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2022-04-16

本文探讨了在纺织服装生产和消费环节,如何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减少资源浪费,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建议和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循环经济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篇1:

物质流方法在循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物质流分析是循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建立物质流分析模型,对经济系统资源输入和输出各指标进行分析,揭示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以河北省为例,选取2004-2011年经济数据,研究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关键词】物质流方法 循环经济 指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分析,而物质流分析方法能够社会-经济-环境各环节物质流动进行定量分析,为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提供依据。

一、物质流方法分析理论概述

(一)物质流方法

物质流分析方法(MFA)是一种以重量单位取代货币单位,追踪物质从自然界开采进入经济系统,后流经其各个环节,最终回到自然界,对物质从采掘、生产、消费、循环直到最终处置进行核算的研究方法。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平衡原则,从实物的质量出发,揭示物质在特定区域内的流动情况,找出环境压力的来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物质流分析各项指标及核算公式

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指标及其核算公式如下:

直接物质输入DMI=本地开采+进口

总物质输入TMI=DMI+区内隐藏流

总物质需求TMR=TMI+调入隐藏流

区内生产过程产出DPO=废物排放+耗散性损失

国内总输出TDO=DPO+区内隐藏流

直接物质输出DMO=DPO+调出

总物质输出TMO=TDO+调出

国内物质消费DMC=DMI-调入

净增加资本存量NAS=DMI-DPO-调出

(三)输入输出指标释义

在输入端,包括区内物质输入、区外物质调入、水和气体等。其中区内物质输入即为本地开采,主要为化石能源、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生物质。化石能源指煤、石油、天然气等;金属矿物指黑金属(如铁、锰等)和常用有色金属(如铜、锌等);生物质指农产品、林木产品等。调入物质指从区外调入区内的物质量。水为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用水。气体为O2和CO2。

在输出端,主要包括废弃物排放及耗散性物质。废弃物指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废气(如SO2、氮氧化合物、烟粉尘等)、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等);耗散性物质主要是农药和化肥耗散等。水指的是植物呼吸排出的水。空气指人和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排出的O2和CO2。

二、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物质流分析

(一)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

总体上,河北省经济发展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4-2006年为平稳增长阶段,GDP、DMI和DMO都呈现稳定的增长。2006-2009年是较为良性快速发展阶段,DMI由2101836万吨下降到2013018万吨,平均下降率为1.43%;DMO由230735万吨增长到264904万吨,平均增长率为4.71%;GDP实现11467亿元到17235亿元的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4.55%,远高于DMI和DMO的增长率。2009-2011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GDP、DMI、DMO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46%、0.95%、4.43%。从单个指标看,GDP由2004年的8478亿元上涨到2011年24516亿元,总体有波动地稳步上升;DMI为波动性上升,2004-2006年稳定增长,2006-2009不断下降,而2009年-2011年又不断回升;DMO以平均4.57%的速度稳定增长。

河北省DMI和DMO仍然较大且逐年上升,应该继续加强减量化、再利用技术的利用,减少投入和排放。

(二)废弃物质排放结构分析

总体上,各指标中废水占比最大,平均占93%以上;固体废弃物排放比例较小。在排放量中,废气和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废气排放由206736万吨增加到278551,平均增长4.35%;废水排放量由11385增加到20252,平均增长8.58%。而固体废弃物和耗散性物质则逐年下降,平均下降比率分别为4.03%、3.40%。而在排放结构中,废水、固体废弃物和耗散性物质占比均有所下降,只废气占比逐年上升。

由以上分析,废水和废气所占比重较大,增幅也较明显。应着重加强对相关产业的调控,控制废弃物排放量。

(三)资源利用、废弃物排放强度和效率分析

河北省资源投入强度整体上不断上升(只2008-2009年间为下降,由11.38吨/人降至10.78吨/人),从 6.45吨/人增加到15.36吨/人,平均增长13.19%;资源使用效率总体有波动的增长,由1930元/吨到2204元/吨,平均增长1.92%。河北省废弃物排放强度总体不断上升,由1.92吨/人增加到的2.98吨/人;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不断上升态势,由6469元/吨增加到11363元/吨。

河北省资源投入强度较高,效率较低;废弃物排放强度较大,经济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的投入,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生产率。

三、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应继续加强对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研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量化技术、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真正循环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效述,等.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01): 17-23.

[2] 黄和平,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物质输入与输出分析[J].生态学报,2006,28(06):2578-2586.

[3] 耿殿明,等.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动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06):51-54.

[4] 沈万斌,等.物质流分析模型的应用研究[J].华东师大学报,2009,41(01):127-131.

作者简介:高挺(1987-),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陈岑)

作者:高挺

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篇2:

纺织服装生产与消费中的循环经济分析

本文探讨了在纺织服装生产和消费环节,如何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减少资源浪费,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建议和措施。

In this paper, it was explained how to follow the principle “reducing, reusing, recycling”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textiles and garmen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which are how to reduce resource-wasting, to use resource with great efficiency and to recycle and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循环经济模式是随着倡导低碳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等诉求的不断升温而被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之下,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低消耗、高效率、资源化,其核心是强调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对解决当代我国资源环境匮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已具规模,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向依靠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转变。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反馈式流程,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倡导采用“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式发展经济,使所用的原料资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纺织服装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生产与消费、废弃物排放环节中要实现资源替代、资源恢复、资源耗用节约、废弃物安全化或无害化处理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纺织服装生产与消费中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从生产和消费环节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减少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在消费环节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资源利用率;再循环原则即在纺织服装废弃后,通过再循环利用再次变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1 减量化

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纺织服装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消费等环节,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和实际需求,避免质量过剩、使用维护成本过高、产品包装过度及回收再生难度过大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1.1 生产加工环节

在纺织服装工业中循环经济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两大体系,应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

3.1.1.1 减少污染

中国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390亿t,而纺织行业占了18%,约有70亿t,其中80% ~ 90%为印染废水。这些废水已经对生活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水环境和土壤。

(1)原料生产

原料生产是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初始环节,生产过程伴随着对大气、水、土质等环境污染。

①天然纤维:棉花在种植时需施化肥、喷洒农药;蚕丝缫丝和羊毛洗毛碳化等加工都会使用各类化学助剂。因此,应有效减少天然纤维在种植及加工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②化学纤维:由于合成纤维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排出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可以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或人体中毒;排出的固体废物处理困难;并且产品废弃后在不能生物降解,这些都会造成对土生态及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多以木、棉、竹、麻及秸秆等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废弃后可自然生物降解并生产符合环保要求,如Loycell和Modal纤维。因此开发可降解合成纤维和生态环保的新型化学纤维,可大大减轻环境污染。

(2)染整加工

纺织服装在印染中使用各种染料及助剂,后整理加工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化学品。产品上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在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质和染料的废水,对自然环境会造成巨大污染。

①选择和使用天然彩色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由于印染造成的污染。

②提倡使用低碳环保的染料和对环境友好的天然染料染色,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③改进染整工艺,采用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新型印染工艺,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④采用成品染色,可以减少30% ~ 35%的染料用量,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服装加工

服装服饰配件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一些含有铅、汞、镍等有害重金属或由合成塑料制成纽扣、拉链等服饰配件,在服装废弃后处理的难度较大,回收困难。因此,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的环保服装辅料。

3.1.1.2 减少资源消耗

(1)开发和利用可再生与可降解资源

服装材料的选择应达到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目的。随着国际原油资源日趋紧缺和油价居高不下,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将受到石油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的制约,现有的天然纤维自然资源也不能需要,因此必须开发相应的替代资源,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

①可再生的天然纤维:国内天然纤维生产的大幅增长受到现有的天然纤维自然资源的限制。目前已开发的黄麻 、大麻、凤梨等新型天然纤维,扩大了天然纤维材料家族。随着合成纤维原料的日渐匾乏,应不断拓展天然纤维资源。

②可再生的人造纤维:随着人造纤维传统原料资源的日渐匮乏,已采用竹子、亚麻、海藻、甲壳素、蛹蛋白等天然可再生资源开发了多种新型人造纤维,因此,要不断拓展人造纤维的可再生资源及其新型人造纤维的应用。

③可再生又可降解的化学纤维: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纤维,其原料可从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原生资源中制取,现在主要用玉米、红薯等可再生的植物制取,玉米、红薯等成了石油的可替代资源。

(2)减少废弃物

循环经济强调预防废弃物的产生,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应减少纤维、纺织生产及服装加工中的废弃物,合理控制在纺织服装加工中余料的数量并减少其浪费,减少服装加工环节的边角碎料及产品积压和库存。

3.1.2 消费环节

消费者应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节能减排的角度,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及不可持续的消费习惯等。

(1)从源头避免过度消费,做到理性消费,更能减少资源浪费,符合环保原则。做到一衣多穿,一衣多搭,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和数量。另外,有些完全未被穿过的衣服就给废弃了,因此,应避免冲动消费。

(2)选择可再生的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及环保纤维的服装,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3)选择较耐穿耐用的服装,以延长衣服寿命。

(4)选购服装的款式要简单大方,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废弃后处理的难度。

(5)尽量选购天然彩色纤维、浅色或无印花的服装,节约染料并且减少污染。

(6)减少洗衣、熨烫的次数,以手洗代替机洗、自然晾干,节能节水。

(7)选择环保洗涤剂,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及对水、空气和土地环境的污染。

(8)选择具有简化且可降解的环保型包装的服装;循环使用购物袋,以节省资源及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3.2 再利用(图 1)

3.2.1 消费环节

消费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使废旧服装纺织品被再利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1)旧衣改造

旧衣改造是一种很好的废旧衣物处理方式,倡导一种低碳生活及消费方式。多数情况下,服装只是由于款式过时或体型变化而尺寸不适合被闲置或被抛弃,如果采用旧衣改造,就会给旧衣物带来二次生命,又可以打造独特的“时尚”。如:把长裤裁剪成七分裤,把长袖改成短袖,把短袖改成背心,把T恤改成露肩T恤等。用废旧服装纺织品拼成被套、枕套、椅垫及购物袋,做成宠物衣服,做成小孩的尿布、抹布及地拖。

(2)旧衣捐赠或回收

可将不再喜欢或不合身衣服与亲朋交换或转送;还可将整洁无破损的服装纺织品捐给贫困地区或送到捐赠处。

(3)买卖二手服装

通过在跳蚤市场上或网上将自己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卖掉或购买二手服装。

3.2.2 回收环节

回收的大量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在回收站进行初步分类,不同类别进入不同的处理程序。

(1)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

将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进行细分,消毒处理后通过不同方式被二次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①一些尚具有市场销售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流入二手服装市场销售,也可以销往其他发展中国家。

②较旧不再具有市场销售价值但尚具有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捐赠给贫困地区或灾区的人们。

(2)无穿用价值的废旧服装纺织品

不能再穿用的废旧服装纺织品可以加工成抹布、拖布或地毯等其他产品,达到物尽其用。

3.3 再循环

据美国环保局固体废物办公室数据,每个美国公民年均丢弃超过25.36 kg的衣服与纺织品。中国的纺织服装废弃物占每年垃圾总量的4%,达2 000万t。在世界各地大多废旧衣物都没有被重新加工或者是无害化处理,而是送至垃圾场被焚烧或填埋,污染着空气和土壤。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对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主要有如下方法。

3.3.1 物理回收法

(1)机械法

通过机械设备将纺织废弃物切割、撕裂、开松成散可纺和不可纺的再生纤维。前者可用于制织新的纺织品,后者可用于制得非织造产品或填絮料。适用于任何纤维纯纺或混纺的纺织废弃物,是对纺织废弃物的初步再循环利用。

(2)融熔法

将成分单一的合成纤维纺织废弃物重新融熔造粒,然后再制造新纤维。这仅适用于低端产品。

3.3.2 化学回收法

将成分单一的合成纤维纺织废弃物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解聚,得到单体,然后再聚合制造新纤维。

“ECO CIRCLE”是一种以化学循环技术为核心的从纤维到纤维的闭环式再生体系。该项技术生产的聚酯产品与从石油生产的聚酯相比,可减少约84%的能源消耗,降低约77%的CO2排放。

3.3.3 能量回收法

能量回收法是将纺织品废弃物中热值较高的化学纤维通过焚烧转化为热量,用于火力发电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但合成纤维焚烧要防止有害物质的生成及扩散,适于不能再循环利用的纺织废弃物。

4 结语

纺织服装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开发和使用可再生及循环再生纤维资源,积极致力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改变消费者大量消费和废弃的传统消费模式,引导消费者建立循环经济的消费模式,形成简朴低碳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者:陈丽华

循环经济分析论文 篇3:

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循环经济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废除旧轮胎回收利用存在许多问题,构建经济模型可从理论上研究政府实施什么政策可以减少废旧轮胎,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由于政府的行为将对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建立废旧轮胎回收系统,健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税收与补偿机制,同时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完善相关政策法律等,为循环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两阶段政策模型;社会福利;外部性

一、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橡胶消费第一大国,而橡胶消费总量的近70%用于生产轮胎。但是废旧轮胎回收量及利用率均很低,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由于当前中国废旧轮胎的流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正规回收利用;二是非正规回收利用;三是废弃荒野。因此,回收渠道不畅、不能充分回收废旧轮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自发形成的集散地生产技术设备原始、资源利用率低、管理混乱、环境污染、卫生安全隐患突出、无序回收集散方式造成废旧轮胎多次往返运输、增加处理成本等,都是我国废旧轮胎循环利用中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丁继红 年 艳

上一篇:互联网与纸业论文下一篇:企业制胜关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