,树立国富民强的观念,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要充分地挖掘与利用这些人文资源,来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分析历史人物事迹,学习人物高贵品质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记录关于人历史发展过程中活动,是基于人的活动展开的。在实践教学中历史人物是的历史教学中的主要素材,通过了解历史人物事迹,认识与学习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青少年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品质。

例如,在进行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关教黄海战役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展示了《甲午风云》片段,并且投放邓世昌这一历史人物头像与纪念邓世昌挽联,带给学生感官体验,深入理解邓世昌人物形象,感受邓世昌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维护,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生命同国家命运、同国家的生死存亡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感受饱满的伟人形象,引起学生与历史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带给学生心灵上的触动,有利于人格品质的培养。

三、拓展历史教材,培养学生情感态度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储备力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人文教育思想,不但更加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同时更好地感悟价值观与思想品质,实现历史教育目标。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关西安事变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西安事变历史事件教学后,对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中共内部、国民党内亲日派和亲英美派各方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角度进行考虑,得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于当事各方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了向学生传达人文教育理念,提出问题“针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事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解决?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的引申,引导学生学会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头脑冷静,不能鲁莽”“需要从全局考虑问题,不能光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遇到事情要多想”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与点评,最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态度与信条“一是,遇到事情要冷静、理智,不能莽撞行事、感情用事;二是解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把握大局,分清主次。”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人文发挥与拓展,不但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同时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指导了学生生活与做事的方法与态度,起到人文教育的作用,实现了育人的新课程要求。

总结

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明确,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但需要进行知识化历史教育,还需要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基础作为出发点,发挥历史事物与人物的人文价值,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玉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探讨[J]. 考试周刊,2021(27):151-152.

[2]李鹏飞.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2020(60):141-142.

作者:李水洪

人文教育研究论文 篇3: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近年来教育行业的深入化改革,新课程的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进行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这一学科的地位也在日渐提升。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培养是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代教育应当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尤其在体育教学这一科目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既能完善体育教学的完整性,也能对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做了简单的设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人文教育

前言:

小学教育是对人的初步培养,是在人有意识的学习思维的启蒙初期进行系统化锻炼的事业,“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其在当代教育的人文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人文教育是一个长远而具有漫长渗透性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程在知识领域的掌握,更加注重在基础知识方向上的延伸与拓展,更加注重在思维模式和思想意识领域的培养和锻炼,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应对生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能力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与品质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是对人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状态的尊重,而要实现这种尊重,就要重视在新时代条件下,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式,要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的人文教育中,更加趋向于对学生的思想方式、价值理念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将它融入到小学教育的各项课程中,都是有利于小学生这个初期学习群体的学生的教育的,在标准的道德、思想等方面加以心理建设和情感培养都是新时代体育教学对人文精神教育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理论教学、体育实践教学,在组织竞技、合作和拼搏的方式中,通过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团队教育,让小学生在娱乐与比赛中获得责任感,获得自身奋斗的坚韧性和团队合作的荣誉感。规范化的体育教学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会规范意识,人文化的体育教学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会情感意识,情感意识包括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永不放弃意识和自我成就意识等,对于小学生在日后的学生、生活中形成不气馁、打不败的成长积极性都具有操作的可行性。

二、在体育活动中融入相关思想

思想教育是人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既能体现社会对于人文关怀的要求,也能在新时代课程改革中推进人文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发展。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在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只有自己是“人文”的,才有可能在体育教学中国体现对学生教育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制定时,要考虑好体育的教学任务和体育教学的人文性之间的联系,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泛泛而谈。

在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制定中,首先要考虑体育的规律性,尤其对于刚入学接受教育的小学生来说,锻炼的难易程度、障碍的难度强度、体育教学的次数和比重都是需要进行科学考量的,小学生对于体育比赛的种类、目的、性质和意义都具有新颖感,在这些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人文思想教育,既能保证教师在完成教学的硬性任务的同时,又能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人文情怀进行逐步渗透,这是体育教学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果。体育教学的手脑并用的特点赋予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教学方式的先天性优势,能够准确地实现小学生教育中思维与肢体协作、意识与动作结合,并在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这就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相关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学从娃娃抓起,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文化课水平的高低上,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意志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如今,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正是满足新时代对于新课改要求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性质,而人文性就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这些方方面面。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内容:第一,通过利用小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项目的必需性,培养小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向其传授体育技能知识、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安全等知识;第二,通过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育比赛和竞技,培养小学生的对抗意识和拼搏意识,加强学生对体育精神、人文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理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性的教学目标,是实现体育与人文的结合、体能与思想的结合、毅力与智慧的结合的有效手段,这正是顺应了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素质的高标准和新要求这两大趋势,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呈现出积极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对于推动全社会的人文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营造体育人文环境

不是每个小学生都具备先天的人文天赋,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人文培养;不是每个小学生都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不是每个小学生都有足够的条件和环境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学校要在各个层面营造好的体育人文环境。

教学环境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是指教学过程中必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自然环境则指学校为体育教学提供的场馆场地、器材设备、课程辅导、师资配备等,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体育教学的客观自然环境。而社会环境则指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思维模式、人文意识等,它们共同参与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联合自然环境的物质保障共同实现体育教学结合人文教学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学的氛围。在体育教学这种具有活动性的课程中,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区别于一般文化课,它能够使得学生在宽阔的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丰富的色彩和声音,在互动性的体育课程中学习自力更生和团结协作,而这,正是体现体育教学切入人文教育的优势所在,而这,正是一幅和谐的体育教学的现代教育画卷。

结论:

体育是新时代要求下能够体现民族进步的重要表现,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体育的教学是人类文化的教学,体育教学的人文培养是激励我们师生在人文素质方面要做到更高、更快、更强。体育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的大目标是实现终身体育,体育学习应当成为一种文化学习,这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作用则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薛建江.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58.

[2].覃刚.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7(5),22-26.

[3].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工程管理,2018(4),24-26.

作者:杨乐

上一篇:物理课堂德育论文下一篇:节能生态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