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结构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角度,阐述课程增加口试的重要性,并以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展示口试的组织、项目实施以及评分等全过程,论证课程增加口试的可行性。【关键词】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口试必要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命题结构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 篇1:

新媒体语境下纸媒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

摘 要:随着我国迈入社会转型深化阶段的步伐不断加快,大量的突发暴力事件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也成为了解和把握此类事件报道话语和报道心理,进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都极高的报纸媒体,随着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语境的出现,更应关注如何有效、及时、合理的报道突发暴力事件。采用van Dijk的话语分析理论进行话语构建研究,能更好的反映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进行的不同空间的话语构建进程。

关键词:报纸媒体;突发暴力事件;话语构建;空间

突发暴力事件,是严重威胁社会公共治安和公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随着我国迈入社会转型深化阶段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突发暴力事件介入媒体报道视野。特别是社会公信力和认可度都极高的报纸媒体,更是表现出对突发暴力事件敏锐的报道意识。以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探索报纸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对突发暴力事件进行的话语构建,有利于明确报纸媒体在此类事件中的话语作用,对如何引导事态舆论和公众认知,消除社会恐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界定和思路分析

Malinowski认为,语境这个概念若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实质性地予以拓展。事实上,它必须挣脱只使用于语言学的束缚而扩展应用于分析语言讲述的一般条件。[1]语境背后所蕴含着不仅是话语本身,还应包括产生话语的文化与环境,只有将话语置于某种“情景语境”下,话语才有意义。因此,当看待新媒体语境时,应理解为一种宏观的语境氛围,研究该语境下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要体现报纸媒体在不同空间内话语的合作与互补上。

现实空间下,现实社会的政治性要求是报纸媒体对该类事件报道的基本逻辑,而媒体报道本身的专业性要求是报纸媒体对该类事件报道的话语规范。但网络空间下,报纸媒体的话语表达产生变化:网络空间的语境氛围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报纸媒体对话语的建构逻辑;网络空间的双向交互性产生了大量的、以非新闻文本形式呈现的话语。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的报道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单纯研究某种空间下的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是片面的,而应反映在不同空间下对该类事件的话语互补与合作现象上。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van Dijk认为:和其他学科相比,话语分析的发展与结构主义的兴起更为紧密相关。[2]他提出了一套以宏观结构为切入点对新闻文本进行话语分析的理论。

宏观结构分析包含两方面:宏观语义结构分析和超结构分析。宏观语义结构分析注重对新闻文本各层次、段落、章节的主题归纳、文本自身的宏观主题归纳及文本与文本间的主题连接。文本的宏观语义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集合性。它可以分为若干层面,每个层面由一个命题序列组成,组成这个命题序列的命题往往是低一级命题序列的“总结”[3]。具体的结构图示如下图1所示:

超结构是话语的综合性、全局性结构,以类似于故事图式的方式受到具体的超结构范畴和规则的制约。[2]因此,超结构分析以新闻文本的具体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各部分叙事功能的研究,得出文本的图示结构如下图2所示:

(二)研究对象

1.事件选取。对突发暴力事件的定义应包含两个关键词:突发和暴力。突发是指事件的不可测性,难以预知且性质恶劣;暴力则是指具有攻击性的手段或行为,包含心理暴力与生理暴力,对人的暴力与对物的暴力。据此,本文选取2016年4月3日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为例,满足定义需求,由其所引发的热议与情绪也能更好的反映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过程。

2.媒体选取和样本选取。在媒体选取上,采取纵向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横向的同一媒体组织形成对比进行研究。而在样本选取上,样本需满足“文本内容以和颐酒店事件为核心,可涉及案件进程、事件评论、防范措施、心理疏导等多方面”这一前提,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语体系。媒体和样本选取如下图3所示:

图3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和颐酒店事件发生在北京,故选择了该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市级、省级、国家级报纸媒体三个级别,以体现空间内部因资源分配和所处位置不同所帶来的话语构建上的影响。

三、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报道的宏观结构分析

1.现实空间下报纸媒体的宏观语义结构分析

一级命题作为构成文本宏观结构的最基础命题,最直接也最明显的表达了文本内容和观点。在该报道中,归纳总结出的一级命题共10个,命题内容涉及事件还原、事件处理、各方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详细且全面,针对此事件已打下了良好的话语基础,并为后续报道的展开留下话语空间。而后,通过删节、概括、组构和一定的宏观规则,搭建出该报道的二级命题。二级命题更为简洁精炼,不再是对女孩遇袭的每个细节和事件处理详情进行描述,而是对报道内容进行主题划分,注重段落内容的提取与段落间的联系。三级命题则做了更加精简的提取,注重文章整体主题的总结,具有全局性和概括性,也可看做是整个报道的话语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进一步概括其余17篇报道的宏观语义结构后发现,在报道突发暴力事件时,现实空间下的报纸媒体的有着极为严谨的逻辑性:事件概述、事件发展、事件处理、各方意见、背景材料是最常出现的话语结构组成,也是报纸媒体在此类事件话语表达上最常涉及的几个方面。完整的宏观语义结构,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话语表达的完整性,宏观性,也保证了大众能够对突发暴力事件建立全面认识。

2.网络空间下报纸媒体的宏观语义结构分析

在话语表达、话语组成、话语传播等方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存在较大差异。据此,以《北京晚报》针对和颐酒店事件的7条微博为例进行分析发现:文本所展现的宏观语义结构更为简单,一级命题至三级命题的过渡过程被简化,往往从文本本身就可直接提取三级命题,提炼文本主题。同时,相较于现实空间下全面完整的宏观语义结构,在网络空间下,微博内容更体现碎片化、针对性,重点关注和颐酒店的某个事件点,而后通过量的积累展现事件全景。这一安排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短微博的字数限制,无法进行大篇幅的报道,但也更易于传播,凸显主题。同时,除了文字,微博文本还有表情包。但是,网络表情并不是对现实表情的临摹,而是重在强调情绪的传达与表现。[5]因此,对表情的话语意义进行分析时应注重联系现实环境,在充分理解其涵义后归纳入具体的宏观语义结构中,作为话语表达的一部分;其次,四家报纸媒体微博的内容来源除了原创外,还有大量转发自他人账号。这种情况下,被转发微博本身可看做是背景材料,为补充的话语提供语境和话语基础。进而归纳的其余62条微博样本存在相同特征。

3.超结构分析

(1)现实空间下报纸媒体的超结构分析。相较于宏观语义结构分析关注的主题表达,超结构分析更注重文本的内容表达。为了便于对新闻报道进行超结构分析,对图2进行简化如下:

图7反映,四家报纸媒体对和颐酒店事件的叙事总体来说较全面,有着基本完整的超结构。其中,“标题+导语+评论”型报道大都属于新闻评论,对事件的过程描绘较少,而将重点放在了对该事件的反思上。也反映了在话语构建的过程中,既有对事实的客观记录,也有对事件的主观反应。

(2)网络空间下报纸媒体的超结构分析。网络空间下报纸媒体的超结构与现实空间下同样存在差别,因此在报道和颐酒店事件时,报道对象由整体转向局部,由局部汇成全局。但也要看到,微博的字数限制同样会影响文本的超结构,特别是对于短微博来说,基本不存在标题和导语,单篇微博对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描述也不全面。所以,需要明确,单篇微博文本的超结构缺乏建构基础,难以形成有效的图示结构模型,从而超结构分析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这也表明,微博的叙事特征是局部的、碎片化的,因而会出现单篇微博受到大量关注和讨论,但从整体来看这种热度又是非连续的,难以持久的局面。

四、结 语

突發暴力事件是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恶性事件,报纸媒体要发挥自身的话语权威和社会公信力,在新媒体语境的基础下构建好对此类事件的话语,以消除社会恐慌,维持社会稳定。通过van Dijk的宏观结构分析,明确了话语空间在话语合作与互补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新媒体语境下报纸媒体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是基于两种空间协同合作的结果,既存在现实与网络的合作,也存在空间内的合作。

当然,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话语构建研究有待从更多媒体角度进行分析,从事件类型、特异话语表达、话语角色的转换和升级等方向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Malinowski 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 [C].New York,1923.

[2] (荷)梵迪克著,曾庆香译.作为话语的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 丁和根.梵·迪克新闻话语结构理论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2003(6).

[4] 李薇.都市报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话语结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5] 李宝华,邓年生.网络表情流行的传播逻辑与话语转向[J].新闻界,2016(24).

[责任编辑:思涵]

作者:王燕春?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 篇2: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增加口试考核的探讨

【摘 要】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角度,阐述课程增加口试的重要性,并以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试改革为例,展示口试的组织、项目实施以及评分等全过程,论证课程增加口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口试 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在所设置的教学活动环节必将始终服务于该培养目标,而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环节的课程考核是高职教育的教学出口,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课程考核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将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分开的情况,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知识和教育中去,是现阶段高职教改的重点和难点。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是属于机制专业、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培养学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产品使用和维护的综合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内容繁琐,公式多,计算量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常见学生押题及死记硬背的现象,这是以往考试方式导向的结果,无法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如何通过考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一、对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传统考核模式的分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都会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但课程考核方面仍采用传统试卷答题考试,即统一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分标准,用统一尺度评价每一个学生。考试仍以笔试为主,且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因此种考核方式简单方便易行,已被大家认可并普遍使用。课程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每个教学项目均设置对应的实践项目。平时成绩以出勤、提问及作业为主,期末考试仅凭一张试卷。这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一是考试内容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以记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要求很低,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死记硬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应用知识。如在对螺纹内容的考核时,卷面仅能简单考核螺纹种类、特点及应用,但无法结合具体实例考核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台钳中螺纹是什么形状?自行车轴上和车床上丝杆的螺纹形状各是什么形状?为什么采用不相同的形状?再想想,生产生活中,哪些场合还用到螺纹?二是考试方式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真正素质。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思维活跃,勤学好问,注重实际应用却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常因一些小问题丢分;而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僵硬,但擅长背知识而获取高分,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无从谈起,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虽然在考核中设置了项目成绩,但该成绩的给定是根据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和设计任务,上交实验报告单及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即可,教师再根据完成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评分,但学生对整个实验原理的理解、结果现象的分析及设计中参数选择的依据等问题却未能体现。因此,学生只会机械地重复操作,一旦条件稍有变化或是计算错误未能得到预期结果,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分析原因,甚至会为分数而编造数据或是抄袭。

此外,传统考核模式只能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心理素质无从考核。而如今在人才市场上,不善于沟通、逻辑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都会与好的工作岗位无缘。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势在必行。

二、课程增加口试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适应社会主动参与竞争能力以及社交与表达能力等”,并对表达能力做了具体要求。为使这一目标实现,在教学改革中应针对知识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改革,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而口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考试考核方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口试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因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内容多且涉及面广,包含复杂的结构及系统设计,仅以笔试命题很难全面兼顾。而口试命题因其题量大、涉及知识面广,因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需要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口试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笔试更多的是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但通过口试,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同时,可针对所设置问题,通过连续多问让学生及时了解回答中表达不清的问题,从而提高考试的深度和清晰度。口试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综合能力。在口试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口试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通过口试,除了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应用情况外,通过让学生在提问范围和所创设的考试环境中回答情况,还能够考查学生的外表、风度、言谈的格调和在外界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所以在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核中增加口试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我院尤其针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突出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强调考核方式及内容多样化和个性化,且按需设定多次考核、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模式,即在原有的期末考试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口试环节(口试单独进行)。通过口试着重考核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权重为: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30%,期中测试成绩占30%,口试成绩占20%。下面我们以2012级机电工程系各专业的14个班为例说明口试的情况。

三、具体实施

口试安排时间在学期结束前2~3周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和其它课程考试产生冲突。在进行口试前,任课老师会将口试考核方案跟学生说明,包括口试目的、考核实施方式及评分标准等,让学生在口试前能做相应准备。

教师2~3人为一测试组。口试包括三项内容:自我介绍、介绍课程设计情况及回答问题。针对高职高专教学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学生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以考核学生仪表仪态为主,同时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的流利和准确程度。介绍课程设计情况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设计的总体情况熟悉程度,针对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设想进行阐述。本项内容可进一步对每个学生自主完成内容进行测试,同时也提倡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设计中的见解和设想,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思维的能力。本项内容时间为2分钟左右。回答问题项目涉及的内容以本学期所进行的课程设计相关内容为主,包含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电动机的设计选择、运动参数计算、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内容。该项目的考核以学生所完成的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为主,针对他们在设计中的一些情况提出问题。还有部分班级因课程安排的原因,在口试安排时间内未能完成课程设计。针对此情况,我们课程组教师以30个设计案例和70个与本课程相关的问题共100个题目建立相应的口试题库,让学生随机抽签,准备5分钟后即与老师面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教师先根据各个考生的每项内容的口试情况进行打分,然后再以表1为评分标准给每个考生综合评分,最后,同一小组的教师对同一考生评分的平均值即该学生口试的最后得分。

表1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口试评分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及占项目总分比例 项目总分值

优(90%-100%) 良(80%-90%) 中(60%-80%) 差(<60%)

1 回答问题情况 准确、流利地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 恰当回答有关的问题 基本答出有关的问题 不能正确回答提出的问题 50

2 知识掌握情况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知识面很宽 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知识面较宽 基本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一定的知识面 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一般,知识面较窄 20

3 口头表达情况 规定时间内,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阐述问题的主要内容;表达能力强 规定时间内,能较流利、清楚地报告问题的主要内容;表达能力较强 规定时间内,能基本叙述出问题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规定时间内,不能阐明问题的主要内容;表达能力较差 20

4 仪态表现情况 沉着、稳重、大方、有礼貌 自然、有礼貌 较紧张、有礼貌 紧张、没礼貌 10

2012级一共有14个班参加口试,587个学生,6名任课教师。口试的进行既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同时要保证口试的效率和可信度,在时间、场地和教师有限的情况下,难度非常大。课程组老师根据课程情况分为若干组,对同一班级的口试安排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原班上课的时间和教室进行。以每生口试时间4分钟,每班学生45人计算,每个班的口试时间在180分钟(即4~5个课时)左右,逐班进行,个别班级时间因实训要求只能安排在周末进行。进行口试的时间从16周开始,18周结束,对学校教学秩序没有任何影响。

四、口试实施结果分析

通过课程组老师的考核及统计,本次参加口试的学生有53人获了90~100分的好成绩,占9.01%,获得80~90分良好成绩的有98人,占16.7%,60~80分的学生人数为413人,占70.4%,还有23人因在口试中的回答不理想,成绩在60分以下,占3.89%。

口试结束后,课程组的老师进行了讨论,也找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同时,针对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口试内容、方法等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口试问卷调查表300份,回收287份,回收率95.6%,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口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单位:%)

分析题目 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对机构分析与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 54.8 30.2 12.7 2.3

口试发挥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思维的作用 61.2 28.8 7.2 2.8

对口试过程的感觉 54.8 30.3 14.0 0.9

口试题目难易程度 58.0 16.1 24.2 1.7

口试与其他考试形式比较 60.1 28.6 8.5 2.8

口试前景 61.3 27.4 9.1 2.2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感觉进行口试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以往的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学生笔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对问题迅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考查,考核不够科学全面。口试将学生学习目的从应试考试转到注重培养能力方面来,让学生意识到除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应用和表达,形成多沟通和多交流的习惯。同时,通过口试,也让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考核前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外,更侧重对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在口试中,部分答辩的同学呈现出解答准确、逻辑严密、仪态举止大方的尚佳表现,得到了较好的答辩分数;部分同学在实际课程设计过程中表现良好,但是答辩时却不能够切中要点,分数较低;多数同学针对答辩环节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效果良好。有部分同学出现紧张、怯场、慌乱等表现,这其中也有卷面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通过口试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口试考核既能锻炼学生的应答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同时又能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及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是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虽然口试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多优势,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实施过程应注意下面几点:口试将对教师综合能力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会导致教育成本的提高,因此,口试改革的进行需要逐步推进。进行大规模的口试,最难的是组织工作,其工作量远远超过笔试,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口试命题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以保证命题的均衡性,题库设置要合理,不要题意空泛,目标设置过于求全,导致考核重点难以突出,要做到难、易、偏、熟搭配得当。同时,在评定口试成绩时,应将考核重点从获取知识转移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定上。在进行口试考核中,教学管理各部门和教师会因为教学工作量的增加而产生各种消极想法,因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防止口试考核流于形式非常重要。

总之,课程通过增加口试考核,不仅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任何新生事物的推进一定要结合学校具体条件和课程特点,认真调研,总结经验,从而将课程考试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孙福成.体育理论课程口试方法改革的实验[J]. 体育学刊,2001(4)

[2]贾非.考试制度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苏利.高职教育专业技能培养与考核方式的探索[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4]覃俊达,谢小瑜.口试在“微生物检验”课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5]李丽,马克涛,李新芝等.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增加口试考核必要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基金项目】2014年新世纪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12)

【作者简介】林 泉(197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与应用教学。

(责编 丁 梦)

作者:林泉

命题结构分析论文 篇3:

文章结构分析以及语言风格介绍

一、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分析,就是对文章的结构、脉络层次进行分析,从而明白文章结构、取材范围,逐渐进入英语思考的境界,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达到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交际的目的。因此正确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有利于从篇章结构的分析上掌握文章主题, 赏析文章内容, 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主体个性, 增强阅读的逻辑性、条理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1.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理解文章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传输的信息及其组合方式。阅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理解中心思想,只有正确剖析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题, 分析文章内容, 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作者的思想观点、人物的个性特征、事件的发展结局都必须从文章的整体角度去分析思考判断。为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理解文章的内涵,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应学会纵观全文, 对文章结构形成一个主框架, 然后再层层深入,对各段落进行剖析和归纳,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提纲。其次,还必须吃透弄懂文章的每段内容,在加深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性的归纳,以充实主框架。这种教学形式既有助于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又有助于正确分析文章,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连点成线,从而揭示主题,深化理解全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阅读文章时的逻辑性、条理性,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文章内容的主次关系,提高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

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语篇结构,可以把握文章脉络,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加大信息储存量,提高对典型篇章结构标识语的识别能力,更清楚地了解课文大意,情节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不但视觉信息起作用,非视觉信息也起很大作用,而且非视觉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的作用。非视觉信息包括阅读者全部知识结构的总和,即:说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修养等各个方面。其中,文化背景知识是非视觉信息中最重要的。阅读的理解率和阅读的速度是与非视觉信息参与的度和量成正比的。在阅读活动中,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单位就越长,难度就越低。阅读越多,文化知识就丰富;文化知识丰富,则阅读就快。因此,文章篇章结构分析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丰富英语文化知识。

2. 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书面表达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写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四个基本技能之一,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的交际活动。写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最高阶段,又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写既是外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书面表达要求运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以书面文字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书面表达是很强的综合性语言运用形式,能复习和巩固中学英语词汇、语法、句型、课文。教材中除记叙文、说明文以外,故事、名人传记和科普知识占较大的比例。书面表达能力是书面英语交际能力的直接反映。即使学习者有一定的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但没有驾驭语篇的能力,尤其是通过书面形式,就很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实现交际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语篇结构分析,帮助掌握课文的取材范围,掌握如何围绕中心进行取材,训练写作中由模仿课文写作逐渐过渡到自己灵活自如地表达。

我们应该知道语篇分析是帮助人们将信息解码或编码,构成语言形式的一种方法。在写作课上,分析对语篇知识起重要作用的知识,通篇了解英语文章的结构,首先要了解英语语篇的构筑特点。语篇不是一连串句子的孤立组合,而是一个语义整体,在语言形式上,篇内各句段之间存在着粘连性如连接、替代、省略、照应;在语义逻辑上全篇通常有首尾。各句所反映的概念或命题具有连贯性,而不是各不相关的。每个句子都起着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句与句、段与段的排列, 一般都符合逻辑顺序。应培养对英语文章的语篇分析能力,对语篇前后呼应上下连贯的连接纽带的敏感性, 利用这些信号去猜测、预测或反测未知信息。

一篇文章首先要把握主题和文章整体结构。如英语论证文章大体由三部分组成:导入(introduction),中间段(body),结尾段(conclusion)。开头点题, 引起下文, 并规定文章展开方式,结尾照应开头段概括全文。每个中间段分别是导言段内容的逐条展开,我们要了解段和段之间的形合与意合的手段,分清主题段、辅助段、总结段。并进行段内识别主题句、发展句和总结句,掌握主要论点和次要论点,总结各段主题和篇章主题, 并列出提纲,便于识别主要事实(内容) 与细节, 用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手段得出合理的结论或推论。

3. 文章结构分析训练对口语表达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来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对词汇的掌握情况;从对语言的理解程度来看,语义关系比语法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混,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一篇文章,也不能正确地听懂别人的话,更不能准确用词、恰当地进行口头表达。但是如果把词汇教学从整体语言教学中游离出来,不分阶段地选取一些重点的词,脱离语境,对词义和用法进行过多、过细的讲述,必然会造成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结构分析能克服这种缺点。通过语篇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利用有限的词汇,准确地进行口语训练,并在听说操练中加深理解、灵活运用。由于篇章结构分析与传统的课文分段翻译教学不同,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英语功底,必须具有熟练的语言技能及自如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总之,高中课文语篇结构分析法对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英语文化及培养交际的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 语言风格介绍

语言风格是在人们社会交际活动的语言使用中生成的,其生成与变迁受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所讲的语言会因我们所处的场合不同而变化。求职面试时我们用一种语言风格, 和朋友在一起就会换一种语言方式。几乎每个人至少要用两种语言风格,正式的文体和口语体。还有许多人能够在这两者之间自如地运用各种不同语言风格。形式语言主要应用于严肃的公共事务,例如正式报告、商务信函、严肃书刊、公共布告、演讲以及新闻广播。非正式体,即口语体,常用于个人事务,特别是在讲话时使用,例如,朋友间的对话,私人信函和大众化的电视节目,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英语。

作者:薛美娟

上一篇:教学视导研究论文下一篇:中医教育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