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信息论文

2022-04-23

5月17日,值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2018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信息论文 篇1:

基于“唐芯一号”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思考

摘要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是加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催化剂。国内外企业正在加紧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工作,陕西具有良好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和产业优势,要以“唐芯一号”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为契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对“唐芯一号”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国内外及陕西物联网发展现状,剖析了陕西发展物联网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唐芯一号;产业发展;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核心技术的突破,陕西目前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2009年由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亮相博览会,作为包括无线传感网(WSN)、无线个域网(WPAN)、有源RFID、短距离无线互联系统等在内的物联网产业链上的技术核心,“唐芯一号”是中国首颗物联网核心芯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物联网名符其实的“中国芯”。

“唐芯一号”的问世,突破了我国射频电路、模数混合电路、超低功耗等集成电路的设计、验证和测试技术瓶颈,是我国第一颗2.4GHz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这对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及应用、争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占领物联网国际制高点意义重大。据了解,低功耗射频片上系统芯片的设计和研发难度非常大,此前只有美国和北欧少数公司拥有类似的产品,射频芯片一直被业界视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物联网研究发展现状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正在加紧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力争在新一轮信息产业的革命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时就把传感网定为五大国防建设领域之一,奥巴马上台后,更是把物联网研究提上了新的日程。欧洲物联网大会于2008年在法国召开,其重要议题包括未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挑战,物联网的隐私权等内容。日本政府最近也出台了数字创新项目——ICT鸠山计划行动大纲,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等也加快部署了下一代网络技术实施的步伐,与物联网相关的全球信息化工作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

物联网应用非常广泛,比较典型的有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医疗健康、公共安全、智能消防、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有研究机构预计,这一技术将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为了在第三波世界信息产业浪潮中能与世界一流的国家在技术上同步,中国也非常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开始研究传感网;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要在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发展物联网。同年11月在首都科技界大会再次提出发展物联网,各地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纷纷成立物联网联盟。2009年11月1日,北京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40余家机构共同参与,联盟计划未来3年,使北京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武汉于2010年4月25日,在东湖开发区提出创建“智慧光谷”,其他省市区也纷纷成立物联网联盟,如广东、杭州、成都、河南、陕西、上海、无锡等。“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于2010年6月26日在无锡成立,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60多家单位自愿缔结,以期共同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陕西省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其“十二五”规划已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来推进。2010年8月,陕西省物联网实验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主要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2011年4月6日,省政府又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陕西省物联网示范园”,同时,与陕西烽火通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共建“国家级物联网应用产业园”。

在应用方面,上海率先在浦东国际机场和世博园区建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技术系统,并于2010年4月出台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方案基于上海发展物联网良好的产业基础,规划了上海发展物联网的目标、发展重点、建立示范工程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北京市近年来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测与管理,为全面建设智能北京、感知北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厦门市作为全国首个TD“无线城市”,在智能城市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很大空间。具有射频识别(RFID)功能的西安世园会门票,使世园游客切身体会到了以RFID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魅力。

二、陕西省发展物联网的优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丰富

陕西省是国内开展物联网研究较早的省市之一,物联网的研究需要大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各类型人才。陕西的人才力量、科研力量和众多高科技企业,决定了发展物联网产业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传感器、导航控制、加速度、光学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研发人才,科技综合实力雄厚。同时,陕西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都会培养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其中仅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在光学传感器方面每年就会培养几十名博士生,西北工业大学还将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据统计,全省物联网相关专业实用型人才近1万多名,所有这些都为物联网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研发优势明显

陕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全国排名靠前,具有较为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开发能力。西安交大在传感器故障诊断方面、西工大在导航控制方面、长安大学在运输遥测管理方面、西安科技大学在煤矿传感安全监测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和雄厚的研发基础。传感器是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有众多的航空航天、兵器研究所和众多民营高科技企业,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优势突出。其中,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航天44所的陕西电器研究所、西安中星测控、西安飞秒光电、西光厂、宝鸡秦明集团麦克传感器有限公司、宝鸡秦川测控科技公司、陕西宝城航空仪表公司等数家企业,在全国不同种类传感器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唐芯一号”的成功研制表明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不错的突破。同时,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有限公司是国内2.4G有源RFID国家标准及2.4G RTLS实时定位系统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在煤炭、石油、电力、水利、地质等行业领域,陕西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原始开发能力居全国首位,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

(三)产业基础雄厚

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陕西省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大约510多家,实现收入346亿,其中传感器相关厂家70家,实现收入23亿元,系统集成企业96家,实现收入68亿元,应用软件企业340家,实现收入122亿元,网络运营商共4家,实现收73亿元。在通信设备和网络运营领域,聚集了中兴、华为、大唐电信、西电捷通等大批优秀企业。在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唐芯一号”是物联网最关键、最核心、最上游的芯片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同时,西安优势微电子有限公司参与了物联网产业国家标准制定,在行业规则制定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对陕西抢占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端领地具有实际意义。在应用领域,西安中星测控的惯性、压力传感器及无线压力传感器在业界影响较大,陕鼓动力的感知工业远程诊断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计的铁路车自动识别系统技术也非常成熟。还有众多的无线网络、系统设备和系统应用企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三、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统筹规划不够

物联网产业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需要跨地区合作、跨行业协作,这不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或一个区域所能担当的,需要各地政府统筹规划,加以引导。陕西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缺乏清晰的发展战略,商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市场需求不足,很多企业不愿投入资金用于基础性研发工作,此时,政府的支持显得非常重要。陕西省政府虽然也在积极筹划物联网产业的战略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在这方面,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地区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它们通过调研后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本地区物联网产业有序快速发展。

(二)关键技术缺乏

物联网需要从核心技术研发做起,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之一,而传感技术的核心在国外,国内传感器80%依靠进口,每年的费用超过进口石油的费用。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江苏无锡大大领先国内其他城市,无锡定位于中国传感技术中心,集中研发传感网智能技术,并联合美国及国内其他机构发起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以期掌握物联网产业的话语权。

(三)规模化应用不足

虽然陕西省物联网有一些基础应用,如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研究的“感知矿山”项目可以实现对矿区的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但“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大规模行业应用不足。物联网应用多是特定行业的封闭应用,信息的管理和互联局限在较为有限的行业或企业内,没有形成真正的物物互联。同时,这些应用有着自己的协议、标准和平台,自成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出物联网的优势。受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制约,读写器和电子化产品标签价格居高不下,如射频标签价格根据标签种类和应用价格从30美分到50美分不等,最便宜的标签也在20美分以上。这显然无法应用于价值较低的单件商品,进而限制了大规模的应用,物联网的推广应用需要各个行业和相关企业共同参与进来,才能实现其价值,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四)产业链不完善

物联网的产业链构成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特征,如下图。上游产业一直是产业链的咽喉,而陕西在传感器方面的核心技术还有待于提高。由于物联网产业化应用推广不足,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物联网运营商也没有发展起来,用户对物联网的认知还普遍缺乏,导致对物联网相关的产品需求不足,企业参与度不高,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虽然有着较好的人才、研发和产业优势,但政府在人才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出台相关规划和鼓励物联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还远远不够。面对迅速扩大的应用市场,以及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的趋势,陕西省要以“唐芯一号”的成功研制为契机,以“立足现状、统筹规划、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为基本原则,抓住机遇、抢占先机,把握主动,进一步规划引导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一)政府相关组织机构要高度重视

2011年3月,陕西省制定了《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陕西应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有所侧重发展物联网产业,与当地原有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核心技术开发、标准制定等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支持。成立物联网产业化领导小组,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科技人员进行物联网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相关研发企业进行政策性补贴。由政府出面,联合物联网上下游核心企业、高校院所,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或协会,使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能够开展交流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同参与到发展“智慧长安”的物联网项目中,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力争实现“十二五”物联网产业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

物联网需要大量高端研发人才,陕西虽然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但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大学生和海归人士在陕创业,制定股权激励等扶持政策,聚集一批物联网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研发机构。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开设相关专业,依托大学已有办学条件,扩大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模,加快物联网领域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招收物联网方面的研究生、博士生,以解决相关行业高端人才的需要。

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制定人才奖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攻克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国际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权。

(三)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产业示范园

陕西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大唐电信、陕西烽火集团、航天504所等单位,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医药配送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实际的应用平台,促进物联网研发机构与该区的无缝对接,为物联网研发找到应用路径,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聚集效应,实现陕西物联网产业的领先地位。在西安、宝鸡、汉中等地,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一批示范工程,形成成熟的物联网行业应用和公众应用运营模式,着力打造西安物联网产业创新基地、西安数据服务产业区、宝鸡智能化传感器产业区、汉中航空及民用传感器产业区等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物联网产业园。

(四)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和企业参与意愿较强,但整个行业还缺乏一个成熟的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关键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核心。让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环节和企业都从中受益,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提高产业链相融与资源共享。目前,陕西物联网产业整体分割现象严重,不利于资源共享,应加快构建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物联网集成创新产业链,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于价值网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一个较好的路径,即以物联网通信网络运营商为组织者,针对目标市场寻找价值定位,实现内外资源的整合,建立起所有参与者共同创造的价值网络商业模式。该模式的设计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思想,能够调动最终用户的积极性,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主导下,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激发参与者各方的参与热情,使参与各方均有收益,物联网才能真正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做大陕西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产业,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服务。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王友青 刘艳

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信息论文 篇2:

构建新连接 培育新生态 共赢新未来

5月17日,值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2018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以“新连接、新生态、新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基础电信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芯片及平台企业、方案提供商、终端硬件厂商、传感器厂商、塑料光纤厂商的大咖、技术专家、分析师齐聚一堂,聚焦当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课题——“生态建设”,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把脉关键、寻找路径、促进合作,推动培育良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联盟及专家委员会宣布正式成立。联盟本着团结物联网产业生态链力量,整合物联网产业生态资源,助推产业链企业开拓新领域,构建物联网良性产业生态的宗旨,着力打造优质物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加入生态联盟,联盟邀请了30位专家人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专家。大会为30家首批会员企业代表和12位专家委员会代表颁发证书。

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物联网产业生态联盟主办,通信产业报社、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赛迪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

大会由主论坛、消费物联网论坛、工业互联网推进论坛组成,议题包括互联网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网络部署、传感技术、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及行业应用,内容涉及智能家庭、智慧城市、车联网、灯联网。

主论坛:论道物联网新连接新生态

在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发表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国的物联网历经七年发展,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应用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不容忽视的是,挑战依存。杨学山教授指出,我国物联网总体来看还存在三大不足。一是物联网的使能作用还不足;二是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发展,而后者对物联网提出了更多更广泛的需求,这些需求当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三是中国对物联网发展规律、核心关键问题的总结和梳理还有不足。

针对这些挑战,杨学山教授建议,物联网发展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大链环,其中,离开了价值链,创新链和产业链都没有意义。因此,我国应围绕基于装备、产品、网络这一价值链推动物联网创新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曲大伟表示,物联网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规模已经突破93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5%,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涌现诸多优秀的芯片、终端、设备生产商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推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进程中,基础电信企业扮演了先锋力量,一方面,大力进行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多种物联网应用落地。

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总经理陈晓天在大會演讲中表示,中国联通的“物联网平台+”战略,以平台为核心,打造领先的全球化端到端服务能力,聚焦重点领域,聚合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业务价值规模化快速提升。5月17日,中国联通宣布实现NB-IoT网络全国覆盖。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亚琼在大会演讲中表示,从云、管、端出发,中移动全方位布局物联网。在“管”方面,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物联网以及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连接管理平台CCMP;在“云”方面,自主研发开放平台OneNET;在“端”方面,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截至目前,通信模组产品在售三大系列,在研自主品牌通信模组9款。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副总经理陈昊表示,电信从2016年开始部署物联网市场,将此作为集团战略基础业务。电信通过“端”、“管”、“云”、“用”,四方面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具体而言包括通过全资源投入,推动模组成本不断降低;全面布局新型蜂窝物联网络;建设物联网开放平台连接管理平台,服务大客户7000+、承载用户数6000万+,API接口调用日均1.4亿次。

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离不开通信设备提供商、芯片提供商、平台提供商、方案集成商等企业的鼎力支持。

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无线Marketing部副部长杨义表示,车联网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从技术路线来看分为单车和网络协作的自动驾驶,但未来将融为一体。毫无疑问,车联网将成为最早商用的5G应用。华为将在2018年年底之前推出面向规模商用的5G全套网络解决方案,为海量物联网应用提供高速的网络支持。

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伟表示,万物互联重新定义芯片,未来,英特尔将从三方面全面驱动万物互联新时代。首先,打造适合的物联网负载芯片;其次,具备统一负载整合不同格式数据能力;最后,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调用大量的视觉数据并运用到每个需要的领域。

阿里云首席智联网科学家柯镇表示,物联网的未来在中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设计制造世界上80%~90%的物联网设备,50%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物联网的使命是建造数字化物理世界,阿里巴巴则是整个数字世界基础设施的建设者。

ARM中国安全技术总监王骏超表示,物联网的生态日益丰富,数以百计的芯片厂商进入,驱使物联网市场对于统一的底层安全架构与标准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此,ARM推出了针对物联网平台的专属安全架构,以此应对日益复杂的物联网安全威胁。

随着5G、NB-IoT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和生态系统的日趋完善,我国物联网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赛迪智库无线电所所长李宏伟表示,物联网+代表着物联网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新一代信息技术,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的迅速崛起,为“物联网+”发展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计算能力。物联网的价值重心将向应用层迁移,预计到2020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亿元,整体规模倍增。

物联网也受到投资机构青睐。中民投资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刘秋明表示,芯片作为物联网基础层核心,既是抢占物联网时代开路先锋的战略制高点,也是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投资领域。2015年,全球物联网芯片市场规模达45.8亿美元,预计未来20年,产值将会增长到万亿元规模,物联网芯片将超过PC、手机领域,成为最大的芯片市场。

工业互联网推进论坛:现状、问题及中国路径

在下午举行的工业互联网推进论坛上,来自工信部、研究院、运营商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就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的核心载体,正在从商业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拓展,成为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重要抓手,全球主要国家、产业界和领先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方向。

工信部信软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副调研员梅扬指出,工信部将重点在四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是打造包括跨行业、跨领域和企业级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建立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三类工业互联网APP;三是开展四类验证测试工作;四是完善包括标准体系、统计监测体系、新型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在内的四大公共支撑体系。

国家明确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任务,那么谁来建设?怎么建设?对于第一个问题,赛迪智库信息化中心工业互联网研究室主任袁晓庆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但是平台建设主力军依然是企业和平台商。

具体怎么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袁晓庆认为,要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平台。首先各个企业要先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这基础上打造行业级解决平台,然后再进行跨行业跨领域复制。

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百花齐放,涌现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和平台,每家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甚至在向打造本行业互联网平台迈进。比如海尔和沈阳机床涉足智能制造,树根互联搭建通用型工业云平台,能链众合涉足区块链,而绿盟科技则关注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等。

当然,在工业互联网建设当中,运营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中国电信政企部工业互联网营销拓展部总经理刘晖平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四大痛点:行业壁垒深和门槛高;协议复杂又多样;数据封闭,安全难以保障;升级成本高,费用多。

而运营商能够做的就是根据这些痛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此,中国联通集团政企部工业互联网处处长成洁表示,中国联通愿做工业互联网的推广者、聚合者、赋能者和实践者。

消费物联网论坛:发展、困境与前景

在下午举行的消费物联网论坛上,来自运营商、设备商、咨询机构及消费物联网研究领域代表、企业专家针对消费物联网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实际上,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物联网均正以迅猛的态势在发展。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邹德宝指出,随着全球物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联网设备的高速增长,预计在2018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而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同全球高速增长态势保持一致,近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增速在20%以上,截止到去年中国物联网全年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

与此同时,物联网作为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正与众多行业碰撞,产生多种应用。而在众多物联网应用中,以智慧家庭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消费类物联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那么,消费类物联网要如何迎来商业繁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建军表示,从近50年技术演进看,消费领域已经从“解决基本诉求”向“提供高品质服务”转变。因此,消费类物联网业务是“品质服务”阶段的关键内容,用户“体验”和“生态”是整个品质服务的本质,也是产业成功的本质。

实际上,家庭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将为消费物联网发展提供沃土。移动Labs高级专家王峰认为,家庭是消费类物联网落地的最好场景,但目前,数字家庭市场行业发展存在多方面阻碍,这包括产品端存在功能刚需不足、操控复杂、缺乏合理的价格标准、产品件功能同质、每个家庭成员体验不统一、WiFi连接方式不稳定等。

针对专家提出的家庭场景落地挑战,矽力杰、海尔集团、世纪之光等深耕消费者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分别针对照明、家电、塑料光纤领域如何助力智慧家庭发展发表了观点。

与此同时,对于消费类物联网重要领域——车联网的发展现状,中国联通研究院车联网高级总监刘琪认为,车联网的整体生态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首先是产业链的各层次信息不畅,诸如从事自动驾驶的企业深谙人工智能技术,但缺乏通信理論基础知识。其次是受众接受度的问题。因此,车联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分步骤推动。

同期,“中国物联网瞪羚之夜”闭门会议举办。闭门会议旨在为国内物联网领域的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企业提供与市场资本进行项目对接的平台。会议云集了多位投资机构负责人、物联网领域各细分市场潜力核心企业代表。在热烈的气氛中,参会代表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捕捉“跳得最高、跑得最快”的中国物联网瞪羚机会。同时,会议发起成立了中国物联网瞪羚俱乐部。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研究机构还发布了“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中国物联网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之道报告”、“2018中国工业云平台产业白皮书”、“2018中国十大工业云平台排名”等智力成果。

大会还举行了两场圆桌论坛,分别探讨了工业互联网现状、问题及中国路径,消费物联网的发展、困境与前景等相关话题。

作者:逄丹 高超 王欣

物联网环境下电子信息论文 篇3:

物联网产业升级踩稳区域踏板

9月20日,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打通物联网产业集群到应用的桥梁”。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计算机世界》报社、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物联网中心承办。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分析机构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探讨物联网产业升级的方向及动力。

物联网发展需统筹

“我国经济正从回升向好朝着稳定增长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处于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以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评价道。“加快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不仅需要信息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应用单位、金融界,也包括新闻界的大力支持。”

周子学透露,工信部将针对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出台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略规划,积极争取财税等政策的支持;二是将围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三是加快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增强国际话语权;四是选择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积极引导示范应用,逐步探索以应用带动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我国著名的实战型电子商务专家王汝林认为,物联网应用最典型的特征是向末端的扩展和延伸,物联网把末端控制起来,而且能把末端的信息有效地反馈回来并集成分析,从而进行反向控制,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很长时期以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中的难点,解决了对机械制造业进行有效控制、对自动化进行有效管理的重大难题。

不难感受到,物联网正成为一种风潮,在各地生根发芽,思科公司大中国区总监殷康很冷静地指出:“我们有的时候过分去追赶物联网的潮流,就会使物联网变成为一个大箩筐,大家把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放,因为东西放得非常杂,可能会忽视一些最根本的方向性问题。我们要把战略方向弄清楚,如果不清楚,就是在黑暗中射箭。我们在这么大一个产业面前,尤其需要理性思考,找出哪些是关键问题。”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出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技术,进行方向明确的改进,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以前某些行业应用的专网中那种物物相连的概念。“之所以物联网会兴起,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IP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且将使更多、更新和更全的物件、物品上联到互联网,并产生形式、规模和能力更为强大和广泛的应用和业务,这就是人们期盼的物联网。”殷康认为。

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各地都在制定区域物联网规划,但是,举国发展物联网,需要聚合各方面力量。聚力的前提,就是要明确方向,并找准区域优势,重点应用放在重点区域,追求差异化发展才能达到聚合效应。

上海打造物联网中心

上海市在推进物联网方面独树一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介绍说:“上海发展物联网产业,跟别的地方有所不一样,例如北京物联网战略会特别关注首都的安全,上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现在要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所以必须以产业为主,着重于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今年以来,上海着力打造物联网中心,推动技术研发力量和产业集聚,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世博会的安全保卫、交通管理、楼宇节能、客流分析、环境监控等应用领域,物联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4月,上海市发布“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明确了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到2012年,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及通信和网络设备、物联网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

邵志清坦言:“在推进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新的应用、新的业态必须有新的配套,我们除了传统的资金投入,还将打通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通道,更要把很多软件和集成电路涵盖进来。此外,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上海要利用好人才的优势。”

据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产业处贺奇介绍,上海将从八个方面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全市统筹协调,由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统筹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工作;落实示范工程牵头部门和专人,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做好短距离通信无线频谱的规划,制定短距离无线通信发射功率标准。三是发挥区县作用,加强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引导物联网优势企业向基地集中。四是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智能电网、医疗、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十个方面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据悉,目前在三个应用示范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已经准备启动实施,还有6~7个领域正在积极开展研究。五是建立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产品等第三方测试和认证。六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物联网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政策。七是加强物联网产业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技术、创意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创新企业来上海发展。八是面向全国征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创意方案,并推进优秀创意方案实施。

可以说,上海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一块强有力的区域踏板。

打通产业到应用的桥梁

邵志清认为:“产业化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通过示范应用,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再利用集群的方式,这是在后工业时代乃至后经济时代都很有效的途径。”

为了挖掘物联网好的创意与应用,2010年4月27日,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在上海嘉定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之后,上海物联网中心和《计算机世界》报社作为大赛承办单位共同建立了大赛官网并投入工作,面向全国广泛征集来自不同企业和个人与物联网相关的创意作品,包括商业设计、应用案例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作品征集期间,《计算机世界》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等地的30余所高校进行校园行的宣传活动,反响热烈,并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到作品2500余件,经过网上公示及专家评审,初选出优秀作品共计107件进行展出,其中,个人创意作品87件、机构作品20件。

在此次会议上,除了发布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的阶段性成果外,还有众多厂商展示了自己的应用,比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业务领域楼宇科技集团总经理安晓杰做了《西门子致力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主题报告。未来物联网在楼宇中有多功能的传感器,以分布式方式实现无缝连接,通过开放式的现场设备协议进行整合,使整个设备实施更加快捷,调试更加方便。未来的绿色大楼,不仅是能源的使用者。还将是能源的产生者,楼宇不仅充分高效利用自然照明,还能利用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作用。安晓杰介绍说,智能电网离不开智能楼宇,采用先进技术的楼宇复合管理技术,通过加强楼宇中的暖风空调系统和能源的管理,从而高效使用智能电网,并且系统还将帮助业主制订有效的用电策略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西门子的解决之道就是集成,不但提供完善、低压的产品系统,还能实现系统集成,方案涵盖楼宇及完整的电力集成,这个平台可以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应用基础。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医疗IT与健康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宫昌华讲述了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沈阳东软成立的熙康数据库中心由健康终端、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健康终端可整合各类先进的医疗设备,实现个人健康生理指标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远程的健康监护和服务交互;技术平台实时在线存储个人一生的健康记录,提供开展健康服务的框架和接口,可允许第三方基于该平台开展和构建面向个人、企业和城市的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平台提供智能、专业、权威的健康知识服务,可以使得医院、社区、体检中心机构等以最少的投入服务于更多的人群,迅速开展健康服务。

上海龙创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文龙为大家带来了《用芯感知,推进楼宇节能——物联网技术推进智能楼宇持续发展》主题报告。物联网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包括绿色建筑群管理、楼宇级清洁能源、智能低压配电和智能监测网、能耗实时感知和需求预测、楼宇耗能的预计和能源管理策略运行等。从而达到按“需”供给,平衡能源与环境。

这些应用,有的已经落地开花,有的只是个别行业的个别示范,还没有大量铺开,物联网产业链冗长,如果要打通产业到应用的桥梁,资金层面的力量不可忽略。而来自投资机构的专家也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总监徐飞杰认为,发展物联网有几个大好机遇、硬件与通信成本显著下降、开展物联网应用需要的全球移动网络漫游条件已经具备、政府给予大力推动、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广、移动通信网络IP化、运营商积极投身于物联网大潮。

徐飞杰表示,适合投资的物联网企业应当具备以下特征: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导向、以演进为策略。适合关注的投资的方向是低成本、高效能的物联网终端,包括传感器和芯片;开放式的物联网应用管理平台;以及智能交通/车载通信、远程健康监测、智能家居等行业应用。

申银万国高级分析师尹沿技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领先的技术优势、已有大量用户积累的信息化提供商,将受益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推进,并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结合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我们认为智能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厂商值得关注。”

毋庸置疑的是,物联网像个大吸盘,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投资机构、行业用户都吸附到了一起,不过,要建立起良性发展的自我适应机制,物联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

工信部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会加强这方面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国有品牌的发展,鼓励产学研相结合,从而引导物联网应用,探讨物联网产业模式。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

产业化一个前提必须有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通过示范应用,在示范应用过程中,再利用集群的方式,这个在后工业时代乃至后经济时代都是很有效的方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葛程远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有关物联网未来的应用方案与创意,梳理物联网现有的应用,以这种方式为落实国家物联网战略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和努力。

链接

“2010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在北航推出

9月1日~13日,《计算机世界》正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推出“2010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为期两周。本次展示的107件优秀作品,分为“创意”与“应用”两部分。其中,“创意”部分的作品是关于未来物联网应用的设想,展出了包括“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小区构建方案”、“物联网时代的盲人生活”、“物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一天”等87件个人参赛优秀作品;“应用”部分作品是现实中得到应用的,或已在计划建设中将要投入应用的物联网案例,展出了“智能视觉物联网及其公共安全应用”、“超级三农物联网”、“绿野千传”、“超级低碳经济物联网”等20件组织参赛的优秀作品。

物联网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必然以创意和应用为先导,带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推进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次活动大力推动了关于物联网未来应用的畅想,汇集梳理物联网现有应用,为落实国家物联网战略做出贡献和努力。

上一篇: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分析论文下一篇:主流媒体解读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