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塑造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中国城市景观行业的诸多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同质化”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漠视对象的环境要素和文化内涵,采用单一和雷同的手法简单追求视觉呈现的作法,造成了中国城市风貌特色的快速消失。现在是到了对“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状反思的时候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市景观塑造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城市景观塑造管理论文 篇1:

基于济南泉水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济南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水景观类型和众多的泉水资源。泉水文化是济南地域文化的代表,其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是济南城市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挖掘济南泉水文化的特点,对泉水文化景观空间营造进行解读与分析,归纳济南市滨水空间布局与泉水文化的关系,总结出济南市滨水空间的特性,探讨泉水文化对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的影响,营造具有济南地域文化特征的滨水景观,为泉城滨水景观空间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泉水文化;滨水景观设计;空间布局

0 引言

水对人类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环境孕育万物,古人临水而活,形成了聚落和城市,并形成了自己的城市文化。城市滨水空间既是自然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生活的重要区域[1],它具有防洪、泄洪、航运、雨洪管理、休闲旅游、生态廊道等多种功能。济南,依泉而生,因泉而名,以“天下泉城”著称,南倚泰山,北跨黄河,泉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由此形成了济南独特的城市山水格局。近年来,国家提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如何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创建特色泉城,创建可持续景观是我们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剖析泉水文化、探讨泉水的分布差异来研究济南的滨水景观设计特征,助力实现济南山水园林城市“山泉河湖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把泉水风貌特色转化为泉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优势[2]。

1 济南泉水文化

1.1 泉水文化资源类型

1.1.1 泉水资源

济南名泉纷纭,素有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如金朝的《名泉碑》、宋元时期的文献等都对七十二名泉有详细记录,而清代郝植恭在《济南七十二名泉记》中记载了25处新泉的位置,由此可见七十二泉仅是济南名泉的象征叫法[3]。山东省801地质勘察队于1864年根据泉水位置、泉眼数量、水质等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分类,将济南主城区泉水划分为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白泉五大泉群。2003年济南市从地理、历史、旅游资源整合、泉水保护与管理的角度出发,启动了“新七十二名泉”评定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位于主城区外的五个泉群,形成现今的十大泉群[4]。

1.1.2 泉文学资源

济南众多的水资源构成了独特的历史和地理资源,成为城市的名片。依水而居、可观可饮的泉畔生活吸引了许多名士来此游赏,并留下了宝贵的作品,使得济南“泉城”的名声广为流传[5]。如曾巩、苏辙、赵孟頫、蒲松龄等在泉边留下了赞泉的不朽诗篇,时至今日还可以在泉边看到当时的某些题字,但其中大多数建筑因各种原因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对其中的一些建筑进行了修复与重建,逐渐形成了现今以泉水为主题的园林。

1.1.3 泉文化建筑

在历史上被济南和济南泉水吸引的名人数不胜数,他们慕名而来并在此定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留下他们生活的印记。因此名人故居也就成为济南泉文化的一种载体,如老舍旧社、李清照祠、南丰祠等。济南的泉文化建筑也包括历史街区,如曲水亭街、芙蓉街百花洲等历史街区(图1)。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2 泉水文化景观设计的空间特征

1.2.1 自然山水性

济南的泉群历久弥新,设计者与管理者对其的改造大都是在原有景观基础上对空间序列的更新。泉水的外观与景致得到提升,局部改造并未改变其纯天然的本质属性,如大明湖公园的湖水是四大泉群与环城水系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周围环绕各种文化古迹、文人故居,如超然楼、明湖居等[6]。大明湖公园将泉水文化容纳其中,以虽由人作但宛自天開的艺术手法进行景观营造,形成独特自然的山水空间,充分印证了其自然山水的属性。

1.2.2 布局脉络性

由于泉水文化影响附属的活动场所与景观空间,泉水周围的景观都被赋予文化属性,泉水文化与周围景观脉络相连,这就是布局脉络性。济南的整体泉群景观的空间分布脉络严整,如泉眼保护时侧重自然,减少人工干预;景观营造时采用协调统一的文化元素等。济南的泉群与泉水景观的空间布局独具魅力,最精妙之处在于其既大同小异,又有空间差异,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即对象风格不同,但在文化气息上协调统一。

1.2.3 文化特殊性

在泉水文化的衍生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经由不同的人进行改造与景观营造,不断吸纳文人所赋予的文化价值,最终积淀形成济南的特色与独特风格。由于其历史发展阶段个性迥异,泉水景观的个性也有所不同,在景观设计中呈现出多层次的泉城文化识别体系。泉水文化不仅在公园、景区里,更是融于日常生活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儿童嬉戏于清泉石上,老人们清泉泡茶话家常,泉水已经成为济南人生活的一部分。泉水直饮分布街头,得到外来游客的好评,先观后饮的泉水入户也指日可待,泉水滋养了一座城市,也孕育了特有的城市文化,让济南这座唯一的泉水之城更具辨识度和特色(图2)。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 城市滨水景观

2.1 城市滨水景观的相关概念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水陆交接的绿色地带,可以理解为人们观水游憩的空间。从设计要素上分析,滨水景观设计就是重新布置堤岸处的道路、构筑物、景观小品、植物等造园要素,从而形成优美的滨水景观,使游人乐于使用,提升城市品位[7]。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就是在分析场地的特征,如分析场地的高差、地质、主要服务对象等条件后进行景观再造,以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一项工程。而滨水空间往往是最受市民欢迎的一种园林空间,它对于聚集人气、促进城市周围地价的升值具有重要作用。滨水按照水系的大小,可以分为滨河、滨湖、滨海,它们的整体空间布局关系实质上是构成点、线、面的关系。丰富的水体形态也为滨水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了多种思路和选择,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于能否融合人、城、自然三者的关系,打造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

2.2 城市滨水景观的水文化

水作为城市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融合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人是设计空间的使用者,是最直接的评价者。优秀的城市滨水设计可以将形式美与意境美完美结合,使文化意境与城市设计达到统一。

文化在滨水景观中的体现能够让滨水景观活力十足,能够勾起市民对于场地的记忆,让市民有归属感,同时对于展示城市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园林设计师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场地研究的深入程度以及文脉挖掘的深度对滨水景观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水文化在滨水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典故的引申。第二,城市附近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体现出水系统的复杂性,交织而成的土地和水网络融合了水文化的多样性,利用水灌溉控制用水亲水性,综合以上进行多元化的设计,最终反映出滨水城市的文化底蕴。第三,生态设计中的水文化与城市设计中的水文化是联系统一的,它们都源于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和水文化进行结合再运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才能真正焕发出滨水景观的活力,同时也能满足其生态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影响开发。

3 泉水文化对济南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影响

3.1 营造具有泉水文化特征的滨水景观

济南市部分滨水空间的差异性明显,经由时代与历史的积累与沉淀,文化往往衍生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与独特的地域风貌,富有张力的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地域文化特征能体现城市的独特景观。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景观塑造的重要领域,也是表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济南具有丰富的泉水文化、民俗文化,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四季分明的典型特征,因而济南的水系发源、山水骨架与泉群也具有独特的质感、色彩等物理特点,这些都可以作为设计语言融入滨水景观营造中,如空间开合、景观色彩与声景表现等。同时济南又有着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名士名篇、民俗等都可以被抽象地引入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传承、开放更新的,只有深深扎根在地域文化中,才能创造出优美、独特且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和城市风貌,才能延续济南地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

3.2 以泉水为基底,进行滨水景观设计

济南城市河流的空间形态具有很强的脉络性,构成它的水体包括小清河上游干流、主城区环城水系、南部山区的支流河道、散布在城区的泉群以及大明湖、华山湖。由南部山区发源的河流有玉符河、腊山河、兴济河、西圩子壕、大润沟、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这些河流汇入小清河的主干河流。而汇入小清河的支流又分为北侧支流与南侧支流,城市西部的南、北太平河是北侧支流,剩余的河流则是南侧支流[8]。由此可见,济南的地表水系是由小清河作为连接脉络的网状河流布局形式,其泉群也集中在河流的流域范围内,形成一种以河道为主干、泉群为枝叶的树形结构。济南的泉水文化将主干河道与泉群紧紧联系在一起,构成脉络相连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图3)。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营建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滨水空间

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济南城市建设的重点,水生态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泉水文化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要利用目前已存在的景点,如城市风貌发展轴中环城水系、趵突泉、大明湖等重点特色景点。济南市的城市河流相对孤立,河流本身并未发挥其景观性作用,如西泺河作为城市泄洪道,在其泄洪功能消逝后并未对其进行景观整治。济南的众多城市河流也未形成相互间的联系,城市整体的文化主线也不够清晰,泉文化仅仅围绕主城区附近的泉群。景观景点的设置、滨水空间的营造应像城市设计一样成为统一的整体,不能只关注泉水主题,从而形成单一功能和单一景观效果的城市空间。基于整体才能融合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泉城特色文化特征的滨水空间。

4 结语

第一,打造既有生态美又有活力的滨水景观,塑造城市文化之窗。滨水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对于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定位属于公园绿地,而公园绿地规划又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泉城滨水景观的设计策略对其他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地域文化的表现需要载体,滨水景观设计的内容就是表现文化的载體。滨水空间既是集成景观,又是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其景观表达主要有空间、行为活动与视觉元素三个载体。空间载体需要规划设计师在设计滨水空间时注意整体性,针对滨水空间、泉群与河流的空间分布进行设计。行为活动载体主要由游客或行人担任,人是地域文化行为表现最重要的载体。行为活动是一个动态要素,是随着地域文化的演变不断变化的,因此地域文化对行为活动具有引导性。视觉载体主要分为欣赏型与应用型两种,欣赏型包括美丽的景观、宏伟的建筑、优雅的书画等;应用型往往是被赋予文化特征的实体,如桥、亭、门廊甚至指示牌与垃圾桶,都是景观实体中有地域文化的体现。

第三,保护现有的滨水空间和原有的相邻城市肌理。滨水景观是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新的开发和景观建设应保持原城市结构和可用的自然原始模式,需要适当地对城市肌理进行剖析,改善不恰当的区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有效控制能保证城市滨水景观走廊的有效渲染,这是城市景观必须关注的。

参考文献:

[1] 张灿灿.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构建的途径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8):65-66.

[2] 吴越.济南山城一体空间体系架构及人文传承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

[3] 翟玉瑶. 济南泉文化资源的利用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8.

[4] 赵延铸.济南泉水地理[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5:114-115.

[5] 张杰,阎照,霍晓卫.文化景观视角下对济南泉城文化遗产的再认识[J].建筑遗产,2016(03):71-82.

[6] 王娜娜.基于CIS的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研究——以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为例[J].旅游纵览(下),2015(10):123,125.

[7] 尚红,张凯丽,王孟周,等.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浅析——以济南市护城河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18,45(04):47-49.

[8] 赵建,张咏梅.济南市城市水系及其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86-90.

作者简介:陈朝霞(197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教授,研究员,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城市滨水空间规划。

黄睿(1995—),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牛一凡(1997—),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孟君贵(1995—),男,湖北黄冈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作者:陈朝霞 黄睿 牛一凡 孟君贵

城市景观塑造管理论文 篇2:

从“丝绸女神”到“玻璃穹顶”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中国城市景观行业的诸多问题正在日益显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同质化”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漠视对象的环境要素和文化内涵,采用单一和雷同的手法简单追求视觉呈现的作法,造成了中国城市风貌特色的快速消失。现在是到了对“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状反思的时候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地域环境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来探讨中国城市景观“同质化”现象的表现、成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重塑中国城市景观的特色理清思路找到办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同质化 形态趋同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在丝绸工业最为兴盛的时期,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四川南充市邀请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冯宜贵、谭云二位先生设计了“丝绸女神”和“嘉陵江女神”,这两座城市雕塑分别放置于五星花园和人民花园。由于雕塑制作精美且居于城市最为繁华的地段,几乎成为了该市的城市名片。后来,随着丝绸工业的没落,“绸都”的称呼再也无人提及,但是这两座雕塑作为80年代独特的城市记忆依然矗立在城市的中心。人们很难在这 “千城一面”失去记忆的城市里找到认同感和归宿感。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消失,这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最大危机。诚然,这一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中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同质化”现象在其中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城市景观的“同质化”现象是指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在景观元素的运用,形式的表达甚至设计手法上均相互模仿以至于逐渐趋同的现象。

要深入剖析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同质化”现象,我们应当从城市景观的概念说起。 “城市景观”是指在某个特定地方进行的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空间规划和设计。从其概念我们不难看出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它不能脱离城市的环境而孤立存在。 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也包括政治、文化、民俗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会决定城市景观的形态、功能等外延层面,而人文环境则会影响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趋向,进而影响受众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和认同。

1 忽视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导致城市景观文化特色缺失

城市景观作为一座城市精神的外部呈现,它应当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而视觉呈现仅仅是这种内涵的外部表象。那种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景观,即使使用功能再优化、视觉效果再美好,也只是有驱壳没灵魂的“行尸走肉”。正如前文曾提及的“丝绸女神”。它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在城市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成为了城市历史和城市特色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唯一的,它代表着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如果仅仅为了所谓的城市风貌、交通环境的需要就被轻易地移走。而取代它的玻璃穹顶又是这样没有内涵毫无特色。那么,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精神又如何承传呢?其实,城市景观的精神内涵和形式外延、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之间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共生共融。换一句话讲,“丝绸女神”大可不必以如此狼狈的姿态离开城市中心,“丝绸女神”和“玻璃穹顶”之间,应当会有除了“你死我活”之外的第二条出路,只是,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城市景观的设计者以更高的智慧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城市景观罢了。

2 城市景观设计漠视客观环境,景观形态缺少创新且相互模仿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热衷于修建大广场、大绿化、大水体。为此或平山填海或开山造湖。其实,优秀的城市景观应当是因地制宜的。从城市的自然环境、地理地势出发,在设计中保持城市的地质机理。这样的城市景观既能保持特色,又能将景观融入城市环境之中。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理、地貌、气候多样。这些客观环境要素本身就是使得中国城市各具特色。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景观却忽视了这种环境特征。在景观形态上一味相互模仿,使得很多城市的景观形式外延日益趋同。例如,我国很多城市都滨水而建,在长期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天然的水体不仅支撑着城市的存在,还成为了难得的景观要素。然而,这种景观要素长期并未得到重视。美丽的江河湖海甚至成为了污水排放地、垃圾堆积场。然而,由于这些滨江景观项目不重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客观现实,形式类似,手法相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我国各地气候、地理差异巨大。江河虽然都是江河,但是呈现出来的视觉气质却迥然不同。如北方黄河的雄浑、南方珠江的深沉、西部塔里木河的苍凉、东部富春江的温婉。只要我们在设计时,立足当地的自然环境,顺应这种视觉气质,不一味贪求高端、大气、上档次。就可以塑造出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同样,这样的城市景观才能彰显城市的独特气质并让人印象深刻。

3 景观设施、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脱离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实际需要

景观设施、景观小品以及景观植物,属于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环节。应当和城市景观一样与城市的环境保持高度统一。根据城市景观功能布置设施、根据城市实际需要选择小品、根据土壤及气候条件配置植物,这本是景观设计的起码常识。但是,很多城市景观在进行设施、小品、植物配置时,不顾现实客观情况一味追求时髦。这就为城市景观的后期维护及使用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如在热带滨海城市景观中常见的钢结构拉膜篷,由于给人以唯美时尚、高端大气的视觉形象,在我国的城市甚至很多北方城市的景观中非常流行。但实际上钢结构拉膜篷最早出现的热带滨海城市一般日照较强、多微风、空气质量好,这种设施在这些地区有其现实的必要性。而中国北方日照相对较弱,天气干燥阴冷又多风沙。这种结构在北方城市不仅失去了实用意义,更重要的是由于多风、多尘后期维护成本非常巨大。像这种不顾气候环境,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在景观植物的选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前些年,很多城市拔掉原来的梧桐、小叶榕,改种香樟、银杏。甚至笔者见到在我国某个中西部城市景观树种中出现了棕榈树等热带植物。这些树种虽然从外形看来美观时尚。但是,由于其水土不服后期很难存活。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地域植被特征的城市景观,会让城市的风貌特色进一步流失。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避免城市景观的“同质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城市管理者和城市景观的设计者应当对城市景观有认识上的转变。首先,城市景观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和功能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承传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其次,要明白城市景观对一个城市的重要价值绝非仅在经济层面,城市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与视觉美学相比较,城市景观的地域特色更为重要。最后,优秀的城市景观应该和谐且有机地融入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之中,扎根在城市的历史和现实里面。(2)为了切实的提高城市景观的设计质量,应当建立起对城市景观甚至整个设计行业的设计评论体制。这种评论机制类似于文艺评论或者美术批评。创造条件让专家学者参与到对城市景观的评论中来。让优秀的城市景观得到褒扬,低劣的城市景观受到鞭策。这样,用独立的第三方声音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景观的设计者施以压力,让他们用更为审慎的态度对待城市景观。(3)改变我国城市景观的决策模式。城市景观直接服务于大众。因此,城市景观项目在决策与评价时就必须要更加民主与透明。城市景观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标、评审等各个阶段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让管理者、设计者、民众都有机会表明观点和立场。

参考文献

[1]王传涛.消失的古村落[N].法制日报·社情观察,2012-10-22.

[2]单霁翔.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N].新华日报,2013-10-9.

[3]陈青红等.同质化背景下浙江省“美丽乡村”景观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 2013年(12).

作者:李兵

城市景观塑造管理论文 篇3: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景观绿地是城市生活和自然的载体,通过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可以提供给城市居民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交通空间,促进城市的自然生态性发展,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实现健康发展的计划和目标。本文通过阐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的概念和作用,指出了我国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建设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城市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生态性

景观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迅猛发展,使得景观绿地建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景观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景观绿地规划建设放在考虑的首位,这不仅是为了提供市民良好的人居环境,更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适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保型国家。

1城市绿地景观的概念

城市景观绿地主要是指以栽植树木花草和配置一定的设置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塑造城市形象,基本由绿色植物所覆盖的具有较强装饰性和观赏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城市景观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和公园、滨水景观绿地、街旁游园绿地和步行商业街绿地。

2城市景观绿地的作用

2.1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居民城市生活的质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了,开始厌倦了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冷冰冰,开始进一步要求社会交往空间和户外休闲场所。而城市景观绿地正可以满足人们这一心理和需求,能够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与交流。

2.2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城市景观绿地也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一部分,分布性较广。城市景观绿地的增设增加了城市绿地空间,同时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城市景观形象。

2.3城市景观绿地有助于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城市景观绿地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土地的开发,增加了城市商业的机会。同时带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设计还能带动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4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有助于城市防灾。城市景观绿地点小而多,有助于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缓解自然灾害。

3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反思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3.1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3.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3.3城市景观绿地缺乏生态经济效益。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要贯穿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但是往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破坏后,才认识到景观系统的重要性,这时人们就会希望通过绿化建设来弥补这种自然的缺陷。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3.4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3.5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4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历史催化下的产物,与周围环境及自身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4.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城市是满足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任何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使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文精神。

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4.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5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使心理景观概念与周围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存。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中心景观应该被体现?怎样使人在景观绿地中取得良好的视觉关系?重要的景观植物之间通过什么可以取得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会做出回答。

5.1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5.2景观绿地种植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例如在游园小路两边一般采用不对称种植,而在主要道路两边则采用规则式种植。在植物的种植设计上尽量使植物以自然方式生长,充分利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生树之间的搭配,丰富视觉效果和空间变化;在道路两边应充分考虑遮阴效果的制造,同时宜选用树形优美、疏密有致、高低合适的树种。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5.3景观绿地设施设计

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慮,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一个城市要树立自己独特有魅力的形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文化背景、还需要有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做到城市景观绿地规划的自然生态性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作者:陈子颖

上一篇: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论文下一篇:项目成本控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