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也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流砥柱,商业银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 篇1:

基于Logistic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摘 要: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乃至国家安全。本文在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性、信用、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一个多指标综合监控的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模型,以期能够有效地识别风险,通过事前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平抑经济波动,为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最终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核心,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其风险性与生俱来。而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特征,决定了一旦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很快波及到金融体系的各个方面,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然而鉴于我国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特点,很难直接将国外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模型直接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并且由于国内银行有政府的隐性担保,迄今为止很少有商业银行经营失败,因而国内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的研究也都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从反映商业银行各个方面能力的指标入手,建立一个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地反映商业银行财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或资本结构不合理而承担的风险。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是指银行监管当局依照相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与审慎经营原则,通过选定一系列反映银行风险迹象的指标,运用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实现对银行财务风险早期识别的过程。

本文在国外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和其他常见的用于评价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指标,从资本充足性、信用、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作为初选指标来评价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见表1)。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运用特征方程和正交变换的数学处理方法对选取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和风险预警指标权重得出风险预警综合指数值,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做出量化评估,从而得到“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两组研究样本,接着利用均值方差模型,通过比较两组研究样本的财务特征的显著性差异,找出影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指标,建立一个包括7个解释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

二、研究样本的选取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本文收集了包括所有上市的商业银行和几十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56家商业银行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的财务报告,利用财务报告的数据整理计算出上文确立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测度指标后,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指标集的权重。依据确定的权重计算出各个商业银行风险综合评价分数,综合得分越高,银行的经营状况越好。根据得分结果,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的比值大于1.4定义为无警、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比值小于等于1.4大于1.2定义为轻警、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比值小于等于1.2大于0.8定义为正常、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小于等于0.8大于0.6定义为重警、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小于等于0.6定义为巨警。将无警和轻警界定为“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将重警和巨警界定为“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由此本文得到所需的两组研究样本和检验模型准确性的两组研究样本。

首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是常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的两个统计指标,本文借助SPSS17.0对风险测度指标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确定风险指标是否适合做指标精简,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选取的银行2006年、2007年和2010年指标数据的KMO检验值分别为0.513、0.527和0.518,银行2006年、2007年和2010年指标数据的Bartlett检验值为0,综合两个检验值的结果说明选取的财务风险警情测度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则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利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的数据提取公因子并选取特征根的值大于1的因子。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共同度检验表(见表3)。

从表3可知,提取公因子后变量的贡献率较大,信息丢失较小,提取因子的效果较为理想。

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界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方法上对权重的确定大都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因为它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但它的应用都是通过专家征询直接进行定量确定,由于现实世界信息的不完备性和主观判断固有的含糊性,导致指标权重确定的不准确性,而且加大了指标权重确定的工作量。基于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克服了层次分析法的缺点,以减少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指标权重的可靠性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界定的准确性,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的步骤是:设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为X1,X2,X3,…,XM,其中M表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个数。假定共有N个公因子,分别表示为F1,F2,F3,…,FN(N≤M),则预警指标和公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写成矩阵的形式为: 。其中X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向量,A为公因子负荷系数矩阵,F为公因子向量, 为残差向量。公因子F1,F2,F3,…,FN之间彼此不相关,称为正交模型。结合正交变换和因子分析法的公式,指标XM的权重可以确定为:

因此本文采用常用的VARIMAX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Aij(i=1,2,…,17,j=1,2,…,7),则风险指标X i的权重W i为:

根据确定的指标赋权公式计算2010年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各指标权重,计算过程和结果见表4。

利用相同的方法计算2006年和2007年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计算的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5。

最后根据各家商业银行数据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各商业银行风险综合评价分数。

以2006年、2007年和2010年风险综合评价得分平均值为依据,将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大于等于1.4和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小于等于1.4大于1.2的银行划分为“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将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小于等于0.8大于0.6和实际得分与得分平均值之比小于0.6的银行划分为“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由此得到本文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模型所需的33家“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49家“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两组研究样本,以及检验模型准确性的27家“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6家“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

三、模型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出现前,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的经济金融指标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异常变化,银行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这些出现差异的指标值的变化来加以预警,因此寻找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早期预警信号指标,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导致银行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最终引发银行财务风险,因此在选取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时,不仅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全面性,而且要考虑指标对银行财务风险预警的非重复性和非耦合性,尽量使所选的指标体系达到最小完备组合。

因此在构建模型前,首先需要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警情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在出现财务风险之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从而找出建立模型所需要的因变量,本文采用M-W-W检验和T检验比较均值差异,对选取的构建模型的两组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可知,“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在X23、X25、X33、X41、X42、X43和X51这7个指标上出现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文选取这7个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二)模型的建立

一般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可以考虑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但是在本文中对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界定只有“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这两种状态,因此,一般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然而,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和两组协方差矩阵相等的条件,得出的结果直接表示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大小,操作简单、结果明了,因此本文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模型。

在所选取的112个样本中,令“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因变量取值为0,“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因变量为1,以上文所选取的7个风险测度指标为自变量,利用SPSS17.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的系数及相关参数见表7。

由表7可知,基于7个财务风险评价因子构建的Logistic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为:

P为“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的概率,X23为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X25为拨备覆盖率、X33为风险资本净利率、X41为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X42为流动比率、X43为存贷比、X51为净利增长率。

(三)模型的检验

将收集的2010年56个商业银行的样本代入所构建的模型中,计算P值,将“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的临界概率值取值为0.5,检验结果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Logistic模型对“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92.59%,对“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的预测精度达到了83.33%,对检验样本的总体预测精度达87.96%。这说明该模型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

四、结论

本文将Logistic回归法引入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资本充足性风险、信用风险、盈利能力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发展能力风险五个方面建立了适合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一)虚拟了“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

通过将样本银行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到各个样本的综合得分。最后将样本银行的综合得分值与综合得分平均值的比值作为划分“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与“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的界定线,既克服了我国缺乏破产银行样本以及商业银行风险评估历史数据的困难,又避免了以往人为评估银行风险状况的主观随意性,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风险度的新方法。

(二)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和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

通过对“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和“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进行M-W-W检验和T检验比较均值差异,对两组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经营出现财务风险的商业银行”和“经营稳健的商业银行”相比,在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风险资本净利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流动比率、存贷比、净利增长率这7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将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风险资本净利率、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流动比率、存贷比、净利增长率这7个指标作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重点监测指标。

(三)基于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模型

利用筛选的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率等7个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了Logistic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精度的检验,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经营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

[1]张美恋,王秀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风险系统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5,(3).

[2]Ohlson J.A.1980.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9,(15).

[3]中国银监会银行风险早期风险预警综合系统课题组.单体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9,(3).

[4]张友棠,韩鹏,张勇.国有商业银行隐性财务危机的成因与检测指标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0).

[5]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何惠珍.上市保险公司财务模型选择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10,(6).

[7]John H. Boyd and Gianni De Nicolo.2005.The Theory of Bank Risk-Taking and Competition Revisited.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9(15).

[8]李光敏,李国屏,于雷.灰色层次分析法在农用地定级因素因子权重确定中的应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9]全春光,程晓娟.企业财务危机指标筛选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8).

[10]红梅. 基于Logit模型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4).

(责任编辑 耿 欣)

作者:罗晓光 刘飞虎

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 篇2: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也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金融行业的中流砥柱,商业银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扩大化的趋势,作为资金活动的中介,商业银行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也日益突出,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问题,也日益受到相关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国金融系统案件发生频繁,多数都与会计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已经成为当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点,且详细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还针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提出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对策 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巨额案件频发,令人触目惊心,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损害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给金融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不可忽视的制约和阻碍因素。如何规范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防范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使投资者的投资不被侵蚀,让国家和国民满意,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和监管层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反映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基本工具和手段,会计核算和监督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始终,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及其结果也将以各种形式体现在其会计核算结果中。因此,准确认识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积极制定会计风险防范的应对措施,降低案件发生率,是商业银行防范整体风险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点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定义

对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认识,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一般意义而言,会计风险是指因偶发因素导致的会计业务和会计工作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换言之,就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财务人员因会计核算不恰当或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败以及资金受到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风险的客观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等三个方面。

风险的客观性是指在商业银行整个生存环境中,风险客观存在,不会随着经营者的意志发生转移。从会计风险的成因来看,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是影响会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商业银行首先应认识到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随时都可能发生,并时刻对此保持警惕。

风险的隐蔽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同样也存在风险,但由于会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单笔或少数几笔业务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积少成多,导致风险雪球越堆越高,量变引起质变,最后集中爆发,带来无法补救的严重后果。

风险的突发性是指商业银行的风险尚未发生前,难以准确预测发生的概率和时间,一旦爆发就形成“井喷”或系统性蔓延现象,给风险的有效解决带来很大难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充足率被高估,另一方面是资产报表反映的质量与其真实质量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常将提取的呆账准备作为附属资本处理,与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定义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导致低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其次,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程度均受其资产质量的影响和制约,为了规避不良资产的监管风险和粉饰财务报表数据,部分商业银行盲目发放贷款和签发票据增加贷款余额或片面扩展表外业务,数据操纵的结果必将导致会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

2、会计核算存在违规现象

随着商业银行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为了节约人力成本,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聘任不足,导致会计人员一人身兼数职,会计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加之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不严格执行规定,最终导致会计核算结果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情况,甚至导致决策者无法根据会计核算信息作出正确决策,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

3、会计风险的监督缺乏独立性

各类业务和资产规模的的快速扩张,必将使商业银行审计部门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由于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类业务越来越多地依赖科技手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层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业务发展的要求。缺乏科学、目标明确的指标体系,会计风险的监督内容不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独立监督职能,加之审计部门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配备不足,严重阻碍着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核算进行行之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不仅制约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同时也给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监督缺乏独立性,无法有效防范和规避会计风险。

4、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会计风险的防范重点缺乏必要的认识,部分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极易给商业银行带来会计风险。目前,多数商业银行采取快速扩张的规模策略,从社会上招聘到的会计人员原来大多是在工商企业从业,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会计缺乏深入了解,加之新入职的会计人员通常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岗前培训,造成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严重不足。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合格会计人员的严重缺乏,既不利于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开展,也给会计核算和管理环节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应以法制银行的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和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健全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构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各类会计管理文件,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会计规范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会计规范体系中还应包括职业道德,形成制度上和道德上对会计风险的共同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应加强自身法制观念的培养,依法、合规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不相容职责和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安排和分设岗位。同时,在制定操作规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程序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三性”原则,安全运营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安全性的考虑必须居于首位。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商业银行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成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来源,弱化了商业银行的有效竞争力,只有进一步加强会计风险防范,确保安全运营,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如果金融案件频发、损失不断,将会导致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和业务发展陷入泥沼,稳健、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目前,商业银行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银行客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作风严谨一贯是商业银行吸引客户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在新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态势下,必须将其打造成商业银行主要的核心竞争力。及时加强会计相关内部控制,堵塞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漏洞,纠正会计核算和管理中的不良行为,达到防范会计风险的目的,是降低金融案件发生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规范内部管理、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完善和提升风险管理文化的需要。

3、建立健全会计风险预警系统

商业银行应积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资料进行全面的总体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财务指标等方式传递给管理层和决策层,适时预警面临的会计风险,寻找风险发生的源头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防范类似风险的再次发生,构筑一张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安全网。通过经营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自动化、内部控制制度严谨化等有效措施,彻底落实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防止重大会计舞弊和差错的出现。同时,严把会计工作关口,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做好相关的专项检查,定期抽查会计凭证并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后评价,增强会计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有效防止会计风险。

4、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商业银行员工的工资水平往往与其业绩挂钩,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规操作,这样的业绩考核机制显然不能适应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实行有效的惩罚机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良性的轨道引导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首先,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责任人,在赋予会计人员权力的同时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严格会计人员的准入资质,并结合不同岗位的责权利不定期进行考核。其次,加大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分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开展会计业务知识竞赛、组织业务理论探讨等多样的形式,鼓励会计人员积极进取,不断更新会计风险防范的理论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会计工作质量,适应新的业务环境和竞争要求,持续提高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是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其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任重而道远。面对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不仅需要有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内部提高会计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做到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促进商业银行自身的良性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稳健运行。

【参考文献】

[1] 班胜利: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2] 邓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2009(5).

[3] 高思广: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

[4] 梅成、王德清、胡媛:会计风险分类识别初探[J].财会通讯,2009(8).

[5] 唐智远: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风险管理[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

作者:刘吉良

商业银行财务实用性论文 篇3:

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稳健,必须重视对于运营操作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针对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首先简要概述了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分类特征,并分析了在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防范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就加强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运营操作风险 金融市场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运营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虽然近年来各个金融机构逐步规范了银行内部的运营操作,但是受到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多变的影响以及金融环境竞争的不断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的运营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自身的管理方面,必须重视强化运营风险管控,通过完善运营风险管理机制流程,提高对运营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能力,以确保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正常稳健。

一、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分类及特征概述

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人员、运用操作系统、运营内部程序以及运营外部事件等方面不完善等造成的商业银行在内部程序方面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的种类较多,按照风险事件不同可以分为金融系统内外欺诈风险、产品业务操作风险、系统和业务异常风险、业务执行风险、业务交割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交易认定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以及管理程序失误风险、实体资产损坏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运营操作风险则又可以分为公司金融、销售、零售、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代理、交易以及资产管理风险。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运营操作风险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运营操作风险隐患,而且由于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多样性,因此当商业银行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不同的业务类型、运营操作系统以及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都可能由于某些因素造成运营操作风险的发生。其次,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主要是源于商業银行的业务操作,与汇率风险或者是市场风险不同,运营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不完善等造成的操作风险,属于内生性风险,运营操作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第三,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具有不均衡性,对于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来说,既存在着风险发生概率很大但是金额损失相对较小的运营操作风险,同样也存在着风险发生概率很小但是金额损失很大的运营操作风险,整体来说运营操作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均衡性。

二、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现阶段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运营操作风险的具体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备。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侧重于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金融风险,对于运营操作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因而也没有针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营操作风险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整个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薄弱环节。

(2)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手段需要提升。一些商业银行在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尤其时没有针对可能出现的运营操作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部门、合规部门等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问题数据库,对于运营操作风险评估管理不到位,因而造成了各种运营操作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3)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监督力度不足。有效防范商业因银行内部运营操作风险问题的发生,关键还需要依赖于系统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有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关键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授权复核不到位,以及缺乏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监督,因而造成了运营操作环节的薄弱地方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解决,埋下了运营操作风险发生的隐患。

三、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控措施研究

完善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应该从当前商业银行运营操作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制定更加系统更有针对性地风险管控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科学做好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分析

有效防范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风险分析是前提和基础。首先,应该梳理分析运营操作风险点,在存款业务方面,重点是账户开户、预留印鉴、账户信息变更挂失以及销户、银企对账等环节;在银行卡管理方面,主要是开卡真实性、业务处理规范性、银行卡保管安全性;在现金出纳方面,主要是尾箱交接、柜面现金首付、现金调缴、出纳错款错账等方面。此外还包括会计专用印章管理、重要凭证管理、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业务管理、委托收款和支付清算等方面。其次,应该科学的进行运营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计量,尤其是当商业银行内部出现人员流动、系统升级、架构调整、产品更新、流程优化等时,应该全面深入地进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分析,及时全面的进行风险的有效识别分析。同时,还应该依托风险管理模型,科学的进行运营操作风险的计量,重点是对运营操作风险事件、风险主体、发生概率、严重性、规避措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等,进行准确的掌握。

(二)提升商业银行的运营作业服务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地防范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问题,应该注重进一步改进完善运营作业服务水平。首先,应该注重对商业银行运营操作系统流程的优化,对商业银行的各类柜面业务、后台作业以及整体营运管理等进行流程优化,同时在流程优化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积极地借鉴同行业的操作系统,对商业银行运营操作管理的合理性以及实用性进行提升。其次,应该全面提升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商业银行运营操作中的实际运用,在银行内部应该建立完善的业务服务网络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在商业银行的客户之间建立标准规范统一的资金清算体系;在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完善自动化的客户服务网络设计,通过银行电子化进程的加快,来有效防范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对商业银行重点领域运营操作风险的有效防控

在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管理方面,还应该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实际,在重点领域强化运营操作风险管理。首先,加强对新产品运营操作风险的管理,尤其是按照整体运营流程来进行操作风险的识别控制。其次,加强商业银行银行卡和各类电子渠道有关运营操作风险的管理,尤其是在開卡销户、取款管理以及ATM机管理等方面,对虚假证件、客户否认取款行为以及外部人员犯罪等风险点进行防控。第三,在信贷业务操作运营风险管理方面,则应该突出申请、审批、交易和业务后期管理等,重点对信息虚假、越权审批、核算错误以及计提利息不及时等风险进行防范。

(四)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督管理和考核激励

为了有效地防范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营操作风险问题,还应该注重全面强化对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主管应该全面介入运营操作管理过程,对业务操作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尤其是重点关注操作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同时,还应该充分强化业务部门的监督力度,按照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风险评估及考核办法,及时查找查出的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风险应对管理措施。此外,还应该针对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完善激励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操作风险情况在考核项目中的比重,将经营目标、风险目标与考核指标结合起来,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正向激励,促进各个部门严格落实操作风险管理,防范运营操作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结语

在商业银行运用操作风险的管理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对于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改进对于运营操作风险的评价体系,优化运营操作风险管控措施,创新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式,以进一步强化对于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整体控制,有效防范风险问题发生,保证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车宣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与完善建议——基于系列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例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5,04:52-54.

[2]李青翠.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31.

[3]谢合亮,范嘉毅,朱平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设计——基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案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96-98.

[4]李艳红.光大银行沈阳分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6.

(作者单位:聊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谢荣华

上一篇:抛锚式教学英语口语论文下一篇:青少年孤儿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