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毕业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化是语言形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要充分掌握一门外语,就需要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进而缩小大学生与语言对象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西方文化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西方文化毕业论文 篇1:

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应对

摘要:随着“大思政”、“课程思政”等理念的提出并践行,提倡在学科中发掘思政元素,提倡注重文化与意形形态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拓展教育宽度。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高校英语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模块,高校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重视英语、崇尚外国文化的现象越来越多,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却难以推进,针对这些问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教育(以下简称文化安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让学生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和优秀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辨析性地看待外国意识形态,促进高校学子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简单说明,其次探索塑造良好文化安全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希望能有帮助。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

引言:

高校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接触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英语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会导入一定量西方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正在受到来自国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中华文化正在慢慢“失语”,学生变得崇尚西方文化,疏于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国家的繁荣安定。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注重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养成优秀的三观和人格。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安全重要性以及现状

(一)文化安全重要性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底蕴,是社会繁荣发展、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的必要途径。高校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基石,身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理应具备良好的思想认知水平,理应用辩证法去看待多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并不是否认西方文化,但不能过度崇洋媚外,目前来看高校学子疏于对中华文化的解读,对西方文化学习却“如数家珍”,已渐渐失去平衡,还需要寻找平衡,构建文化安全放线才行。

(二)文化安全现状以及原因

高校英语教育文化安全现状尚属良好,但西方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渗透也在不断加剧,加强文化安全方面的建设也应随之提上正常,笔者分析,文化安全渐渐失衡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冲击: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升温,其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交流,更是文化、技术、经验方面的“交锋”[1],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也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比如圣诞节、万圣节,学生对参与圣诞节、万圣节等更有兴趣,慢慢導致西方文化被重视,而中华文化却被轻视。笔者对于这种情况的看法是:优秀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都是历史长河中,根据自身生存土壤生根发芽衍生出来的思想,都在指导人们前行,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适用性的差异,中国是开放的国家,高校并不反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并不否认西方文化,但却要求学生有辨析西方文化内涵和优缺点的能力,有能力分辨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中华国文化是百花齐放的,是具有非常强包容性的,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辨别、吸纳其他文化思想。

2.英语教育的失衡:英语教育的失衡,主要在两点,首先在大方向上,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从小就将学生送进英语补习班,学校要求学生通过四级或六级毕业证才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一些用人单位就算业务不涉及英语,也要求学生具备英语证书,甚至体育教学也在渗透“双语”教育(多为母语与英语),总总而言,英语被人们更加看重,英语所携带的西方文化也慢慢渗透了进来[2];其次在学科上,高校英语课程的内容存在失衡,教材中内容多为西方文化介绍,而教师为了让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更有效,教学重点也在朝着西方文化渗透,比重较大。

3.中华文化的“失语”:中华文化教育长期以来被轻视,因为我们身处于一个对中华文化比较熟悉的环境中,但却没有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学生熟悉中华文化,但却不能总结,再加上英语教育的失衡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就会侵蚀学生思想中的中华文化,就会出现问题。

二、开展文化安全教育培养的策略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要在方方面面下功夫,选择新颖的、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事实,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加入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辨析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重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英语教学强化文化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教研会,大学英语教师明确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绘制“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将文化安全建设看做大事要事来办,层层推进,挖掘教材中可开发利用的教育点,引入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渗透,潜移默化渗透。对于高校来说则需要加强高校英语教师建设,培训、教研、考核三手抓,用培训和教研来提升英语教师渗透文化安全教育的能力,用考核来监督英语教师渗透安全文化教育的行为,切实落实文化安全教育,持续推动。

(二)引入多元化西方文化渗透

教师为了让高校英语课程教学更有效,教学重点也在朝着西方文化渗透,但在西方文化渗透方面,可以引入多元化西方文化,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是在磨练中成型的,任何文化与意识形态都有着优缺点,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去看待西方文化,看到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优点,也看到西方文化上的缺点,改变学生一味崇拜的思想认知。要明确的是,这一点并不是抨击西方文化,而是将真实的西方文化样貌去还原[4]。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社会上的一些糟粕文化都可以用传统文化来反驳,比如奢侈主义,可以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来反驳,比如社会功利性思想,可以用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教育,可以说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用来构建文化“长城”,例如开发“中华文化英语说”板块,例如引进《中国日报》英文版,来加强中华纯铜文化教育,例如《英语泛读教程2》中,“Numbers and omens”[5]课文讲述了数字与凶吉的关系,稳重提到《易经》,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讲解易经内容,拓宽教育视野。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精神文明辨析,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实现立体化教学,在知识教学的时候佐以精神文明教学,要让学生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给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6],有意识地拓展英语教学的意义,学生在价值观的思考中、思政元素的渗透中、自我价值的追寻中,会产生对各种类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思考,再加上教师巧妙的潜移默化渗透,不再是“人云亦云、盲目追风”的状态,思想精神境界更高、更通透,这样学生也就会辨析性的去看待西方文化、社会不良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从一个虚荣的人变成一个实在的人,从一个盲目追风的人变成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五)融入职业教育引导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可以融入职业引导,这一点对于英语专业或者从业需有大量英语使用场景的专业来说效果明显,也是一个不错的文化安全教育方向,结合专业来说,让学生想象未来职业中有用到英语的场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去学习英语?是掌握一项技能,还是学习一门文化,引导学生畅想以后的职业生涯是怎么样的?每天需要做哪些事?如果行业内出现违背了基本价值观念或文化思想发生碰撞的事情,你会选择怎么做?怎样在英语环境中体现自我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在英语教育职业引导中,逐步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六)融入社会时事

也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时事,每一个社会热点时事都是政治、社会、法律、民生等因素的糅合,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社会时事下的思政要素,由社会时事为引,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凝练,在分析社会时事的时候从多角度入手,在教师潜移默化渗透说明,慢慢让学生看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社会、法律思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例如疫情背景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决心,例如“中国吊销BBC在中国的落地资格”,例如“为4名牺牲戍边战士的致谢信”等,可以以这些内容开设主题,让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形式,向自己、向外国友人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7]。

(七)加入中外文化碰撞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需要格外重视,同时英语教学的阅读、写作素材多来自世界主流媒体,思想多元,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刻意地将西方文化藏起来,也不能无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相反,带领学生理解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正视国际交流和思想碰撞,让学生在守本的基础上拓展,培养优秀三观,才好在文化碰撞中打出风采[8]。

例如分析同一次事件中,中外媒体对这一件事情的报道是否符合差异程度,是否有偏见存在,引领学生正视中外文化思想的碰撞。比如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比如一件事情有100个正面事实点,有100个负面事实点,西方媒体出于利益或者偏见,只报道2个正面点,10个负面点,就会给读者留下很负面的印象。

例如学生喜欢看美剧,因为美剧中往往更容易出现血腥、暴力、色情的镜头,一些学生认为这是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反映,就电影本身来说,需要巨量的艺术性来使它丰富,电影才会更加出彩,而中国电视剧对于血腥、死亡場景、性器官暴露等都不会出现,对同性恋、青少年犯罪、政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严格要求,另外,美国崇尚自由,可携带枪支,而中国重视安全,严禁携带枪支,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展开一场辩论赛,比如“电影艺术性追求的限度”、“自由是否有代价”等,事实上,电影电视剧作为一种影响力深远的教育方式,对国民的三观有较强影响,国家势必要考虑到电影内容对于观影群体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美国电视剧电影动辄出现轰炸白宫、讨论人性、讽刺政治等电影内容,追求艺术效果,弊端很明显,就是社会引导力缺失,社会不安定现象频繁发生,而我国对电影艺术限度做了严格要求,但社会负面影响较少,社会秩序,两者各自有文化差异所造成,难分对错。任何事情不辩不明,只有辨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是最好的文化安全措施。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英语教育是学生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的窗口,目前存在中华文化“失语”,西方文化侵蚀,从而导致中西方文化教育失衡的问题,学生忽视了中华文化继承,未能清晰分辨西方文化。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需要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才行,从正反面介绍西方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中西方文化辨析等多方面入手,筑牢“文化长城”,结合上文给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科.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34):4.

[2]王艳.高校外语教育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04.

[3]郭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9,000(014):P.85-85.

[4]于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9):106-107.

[5]曹劲草.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19,000(020):P.198-199.

[6]古越.大学英语教育主流意识形态缺失问题及其矫正策略——基于教科书和四,六级试卷的文本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张超蕊.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题及其化解[J].都市家教月刊,2017(8):167-167.

[8]杨维东.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2015,36(5):73-76.

作者:赵梅林

西方文化毕业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摘要】文化是语言形成的基本前提,因此对于我国大学生来说,要充分掌握一门外语,就需要对该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进而缩小大学生与语言对象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仅仅是进行英语知识的教授,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与教学存在缺失,这也导致我国大学生在毕业以后实际上与西方国家进行人际社交过程中存在较大障碍。本文正是通过对跨文化意识的相关介绍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思路,进而为促进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西方文化

一、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英语能力测评的主要方式就是应试考试,比如四六级考试、雅思等等,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却也使得我国大学生过于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对于西方文化的解读与认知成为大学生学习与教师教授过程中的盲点。对于语言教学来说,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整体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对象文化与自身文化差异,为其实际步入社会以后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减少起到积极作用。

二、跨文化意识概述

所谓跨文化意识是指外语学习者对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的差异有一定了解,同时对于两者文化差异产生的实际不同具有一定敏感度,进而在实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妥善的对可能产生误会的语言进行调整,促进双方沟通效率的提升;这种根据文化不同而调整自己语言的自觉性被成为跨文化意识。通过概念的论述可以发现,跨文化意识是建立在一定的对文化差异了解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说,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语言对象文化可以有效的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三、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思路

英语是源自于西方国家的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但是实际上,受到历史的影响,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较大,因此仅仅单纯的对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进行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分别从课堂上与课后两方面来探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思路。

1、课堂教学中注重西方文化的导入

课堂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就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

(1)课堂教学时充分介绍文化背景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针对的对象大部分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很多英语教材都是根据其专业进行编纂的,但是整体英语教材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涉猎内容广泛,只要是与该专业有关的信息都可能成为大学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术语、行业以及社会人文等方面都会有涉及,这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有利的题材;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内容的相关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介绍,甚至也可以进行根据教材的某一切入点引入更多的西方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产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进而培养出一定的跨文化意识。

(2)利用直观手段加强学生理解

笔者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师实践中还发现,要想让大学生充分的理解西方文化的部分内容存在一定困难,这是由于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从小生活在本土文化氛围中,对西方文化并不了解,就算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也是从书本上或网络上了解的,并没有亲身体验的经历,因此要想让大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西方文化,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让大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多多利用ppt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现西方文化特色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等,另外,大学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有西方特色的实物,比如明信片、食品、服饰等等,然后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产生跨文化意识。

(3)让学生亲身体会西方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有西方文化特色的小活动,比如在课堂上开展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辩论赛、在万圣节与复活节等西方节日相互赠送礼物等等,进而使学生亲身体验西方文化,感受西方文化的不同。

2、鼓勵学生课外多学习西方文化

大学英语教师同样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西方文化,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电影、电视剧等,大学英语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将西方文化内容融入进去,比如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待人接物的方法并用英语短文形式进行论述等等,进而促使学生在课外充分的了解西方文化,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四、总结

总而言之,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大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西方文化,才能够培养出跨文化意识。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的教学,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定的本土文化认识,但是这并不代表大学生能够充分的挖掘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认识,进而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辉珠. 英语文学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 文学教育: 下, 2016(08).

[2] 文  元.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11).

[3] 李  刚, 赵  辉, 周建雷. 基于关联理论的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 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13(05).

[4] 吴  菲. 基础英语教育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

作者:孟凡涛

西方文化毕业论文 篇3:

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既能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储备进而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培养人文素质和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西方文化;选修课;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中国和世界多国“一带一路”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在共建全球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跨文化交际已经深入到很多中国人尤其是交通旅游、贸易、服务和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一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当中。而近年来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让更多高职毕业生得以从事这些重要行业的一线岗位,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为例:57.54%的毕业生从事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营、票务、安检、指挥、驾驶等岗位,15.36%的毕业生从事机械制造业,27.1%的毕业生从事服务等其他行业,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抽象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人在面对存在文化差异的交际过程中能跨越文化差异以最小的损失和最少的曲解进行有效交流进而实现合作的能力(杨洋,2009)。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得使其熟悉外国文化,能辩证理解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和共性,再去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最后培养其利用所学语言技巧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在语言课程之外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和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构建等两种基本路径,前者被称为显性路径,后者为隐性路径(刘学惠,2003)。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角度出发,学习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个体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学生需要对外部的知识进行加工和选择,再进行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筛选,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杨洋,2009)。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动过程,学习者还应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创建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对于学习个体来说很重要。

三、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重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交际能力较弱,敏感度较低,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自觉度较低(孙嫘,2015)。在很多高职院校,西方国家文化并没有被作为一门课来讲授,而是稍微渗透在传统英语课程中,但传统英语课程普遍以过级考证为导向,鲜少涵盖英语文化的导入。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涉外交际能力,并且在经过不断积累后能达到A级标准。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把学生通过英语A/B级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以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例,一个学期26学时的教学有8学时在辅导英语AB级试题真题和模拟题,所选用的教材为《21世纪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和《21世纪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该套教材的听力练习和写作练习均模拟英语A/B级考试,阅读材料的英语词汇也在英语A/B级考试词汇范围;当然除了辅导英语考级之外,按照《基本要求》,该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视听说课程》也介绍了很多英语文化要素,但也只是简要介绍而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导入。

四、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且渴望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也有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仅仅能接受初级的英语教学,要想在传统的英语课堂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艰难的。对于轨道交通类的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化轨道交通类就业市场获得一份工作,并且在将来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工作和生存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培养学生对该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某种特定语言总是反映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包括信仰、风俗、习惯、道德等(向阳,2016)。然而,如前面所述,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注重语言知识和过级考试,鲜少有系统的文化知识导入,这样的英语课程很难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储备,更不用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不少高校教师提出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作为一个解决方案,西方文化选修课主要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包括地理、政治、经济、社會、人文、历史、文学等方面,通过结合课堂和课外的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英语国家文化,以达到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储备和培养英语思维的目的。

西方文化选修课的开设不仅巧妙解决了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难以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更提供了多层次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学习的平台,英语基础扎实和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选修西方文化选修课可以进一步提高英语文化知识储备、夯实英语语言基础、拓宽文化视野,从而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西方文化选修课能让学生在学习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地理等文化知识的同时,将其与自己国家的各方面相比较并进行辩证思考,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感。例如,学生在学习英国历史的时候对比同时期的中国历史能发现二战时期的英国入侵了中国的客观事实,也能发现二战后期的英国和其他国家一起战胜了德国;学生也能对比英国政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中国朝代的更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应注意的问题

然而,開设选修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选修课只是感兴趣的学生才会选修。西方文化的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的角度出发,学校都应从人才培养计划层面修订英语教学标准、提升教学环境、创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氛围,使跨文化交际融入常规英语课程中。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在高职院校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应注意不能直接采用本科院校的西方文化教材,而应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统一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现在比较受认可的西方文化教材系列有《西方文化教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概况》《英美文化实用教程》《英语国家概况》等,但这些教材的受众均为本科生或本科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要在高职院校开展西方文化选修课教学,建议在参考规范的教材同时调整改编以形成学校内部教材,最好是降低阅读难度。

六、结语

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中国不断参与国际合作并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的必然趋势。开设西方文化选修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途径,经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采用后,西方文化选修课将在高职校园内发挥其作为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平台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4-36.

[2]石慧.论教育生态视阈下的西方文化选修课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0-92.

[3]孙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5,18(5):98-101.

[4]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12-08)(2019-06-18访问).http://www.China.com.cn/newphoto/news/2016-12/08/content_39878764.htm

[5]向阳.大学英语文化选修课回顾与展望[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56-58.

[6]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2009.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western culture;elective course;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作者:陈新

上一篇:剖析行为金融学论文下一篇:信访治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