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诸如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使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关于微课在高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微课程教学法,对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微课程在高职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改革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微课程;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运用分析

在高职院校中的化工原理课程在理论性上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尤其是针对书本当中一些单元性操作和工作原理的分析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表现得非常抽象化和概念化,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对这方面的概念理解程度较低,造成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有效的吸引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提起兴趣。高职院校中的化工实训课程属于化工原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相比于理论学习来讲具有更加的直观性和综合性,同时化工实训课程与实验以及实训课程的范畴,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帮助。

1.高职化工原理课程对微课程的改革与运用分析

在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让学生可以有效的服务于化工行业的第一线,为社会企业提供出诸多优秀人才,在有效结合了高职院校中化工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状况,在进行化工原理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过程当中,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不断的提升学生综合技术能力,同时推动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这对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发展理念。

“微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比如课堂教学案例片段等。微课还含有化工原理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资源,教师把课程内容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表现出来。“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1微课程教学的设计方法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确的选择,将理论知识、仿真内容、实训资料以及企业的相关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形成了一种化工学科的教学模式.通过专题化的微课程教学方法,有效的适应了当前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层次不一的化学教学内容,有效的适应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的需要。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已通过一种无实训课程以及和其他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对应用在化工专业学生来讲,实施仿真实训课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吸收了单方面仿真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实现和实训课程的有效连接,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同时引入到微课程当中,使得学生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除此之外将企业内部的实训操作和视频引入到微课程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有效的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2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在微课程视频当中,教师需要在课前制作出相应的PPT课件、flash动画以及操作流程图等,通过多角度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将实验课程当中的摄像机、照相机以及录像机等相关设备有效的引入到实践课堂的教学当中,可以让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化,增强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进行反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将仿真软件引入到课程制作当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实施自主手动操作,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收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开发微课程的过程当中,可以充分的运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性,和教师之间共同进行微课程的开发操作,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自主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枯燥的理论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保证学生在微课程的教学形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也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在化工课程改革上的发展。

2.微课程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化工课程开展过程当中,理论课和实训课之间很难实现有效的融合,通常情况下都会被安排在理论课程完成之后的一段时间来进行,这种情况就造成了理论和实际不能及时有效的加以联系,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将实际的案例有效的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将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学习效果,所以说在化工原理课程的发展过程当中,实施微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方向,对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完成课堂任务为主,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或者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的选择的形式,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产生的弊端进行了弥补。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当中,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资源的有效运用非常明显,有效浓缩了教学内容,同时明确了教学的具体目标,为学生在网上在线学习的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保障。可以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对其中一些没有讲解到的知识点,比如离心泵的运用方法、精馏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吸收解吸塔操作等相关的实践内容,通过微课程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展示,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的模式向学生传输这些教学内容的细节,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方便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

3.对微课程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评价

针对微课程的教学评价效果,教师可以在微课程的评价过程当中,让学生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对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制作效果进行评分。其中包含了教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动画的设计,设备结构流程图以及操作流程图等是否表示正确的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交流平台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匿名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改正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起全面性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学习过程当中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针对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了解。在学生的业余时间,可以通过QQ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交流的方式,在微课程中开展移动学习,有效推动了网络教学资源的最大化运用,开展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实时性的观看微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课前复习、课上提问、课下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且提出相应的课程问题和学生之间进行问题的交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4.微课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总结和反思

把微课引入大专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中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生学习的地域限制和时域限制。学生只需要有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就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在线学习。这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教师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又可成为生动案例或者经验传递给其他的教学工作者。实现微课实践在网络中的分享与交流。推动化工原理专业课教师在知识点整合上的认识。也可把微课推广出去。我们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课程微化,教师能把微化的课程进行整合,使微化的内容整体化,使碎片化的内容系统化。总之,微课是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不能微课绝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只能被看作是大学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弥补。

5.结束语

通过微课程的有效引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的帮助的學生在课余的时间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并且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的引入了微课程和实训操作视频的相关概念,通过视频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化的了解到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武存喜.高职《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11):282-284.

[2]曾飞虎,袁淑芳,李大刚.微课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设备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8(04):40-41.

[3]王雪莹.高职《化工原理》——离心泵操作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山东工业技术,2017(04):36-37.

[4]刘凤花,王全英,李徐东.微课在高职石油化工类专业实验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03):32-33+41.

作者:刘姣姣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2:

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化工原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诸如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使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

关键词:中职教育;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实验创新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化工原理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化工类专业主干课。化工原理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化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应从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涉及众多的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大量的工程计算,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在面对中职教学却显现出与中职培养目标的不适应性,主要原因在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遵循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常常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进行了改革,要精选授课内容,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单元操作的共性分析,注重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阐述,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教材中散、乱、杂的内容,教师要仔细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突出主线。另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讲座或其它形式向学生介绍化工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新技术的发展,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将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不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内容。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举办加强班,增加课容量,增加新的知识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注意对他们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培养。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帮助他们选择题目或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题,可利用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验研究、产品开发或设计一些综合实验项目,以增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2.习题课与作业布置

对每章的重点内容,教师通过习题课及布置适当的作业,可强化教学效果。本课中讲解的各种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工程实际问题,主要以习题形式出现,这既可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典型的单元操作过程,教师还可以布置1~2个综合性强、结合工程实际的独立课外作业,使学生通过查找数据、确定计算方法、过程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程能力。

3.加强认识实习教学

认识实习教学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为提高认识实习教学效果,教师可在实习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教学,将单元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到生产现场后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单元操作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使本门课程的教学不再抽象。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化工原理教学,教师仅用粉笔、黑板和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静止、平面、呆板、抽象,费时费事,这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程课程而言,教学效果不理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诸如: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形象逼真地重现设备操作和设备内部结构,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课堂内容既生动又丰富。同时,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使学生有机会接觸更多技术发展新成果,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实验创新

实验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很大作用。但目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法、测试手段和技术上仍有许多问题。譬如:教学方法上,还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照着作为主;实验成绩仍以单纯完成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为标准的方式;测试手段和技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运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方面。为此我们要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进行实验创新。

1.严格实验教学管理,实行“结构成绩制”

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严格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实验课采取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现场提问、实验操作、编写实验报告、期末书面考试的教学方式,由以上各环节的执行情况来全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即实行“结构成绩制”。

2.将计算机引入实验教学

开发与实验装置相配套的化工原理仿真系统软件,运用仿真实验的计算技术、图形和图像技术,可方便、迅速、形象地再现实验教学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可节省学生繁杂和大量重复性计算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撰写实验报告。学习、掌握运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现代化工企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其实质就是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实施自动控制。我们在一些实验装置上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不仅可以模拟实际生产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在工程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为使化工原理教学更具有实效性,课程改革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展开,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基础实验室.4~_r-基础实验技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2]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化工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冯亚云.化工茂盛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雷良恒,潘国昌,郭庆丰、化工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邵博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创新探索

摘要:作为化工及其相近专业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是将整个化工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典型的单元来加以研究,是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适应当今社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化工原理》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化工原理》;必要性;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课是学习化学工程与工世专业的基础。它几乎覆盖了化学工业的各个专业,例如:化学工程、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分析、电化学工程和工业催化等。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化工原理》是学校开设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发展这门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相对做出调整。

一、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

兴趣是人类在需求的基础上,逐渐的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人类需求的对象往往是兴趣对象,由于人们对不同事物产生的需要不尽相同,所以能够培养多样的兴趣对象。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1]兴趣帮助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促进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并发现新事物。兴趣对人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在人的学习生活中,它指引人类对事物表示关注,对于感兴趣的,能够主动的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话说的也就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所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带着高涨的、激情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而感到骄傲。真正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使你的课堂活跃起来,就使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有知识的愿望。[2]《化工原理》原理专业课依据自身的特点,将操作原理、规律作为核心,对以后的操作设备在选型以及设计上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传统教学模式仍保留着保守灌输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仍然是记笔记和强化记忆,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而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加深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二、加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衔接,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理论知识

《化工原理》实验是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课,《化工原理》实验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举足轻重,对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实验室设备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但目前《化工原理》在实验教学方法、测试手段和技术上仍有许多问题。由于采用两套师资队伍,学生层次不同,理论课教材不同,难免使理论课与实验课脱钩,[3]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实验课采取课前预习、写出预习报告、现场抽题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实验操作、编写实验报告、期末书面考试的教学方式。在理论授课中,与实验相关的章节,教师有意识的讲解所要验证的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便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抽象,不仅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能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且也不能带动教师的教授热情。化学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重点。[4]

1.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将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等动态地展现,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2.教学模型与实物教学。要收集一些化工单元操作设备的实物,购买相关教学模型供课堂教学及学生在实验室参观使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课堂时间增加讨论课。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讨论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为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能力提供了机会。为此,我们将10%的教学课时安排为讨论课。将理论课程和课程研究项目教学过程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溶于讨论,以学生讨论为教学形式,深入研究探讨各个阶段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是主动投入,思维没有受到任何禁锢,他们更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其活动效能明显高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课堂上那种平淡而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5]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启发引导学生上,保证讨论不偏离方向,适时地点出结论,做好总结。

四、建立仿真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仿真技术是计算机编程软件与现代化过程控制相结合的产物,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工操作系统进行有效的模拟,使人们可以脱离现场及实际生产的限制,就能进行仿真的化工操作,有效地避免了实际操作的危险性,提高了操作水平。将仿真实训引入教学中,可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工操作的感性认识,缩短了下厂适应期,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来判断和纠正错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增强了学生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加了教学效果,该系统已在实践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工仿真教学系统的出现将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与化工仿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化工传统教学与化工仿真教学优势互补,更加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完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6]归纳起来,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洞察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相互交流与协作的能力。

《化工原理》是所有化工类及相关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如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国家提出的质量工程改革与实践中对化工专业及相近专业显得尤为重要。以《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它不仅要科学安排课程结构,还要考虑到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外部环节之间的联系,但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动态的、持续的、永恒的。我们应立足现在的条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争取实现我校《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新的突破,为培养21世纪工程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蔡莉.《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2).

[2]钟理,黄少烈,伍钦.《化工原理》课程改革当议[J].化工高等教育,1999(4).

[3]李卫星.《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探讨.内蒙古石油化工[J].2011,(24).

[4]李志洲,刘军海.“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陕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11).

[5]韩虹琳.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设想[J].中国电力教育.1999,(3).

[6]孙保平,宋海香,王国喜,张晏卿,杜慧.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思考[J].殷都学刊,1998,(5).

作者:姚鹏

上一篇: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