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信息量及图片、声像、动画、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而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青睐。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如果整合得好,就能更有效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品德学科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学科教学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主要运用

摘 要:针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等,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主要运用细则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较为枯燥,所以应筛选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初中教学水平稳步攀升,加之新课改策略的合理实施与运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得到积极整改与创新,使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理解程度日渐加深,之后在此基础上有力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因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特点和学科实践性特点,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时务必加深理解程度,随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当中。需知,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介入致使新型教学问题产生,此类问题均会阻碍学习进程,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不完善现象尤为明显,在此前提下便将其投入教学实践,无法带来优良学习效用。以下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问题详述:

1.教学方法缺陷要点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即为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要素之间难以达成吻合,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单纯注重表面化知识教学,不注重知识内涵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作用均未深度普及。从实际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利用教学实例和课程相关事项进行教学任务执行,但实际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所列举的实例和核心教学目标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与课程内容相背离且充斥着大量反面实例,此处以《发现自己的潜能》课程教学为例,教师所举实例为缺失国家经济发展,虽然本章内容为个人潜能,并且也与国家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但实际对比形式却不相符合,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所举实例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多。

2.实际运用缺陷要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实际运用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执行环节中并未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深度明确,教师对政治课程案例知识并未高度重视,只是一笔带过,跳跃式教学现象尤为严重,此种状况产生会让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出现混乱学习态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在讲述问题时忽略自立讲解,而主要讲解一些无关痛痒话题,显然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要点分析

1.案例阅读与了解

集中討论操作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资料信息内容阅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信息收集,随之形成初步案例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围绕案例知识主题进行问题思考与揣摩,试出若干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去解决此类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务必完备。

2.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中可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进行多媒体文字创建和多媒体表格创建,学生通过看书形式和讨论形式来回答教师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最终由教师进行学生观点提炼,然后便可进行总结性点评与归纳,旨在分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让学生口述各地文化特色和节日传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善文化习俗案例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3.多元化学习小组创建

应适时进行多元化政治学习小组创建,进而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与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应以主导身份形式出现,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对教学进度全面了解,教学环节中倡导共同探讨学习模式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学生群体在此过程中可自由发表观点与意见,与此同时也可倾听他人意见,彼此积极交流,结合自身不足与缺点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具备真实性特点、互动性特点和形象性特点及易理解特点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原有讲台固定讲解模式被摒弃,学生不必忙于笔记记录,学生群体此时可以进行主动思考与主动学习,以至学习能力不断攀升。

4.组员代表实例观察

每个小组需要派代表上台发言,进行案例观察与案例分析,最后阶段则需探讨出优质建议,单个组别成员均需发言,可针对小组发言逐步提出质疑点和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运用集体智慧进行思维深度拓展,势必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初中教育工作重视起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是整体初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适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可有效提升基础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因此而爱上思想品德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张学全.关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思考[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

[2]秦鹏珍.浅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课中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李艳玲

品德学科教学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信息量及图片、声像、动画、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手段而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青睐。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如果整合得好,就能更有效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多次观课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却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误区,使课堂教学背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要求,出现了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窘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误区

一、误区

1.过于强化情境创设,淡化了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情商”,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再精彩也是无效的。有的教师确实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了教学情境,但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教学情境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情感渲染,而是师生借助文本(文字、插图)等在交流中的情感关系,是通过师生情感的相通、相融,共生、共感实现教学目标的,单向情感情境永远显得苍白无力。

2.重视活动形式,轻视活动效果

做任何事情贵在踏实,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有效。如果过分地追求新颖、趣味、潮流,不顾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的探究与生成,形式不为内容服务,那这样的教学是无效或低效的。如一位教师在上《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课时,将学生带到计算机室,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把本节课的任务“搜集近年来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及我国科技教育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放到网页上,让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我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高兴地回答:“我学会了制作课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难以想象,这样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课有多少实际的价值。

3.过分依赖技术,弱化教师作用

教师存在着技术至上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形式有点过了。只要是能用屏幕显示的,能用电脑打的,甚至是教材中的图片、事例、资料都一股脑儿地搬上了电脑。中国古话说得好“过犹不及”,这提醒我们,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时必须把握好“度”。如果信息技术用得太泛滥,就会干扰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疲劳。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的主导作用明显被弱化。

二、对策

1.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思想品德学科基本上是心理和道德教育,许多话题是十分敏感的。结合这一特点,传统的说教、探讨方式很难深入、触及学生内心,而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论坛却能挖掘出鲜活的素材,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法律部分可能要借助许多案例,而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焦点访谈中有很多视频案例,这些都来自现实生活,以案说法,学生感觉很真实,教师运用这些素材就很能说明问题。再如国情教育的内容离学生较远,因为学生的接触面很狭窄,主要是家庭、学校,对于国家、社会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不是很多,可通过课堂上播放一些专题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正来了解一些社会实际状况,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2.必须符合自身的教学需要

隨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在采用他人制作的课件时,不要只看别人课件的精美,随便拿来就用。一定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加以改造,突出重点、难点的解决,不光只把课件做漂亮,而且还应知道用课件解决了教学中的什么问题,辅助教学在何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内容的把握,所以应对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加以创新改进。

3.必须以有效教学为目的做到适时、适度

有效教学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收获,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依据学情,把握好时机,运用得巧妙,即做到适时,既要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又不能忽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用心琢磨,充分考虑到哪些地方该用,哪些地方不该用,信息资源哪些先呈现,哪些后呈现,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情感,利于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去答疑解惑。这样层层递进,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直观化,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是恰到好处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相对于教师而言,是对教学的一个新挑战,整合的过程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狠下功夫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多实践、多总结,一定会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灵动、智慧和张力,让曾经刻板僵硬的课堂张扬出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彭德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1):25.

[2]万邦群.让思想品德课与时俱进:浅析思品课与信息资源整合的几种方法[J].文教资料,2010(25):152-153.

编辑 温雪莲

作者:武君珍

品德学科教学论文 篇3:

让恰当运用多媒体成为品德学科教学的一种习惯

摘 要: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而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恰当运用;多媒体;品德教学;误区;习惯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了品德课教学的效率。而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之中,是每一个品德课教师必须要研究的课题,这里就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品德课教学效益,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多媒体运用时存在的误区

(一)信息飞逝,满堂灌。

课堂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像是讲座或者学术报告,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出现“信息飞逝”的现象。这样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二)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课件的制作,将备课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制作课件上,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忽视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于是,课堂上就见教师轻点鼠标,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教学程序中,画面精美生动,学生应接不暇,但是自主思维却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三)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偏离教学目标实际。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时机等。过分注重图片的设计、声音的选配、动画的设置等,就难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成多媒体展示教学。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应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设计课件,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应把握的几点

(一)低年级课堂可适当多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不强,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资源,把所授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难于讲解并且传统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不能更好实现教学目的的,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来优化教学。

(三)现代教学媒体要适时使用。选择媒体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要一味地为了课堂生动、活跃而每节课都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必须对课堂教学情况适时掌控。

(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性、准確性。

三、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益

(一)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缺乏感性认识,笔者编辑“汶川大地震后救援活动”的录像资料,展示广大军民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风采,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恰当运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品德学科是思想性教育性极强的学科,光凭口头上说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丰富的动态画面,鲜艳的色彩来辅助教学,必然减少学生思维想象的困难,使课堂情感气氛浓烈。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欣赏“保护环境”的动画短片,不仅可以再现生活于课堂,而且可以挖掘学生心底的真切的感受,让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必须的。同时在一定意义上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恰当运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品德学科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软件,以精彩的声音图像直观地再现事物,就会促进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从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在讲《敬爱父母长辈》时,教师想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要敬爱父母,于是老师放了一段录像: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回忆。妈妈慈爱的面庞,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他们都流泪了。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自己手中的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可谓“事半功倍”。

(四)恰当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如教学《我们的国粹》(五下)涉及的知识就很广,如京剧、中医、围棋、国画等。笔者在教学结尾又增加了延伸部分,将搜集到的中国书法、折扇、旗袍等照片,制成视频并配上民乐再加上自己的文字介绍,让学生观看、欣赏,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现代多媒体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日新月异,每位教师都应紧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多媒体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服务教学、优化教学,让恰当运用多媒体成为品德学科教师教学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张洪范.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思想品德课焕发新活力[J]. 信息教研周刊, 2012(1):113-113.

[2] 邱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文房四宝, 2014.

作者:李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