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本文针对凤池山省级森林公园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配套、不完善、不开放的现象,分析了公园在建设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城市森林公园在满足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两大功能之下,如何搞好凤池山森林公园的改造升级,创建森林城市,服务城区市民,为凤池山森林公园发展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参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研究

摘要:江西森林公园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结合江西森林公园发展建设现状,研究江西森林公园现有主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及其探索模式发展,针对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提出构建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的决策性建议。

关键词:经营管理模式; 森林公园; 江西省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ode

of the Jiangxi Province Forest Park

ZHANG H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Urban Management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China)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达63.31%,森林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良好的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的基本条件。虽然江西省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江西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展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江西省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巩固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兴林富民;有利于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强化林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但由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和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等原因,导致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参差不齐。即使森林资源质量等级相同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由于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其旅游产业经济差异性也很大[1]。

1江西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产业发展的要求,江西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因地制宜,根据区域产权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产业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以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森林公园生态经济建设。使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已成为江西生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

截至2012年底,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162处,经营总面积达50.01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1 072万hm2)的4.7%,占国土面积(1 669万hm2)的3%,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4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旅客人数4 500多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3.59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49.23亿元,其中门票收入6.04亿元,实现年社会综合产值244亿元[3]。

2主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2.1国有林场内的森林公园基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由于产权及管理体制等历史原因,江西省绝大多数森林公园是在原大型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森林公园主要依托于原有的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资源从事旅游产业,林场与森林公园“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林权单位所有,独自经营为主的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模式[4]。

这类森林公园比较多,如江西景德镇市郭璞峰森林公园,其管理和经营建设单位都是国营昌江区林场。国有林场以前主要侧重于营林生产,所以其人、财、物的配备也主要是以营林生产为重点;但随着森林生态发展的热潮,营林单位开始依托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区域地理位置、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建立起了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然而,人员构成未变,知识结构未变,综合素质未提高,其经营管理模式还是以前的模式,在对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很有限,加上国有林场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不能自主经营的产业经营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旅游产业的竞争市场,进而无法实现其优势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导致了江西省大部分此类森林公园发展建设停滞不前,形成“怀抱金鸡却不会下金蛋”、“资源富集却囊中羞涩”的发展怪象[5]。

2.2多种经济成分并由林业局或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

林权所有人在两个以上的森林公园,也就是由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森林公园,由县林业局或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并行使林业管理和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职权的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由于江西省集体林区面积较方,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类型的森林公园也比较多,如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范围涉及太平镇、招贤镇、梅岭镇、罗亭镇、长岭林场、中日友谊林场、向阳林场等多个林业单位和乡镇,其建设管理单位为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林业局,成立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由于这类森林公园建设初期,其产业经营管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林业局或地方政府作为区域产权的管理经营者,对森林公园区域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有效配置起着抉择性作用。同时也对生态旅游产业经营管理的生态经济收入进行有效地行政分配。管理机构既“管理”又“经营”双重身份,作为经营者的管理机构,在旅游产业经济高效益的目标下,很难有效地实现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造成与相关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平等竞争,更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3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森林公园区域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形成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属于政府不同部门管理,很多地方往往是先建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而森林公园目前基本上没有国家投资支持。另外,国家森林公园是林业部门批的,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批的,后者的牌子当然要大一些。为了更好的提高宣传效果,提高知名度,地方政府往往想再争取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牌子,将森林公园区域的旅游产业划归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如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的龟峰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成立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4年争取得到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牌子后,森林公园划由国家风景名胜区统一经营管理,后来再增加了“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著名品牌。

3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

3.1地方政府将森林公园划归(或租赁给)旅游局经营管理模式

地方政府将森林公园划归旅游局经营管理,或是林业部门租赁给旅游局,旅游局不但行使旅游行业管理,也行使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

目前,全省已有的形式是森林公园整体经营权租赁。如地处靖安县的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其经营管理模式是将整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由县林业局租赁给县旅游局,县旅游局独立经营,每年向林业局交一定的租金,并负责财产保全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虽然可以很好地开发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但是一方面森林公园资源的所有权缺乏合理的租金,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林业局独享资源租金,区域旅游资源消耗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3.2租赁给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全省已有将整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权租赁给企业,企业自主经营,林场负责森林保护。如彭泽县龙宫洞森林公园,由彭泽县龙宫洞风景区管理处龙宫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政府与企业签订的联合开发协议规定,除宗教文化景观由企业负责投资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地方政府投资。企业聘请旅游管理公司的专业人士对森林公园进行规范化管理,每年给予相应的管理费。通过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森林公园旅游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政企分离,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企业旅游产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3.3资源入股合作旅游开发的旅游经营管理发展模式

产权所有者与产业经营者邀请森林资源评估专家对森林公园内的森林生态资源进行评估,而且每年通过评估,资源价值逐年上升[7]。如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林业局以林业经营管理技术入股,林权所有者则以森林资源评估价值入股,产业经营者以资金及产业经营技术入股,政府对产业经营进行宏观调控管理的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进资金,还能利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对森林公园的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避免了由于公园建设初期缺乏资金、起点低而造成对资源的破坏[8]。特别是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群众将逐渐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模式,积极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4问题与建议

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如何处理好森林公园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社会,森林公园采用何种旅游经营管理模式是个市场问题。然而,一旦引进市场机制进行森林公园开发管理,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森林旅游资源无形资产的评估标准,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潜在价值无法用现实的价格表现,很容易造成资源价值补偿的不对称性;加之森林生态资源形成的长期性,企业经营管理规划必须具有长远性,如果企业经营时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其介入的资本只顾逐利,对资源竭泽而渔,而忽略了对长远资源的维护和投资的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得森林公园产权所有者既丧失了经营权、甚至还很容易丧失管理权。

因此,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市场化的旅游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是使资源实现最佳配置途径之一。但并不是说将经营管理模式市场化了,资源所有者及其代理者只需坐享其成即可。作为森林公园旅游经营管理者,则应根据森林公园区域生态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完善的森林公园林业产业及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协调区域资源与环境,协调森林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通过经营管理,使区域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公园资源所有者,根据完善的森林公园林业产业及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严格完善的森林公园环境评价体系,有步骤地推进森林公园林业发展及其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全面确立,监督并协助经营者做好相关调研工作,是其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实现保障其所有权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2]张红.江西森林公园在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中的地位变动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83-87.

[3]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2[Z].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4]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5]杨晓华,张珩,夏爱萍,马朝洪.四川省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模式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3(4):62-64.

[6]陈贵松,陈建成.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森林公园管理创新[J].林业经济问题,2009(1):43-46.

[7]陈遐林.森林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J].林业经济,2003(1):40-42.

[8]谭振军,王海滨,牛剑锋.森林公园股份制改造初探[J].农业经济,2005(5):54.

[责任编辑:鹿鸣]

收稿日期:2014-03-08

基金项目: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13KY3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GL061)

作者简介:张红(1972-),男,江西省赣县人,讲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管理、森林旅游。

作者:张红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篇2:

通山县凤池山森林公园发展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凤池山省级森林公园存在批而不建,建而不配套、不完善、不开放的现象,分析了公园在建设与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城市森林公园在满足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两大功能之下,如何搞好凤池山森林公园的改造升级,创建森林城市,服务城区市民,为凤池山森林公园发展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参改。

关键词: 森林公园;发展建设;经营管理;探讨

1 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通山县凤池山森林公园位于通山县城区南侧,地跨东经114°27′48″~114°32′18″,北纬29°31′18″~29°32′24″之间,总面积781 hm2。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山体呈东西走向,地层较为单一。凤池山最高处海拔462 m,最低处海拔75.5 m,相对高差386.5 m。山中溶洞较多,且奇异独特,喀斯特地貌特征较为显著,土壤多为石灰岩和页岩发育而成的黄红壤和黄棕壤,土层厚度平均在80 cm左右,pH值6.0~6.5之间,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森林公园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暖多雨,降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七月平均气温28.5 ℃,一月平均气温3.7 ℃,年降雨量1 510 mm,年日照时数1 845 h,年无霜期在226~248 d之间。

(2)森林植被概况。凤池山森林公园森林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67%,共有65科250属578种。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马鞍树、香椿、樟树、柏木等。公园引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银杏,二级保护树种9种,如秤锤树、青钱柳、红椿、厚朴等,省级保护树种17种,三尖杉、天竺桂、黄山玉兰、银鹊树、蓝果树等。

(3)公园人员及建设概况。通山县凤池山森林公园成立于1997年,由国有凤池山林场发展而来,隶属通山县林业局管辖,与凤池山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理管模式。森林公园内设有办公室、财务室、保洁班、生产组、带村办等,干部职工总数43人,其中行政干部15人,技术人员8人,工人20人。从2010年起免费对外开放后,凤池山森林公园成为方便城区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公益性单位。

近几年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了9 000多米游步道,公园主道实现硬化刷黑,游步道和主道都实现了亮化,新建休闲凉亭、公厕、体育广场等公共设施。现在森林公园已成为通山城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户外观光游玩的理想场所。

2 凤池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园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度薄弱。

凤池山森林公园与凤池山林场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长期以来处于事业型编制,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在组织机构上场园合一,必然导致公园是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使得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与资源保护为核心发生矛盾。这样,公园在职工工资、社会保障等重大经济压力之下,就會注重经济上的开发,而忽视森林生态上的保护。其次,目前森林公园仅属林业部门管辖,在公园建设过程中,交通、环保、国土、城建、发改、文体、公安等部门都对公园的某项资源有管理权,导致多头管理,互相牵制,增加了公园建设管理的难度,也阻碍了森林公园的发展[1]。遇到履职尽责,承担责任的事,都以公园守土有责加以推脱,如公园内车辆交通管制的问题得不倒改决。另外,场还带一个行政村,如计划生育、精准扶贫、社会综合治理等村务工作,还要林场行使乡级政府一样的管理职能,削弱了公园管理力度。

(2)规划水平不高,公园主题定位不明。

《凤池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编写于1997年公园成立之时,设计的主题突出城市森林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观光为重点,注重游乐设施和景点的开发,目的是增加公园门票和经营的收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越来越来多的城市人们关注健康和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认为,把森林应用于增强公众健康和防治生活习惯病,是林业发展的又一最新趋势。所以,公园的规划设计滞后,主题定位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未能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凤池山森林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后,主要依靠财政部门每年补贴40万元管护经费,这点经费尚不够职工工资和交纳社会保险,保持正常运行还要靠上级林业部门和林场的投入。因林业部门的投入资金又有限,建设、维护、管理的事业经费又未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基础设施建设除核心区比较好外,其它地方基本上是空白。森林公园处于批而不建,建而不配套、不完善、不开放的状态,已不能满足市民森林旅游、观光的需求。

(4)林相较为单一,季相变化不明,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凤池山森林公园虽然植物种类繁多,但多为落叶树种,林相较为单一,季相变化不明。紫藤是森林公园的一大特色,但属攀缘植物,容易把树木缠死,林场在中幼林抚育时,为保树木把一部份紫藤砍掉,造成对特色资源的破坏。林场职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的“破坏性建设”导致了很多景区被过度或不适当开发[2]。

(5)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环保宣传力度不够。

森林公园既是生态旅游和森林观光的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因此,既需要懂得公园管理、旅游开发、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悉知生态文明建设,创导绿色低碳环保方面的人才。公园的管理干部都是原来林场的职工,他们只悉知造林护林,育苗方面知识,年龄又普遍偏大,人员偏多,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都存在困难。

3 公园发展建设、经营管理的对策

(1)坚持发展以森林养生,森林旅游为主题的休闲性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养生是指依托森林资源或森林环境,生产出满足人们健康养生需求的产品的体验活动[3]。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4]。创建森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凤池山森林公园是城区的生态屏障和城市的“绿肺”,成为通山县委县政府建设森林城市的靓丽名片。森林公园的客源主要是城区市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提高森林环境质量是吸引市民“返朴归真,亲近自然”动力之源,所以,公园的主题以森林养生、森林旅游为中心。

(2)坚持高标准设计,严把公园改造升级质量关。为了保证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创建森林城市相适应,更好地服务城区市民,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聘请专家团队搞好公园改造升级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凤池山森林公园的服务功能是休闲观光、健身养身,建设规划必须与主题定位相适应。细节设计上注重以人为本,根据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发挥公园的多种功能[5];二是重视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后,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过度集中,要做好功能区划与疏导,避免对局部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三是景观资源打造上,遵循自然规律,保持多样化的乡土树种及草本、藤本和灌木类,兼顾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配置,融洽地方人文景观,满足游客森林旅游、体验和森林养生的功能。针对森林公园资金投入不足的普遍现象,坚持分步实施,宁慢忽监和遵循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6]。

(3)创新管理体制,加强管理队伍人才的建设。凤池山森林公园是在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场园合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公园的发展。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湖北省国有林场改革从2016年3月起动至2017年6月结束,公园可借国有林场改革的契机,理顺管理体制。采取分家不分山的形式,实现公园与林场分离,强化森林公园管理的行政地位,由林业、城建、国土、旅游等相关部门联合行文成立城市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从事公园保护管理职能,同时也健全了管理队伍建设。根据国有林场改革的精神,改革后的国有林场将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建设和修复生态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按改革要求核定编制,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这样就把森林公园管理与林场经营职能分离。管理体制理顺后,国有林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与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功能有机结合。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地方特色人文景观改造。凤池山森林公园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协和人大代表的议案,议一事解决一事,而不是将公园建设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公园基础设施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一是延伸游步道修建,以缓解中已心区环境容量;二是布局设计合理的便民设施:如商亭、休闲凉亭坐椅、公厕等;三是增加各种方便市民健身的体育器材;四是公园入口停车场修建等。牛头塔、翠屏古刹、朱侍郎洞、怀煜亭等景点有古老的历史,是凤池山森林公园文化名片。发展森林旅游,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好,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改造及相关配套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5)科学营造植物景观,增强公园森林景观的季相美。植物是森林公园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科学应用植物营造公园景觀,不仅使游客观赏到美丽的植物,还能从植物组合、外形特征等感受到美好的祝福或寓意。在人文精神层面,以美的形态给人以美的感受,缓解了现代城市带给人的压抑和紧张感[7]。过出林场造林着重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林相单一,季相不明。在保护天然森林景观的前提下,可利用林间天窗、可造林地发展乡土彩色树种,如枫香、银杏等,利用退耕还林地栽植梅花、樱花、桂花、紫薇、杜鹃等,对经济林桃园、李园稍加改造,供游客观赏。通过科学营造植物景观,使公园一年四季花香不断,形成色彩丰富,变化多端的植物景观。

(6)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森林资源保护是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森林公园建设中保护与开发利用二者关系,保护永远排在首要位置,国外发达国家早已跨过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阶段转向以资源保护为导向的阶段[8]。溶洞和紫藤是凤池山森林公园的特色风景资源,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对公园发挥森林旅游,森林养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党的十八代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意见》。凤池山森林公园位于通山县城区,流动游客多,利用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优势,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向市民宣传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提高他们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 结论

凤池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的“绿扉”和“氧库”,也是城区市民休闲观光、健身的场所,所以公园主题定位以森林旅游、森林养生为主,理顺管理体制,培养管理人才,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增强森林景观,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建设,使凤池山森林公园成为通山县创建森林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和旅游目的地之一。

参 考 文 献

[1]黎明.珠三角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2011(14):4041.

[2]王棋,胡春枝.我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1997(2):35.

[3]高树杰,刘宇清,燕修平,等.太子山林管局森林养生产业发展之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2016(2):6061.

[4]李昌周,彭江红,夏代刚.湖北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6(3):77.

[5]林大影.考察美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几点启示[J].绿化与生活,2013(5):4548.

[6]董秋燕,王生.潜江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策略[J].湖北林业科技,2015(2):4546,90.

[7]向莉,张华香.浅谈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J].湖北林业科技,2015(2):4749.

[8]房仕刚.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对比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8(4):8284.

(责任编辑:唐 岚)

作者:陈林 徐礼军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论文 篇3: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森林公园发展的意见

林场发[2006]2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

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是保护和利用森林风景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和健康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做好新时期森林公园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事业的发展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森林公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设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有效保护了我国多样化的森林风景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的同时,直接推动了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森林公园是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林业向社会提供多种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形式,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森林的游憩利用功能是森林具有的多种重要功能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保护森林风景资源、扩大森林游憩功能利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快森林公园建设步伐,不断拓展林业保护的领域和产业发展的空间。促进森林多功能利用方式和林业为社会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向以生态需求为主、多功能利用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

3.森林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森林公园建设的定位不明确、发展滞后,尚有大量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没有被纳入有效保护的范围;保护和利用的矛盾突出,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破坏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法律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森林公园建设事业的发展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状况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以及整个林业建设指导思想根本转变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我国森林公园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新时期森林公园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和“以人为本、严格保护、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效益水平,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促进保护自然、推进产业发展、弘扬生态文化的坚强阵地,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5.目标任务。力争到2010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规划总面积达到3900万公顷,使我国林业建设区划范围内各类具有重要意义的森林风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游客接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体系。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加快森林公园建设的步伐

6.合理调整森林资源主导功能利用布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主导需求转变的具体要求,在组织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把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具备一定区位条件地域的森林,确定为以提供欣赏和游憩服务为主的特种用途林。纳入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范围,实行科学的分类经营和主导目标利用。各地要根据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不同区位条件下森林的主导功能和经营方向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地开展风景林营造和对现有林的景观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以游憩利用为主的森林比重,不断扩大对公众开放的森林空间,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多样性和为公众提供良好森林游憩服务以及开展科普和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真正把森林公园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全面纳入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加以推进,使林业的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7.将森林公园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森林风景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认真做好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按照山脉、水系的自然分布,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合理设置森林公园,逐步改变目前主要按行政区划建立森林公园的状况。要把建设森林公园与各地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周围特别是大中城市周围集中连片的森林资源,凡具备一定条件的,都应当有步骤地纳入森林公园建设规划范围。要在理顺产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鼓励集体或个人将其经营管理的具备一定景观利用条件的森林资源,纳入到森林公园建设开发体系中来。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的受益主体,引导他们走一条不以消耗和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有效利用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脱贫致富之路。

8.规范审批管理和加快重点森林公园建设。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将一批森林风景资源集中、景观品位较高、规模较大、交通区位条件较好、影响辐射面较广的森林公园,纳入重点规划建设,以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各类森林公园的全面发展。继续实行森林公园设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三级分级审批制度,按照国务院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设立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撤销、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审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由国家林业局审批。

四、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

9.强化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的职责。森林风景资源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激发人类创造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重要源泉,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保护和合理利用好我国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提高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弘扬先进生态文化、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强化并切实履行好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的职责,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促进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0.逐步实现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管理的制度化。要在对我国多样化的森林风景资源开展调查、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编制《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明确具体的保护对象和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将那些地质地貌十分独特、景观环境特别优美、自然美学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较高、景观类型具有全国或区域性典型意义的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纳入国家自然遗产保护的范围,实行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要逐步建立对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档案,对各类开发建设带来的影响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

11.加强森林公园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对森林公园建设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步伐,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立法,逐步建立起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法监管体系,把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公园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做到依法保护、依法建设和依法管理。

五、规范森林公园建设管理

12.认真编制和严格执行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能建设”的原则,认真做好森林公园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提倡“以人为本、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森林公园建设理念,坚持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的建设方向,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确保森林公园各类自然景观独特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森林公园规划范围内的林地和各类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容易造成森林景观及其环境破坏的大型永久性设施的建设。坚持按总体规划要求建设森林公园,杜绝无规划建设或不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确保各项建设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13.加强对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要建立对国有森林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偿使用制度,维护森林风景资源资产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森林风景资源资产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产,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作为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代表,切实履行好对这项重要国家资产的管理职责。任何经营实体利用森林公园内的森林风景资源从事经营性森林旅游项目开发,都必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取得经营权。要坚决制止各种以招商引资为名,低价甚至无偿出让、转让国有森林风景资源经营权的行为;严格控制森林公园经营权整体转让,防止国有森林风景资源被投机商独家垄断并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禁止将森林公园建设的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市场流转,切实维护好各项国家权益。森林公园管理机构收取的门票收入和森林风景资源有偿使用费收入,应主要用于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14.加大对森林公园的行业监管力度。认真整顿无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坚决取缔对森林风景资源造成破坏或严重环境污染的森林旅游开发项目;严肃查处在森林公园内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破坏景观环境以及不经批准擅自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森林公园旅游秩序的管理,倡导开展文明、健康、有益的森林旅游活动;严格控制森林公园超环境容量接待游客。

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活力

15.加快森林公园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利于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国有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建立的森林公园,其管理机构应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要按照管理与经营“两权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职责和任务,把建设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组织监督总体规划实施、开展风景林改造与营建、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森林风景资源资产管理等方面,切实履行好政府赋予的各项公共管理和建设的职能。同时,按照社会办产业和企事分开的原则,逐步把纳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的森林公园直接从事的各类商品经营性活动剥离出去,另行组建或以各种有偿方式转由其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实体经营,将以各类森林风景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业全面推向市场、推向社会,真正把森林旅游产业办成开放式的社会化大产业。要加强对其他所有制主体建立的森林公园的行业指导。促进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6.拓宽森林公园建设资金投入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森林公园各类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政策,扩大招商引资,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鼓励各类具备条件的经济实体投资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改善森林公园基础条件,不断提高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和服务大众的能力。

17.全面提高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森林公园内的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项目、商业网点等全面推向市场。广泛调动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发展森林旅游的积极性,形成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改善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森林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要充分挖掘森林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拓展适合区域森林风景资源特点的森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不断提高森林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森林公园内导游、餐饮、住宿、娱乐、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的规范管理,优化森林公园的旅游环境。要充分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艺术品的开发力度,逐步形成规模化、系列化和品牌化,不断培育和壮大森林旅游市场,促进森林旅游产业的全面全展。

七、完善科技支撑,强化队伍建设

18.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对我国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对森林风景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办法,完善对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及其资产价值的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对森林风景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的办法,建立科学的景观资源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加强对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宏观调控和服务的信息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促进森林风景资源保护、风景林建设管理、以及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的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我国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利用事业与国际接轨。

19.强化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对森林公园各类建设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对森林公园各项关键岗位严格的持证上岗制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对森林公园各类管理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不断提高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的水平。

八、加强组织领导

20.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森林公园事业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发展在整个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这项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使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更好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整体之中。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对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加强人员配备,落实工作经费,强化管理职能。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和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这项事业全面、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上一篇:工会干部组织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档案管理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