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17

【文章摘要】本文首先对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探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认为资源、市场和发展基础是三项最基本的比较点,最后对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合理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各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帮助和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区域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区域文化产业论文 篇1:

浅谈区域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摘要:区域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区域文化产业的开发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本质的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研究区域文化产业的开发,是区域文化产业建设的理论需要,也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关键词:区域文化 经济建设 文化产业 软实力

1、区域文化及其发展,以及对当代的意义

1.1何为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是一种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的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会加强该地区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效应,通常一个文化的存活是离不开这个地方文化的传承性,这样的传承就会产生出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也产生出不同的区域文化。

1.2区域文化的发展

早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外文学界便注意到研究区域型文化的重要性。区域文化研究热潮应改革开放之运而兴以来,经历了由少数学者热衷到群体组织投入,由少数区域开启到整个地域展开,由文化资源挖掘到文化学科构建,由文化现象研究到文化产业开发的发展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由理念到模式的创新,区域文化研究处于新的发展形势,面对新的发展课题,展示出新的发展前景。区域文化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如今社会的信息化、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区域文化竞争会是区域经济竞争的最终表现。

1.3区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一,区域特色文化对于形成区域特色经济有着重大的意义。特色的区域文化会会以知识、技术、信息等形式渗透到区域经济中,从而会形成特色的区域经济,并发展成为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

第二,区域特色文化直接对区域创新体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塑造者区域创新的主题的整体素养,提高创新主题的文化涵养、创新精神和意识。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区域创新的主体也起着推动特色区域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三,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建设区域经济的软环境,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建设的软实力。

2、文化产业以及其发展的基本过程

2.1 文化产业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对“文化产业”的否定批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工业”一词最初产生的语境被新的语境所置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中性概念,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文化产业”。

2.2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过程

将文化资源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与其他经济发展要素充分结合,从而催生了文化产业形成和推动经济活动的发展。我们要将文化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挖掘、整合、创新等途径形成新的贴合市场的文化产品,参与到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基本环节中,在市场基本规律的作用下,遵循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标准,形成全新的文化生产和运行方式;并且我们要加大文化生产规模化,使得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群的兴起。把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其基本过程可表述为:文化资源——文化产品——文化产业。

3、现阶段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3.1 我国当今文化产业现状

区域文化产业投资融资渠道单一,区域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拓展和创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区域文化企业融资基础薄弱。大多数的区域文化企业属于微小型企业,信用度比较低,资产质量低,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过弱。并且大部分的区域文化产品都是以生产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缺乏创新的衍生产品,这样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大部分文化产业是在政府支持下形成的一些文化品牌和项目,其带头作用的效应并不强,无法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文化产业群。

区域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环境不够理想。信贷支持总量小,在金融资金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区域文化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普遍缺失,保险广度与深度不够。

区域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缺乏系统协调性。缺乏区域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市场调研,使得区域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极度缺乏,难以形成产品系列。由于区域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的文化产业融资产品往往规模较小,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协调。

3.2对解决当今文化产业现状的相关思考

首先,要构建有利于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体系,全面改进和提升区域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产业和文化产业互促共赢。

其次,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加强金融对区域文化产业链的支持。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拓宽区域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区域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不论是文化企业还是公益性文化事业,传统媒体到还是新兴媒体,文化基础设施还是文化创意产业,应该为多种区域文化领域、多种文化服务渠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与服务。积极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转型。

目前我国新兴的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无论是在研发和技术水平上,还是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市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由于整个资源和要素空间分布不平衡,导致了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的不均衡。因此,需要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从而推动区域新兴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铿.地域文化研究[M].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4

[2]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叶取源等.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J].山东大学,2009.

作者:胡婷

区域文化产业论文 篇2: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探讨

【文章摘要】

本文首先对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探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认为资源、市场和发展基础是三项最基本的比较点,最后对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合理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各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区域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

0 引言

依托于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文化产业,作为当今的朝阳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的弊端,就是在发展初期,发展模式和发展方法处于摸索状态,造成了多地文化产业发展雷同的状态,阻碍了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探讨的必要性

1.1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有所要求

自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出指示后,我国的文化展业发展进入了如火如荼的时期,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文化产业的模式也在持续不断的更新,创新的产业模式如“度假酒店”、“拓展训练”等需要相应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空间,这也就表示着,参考成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已经是不现实的,为了使区域文化产业能够在文化市场上寻找到立足之地,就必须进行比较优势探讨。

1.2 公众文化消费需求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有所要求

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带动了一条新的经济链,而作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发展的间接结果就是使国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双高局面使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旅游业的发展为例,单纯的购物、看山水风景已经远远不是人们对“旅游”的想法,因此,区域文化产业要想得以长久发展、满足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就必须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在复杂的产业发展道路上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通途。

2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的来源

2.1 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

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以“文化”这种无形的精神物质作为发展的基础,但其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不是无形的,因此,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利用相应的资源。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口结构复杂加之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使我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格格各具特色,这些特色就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特殊资源”,而这些资源各有其优势,例如,东北地区占有冬季大面积降雪的气候优势,东北则以冰雪运动、欣赏雪景和感受东北民俗为卖点进行旅游业的开发。

2.2 文化市场的比较优势

如果说文化资源的区域性比较优势的发现是用“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那么对文化市场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就是“本地区”和“本地区”自身相比。一个地区由于年代不同、人口流动不同、接受的新鲜事物的方式和态度不同,因此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内展现出不同的文化需求,例如,我国一线城市在世纪交接时期崇尚“小资文化”,带动了很多阅读咖啡厅、酒吧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如今,人们对环保和节俭以及自我挑战更加重视,“极简主义”的盛行和“回归自然”的需求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因此,区域文化产业要想得以持久发展,必须对地区文化市场的发展进行优势比较。

2.3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比较优势

虽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被十七大定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但各地区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和监管力度是不同的,为文化产业发展所提供的帮助角度也是不同的。区域文化要想得以持久的发展,还需要分析当地政府为文化发展开辟了哪些“绿色通道”,并且以这些“绿色通道”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毕竟,文化产业的发展始终还要以政府的支持为基础,政府占有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公权,这些都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3 区域文化开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实现的途径

3.1 着力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

进行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是实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的途径之一。区域文化产业要想在产业形势、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对区域内文化结构和文化特点有深刻的了解,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挖掘能够作为文化资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例如,云南地区彝族的漆器工艺十分著名,当地便可以进行与漆器工艺相关的文化产业发展。

3.2 以技術开发为依托进行市场开发

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网络时代的到来就是对技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诠释,因此,在对区域文化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后,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现有的作用于文化市场的技术,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是区域文化产业利用文化市场优势的主要方式。

3.3 对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进行有效利用

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方针、政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优势,这就需要地区文化产业对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有所了解,政府如在旅游文化开发方面有计划并投入资金,则区域文化产业可以利用这些基础优势,兴建游乐场或者创办旅游公司。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创造GDP增长和促进人民生活幸福感提高的关键性产业,文化产业朝向多元化、区域化发展已经成为定局。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形式也丰富多彩,各地区文化产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需要将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基础进行自我对比和与其他区域的对比,通过对比较优势的分析,利用政府的帮扶政策、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依靠技术引进和提高进行市场开发,使这种比较优势能够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使区域产业文化发展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赵德兴,李慧芬.国内主要城市文化产业模式比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9(03):11-15.

[2]黄伟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基于比较优势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2(09):155-157.

[3]徐艳芳.伦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实现[J].齐鲁学刊,2010(03):83-85.

【作者介绍】

石恒聪(1980.5-)男,汉族,辽宁鞍山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产业专业在职研究生,山东省威海市群众艺术馆演出部工作。

作者:石恒聪

区域文化产业论文 篇3:

艺术专业设置与区域文化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

课题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02A331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区域文化产业具有一种互融共生的关系。从专业与产业的关系来看,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专业与产业构建立体化和多层次结构的重要核心。因此,从秦皇岛文化产业的发展视角探讨研究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论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产业布局的对接、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还是有针对性的与重点发展产业的对接,都对于高职院校艺术学科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自身结构上的优化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置;区域文化产业;产业结构;适应性

一、艺术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的分析

从目前的整体发展趋势上看,秦皇岛区域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高职艺术专业在学科建制、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宏观思路上,局限性和教学安排非规范性的问题已开始显现,已成为约束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束缚艺术学科发挥专业功能的障碍。从艺术专业布点情况来看,目前,秦皇岛高职艺术专业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为:广告设计、民间美术、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通过各专业具体的布点数相互对照,可以发现,这些专业与秦皇岛新兴的七大战略性文化产业并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和相互适应的对接联动关系,产业所产生的新型岗位和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和标准,都没有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培植的专业,而高职艺术专业一直青睐的热门专业,则是秦皇岛发展重点产业所不急需的专业人才,这种现象造成了专业课程设置与当前文化产业结构相互脱节的状况,导致了专业人才过少甚至出现空白的现象。由此可见,秦皇岛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与支柱文化产业结构并未实现充分地对接,艺术专业还其尚未充分发挥为区域文化支柱产业服务的作用,这必将影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的匹配度与相互适应性。

由于文化产业本身涉及非常庞杂的范围,多数高职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建设都具有趋同性,缺乏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与实施中也不能很好的做到有重点、有方向的确定课程目标。因此,艺术学科建设就要从客观上以区域文化产业的多样性为导向,依据学科发展环境统筹规划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设置体系,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关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特色专业,避免专业出现重复建设和过度稀缺的现象,创建有持久发展力的专业群体,用以保证艺术学科的基本效应与价值,这既可以满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可以使得专业建设的优势与文化产业有了契合的交点。

二、专业层次集群对文化产业集群的适应性

在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集群效应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成熟度的一个标志,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目前,秦皇岛高职院校艺术专业集群的层次设置主要是要适应当前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考虑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专业集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实现资源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由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不同,在对专业需求的数量、种类和层次上就会产生固有的产业集群特征。这就要求秦皇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科结构、专业层次和专业规模,如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才会对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力。

为了更好的了解秦皇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对接的适应性,我们从产业集群需求规模、专业层次和产业匹配度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面对产业集群的需求,得出秦皇岛高职院校目前现有的专业设置只能满足三个产业集群的需要,即:创意设计集群、文化商务集群和文化旅游集群。按照专业层次对应用人才所涉及的专业进行划分,适应性最差的是动漫产业集群,这是由于高职的动漫人才就业集中在产业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当中,而本科层面的专业则是前期的原创编剧、导演策划,产业前期的本科人才缺乏造成了高职人才配比处于结构性的短缺,同时也制约着秦皇岛动漫产业的发展。此外,与以上产业集群相比,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目前还有三项专业与秦皇岛区域文化产业的衔接还处于空白状态,即:图书印刷出版产业、音像制品加工复制产业、影视文化制作产业,这三个产业在秦皇岛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内至今没有建立专业布点,因此,在短时期内还不能为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及其所涉及的专业层次进行统计分析,暂时还不能为适应性分析提供策略性依据。

三、以交叉学科为根本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当前,秦皇岛高职教育体制一直存在着学科和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由于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了与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难以发挥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空间。而文化产业则是一个没有明确知识领域界限的学科,是一个集成发展的产业,其涉及的专业有艺术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因此,在围绕文化产业多种发展的视野下,部分高职艺术专业教师在产业的操作实施之中,也在寻找着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多学科的交叉来支撑着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不仅整合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还加强了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了层次分明、彼此照应的课程结构,并在未来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利用各类资源,建立了与文化产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开拓文化产业人才的专业教育培养路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系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将不同设计专业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进行实践教学,教学模块被分为艺术与设计、实践管理与应用策划、产业研究与实施方法等,从多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升了产业文化的创意能力和专业技能也。

四、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秦皇岛的区域文化艺术产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之势,这对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起到了推进作用,专业课程为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需要,合理地规划学科设置为当前产业结构、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衔接平台,并提升了高职艺术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向勇.全球视野下的产业融合与文化振兴[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2]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艺术学理论类专业建设热点与难点调查报告,[R].2013年12月

[3]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要(2011—2015年)[DB].2012年1月

作者简介:

钟文才,1974-,男,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李澎霖,1985-,男,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王泉水,1984-,女,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周彬,1986-,女,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作者:钟文才 李澎霖 王泉水 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