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施工论文

2022-04-15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破坏,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会加剧土地沙漠化,使绿化面积减少,不利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农田水利施工对水土资源需求较多,与生态环境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强其水土保持工作,从而降低水土流失,为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田水利施工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农田水利施工论文 篇1: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浅析

摘 要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施工的每一项措施和方法都关系其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中,不仅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要在环境的保护措施上进一步加强。基于此,分析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农田;水利施工;环境;影响;防治

农田水利施工的进步的确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是,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在制定相关防御措施中,一定要在农田水利施工区域开展大量的勘察与调研,充分掌握每一项工作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应进一步完善环境的保护措施与保护方法,进而构建高质、高效的农田水利工程。

1 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1 对农田、林地、草地等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为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农田水利施工量在近几年不断扩大,在水利服务规模上持续提升,但施工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加重。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土地面积、水域面积,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水源资源遭受较大的破坏。农村区域的水土保持对于环境改善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控制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标准来优化,必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出现。同时,水利体系建设、水利工程服务等由此产生了较多的隐患,难以在长期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果。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从占地到清理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对地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方面均造成较大的破坏。林地和草地是重要的环保内容,对空气净化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的肆意破坏问题将直接促使各类土地应用分配不均,对土地产生严重的破坏问题,直接导致农田水利施工的预期效果欠佳[1]。

1.2 对水域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施工对水域产生的影响同样巨大,水利工程建设会造成大量的污染问题。噪音污染方面,水利设备的运输、现场施工组装、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业废水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前期建设需要通过工业化的技术和措施来完成,因此导致工业废水的生成量非常大。农村区域的水源与河流具有密切的关联,部分施工项目的废水排放过程粗放,不仅无法保护水域环境,还加剧了废水所带来的破坏,对于工业的长期规划造成了严重影响。建筑垃圾方面,很多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在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完全是从头开始,导致工程的各类垃圾排放数量剧增,而且对于垃圾的处理、堆填、再利用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有效控制,造成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生态隐患较为突出,所以,这都是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2]。

2 農田水利施工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2.1 遵循原则,科学施工

近几年,关于环保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很多地方在农田水利施工方面都希望通过科学的策略、标准来完善,但是碍于工程工期的影响,继续按照“先破坏、后治理”的模式来操作,导致环境的破坏问题日趋加重,治理的手段和效果差强人意。农田水利施工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对农田的发展和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影响必须要科学的应对,确保在每一项工作的实施层面上,可以确保施工的可靠性、可行性。农田水利施工方案组建必须不断完善,提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调研,加强3S技术的运用,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环境信息。在环保要求和理念的贯彻落实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实施,禁止出现任何形式的环境破坏。水利施工技术的运用坚持通过绿色技术、无污染技术来完成,针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处理需严格管理,树立良好的形象,禁止出现大面积污染问题,减少对农业生态造成的破坏[3]。

2.2 合理规划与布局

随着农业规划和农村建设体系的日趋健全,农田水利施工与环境的协调力度也需进一步提升,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在各方面规划、布局过程中都是合理、规范的。农田水利施工的目的在于促进农田管理的进步,在水资源的利用和动力供应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解放双手的同时实现农田、水利、环保3个方面共同进步。只有在施工前的规划和布局方面做好预案,才能长期、持久地开展专项工作。在农田水利施工开始前,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施工现场科学勘探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预案。施工开始后若遇到施工建设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实际问题,要对解决预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方面考虑,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农田水利施工人员对生态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既履行好自己的本职义务,又要对生态环境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4]。

2.3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

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在数量上、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在施工的位置上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距离农业生态保护区距离过近,虽然在工程建成以后能够带动农田发展,可是由此造成的污染问题和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在权衡利弊之下,应不予批准建设。对农业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构建更加严格的农田水利施工标准。因地制宜的选址,应针对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生态情况进行考虑。若建设工程靠近湖泊,利用湖泊的庞大水源来提供动力,一方面能够在农田的灌溉和管理上提供足够的帮助,另一方面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利用这种天然优势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比较容易得到地方农业部门的欢迎,但是在农田水利施工层面上,一定要杜绝水源污染的问题。污染水源的净化难度非常高,而且各类污染物质借助河流湖泊流动会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因此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5]。

2.4 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

随着生态保护和环境重塑的力度不断提升,农田水利施工必须站在科学的角度来探究,让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据可谈。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提升,旨在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对农田水利施工开展强制性管理、约束,确保在每一项工作的部署层面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职能部门监督过程中,对于农田水利施工项目的规模、建设位置、建设目的、盈利标准、环境影响等方面均要开展精细化的评估和调研,以环境保护为主,以经济发展为辅,在符合法律要求和建设要求的情况下准许立项。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职能部门的监督表现为定期检查,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垃圾排放和处理、废水的二次利用、施工材料的环保特性等进行仔细的检查与考量,发现任何污染隐患要及时整治,杜绝严重的污染外泄现象出现。

2.5 把握要点,精细化施工

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正在不断加强法律落实力度,对于各类污染工程的惩罚、取缔措施不断加强,目的在于确保农田水利施工能够按照科学的思路、标准来执行。水利项目在国家规划和农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未来的水利工程项目会进一步增加,且以中小型水利项目为主。在项目的环境风险管理、污染风险管理力度上要进一步加强,针对环境破坏、污染源、污染范围等作出详细的勘察与测算,针对隐藏问题快速地识别和解决。废水的二次利用过程中,除了在现场安置净化设备外,还要与废水处理厂合作,加强废水的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避免对施工现场附近的农业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废料和垃圾的处理方面,同样遵循二次利用原则,对于垃圾的焚烧、堆填、降解处理等,按照垃圾分类来完成,与垃圾处理机构进行合作,既要在农田水利施工的效率上、质量上提升,又不能对环保造成严重的破坏。

3 结语

现阶段的农田水利施工,基本上都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各项污染隐患的处理都能够找到源头。但是,环保的创新技术、创新理念落实有待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施工的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同区域的污染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污染控制的过程中选择不同方法,一方面要在水利施工的方案上进行优化,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材料等方面有所改善,达到边建设、边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会斌.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6):38-39.

[2] 张子栋.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7):125-126.

[3] 周培丽.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1):56.

[4] 鲍立荣.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4):18-20.

[5] 戴勇,章建.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7,37(12):87.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殷俊

农田水利施工论文 篇2:

试析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摘 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破坏,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会加剧土地沙漠化,使绿化面积减少,不利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农田水利施工对水土资源需求较多,与生态环境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需要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加强其水土保持工作,从而降低水土流失,为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本文针对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分析,提出进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提出改善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问题,使农田水利施工水平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能力提高。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水土保持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使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关键环节,水土保持工作影响着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发展,缓解人与自然间的矛盾,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原因分析

1.1 水土流失的危害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环境相对复杂,很多地方如贵州等省份由于生态脆弱,水土环境受到自然及人为生产建设活动因素破坏,加上治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干旱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上述情况之下,水土资源平衡的保持已经成为目前阶段广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多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因此有必要通过资源保护、人为活动与环境协调等多个环节的努力来对其加以限制和整改。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浅层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影响植被综合覆盖率,而且也同样会导致山体滑坡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植被受损而导致的平面截流能力的下降,更是极大的加剧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恶劣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并不仅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破坏上,同样也会对周围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无论是山洪还是泥石流,瞬时破坏强度都异常强大,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可以说,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点问题,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现有技术水平之下,水利工程开挖作业过程中,必然对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尤其是对植被土壤之间的动态平衡,更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对于地表土层的整体抗侵蚀能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短历时强降水所带来的冲刷,更是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的重要诱因。施工中土石方开挖回填后,结构很不稳定,而且整体规模相对较大,因此更易诱发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护。

2 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对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保持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提高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治理重点环节并进行层次划分,工作人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根据具体施工状况以及施工特点对方案进行选择,从而保证治理方案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使水土流失治理效率提升。我国常見水土流失现象根据形状不同可以分为点状和线状两种流失方式,对治理方案的选择也要以这两种状态为依据。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特点以及当地自然环境对最终治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因此要在全面考虑当地土地资源状态后对治理措施进行选择。在治理方案的选择中,其生物与工程措施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二者与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相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治理,能够缓解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使水土资源环境得到改善。

2.2 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与农田水利工程实际状况结合,从而实现治理效用的充分发挥,使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得到提升。村庄、道路以及农田都属于农田水利工程体系,通过对整个体系的规划使其统一性与系统性提升,能够为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四周绿化产生破坏,为了尽量降低影响,需要在施工中采取排水沟挖方措施,以避免水土流失,提高防护效果。在回填作业中,坡面回填是其施工关键,与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之间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施工结束后可以适当扩大绿化规模以降低水土流失现象。

2.3 推进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的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应贯穿施工始终,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构建水土保持的相关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同时,要以实际监测项目来确定检测指标,并将不同阶段的水土流失重点项目纳入重点监控体系中来,为其设置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并将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以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为水土流失问题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做出更为积极的努力。主要监测指标应包括:地貌、年均降雨量、土质、气温、气候类型以及植被类型和水土流失面积等。其中,诱导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同样是我们监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应将弃渣点、土方开挖量、植被破坏情况等指标纳入体系中来。与此同时,水土流失所导致的危害也同样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包括环境污染程度、项目安全影响、对周围群众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和土层的影响。最后,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制度监督。

结束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进行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防止洪涝以及干旱灾害,缓解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护工作能够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与保护,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从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加强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水土保持指标监测系统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以更好的推进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志逸.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133-134.

[2]王玉梅.关于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性方案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

[3]郭载平,汪寿棂.剖析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

作者:郑广春

农田水利施工论文 篇3:

浅谈农田水利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施工技术非常重要,不仅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有改善作用,而且对抵抗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可以使土地作物产量提高。因此各级部门需要对自身管理责任予以明确,使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利用有限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对农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对农田水利工程各项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具体分析

1.1施工准备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施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是保证后期工程顺利施工的必要内容。相关人员首先要对施工的场地进行有效的清理,保证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然后就需要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对施工场地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测量,避免出现测量偏差,测量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路面的放样,根据图纸要求和指示来对路基的边缘与坡脚位置进行确定和标识。在进行工程的施工前,还要做好基坑开挖的准备,做好施工机械以及施工设备的性能检查,保证性能的完好性,开挖前要设置相应的开挖土放置区域,避免开挖中土壤的乱丢,来防止土地资源的破坏。

1.2临时排水设施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建设临时施工排水设施,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顺利施工。施工期间,临时排水设施的建设可以确保施工主体安全,对洪水、暴雨等大量水流进行引导,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1.3土石方工程

土石方工程对测量数据有严格的要求,精确的测量数据是土石方工程水准的基点。因此为确保土石方工程施工所需数据的精确性,施工前应进行边线桩断面反复测量等精细的测量工作,并依据测量数据和工程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监管工程师审核后方能实施。测量人员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以确保可以按照技术规范完成复测工作。

人工挖土方时应注意施工顺序,按照规定设置土体边坡,自上而下对开挖土进行水平分层分段,每层大约0.6m,挖掘时要及时检查坑底的宽度和坡度,防止超出或缺少问题的出现。为防范水流直接冲刷边坡造成塌方的事故,應在挖掘土方前在坡上布置足够深的排水沟。挖掘时设置标高可以有效地避免超挖现象的出现,同时挖掘时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干扰。及时将土方周围多余的土运走,保证基坑周围的土或设备都与基坑有一米的距离,这对保障边坡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在基坑挖掘完成后需要由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和监管人员一起进行测量和检查,并做好记录工作,以确保后续工程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技术规范不相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管人员并及时处理。

石方工作开展时应依照设计规范,采取浅孔微量火药爆破或人工挖掘的方法,直到无石块松动、裂痕光面、陡坡尖石等现象的出现。在石方挖掘符合要求后应进行渠道支砌的工作,以促进后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挖掘的过程中对于石方中的基础位置和特殊部位需要在上报监管后进行及时的砌筑以实现对石方的加固。

1.4砌筑工程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浆砌工程是难点之一,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以施工要求为依据选择工程用料的粒径、细度以及强度等,按照具体数据设置水泥比重,避免因浆砌材料质量未达到标准,而对整体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在浆砌期间,需要对浆砌厚度、宽度进行严格控制,可通过带线作业方式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另外,在浆砌工程结束之后,需要注重防渗处理,使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水平符合标准要求。

1.5钢筋混凝土工程

在水利钢筋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保证农田的水利工程钢筋质量要满足使用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其钢筋进行性能验证,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在保证钢筋性能质量后,才可以进行施工。施工中,先要进行人工的绑扎以及焊接接头,施工一定要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足够,且钢筋型号一定要符合设计的要求标准,还要对钢筋焊接的质量进行检查,在完成各项指标的验收合格之后,再实施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还要对其施工的钢筋以及模板实施检查,保证其钢筋工程和模板满足质量要求,再进行浇筑施工。浇筑施工中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浇筑方式要几何实际的施工情况而定,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求混凝土下落的高度在3m内,如果使用分层分块的浇筑方式,要把握好其浇筑厚度,要求每层厚度要在0.2m在,且混凝土要连续性进行浇筑,这样来提高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如果施工的是间隔施工方法,一定要保证其间隔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合理性,同时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若发现钢筋或者模板等出现变动情况,就需要立即进行检查,查找出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若浇筑区域是比较大的,可以通过单独浇筑方式进行,若一些特殊位置不能实施连续性的浇筑,则可进行施工缝的预留,为后续浇筑施工提供良好便利性。

1.6草皮护坡工程

草皮护坡工程主要由施工准备、坝体坡面整治、草皮施工、修整清洁和验收五道工序组成。在农田水利工程草皮护坡工作开展前,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草皮,以确保草皮的存活率和生长周期较短,并对坡面开展精细的清理工作,以促进草皮种植工作的良好开展。草皮护坡工程应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地质的护坡方法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例如可以直接在土质密实的坡面处移植草皮,草皮移植后应在一两年内进行抚育工作,以提高草皮的存活率。

2结论

对于农业生产及发展而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非常重要,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并为其建设投入大量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期间,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控制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凤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7).

[2]张以军.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3(12).

[3]吴兴加.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64,66.

(作者单位:邳州市港上镇水利站1                     邳州市邳城翻水站2)

作者:陈华良 张巍

上一篇:化学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微博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