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石油工程论文

2022-04-18

摘要:石油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各国一直对石油都处于高度重视的状态。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国家不断对石油工程建设进行加强。性质较为特殊是石油行业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更要提高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对使用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个性化管理进行探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安全生产石油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全生产石油工程论文 篇1:

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人性化管理

摘要:石油是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油工程具有环节多、成本高以及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为保障管理成效,需要充分认识到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强人性化管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就人性化管理策略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安全生产;石油工程;重要性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因此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安全问题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想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性化管理策略,确保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石油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物质能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油工程是确保石油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石油工程的开展需要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安全便不会有利润和效益,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与危害,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管理。石油工程安全生产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安全管理,可以更好地规避危险与有害因素,保障石油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另外,石油工程安全生产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的重要保障。石油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即使发生普通事故,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而加强安全管理,保障石油工程安全生产,则可以更好地规避安全风险因素,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由此可见,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2保障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措施

首先要強化安全意识,企业领导以及员工都要认识到石油工程的特殊性,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要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之内,同时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与指导。其次,要加强安全管理,细化管理内容,完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再次,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督保障体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结合安全法规对员工的生产活动进行约束,并对违背安全生产原则和要求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处罚。最后,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通过培训、竞赛等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强化安全生产及时与安全生产技能,促使其更好的落实与践行安全生产。

3人性化管理

3.1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人性化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活力,增强员工的创造力。人性化管理可以营造出更加轻松的氛围,有助于缓解员工的压力,进而激发员工的潜能与创造力,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例如,结合员工的工作特点以及员工的需求等开展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充分彰显管理的人性化,也能促进员工工作热情以及创造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人性化管理也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性化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以及发展人才的经营理念,彰显出企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管理措施必然能够得到员工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进而促进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的提升,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提升人性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3.2.1强化制度的约束作用

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中的人性化管理并不意味着忽视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应在强调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制度的约束作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如果一味地强调人性化管理而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则必然会带来相关的管理问题。在管理过程中,要具备高超的管理技巧,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平衡好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石油工程的特殊性,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约束和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确保各项生产行为的规范性,保障生产安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与保障,才能使管理工作得到员工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与此同时,管理制度的完善也要充分彰显人性化特点,如做到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从员工生产实际来完善相关制度等。

3.2.2构建安全生产氛围

企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企业可以设立安全生产宣传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展示违规操作后果,引起员工的警示。在员工开展生产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让安全生产理念充斥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之中,促进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使其主动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避免人为的违规操作,自觉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

3.2.3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既能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员工的发展,也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帮助其提升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技能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企业领导应加强与员工的交流,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并结合员工的合理需求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员工的发展。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与认可度,积极主动地践行安全生产各项要求。

结束语: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安全问题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想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到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人性化管理策略,确保石油工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陶思亮. 企业安全文化在海洋石油安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2):91-92.

[2]蔡洵,杨静,张剑波,赖文婕. 关于石油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94.

作者:石海鸿

安全生产石油工程论文 篇2:

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人性化管理探讨

摘 要:石油是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各国一直对石油都处于高度重视的状态。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国家不断对石油工程建设进行加强。性质较为特殊是石油行业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更要提高对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对使用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个性化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石油工程;安全生产;重要性;人性化

现阶段国家经济再进行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石油消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石油行业来说这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易燃、易爆、易挥发石油的显著特征,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际对石油工程进行管理时我们必须实现对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这不仅石油行业自身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在石油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不仅是促使职工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可在根本上对各种事故的出现进行避免。最终实现保障安全以及平稳生产的目标。石油工程石油的原材料以及性质都呈现出比较特殊的特点,大部分属于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火源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石油工业生产环境总体上呈现出较为恶劣的特征,高温以及高压可对可燃物的活性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其爆炸范围会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石油工程的危险性进行加强,因此我们必须实现对安全生产的有效强化,在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生产。

二、安全生产中的人性化管理措施

1.提升制度性约束

为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人性化管理与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必须实现对制度约束能力的有效提升。多数人员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也就是说不能实现对人性化管理的强化,不能提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能对生产规章制度进行遵守,这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时间对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对人员生产活动以及行为的有效约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2.让人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为安全生产,各类管理工作是其工作的侧重点。就人性化的管理来讲,需要在管理的扣过程中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不断提升员工生活质量,满足员工的合理化需求。所以,可以学习交通安全积分制度,在企业内推行安全事故积分制度,按照对应的分数扣掉员工违章所对应的分数,然后根据事故的性质以及造成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处理,然后接受对应的安全教育,如果性质恶劣的要上报国家相关机关。实行该项措施的过程汇中应谨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

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安全生产是十分关键的要素,其工作的重点也是在于各项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要体现出对员工需求的尊重,重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自身的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因而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在企业中实行安全事故的积分管理,以此来约束员工的生产行为,根据事故的性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

3.从整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1)定期组织职工学习和培训,让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建设监督学习小组,深入落实员工的各项学习、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员工的整体素养。

(2)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为遵守纪律,培养员工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危害他人身心健康。

(3)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内容需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加入其中,提升员工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水平,强化企业认同,提升主人翁意识,以较强的积极性面对工作,有效控制工作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安全细节。

(4)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因此这就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制度的约束性开展工作,提升一些操作人员的支持度和信任感,这对企业管理者个人魅力的提升极为有利,个人魅力的提升又会提高员工自觉服从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收获良好的效果。

人为因素是造成石油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因而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保证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石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也受到自身专业素质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作为石油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是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例如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或者是知识讲座,以此来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其次就是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教育,这在安全生产中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提高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同时也是员工全面了解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式;最后就是加强各级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此来加强彼此的了解,员工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领导可以对员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对人性化管理进行恰当的调整。在石油生产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必要的。

4.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过程中主动融入安全意识,以安全主导企业的文化建设,这对企业安全生产中人性化管理的促进极为有利。石油企业可能定期举办安全竞赛、安全知识大比拼等活动,把宣传栏设置在员工的生活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详细讲解,让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减少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在日常生活中自动反思自己和周边人,排除思想和行为的不稳定因素,相互监督工作,项目扶持、关心生活,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安全意识。

三、结语

作为一项极具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其对生产单位的安全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石油工程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在其中融入人性化管理,能够保障正常的生产运行,有效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保驾护航,为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江平.探讨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人性化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6):224-224.

[2] 宋洁.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人性化管理[J].化工管理,2015(3):4-4.

[3] 雷刚.探析石油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及人性化管理[J].工业,2016(7):00181-00181.

作者:王秀梅

安全生产石油工程论文 篇3:

建立石油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摘 要: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国家级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校内石油工程实习基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构想,并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特色,探讨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内容、特点和教学模式,以及校内实习基地的发展方向,为新形势条件下的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生产实习 校内实习基地 石油工程 实习模式

石油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生产实习是石油工程本科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石油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与油田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實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后续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

石油高等教育作为行业特色型教育,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与发展,据中石油集团人事部统计,2010年全国石油高校石油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达到3069人。但近年来, 随着学生就业机制的转变、企业经济体制的转型、高校扩招、两地办学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工程人才培养和需求中的结构层次、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生产实习教学和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摸索出一种适合新形势的生产实习模式,是目前实践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工作,符合当前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就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的重要精神。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主要在校外的实习基地集中进行,由指导教师带队,以参观学习及专业讲座为主。在当今越来越重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形势下,目前的实习模式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1.1 实习单位联系困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石油企业实现了从政府的附属物向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石油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利,其生产经营、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都实现市场化,追求效益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石油企业没有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的义务。其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社会责任,石油企业的生产任务艰巨,生产实习所需的人力、物力等条件无法保障。第三,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具有时间集中、学生数量较多的特点,实习时间为暑假的七月至八月,200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实习人数就超过了600人,然而每年七、八月份也是石油企业生产、作业最繁忙的时候,石油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安排、接纳数量众多的实习学生。第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近年来,随着办学重点的转移,石油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已经转移至青岛校区,青岛校区远离油田现场,联系、考察实习单位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1.2 学生缺乏动手操作训练

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场涉及到大型工具搬运、起吊和装卸,高温高压流体,有毒液体或气体,大电流、高电压系统和工作运行的钻机、采油系统等。大批未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到油田现场实习,必然影响油田正常的生产秩序,增大安全风险。考虑到生产和人身安全等因素,生产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和带队老师都严格要求学生只能听现场师傅或实习老师讲解。这种动口不动手、走马观花的方式,只能让学生看到外观,无法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详细内容,得不到专业技能训练,并且在这种实习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压力和责任感,缺少积极的主动态度,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根本无从谈起。

1.3 实习经费紧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涨,生产实习过程中涉及的交通、住宿、管理等费用都在逐年大幅度增加。虽然学校总体上加大了生产实习投入,但投入经费有限,仍然存在着实习经费短缺的问题。另外,两地办学模式也使我校石油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交通、住宿费用成倍上涨,实习经费很紧张,无法有效地保证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严重影响生产实习质量。

1.4 实习内容安排不合理

过去的石油工程生产实习是学生到石油企业实行跟班学习,亲自跟着现场老师学习技能和感受油田文化,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实习人数激增,这种油田跟班实习方式给企业生产、安全、管理、食宿、交通等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其次,实习教学安排很难与油田生产时间安排保持一致,生产实习受油田生产作业安排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常需要临时调整预先制定的实习方案,无法保证实习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另外,油田生产一线的专业职能划分较细,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无法对整个石油工程领域的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了解[1]。

1.5 师资力量不足

严师出高徒。一支理论知识扎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然而由于长期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训练,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很难组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

1.6 缺乏健全的实习质量考核体系

生产实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习结束时,实习老师常根据学生的平时笔记抽查情况和实习报告来评定实习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有两方面不足:

(1)在油田现场实习的动态过程中,学生一边听现场实习指导老师讲解石油装备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一边记笔记,但由于一些安全生产制度限制、现场噪声、实习人数众多等因素影响,使学生有时无法完成笔记,影响实习成绩考核。

(2)滋生了部分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抄袭别人笔记、实习报告的坏现象,实习成绩无法真实地、公平地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情况。

2.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石油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有效解决目前生产实习面临的诸多困难,给学生一个能动手操作和分析的实习平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产实习的效率和效果,弥补校外生产实习的不足,笔者结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校内石油工程生产实习基地的构想,并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

2.1 依托国家级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石油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创建于1953年,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程类专业实验室,2008年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已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下设渗流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化学和流体力学与海洋工程5个分实验室,承担着本科生、留学生、研究生、函授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国家级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完备的专业基础实验室,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保障。

2.2 建立石油工程模拟训练中心

对于石油工程,完全真实地按照现场工况建立工程训练中心,无论从经费投入、操作演练和保养维护等角度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但如果将石油工程与计算机控制、网络通信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建立石油工程模拟训练中心,模拟钻井、采油等实际生产作业的环节过程[2],是比较容易实现的。通过开发钻井模拟器、采油模拟器、油藏模拟器等,使学生能够亲自地、多次地设计各项工程参数、虚拟演练和分析结果,为今后动手实践积累经验和信心。该模拟训练中心也可用于钻井工程技术人员和石油工程专业人员的先期岗位培训和技能考核,提升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培训质量、降低培训成本,并为校内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促进校内实习基地的发展。

2.3 与企业合作共建完善硬件设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四大石油石化集团是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这种得天独厚的产学研联合办学外部环境,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为共同搭建校内实习基地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保障。依托我校与石油石化集团合作共建的有利形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捐赠、资助和共建等方式,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则通过为企业培训人才等方式来回赠企业。两者相互合作、相互发展,既有利于企业提高人才层次,也能有效解决学校资金不足的困难。校内实习基地完善的硬件设施,有助于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增强对石油工程主要仪器设备、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的直观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并能进一步扩大生产实习基地的职能范围,发展为石油科普教育、认识实习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等。

2.4 生产实习与培训教材体系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生产实习也将变成统一组织实习教学、统一管理的高效集中模式[3]。该模式可保证每年的实习内容相对稳定,非常有利于制定统一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规程以及培训教材等。通过编写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产实习与培训教材体系,创建科学、规范的生产实习规程,使生产实习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营造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同时又能通过生产实习规程来保证生产实习科学化、规范化地顺利进行。

2.5 建立科学的成绩评定方法

生产实习的考核是实习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目前生产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实习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情况,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4]。在校内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真实地依据学生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相关信息资料收集情况、操作能力或者现场检查、回答问题等情况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可集中组织对工程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或答辩,避免单纯依靠实习报告来评定实习成绩的方式,合理地规定平时成绩、考核成绩和实习报告的分值比例,建立全面的、科学的生产实习成绩评定方法。

3.校内实习基地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不断重视,以及石油企业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加强石油工科院校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非常必要,校内实习基地的发展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但校内实习基地并不能完全取代校外实习的作用,校外实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石油企业文化背景、发展现状等情况[5],因此,有必要采取校内工程实训为主、校外现场参观为辅的两相结合实习方式,进行优势互补,保障生产实习的稳定性、持续性、方向性和系统性[6],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石油工程技术人才。

(2)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石油工程类实习基地。国家级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完善指导教师的培训,创造优良的实习条件,明确实习内容,提高生产实习质量,保证生产实习效果[7]。

(3)针对石油行业工程特点突出的特色,在完善校内实习基地软硬件基础上,逐步开展石油工程专业培训或认证,为石油行業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石油工程师。

(4)加大校内实习基地开放力度,实现基地资源共享,发展为多功能科学基地。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完善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地向本专业、外专业或外校的学生开放,开展课外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8],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开发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科研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且还能保证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涛平,张景富,赵明国.改革实践教学模,培养石油工程应用型人才[J].石油教育,2008,4:33-36.

[2]林英松.钻井工程课程建设实践[J].石油教育,2008,1:77-78.

[3]余龙江,李为,鲁明波.新形势下本科生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8,5:21-24.

[4]李为,余龙江,鲁明波,等.生产实习中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27):139-142.

[5]姚嘉凌,闵永军.高校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3:81-82.

[6]张来斌.积极探索工程实践教育方法与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12- 17.

[7]关毅,尚君强,傅虹,张凤宝.关于建立国家级化工类实习基地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3:46-49.

[8]孙先明,徐建民,付艳锋,涂蓉.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8,2: 87-88.□

作者:王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