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教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确立高质量、有特色的项目,助推优秀教学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应用,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Excel教学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Excel教学项目管理论文 篇1: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摘要】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逐年增加,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阶段教改项目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为依托,通过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制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建立教改项目数据库和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等,探索了教改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途径,旨在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动态化,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信息化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XJG201525)。

一、前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以立项研究为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近年来,我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强校工程”和教学质量工程,落实“质量30条”、“协同创新”、“南海战略”等三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5年开始,我校已立项建设500多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89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意义

1.以研究带动改革,以改革实践促进研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物质载体、院系专业发展的重要根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舞台,为教学质量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成为教学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与此同时,教学改革的实践又进一步促进教学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无论教授、学者,还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年轻教师,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立足本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的项目研究,促使教师主动投入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改良其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逐渐实现院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3.教学成果为审核评估提供丰富素材,有助于教学工作特色凝炼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特色在于成果的实践性强,教学成果能够为学校迎接审核评估提供丰富素材,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进行教学工作特色凝炼,扩大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三、目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是将“教学改革是核心”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配套管理是突出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地位的重要体现。因此,重视并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我校相应的配套管理却没有跟上,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项目管理分散繁琐,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管理效率较低

目前的项目管理方面还处于简单的word、excel等单一文档管理的阶段,项目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统计和查找等环节分散繁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造成项目管理重复工作量大,信息数据查找麻烦,准确率较差等问题,管理效率低下。

2.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

对项目过程进行监控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从最初的立项到结题验收,都离不开过程监控。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校教务〔2007〕108号)的规定,项目管理实行契约制,项目申报书获批准并下达后,即成为具有约束力的项目协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部门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获准立项的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实行在研项目中期检查制度。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这种契约关系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作为保证,中期检查也很难落到实处。由于过程监控的缺失,致使出现诸多问题:有的项目缺乏可操作性,流于形式,改革效果差强人意;有的项目随意性大,没有按照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有的项目进度拖沓,迟迟不结项等。

3.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改革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目前大学偏重科研的政策导向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暂时还处于劣势发展境况。首先,从院系层面来讲,各院系的负责人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对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不强;其次,从效益和产出角度来看,知名教授和学者热衷于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重视科研产出,而忽视回报率较低的教育教学研究;再次,從评价机制角度来讲,对年轻教师而言,教学成果在其职称评定中的作用微弱,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下,他们满腔热血投入到科研论文和学术著作的研究中,以便为将来职称的晋升做充分准备,而对教育教学研究热情不高。

4.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有待加强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项目实施的宗旨和落脚点。没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者没有对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这是对资源的纯粹浪费。而目前,很多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仅仅被当成了结项的凭证,结题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或者作为职称评定中的一个筹码,而忽视其真正的用途和价值。

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如何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已有的资源和基础,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当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1.依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建设,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学管理理念為先导,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http://www.xh0759.com/re/zlgc/z_default.asp),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与软件开发商协作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拟开辟项目管理、成果管理、信息管理等三个模块(如图1所示),使系统基本可以实现项目查询、跟踪、验收、成果展示和发布新闻等诸多功能,实现教改项目的动态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1)项目管理模块

本模块收录历年教改项目数据库信息,可实现项目查询、项目统计、经费管理、项目跟踪等功能,简化工作程序,促进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成果管理模块

本模块可实现项目验收、成果展示、成果奖查询和成果奖统计等功能。管理员可在系统上对项目负责人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验收。成果展示主要是及时收录和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如著作、教材、论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或软件、专利、获奖证书等,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成果奖查询是通过系统设置的条件,可根据需要查询关于教学成果奖的各种信息;成果奖统计可以实现对不同年度、不同单位、不同来源获奖信息进行分析统计。

(3)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实时发布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结题和评奖等信息,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和沟通交流。

2.制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加强过程监控

主要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校教务〔2007〕108号)、《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报销流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立项与结题验收工作流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教改项目管理流程,从发布文件及立项指南、审批、立项公布、下达经费、研究过程监控、项目结题验收、项目完善、项目推广等各个环节都提出基本规范和明确要求。

3.清点历年项目,完善教改项目数据库,对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

整理和清点近十年立项建设的教改项目完成情况,清理一批严重逾期不结题的项目。其次,建立和完善教改项目数据库,将项目名称、成员、进度、经费使用、申报书和成果等关键文档、项目变动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及时了解项目实施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助解决,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和应用教学成果

重视对研究成果进行培育、固化及推广应用,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内报纸刊物、宣传栏等媒介,展示、宣传和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在全校营造关注教学、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除了利用媒体宣传,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题报告会或研讨会,加强各学科、各院系的交流学习,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及时凝炼教学工作特色;收集一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案例发表在内部刊物《高教信息与研究》,或将教学研究成果科学总结编辑成册,以论文集形式出版,为广大教师借鉴学习提供素材。

五、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逐年增加,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阶段教改项目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管理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项目管理系统的探索,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有助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动态化,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甘瑶瑶(1988-),女,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作者:甘瑶瑶

Excel教学项目管理论文 篇2:

关于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的思考

摘 要 教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管理,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确立高质量、有特色的项目,助推优秀教学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应用,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浅要地对如何加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评审、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改项目 管理 高校

教学研究是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是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最根本特征是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教改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并实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和方法,强化教改项目的管理,促进成果凝练、完善与推广,切实把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可以推动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机遇。新的发展机遇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教改项目的管理,依托项目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破解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真正实现教改项目的研究目的,保证研究质量,培育优秀成果,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高校教改项目实施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均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扎实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工作。高校依托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开展教育教學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改革等,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大力推进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专题讲座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总体看来,各高校均把教改研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点面结合,持续加大在教改项目方面的投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并将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进成果转化。高校注重教改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寓学于研”的核心思想,加速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型教学转变,促进了教师探索“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和信息化等方面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以教改项目改善教学质量的研究目标。

2 教改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立项轻建设”现象存在

高校在业绩考核方面更多关注教改项目的立项,尤其是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的优质教改项目的立项数量,由于过程管理不够,目前高校教改项目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重立项轻建设”现象,导致教改项目实施不顺畅,研究目标达成度不高。如何进一步规范教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教改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是高校强化教改项目管理所需面对的问题。

2.2 成果转化不及时

高校教改项目可量化的成果一般都是教改研究论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教师更多追求的是发表论文,而忽视了将项目建设成果及时转化并投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教改项目成果转化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3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类别和数量急剧增加,教研项目管理工作任务愈加繁重。由于缺少广泛适用的教改项目管理系统,大部分院校还停留在利用简单的word、excel等单一文档进行教学项目管理的阶段,造成项目管理重复工作量大,信息数据查找麻烦,准确率较差等问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不够,教改项目管理亟待实现信息化。

3 强化教改项目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3.1 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管理体系

3.1.1 不断强化统筹管理,持续完善管理办法

高校应进一步做好资源统筹、顶层设计等宏观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把教学作为学校事业的核心工作,积极引导教师依托教改项目开展教学研究,全面强化教改项目管理。高校应统筹协调各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教改项目管理相关部门的权责,强化院系二级管理,将项目管理纳入院系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的考核范围。院系要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教改项目开展提供条件保障,并督促项目进度。

科学合理的教改项目管理制度是规范高校教改项目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可以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有特色、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产出。项目管理办法作为建立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教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持续完善涉及学校教改项目实施全过程及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全面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3.1.2 及时更新立项指南,科学引导研究方向

高校应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优势特色,从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定并发布教改项目立项指南,科学引导教改项目的选题方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凸显的问题,以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形式,进行专题教改项目立项,集成校内、校外优势资源,遴选、组建基础好、水平高的项目研究团队,确保项目研究目标的达成。

3.1.3 合理设计申报表格,全面掌握项目信息

教改项目申报表是项目内容的重要载体,通过文本阅读,教学管理部门和项目评审专家组可以全面掌握项目信息,是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立项的重要依据。项目申请书应详细包含项目名稱、项目负责人和团队信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项目特色和创新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案、进度计划、产出成果等。高校要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项目申报表,合理设计申报表中各项信息元素,为项目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3.2 规范项目评审 保障项目质量

3.2.1 科学制定评审标准,严格规范评审制度

科学的评审标准是保证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评审标准应“软硬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并重,做到硬性指标保障成果、软性指标彰显特色。项目评审必须严格参照指标体系进行,坚持评审标准,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减少评审过程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高校应建立校、院两级评审机制,规范项目评审制度。学院评审阶段应包括教师申报、学院遴选和推荐上报等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立项答辩工作,聘请相关专家担任项目申请答辩组成员,严格审核项目研究内容,全面比对项目研究价值,切实把好项目入口关。学校应根据高等教育本科教学发展趋势,统筹规划,组织专家组对学院推荐上报的项目进行二次评审,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择优立项。

3.2.2 培养储备专家资源,切实发挥专家作用

专家评审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确保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价值和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评审意见是决定项目能否确立的主要参考因素,是教学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评审专家多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对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有较好把握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工作者,但由于专业学科门类多样、研究方向纷杂,想要保证项目评审专家在每一个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项目评审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主观性和不够全面的地方。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都应进一步注重专家资源储备和培养,不断加强教学研究专家队伍建设,以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指导和依靠力量,以中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储备力量,借鉴教学团队中广泛推广应用的“传、帮、带”经验,切实做好专家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努力组建一支涵盖学校各学科门类、涉猎教学研究各方向领域的专家队伍。项目评审过程中,应坚持“同一项目,多个专家”的评审原则,综合考虑申报项目所属学科、研究内容等,对应分配相应专家,真正发挥专家作用,确保项目评审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2.3 构建信息反馈渠道,完善评审监督机制

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多为差额择优确立,为了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必须保证信息及时反馈,同时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保证落选者的知情权。学院遴选推荐阶段应对项目申报材料、评审标准、评审过程等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公示,及时反馈评审结果并通报推荐排序,确保申报老师的知情权。学校评审阶段,在保证评审专家的隐私和保密权益的基础下,应保证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和项目申请者的知情权,主动接受学院和申报落选者的质证,构建学校、学院、教师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完善项目评审监督机制。

3.3 完善管理模式 强化过程管理

3.3.1 实行任务签订模式,强化项目契约意识

教改项目获批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之间应签订任务书,明确项目研究周期,量化项目产出成果等。教改项目任务签订模式可以使学校和项目团队之间形成契约关系,保证了教改项目管理过程有据可依。教学研究重在过程管理,抓好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保证,在提高研究质量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

3.3.2 加大项目检查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建立项目组阶段性工作检查和集中检查制度。项目阶段性工作检查应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以自查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集中检查应以学校和学院为主体,学院统一组织,重点要做好项目中期检查工作,项目负责人汇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凝练阶段性成果、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下一步工作计划等。通过各种检查,项目主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研究状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项目的有效管理。

3.3.3 研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动态管理

高校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研发适用于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系统平台,提高教改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教改项目实施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动态监管。数字化教改项目管理系统将会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网络动态管理,形成完备的项目数据库,缩短管理部门决策周期,同時还可以加强项目之间的交流,促进项目产出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高校应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项目资料档案管理,重视教改项目资料的积累,对项目资料进行信息化整理、储存和归档,确保教改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3.4 重视结题验收 促进成果转化

3.4.1 规范项目验收程序,保障项目成果产出

教改项目的最根本目的是形成教学研究成果并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严格要求项目验收标准,是保障高质量教学成果产出的基础,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做好结题验收关。一般教改项目结题可由项目所在学院组织,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审核并给出专家验收意见。学院汇总通过验收的项目并上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校进行复核,必要时组织专家组进行二次验收,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学校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结题应由学校统一组织,严格按照项目结题要求,规范项目验收程序,保障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产出。

3.4.2 总结凝练项目成果,加强成果推广应用

项目建设完成后,学校要及时组织项目团队总结凝练研究成果,从理论成果、实践价值、适用范围、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成果鉴定,同时要注重成果的培育升级、固化及推广。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主动关注教学、研究教学,形成一种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学研究为手段,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4结语

强化教改项目管理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确保教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和实际针对性,促进优秀教学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应用,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高校应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管理体系、规范项目评审、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成果转化,切实发挥教改项目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静.地方高校教改项目管理现状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7(3X):13-14.

[2] 陆继锋,陈炳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0-41.

[3] 庞岚,欧阳建平.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2(3):69-71.

[4] 于永华.提高教改项目管理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6):140-142.

[5] 乜晓燕,倪志英,李雷鹏.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森林工程,2013(6):194-196.

作者:陈贝贝 张艺潇

Excel教学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大学生团队学习中项目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可以在大学生团队学习中使用项目管理方法,特别是借助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对团队学习的过程管理,改善团队的组织状况,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亦可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关键词:团队学习 项目 项目管理 过程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除了对专业能力提出要求,更注重工作中所必备的一些素质和能力,这就是“职业适应性”,它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征,这些素质特征可以是某种技术、某种技能,也可以是创新能力,或者是复合应用能力等。[1]如果观察一下当前企业用人要求,有两项能力需求尤为突出:团队合作(Team Working)能力与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能力。

然而,在大学教育中,这些能力却是我们常忽略的一环,或者说,并没有将其列入常态化的教育中去。此外,大学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上仍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对学习效果的考查也是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来改善。团队学习是《第五项修练》作者彼得·圣吉的说法,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团队成员大家相互帮助、交换心得,一起学习所产生的效果,远高于所有个人学习的总和。也就是系统理论所谓的一加一不等于二而大于二的主张,也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品质圈(Quality Circles)”概念一致。[2]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团队学习非常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

那么,如何开展在大学教学中“团队学习”?如果说学生的彼此促进、知识的获取、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是“正向刺激”,那么,又如何保证团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团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作业、任务节奏均匀、过程清晰完整?团队学习的约束和规范来自哪里?“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顺利实施“团队学习”,更重要地是,它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所要求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

一.团队学习实行项目管理的可能性

項目管理是二次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它以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建立一个临时的、柔性的、扁平化的组织,为实现一个相对短期的目标去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限的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对项目作了如下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4]具有以下特征:临时性(一次性)、独特性、目标的确定性、资源的有限性、组织性。

从以上关于项目的阐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项目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可以是研发一个新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一套新的業务流程、建造一幢大楼或者一套机器设备、完成一个科研课题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

而团队学习正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群体学习活动,通常较一般的作业更为复杂,是为了综合考查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或是推动学生对课程中某些重点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是有组织的,基于成员的分工协作,通过个体完成分配的任务来实现集体目标。就团队学习的形式而言,学术性较强的如某个问题的调研与汇报,实践性较强的如某些实际工作的模拟等,这些都符合项目的概念和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其本质并非在于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项目的再现,使学生掌握技能获得项目经验等,而是将学生课业视为项目,重视知识的学习获取,更强调培养项目管理能力,并且,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引导作用,但却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二.团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对于团队学习的效果可以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团队的运行效率、团队成员的收获情况等,以此来多方面判断个人与团队、过程与结果、短期与长期等效果。

因此,影响团队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是:个体、团队、组织状况。个体的能力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团队学习效果造成影响,但在大学教学活动中,个体是无法改变的,尽管小团队组织构成是可变的,但教师是要对全体学生负责,这也导致团队的优化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安排团队学习时,稳定高效的组织状况才是提升团队学习效果的关键。

事实上,团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也往往来自于组织状况不佳,比如:(1)学习目标不明确,任务分配针对性不强;(2)学习进度安排不合理,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或事到临头敷衍了事;(3)团队成员分工不明确,有人做事,有人拖后腿,有人不劳而获,并由此导致团队积极性受挫,效率降低;(4)团队成员意见难以达成统一,浪费大量时间,缺乏冲突解决机制,难以形成合力。这些状况都可以通过使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得到有效改善。

三.团队学习中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5]。尽管项目的规模、复杂性各有不同,但任何项目的都呈现出以下的生命周期结构: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结束项目。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

(二)教师的工作方法

项目管理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不能强求所有老师都具备项目管理专业能力,并将其传授给同学,其作为一种现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在大学教育中应该是贯穿性的,不必一蹴而就,同时就某专业课程而言,传授专业知识才是教学目的。团队学习、项目管理是一种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也得到提升。

1.教学设计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工作路径,来实现对团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1)设计恰当项目。这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将教学内容以“项目”来组织,项目首先应具有复杂性,是一个团队任务,若不进行有效分工协作和进度规划,则很难完成;其次应具有综合性,能够覆盖课程所有的知识要点,为知识点设置专门的环节,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必须以掌握相关知识为前提;最后应具有仿真性,项目是对生产实践的高度模拟,使学生能够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内容。

(2)明确项目目标。对教学而言,项目成果的重要性远不及项目完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执行任务、做项目,重要的是,越来越独立的规划、执行和评估。或者说,学生应该学习到如何区分不同的解决方案,了解不同的技术和能够评估他们的任务,学习到如何规划工作路径、完成任务、质量控制以及与他人协作,等等。在具体要求上,可以安排学生完成这样一些工作,如项目规划表、工作进度表、作业、完成后的书面及口头汇报等。

(3)提示待解决问题。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应该逐步被导入给学生,以便其逐渐完成意义建构。因此,以下内容虽然在项目开始时就已经指出,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仍然应该认真观测学生项目进行情况,告知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

*明确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各环节(项目范围管理);

*完成项目的进度安排(项目时间管理);

*解决人员分工问题(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团队间的联系和讨论、信息交流整合等(项目沟通管理);

*上交项目成果之前,检查其是否存在谬误、缺陷等(项目质量管理)。

(4)转变教师角色。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一直发挥监督指导作用,比較可行的办法,是每周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鼓励学生前来咨询,解决其在作业进行中遇到的困难,有必要的话,还要纠正其进行的方向。如项目合适,亦可将师生代入情境中,由教师扮演公司领导或者甲方,学生则扮演公司员工或乙方,通过双方交流,引导学生完成项目。

(5)安排结项与评价工作。组织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使用PPT或其他形式做成果汇报,并提交作业的完成总结。这是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评价方式一是将执行情况与规划进行比较,以便于评估学生学习的发展情况;同时,与其他学习者的合作是团队学习的一个基本原则,团队成员彼此之间关于个人价值观和评价的比较和讨论,又是另一种评价方式;当然,对项目最终成果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遵循以上思路,老师不必提出项目管理的概念,而直接给予学生切实的行动指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意义建构,并且在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2.项目管理工具

在进行项目操作的时候,一些专门的软件可以用来帮助实施项目管理,比如MS Office Project、OpenProj和AdeptTracker这几款软件。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对专业项目管理软件的掌握可以不提硬性的要求,相对比较普及的MS Office Excel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如果有一个可以实现多人在线协作的项目管理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团队学习项目管理的效率。筆者就使用一个开源的dotproject工具搭建了一个项目管理平台(www.pm-nit.com),它的操作并不复杂,借助它可以实现建立项目和任务、创建团队、进行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将项目分包、记录工作时间等等。

管理平台的价值在于,为抽象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概念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工具,学生可以迅速地进入项目,在项目中学习并逐步推进。同时,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监控与管理:根据平台上显示的工作时长,能够观测学生课后在项目上所花费的时间;根据学生提交的日志或是讨论版上留言,能够了解他们进行中的任务及遭遇的问题;根据平台显示的项目完成情况,能够了解整体工作进度。老师可以提供实时帮助,有必要的话,也可以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些普遍问题。

图1.项目管理平台界面(访客可以使用用户名/密码:guest/guest)

(三)学生的教学反馈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将一些课程设计为团队学习,通过上述平台对学习过程实施项目管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产生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首先,项目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就是生产实践映射到教学中来,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从而能够深刻领会所学知识,并了解其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其次,由于团队学习中,是以学生本位进行的,教师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只作为观察者或者在学生要求出现的时候参与进来,构建了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普遍表现出自觉性、能动性加强;

最后,项目管理方法的介入,一方面打通了课上和课下,是对课堂的拓展,并且可以对学习过程实时记录,起到一定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团队各成员的任务和进度安排,为成员间讨论协商后确定,成员自愿接受,又在平台上公布,透明公开,成员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基本上可以避免突击完成任务或成员彼此推诿等问题。

图2.项目详情与甘特图

四.总结

项目是一个拥有广阔内涵的概念,大到一场战争,小到一次作业,可以说,我们不停地经历或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美国《财富》杂志曾断言:到2010年,项目管理将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界的主流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将构成新经济时代个人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6]

2010年早已经过去,《财富》杂志当初的断言并无谬误。浏览一下猎头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不难发现,很多企业普遍看重求职者的两项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可以说,尽管项目管理曾经是一个高深的专业词汇,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

此外,现代教育强调教学不再以获得与存储知识为目的,而重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从而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并没有跳出这个框架。那么,究竟如何实现终身学习的培养?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在大学教学进行团队学习,引入项目管理方法,笔者认为,其具备以下一些优点:

一是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間的信息量,学生不仅仅获得了教师所讲授课程的知识,还获得有关项目管理及其相关知识;二是在这种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逐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三是通过使用合作情境导向模式的引导和听取建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及提升对个人能力的判断和认知;四是对教师而言,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监控和管理,既帮助学生明白如何完成课题,同时也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变为建构性的,必须在创造新的学习目标的意义上来理解。

注 释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2]王雁飞,杨怡.团队学习的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5

[5]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4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5

[6]北青网.国际化人才必备素养 项目管理能力受益终生 [EB/OL].(2010.3.5)[2013.3.16.]http://bjyouth.ynet.com/view.jspoi

d=63818800.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8-99

课题来源:南昌工程学院2014校级教改课题,编号2014JG040。

(作者介绍:嵇大伟,南昌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領域:数字出版、技术传播、内容管理;杨云苹,南昌工程学院实验教师,主要研究领域:广播电视技术,项目管理)

作者:嵇大伟 杨云苹

上一篇:配电网定额编制工程预算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信息化路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