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酒店管理者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同样也面临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才能够有序完成酒店管理任务,有助于规避工作中的混乱或者失误问题。在当前酒店管理者能力要求中,除了要重点关注于技能层面的相关指标外,往往还需要考虑到职业道德要求,切实贯彻“德技并修”的理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论文 篇1:

从酒店人力资源谈和谐酒店管理

现在的酒店行业员工流动十分频繁,已经成为当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因此,需要酒店必须借助于许多相对复杂的方法来应对这些内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在如今新形势下,和谐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业内的热点,基于和谐理论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徐东红

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论文 篇2:

浅谈酒店管理者能力提升中的德技并修

摘 要:酒店管理者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同样也面临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才能够有序完成酒店管理任务,有助于规避工作中的混乱或者失误问题。在当前酒店管理者能力要求中,除了要重点关注于技能层面的相关指标外,往往还需要考虑到职业道德要求,切实贯彻“德技并修”的理念。本文重点围绕着如何提升酒店管理者能力,首先明确了酒店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及相应能力要求,然后提出了“德技并修”培养理念,最后探讨了如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以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管理者;能力;德技并修;培养

在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中,面临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升,酒店管理难度同样也越来越大,为了较好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以及酒店运营故障,酒店管理者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酒店管理者的培养极为必要,应该致力于全方位提升酒店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以确保其具备更高的岗位胜任力。在针对酒店管理者进行培养时,注重引入和应用“德技并修”理念极为必要,该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好培养当前酒店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酒店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在酒店管理者能力提升中,为了促使相关培训工作更为合理可靠,首先应该关注于酒店管理者在当前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这也就需要准确掌握酒店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从角色定位入手进行分析,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当前酒店管理者在自身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发挥来看,其主要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种:

首先,酒店管理人员是指挥者,其对于整个酒店运行中涉及到的所有人员以及部门均存在较高的指挥职责。这也就需要酒店管理人员能够重点依托自身强大的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实现对于所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在科学安排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确保酒店运营更为高效可靠。当然,作为酒店管理的指挥者,管理人员往往还需要注重提升酒店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以便能够促使酒店在运营中可以得到所有人员的强力支持,避免因为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影响自身发展速度和稳定性。

其次,酒店管理人员往往还是重要执行者,其在自身具体工作开展中并非全是指挥基层员工,很多工作往往还需要自身亲自执行,尤其是对于直接关系到酒店运营管理状况的一些关键内容,更是需要自身高效规范落实,以维系酒店正常发展,避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该方面对于酒店管理者同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酒店管理者需要为基层员工做好表率,能够在各个方面具备示范作用,避免因为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影响到基层员工的工作效果,可以积极发挥榜样效果;另外一方面,在面临酒店运营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时,管理人员同样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决策分析能力和及时执行能力,可以采取相匹配的应急处理方案,以求将相关问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酒店管理人员还承担着反馈者的职责,这也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针对酒店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事项以及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及时反馈,让更高层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对于酒店运营状况有所了解,进而也就可以更好做出准确决策。在酒店管理者执行反馈任务时,不仅仅要关注于酒店内部员工以及事项的落实状况,往往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方面的信息,以消费者的反馈资料作为重要依据,以便更好实现未来酒店改进调整的指导,为酒店发展创造理想条件。

二、酒店管理者能力提升中的德技并修

1.德技并修概述

德技并修也就是在人员培养方面协调关注德育和技能培养两个角度,不仅仅要求相应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可以胜任于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还需要重点突出对于道德方面的关注度,要求能够将德育作为重要一环,加大职业道德、忠诚敬业以及爱国等方面的培育力度。德育并修最早出现在职业类教育院校中,要求相关职业类院校在培养相关就业人才时,不仅仅要延续和创新传统的技能和知识培养部分,还需要重点加大对于德育的关注度,能够将德育作为重要一环,最终促使毕业生可以在道德以及技能两个方面符合职业发展要求,能够在就业后对于相关企业做出更大贡献。从德技并修模式的应用中来看,其并非是将道德培育和技能培养割裂开来,而是重点研究和关注两者的密切关联,以求能够在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将德育作为技能培养的重要前提,避免因为被培养对象在人文素养或者是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到自身后续工作实效性。当然,在人才教育和培养中关注和践行德技并修往往还需要重点考虑到职业道德和技能的协调性,能够从岗位职责要求入手分析,进而明确和相应岗位相关联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体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对于未来人员就业更为有利。

2.酒店管理者培养中德技并修的应用

对于酒店管理人员的培养而言,因为该项工作的特殊性,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着多方面要求,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如此也就必然对于相应培养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践行德技并修理念的必要性更为突出。从酒店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入手分析,其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職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这也就体现在德和技两个方面,能够对于传统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转变和创新,力求更好培养符合新时代酒店管理者岗位要求的新人才。

从上述酒店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来看,各个不同岗位都对于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也需要体现出较强的协调培养效果。比如作为指挥者,酒店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往往还需要秉持“大公无私”的理念,避免在指挥基层酒店员工工作时出现较为明显的徇私现象,一旦出现该方面问题,必然也就容易引起基层员工的反感和抵触,整体酒店运营发展效果受到影响。作为执行者,酒店管理人员一方面同样也需要具备较高的执行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另外一方面,其同样也需要具备高效工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避免因为存在“领导做派”或者受到“官僚主义”的影响,导致自身不仅仅难以为基层员工做好榜样,还容易影响到自身正常工作执行效果,导致一些问题处理不及时,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失。作为反馈者,酒店管理人员同样也需要体现出德技并修的效果,一方面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搜集和反馈能力,可以及时传达一些关键信息,同时具备较强分析和决策能力;另外一方面,酒店管理者同样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公正意识,能够准确反馈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避免因为自身私心影响,导致其反馈的信息不完整或者是存在虚假信息,最终影响酒店正常高速运营发展。

由此可见,在培养酒店管理者时,为了更好提升其能力和综合素质,除了要关注于技能方面的培训外,必要的道德培养同样极为必要,这也就需要贯彻践行德技并修理念。在针对酒店管理者培养时应用德技并修理念还需要体现出较强的个性化特点,能够从酒店管理者的具体工作职责入手分析,切实把握好酒店管理者面临的道德层面以及技能层面要求,如此也就可以设置相匹配的培养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最终更好提升酒店管理者的岗位胜任力,确保其可以为酒店正常运营管理作出更大贡献。

三、酒店管理者德技并修培养注意事项

1.转变传统理念

针对酒店管理者进行德技并修的培养时,首先应该关注于理念方面的创新调整,力求树立新的人才观,进而构建相匹配的培养机制。酒店拥有者在针对酒店管理人员进行遴选和培训时,应该充分关注道德和技能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要求相应酒店管理人员能够德才兼备。从酒店管理者的培养方面来看,德技并修的理念应该得以树立,要求相关培训管理人员可以清晰认识到职业道德以及思想素质的重要性,针对酒店管理人员道德素质低下带来的危害予以清晰认知,如此也就可以将职业道德摆在和职业技能相同的高度。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未来酒店管理者的培养也就可以不仅仅关注于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指导,还需要切实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宣传力度,针对性地解决相关人员存在的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能够更好参与到后续酒店管理工作。

2.灵活运用多种培养方式

针对酒店管理者进行德技并修的培养往往还需要关注于方式方法,要求利用灵活多样的培养途径和手段,更好提升培养实效性。从酒店管理者的道德层面培养入手分析,因为传统模式较为滞后,仅仅是针对酒店管理者进行固定教育和思想引导,要求其明确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没有能够清晰认识到该方面要素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提高自身道德同样也无法掌握,如此也就必然会影响到酒店管理者的道德培养效果。基于此,未来针对酒店管理者进行道德培养需要灵活利用更为新颖的手段和路径,综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及案例分析手段,让酒店管理者清晰意识到职业道德对于自身以及酒店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培养较高的职业道德。

当然,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来看,更是需要灵活利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求酒店管理者能够掌握更为全面契合的技能手段。比如除了邀请一些高校专家或者是经验丰富的酒店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外,还可以积极引入自身内部交叉培训模式,引导酒店管理者能够相互学习,如此同样也能够较好提升各自技能,并且还可以提高酒店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此外,酒店管理者技能培养还可以借助实地考察和委培的方式,让酒店管理者能够进入更为规范的酒店进行学习和参观,以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达到针对性弥补效果。

3.优化完善考核机制

在酒店管理者德技并修的培养工作开展中,除了要关注培养内容和方式的恰当设定外,还需要关注于考核机制的完善,这也是当前酒店管理者较为关注的核心内容,对于调动其积极性具备重要价值。从考核方面来看,未来酒店管理者的考核不仅仅要关注其业务完成状况以及技能水平,还需要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状况,积极引入员工以及消费者评价机制,以便更为全面了解酒店管理者在道德和技能等各方面的表现,根据考核结果予以适当奖励或者惩罚。在此基础上,酒店管理者往往具备更高的自我成长动力,依据考核标准和要求寻求培训机会,主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以及技能水平,以迎合酒店管理者能力要求。

四、结束语

在现阶段酒店管理者工作执行中,因为其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切实提升其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托德技并修理念进行酒店管理人员的培养成为重要模式。这也就需要在酒店管理者培养中将道德培养和技能培养放在同等地位,以便更好实现酒店管理者能力的提升,符合当下酒店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琴.浅析酒店管理者素质提升的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07):98-100.

[2]丁松.酒店管理者能力提升途徑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5):125.

[3]唐健雄,刘晶.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1):29-35.

[4]程善兰,瞿晓理.酒店经理人职业素养供给侧实证研究——基于苏州高星级酒店经理人的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04):64-67.

[5]朱青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0):244-245.

[6]惠微.新时期酒店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J].营销界,2019(47):28+91.

[7]王小平.高星级酒店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究——以常州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1):122-124.

作者简介:孙玮(1988- ),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学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酒店管理

作者:孙玮?孙怡冰

人力资源酒店管理论文 篇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该行业人力资源不足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其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一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设置安排有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层次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规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必备的酒店经营管理技能。高校不仅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并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本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重要标志之一。多数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这种将理论传授放于首位的落后教学模式,阻碍了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到位

当前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制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有些院校甚至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基层的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者、中高级管理者以及最高层管理者五个层次等级,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高校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该层次与目前的教学水平脱节严重,以现有的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下放于基层,从基层做起,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异表现的的基层服务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2.4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2.5 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3.3 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5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6.

[3]何秀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汉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王丹鹤.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130-131.

作者:袁畅

上一篇:机械设计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强电系统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