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中行政监督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前来说,不合理的土地规划策略是普遍存在的,这涉及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门等的问题,这种规划、土地应用设置等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土地规划中行政监督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地规划中行政监督论文 篇1:

我国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与在不断地增加,在城市建设中对土地的需求逐渐提升,这就代表城市中的土地资源需要不断地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中,民生的基本生存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土地规划方面的负担也会逐渐增加,只有强化土地规划与管理,才能保障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使用,进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关键词:土地规划;问题;对策

政府通过土地规划的方式,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效果,让土地使用效率最大化,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城乡全面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在土地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土地规划管理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议来推动土地规划管理的效果,希望可以对我国土地规划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一、土地规划管理概述

(一)土地规划的概念

所谓土地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土地需求情况为基础,来对土地进行长期的安排,其中要注意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土地规划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土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现阶段在进行土地规划的时候,主要参考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区域环境资源的配置、技术资源的状况等等,通过多方面的考量,来让土地可以更为充分地得到利用,也规避了人为的因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由此可见,中国总体的土地规划,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满足自然、经济以及社会条件的需求,在特定的地区来开展对土地的规划计划,主要涵盖土地的开发、治理、使用以及保护等方面的部署。目前土地规划主要分为五类,具体如下图1所示:

(二)土地规划管理的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但纵观我国土地资源来看,高山、高原相对较多,面对大量的人口,我国的土地利用率不高。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的土地资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只有更好地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才能满足大量人口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的经济水平在快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就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土地要求也随之提高,需要科学地对土地进行规划,才能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从根本上满足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稳定生活。此外,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高楼迭起的背景下,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荒漠化、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造成自然环境开始恶化,尤其是在人类没有对土地进行科学的使用下,土地资源也在减少。全球土地资源减少问题已经成为国家上备受关注的现象,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更应该强化对土地的科学、合理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恶化问题出现,也改善土地资源流失的问题,由此,土地规划管理对国家、人民生存、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规划管理缺乏动态性

我国现阶段在土地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动态性,这一方面的问题是在总体规划方面上体现的。我国在进行总体土地规划的时候,针对部分地区所制定的目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种不合理也就这些地区的土地规划管理缺乏规划性,主要表现就是一盘散沙的状态。比如在土地规划管理的计划制定上,需要充分对全国土地总体目标进行考量,导致总体目标与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存在严重不符,所以规划最终难以在地区得到落实,甚至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如果土地管理缺乏了动态性,就会严重降低部分地区土地规划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对该地区的土地规划管理情况与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影响,更是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资金等方面的浪费现象,甚至是直接阻碍地区的土地规划管理效率与进程。

(二)土地规划管理计划与市场脱节

我国土地可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所以为了更好地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城市与农耕用地进行保护,实现对人们生活與经济需求的标准,就需要国家每年针对土地的利用率制定完善的规划。同时,我国的土地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之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受到市场配置影响的。但现阶段我国在土地上的规划,采取的方式依然是层层下达的心事,来对土地规划进行管理,在特殊的阶段,国家会根据实际粮食安全的情况,来对土地进行规划,随后将其下发到地区进行执行。这种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对土地规划的整体控制,也满足了动态化的平衡特点。但从区域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行政要求与资源配置的途径,难以更为直观的对市场情况进行反应,整体土地规划就容易出现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对于需要保护的土地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地保护,更是难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

(三)土地规划管理没有明确用地类型

土地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分类,按照分类的不同,土地最终的用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现阶段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对于用地类型缺乏细化规定,用地类型与划分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城市土地规划之中,尤其是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中更为明显。比如,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发展依靠就是工业的比重,所以为了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上,用于工业生产的比例明显要高于生活用地,住宅用地减少,农耕用地、林地改换为工业生产用地等,这种地区用地类型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用地性质发生转变的现象较为常见,这种情况也就不利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展,导致土地规划难以贯彻落实,甚至会降低土地利用效率。

(四)土地规划管理权威性不足

我国的土地规划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自身规划的权威性不足,所以导致最终的土地规划难以落实,规划下发后的执行效果不足。很多的地区在土地规划下达后,虽然政府在压力之下,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土地规划的方案,但实际上来看,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相对有限,实际土地的规划与利用情况,与政府的规划内容明显不符,这也就导致土地规划落实不到位,最终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效果。如在规划中为农业用地的土地,在实践中却变成了工厂,在规划中的工业用地,最终变成了闲置用地,在规划中的商业用地,最终变成了住宅用地,等等,这类现象在我国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土地规划的效果,造成土地布局混乱的问题出现,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不利于土地规划的地位体现,严重影响到土地规划管理的权威性。

(五)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负责,但实践的过程中,管理部门人员的能力对土地规划管理的落位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能力如果存在不足,就会直接导致土地规划管理任务无法实施。现阶段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与服务态度上均存在不足之处,这也直接影响到土地规划管理到地区,如果出现不符现象也难以及时发现。

三、我国土地规划管理的改善建议

(一)完善土地规划管理的动态性

在我国进行土地总体规划需要较长周期,在长时间内,我国的而经济发展发生变化、市场体制也会发生变革、经济环境也同样发生转变,这种下现象也就会导致原来制定的土地规划各项指标脱离实际,变得不适合我国土地规范方面的需求。面对这一现象,就需要政府在指令下达后,对地方放宽政策,让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动态变化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为土地规划管理的实用性提供空间。同时,也需要对土地规划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中央土地指标下达后,根据重要的要求与理念,来灌输适宜的土地规划理念。由于国家土地规划管理有着宏观性的特点,属于在政策上的规划,这种政策规划主要对地方提出的是指导性,需要结合国家的规划来对内部矛盾进行协调,在中央的思想基础上,来对自身土地规划进行选择,以分区的形式来保障政策的动态性,让土地规划管理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更好地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二)完善土地规划管理机制

土地规划指标突出的是引导和动态的理念,这种概念就会让土地规划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在相应的规划出台后随时可以与社会经济相融合,不会出现背道而驰或者不相符的现象。但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对土地规划的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此来避免土地规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土地规划的管理是从中央走向地方的,所以管理的范围也应该从全面走向公共管理的角度。土地规划上还应该进行方向上的转变,不应该以服务经济为土地规划的主导,应该转变为以土地规划自身为主导,比如注重经济有效性、注重自然环境,只有这种方向下制定的土地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规划的价值,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效利用方向。

(三)强化规划用地的规范化

为了更好解决用地类型的问题,就需要对土地规划进行科学地划分,以科学规范化的形式来强化土地规划管理的效果,提升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与城市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针对部分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应该对其工业用地进行严格的划分,对于城市发展压缩生活用地、居民住宅用地的现象进行严惩,通过这种形式来对土地规划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高效处理。同时,需要地区的土地规划部门强化管理,对地区的实际用地情况做好统计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明确现存的土地类型,正确认识土地类型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国家的土地规划管理政策,来科学地进行土地规划。

(四)提升土地规划管理的执行

土地规划最终想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对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对土地规划方案的执行效果。但现阶段我国土地规划管理执行效果明显不佳,土地规划在地方也缺乏权威性,面对这一问题,首要提升的就是土地规划管理执行性。这就要求政府强化对土地规划管理方案的宣传工作,在社会范围内,通过多角度来对最新的土地政策进行传播,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对土地动态变化的了解,也是对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提升。在对土地规划开展宣传的环节中,应该侧重对土地规划管理的目标、国家政策、管理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宣传,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人员,也需要在工作中对自身的职责进行正确的认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土地规划管理活动进行高效地进行。此外,还应该完善现阶段土地规划管理中的法律法规,让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从法律的角度,来针对土地规划管理制定值新标准,明确工作开展的流程与范围,运用法律来保障土地规划管理的顺利开展,并提升土地规划的权威性,让其可以更好地在落位到实处,充分地发挥出土地规划的价值,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五)提升土地规划管理人员能力

土地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层是影响规划落位与效果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提升。首先需要具备建筑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在人才的选择上有侧重性,选择适合岗位的人员。还需要管理人员对土地规划的相关法律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经济发展可以做到独立分析,以完整的知识体系来开展工作。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在土地规划管理的全程参与,监督土地规划管理落位的细节,以此来达到监督与管理的效果。此外更应该对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效果与工作能力。

四、結语

土地规划管理直接影响到地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视程度,按照中央土地规划管理要求,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地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并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方针,对土地规划管理制度进行不断革新与优化,以此来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毅.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0(16):26-28.

[2] 陈诚.当前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决策·参与,2016(11):19.

作者:董锦

土地规划中行政监督论文 篇2:

浅谈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

【摘 要】 目前来说,不合理的土地规划策略是普遍存在的,这涉及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门等的问题,这种规划、土地应用设置等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城市规划以及土地规划,不同宏观层面上的关系无法得到协调,例如上一级土地规划与我国区域规划矛盾,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村庄规划、城市整体规划等,应当与土地规划相衔接,但至于关于两规如何协调、如何衔接,所有法律均未加说明。这就给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两规协调带来难度。本文对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城市;规划;土地使用

在目前的土地规划应用中,城市规划以及土地规划策略产生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建筑项目选址及其用地预审的分析得知,这两个环节都是土地利用的重要衡量标准,这需要实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与土地规划部门的协调,保证选址及其预审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建筑项目的工作需要。如果这两个环节不能得到协调,就难以实现土地的有效规划。

1 城市规划与土地使用之间的矛盾分析

1.1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缺乏沟通。

我国在土地空间规划上有两大法定规则,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大领域,每个部分都有着纷繁复杂的内容,而人口统计和用地规模的差异同样不能忽视,这也给规划过程中的落实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国的国情特殊,决定了在人均用地,人地关系土地资源等领域有着许多的棘手的困难需要解决,这也是两规必须协调的最主要原因。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分别由两个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这是现行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这两个管理机构在行政上是平级的,其工作范畴主要是在体制内进行,并且同时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与监管,这与其他行政部门的管理规范类似。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管理办法在空间上相对封闭,使得土地资源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受到了很大的阻力,长期的自主化管理,使得沟通的时间成本大幅度增加,有不可挽回的形势。这种体制内的工作安排并不合理,造成了两个部门在行政和工作中相互推诿,执行力不强的现状。

1.2土地规划不够成熟。

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工作经验,在吸取和借鉴国外优秀城市规划的方法论的同时,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的提高有目共睹,规划编制已经较为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高。与此对比,土地规划在我国的开展较为缓慢,实施也并不是非常顺利,三十年前才开始起步性工作,并且没有得到深入地贯彻落实,十五年前的全面展开大会战,才使得土地规划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前两轮土地规划总体编制较为匆忙,许多实际性问题被暴露出来,土地规划的理论指导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是有待提高的重点部分。

2 统筹两个规划的措施

2.1建立两规相协调的规划编制体系。

(1)规划指标的协调。第一,要研究人口及人口规模。在人口统计方面,统计、公安、计生等部门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对本地区流动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更新。同时,对于环境容量应加强研究能力,使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达到在人口规模上的同一水平。第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划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时,城市总体规划不应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畴,而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内涵上必须保持一致的定义。为了保证城市用地在内涵上的一致性,以及保证在用地指标上两个规划的一致性,在两个规划的用地分类时应尽可能地对建设用地的分类保持内涵上的定义相同,建设用地这一大类下的各中类的外延和内涵至少要保证相同。

(2)“两规”在编制内容上进行明确分工。“两规”在编制内容上有很多相似或者相同点,因此务必明确各自的编制重点,避免在同一编制内容上的重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粮食安全的确保上和耕地的切实保护上,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等非农用地。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应树立整体观念,统一规划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城镇、村庄和集镇建设,明确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发区的用地规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2强化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中将逐步增加城市的区域规划强度和农村地区的统筹力度,在确保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指导思想逐步确立。通过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向产业集中,郊区和农民向城市集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乡风文明的原则,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转循序渐进地实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加强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3加强建设用地总量调控。

调控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不断优化,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目标。在长沙市建设用地总量的测定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基本农田和其他要素的保护,也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和发展的要求,从总量和空间分布角度,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协调,确保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实施。

2.4统筹行政部门

从法律制度上讲,城市规划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相比土地规划规划实施更加严肃、科学、有可操作性。从管理角度看,两规划分别由不同行政级别的管理部门加以编制,两部门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沟通,行政指令措施无法统一,效率低下、浪费资源。要统筹两个,规划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隶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部门,两个部门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侧重点,管理的目标,以及管理的方法都不同,这就给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统筹发展造成了阻碍,所以,城市规划所隶属的行政部门与土地规划所隶属的行政部门要及时进行工作交流,统一规划意见,或者说,将两种规划各自隶属的两个行政部门合并,为两种规划的统筹发展冲破信息的阻碍,制定统一规划,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有利于统一行政命令,增强规划计划的可行性,能够更好的结合发展实际统筹两种规划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行政部门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体现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的公开性、公平性与透明性,营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为更好的解决发展问题奠定基础;能够增强信息的流动性,在发展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反馈给行政部门,行政部门的管理层又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两种规划统筹发展的效率;既顾全了大局,又考虑了土地的局部优化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5建立两规相协调的规划实施体系。

(1)区域规划体系的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空间区域规划上的具体实施,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则是进一步深化,衔接两者的路途还很遥远,除了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外,区域范围内的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各类产业园区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等都是两者协调须首要关注的问题。(2)整合区域规划管理权利。法定的权威机构与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它可以是负责组织规划的编制和审核,并监督实施规划,使各部门、行业、区域位置的观点和立场相互融洽,并及时调整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进一步修改和评价计划。

3 结语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要时刻做好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统筹发展工作,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协调两种规划的发展,同时发展的方法也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统筹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最后,两种规划的统筹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不能盲目发展,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这就需要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做好管理工作,把握发展总体方向,加强宏观调控。将两种规划的统筹发展注入这些精神,一定能够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切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尧森,吴柏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用地研究——以资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01):11~12.

[2]王铁城,孙天壮.浅论大学校园环境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8);22~23.

[3]汪永红.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0(01):25

作者:王兆新

土地规划中行政监督论文 篇3:

土地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人地矛盾也在不断激化,这也促使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因此而面临着越发严峻的挑战。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本就是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工作要点,所以离不开护理的土地规划意识来有序开展这一项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本文也就土地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借此来促进土地规划利用工作顺利推进。

关键词:土地规划利用;问题;强化措施

引言

我国总体人口基数较大,可是土地资源却十分有限,而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则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改善民生的效果,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一个区域的整体转移及发展。可是从总体层面来分析的话,我国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全面提升土地规划利用水平也成为了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而本文也是就此展开了如下探索:

一、土地规划利用的意义

土地资源本就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土地资源与人口基数发展情况来看,明显资源严重匮乏,所以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规划利用从字面上来分析,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一定规划目标,来对各类土地布局亦或者是整体构造进行一项设计的合理规划与利用设计,其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首先,做好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能够为群众提供住房保障,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基础的生活问题。其次,做好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能够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一个实现平台,而且还能统筹协调结节各个行业之间的用地锚段。最后,做好土地规划利用工作也是国家政府将土地作为调控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二、土地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方法较为单一

长时间以来我国在开展土地规划工作的时候,一直使用的方式都是定性研究法,即按照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凭借着自己的经验而得到的结论来进行规划,这一种规划方式准確性不够。另一种方式则是静态分析法,这一种方法在使用的时候,只适用于我国之前的计划经济,存在较大的弊端,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来分析的话,这一方法因为是静态的只能以行政命令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所以无法将实际情况准确地反映出来,所以也无法起到资源优化的效果。

(二)规划的判定与执行脱节严重

从事实来分析的话,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也会被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所影响,这容易促使土地利用规划与之前的计划背道而驰,土地规划的判定以及执行工作存在脱节严重表现,这也是我国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其通常会将土地规划形同虚设,这促使后期土地分配指标与现实相违背。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土地编制时间较短,亦或者上级政府没有很好地把控好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最终促使土地规划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性因素,直接对土地规划利用造成了影响。

(三)规划动态性及目标不足

就现如今土地规划利用情况来看,大多数土地规划工作在开展的时候都缺少明确的目标,而且整个规划工作动态性也明显不足,无法与现如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通常情况下,土地规划方案只有一种,而这一种方案最为显著的弊端就是要反复进行修改与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四)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就现如今土地规划利用情况来分析的话,目前有些地区园区土地供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违法审批的现象,更甚至还有一些园区用地在没有审批之前就已经占用了,这不仅会造成建筑用地的重复,还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也是现如今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土地破坏、退化现象严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经济发展诉求,群众土地保护意识都较为薄弱,这促使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在开展的时候,存在过渡开垦以及使用的情况,土地因此而出现了退化以及沙化等情况。而且耕地中大量的洼地、盐碱地、坡耕地长时间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地,不仅直接对粮食产量造成了影响,土地利用率也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下降。

(六)土地规划利用与城市规划不协调、与经济发展不衔接

就现如今我国土地规划利用情况来分析的话,土地规划利用还存在着与城市规划发展不协调、与经济发展不衔接的情况。现如今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内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中均有相关规定,可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职能分别属于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建设部门,两个规划的编制在依照的文件、技术、规程标准上均有所不同,城市土地分类体系以及城市土地统计口径也明显存在不同之处,这种情况下城市土地管理自然也会受到多头领导,直接促使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三、土地规划利用强化措施

(一) 合理规划土地用途

在每次编制土地规划的时候,相关人员一定要亲自对该土地周边范围以及周边土地用途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在综合分析土地整个布局以及实际结构,以此来对这一块土地的最终用途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具有丰富经验的土地规划人员在开展土地规划工作的时候,均会知道各种土地特点本就是不一样的,而且还有这不一样的规划方式。就我国土地类型规划情况来分析的话,明显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土地考察力度不足,所以在开展土地规划工作的时候,最好是能够构建出专门的考察机构,让其专门负责一些土地的考察记录,以此来为土地的土地类型规划打好基础,同时在恰当的时候还可以借助于科学的手段来开展土地规划工作,有效避免了土地规划不合理等情况大声。

(二) 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我们需要结合国家整个经济发展新要求,立足于国家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严格执行,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对土地规划进行编制、执行与审批。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用地需求,一定要提前及时做好相应的土地规划工作,借助计划执行来有效推动土堆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 对土地规划利用方法进行创新

上述分析中我们有提到,现如今土地规划方法明显还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与新形势社会发展不适应,所以在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开展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竭力改进土地规划方式。传统模式下的土地规划方法大多是定性研究,这一方法在应用的时候最为明显的缺陷就是仅凭借与经验就得到土地规划的结论,明显不够严谨、不够准确。为此,我们在创新的时候可以将定性研究法转变成为定性定量研究,通过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使用来进一步提升整个土地规划的准确性及合理性。除此之外,对于静态分析法我们则可以将其改变成动态分析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如今经济发展速度,有效落实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在开展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时候,还需要改变之前以农村土地为重点的工作方式,从整体来开展整个土地规划利用,而且在规划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土地特点来制定出不一样的发展规划,即在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好方法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整个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四) 构建出完善的土地规划制度

为了能够真正将土地规划制度的基本思想有效融入到经济建设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土地规划制度,这也是有效强化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关键。首先,我们可以对相关土地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公示等制度进行完善,针对于土地的管理规划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还可以发动人民群众来做好实时的监督以及汇报;利用动态监控的方式来对土地规划制定方案进行全方位且无死角的监控,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方案的顺利实施。其次,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构建出一套专门针对于土地规划的法律,在法律之中最好是能够对土地管理规划制定方式、重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这样才能为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法律保障,以此来有效促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最后,对于农村与城市的土地最好是能够进行严格的管理划分,对土地供应量以及土地用途进行严格管控、严格记录在册。

(五) 协调好土地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

若能开展科学且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就能让土地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就现如今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分析的话,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土地规划利用发展目标,同时还需要对短期、中期、长期土地规划利用目标进行明确,充分发挥出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开展的监督职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好土地规划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真正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六)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就现如今土地利用情况即可发现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而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自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管理力度,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强化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尽可能推进农用土地资源的集约与高效利用。在此期间我们还可以构建出完善的融资机制,以此来为土地规划利用及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整个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质量,我们还需要强化对于土地资源的整理,即借助多种手段来进一步提升整个土地资源应利用效率,借助土地整理的方式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顺利推进。除此之外,在开展土地规划与利用工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多元化发展战略,对于一些耕地以及湿地则需要强化对于他们的保护力度,这样才能确保粮食的产量以及品质,在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同时构建出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还需要充分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且基于此来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转型与升级,有效推动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最终有效推进农用土地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利用,全面提升土地规划利用效果。

(七)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强化耕地保护

分析我国人口总人数即可发现,农民在其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农业则是我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柱,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物质基础自然也十分重要。分析现如今农村土地实际情况即可发现,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产权问题,其次则需要强化对于耕地的保护,这样才能促使经济与社会均能够得到持续发展。为此,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而对于农业用地非农化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耕地的有效保护。而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快推进现有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尽可能完善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同时强化对于各项工作的监管,将农民保护作为地方政府评价重要指标之一,这样才能确保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八) 利用先进技术做好监测并且获得反馈信息

土地规划利用工作要想真正得到强化,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土地利用工作的动态监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土地实际利用情况,然后对土地利用结构形成良好的把握,这样一旦出现土地使用违规等情况即可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另外,对于监测所得结果我们则需要及时上报给土地规划部门,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实施与实际情况相符。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土地规划监测工作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于3S 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来对地籍进行控制及测量,这样就能有效提升整个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确保土地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规划利用本就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会涉及到多方面社会因素,而且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动态变化,在开展这一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真正确保整个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有维护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权威性以及严肃性,真正将土地规划利用与土地生态平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平衡,这样才能更好地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出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实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宋鹏飞, 钱伟明, 盛中华,等.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考[C]// 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 2008.

[2] 杨伟. 浅谈当前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强化对策[J]. 华北自然资源, 2019(2):2.

[3] 刘彩霞. 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利用率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2X):1.

[4] 赵淑萍.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保障措施[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8(33):1.

[5] 孙晓梅. 浅析乡镇土地规划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6] 贾林.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7] 杨伟. 浅谈当前土地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强化对策[J].  2022(2).

[8] 史利霞. 集寧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西部资源, 2013(5):2.

作者:穆新勇

上一篇:微时代保险营销模式论文下一篇:遗产数字化历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