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人事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本文在分析物流行业改革背景的前提下,对物流业原有税制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了营改增对物流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针对税收改革,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关键词:营改增物流行业策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路物流人事管理论文 篇1:

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为了促使我国铁路货运企业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加强传统企业性质的转型,实现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尽快升级。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铁路货运企业,不仅高素质技能人才比较缺乏,而且当下的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由此阻碍了铁路货运企业的转型进展。为了培养专业铁路货运物流人才,提高人才的职业竞争力,文章主要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铁路物流;人才;需求;培养

引言:为了促使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稳定发展,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作支撑。做好铁路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是提高整体铁路物流业的质量,而且更是今后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过程中,物流行业作为极为关键的部分,对于铁路物理行业而言,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更希望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做好铁路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完善的职业规划,为我国铁路物流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铁路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使我姑现代物流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培养大量深厚理论知识人才之外,还需要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人才。相比较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注重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培养诸多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进而才能为我国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发展加油助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当中,是否含有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是决定物流企业是否稳定发展的关键。国外很多先进国家陆续已经开始启用物流教育系统,虽然我国物流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教育行业人士,也应該根据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物流教育体系,抓紧铁路物流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职业技能。

2.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措施

2.1进行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规划

在铁路行业制定发展方案当中,应该不断深化物流人才培养的细节,包括人才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实现最高水平的铁路物流人才管理质量。与此同时,在各大高校教育过程中,可以专门为物流专业设置相关的课外活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到社会企业当中,对其工作模式以及内容等进行了解,进而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基于行业协会层面下,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执业教育,构建完善的物流职工终身教育体系,帮助当下物流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实现整体物流行业人才专业素质的提高[1]。

2.2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职业教育

从物流行业视角下出发,身为一线工作人员,最关键的能力就是作业技能。伴随着一线工作人员岗位的提升或者是变动,在对该部分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人员的职业教育力度。虽然当前我国有较多职业的物流技术院校,但是缺少相关的职业技术培训,由此也影响了人才的职业技能。对此,从铁路行业出发,加强对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定期组织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性培训,为培养较强职业能力的物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加强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

相比较于外国先进国家而言,我姑物流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在现代化物流理念基础上,社会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物流职业经理人。为了加快我国铁路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依托于当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外国现有的物流培训体系,适当调整不适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部分,为培养较强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物流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2.4铁路物流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铁路物流专业人才作为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身为铁路物流专业人才,就必须具备以下业务素质。第一,对物资流通等基础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通过还能够借鉴国外相关知识,加以创新当下现有的知识体系;第二,对各项技术以及工艺等有着全面的认知,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对物理化学等有着简单的认识;第三,掌握基础的物质知识之外,还需要对物质的技术以及方向等,同时,还需要对运输、包装以及储存等内容加以分析,深入到实践岗位当中,全面了解生产工艺以及流程环节,为提高自身复合型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掌握全面的物流管理技能。了解物资的供应渠道、供应网点、供货方式,以及物资储存、养护、运输等业务工作的程序[2],懂得货款结算和物资流通统计、签订合同、处理合同纠纷等知识和技能,以及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等。

结论:

简而言之,在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物流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使铁路物流人才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文章首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铁路物流人才培养现状,重点提出了几点培养方案,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印丽雅.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中铁快运人事管理为例.J.物流技术.2018.总第315期

[2]张诚.我国铁路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问题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05期

作者简介:甄御婷,女,本科,1985年11月,河北省,讲师,铁路物流管理专业。

基金项目:铁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关系的研究,编号:GDYZ2019024,来源: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作者:甄御婷

铁路物流人事管理论文 篇2: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现代服务业。本文在分析物流行业改革背景的前提下,对物流业原有税制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讨论了营改增对物流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针对税收改革,从物流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 物流行业 策略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77.3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3.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8%,占服务业比重达15.3%。物流业多元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税收制度却相对滞后,这导致物流业存在诸多纳税问题,如营业税存在部分重复纳税的现象。因此,本文以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物流业的纳税现状和税负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分析本次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前后物流业规模、税负等方面的变化。

一、改革背景

综观2012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38.92亿吨,公路货运量322.1亿吨,水路货运量45.6亿吨,民航货邮运输量541.6万吨。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28 891.9亿吨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59 992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80 655亿吨公里,民航608.16亿吨公里。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97.4亿吨,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7 651万TEU,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56.9亿件,快递日业务量突破1 500万件。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三。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是物流成本较高,是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毋庸置疑,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物流业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这往往离不开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那么税收政策作为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调节手段,在实行“营改增”后会对物流业的税负乃至生存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探讨。

二、物流业原有税制下面临的问题

税收环境的宽松程度是影响物流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前置条件,自然也成为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资本投向的经济指挥棒。在营改增之前,我国物流企业面临以下问题。

(一)重复征税。重复纳税是存在于物流业税收方面最重要的问题,从物流业务涉及的领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物流配送业务领域、仓储租赁业务领域、代收代缴费用领域。同样,在代客户办理保险、代客户采购包装材料等相当部分代垫费用的服务情况也出现了重复纳税的现象。

(二)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一方面,从资产投入的角度看,税制改革前物流业不属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具备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抵扣的资格,因此对于交通运输企业、仓储业等资产比重较大的物流企业而言,不允许抵扣外购货物、劳务和运输工具、设备等固定资产已纳的增值税,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从而抑制了企业资本规模的再扩大。另一方面,从劳务活动角度来看,涉及缴纳增值税的物流加工活动这一部分业务,虽然缴纳增值税,但由于增值税的覆盖范围较窄,对于购进的缴纳营业税相关的项目并不能在缴税时予以扣除,这也导致了重复征税。上述两种情况会使物流业务交易次数越多、交易链条越长、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重复征税就会越严重,从而间接抑制了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发展,使企业的发展还是停留在“小而全、散而乱”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上,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三)税收征管混乱。主要表现为物流运输服务运输经营场所与纳税地点的不一致,造成征管漏洞;地区保护主义造成地区间征收标准不同,形成物流税收漏洞;现行货物运输发票管理滞后,较难达到以票控税的目的;发票使用混乱,扰乱征管秩序;各地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同,导致执行时出现偏差。

(四)不符合税制简化的原则。复杂的税收制度,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征税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从而降低征管效率和纳税人的遵从度。由于国地税两机构在绩效考核、人事管理等方面彼此独立,因此合作办案效率较低。这种局面既加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降低了征管效率,也不利于物流企业规范化、一体化的发展。

三、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这次改革对物流业资本规模扩大化的影响尤为突出。

首先,对于交通运输业,允许对所有资本购进物资所缴纳的增值税从销售实现增值额中进行一次性抵扣,抵扣不完的可以结转留抵或办理退税,因此具有鼓励投资的作用,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更能激励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更有利于运输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避免企业“内部运输劳务”挤出“外部运输劳务”,从而激励企业通过资本积累,进一步扩大投资,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其次,对于物流辅助服务业,其中的仓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物流辅助业务中资产投资最大的行业。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物流业的资产投入规模在不断扩大,而“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可以使各投资企业通过享受购入资产进项税抵扣的政策,节约成本,提高盈利空间。

此外,这次改革还对物流税负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营改增”的税制设置目标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从而实现长足发展。

四、物流企业对税制改革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增值税改革应避免因价格效应导致最终消费货物或劳务价格上涨。因此,试点地区的物流企业通过价格传导转移税负应控制在与服务接受方共享税改利益的范围内。试点行业应坚信《试点方案》所确立的“合理设置税制要素,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的基本原则,如果因税改增加了税负,可争取政府补贴或影响政府调整税率,目前试点地区的各地方国税局都有详细的由于改革而导致企业税负成本增加的财政补贴的规定,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管理者应及时关注相关文件,适时地为企业申请应享有的财政补贴,以帮助企业在改革中更好的发展。

(二)物流企业应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实证分析工作,以争取单一税率。《试点方案》依然将物流业分类为交通运输业和辅助服务业两个税目,但是,现代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化的运行过程,纳税人提供的往往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运输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之间相互关联和支撑,对其人为割裂不利于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从增值税税制角度考虑,多税率易造成抵扣链条的扭曲,也将增加税收管理的难度,并没有解决征管难的现状。因此,我们认为降低试点交通运输业税率并将其与物流辅助业税率保持一致更符合《试点方案》确立的“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物流企业应利用“营改增”的规范效应为企业创收。物流企业“营改增”的另一个影响是因实施增值税而产生的规范效应。营改增后,增值税所适用的防伪税控系统控制、税务机关认证体系、上下游之间环环相扣的控制机制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都将推动纳税人在经营和会计核算方面更加规范。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税改可能会对物流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将推动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良性竞争,实现持续发展。这将对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产生有利影响,企业集团竞争优势将逐渐显现。我国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采用基于发票的进项税额抵扣机制,因此纳税人必须准确核算进、销项税额,尽快通过业务和财务信息系统的调整,以对企业业务类型、费用类别、费率和发票类型等基础信息加以严格设置和区分,从而确保进、销项税额核算与发票的一致性,提高纳税效率,降低纳税风险,控制税负水平。

(四)“营改增”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的纳税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使得对一些交易行为难以界定,不仅会增大企业的纳税风险,而且给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带来一定难度,而在“营改增”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这对于物流业企业和税务机关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Z

参考文献:

1.荆林波,王雪峰.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2):15-20.

2.刘尚希.“营改增”扩围或为运输业减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06):38-38.

3.王乔,席卫群,汪柱旺等.中国流通业税收贡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1).

4.李梦娟.“营改增”试点行业税负变动的制约因素探析[J].税务研究,2013,(01):47-50.

作者简介:

李晓静,女,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财会系副主任、书记,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有关研究。

作者:李娜 李晓静

铁路物流人事管理论文 篇3:

金融行业如何一边做强一边防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对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是要聚焦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主责主业,以精细化管理求效益,以高质量发展求生存,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优做大,更好服务全省追赶超越发展。

持续改进管理

陕西金资成立三年多来,牢记“化险融通、众行致远”的使命,坚持把加强和改进管理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认真开展“规范管理年”“管理提升年”等活动,增强管理能力,释放管理效能,推动公司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市场化债转股业务签约、落地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一。目前,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700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1倍。

优化股权管理。公司组建时,按照确保国有资本控股地位和引资本、引制度、引治理、引资源的原则,优先选择具有业务协同性的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被中诚信和联合资信两大权威评级机构给予AAA信用评级。组建运行以来,始终坚持多元化入股机制,股东中有省财投,有延长石油、陕煤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有远东租赁等具有央企背景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有陕国投等上市金融机构,形成了良好的股权结构,稳定的股权分红也极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注重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下设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坚持重要事项、重要问题事前充分酝酿沟通,近年来议题通过率达到100%。

完善授权管理。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以“党政联席会”形式,实施相对扁平化的决策机制,经过不懈探索已培育形成了共同经营理念和风控文化。2018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党委着眼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的决策权限,设立经营决策委员会、风险审查委员会,建立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分级审批和授权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决策效率。在风险审查委员会层面,采取轮值主任制,既发挥高管专业优势、把好风险审查关,又强化风险合规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决策层面,注重学习浙商资产经验,明确提交经营决策会或党委会审议的项目标准,最大限度减少成熟业务模式风险审查环节。

加强组织架构动态管理。公司成立之初,组织机构设置较为简单,有限的资源主要配置到前台业务部门,运行效率难以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设立4个平行业务部门,推动形成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局面。设立党群工作部,整合纪检监察室职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组建特殊资产部、榆林金资,集中开展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工作。设立北京事业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大湾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

强化选人用人管理。公司坚持通过市场化方式选人用人,组建精干高效的人才团队。严格人员招聘,坚持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目前公司总人数143人(含子公司),平均年龄35岁,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75.17%,持有律师、CFA、CIIA、保荐代表人、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人数占44.13%。探索竞争上岗,大力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并根据入职年限、考核结果和学习能力,实施员工晋级晋档制度。推进考核管理,把落实“三项机制”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实施的五批试用期转正考核中,有18%晋级晋档、15%延期转正,降级降档比例达18%。重视人文关怀,实施补充医保、企业年金制度,多次组织员工分批外出培训、开拓视野。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高质量金融企业、高标准上市公司、高水平同业机构,公司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管理意识仍不够强。一些管理人员只有某一领域、某一条线的管理经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模式。有的管理人员格局不高,对下属缺乏信任,不能有效整合部门力量。有的胸怀不够开阔,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上有欠缺。有的认为新进员工是来“摘桃子”的,发挥“传帮带”作用不够。子公司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独立运作意识。

管理创新不够。管理方式仍比较粗放,精细化、规范化、集约化管理水平不高。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定价方面仍没有专业化的评估团队和评估系统,缺乏独立评估定价的能力。尚未建立统一的费用开支账户,监管体系建设上还需加强。

管理标准不高。管理水平仍处于标準较低阶段,习惯用“差不多”衡量工作质量,同运用ISO9000、MRP等管理标准的国际化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垂直指挥体系运行效率不够高,部门间水平协同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搭把手”临时帮忙的情况时有发生。

加快提升管理水平

结合长远发展需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公司精细化管理,努力推动公司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抓好子公司管理。严格执行《子公司管理办法》,从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公司本部中后台部门按照独立法人标准,稳步有序对子公司进行授权,探索下放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管理权限。推动子公司“去部门化”,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机构运作,改善投资者关系,提高法人治理水平。依托基金公司探索股权激励机制,开展员工持股,建立中长期的激励体系,增强发展活力。

抓好量化管理。借鉴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FTP)理念,制定公司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制度,提高流动性量化管理水平。实施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建立量化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加快构建评估系统,推进不良资产估值定量化,强化不良资产数据梳理分析,提升评估效率和可信度。强化日常管理,探索在中后台部门建立限时办结制。

抓好协作管理。一方面,加快建立务实管用的业务协同机制,推动各部门、子公司开展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与地方政府、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巩固稳定合作关系,带动外部机构参与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以陕西铁路物流项目落地为契机,深化与中央金融企业在市场化债转股等领域合作;探索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外部资金支持陕西发展。

抓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设立巡察办,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进一步明晰监事会及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发挥稽核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经营管理、重大决策、重点项目、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督查督办机制,抓好对重点议定事项和重要工作的跟踪督办,强化对工作过程、结果的监督。

作者:冷劲松

上一篇:安全管理铁路运输论文下一篇:企业项目投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