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

2022-04-28

【摘要】建筑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永不停息的进展着,尤其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全部建筑领域,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管理项目,更应借助学校完善在设施培养项目管理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 篇1:

微电网寻路中国

约翰·罗曼凯维奇

(作者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项目高级研究员)

尽管传统电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几百年来值得称道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但是,愈来愈多的问题和质疑聚焦于传统的集中式电网模式。

相对于化石燃料发电,清洁能源发电(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是易变和不易预测的,并且大量的像屋顶太阳能光伏这样的小型化装备,以及像插入式电动汽车这样的移动设施,都会对大电网造成挑战。因此,控制和管理大量新建的小型供电源,已促使人们开始对于传统电网替代方式的考虑,例如,通过微电网来本地化管理小规模的、可能会产生问题的众多电源。换言之,如果小型电源被微电网整合,那么传统大电网就能够继续保持集中式管理的优势。基于新的能源供应模式下大电网的缺陷,以及微电网的相对优越性,后者已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方向之一。

微电网又称微网,是包含本地化半自主运行的电源、负荷和电热储能设施的集群。相对于大电网,它自成一体,单独控制,可以与大电网连接并网运行,也可以断开连接以“孤岛模式”自行运行。微网作为具有向参与者和传统电网提供双向效益的特点,体现了分布式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也为电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试图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智能电网创新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以迎接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然而,分布式能源资源与传统电网并网也带来了诸如威胁电力质量和可靠性、损害安全性等挑战。微网通过创造适宜小规模电网资源的电力生态系统,为提高分布式能源推广提供了途径。

从微网发展的时间序列来看,欧盟是最早的微网开发先行者,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紧随其后,美国则于近期进一步开展了“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等项目计划。近年来,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微网方面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2008年开始,大量微网示范项目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建设施工。目前,中国国家能源局正计划建立100个“新能源城市”示范工程以及30个微网示范工程。另外,中国正在考虑更多地发展分布式能源方案,并于最近起草了《分布式能源管理办法》草案。但是,尽管措施频频,中国国家能源局仍未设立独立的机构专门负责分布式能源发展和政策问题。对于国际经验的评估将有助于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在将来发展并实施成功的微网计划。

从目前来看,中国存在着将微网仅作为供给端解决方案的可能。然而,为了实现可靠性、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诸多收益的最大化,应该将供给解决方案与电力需求的效率和储能等合理因素相整合。实际上,随着微网在中国的发展,一系列政策面临调整,尤其是下列问题需要考虑:制定并网标准;建立负责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示范项目的专门政府机构;以及制定系列政策促进微网部署等。

迄今为止,中国国家能源局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微网发展方面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但是,鉴于分布式能源的管理职能分散于许多不同部门,而缺乏统一管理和政策指导将导致分布式能源和微网发展面临障碍,国家能源局可以考虑率先领导微网示范计划并负责其成功实施,同时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以及财政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微网建设。

虽然中国的总体政策在分布式发电和热电联产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态度,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具体的激励政策。一方面,整体电价政策需要调整,以确保有效地促进微网部署;同时,分时计价、统一定价和净计量等政策也都可以加以考虑,这些措施将在促进微网成功发展、提高可靠性和能源效率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微网与目前占统治地位的集中电力生产、远距离输送、同质服务的传统公用事业模式大相径庭,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电力质量和可靠性、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实现这些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直接的成本节约和积极的社会效益。从国际经验评估可知,要想实现微网与主电网平行建设,就必须改变现有的管制条件,采取更为积极的激励措施,以获取成本节约和积极的价格优势。

如果能够为微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那么,中国将不仅能够建设成功的微网项目,而且在未来成为国际微网部署的领先者。

(翻译/苌清)

作者:约翰·罗曼凯维奇

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 篇2:

谈高校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对现代技术渗透的重视

【摘 要】建筑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永不停息的进展着,尤其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全部建筑领域,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管理项目,更应借助学校完善在设施培养项目管理学生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代化施工技术;高等学校;人才培培养

现代技术,其实在建筑领域有个专门的名字,叫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所谓高技术派,就是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在功能上力求智能化与生态化相结合。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崇尚人类文明中国人,从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不但体现了施工质量的优秀,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的卓越。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达到了现代技术在建筑上的充分利用。仅以生态化为例,为了向世界兑现办一届绿色奥运的承诺,仅为了达到更加节能,先后用到了高科技智能绿化灌溉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国家体育馆安置了一套100千瓦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提供广场照明和为地下车库提供白天照明。

这哪里再是一个纯粹的修建一座房子的事情,纯粹就是一个高科技综合运用的集合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只懂传统的施工技术,那根本就是一个上过大学的土建班组工人。

高新科技技术在社会生产建设的运用,就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节约,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运用。随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在技术领域上也在不断向着更深层次的探索、掌握并充分用到生产实践。建设领域高技派思想已成为指导的主旋律,渗透并带动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支柱。建筑行业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施工是把高技派思想变为实体的复杂过程,不但资金消耗巨大,且环节多,涉及的知识多。由于受我国长期教育相对落后的影响,在高技派的教学探索和实施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一、高技派发展的历程

1、高技派建筑思想的发展

“高技派”这一设计流派形成于在上世纪中叶,当时,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建造超高层的大楼,混凝土结构已无法达到其要求,于是开始使用钢结构,为减轻荷载,又大量采用玻璃,这样,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形成并开始流行。到70年代,把航天技术上的一些材料和技术掺和在建筑技术之中,用金属结构、铝材、玻璃等技术结合起来构筑成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元素和视觉元素,逐渐形成一种成熟的建筑设计语言,因其技术含量高而被称为“高技派”。

“高技派”于80年代末传入中国,先是在建筑外立面幕墙上使用,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到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逐渐变成一股时尚的设计潮流。

“高技派”的设计思想是以强大的社会现实生产技术发前提的,而施工技术正是把高技派的设计理念变为现实实体的关键环节,高校建筑行业的毕业生,作为未来施工骨干,掌握基本的施工技术是不够的,要成为真正的施工管理者,就必须要懂得必要的高技派的思想。

2、高技派设计下的施工变革

(1)施工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高科技的施工方案运用到建筑中,从基础施工的挖孔挖桩,到混凝土浇筑,从大型构件的吊装到立面垂直度的控制。从坡面事故危害的防治到各种构配件的制作控制,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一而足。比如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鸟巢”,其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4.2万吨,整个工程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总用钢量达到了11万吨之巨。施工技术的要求之高,工程量之大,都令世界叹为观止,其施工控制如果没有高科技技术是根本不行的,施工人员如果不懂高科技技术是万万不可能的。

(2)施工材料的检测智能化

建筑材料的检测应该是包含两方面,一是是否含有害物质,另一是否保证结构安全。原材包括钢筋、水泥、砂、石子、铝合金型材、给排水管材和管件、漏电开关、电线电缆等等,检测的有混凝土及砂浆回弹、钢筋保护层、楼板厚度、外墙砖抗拔、铝窗三性试验、空气检测、电气低压装置检测等等。这些检测技术都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的,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检测,才给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的保证。

(3)建筑实体的检测实现了智能化

从混凝土的强度,厚度到压实度,从钢筋的焊接连接到间距检测,从各种构件配件到预制产品的检测到设备安装测试,

(4)建筑实体的维护实现了智能化

为了保证建筑实体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建筑实体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检测,以及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必须的完善和校正。在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从检测和维护都无一例外的利用了高科技技术。例如: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实验,已完砼板的钢筋间距的扫描等。这些实体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是传统施工工艺所不能实施的。这些仪器都无一不是利用现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和扫描技术。

(5)各种建筑本身就是与高科技技术的集合体

一个现代他的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与高科技术的融合体,人工智能控制,监控技术,信息交换技术,声光控制技术等综合运用到了建筑物中。

二、现行建筑行业培养学生的思路

1、重视传统施工技术的教育

从现行的高职高专乃至各级高校教材的编写体系来看,重视传统建筑体系的介绍,比如从各种材料的性能到力学结构性能,从材料的规格到实用范围,但是,忽略对材料性能和质量的控制。设计上注重规范、安全的要求,但是,忽略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种规范的控制和完善。

2、施工质量控制上,注重施工质量的要求和施工结果的要求,但是,忽略了施工方法的介绍,尤其是在随着新技术和高科技条件下,各种新技术对施工质量的保证。

3、在完成施工质量后,注重了施工实体的检测要求,但是,却鲜有介绍检测的方法,更少见对各种施工质量缺陷的纠正,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技术的维护检测和纠正。

4、在建筑物的功能上,注重了对建筑物功能的概要及观感描述,却很少有对这些功能的实现原理的描述。

三、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高科技技术,从节约能源的角度上看,这是大势所趋。社会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的猛烈剧增,而能源总是有限的,节约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而高科技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正是节约能源的有途径。比如,以前在隧道施工中,利用传统方法,不仅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要消耗掉大量内燃机所必须的石油,但是,隧着盾构法、顶推法等先进的方法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大降低了能原的消耗。

从保证安全性上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文明的主题,只有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没有人就没有今天地球文明的一切,所以,在任何社会活动中,保证人民财产的生命安全,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题。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技术,首先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各种危险进行预防预控,其次是,在某些危险过程中直接利高科技机械取代人参与,甚至利用机器人去完成。比如前面提到的盾构法施工,就把隧道施工中高危活动过程,变成了由人在地面控制的机器施工过程。

再者,在现代的实际运用中,各种高新技术已经源源不断的运用于了各种施工过程,作为培养施工技术人材的高校,如果我们放弃了对高新技术对学生的充实,这无疑只会让我们的学生学用脱节,乃至逐渐被边缘化。从高新技术的

四、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施工教育的可行性

虽然作为高校建筑施工专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是在传统乃至早期施工技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却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和便利的条件。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琳琅满目种类齐全,而且各种搜索引擎不一而足,为查找和检索都提供了便利。更有万方、知网等几大数据库的同步及时全面的收集,更可谈得上是水到渠成。

其次是,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利用层出不穷,不仅让各种原本抽象虚幻的科技理论变得形象生动,甚至让各种施工过程原本只有在实际的施工领域中才能见到的东西,变得在电脑上可以逼真的演示。

第三,是我们的大学校园原本都有一些专家学者原本就在从事着现代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研究,他们的理论本就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建筑高技派的改革渗透中来。

五、开展高职学院施工行业的学生信息化教育的方法

具体到我们高职学院中来,怎么样进行高技派改革渗透中来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承担教学改革研究的系部,首先从本专业发展和定位上,深入用人单位一线调研,了解当前所开设专业领域中的高技派技术应用情况,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修订,切忌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这对于我们高职学院是非常必须的,因为,高职学院是教育改革下的新生事物,由于从产生到成形才短短的十余年时间,而规模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处于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的老师,对实际的新技术的应用却了解甚少。

其次,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院已有的网站网页上进行收集和整理,指导学生加以利用和阅读,尤其是,很多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两到三个综合数据库的共享,这些数据库中收集的资料都是对当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情况的介绍和探索,当然,要让学生去直接使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老师要多花时间去归纳整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第三,是利用已有软件技术,大力开展高技派渗透教育。一是原本很多软件就是对传统工艺的简化,比如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二是,很多高校公司还开发了一些以PPT形式开展教学的动画模拟软件。

第四,是充分利用高校人才综合度高这一优势,取他们所学的专业优势,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高技派的原理本身就是利用了现代仿生学,传感技术,太阳能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的科学,所以,要把高技派的建筑教学改革渗透到建筑教学的领域,单独依靠某一个学科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挥高等院校各个领域的人员智慧,共同努力,从计划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制修订,再到教学。

参考文献

[1] 高路,刘颐佳. 高技派建筑小议. 四川建筑, 2008

[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宋颖,王群. 高技派的回顾与反思. 华中建筑, 2003

作者:陈少明

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 篇3:

万钢: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载体等

2009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超过72000亿 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2%

万钢: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载体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大会上指出,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

万钢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规模化聚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和发源点,进而形成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

万钢说,2009年,我国56个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超过72000亿元,在高新区中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20%以上,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成为各个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正在向国家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迅速地规模化聚集,形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和发源点。

万钢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必然是企业,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必须重视。要有效引导资源性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大批创新型企业。要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相结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70%减排核心技术需进口

近日在此间举办的2010年中国绿色工业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表示,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金融风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中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并提出以培育低碳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发展要环保,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交通、建筑业等新兴工业体系,二是从环保要经济,从环境保护中获取经济效益,两方面的结合是追求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梅颖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明,对中国而言,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

国家发改委公布2009年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

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规定,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国家发改委今天公布了评价考核结果。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等18个省(区、市)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吉林、黑龙江等10个省(区)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西藏自治区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贵州、新疆2省(区)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

科技部牵头200亿创投基金专注农业项目

一家资金规模超过200亿的创投公司,正在瞄准科技部和农业部系统的诸多项目资源,农业将成为该公司“天使投资”的主体。由本土最大创投公司深圳创新投资等7家国内投资机构组建的中农科创投资股份公司(下称“中农科创”),将受科技部委托,为接下来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第一桶金”的资金扶持。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农业领域的投资公司。

两个月前,软银中国收购太子奶、黑石集团投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曾在农业和风投领域引起大范围震动,“风险投资行业里越业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农业将会成为风险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的一个行业,其上升趋势很明显。”中农科创董事长李骥表示。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6日由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

《人才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并实施《人才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向莫斯科捐赠两辆福田新能源客车

杜祥琬院士:“十二五”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的关键期

“2050年前的40年,是我国能源体系的转型期,能源的结构、‘颜色’、质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2030年前的20年,是上述转型期中的攻坚期;2020年前的10年,特别是‘十二五’,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是全面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指出。他是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作为“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杜祥琬对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和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我国很快将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如果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平均8.9%的增速,则2020年我国能源消耗将达79亿吨标煤,占目前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显然将受到能源资源的严重制约,粗放的能源开采与利用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应对我国所面临的能源挑战,杜祥琬和他所在的课题组提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将其概括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无论气候变化问题有多少争议,我国能源走向绿色、低碳都是必须的。”杜祥琬说。

购买低排量节能汽车国家一次性补贴3000元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文件,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精神,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近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财政补贴推广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

两《通知》同时明确,对高效节能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稀土永磁三相同步电动机分别给予15—40元/千瓦、12元/千瓦和40—60元/千瓦的补贴。

至此,节能汽车、高效电机成为继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之后又一享受财政补贴的高效节能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到2012年,财政补贴推广节能汽车400万辆以上,实现年节油750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330万吨,推动节能汽车消费4000亿以上。财政补贴推广高效节能电机,有望在1—2年内,使我国高效电机市场份额由不足5%提高到30%以上,实现年节电约35亿千瓦时。

我国新能源发展获多个“世界第一”

在近日举行的“聚焦低碳城市”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暨中国青年模拟城市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透露,我国新能源发展已斩获多个“世界第一”。

吴贵辉介绍,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9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2亿吨;风电连续3年翻番增长,2006—2008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67、605、1217万千瓦,2009年装机容量突破2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三,风电在我国已成为继水电、火电后最具成长性的能源;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投用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917万千瓦,发电量69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少用原煤3200万吨,目前新核准了核电30台,共计3270万千瓦,其中在建23台,目前全世界在建核电机组57台,在建规模我国第一。

关于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量,我国也居世界第一,我国还是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的生产国,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4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的40%。此外,2009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450万千瓦,其中秸秆发电200万千瓦,垃圾发电30万千瓦;全国户用沼气池3500万户,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1500处,年产沼气15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正逐步发展,燃料乙醇产量137万吨,已取得良好示范作用;非粮燃料乙醇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正在推进,其他新型能源技术和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吴贵辉表示,今后一个时期,还将重点推进地热能开发、储能技术、新能源研发试点示范工程。

据悉,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北京市电力公司协办。

国际机构发布核能发展路线图

国际能源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16日在巴黎联合发布未来核能发展路线图。两家机构在路线图中指出,发展核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可发挥主要作用,国际社会应大幅增加核能利用。

路线图指出,从现在起到2050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电力都将通过核能获得。目前核能利用技术已十分成熟,几乎所有全球在建的新型核反应堆都以50年技术发展作为基础,可以肯定的是,核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经历快速发展。

路线图特别制定了行动计划,在政治上对发展核能给予明确而坚定的支持;各国政府应通过担保贷款等方式支持核能领域的投资;此外,生产能力和人才建设方面的努力也必须同步进行。

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核设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4%。如果能把这一比例在2050年前增加到25%,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可减少50%。

央企与无锡集中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6月25日,在国务院国资委与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举行的“无锡市—央企科研院所合作发展恳谈会”上,来自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中国电子集团第45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联通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科研院所,与无锡市政府和企业集中签约了共建无锡航空产业园、介电体超晶格声学滤波器产业化设备研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15”支撑计划合作项目、中国联通无锡传感器外包基地等2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83.58亿元。

近几年,坚持科技创新创业,加快科技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寻求科研开发高端合作,推动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无锡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

“施耐德电气杯”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大赛全面启动

2010年“施耐德电气杯”大学生节能增效创新大赛在京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大赛施耐德电气携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共同主办并承办。这一赛事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发明协会的指导与支持下,旨在在推动节能环保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增强大学生在低碳生活方面的意识,以更好地解决高速经济增长对能源、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节能高效的生产、生活方式。

施耐德电气亚太区总裁洪岸礼表示:“作为节能增效的先行者,我们旨在通过这一活动为在校学生创建一个创新环保的平台,因为我们在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更希望以科技创新参与建设节能型社会。”

作为首个以“电与能源节能增效”为主题的全国性青年竞赛,“施耐德电气杯”节能增效创新大赛在2008年成功举办第一届。

IBM推出物联网云和分析云

6月11日,IBM公司在京举办“云计算高峰论坛”,并发布了两项最新云计算解决方案——“物联网云”和“分析云”,明确提出了其植根中国市场、积极构建本土云计算产业生态圈的策略。

据介绍,物联网云为各种不同的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交付平台,可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海量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处理及分析手段,可以大大简化应用的交付过程,降低交付成本;分析云通过动态快速的云计算部署方式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资源服务,为更多的用户提供商业智能服务,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快速支持。

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调研报告》显示,88%的受访企业都表示有兴趣探索、试验或使用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在未来两年内中国云计算将迎来快速的增长。

近两年,IBM大力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率先在大中华地区设立了云计算中心,整合全球的云计算研发资源以满足中国客户发展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地帮助众多中国客户打造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云计算项目。

韩开发电动客车争夺“绿色”市场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现代汽车6月22日表示,该公司用独家技术成功研发出电动客车。该电动客车名为“电子城(Elec-City)”,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每次充电后能跑120公里。其采用最大功率达100千瓦的驱动电机,包括驾驶员在内可以搭乘51人。

现代汽车计划明年开始试运行这款电动客车,并在2012年投入批量生产。

现代汽车有关人士表示:“我们正在积极开发电动客车,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全球电动客车需求。基于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今后还将开发中型电动客车。”

全球汽车行业在经历金融危机后逐渐回暖,各大汽车生产商也在顺应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在全球经济进入低碳时代的同时,韩国政府提出绿色经济增长计划,汽车业一直以来都是韩国经济支柱产业,研发替代燃料和高科技汽车已成为韩国汽车业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德意志银行等多家机构预计,电动、混合及其他替代燃料及高新科技汽车2010年的全球销量将跃升至130万辆,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可能达到轻型汽车6700万预期销量的1.3%。尽管混合和电动汽车仅占当前投入使用汽车总量的小部分,但据德勤全球制造行业小组估计,到2020年底,电动汽车和其他“绿色”汽车在发达国家市场上的销量将达到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而在新兴市场城市地区的销量则有望达到全球总销量的20%。

韩国现代汽车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等低碳绿色技术开发上竭尽全力,此次电动客车的成功开发也充分显示出其在环保型汽车开发方面的实力,表明其已在争夺电动汽车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