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核算成本控制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现如今企业核算系统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成本细化管理的内容比较常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企业核算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的高效控制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企业核算成本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企业核算成本控制论文 篇1:

工程会计做好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策略解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也日趋完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本文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概述出发,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工程会计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工程会计;工程核算;成本控制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项目的不断扩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工程会计作为工程项目的核心和基础,对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亏状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作为工程会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一、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概述

(一)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概述

工程项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进行工程会计的计算,所以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工程核算是工程会计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的规划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对资金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而成本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降成本,使其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因为工程项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成本的变化,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工程项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性原则

对于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坚持全面性这一原则主要就要做到保证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成本控制当中,使公司的全体员工针对于公司的一系列项目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成本控制。另外及时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的准备工作、施工的过程、工程的保修环节等多个环节中都要进行成本的控制工作,使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更好的控制,从而使工程项目得到全面的核算和控制。

2.坚持节约性原则

对于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坚持节约性这一原则就是要做到在工程项目中的每一项成本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节约成本。同时,对合同的内容要进行研究,保证对自己有益处的条款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也要在工程量出现增加时尽量保证成本不会受到影响。

二、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从领导的角度来说,企业领导对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是现阶段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领导对于承接的工程数量和质量方面重视较多,而忽视了对工程项目的工程会计方面的计算和规划,这就导致了对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不重视。并且,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仍然把重点放在报表和记账当中,很大程度上无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些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发展。

(二)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从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来说,会计工作人员往往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并不到位,经常认为财务工作不是一种管理的工作,而是把企业的经济业务准确记录下来即可,对于工程核算和成本的控制没有给与重视,从而导致工程会计无法适应新财务法规环境下的财务制度,所以,工程会计也无法对工程项目起到一个管理和节约控制的作用。

(三)控制作用不明显

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企业工程会计来说,原始凭证的不完整就会导致工程会计计算的失真,这都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工程会计人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凭证进行工程的核算和成本的控制,从而严重降低了工程核算的真实性,另外,对于材料费、人工费、成本费以及项目期间费用的控制也明显不足,无法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工程会计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措施

(一)加强对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企业领导未能对工程会计进行足够的重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力度,也降低了其对于工程项目中的影响和作用。所以,现阶段企业面临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要加强对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领导要在日常企业经营中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和加强财务部门对于工程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工程会计的管理力度,这样就能够使财务部门中工程会计人员重视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核算的预估能力和成本控制的控制能力。

(二)培养高素质工程会计工作人员

工程会计在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不能有效并且顺利的进行最為直接的因素就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专业性较低,所以企业要对工程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从而提升工程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在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能够更具有专业性,另外,还要提高工程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中能够有效、真实的对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和成本控制。这是现阶段企业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三)提高成本控制

要想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经济效益,就要在工程会计中提高对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主要包括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成本费用以及项目期间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1.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成本费用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过程中的一切经济业务,并要保证整个成本费用都能够控制和实际工程项目相适合。首先,要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预算进行科学性的预算,然后在对期进行中间采购物资等行为中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费用,才能够对成本费用进行更好的控制。另外,加强对成本费用控制工作人员的纪律建设,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行为导致的无法对成本费用进行准确有效的控制。

2.对材料费用进行控制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材料费用在所有的成本费用中的比例最高,材料在采购的过程都要进行相应的凭证记录,同时要保证会计凭证的真实性。通过改进和运用新的工艺和技术,降低对材料的消耗,也就降低了材料的费用,并且,还要对市场中的材料进行对比,在保证所选材料符合工程项目标准的同时,以最低的价格进行对材料的购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加强在材料搬运过程中的监督,避免在材料搬运过程中对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增加材料费用。

3.对人工费用进行控制

对人工费用进行控制相对其它来说难度较高,所以就要从控制支出和按时进行签证两个方面对人工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在定额好人工费用的基础上,采用按时对下达承包用工的任务单的形式对人工费用进行更好的控制。

4.对项目期间费用进行控制

项目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项目经费和项目管理费用,在有定额的条件下应该严格的按照定额的标准对其进行控制,如果没有定额的标准,就要按照各项项目期间费用的工程核算进行控制,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控制,如果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项目期间费用发生变动,则工作人员应该在原有预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项目期间费用得到更好的控制。

【总结】:企业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也就使得企业工程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企业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工程项目中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管理和应用,这样才能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和控制,一旦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也能够在有效保证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使风险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月芝.浅析工程会计如何做好工程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J].经济视野,2014,(22):215.

[2]张捧凤.会计核算与财务成本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J].企業研究,2011,(4):32-33..

[3]韩英利.工程单位工程核算与成本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经济视野,2014,12(24):434.

[4]郑施凡.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会计核算[J].新财经:理论版,2012,(5):265.

[5]张秋丽.浅谈如何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及其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7).

作者:祝长城

我国企业核算成本控制论文 篇2:

基于成本细化管理的企业核算系统探析

摘 要:在现如今企业核算系统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成本细化管理的内容比较常见。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企业核算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对企业成本的高效控制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中,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本文主要对企业成本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成本;细化管理;企业核算

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好扩大再生产工作是其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的发展目的就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不断获利。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需要对加强对产品、服务以及技术等方面加强重视。因此,强化成本细化管理工作是极其必要的,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概述

从现如今企业核算方式上来看,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制造成本法。所谓的制造成本法就是在核算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种,对产品所用的成产费用进行计算和分析,其中所遵循的分配标准主要为生产工时。这种制造成本法的优点众多,其中包括核算方式渐变,成本比较低,在对成本管理要求不是很高的企业中就可以进行广泛地应用。但是这种制造成本法的缺点也不是非常明确,主要是计算程序比较复杂,分配标准比较单一,衡量依据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其中包含的和核算因素范围不是很广,除了设备成本之外就是人工成本。管理者在应用这种方式的过沉重不容易掌握生产环节的真实信息,对于决策制定的影响程度较高。具体来说这种形式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应用甚广。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以作业对于资源的消耗情况为依据,同时将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这种成本分配方式比较常见,能够积极地反映出信息的真实性,使得整个作业成本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这种核算方式比较复杂,日常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这种方式对于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这种方式并不是在所有的企业中都得到有效的应用。

3.资源消耗会计。在采用这种方式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作业成本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资源结集点。然后将企业的所有生产费用都分配到这一结集点中,然后根据实际的生产动因来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将一些被忽视的生产力进行核算,提升了成本运行和分配的准确性,这种成本运行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还没有得到普及,这是少数的企业采用了这种方式。

二、成本细化管理的思路引导

1.营造成本细化管理的氛围。成本细化管理的先进性比较突出,在企业的内部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相结合,在营造良好管理氛围的基础上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宣传,其中包括一些座谈会或者是办公软件等等。在员工的内部做好管理方式的贯彻,提升企业管理的精准化。

2.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成本预算体系主要包括资金的分配和应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等等。这种成本预算体系相当于企业管理的线索,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对成本预算工作进行细化,同时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来对成本预算的相关信息进行预算,找到成本细化的源头。

3.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由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根据现代的通讯技术的特点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完善。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是对传统企业管理工作的完善,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弊端,提升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精准性。这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多数的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成本细化管理的企业核算系统分析

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工作是提升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相关物资和劳动消耗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不断完善企业的核算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建立合理的企业成本细化核算体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来进行细化核算体系的建立。从现如今我国的多数企业核算方式上看,主要以作业成本法为主。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作业法和企业本身的发展状况来对核算体系进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企业的领导层面、成本预算以及市场的法发展等方面入手,提升信息化工具运行的高效性。同时还应该对成本细化核算体系进行完善。

2.管理材料成本细化的核算。在实际的成本管理工作中,采购部门和技术部门是比较重要的两个部门,在这两个部门的信息中,包含着产品的次之,规格和质量等因素。财务部门要根据这些材料特点来对产品的损耗程度进行控制。同时建立健全材料控制体系,并且及时更新,对消耗成本进行细化。

3.人工成本细化管理的核算。企业应该对于不同的岗位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不同要求,薪资构成也应该有明确的计算方式。企业还要严格考核员工的出勤率,按出勤的工时计算工资并把这些列入人工成本。企业应根据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工资和工时.使员工工资成本增幅在社会物价上涨时不大于原料增幅所承担的税负。

4.制造生产费用细化管理的核算。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运作情况将生产制造费用按业务属性具体划分相对固定和变动的两部分,由相关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及控制。根据生产制造资金的性质不同,对于固定的制造费用采取限领措施,对相对变动的制造费用采取限额控制。

四、结语

成本精细化的核算系统可以精确地核算出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投资和收益情况,为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进行良好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此系统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部门,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成本过程。因此在实际操作核算中,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有良好的互相配合,需要企业领导部门采取良好的具体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陶瑛.生产型企业成本细化核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2]刘兵.关于成本细化核算系统设计的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2(01).

作者:侯宝娟

我国企业核算成本控制论文 篇3:

应对反倾销的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情况越来越多。反倾销应诉工作涉及到法律、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多个方面,但归根到底还是涉诉产品成本信息举证问题。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反倾销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致使无法及时准确提供涉诉产品成本举证材料和信息,从而导致应诉失败。本文研究总结了反倾销应诉的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反倾销的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BIA原则 SG&A 作业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一、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时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信息收集不充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最重视的就是数据,对反倾销调查人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交答复,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然而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成本信息平台,不能及时搜集到在应诉时所需的成本信息。此外,反倾销涉案产品通常有几种,而出口产品品种繁多。因此,涉案产品的成本信息从众多的成本中分离出来极为困难,造成了相关成本核算信息收集不充分。所以企业因不能及时提供涉诉产品成本信息,而被裁定采用“可获得最佳信息”(BIA)原则。BIA原则规定如果应诉方未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信息,主观上不合作或是客观上无法提供令反倾销当局满意的财务数据,那么裁定将在“可获得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其中“可获得事实”一般是指申诉方提出的发起调查的申请书中所提供的信息,当然也是对应诉方非常不利的信息。一旦反倾销当局依据“可获得最佳信息”原则作裁定,往往导致高于实际的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

(二)产品成本核算范围的差异。我国成本核算实行制造成本法,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仅包括企业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而不包括期间费用,如表1所示。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随同产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因此我国企业的包装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不被计入产品成本。

欧美成本核算使用完成成本法,产品成本的构成不仅包括企业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所发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即SG&A(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与包装费用的核算,如表2所示。国际反倾销调查机构认可的成本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而是扩充到了设计、土地使用、生产、营销、维护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公式为:CV(结构价格)=COM(制造成本)+SG&A(销售、管理及一般费用)+PM(合理利润)+PA(包装费用)。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成本核算中的差异。

1.土地成本核算方面。我国的土地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都是由国家无偿划拨或仅仅支付了很少的使用费用,土地的价值也就没有摊销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去。而国外的土地是私有制,企业在取得土地时会付出成本,也视为生产产品所付出的必要成本。因此土地成本必须纳入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去,由出售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来弥补。这样会造成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要低,容易引起国外企业反倾销调查。

2.环境成本核算方面。欧美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单位产值能耗和资源消耗巨大,不注意考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破坏较严重,却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故其产品价格低廉,构成“生态倾销”。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尚未建立和完善,新会计准则目前仅规定“将排污费列入管理费用或工程施工成本。一般企业固定资产成本可不预计弃置费用,弃置费用的金额较大时,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将违反环境标准的罚款列入营业外支出。”其他许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支出都没有摊入到产品成本中,核算范围较狭窄,导致环境成本指标不具备可采性,使反倾销当局认为提供虚假或误导的财务数据或者认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会计举证而被裁定采用BIA原则。

3.职工薪酬会计方面。西方国家一直认为我国企业目前在计量生产成本时,在职工劳动保障方面的成本支出不够细化,人工成本列支不足,没有完全反映人工实际耗费水平作为反倾销的理由。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内容,职工薪酬的范围既有传统意义上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五险一金等,还新增了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其他与获得职工劳务相关的薪酬形式。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的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这意味着我国人工成本的计算口径基本与国际上保持一致,使得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一些项目资本化,进入产品成本、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提高了产品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但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仍然与国际会计准则中雇员福利准则有些差距。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离职后福利计划可设定提存计划或设定受益计划,取决于计划的主要条款和条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离职福利制度及其账务处理和信息披露规则已十分成熟。但我国国情不同,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尚处初级阶段,企业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大都是各期按照固定金额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支付,仅部分属于“设定提存计划”范畴,我国并无设定受益计划的相关规范。除此之外,我国准则的职工薪酬中不包括累计带薪休假,但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计量累计带薪休假的预计费用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4.采购中汇兑损益的处理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存货采购成本包括可能发生的汇兑损益,其规定当企业能够结算因购置资产而产生的外币负债,或可以对其进行套期保值时,则汇兑差额不应包括在资产的账面金额中。但是,当负债无法结算而且不存在实际的套期保值措施,汇兑损失便直接构成资产成本的一部分。我国新会计准则不允许将汇兑损益计入存货成本,而是作为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两种处理方法的不同就使我国企业的存货成本比国外少了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部分被费用化了。对于一些大量依靠进口原材料来组织生产的企业,企业接受反倾销调查时,使得产品成本与价格不协调,增大了出口产品遭反倾销的风险。

(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1.直接人工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我国企业核算直接人工成本时绝大多数采用生产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对于人工成本的核算方法过于简单和笼统。而欧美国家在其反倾销调查问卷中要求报告每一涉诉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小时数,并按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分别报告。非熟练工人包括所有的非熟练生产工人、检查工人、临时工人和其他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熟练工人包括监督员、高级工、高级工程师、技师、质量控制工程师等。

2.制造费用计算方法的差异。我国企业一般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采用单一的、传统的分配基础,从单一的成本归集点分摊制造费用。采用的分配基础包括有:与产出量有关的、与人工有关的(直接人工小时或直接人工成本)、或其他(原料成本、机器小时、预先确定的百分比)等各项基数。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费用分配不够细化。而反倾销欧美调查问卷要求企业细化成本项目,将制造费用按照能否直接归属于某批产品成本而进一步划分为变动性和固定性两类。在现代生产条件下由于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与代表生产数量指标的相关性正在迅速消失,其分配的标准应当是导致费用发生的一系列作业。如果制造费用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分配标准再采用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时等,就会形成不同产品成本之间的交叉补贴。而反倾销调查往往是针对一种产品,因此,涉诉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必须公允地反映其真实成本,也就是说,要求成本计算与分配方法要有合理性。

二、强化反倾销应诉的成本会计对策

(一)建立反倾销调查的会计预警机制。与启动反补贴调查不同的是,倾销行为的受害国在开始反倾销调查前没有与当事成员进行磋商的义务。成员政府应该在接到国内受倾销产品损害的企业或产业的申请后,立即展开反倾销调查。由于反倾销的突发性,各国在对被诉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后,都会规定应诉期限,一般为30天左右。企业超过应诉期限没有答复调查问卷或完成其他调查工作的,调查机关视其放弃应诉,在反倾销裁定中可能采用比应诉企业高得多的税率进行制裁。如果企业缺乏应对反倾销的前馈性控制意识,在短短的30天左右时间,要提供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的高质量应诉成本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为此,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动的反倾销会计预警机制,构建全国反倾销数据库。根据国家间进出口额、贸易逆顺差、汇率变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与变化等信息,全面监控反倾销调查的各种宏观因素。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实时披露反倾销的警示,及时提供各国反倾销法规,替代国产品价格、成本组成等信息。此外,行业协会应对重点国家与地区、重点产业的市场状况及出口情况等重要参数进行随时监测,建立监测及预警报告,定期分析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营销情况,预测产品需求前景并防止市场过于集中而导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

(二)争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待遇。对于应诉企业来讲,可以通过会计举证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即市场化运作企业待遇。举证时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我国会计准则,有一套清晰的基本账簿,会计账簿必须进行独立审计并且具有通用性,固定资产计价与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方面均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处理。

(三)建立反倾销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细化原始成本信息。在反倾销应诉中,应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防范工作做到全面、到位。原材料采购发票、保单、运费单据、销售发票、工资发放单、电费支付单、客户往来传真、各式合同等财务与非财务相关原始记录要保存完整。保证反倾销调查表上的数据与调查人员现场取得的数据一致,平时做好应诉反倾销会计方面的工作,确保在较短的期限内获取反倾销调查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

(四)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对接。

1.创新制度设计让土地使用费得到均衡合理的补偿。土地是企业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应有偿使用,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在我国虽然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都是由国家无偿划拨,乡镇等集体企业占用的集体土地也仅仅支付了很少的费用,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办法核算土地使用成本,更不是没有必要从产品成本中收回这部分成本。应创新制度设计,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均衡合理地补偿土地使用费。

2.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推进我国的环境成本内在化。为了规避生态倾销,更为了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快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程,积极借鉴美、日等环境会计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我国的环境会计准则,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其次,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标准,建立完善环境税收制度,实现环境的成本内在化,消除外部性,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

3.完善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第一,切实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中工资范围扩大的规定,将五险一金、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和工会经费都包含入内,按受益对象严格进行会计计量。第二,逐渐全面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增加累计带薪休假的计量,增加职工薪酬和福利待遇,避免我国人工成本核算过低的问题。

4.采购中汇兑损益计入产品成本。在存货的采购成本计价中增加汇兑损益,将符合规定的材料采购过程中的汇兑损益计入材料成本,以全面核算存货成本。

5.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反倾销诉讼不是普通的法律纠纷,其本质是发生在法律程序之下的会计制度之争,是一场法律引导下的会计数据之战。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地位的提高,我国不应仅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接受者,应更主动融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积极沟通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使新的国际会计准则能够“包容”更多中国元素。最终,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语言中的话语权,让我国企业处于更加主动的位置。

(五)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1.改进人工成本的分配方法。在人工成本核算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工人确定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并分别统计出熟练工人工作小时数和非熟练工人工作小时数,这些小时数应该为实际工时,而不是标准工时。同时将统计出的人工工时按不同业务、工种加以归类,整理满足不同需求的工时,然后按照一定的分配率将人工成本准确分配到相应的产品成本中。

2.细化间接费用分配,实施作业成本法。成本信息的准确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把间接费用分摊到产品上,而采用什么样的分配方法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反倾销应诉要求把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般费用都准确分配到产品成本中,成本中间接费用的比重与日俱增,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适应客观要求。间接费用分配方式的改进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即按作业产生的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先将费用归集于每个作业,再由每个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追溯与还原,计算结构成本将相对容易,更利于满足反倾销调查需要,并且由于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对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

3.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实施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的,根据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它是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有利于分清各部门责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简化成本核算工作,而且推动成本工作重点由成本核算向成本管理型转变,利于反倾销成本应诉。以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为例,如果被调查企业的标准成本制度能够反映实际的生产成本,那么美国商务部都会采信被调查企业的成本信息;反之,如果被调查企业使用的不是标准成本制度,那么美国商务部就要重新计算被调查企业的涉诉产品成本信息,也就意味着被调查企业提供的涉诉产品成本信息不被采信。因此,实施标准成本法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管理,也更有利于进行反倾销应诉。

(注:本文系广东省会计协会2011年度会计科研立项课题“应对反倾销的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1095)

作者:张凯

上一篇:学术版权侵权研讨论文下一篇: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