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浩瀚复杂,掌握正确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对于网络生活很有意义。【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标准毫无疑问,因特网已成为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它包括网页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和文件系统信息资源等,人们正越来越大的利用、依赖网络信息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研究论文 篇1: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分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阐明风险产生原因,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分析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风险产生的内在机理。提出应该采用宏观层面调控的方式,通过网络管理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引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等解决风险问题。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知识产权风险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7.008

Analysis on the Copyright Risk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Zeng Yongmei Zhang Wend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0,China)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copyrigh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逐渐依靠网络进行传播,网络信息资源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出现著作权侵权风险。如2015年3月,新浪公司将凤凰网上告至法院,称其未经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合法授权,在其门户网站内独家转播、传播和播放中超联赛及其所有视频,认为凤凰网提供中超比赛视频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索赔400万元。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难以控制,导致著作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如果不能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则会导致权利人对信息共享的排斥,也会抑制创新的发展,甚至阻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研究,主要从法律[1-2]、技术[3-4]、管理[5-6]、制度[7-8]等层面进行研究。现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研究,主要从风险识别[9-10],风险评估[11-12]和风险补偿[13]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涉及到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侵权问题分析的文章并不多,任少华(2009)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并提出用法律手段解决风险[14];余珊珊(2006)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法律角度指出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保护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5]。但是对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产生以及演化机理并没有具体的研究,而只有探究风险产生的内在机理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进行较为细致地研究。

1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概述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依据其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因此,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不仅包含了传统信息资源著作权的内容,还包括了其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发行、传播和利用的权利。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则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著作权侵权问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风险特点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等特征,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更加难以控制。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中更难管理自己作品的传播与利用,同时对侵权行为也更加难以识别,这就大大削弱了著作权人所享有的权利。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结合著作权的特点就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具有超前性、隐蔽性、无地域性、易发性。

111 超前性

传统的著作权主要保护的对象是实体的作品,虽然现今著作权法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并修订了信息网络传播条例等来保护数字作品,但是法律的确定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只需要连接网络就能达到无限次的传播,很容易出现相应的著作权风险,但是法律却不能够及时得到调整,很多情况下是出现了侵权问题才对法律进行相应的修订,这就导致权利人只能够利用传统著作权解决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但是法律本身的滞后性使得风险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这就形成了风险的超前性。

112 隐蔽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用户的身份难以确定,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侵权个人也是难以确定的,一些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侵权,导致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同时网络的链接技术也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更加宽泛,层层的链接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侵权更加难以发现,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也变得更加隐蔽。

113 无地域性

著作权有地域限制,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地区对于著作权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如《世界版权公约》规定受公约保护的作品保护期不应少于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25年,而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保护的作品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的50年。但是由于网络是没有地域限制的,各个国家通过网络连在一起,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侵权也变得没有地域限制,一个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的起源很难界定,因此侵权责任也难以确定。同时由于语言的不同,很多作品通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在其他地域进行传播,很难根据著作权法去判定行为是否侵权,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变得更加无地域性。

114 易发性

由于网络带来的方便,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在网上上传、下载信息变得更加快捷,但正是这些很普通的操作就可能造成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并且现今人们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不够高,不能清楚辨别是否侵权,其次有人还抱有侥幸心理去侵权,这些行为就导致了侵权风险的产生,因此网络的发展加重了著作权风险的发生。

12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类型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例外条件依据,使用他人作品或者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著作权侵权有直接侵权、第三人责任、违约侵权和仅侵犯作者的精神权利等等。根据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特点,结合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21 将传统媒介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

通过将其他媒介(如纸质媒介)的作品以扫描或者重新编辑的方式上传到网络中,虽然作品依托的介质改变,但是实际的内容并未发生改变,因此这种行为如果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是属于侵权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在数字图书馆中,为了更好地发展数字图书馆,可能需要将原来纸质版本的作品转变为电子版本,这时候将会涉及到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如何处理权利人的权利和对作品的数字化之间的问题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一旦作品以数字化的形式进入网络中,其传播就会变得更加快捷,传播范围也会更加广泛,人们可以更容易获得该作品,甚至很容易对作品进行修改谋取利益,这将会对著作权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造成侵害。

122 将网络中的作品转载或下载后修改发表到传统媒介

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传播速度极快,为了更快扩展影响力,很多作者或摄影作品人会第一时间将其作品发表在网上,传统媒介并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因此,很多人利用网络获得最新信息,并将其下载修改后在传统媒介中发表以谋取利润,无论作品是图片还是文章都是侵犯了作品的著作权;另一种情况是网络用户或相关网站未经作者同意将一些优质的文章或者图片转载到其他网站,以增加网站的点击率。这些都可能导致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影响著作权人的权益。

123 通过链接方式侵犯著作权

网络链接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网络链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查找方式,深层链接技术更是为用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通过链接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链接获取不同的资源,甚至不合法的资源,链接技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不自觉地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利。特别是深层链接,层层的链接很难判定链接下层的具体内容,也使得权利人很难识别是否被侵权。学术界对链接是否侵权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链接技术的不正当运用确实会加重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也使得侵权事实更加难以判定。

124 将国外信息资源翻译成中文发表

现今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连成一个村,各国之间的最新信息也能够及时传播到其他国家,人们可以通过进入国外的网站获得其最新的信息资源。很多人利用国外语言不同查重检测不出的特点将国外学术翻译成中文并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发表,这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不利于科技创新发展。

2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因素分析

21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影响因素

网络信息资源在传播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的影响因素,同时信息资源处于客观存在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界影响,其风险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侵权风险很高。其中最关键的3个因素为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网络信息人因素和网络信息环境因素,3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的风险大小。

211 网络信息资源因素

网络信息资源因素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内在性,包括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价值、新颖程度、生命周期及其所传播的范围等,还包括用户对该网络信息资源的认可程度都会影响其风险。

212 网络信息人因素

网络信息资源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资源用户3类人。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提供者主要是对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发布的主体,由于涉及到信息资源编辑的各个阶段,很容易产生侵权风险;网络提供者是指提供网络服务的主体,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存储空间提供者、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其中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只涉及网络的接入,并不直接接触网络信息资源内容本身,因此一般不会出现侵著作权侵权问题;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是指通过网络查找和获取信息资源内容的主体,由于直接接触网络信息资源,可能通过不法途径传播网络信息资源或者对信息资源进行修改等,很容易产生著作权风险。

213 网络信息环境因素

网络信息资源环境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所处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法律政策;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所处的微观环境,包括网络规章制度、网络的软、硬件技术和信息安全环境等。网络信息环境对网络信息资源好坏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一个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可以降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的构成因素如图1所示:

22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因素因果关系分析

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演化过程的分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系统因果图,如图2所示。该图所表示的因果关系可以描述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资金规模越大即投入服务的资金越充足,网络技术越成熟,这样就使得网络侵权难度降低,侵权的隐蔽性也降低,由于侵权难度降低,很多违规操作行为随之增加,著作权风险也就随着增加,而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提高也会使得网络监控技术提高,监控强度也会提高,违规操作会降低,著作权风险也降低;用户的素养(主要是指用户的受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识)越高,违规操作的数量就会随之减少,著作权风险也会随之降低;版权保护强度提高,即侵权的成本提高,违规操作也会减少,而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会有所提高,能够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降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著作权风险降低会提高著作权人的创作积极性,产生更多作品,同时作品的质量也得到提升,但是伴随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侵权获得的回报以及侵权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违规操作数量增加又会增加著作权风险。

图2 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因素因果关系图

3 建议与对策

如图2所示,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主要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用户和著作权人的利益问题,并且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主要受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违规操作以及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决定。因此,要想降低风险的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31 提高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

著作权人属于作品的利益主体,通过提高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使得著作权人对于侵权行为更为敏感,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发现侵权行为,并能主动地通过技术或者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著作权人维权成本,如检索费用和律师费用等提高著作权人维权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降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

32 提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用户的知识产权素养

知识产权素养包括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指人们了解知识产权内容后,并对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等的认识和人们运用知识产权解决问题的能力[16]。通过网络、报纸及课堂等媒介加强法律的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结合当前发生的知识产权案例,使人们能感同身受,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得人人懂法,降低违规操作行为。

33 引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管理他们的权利,即监视作品的使用,与未来作品使用者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条件下收取费用并在著作权人之间进行分配等[17]。由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较多,引入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很好地避免利益问题导致的行为倾向问题,一方面能够降低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风险,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赵俊玲,杜国芳.著作权法对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影响分析[J].现代情报,2005,(5):72-74.

[2]田梅.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20-23.

[3]陈伟斌,张文德.基于收益分成率的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资产评估研究[J].情报科学,2015,(9):39-44.

[4]Roberto G G,Sosa G.nt Semantic copyright management for Internet-wide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us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8,32:585-595.

[5]Michael Seadle.Copyright in a networked world:ethics and infringement[J].Library Hi Tech,2004,22:106-110.

[6]李婵,张文德.著作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有效性研究——基于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的角度[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7):48-52.

[7]冉从敬.网络信息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8]贺德方.我国数字化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5):89-95.

[9]张文德,李婵.基于HHM框架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识别[J].图书情报工作,2011,(15):67-71.

[10]刘震,张文德.WBS-RBS在网络信息采集著作权风险识别研究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11,(6):86-92.

[11]刘田,张文德.盈利性数字图书馆著作权评估系统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4):89-94.

[12]Chan Li,Wen-De Zhang,Yi-Xin Lan.Early warning of risks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in a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extension theory[J].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6,34:1-21.

[13]康云萍,张文德.利用收益分成法评估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J].情报杂志,2007,(10):22-23,26.

[14]任少华.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及保护问题[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5]余珊珊.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J].情报探索,2006,(12):67-69.

[16]李泽红,陈平形.信息素养与知识产权素养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6):26-29.

[17]黄先蓉.网络信息资源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1):33-38.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作者:曾永梅 张文德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研究论文 篇2:

浅议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问题

【摘要】网络信息资源浩瀚复杂,掌握正确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对于网络生活很有意义。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标准

毫无疑问,因特网已成为巨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它包括网页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和文件系统信息资源等,人们正越来越大的利用、依赖网络信息资源。然而,随着因特网信息资源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查找有用信息的难度越来越大,网络信息用户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变得无所适从,在网上获取和选择所需要的网络信息资源犹如大海捞针。另外,因特网信息资源还存在良莠不齐、真伪难辨、信息空间秩序混乱、整体质量水平下降的现象,许多有价值的可利用的信息被淹没于大量的各种冗余信息之中。为了方便地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网络信息用户有必要对因特网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起到指南、导航作用。因而,掌握几个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也就变得很有必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既包括对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也包括对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网络信息用户关心和利用的是网页内容信息资源,但网页内容信息资源和网站相关信息资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既要对网页内容信息资源进行评价也要对网站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评价。

一、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1)链接性。链接性指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网站信息资源与网站信息资源之间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站信息资源之间的链接关系。包括:网站设计的内部链接是否丰富;所链接的资源是否保持新颖,是否与主题、学科相关,是否只提供文本信息;网站设计是否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是否具有审美性与吸引力;链接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有背景鏈接和描述;是否存在空链、死链、错链;网站设计的链接是否灵活;如果是学术信息资源的网站,设计的链接是否有利于网络信息用户的研究需要等等。(2)稳定性。稳定性指网站相关信息资源的某些性能和指标保持不变的特性。网站所在的地址是否稳定并且易记,将影响用户是否顺利地找到该网站。网站是否提供全天服务也影响用户是否能正常链接网站。稳定性包括:网站是否有专人维护;网址有变化时,是否通知网络信息用户;网站是否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相对来说,大型和著名网站由于有雄厚资金和充足的人力作为背景,一般比较稳定,能为网络信息用户提供不间断的网络信息服务,这特别适合于学术信息资源用户的需要。(3)创建者。创建者指网站的设计和维护人员,包括:网站的建立者是机构还是个人,如果是机构的话,是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还是商业机构;是否提供网站建立者的联系方式,例如电子邮件地址,该电子邮件地址是否有效;网站创建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否正确、真实、客观、公正,创建者是否提供网站的背景信息资源,例如办站的有关宗旨、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是否添加其网络信息资源的附加价值,如描述性介绍等。(4)用户界面。一个好的网站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表现出友好性,使网络信息资源的用户更易于接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得心应手。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是否有条理,有一定的逻辑性;检索系统操作使用是否方便快捷;检索结果的输出格式是否多样;是否有用户满意的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界面是否直观,搜索引擎是否对整个资源作了索引,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用户提问的要求,是否能够与用户需求相匹配,这些对用户都非常重要。(5)多媒体设计。多媒体设计指网络信息资源媒体多样化的设计,多媒体设计能提供文字、声音和图像信息,使表现的网络信息资源图、文、声并茂,更直观和自然,使网络信息用户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设计能否刺激研究者的思维和创造力;多媒体设计能否使网络信息资源更吸引人;能否增强信息资源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会不会因多媒体的效果而转移人们对信息内容的关注,多媒体的设计与资源内容是否相适应;网站信息资源看起来是否有趣,是否让人有兴趣去浏览;采用的视觉效果是增强了信息内容,还是分散或替代了信息内容等等。(6)交互性。交互性指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与网络信息资源用户的联系方式,包括网站是否提供多种交互界面、联系方式;是否经常主动与用户联系,提供或获取各类相关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是否能够通过网络与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取得联系,反映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把自己的信息需求告诉网站信息资源的创建者等。交互性是信息交流和畅通的前提,交互性越好,网络信息资源就能发挥越大的作用,由此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大。(7)费用。费用指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需的开支,连接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器的费用包括通讯费用、信息流量费用和系统维持费用。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需的开支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中与知识产权相联系的费用和商业性的盈利费用。如何既确保用户最大可能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又使用户的费用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是网络信息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之一。(8)安全性。安全性指网络信息资源能在有效范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特性。它包括:对于专用和保密信息是否使用专用的网络服务器,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黑客攻击的机会;网站对于敏感内容是否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网站及其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防病毒、抗病毒能力如何;是否安装有安全防火墙;是否安装有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升级等。

二、网页内容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1)全面性。全面性指信息资源能够全面地表达一个主题观点的特性,包括:信息资源收录范围是否涵盖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相关思想和事实;信息资源是否只有本国语言;信息资源是否能概括所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如果是学术信息资源,是否给出引用文献来源,这既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也可供信息使用者作深入的研究。(2)正确性。正确性指信息内容符合被认为正确的道理和标准,这也是传统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之一。包括:信息资源的作者是谁;是知名专家、学者还是一般商务、新闻人士;信息资源的作者能否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描述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是否与事实相符;信息资源是否被核实过;是否有相关联的信息资源;语义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语法或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含有政治、宗教倾向或个人偏见;是否带有广告色彩等等。(3)权威性。权威性指网络信息资源的影响程度,包括:信息资源是否有较强的背景;学术资源是否有知名的专家、学者支持;信息资源可否验证出处;若涉及到版权问题,是否给出版权所有者的姓名。大众信息资源的分布是否与有声望人土有关联;可否与作者联系;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是否可靠等等。(4)适用性。适用性指网络信息资源是否和网络信息用户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是针对专业研究人士还是普通大众人士;是面向大多数网络信息用户还是极少数网络信息用户;网络信息用户的满意程度如何等。(5)时效性。时效性指网页内容的更新额度(速度、周期),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越强,对网络信息用户的吸引力越强,但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额度也不能过高,这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保存有关,个人以为网站的信息资源一般应该至少一个月更新一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评价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是否定期更新;是否标明日期(写作日期、上网日期、修改日期);是否标明最近更新日期等等。(6)独特性。独特性指在整个网络信息资源中,信息资源所独有的特征,它反映的是网页信息资源与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区别。包括:该信息是否是独一无二的;网页信息内容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有从别的资源中无法获得的信息资源等等。(7)覆盖率。覆盖率指信息资源的主题范围占整个网络信息资源的比例,包括:信息资源收录范围是否广泛,这是指信息资源收录范围的宽度,主题范围覆盖哪些方面;资源是否集中在较窄的领域,它是否包括相关主题;如果是学术资源是否包括全文和引文,作者的观点是否得到充分的表达;信息资源收录范围的深度如何;提供的主题具体到哪种层次;是否深入到细节的水平;信息资源收录的时段是否明确;信息资源是否被限定在某一时段内;信息资源收录的格式是固定还是多样;提供链接的资源是被限定在某一格式之中,还是提供多种格式供用户使用等等。

只要用户掌握了以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就能对某个或某些网络信息资源作出相对全面的分析,客观、公正地反映网络信息资源的特性,从而保证自己更方便快捷地使用网络信息资源。

作者:林芳胜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研究论文 篇3:

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搜集新浪微博、天涯论坛和新浪博客等平台上用户的粉丝数、博文总数、博文的跟帖、有意义跟帖、转载以及用户交互次数等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网络用户和资源内容是影响网络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创建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重视网络用户及意见领袖的魅力,发挥再生资源的吸引力,采取智能化网络存储等措施,可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动态发展 原始资源 再生资源 网络用户

1 引言

在Web2.0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参与资源的创建和发展,并通过用户群体贡献,发挥集体智慧从而使信息资源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笔者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具有周期性,并将其周期分为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同时笔者发现,受各种因素影响,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利用周期是不同的,与其生命周期发展趋势几乎是同步的。在情报学界,有学者从信息的老化和半衰期两方面来研究信息生命周期。如王宏鑫[1]、马费成[2]、望俊成[3]、张青敏[4]等。然而,他们的研究均是以信息的效用价值为基点来探讨各因素对信息生命周期的影响,主要关注点是对信息生存时间和价值大小的影响,而对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描述较少,没有表现出各因素对信息资源动态发展过程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Web2.0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情况,因此笔者以新浪微博、天涯论坛和新浪博客的用户及其发表的博文信息为研究对象,搜集微博用户的粉丝数、博文总数,以及微博文的跟帖、意义跟帖、转载数据和网络用户的交互次数,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索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根据影响因素来探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提供建议。

2 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的研究样本来自于新浪微博、天涯论坛和新浪博客三个平台。笔者选取300个网络用户,搜集用户的粉丝数、总的发贴数量,以及随机选取每个用户的20条帖子或博文,记录该帖子(博文)的转载量、跟帖量、有意义跟帖数量(即与原始微博文主题相关且具有一定信息量的跟帖)、交互量等各个变量值的平均值。借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指标中归纳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结果与分析

3 研究结论与分析

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笔者总结出资源本身和网络用户是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而资源又可以分为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笔者把首次创建的网络信息资源称为原始资源,用户在原始资源基础上产生的资源,即用户对原始资源的补充和评论称为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是对原始资源的扩充、深化和意义延伸,为后期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并影响后期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利用情况。在用户对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一群特殊的用户,不仅获取资源,还引领其他用户进行讨论,促进资源动态发展。因此,笔者从原始资源、再生资源和网络用户及意见领袖三个方面分析其对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

3.1 原始资源对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

一是原始资源自身因素以及相关原始资源之间的影响。原始资源自身因素包括资源的内容特征、格式、所处环境以及所属学科领域等。首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源在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方面具有优势,受到更高的关注,引起广泛且长久的讨论,加深了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其次,网络信息资源以何种格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动态发展情况。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的信息承载格式在呈现内容上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因而引起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多样化。再次,网络信息资源所在平台、所处网页深度不同,其动态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同一网络平台上,随着网页深度的增加,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也在增加,信息资源的访问量和利用率低,其动态发展的程度低。相关原始资源之间的影响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上起到积极或者消极作用。原始资源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相互补充、替代、包含、超越等方面[3],不同关系的原始资源相互作用产生出多样化的影响效果,从而促进或削弱原始资源动态发展的程度。比如具有相互补充关系的原始资源会影响用户对两则资源都进行阅读和评论,这样因其中一则资源而影响到另一则资源的动态发展。

二是原始资源对再生资源的影响。原始资源是再生资源产生的基础,再生资源是对原始资源的补充或修正,因此原始资源的丰富度和质量影响着再生资源的发展。用户习惯于对信息量少、质量低、具有争议的原始资源进行补充、修正和评论,所产生的再生资源均在某种程度上或丰富了原始资源信息量,或更正了原始资源准确性,从而以再生资源的形式为后期用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资源。

三是原始资源对用户的影响。原始资源内容、自身特征和附带的信息量对用户的吸引力大小不等,对促进用户与资源的交互程度深浅不同,则原始资源对用户的影响力也不同。原始资源对用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用户在知识面、认知结构、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对上述各方面的转变,也可能是对它们的加强。

3.2 再生资源对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

由于网络资源创建者和利用者在创建、浏览、补充和利用原始资源过程中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资源之间发生交互,在此基础上用户(创建者和利用者)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原始资源解析、内化,并将个人成果发布共享,生产大量的再生资源,所以原始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是再生资源之间的影响。基于不同角度,用户对原始资源会做出多种理解,而且不同用户对原始资源的理解程度各异,生产出多样化的再生资源。多视角、多层次的再生资源相互对话,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与原始资源内容相关的主题,对后期用户的阅读、补充和利用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再生资源对原始资源的影响。由于信息素养的差异,用户所创建的信息资源的内容丰富程度不同,质量良莠不齐,并非都能满足其他用户的需求,但是经过网络用户发挥群体智慧,对原始资源进行补充和修正,所生成的再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并完善了网络信息资源,使得信息资源所提供的信息量变大,承载的知识量增多,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并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程度。

三是再生资源对用户的影响。再生资源通过影响用户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来影响用户的交互行为,进而产生较丰富的再生资源。而且,高实用性、全面准确、权威独特的再生资源更易于吸引用户的访问和利用,引领用户参与讨论。可见,再生资源的良好发展和有效利用使原始资源在用户群之间的传播和利用时间较长,因而原始资源的动态发展程度得以深入。

3.3 用户及意见领袖对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的影响

一是用户影响原始资源的发展。首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信息资源创建者的规模日趋壮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也随着提高,数量不断增加。其次,由“六度分隔”理论可知,随着网络用户数量增大,信息资源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但是,对于不同传播渠道来说,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不同,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有先有后,而且信息资源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干扰和延误,因此选择快捷、安全和可靠的传播渠道对促进信息资源动态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最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主动选择、接收不同资源并加以利用,用户的主动行为利于网络资源动态发展。

二是用户影响再生资源的发展。用户通过上传资源,贡献自己的智慧;或与其他用户交流讨论,汇聚集体智慧等创造再生资源,为后续利用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其实也是再生资源优化发展的过程,用户补充、修正、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意义,使得再生资源的质量逐渐提高。再生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水平对后期用户的访问和利用具有或多或少的导引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源的动态发展。

三是用户之间相互影响。意见领袖作为特殊的用户,其良性或者劣性行为均影响其他用户对原始资源以及再生资源进行正确的或错误的、公正的或偏激的评论,产生更多的良构或劣构资源,从而影响着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因此,由于道德水平、信息素养水平、知识建构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意见领袖对原始资源会做出各异的认识和评论,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用户对原始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到其他用户对原始资源的转载、评论等行为,进而影响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

4 利用影响因素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

从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入手对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良好、有序地发展,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获得信息资源,从而支持学习。为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在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周期的生产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阶段,针对三个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有效挖掘与利用。

4.1 生产期:创建优质的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是以资源的创建、传播和利用为前提的。一般情况下,内容丰富准确,逻辑清晰明了的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的学习提供更多支持。因此,在创建信息资源时,首先应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科学性;其次,逻辑性强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最后,应正确地描述信息资源内容,即保证对原始资源描述的一致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载体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强大,不同载体所承载的信息资源的格式不尽相同。比如,微博允许用户发布文字、图片,音频格式和视频格式的文件可以使用超链接方式链接在微博中。由于微博不具备以图片和视频、音频文件检索图片和视频、音频文件的功能,因此,发布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时,就应该对其给出准确的描述,简要介绍发布信息的内容,这样,学习者才能够更快捷、更有效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学习者的信息需求。

创建资源时对其属性进行描述,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有助于用户搜索、识别、选择和评价资源,并利于用户查看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情况,适时参与与其他用户的交互活动过程中,这样使用户和资源整合进一个系统内,两者共同发展。用户有效组织信息资源,快捷地查看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状况,有利于网络资源的传播、发展和利用,便于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管理,从而能够延长动态发展利用周期。

4.2 成长期:网络用户及意见领袖的魅力

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离不开用户的参与。网络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关注、浏览、转发、收藏、跟帖、评论信息资源,通过与其他用户交互,参与到资源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推动着资源的动态发展利用。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用户群中逐渐出现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角色的扮演者包括版主、吧主、帖子或(微)博文发布者、楼主、管理员等等,他们的良性行为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着大家对原始资源进行或赞同、或反驳的讨论,引导大家发挥集体智慧,创造出更多的新资源,促进了原始资源的生存与发展。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意见领袖是信息资源的创建者和加工者、扩散者、舆论的引导者,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优势 [5]。网络意见领袖不仅创建和发布信息资源,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吸收、内化、加工和解释。他们针对原始资源发表自己的观点,引领人们积极讨论,对原始资源进行深度理解,挖掘资源深层意义,为学习者提供内容更加充实,内涵更加丰富,逻辑更加清晰的资源。使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原始资源,极大地促进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利用。另外,网络意见领袖一方面基于其广泛的交际圈,庞大的虚拟人际关系(比如“英文王子_张介英”在新浪上的微博有170多万粉丝),能够迅速把原始资源扩散至网络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通过较多的发言次数,较高质量的发言内容,逐渐成为网络中的舆论引导者,影响着网络社区中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发展和利用。

4.3 成熟期:再生资源的吸引力

Web2.0环境下的网络平台能够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使用者可以自由浏览资源、转载资源、发表观点、进行评论,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分析资源,创造出丰富的再生资源,促进网络资源更新发展。再生资源或是在内容上对原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或是在科学性和逻辑上对原始资源的纠正与改进。对后期用户而言,再生资源为其清晰理解原始资源,建构新知识提供了支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对于后续的资源使用者来说,不仅可以获取原始资源,还可以获取前期资源使用者所补充的再生资源,其知识面更加开阔,提升了相关信息的理解能力[6]。借助于再生资源,用户结合已有经验吸收、同化、反思、顿悟,从而提升个人能力,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用者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公布在网络上,丰富完善了原始资源。共享在网络上的再生资源促进原始资源在内容上逐渐丰富,在内涵上达到深刻,在逻辑上不断严谨的螺旋上升态势,进而促进了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延长了动态发展利用周期。

延长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成熟期,一方面能够扩展网络信息资源的传播范围,使得更多的用户搜索到,接触到所需资源;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用户的学习。再生资源的发展对延长网络信息资源的成熟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再生资源是使用者思想碰撞的火花,是使用者对原始资源的分析和讨论的结晶,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其次,再生资源是充满个性化特征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因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浏览信息,参与讨论。

4.4 衰退期:智能化网络存储

处于衰退期阶段的网络信息资源在无人访问、利用的情况下,其所依附的网络平台会对其进行自动存储。自动化网络存储虽然能够达到存储网络资源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对资源进行归类存储,而且存储空间不能满足网络资源的增长需要,得不到合理应用,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果资源发布者对这些资源采取相应的归档存储措施,删除低价值资源,分类存储高价值资源,则能够净化网络信息资源的纯度,为使用者搜索资源带来便利,也为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奠定基础。然而对资源发布者来说,手动处理网络信息资源则具有一定难度,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往往达不到这一要求。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智能化存储逐渐成为可能。网络信息资源智能化存储能够实现资源的自我管理和自动恢复能力,这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发展利用得以不断循环的一个前提。

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分类法、主题法、元数据、XML语言、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有利于资源序化发展,在保存资源时能够实现自动保存。信息资源具有各种属性,通过关键词(或标签)来描述这些属性,智能化网络存储则根据信息资源的关键词使具有相似或相同属性的资源建立语义关联,有利于用户检索,对激活处于衰退期的资源,使其开始新一轮发展利用周期具有积极作用。

5 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用户(又可分为资源创建者、资源利用者、传播者等)、网络环境、资源本身等多种元素。本文通过搜集新浪微博、天涯论坛和新浪博客三种平台上网络用户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出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的影响因素,即网络用户行为和资源本身,并将资源本身因素分为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原始资源、再生资源和网络用户及意见领袖三者相互影响,而且,用户始终贯穿在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创建、发展和利用过程中。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吸引用户参与,用户通过交互,各种智慧相互撞击,产生更加丰富的再生资源,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但是在循环过程中,由于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及信息资源的发展受到知识发展的限制,用户能够创造的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参与交互活动的用户数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减少的趋势,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周期不能无限延长,动态发展的程度不能无限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宏鑫,邱均平.关于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4):33-435.

[2]马费成,高静.Web2.0信息半衰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社会书签网站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1):1-6.

[3]望俊成.信息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0,(4):65-70.

[4]张青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生命周期演化规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5):6-9.

[5]辛蔚峰,张义兵.网络教学中“意见领袖”的生成与角色扮演[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40-43.

[6]熊才平等.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

作者简介:徐刘杰(1984-),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熊才平(1970-),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席淑娟(1988-),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徐刘杰 熊才平 席淑娟

上一篇:主题知识网站建设分析论文下一篇:项目管理促进中职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