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论文

2022-04-16

摘要:海洋环境监测作为人类认识海洋,对海洋环境的变化作出细致的了解最为基本的手段,在一定的角度来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能够直接影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程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效果。本文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思路入手,对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措施进行总结,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论文 篇1: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影响着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分析和介绍,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理论经验。

关键词:海洋 环境监测 问题 对策

1 引言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18000km的陆地海岸线和超过1.4万km的岛屿海岸线。如此辽阔的海域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海洋资源。我国海域条件优越,为沿海城市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沿海地区成长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热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以海洋强国为目标。综合利用开发海洋资源,以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但前提是了解海洋环境的特点与规律。海洋环境监测就是一种有效研究海洋环境的重要方法,在改善海洋环境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广泛的运用。换句话说,海洋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海洋资源利用的能力和海洋环境保护水平。

2 我国海洋监测工作面对的严峻环境形势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近海环境质量却严重下降。

2.1 污染源增加

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是通过入海口污染、海上开采建设、海水养殖污染等等。污染源控制工作对海洋环境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长期的监测、评估和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前景不容乐观。

2.2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国家海洋局早在21世纪初,着手进行了全面的海洋生态系统勘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海洋生物产卵育幼海域破坏严重。被大量的养殖、旅游、排污区域占有,此外湿地资源也破坏严重。海洋生态体系失衡,生物栖息地面积大幅萎缩,传统海洋经济资源匮乏,海水养殖品质下降。

调查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总面积接近70万hm2,湿地面积萎缩近50%,红树林面积下降近73%,此外海洋开采导致我国沿海恢复能力逐渐降低,水体质量急剧下降,传统海洋生物栖息地不复存在,海洋生态环境遭到显著破坏。

我国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增加了难度。面临的现实的海洋环境问题,必须积极调整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我国海洋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构建全面的海洋自然环境管理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出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巨大作用。

3 监测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海洋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研究,我国监测体系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海洋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同时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3.1 管理体制的局限

国内海洋监测机构相对较多,主要有国家海洋局、环保局、科技部、气象局、沿海地方部门等与海洋有关的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运作相对独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了相互制约的情况,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监测资源和设备,监测标准和手段的不统一,影响了所采集数据信息的兼容性,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设备互补。

3.2 立法体系滞后

国内海洋环境监测发展同国外状态相比,监测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测产品质量低。造成这种状况是由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全面的长期的规划,并依据此构建合理的实施,逐步减少差距,完成质的飞跃。目前工作更多注重眼前的短期监测计划,制约了海洋监测工作全面长期的发展进步。此外,我国尚未出台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规范,对监测工作管理的规范性不够,缺乏政策间的互补和协调,甚至互相制约,严重干扰了海洋环境监测行业的全面科学发展。

3.3 监测人员专业技能不高,设备不到位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对海水、大气和水文地质进行勘查,而监测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设备成本高、故障率高、运行成本较高。经费不足长久以来制约了我国监测设备升级,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进步,虽然逐步增加了在海洋方面的投资,然而和海洋监测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

此外海上工作环境艰苦、薪金待遇普遍不高也限制了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沿海城市的监测部门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监测人员普遍缺乏海洋环境监测经验,建立的许多监测机构中,员工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对许多监测手段不了解,无法提供有效的改进手段。

4 改善监测工作的对策

4.1 发达国家己经构建了完善的关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等

这些体系的构建完成为我国学习利用和完成跨越式发展给予了支持,我国海洋监测发展中应该依据我国环境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海洋环境的工作模式和规范指标。

4.2 加强监测基础科学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兴学科,海洋监测是适于日常管理操作的、具有一致性和参考性的样品分析评价、信息收集、质量评估、前景预测等,深入学习海洋监测理论体系的新方向。然而,我国在实际运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时通常还在根据一些过时的分析方法,已经明显无法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监测手段落后、分析繁琐,标准不一,都造成监测结果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运用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制约了海洋监测工作实际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海洋环境监测科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思考出一些新的方法和构想,特别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灾害评估体系构建等的核心的测评体系、发展方向和评估方法的开发应用等。

4.3 注重队伍素质建设

在通过良好的待遇和渠道引进监测方面人才的同时,积极发展自身培养机制,经常性地选送优秀的监测人才参加国际培训交流。制定适应监测行业发展需要的计划,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学习了解新技术方法。配合绩效业务考核制度,对监测人员的业务掌握水平和等级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岗位晋升和工资奖励等激励措施联系起来,从而改善监测队伍能力和专业技术,以适应新的海洋环境和形式下行业的发展需求。

5 结语

上述的一些问题都是在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研究总结得来的。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简单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单的分析了其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海洋监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海洋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长期健康进行。

参考文献

[1] 20世纪末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国家海洋局,2010年.

[2] 杜碧兰.建设海洋强国,促进中华民族复兴[C].海洋战略研究文集.2010年4月.

[3] 李逢熙,葛建中,陈先芬.发挥监测监视技术优势,强化海洋综合管理[C].海洋环境监测文集.海洋出版社,2009版.

作者:王羽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论文 篇2: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 要:海洋环境监测作为人类认识海洋,对海洋环境的变化作出细致的了解最为基本的手段,在一定的角度来看,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能够直接影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程度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效果。

本文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思路入手,对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措施进行总结,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

1.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思路分析

1.1必须和人民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相结合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将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将海洋功能以及海洋工程建设合为一体,所以在监测工作进行过程中应该对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进行重视,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对海洋环境进行全面保护以及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保护,与此同时还必须将保障人民群众进行到底,一旦发现能够威胁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潜在以及实际威胁进行及时防范,将海洋环境检测工作拥有的预警以及减灾能力充分发挥。

1.2必须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指导作用

海洋环境检测工作能够为海洋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对海洋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预测。加强对生态環境的检测,对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向以及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对建设成果进行检验,以避免因为海洋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对生态环境形成威胁,甚至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1.3必须与海洋科技发展进行结合

进行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同时,需要相对应的海洋科技技术进行支持,但是同时还需要为海洋科技发展提供检验以及发展重点的指导,所以在进行海洋环境检测工作的同时必须将其和海洋科技发展进行全面结合,对海洋环境条件以及海洋变化趋势进行掌握,这样就可以对海洋科技发展做出指导。成为海洋科技发展最为重要的牵引因素之一,提升海洋科技发展的竞争能力。

2.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2.1对海洋环境监测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工作正在不断加快,我国在海洋权益、资源开发以及海上活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正在不断加强,目前在海洋环境检测工作方面已经颁布的法律条文有:《大陆架法》、《海域使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等。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海洋环境检测工作方面的法律还是比较滞后的,所以想要对海洋环境检测工作进行发展就必须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主要是应该对监测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包括制定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法律以及信息管理规定等等,对进行海洋环境检测的机构进行资质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查,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海洋监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制度以及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制度以及相对应的有偿服务进行完善,利用法律规定对参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以及个人进行行为约束,减少因为机构资质不足或者人员能力不足导致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发生。

2.2对监测质量监管进行加强

对海洋进行环境监测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对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假如监测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最终的环境变化分析出现失误。所以监测结果的质量决定了对海洋变化进行分析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对监测质量进行监管的手段主要是质量控制以及质量评价这两者,所以必须对监管手段进行加强。

海洋环境监测质量主要包括样本质量、采样方法的质量、分析方案的质量、监测设备的质量以及监测人员的质量等组成的,所以必须将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进行制度化,对各方面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发现不合格的及时进行淘汰,尽快建立出一个能够对全程监测质量继续进行控制以及保证的体系,对监测质量的方案进行质量评估,对监测设备进行及时检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对监测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素质考察,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环境质量最优化,为分析海洋环境提供最为精确的证据。

2.3对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实现,监测结果之所以精确,最为根本的保证要素就是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所以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应该积极引进人才,并且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优秀的监测人员进行计划性、目的性的培训,还可以送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每年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大会,让他们将自己认为简单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交流,以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应该重视基层监测人员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对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2.4对海洋环境监测资料进行严格管理

随着监测机构的逐渐兴起,海洋环境监测资料的管理也成为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重点,在对监测资料进行广泛的开发以及应用的同时,应该制定相对应的资料管理制度,对具体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管理,以保证能够将获取的资料及时全面的应用到统一的管理过程中。除此以外,还应该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对海洋环境监测资料进行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机技术利用在对海洋环境监测资料的具体管理中,使之成为行业共享资料,这样就避免其他监测结构因为监测资料不完全而出现监测结果失效的尴尬局面,还可以很好的减少监测工作出现重复的情况。

3. 结论

随着地球可用资源逐渐减少,对海洋资源进行全面开放,无疑是解决资源危机最为及时的手段,所以21世纪已经逐渐成为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所以各方面的任务也就愈发艰巨。而环境监测的最终质量对于海洋环境进行分析的重要性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随着各方面的技术进步,环境监测现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分析技术的发展,所以必须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在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必须对监测质量的监管手段进行加强,对于基层的工作人员继续拧及时培训,最后将所掌握的海洋环境检测资料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为有效的促进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持。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能够及时指出,以便日后及时作出修正。■

参考文献

[1] 高振会. 发展海洋科技 强化海洋环境监测[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05:61-64.

[2] 康寿岭.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3,03:1-6.

[3] 赵赤,卫乐乐. 论我国海洋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62-66.

[4] 刘琦.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J]. 经营管理者,2014,07:199-200.

作者简介:

谢强华(1986-),男,汉,籍贯:重庆,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监测。

作者:谢强华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论文 篇3:

海洋环境监测与现代传感器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的前进,海洋环境监测和现代传感器技术越来越重要,能够满足环境污染要素监测的特殊需要,真正反映海洋复杂多变的现状。 本文主要概述了现代传感器的背景和关键技术,分析了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使用的微机械加工技术、膜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技术和安全等关键技术,展望并提出了海洋环境监测现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总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仍存在许多重要问题,应发展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特别是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及其集成技术作为海洋监测高新技术。 本文主要分析海洋环境监测和现代传感器技术。

关键词:海洋环境;传感器技术;海洋环境监测

引言

随着地球居住人口的增加和地球资源的消耗,地球上存在的资源越来越少。 海洋资源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保护这些重要海洋资源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而极其意义。

1、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虽然海洋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极其广阔,但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在人类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全球环境保护意识抬头的今天,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项目。 监测海洋环境,是为了及时了解海洋各方面环境的变化,使人们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海洋,使海洋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长久存在,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 通过监测海洋鱼群,可以确定渔民在海里捕获休息的时间段,有助于获得海洋生态休养的时间。

2、现代传感器能够在检测中发挥的作用

现代传感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结构是,用检测部件检测要测量的物理量,将其转换为特定的信号,传输到连接的处理系统。 传感器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计算机的输入端子,可以输入的量既是静态不变的量,也是动态变化的量。 因此,传感器在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既有静态特性指标,也有动态特性指标,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再现性、灵敏度等,后者是对电感量的动态响应和反馈。 与传感器制作及使用相关的主要技术包括: (1)微机械加工技术。 由于该技术主要用于传感器的各个零件体积比较小,在加工这些零件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对这些零件进行光刻和封装。 )2)膜技术。 主要对不同原料液进行分离、纯化、浓缩等操作。 )3)微机械电子系统技术。 用于实现传感器的各功能。 )4)环境适应技术。 在使用中起到保护完成的传感器的作用。

3、关于发展海洋环境监测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建议

3.1发展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技术

真正用于海洋环境现场在线监测的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只有溶解氧、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浊度、氨氮,这些传感器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少,特别是连续定点长期 工业和航天航空領域有一些成熟的产品,但不能直接移植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近年来,恶劣的环境、被测对象的复杂性和各种干扰因素给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应发展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特别是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及其集成技术作为海洋监测高新技术。

3.2加强多学科和部门之间的合作

生物监测在污染中有很大的潜力,而且能更有效地评价和预测环境污染。 因此,必须在指示生物研究的基础上,加大生物传感器技术研究的力度。 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涉及多学科,必须突破传统观念,加强多学科和部门间的合作。

3.3加强污染物检测

海洋污染物可以通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引起物质和能量的影响。 许多海洋有害污染物范围很广,需要严格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包括石油和杀虫剂、防污材料、重金属离子和毒素。 生物传感器已经开发出了挑战未来对海洋监测设备的需求预测和观察,如营养盐、抗生素试剂、杀虫剂、激素干扰和分子生物学分类系统的传感器系统。 用于海水和海水中有机磷和氨基酸盐的检测,食品乙酰胆碱在丝网印刷电极上的应用,用于降低批量生产和使用成本的一次性多壁碳纳米管和分层自组装技术改性的乙酰胆碱酯酶传感器检测水中的氨基甲酸酯 许多生物传感器检测杀虫剂都是基于低成本抑制乙酰胆碱的生物传感技术。 另外,其他免疫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含有杀虫剂的免疫传感器等杀虫剂。 并且检测有机提取物和水样的方法,使用细胞传感器检测这些物质不仅更加困难,而且提供了生物利用率和生理反应方面的信息,与酶传感器不同,对一种物质有反应,通常受到重金属的干扰,这是负面的方面。 海洋监测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被海洋环境和沙眼钻井液污染的油气田排水(也称为石油污染)。 一般来说,水萃取成分非常复杂,含有消泡剂。 生物杀虫剂、树脂、乳剂对这些复杂系统产生一系列急性毒性作用或柱状物,用相关化学技术或物理技术监测,比较灵敏、准确、特异。 但是,目前关于生物相容性、污染物对生物系统的影响和环境毒性的报道还不充分,生物检测系统非常适合微生物的一般毒性试验,提供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相关数据。

3.4生物传感技术检测有毒物质

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存在,不仅影响环境的稳定,还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生物检测技术作为有毒物质监测的一部分,可以科学提高有毒物质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科学检测环境中有毒物质的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以大肠杆菌为基础的细菌呼吸活性释放指标保护区的环境有毒物质影响细菌呼吸能力和呼吸效果里尔生物传感器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在环境监测区内有毒物质的等级更可靠.

结束语

在世界陆地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现代海洋开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于宇,黄孝鹏,崔威威,等.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J].舰船科学技术,2017,39(12):179-183.

[2]王军锋,邓豪,魏育成,等.无人机海洋观测系统集成技术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7,39(5):157-162.

作者:徐浩

上一篇:高校体育篮球教学论文下一篇:民办高等教育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