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行业绩考核薪酬体系论文

2022-05-01

地方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中小银行已达到4005家,资产规模近80万亿元,约占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25%。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有商行业绩考核薪酬体系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有商行业绩考核薪酬体系论文 篇1:

我国城商行跨区域发展存在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跨区域准入监管政策的放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实施跨区域发展经营,众多城商行正向着实现全国性战略布局、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目标推进。本文主要探讨城商行跨区域发展中存在各种障碍,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跨区域发展 障碍及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群体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第三梯队,也是我国银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2005年开始,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优质城商行实施跨区域经营,从而揭开了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大幕。下面将探讨我国城商行在跨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障碍

(一)管理层级增加给总行管理架构带来新的挑战

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实现跨区发展之后,管理层级由原来局限于一地的“总—支”两级增加到“总—分—支”三级,管理半径从本地区支行扩展到跨地区分行,从而必将推动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体系再造。在异地分行开业后,所有城商行总部都将立即面对两个全新的管理问题,即总行如何实现对异地分行的有效管控、如何构建异地分行组织架构体系。

(二)总行和异地分行在业绩考核和业务发展之间存在博弈

在总行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各城商行异地分行普遍过于重视业务规模和短期效益,这就与总行的长期发展定位存在矛盾。很多城商行的异地分行更是承担着“业务发展新引擎”的重大使命,在业绩考核压力下,异地分行在开业初期做大规模,实现盈利成为其必然选择,从而导致总行现阶段的发展定位和分行的实际操作分道扬镳。

(三)在风险管理模式上,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險明显增大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商行在风险控制方面卓有成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基于仅在一个城市经营,管理半径较短,熟知本地市场的经营背景下取得的,而在实现跨区发展之后,面对迅速扩大的管理半径和完全陌生的市场环境,城商行普遍缺乏异地分行风险管理经验。跨区之后,城商行在业务的地域集中度风险得到初步解决的同时,又要在陌生的环境下面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显著增大的新问题。

(四)资本充足率限制正逐渐成为阻碍异地分行发展的新瓶颈

随着城商行跨区经营的放开,各异地分行的风险资产迅速增加,资本充足率将迅速下降,可能使跨区发展的城商行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再次面临资本充足率问题。在2009年8月19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该政策的实施预计将会对核心资本不足、发行和持有较多次级债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这部分银行的放贷能力。

二、为克服城商行跨区域发展障碍而采取的针对性对策

(一)改造总分行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

总行应当逐步从法人所在地分支机构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面更广、度更深的战略管理决策事务中去。异地分行在组织架构体系建设方面,应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城商行的总行层级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可以在新兴业务领域探索实施,而不宜直接从传统业务领域入手,以避免在跨区发展过程中给异地分支机构业务发展带来冲击。

(二)根据异地市场情况,分行宜采用事业部制营销管理模式

与传统的分散利润中心管理模式相比,事业部制营销管理模式一是可以有效避免内部竞争,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营销政策执行力。二是可以避免分行内部政出多门现象,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可以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利润内中心的重新整合,进一步提高分行整体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四是可以发挥资源集聚优势,为营销团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营销支持和产品支持。

(三)对分行的业绩考核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对于城商行设立初期的异地分行,建议实施一年的辅导期管理政策,在辅导期内,淡化对业绩规模和利润的考核,转而注重制度建设、业务结构、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市场研究等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使新建分行可以切实贯彻执行总行业务发展政策,与全行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避免陷入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以使新建分行在辅导期结束后具备健全有效的内部制度、高效快捷的业务流程、优质安全的资产质量和明确的市场地位,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并有效控制风险。

(四)对异地分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模式

(1)在风险管理条线建立覆盖总—分—支三个层级的垂直管理体系,建立相配套的资质管理体系、授权体系、报告渠道、薪酬和考核机制(2)加强对当地市场和客户的研究和分析,做好贷前调查、资料审查、放款审核、贷后跟踪等营销管理工作,化解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全行的政策和制度可以覆盖所有业务条线和经营地域,确保异地分行所有业务的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4)总行应强化合规管理,在异地分行单独设立合规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检测和化解。

(五)提高资本充足率,符合国家监管要求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大量手续费收入和佣金收入,实现对风险加权资产总量的主动调节。(2)通过提高留存收益增加核心资本,不需依靠市场募集资金,可以免去相关发行成本,同时不会使股东控制权销弱,避免股权的稀释和每股收益的摊薄。(3)由于国家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加强了监管,城商行可以通过增发、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股权融资方式补充核心资本。(4)开发风险计量系统,实现资本在各类风险资产之间的科学配置,最终从根本上实现对自身资本充足率的主动调控。

参考文献

[1]王新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2]延红梅.制定战略 管好风险 发挥特色 稳步推进跨区域发展进程[J].中国金融,2007(11).

[3]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04).

作者简介:许学武(1979-),男,江苏南京人,就职于南京银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货币政策。

(责任编辑:刘晶晶)

作者:许学武

国有商行业绩考核薪酬体系论文 篇2:

完善公司治理 促进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地方中小银行1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中小银行已达到4005家,资产规模近80万亿元,约占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25%。中小银行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也有部分机构在资产质量、盈利状况、风险资本抵御机制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既包括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自身市场定位不清、历史包袱重的因素,也包括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的外部影响。但从根本上看,公司治理体系不完善是部分中小银行出现经营困难或重大风险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表明,部分中小银行在公司治理领域存在着“形似而神不似”现象,一些阻碍公司治理正常运转的缺陷和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在诸多方面仍需要提升和改善。自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始终是强化监管和制度补短板最为关注的领域,相关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公司治理是银行稳健发展的保障

企业的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公司委托人(所有者)与代理人(经营者)之间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在董事会、管理层、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做出一系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实现对公司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但由于银行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银行的公司治理也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银行除了对股东负责外,还应对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银行通常具有负债率高、风险负外部性较强、资产不透明等特征,董事会、管理层、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比一般企业更为复杂,股东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银行不仅要处理好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还要处理好自身与存款人、监管者的关系。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寻求对大股东权力的合理制衡,以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明确提出“银行除应对股东负责以外,还要对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二是银行经营不能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而应关注更为长期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是全社会重要的融资渠道和主要的支付服务组织,作为国民经济特殊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应兼顾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稳健,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2013年7月,銀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强调商业银行良好公司治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健全的组织架构,清晰的职责边界,科学的发展战略、价值准则与良好的社会责任,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能有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经营特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但金融风险的暴露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过度强调短期利润,就可能激励管理层和股东过度承担风险,在获取短期高额收益的同时,将风险成本推给继任者或社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该包括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收益与风险兼顾、长期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是股权管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有效的股权管理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础,对股东管理缺乏制衡约束、股权过度分散或集中均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失效。2018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令〔2018〕1号),加强对股东资质的穿透审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其目的就是从股权管理的源头上控制重大风险,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为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创造更好的制度条件。

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第一,中小银行的地域特征较为明显,其业务发展与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关联度较高,在不同情形下,其公司治理差异较大。第二,中小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很多中小银行的股东是当地政府,对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三,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通常在经营理念、风险控制、人员素质、系统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将影响其公司治理效果的发挥。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上一轮改革中,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中小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为:部分中小银行通过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等途径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大多数中小银行建立了“三会一层”(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公司治理架构,逐步确立了比较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治理体系;基本树立资本约束的现代经营理念,部分先进的城商行、农商行已经开始重视和应用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等风险回报复合指标,等等。但从总体上看,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股权结构失衡导致公司治理有效性不足。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各类资本大量涌入银行业,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逐渐呈现分化趋势。

一种情况是中小银行股东持股较为分散,导致银行出现了所有者缺位及“内部人控制”问题,具体表现为所有者对经营者缺乏监督和激励、银行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关键经营管理决策由少数人掌控、监事会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出现治理失误和严重的道德风险。

另一种情况则是股权过度集中。我国城商行、农商行起点低、规模小、底子薄,历史上出于化解风险的需要,在股权结构设计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引入资本过程中缺乏对股本的穿透式监管,在此背景下,部分出资主体通过违规的资本运作及股权安排等方式获取控制权,形成了某一实际控制人违规控制银行的情况。这些资本在入股动机方面并不满足于进行投资及获取利润分红,而是要谋取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或者要求对银行的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为自身企业的扩张提供足够的信用支持。

二是公司治理架构运转不畅。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基本都建立了“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其“形似而神不似”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董事会的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中小银行的经营层在董事会中占据优势地位,实际上形成“经营型董事会”,董事会则丧失了对经营层人员的有效监督。

第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例如,一些中小银行的审计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在实践中未能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基本流于形式,未能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产生应有的影响。

第三,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清。从理论上说,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应该有清晰的责任划分,前者提供战略决策、监督和战术指导,后者负责参与战略的制定和落实,并进行运营计划的决策和实施。但在实践中,两者的职责划分存在交叉,由此引发的矛盾往往导致管理混乱。

第四,监事会缺乏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在多数中小银行的管理分工中,监事会不涉及对具体部门的管理。此前曾有监事会分管审计部的安排,但目前这项职能也逐渐移交董事会。在监事会人员和经费缺乏的背景下,这样的安排难以保障监事会工作的持续开展以及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形成有效监督。

三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尚未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在此情况下,其评价结果难以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经营层的薪酬往往与短期经营业绩相关,致使银行经营层过度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银行的长远发展,经营行为呈现短期化特征。如果同时存在约束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权力制衡的经营层则有较强的动机去从事机会主义行为,这会加大中小银行的潜在风险。

四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内外部约束性不足。商业银行以经营风险为主业,资产交易复杂,透明度不高。作为经营者的高级管理层掌握着大量信息,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治理效果。

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部分中小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披露不够全面,未按照相关规定充分、有效披露涉及银行经营的重大事项,例如财务指标变动、风险管理状况、股东情况等关键信息;第二,信息披露不够及时,一些中小银行经常存在延期披露甚至不披露的问题;第三,存在虚假信息披露情况,这导致中小银行利益相关方难以了解其实际经营情况及潜在的风险,不能及时识别关联交易。由此可见,中小银行信息披露约束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股东管理,严格落实《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

在银行层面,建议中小银行董事会积极承担股权事务管理的最终责任,定期对主要股东履行承诺事项、落实公司章程、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估,提高股权透明度。严格控制关联交易,规范股权质押、股份转让等行为,约束控股股东行为,防止控股股东不当干预银行经营。

在监管层面,建议监管部门强化股东行为监管,对于通过隐瞒关联股东信息、股权代持等方式变相谋求银行控制权的,责令相关银行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股东权利。建议地方政府部门适时做好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和整顿工作,通过大股东减持、增资扩股、扩大开放等方式,引进注重机构长远发展、资本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战略性股东,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兼并重组。

(二)完善“三会一层”的运作机制

建议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工作重点和任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加强“三会一层”的交流与沟通,使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越位、不缺位,相互配合形成公司治理合力。

第一,董事会应严格遵循公司法和股东大会的授权,不断完善和强化其核心决策与监督功能。正确处理好内部治理机构的关系,合理优化董事会对高级管理层的经营授权,切实缩短经营决策链条,提高经营决策效率。严格限制董事会不当干预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

第二,监事会需要不断加强对董事、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围绕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各级经营机构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优化监事会的选聘和构成,充分发挥监事会能够获取内部审计信息的特点,提升其监督职能的专业性、及时性和权威性,通过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发送《监督建议书》《内控管理提示函》等方式进行风险提示,督促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的情况。

第三,切实加强高级管理层的履职约束,完善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监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信息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岗位交流、履职问责等各项制度。确保高级管理层在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权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严防“内部人控制”风险。推进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持续提升高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三)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

按照收益与风险兼顾、长期与短期并重、精神与物质兼备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小银行业绩考核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实现。中小银行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变化、自身发展战略、风险偏好等因素,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淡化规模指标,突出质量、风险、合规指标。加强对重要风险岗位人员的管理,对于那些对银行稳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员可考虑实施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利润分配政策要兼顾股东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要求和银行健康发展的资本要求,正确处理短期回报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在满足有关监管要求和中小银行资本管理规划的前提下,保持年度利润分配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利于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利润分配政策的预期管理。

(四)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我国多数中小银行未上市,其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专业性较上市银行偏弱,难以保障投资者及时获取信息,也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对银行公司治理的作用。从未来看,中小银行应不断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和完整。除监管层要求披露的信息以外,中小银行应在遵循法定格式与披露内容的基础上主动丰富披露内容,不仅应包括对改进董事会整体运作情况及其效果的披露、对于市场关注热点问题的说明,也可尝试披露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等)的报告。

(五)加强外部监管与社会监督,为推进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创造良好氛围

第一,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尤其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评估、指导与督促,定期评估公司治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对存在的重大缺陷,特别是各种严重损害中小银行利益的现象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和各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作用,着力构建发挥其监督作用的机制。例如,鼓励各类基金、理财子公司、证券机构主动关注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状况,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更积极主动地指导、帮助、督促中小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在遵守商业原则的前提下,履行更多社会责任。此外,中小银行应加强对客户、员工、交易对手、上下游供应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尊重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建立救济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保障其知情权,支持投诉举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注:1.地方中小银行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

责任编辑:印颖  刘颖

作者:曾刚 王伟

国有商行业绩考核薪酬体系论文 篇3:

青岛:风劲潮涌



市直大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电视,海信电视跻身全球前三;青啤成为全球第五大啤酒酿造商;青岛港建设并运营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创出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最高效率;双星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投入运行。

市直大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中的作用持续发挥。积极参与全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融资建设,青岛的新地标——海天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西海岸、蓝色硅谷等新区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新机场正在按照世界上最先进的4F机场标准加快建设,地铁2号线东段年底前正式开通。同时,公交、交运、能源、水务、市政等国有企业不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抓改革——企业发展动力更足

2017年9月14日,青岛市国资委印发实施《关于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进一步推进市直大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在大规模简政放权基础上,国资委职能转变到以管资本为主上来,激发了企业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

该委以上市为重点,以竞争力为标准,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实现共同发展,新完成各类混合所有制企业131家。推动青岛银行、青港国际回归A股,推进青岛农商行A股首发上市,推动国有投资公司加快境内外上市步伐,建立了包括20余家企业的上市梯队。完成了中远海运增资入股青港国际,中远海运共持有青港国际近20%的股份。

实施《青岛市市直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实行薪酬差异化限高管理。继续实施国有股权收益增量分享,根据做出的新贡献进行奖励。在科技型企业中,实施了员工持股试点,20多户企业已实施员工持股。实施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明确企业负责人薪酬增幅不能高于职工工资增幅,确保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
抓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更快

2017年,青岛市国资委制定实施《瞄准北上广 再奔上青天——市政府国资委新旧动能转换行动计划》。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安排4.7亿元资金,向12户市直企业注入了国有资本金,支持企业推动科技创新。还对纳入考核范围的24户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及相关费用,在考核时视同利润。目前,市直大企业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达到17个,占全市总数的三成以上。海信智慧交通连续八年全国排名第一,有效降低城市拥堵;海信精准医疗技术使得手术过程如GPS导航一样精确。同时,完成了老企业搬迁任务,同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世界一流设备和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海晶化工搬迁后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是搬迁前销售额的三倍。

开展招商大走访,争取市直企业与驻青央企更多投资项目落地。2017年市直企业与央企签约7个项目,投资额240亿元。完成青岛特钢划转中信集团,吸引了150亿的资金投入,目前已经到位6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中国最好的特钢生产基地。

研究建立驻青央企省企党建联席会制度,实施了央企合作双月调度工作机制,搭建企业协作发展平台。2017年全市与央企新签订合作项目51个,投资额4100多亿元,项目数及投资额均列全省第一。

支持海信出资近7亿元人民币收购东芝电视业务95%股权,加速全球布局,2018年初完成股权交割。支持华通集团和德国空客合作,建设在欧洲以外的第一條H135型直升机总装生产线,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抓服务——企业发展环境更好

青岛市国资委每周对大企业情况进行分析,排出问题明细,召开党委会进行研究,分解任务,推进落实,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017年以来,该委排了二十多项大任务,班子8位成员每人牵头2-3项工作任务,打破工作分工与处室界限,汇集全委之力,直接推动解决。

该委带着感情做工作,把职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继续实施维护稳定工作四级责任制,从国有资本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没有资金来源、但职工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2017年筹集资金16亿元,妥善分流安置了1万多名职工,国有企业信访量占全市的3%以下。
抓关键——国资监管力度更大

青岛市国资委加强对企业关键业务、改革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督,严格履行国有产权转让审计评估挂牌程序,100%进场交易,2017年共完成国有产权交易16笔,金额40.98亿元,增值率50.96%。全面实施“四合一”审计,聘请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结果进行稽核,确保准确有效。

该委充分发挥监事会常驻企业的优势,实施即时报告和提醒函制度,2017年共发出提醒函和纠正函34份。2017年,青啤、双星监事会被评为全国上市公司最佳监事会前30强。

对金融业务风险、境外资产管理、境外埠外投资、去杠杆化等重要事项,强化管理。2017年8月14日下发《关于市直企业降杠杆控负债防风险的通知》,要求企业层层落实资产负债管理责任,规范投资,严控投融资规模,审慎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还对企业债务风险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抓党建——党对国企领导更强

青岛市国资委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心做好集中宣讲,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印发《关于在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写入了市直企业公司章程,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体系当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该委高度重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对市民代表在“三民活动”和行风在线、网络问政等活动中提出的涉及国企改革重组、确保国资安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十几项意见建议,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全部按时办结回复,并全部纳入了工作决策。

作者:王孝经

上一篇:国有企业产权市场化必要性论文下一篇:搭建价值链会计的理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