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理论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双方都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从合作中实现彼此的利益,因此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科层和市场的中间组织形态,它具有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生命周期和契约特征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虚拟企业理论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虚拟企业理论论文 篇1:

西方虚拟企业理论综评

[摘 要]从组织形式、产出结果、网络技术三个角度考察了西方虚拟企业理论自诞生以来十余年的有代表性的阐述,并对虚拟企业理论的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作了分析与评论。

[关键词]虚拟企业;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功能虚拟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叶永玲

虚拟企业理论论文 篇2:

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本质及模式创新

【摘要】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必要条件是双方都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从合作中实现彼此的利益,因此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科层和市场的中间组织形态,它具有虚拟企业的组织特征、生命周期和契约特征等。从合作想法萌芽到合作模式成熟,一共要经历接口、发展、深入、成熟和整合5个阶段,即高职校企合作的IPDMC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企合作这一中间组织形态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合作模式和选择相应的合作重点,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属性创新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虚拟企业;IPDMC模式;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战略合作模式,各利益相关者从这种合作模式中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最大化。本文借用企业组织理论中的虚拟企业理论来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产生条件、本质特征、成长阶段及模式创新等问题。

一、研究现状和典型观点

以中国知网(CNKI)所收集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先以文章题名中含有“校企合作”为条件进行第一次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1月共有5754篇相关文献;然后在这5754篇文献中,以题名包含“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为条件进行第二次文献检索,共得文献1178篇(含报纸,其中有4篇为2012年1月入库)。以下是从文献主题、文献发表时间和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的情况。

(一)研究主题的分布

通过对检索文献的分析结果看,目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如“整合一互动”模式、“订单”模式、“五位一体”模式、“六位一体”模式等。二是校企合作内涵、性质、功能、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如高职校企合作的经济学分析、战略模式、三重螺旋及高职院校在合作中的弹性扩张等。三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模式。如“三进三入”、“丰田T—TEP”等。四是合作模式的创新。如从资源禀赋、合作属性、各利益相关者角度等多方面进行的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方法等。五是从跨学科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如从制度经济学、关系营销和博弈论等方面对高职校企合作过程和本质进行的研究。

(二)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

同时包含有“校企合作”与“高职”或“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献发表时间具体见表1。

从我国开始办高职教育开始,就有学者关注校企合作这个重要领域,该领域的研究经过11年的发展逐步走向繁荣期,特别是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之后,我国学术界关于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启动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2010年又启动100所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等,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浪潮等学术繁荣现象,从2007年到2011年我国学者共发表1092篇高职校企合作的相关文献,占检索文献的93%。

(三)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文献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为参数了解学术界在高职校企合作领域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从单篇文献下载频次排前10名的文献来看,有8篇作品为硕士论文,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特征、模式及机制等方面。关于单篇文献被引频次的情况,具体见表2。

我国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吸引学术界和实践者们的眼球,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首先,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研究领域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定义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研究主题多以模式、特征、内涵及意义为主,这些主题未能抓住高职校企合作现象产生的最本质问题,因此无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强。其次,学术界未能注意到高职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虚拟企业特征,并且根据这一组织的特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特点提出高职校企合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理论模式及每个成长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再次,由于忽视校企合作这一虚拟企业组织模式的成长阶段,因此很少出现关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文化对接这一必经阶段的研究。同时也未出现这一组织模式应该随环境变化而动态调整模式的研究。最后,现有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二、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解释

(一)虚拟企业的相关理论

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又叫做企业动态联盟(dynamic alliance),最早由美国里海大学(Lehigll)的学者肯尼斯·普瑞斯(Kenneth Preiss)等在他们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企业主导的观点》中首次提出。根据他们的观点,若干个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独立厂商,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把握市场机遇,以知识、产品、服务或者是项目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柔性契约为纽结,通过缔结契约合作方式而组成的不具有独立企业形态(形式虚拟)而实现一定企业职能的企业动态合作联盟体。通过该定义,我们可以发现虚拟企业具有5个特征:一是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存在的实体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运用信息通讯技术(l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而组成的一种网络组织,其形式并非独立,但能完成实体企业的职能。二是虚拟企业的产生以价值为黏合剂,以契约为纽带,本质上是各种复杂和精巧的制度安排。三是寻求优势互补是虚拟企业产生的动力之一。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是所有企业在多种技能上都具有优势,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四是从静态层面来看,虚拟企业是结果完整、分工明确、层次序列的复杂系统;从动态角度看,虚拟企业是一种非线性并具有开放性、自发性的组织。五是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的中间组织形态,虚拟企业具有本身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应该经历组建、运行与演进、完成任务、解散或寻找新的市场机遇几个阶段。

(二)高职校企合作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假定校企合作中,企业实现的利益为R1,学校实现的利益为R2;企业为实现利益R1,合作过程中需支付的成本为C1;学校为实现利益R2,在合作过程中需支付的成本为C2;如果双方不合作,分别采取市场手段实现利益R1和R2,各自为此需支付的成本分别为C1’和C2’。据此我们分析校企合作产生的条件。

1 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必要条件

首先,R1>0且R2>0;其次,C11’且C22’。

企业和学校各自实现的利益R包括使能增强彼此竞争力以及使彼此持续发展的各项任务,同时包含各自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总成本c为彼此支出的时间、金钱及机会成本等。

只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校企合作不一定会产生,校企双方一旦发现某种可以合作的机遇后,必须具有下列条件后,才可能组建校企合作组织。

2 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充分条件

第一,机遇识别与伙伴探索与评估。在合作之前双方必须充分认识到合作的机遇,同时还必须拟定合作伙伴的条件,并搜寻合作伙伴,对目标合作伙伴的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合作契约谈判。选定合作的目标对象后,合作双方应就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谈判,包括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需要承担的成本和支付的费用,需要完成的工作,争端解决机制等。

结合高职校企合作产生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高职校企合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学校和企业在各自行业环境竞争下,结合自我发展愿景,经过谈判和协商,而组成的一种契约组织。这种组织始终介于企业科层和市场的一种中间组织形态。

(三)基于虚拟企业理论的高职校企合作特征

1 本质上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独立组织的柔性契约组织或动态战略联盟

高职校企合作是合作双方基于一定战略目标和价值利益,通过协商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存在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相互发号施令,但却自觉地遵循某种共同的规则,因此该模式既不是无组织的单纯市场行为,也不是纵向一体化企业,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

2 具有企业组织的生命周期

高职校企合作具有虚拟企业所具有的生命周期特征,该周期具体是指从合作机会的发现、识别、界定到组建合作组织开始,再到组织的运作、演进、解散或者寻求新的合作机会所经历的全部历程,其生命周期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

3 追求无间的合作和校企之间的相互信任

高职校企合作最初期的目标是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所需人才,实现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彼此多次交流与协商,双方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4 合作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

合作双方都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在合作过程中不存在隶属与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双方都在合作中追求自身的价值目标,价值是他们合作的基础,因此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

5 价值目标是合作组织产生的前提

价值是双方合作的必要条件,双方在合作中以低于市场成本的方式,追寻各自的价值利益,离开价值目标,校企合作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也会像空中楼阁一样,没有实质内容。这也是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开展无法进入实质性内容的根本原因。

6 合作呈现出非线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从校企合作的定义和本质我们可以得出高职校企合作不是一种直线科层组织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非线性等特点,同时该组织还不停与社会环境进行MEI(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由于共同培养人才是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人才具有流动性,因此对非合作企业会产生正外部性问题。同时,从教育服务经济的目标来讲,高职校企合作在长远意义上会促进当地经济和行业技术的发展。因此,高职校企合作是包含合作企业、学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非合作企业在内组成的一张拓扑结构价值网络图,如图2所示。

三、高职校企合作的五阶段模式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发展的五阶段模式(Interface-Penetrating-Development-Maturing-Compatibility,简称IPDMC模式),具体如下页图3所示。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不断深入,动态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大致经历接口、深入、发展、成熟及整合5个阶段。根据混沌理论,任何一方的利益变动都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在这个阶段各利益相关者会根据自己各自的优势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呈现出整体动态发展。

(一)接口阶段

这是高职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明确合作目标、企业和学校互相了解各自的价值文化,初步拟定合作框架等,具体如图4所示:

接口阶段是高职校企合作的基础与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一定要先于校企合作。当然,如果选择与行业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这种对接在行业文化的协调下对接速度会比较快。

接口阶段合作双方可以互相查阅彼此的资料、了解合作意向、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发展愿景以及交流希望通过合作而实现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等。学校和企业应各自成立合作项目评估小组,充分评估合作对方的资质与合作前景等,从而确定开展合作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二)深入阶段

经过前一个阶段的文化对接后,合作双方对合作的目标、彼此的组织文化等诸方面都有所了解,并且经过上一阶段的磨合与对接,会逐渐深化合作领域及层次。在这个阶段合作双方主要完成3项工作。一是深入讨论可能合作的项目、初步合作方案及路径,就合作相关事项开展实质性谈判,明确合作过程中彼此的责权利以及费用分摊等问题。同时要明确合作的项目、预期目标及合作绩效考核指标等。二是探寻具体可行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是柔性比较大的,也可以是比较固定的。三是可以从最简单的层面着手进行合作项目,例如为企业输送人才、邀请企业领导或技术能手开展讲座,或者是学校教授去企业讲座等。这些低层次的合作主要是为后续深入合作进行铺垫。

(三)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就对接及深入的合作项目进行深度发展,这个阶段双方需要开展的工作有3项。一是进一步发展前两个阶段已经选定和深入的合作项目,并且制定出相关的合作计划、发展规划、路径以及针对深入阶段已经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例如,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厂挂职锻炼、学校聘任企业兼职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学校的部分实操课程还可以拿到企业的工作场所去进行。二三是在发展阶段,学校的教师除去企业挂职外,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一些应用技术难题,文科专业的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市场活动等。

(四)成熟阶段

第四个阶段的校企合作已经进入成熟状态。首先,合作模式基本已经确定,运行状态良好,合作关系呈现出稳定性,合作项目已经进行了一轮以上,并且合作双方都从合作中得到了利益,彼此了解对方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模式,合作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其次,这个阶段双方可以进一步拓展合作的项目,例如企业可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双方可以共建实训室、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双方开展横向课题等。再次,合作到这个阶段双方应该投资合作项目,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双方之间的信任感已经建立,这个时候适合开展投资合作项目,即使是沉没投资,也不会担心今后被“敲竹杠”。最后,成熟阶段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经过前几个阶段不断持续改进而形成的,除稳定性外,一般来说还具有不可复制性、可持续发展性,是地区高技能人才供给、企业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

(五)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的校企合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整个合作模式的整体性和适应性。经过前四段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契约属性已经逐步升级为价值属性和文化属性于一体的中间组织,双方的文化已经逐步渗透到彼此的工作团队,契约的约束已经逐步变成对价值的共同追求,面对竞争和不稳定环境能做出协调且敏捷的反映。为整个合作团体及各自的利益,他们会根据环境变化和需求不断升级与调整自己的参与行为和合作模式,从而使得整个合作模式不断深入发展、动态发展。

四、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方法

本研究采用元素属性创新法来研究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首先,构建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功能的雷达图,在构建雷达图过程中,我们根据检索到的文献以及实践调研和工作的情况,罗列出高职校企合作的4项基本功能:接收毕业生、课程建设、企业内训、人员互聘。这是所有高职校企合作基本具有的功能,在这基础之上,合作双方再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深度合作,如横向课题、共建实训室、行业标准制定、技术创新及合作办实体等。这些深度合作项目,合作双方可以根据彼此实际情况制定。雷达图分析方法将高职校企合作模式按元素和属性进行描述,每一种合作模式在雷达图中将这些属性联成链条,每一条链条代表不同的合作模式,每一条元素线上分布了很多属性节点,因此对具体的合作培养模式链条可以通过改变或增加节点来进行模式创新,即改变或增加属性,以得到新的合作模式链条,具体如图5所示。

图中带箭头的直线分别代表校企合作功能属性的元素,元素线上点的位置代表这个元素在所处模型中的重要性,越靠近箭头表示越重要,原点处重要性为0。

合作双方根据合作进展的情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借助雷达图,可以相应调整合作的重点。例如,模式1是以横向课题和共建实训室为主,当这两项主要任务完成或者进入合作稳定期后,双方可以根据前期的积累成果和市场需求情况将合作方式调整为以制定行业操作标准为主,因此模式2便产生了;相应地,可以产生模式3……模式N。这样不仅能实现高职校企合作的动态发展,同时还能实现合作的长效性,真正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五、结论

高职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校企合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职培养质量,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界普遍存在企业缺乏参与兴趣、合作层次不深入、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的虚拟企业本质,掌握这一中间组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且根据合作进展状况和市场环境不断调整合作模式,这样才能建立以价值为纽带的长效校企合作机制。

作者:楚金华 丛悦

虚拟企业理论论文 篇3:

网络经济时代的敏捷虚拟企业与自组织理论

摘 要: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它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它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一种临时性网络组织,当期望目标达到后此组织即将解体。虽然成功地实施虚拟企业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实施虚拟企业战略也存在许多风险。因此,有必要采取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系统管理策略来防范虚拟企业风险,而且虚拟企业是一个自组织结构,所以有必要将自缉织理论引入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管理。

关键词: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系统管理;自组织理论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孙东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