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对大班幼儿同伴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最多,教学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最少;同伴合作时使用单项控制策略为主;异性间合作行为比同性间合作行为少,男孩同性合作行为比女孩同性少。需加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体验双向分享合作乐趣、引导幼儿使用双向分享策略与同伴合作;家长参与和小组合作形式增加男孩同性间和异性间合作行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1:

中大班幼儿自画像中的自我概念研究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泰州市129名中大班幼儿自画像的分析,研究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发现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整体发展良好,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中班幼儿,女孩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男孩。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自画像;自我概念;中大班幼儿

幼兒的自我概念是指幼儿对自身各方面发展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生理特征(五官、身高、体型、性别等),心理特征(情绪情感、认知稳定性等),社会特征(社会关系中的自我等)等的觉察和认识。〔1-3〕自我概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当前,关于幼儿自我概念的研究较少,这与研究方法较为受限有关。现有研究多以文字问卷或图片量表为测查工具,〔4〕而这些测查工具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被试的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导致已有研究多以小学及小学以上的人群为被试。〔5〕绘人测验是心理投射法的一种,旨在通过绘画将个体内隐的心理信息外显化,受语言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小。 自画像是绘人测验的一种特殊形式,能表达绘画者对自己的内在认识。〔6〕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画表达了幼儿对外在事物认识的心理表征。吕凯认为,幼儿不是从视觉角度来作画,而是根据其对事物理解的内在模型来作画的。〔7〕可见,儿童画是幼儿对事物认知表征的表达,而自画像则是幼儿对自己的认知的表达。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幼儿自画像研究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并尝试提出相应教育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因为研究者通过预实验发现小班幼儿小肌肉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本研究以中班和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泰州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各2个班,共16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将5~6名幼儿分成一组,向幼儿发放绘画工具,组织幼儿画自画像。绘画工具包括每名幼儿A4纸1张,黑色勾线笔1支;每个小组24色马克笔1套,24色蜡笔1套。幼儿完成自画像的时间不限。在幼儿开始绘画前,研究者说指导语:“小朋友,老师非常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可是有的小朋友老师还不认识,所以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纸上把自己画下来。你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画笔涂上颜色。要画的越像自己越好哦!”

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研究者在幼儿作品上标注幼儿班级和性别信息。在剔除非自画像作品后,本研究共获得有效自画像作品129份。其中,中班65份,大班64份;女孩63份,男孩66份。

本研究参考张婧等人提出的自画像评分标准,〔8〕删除自我大小和自我位置两项受测试工具影响较大的指标,加入自我概念的重要指标——性别意识,最终从结构完整度、头身比例、面部表情、倾斜程度、特殊画法、性别真实性等六项指标评价幼儿自画像作品,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六项指标表示幼儿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六项指标得分之和即为幼儿自我概念的总分,满分30分。得分越低,表示幼儿自我概念发展越好,反之越差。

为保证对幼儿自画像作品评分的客观性,研究者随机抽取30份自画像作品,邀请数位学前教育专家与研究者一起用上述自画像评分标准,分别对作品进行评分,发现各指标上的评分相关度均达到0.90以上,有较高的评分者信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幼儿自画像作品进行评分。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小肌肉控制能力对幼儿自画像的影响,本研究参考刘俐敏对幼儿小肌肉动作测试的评价标准〔9〕和孔起英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10〕测查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发现幼儿在精细动作发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这一测查结果,研究者认为,幼儿在自画像得分上的差异很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整体情况

由表2可知,满分30分,而中大班幼儿自画像总平均分不到6分,表明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整体发展良好。其中,幼儿自画像平均缺失人体结构3.21项,结构完整度较高,不过仅有3名幼儿自画像的结构十分完整;11.6%的幼儿自画像头身比例协调,47.3%的幼儿自画像头身比例部分协调;82.2%的幼儿自画像面部呈现积极情绪;96.9%的幼儿自画像整体无倾斜;39.5%的幼儿自画像没有使用特殊画法;性别真实性较高,仅有4名幼儿的自画像性别与真实性别不相符。

(二)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差异比较

考虑到年龄与性别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者对所有指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与性别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本研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自画像得分进行差异检验。

1.年龄差异

由表3可知,大班幼儿自画像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中班幼儿,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中班幼儿。

2.性别差异

由表4可知,女孩自画像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男孩,且在总分及面部表情、倾斜程度和性别真实性三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说明女孩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男孩。

三、讨论

(一)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整体发展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大班幼儿自我概念整体发展良好,但部分幼儿自画像的头身比例还不够协调,自画像中头部偏大的现象较普遍。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大班幼儿对长短、高矮的概念还不够了解,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大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发展阶段有关。另外,部分中大班幼儿的自画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特殊画法,表明幼儿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中大班幼儿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缺乏稳定性,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中大班幼儿的特殊画法多表现为采用线条表示四肢或躯干,这也可能是受到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中班幼儿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幼儿自画像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中班幼儿,且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大班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中班幼儿。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1〕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概念亦随之发展,而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对“自己”这一认知对象的认识也会提高。另外,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受人际交往环境的影响。〔12〕与中班幼儿相比,大班幼儿通常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同伴、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因此对自我的认知更丰富,自我概念发展情况更好。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培养。

(三)女孩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男孩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孩自画像总分及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男孩,且在总分及面部表情、倾斜程度和性别真实性三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孩自我概念发展状况显著好于男孩。这与王桂歧的研究结果一致。〔13〕已有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感知到来自自我以外的世界的积极信息,如来自父母、教师或同伴的认同和接纳(孙崇勇、杨斯童等,2017),因此女孩自画像中容易投射出更多积极情绪。根据幼儿性别差异理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由于基因等的差异,男孩的抑制能力往往较女孩弱;从心理社会理论角度来看,男孩往往更喜欢激烈、具有冲突性的游戏,而女孩则更喜欢安静、合作类的游戏。〔14〕因此,男孩对自我的认知更易出现冲突和波动,呈现出自我概念的不稳定性,导致自我概念发展情况比女孩差。

四、建议

(一)利用自画像了解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研究表明,自画像是测量幼儿自我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不过,幼儿园教师在利用自画像了解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水平时,需要注意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对其自画像作品的影响。精细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的自画像往往结构更完整,头身比例更协调,特殊畫法更少。因此,幼儿园教师若采用自画像了解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对精细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的自画像结果需要给予谨慎解释,应当结合其他自我概念测量工具,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幼儿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二)针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引导

为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当针对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引导,积极评价幼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例如,针对自画像结构完整度表现较差的幼儿,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帮助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促进幼儿对自我身体的认知;针对自画像中表达出较多消极情绪的幼儿,教师应当多给予鼓励,引导幼儿多感受积极情绪;针对自画像中倾斜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应当多给予其积极评价,促进幼儿自我认知的稳定发展;针对性别认知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多引导其认识自己的性别特征,包括生理、行为等各个方面,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自我概念,养成适宜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自我概念教育应当注意点面结合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进行自我概念教育时,对幼儿整体表现较好的方面,如自我概念稳定性、性别认知等,应当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对个别存在自我认知不稳定、性别认知存在偏差的幼儿,教师应当多与幼儿家长沟通,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状况等,必要时制订个别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而针对幼儿普遍表现不佳的方面,教师应当重视“面”上的教育引导。例如,要提高幼儿对自身头身比例的认知,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的身高、体型等。又如,针对幼儿社会自我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引导幼儿习得如何更恰当地处理人际冲突,从而增强幼儿人际关系的稳定性,进而促进幼儿社会自我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ITOVSKY V G,DUSEK J B.Perceptions of child rearing and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early adolescent years〔J〕.Journal of Youth & Adolescence,1985,14(5):

373-387.

〔2〕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30-36.

〔3〕艾丽丽,贾守梅,张玉侠,等.性早熟儿童自我概念与抑郁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8,296(8):75-77.

〔4〕〔11〕〔12〕谢华静.4~6岁幼儿的自我概念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7.

〔5〕LOHBECK A , GRUBE D , MOSCHNER B. Academic self-concept and causal attributions for success and failure amongst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Years Education,2017,(2):190-203.

〔6〕GLAISTER J A.Serial self-portrait:A technique to monitor changes in self-concept〔J〕.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1996,10(5):311-318.

〔7〕理查德·P·乔利.儿童与图画:解析儿童绘画心理〔M〕.李甦,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26-27.

〔8〕张婧,雷秀雅.绘画测验在儿童亲子关系评估中的有效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1):40-44.

〔9〕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9.

〔10〕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43.

〔13〕王桂岐.学前儿童人物画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4〕李想.基于社会发展视角的情绪表达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学进展,2017,(3):359-365.

A Study on 5-6 Year Children’s Self-concept in Self-portrait

Lu Feng, Liu D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作者:卢凤 刘丹

大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2:

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现状和培养研究

摘要:对大班幼儿同伴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游戏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最多,教学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最少;同伴合作时使用单项控制策略为主;异性间合作行为比同性间合作行为少,男孩同性合作行为比女孩同性少。需加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体验双向分享合作乐趣、引导幼儿使用双向分享策略与同伴合作;家长参与和小组合作形式增加男孩同性间和异性间合作行为。

关键词: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培养

1 问题提出

在21世纪中,能取得重大成功的人往往是懂得合作,善于利用他人的资源的人,他们使团体的作用大于个人作用之和,将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如何培养幼儿拥有合作精神和合作策略成为幼教事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

本研究主要以大班为研究主体,从发生的背景、合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和合作行为水平三个大的方面对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进行观察,笔者在深入长沙市A幼儿园A区中班31名幼儿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现场观察,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并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将所收集到的 80个有效案例,从三个主要方面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现状,给教师和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建议。

2 大班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游戏活动中合作行为多,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少

在不同类型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过渡活动)中,游戏活动发生合作行为的次数是最多的,发生次数有42次,百分比为52.5%。而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最少,发生次数只有5次,百分比为6.25%。

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和非正式访谈,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会主动遵守同伴间制定的规定和配合,在幼儿园中,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是最多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游戏中会涉及资源、空间、时间的问题,这些就促使了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参与的程度是最低的,幼儿可以更加自由的活动,因此幼儿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合作行为少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大一班的刘老师自己本专业是美术教育,并且是本学期新上任的教师,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因为对幼儿的不熟悉所以导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些指令性的语言会让幼儿没办法理解,并不能很清楚指导活动目标是什么。第二个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强调纪律性,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合作意向或行为时,教师未能真正分辨这种行为是否会破坏教学秩序就加以干扰和制止,这样子让幼儿感觉到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轻易地和同伴进行交流和互动,不然会让老师不高兴,如此下去会让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更加不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完善。

2.2 同伴合作时使用单项控制策略为主,双向分享型策略少

在同伴合作行为使用策略中自觉配合的次数最多,出现30次,提醒和协商出现最少,只有1次。概括来说,单项控制型合作发生次数有55次,双向分享型合作只有25次。

幼兒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单项控制,很少情况下是双向分享。这与幼儿的年龄密切相关,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在前运算阶段2至7岁时,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只会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不能站在同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样在合作中更多是从自己出发,相互协商、探讨的出现的次数就少,要去除“自我中心”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2.3 异性间合作行为比同性间合作行为少,男孩同性合作行为比女孩同性少

女孩和女孩合作的次数是最多的有39次,男孩和男孩的合作次数有23,男孩和女孩的合作出现18次,总的来说异性间合作行为比同性间合作行为少。

异性之间合作行为比同性间合作行为少的原因在于同一性别的幼儿有很多相同爱好和兴趣,比如在幼儿园观察得知,女孩通常选择的区域是阅读区和美工区,男孩则选择建构区和益智区,在日常活动中经常选择同样区域活动的幼儿之间自然会有交流和互动,会形成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而不同性别之间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不会产生有互动的机会,因此异性间合作行为会比同性合作少。

男孩同性合作行为比女孩同性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跟家庭影响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幼儿天性爱模仿,在未接受学校教育前都是通过在家中对父母的模仿来认识世界并且初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女孩通常模仿母亲,男孩模仿父亲,因此女孩一般都温顺、懂事,遇到问题爱交流沟通,男孩表现得勇敢、有担当、有主见,所以在幼儿园中女孩与女孩间交流会更多,遇到问题时会更好地解决,男孩和男孩指间通常会因为对方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而发生冲突和争执,会要求对方改变自己的意愿配合自己。

3 大班同伴合作行为培养建议

3.1 教师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加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

在幼儿园活动中不仅仅只有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合作行为,还有教学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过渡活动都可以全面的培养,其中要特别关注教学活动。

基于分析的两点原因,并给出相对应的培养建议。第一,教师应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多阅读学前教育相关的专业书籍,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话与之交流,并且尽快地了解、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会合作对于幼儿亲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把合作情感方面的安排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安排多种合作方式,如小组讨论、集体合作等,并告诉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哪些行为是扰乱活动纪律,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例如在教师的要求下允许讨论商量,应该与同伴轻声讨论不妨碍他人。这样幼儿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在活动中自己能与同伴交流合作,也能快速完成教师的任务与要求。

3.2 体验双向分享合作乐趣,引导幼儿使用双向分享策略与同伴合作

大班幼儿已具备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仍然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大班幼儿依旧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教师可以在幼儿中发起讨论,在讨论中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比如,图书区有一本好看的圖书,两个小朋友都想看,应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可以选择轮流等待,让其中一个幼儿先看,然后再给另外一个幼儿,学会等待,会让幼儿更加体验到等待而来的东西的珍贵与喜欢。户外体育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无法搬动体育器械,应该怎么办?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去帮助幼儿共同搬运体育器械,幼儿天性爱模仿自然也会去模仿教师的行为。角色区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两个小朋友都想穿,应该怎么办?这时候教师可以建议幼儿进行协商,讨论好让哪位幼儿先穿,此外教师还应对幼儿间的合作给予及时的关注,以提升幼儿合作的质量。

3.3 家长参与和小组合作形式增加男孩同性间和异性间合作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利用家共育的形式是家长和教师培养幼儿合作共同的目标,增加男孩同性间合作行为同样可以更好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应积极开展家庭合作小组的活动,增加男孩与爸爸的相处机会。每个月组织一次家庭合作小组外出活动,家长、教师、幼儿都需要商量讨论好活动地点、时间、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爸爸与男孩的合作与协商。在活动的最后安排亲子运动会,“大脚小脚一起走”爸爸和男孩、妈妈和女孩的组合形式参与,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这样男孩会对这种合作形式的游戏带来的乐趣更加深刻。

增加异性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教师可安排男孩与女孩一组,营造合作氛围开展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帮助未完成任务的小组,这对于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幼穗,张丽玲,戴斌荣.儿童合作策略水平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0(4).

[2] 王晓娟.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的类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 陈琴,庞丽娟.幼儿合作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1).

[4] 胡玉娟.在生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J].贵州教育,2003(03).

[5] 梁欣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周平 李思思

大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中美育的思考


一、绘本的特点

绘本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图画书,用浅显易懂的语句来讲就是“画出来的书”,它将绘画与文字相结合,以图为主、以字为辅表达故事的内容。大班幼儿的年龄相对较小,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艺术素养相对缺乏,因此,大班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幼儿绘本拥有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生动形象的画面,主题明确突出,符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容易被幼儿理解和阅读。此外,绘本还能帮助幼儿启发思维、增强颜色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力,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幼儿美术教育中。
二、绘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颜色感知能力

绘本的画面生动有趣、颜色丰富,对增强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能从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感受到五彩斑斓的颜色。“动”即为暖色调,“静”即为冷色调,不同的色调在视觉上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大班幼儿的具象思维能力较强,绘本中不同的色彩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比如,看到蓝色白色能联想到蓝天白云、看到红色橙色能联想到太阳火焰、看到绿色能联想到大树小草等等。此外,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一起还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让大班幼儿可以从绘本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神奇魅力。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讲述了一群大象,有年轻的、有年老的,有长得高的、有长得胖的、有长得瘦的。但有只叫艾玛的大象跟其他的大象都不一样,它拥有着与别的大象不一样的色彩,它身上有黄色、橙色、红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十分神奇。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它经常逗得大家开心大笑,小伙伴们也经常逗着它玩。有一天晚上,艾玛翻来覆去睡不着,它在想心事:觉得自己跟大家不一样,所以才会被大家笑话。于是,早晨趁大家还没醒,艾玛就悄悄地溜走了。这个绘本故事里的艾玛跟其他大象的颜色都不一样,呈现在幼儿眼前的是鲜艳、丰富的色彩,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逐渐加深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让幼儿对绘画产生新的认知。
二、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绘画技巧

点、线、面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点线面在绘画中的丰富运用。教师的指导能帮助幼儿理解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绘画学习打下基础。每一幅画面都有着透视关系,大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从绘本中学习不同的透视关系,了解视角变化所带来的奇妙效果。画面还可以分为平面和立体,大班幼儿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绘本充分体会到平面与立体的联系与区别。此外,绘画还拥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有铅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还有剪切拼贴等等,通过绘本,大班幼儿可以学习到多元化的绘画表现方式,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三、让幼儿感受多元的文化

绘本的作者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一样的绘画风格,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风格的绘本能让幼儿切身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在阅读绘本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欣赏这些精美的绘本,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绘本《我的连衣裙》讲述了小白兔用天空中掉下的白布制作了一件看似平常的衣裳,但她跑到花园里,花朵便跑到她的衣服上;下雨时,雨滴又跑到她的衣服上……当小兔子醒来时,哇!有一件漂亮的满天星衣服。跑去远方的小兔子在新的一天里又会穿上什么样子的新衣服呢?在不同的场景里,小白兔穿上了不同的裙子,这个绘本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这样的绘本故事可以开拓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知道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元素都可以成为连衣裙的装饰。于是,教师将绘本投放到美工区,起初幼儿会模仿书中出现的东西装饰连衣裙,渐渐地他们的连衣裙上出现了闹钟,出现了他们坐过的摩天轮等等。教师要精心地提供给幼儿符合他们年龄需求的绘本故事,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拥有更多元化的感受。
四、绘本在大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绘本作为大班幼儿美术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培养大班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要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绘本发挥着一种辅助教育的作用,教师要仔细阅读绘本,挑选出具有美感和教育价值的优秀绘本,以供幼儿阅读。第二,教师要选择适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和兴趣需求的绘本,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美育包含很多方面,单靠绘本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的力量。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发现美、欣赏美的机会,做好引导工作,让幼儿能多元化、具体化、形态化地阅读绘本。

绘本《大脚丫跳芭蕾》讲述了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但是评委嫌她的脚太大拒绝看她表演。贝琳达不得不放弃舞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她找到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非常享受和客人们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她的心里仍有一个舞蹈的梦想。有一天,她工作的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餐厅里响起了乐团的奏鸣曲,贝琳达情不自禁地在乐声中跳起了舞。她跳得太美了,餐廳的客人们慕名而来,芭蕾舞团的总指挥也来观看她的舞蹈。优美的舞姿打动了芭蕾舞团的总指挥,贝琳达再一次回到了舞台。芭蕾是很多小女孩的梦想,渐渐地美工区也出现了《大脚丫跳芭蕾》的故事内容。于是,教师将绘本延伸到美工区,每月推荐绘本主题,让幼儿通过细致观察绘本图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想法表现绘本故事。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的绘画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本不再普通地作为图画书存在,它丰富了幼儿的内心世界,能让幼儿在阅读时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绘本故事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城堡、飞往太空、潜入大海、与小鸟对话、与大象嬉戏,让幼儿更加活泼,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幼儿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从而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美术知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

(作者单位:昆山市石浦中心幼儿园)

作者: 沈夏

上一篇:教师职业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老年大学心理素质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