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指出了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包括立足于岗位能力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项目的实践环境;完善项目教学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电机与电气控制论文 篇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信息化教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情况,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改进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包括MOOC线上自学、教学平台全过程监督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设计、项目模块化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通过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表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既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解决线上实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都有一定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MOOC;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改革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电机与电气控制是机电、电气自动化、工业过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低压电器以及基本控制电路、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等知识点,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相关知识点,提高实践能力,有效对接后续课程以及岗位技能要求。同时,电机与电气控制又是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控制盘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手段。在这些实践性环节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实践创新与应用能力。但是,现阶段,该课程只能进行线上教学,如何解决线上理论与实践教学问题,是该课程的一个关键点。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实施办法,教学过程中应科学规范指导学生去学习,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电机与电气控制知识树,理解各个知识点。针对目前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重构,形成项目化模块,实现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信息化手段和MOOC教学方法引入到电机与电气控制的课程教学中。针对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应对该课程的线上教学,笔者根据多年信息化教学的经验,探索出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

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脱离

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思路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过程完全分离,一学期中前大半学期学生先坐在多媒体教室听理论课,然后再到控制盘实验室做2-3次实验课,结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已经基本遗忘了,导致学生对低压电器的操作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熟练、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讲师理论讲解、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参与式学习的程度不高,因此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兴趣与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高。

(3)学生遇到问题时,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不强

低压电器控制电路有很多,实现一个功能可能有多种途径。在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无法拓展思维,上课老师讲过例子学会了,而一旦出现了新问题,往往就显得手足无措,不懂得活学活用,进行应变。

(4)教学内容与自动化企业生产联系不够紧密

以往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知识案例都是一些陈旧案例,没有紧密对接目前自动化行业企业的实际工程需求,这样培养的学生无法快速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往届毕业生的调研反馈归纳出了这样的问题。

(5)评价考核手段单一

传统教学考核方法主要注重期末试卷成绩,忽略了过程性考核。以往考核方法无法全方位的考核学生,对学生做出规范合理的评价。

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及结合信息化手段,指导学生掌握低压电器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目前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关键点。

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MOOC的产生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它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改变。大众能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大学课程资源,不限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完成作业和测试,与其他用户一起进行学习讨论。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解决学生在家线上实操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结合企业实际案例,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信息化手段以及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展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高效的边学习边实践边掌握边提高。针对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将教学内容、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相结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基于信息化+MOOC课程资源重构

将项目进行模块化设计,以解决实际工程案例问题为前提,围绕专业技能的提高,合理规范的整合零碎、难懂的知识点,通过项目任务构建课程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方案的设计、硬件装调、设备运行调试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实际工程的职业技能,能协调完成教學任务。依托校企共建埃夫特机器人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技术交叉、专业融合的综合实训项目,拓宽学生的知识层级。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引入企业新成果和新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工程化教学资源、典型案例,开发随技术动态更新活页化讲义,开发“云课堂”手机APP移动学习、智慧职教等云服务的信息化互动式教学资源。分期分模块建设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更新的、可扩展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资源。

2.2 基于信息化+MOOC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模块化+信息化+MOOC”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考虑课前和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围绕“职业能力”,开展项目模块化,结合信息化手段与线上资源,强调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由此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团队协同综合实践项目化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实施课前线上预习、测验,课中实训基地实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方法。围绕自动化类专业岗位技能需求,选取典型生产项目,依据“设计与仿真、加工、检测、维护”设计项目化教学方案,实施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贴合团组融合教学管理。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价、教学有反馈、课程有调整。运用动画、微课、案例分析、思维导图、雨课堂、学习通、案例库、大数据指数、智能视频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枯燥、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有趣的,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开展企业案例项目的实战,细化分解知识点,从而达成期待的教学效果,完成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2.3 基于信息化+MOOC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环节建设主要是依托项目化教学来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科学精神等融人进来,同时结合劳育教学元素。

课前预习拓展教学。课前教师备课引入实际生产案例,将学习资源上传到雨课堂课程平台,在职教云平台引用组建资源库课程,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观看任务相关微课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课前任务并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学通过平台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中学习,任务分解。采取“MOOC+信息化+模块化”教学方法,通过任务引入使得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任务分解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演练教师分解知识点讲解示范,任务实施使学生锻炼自己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课堂上采取实时同屏演练、擂台对抗赛、成果分享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归纳,知识巩固。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和单元测试检测所学内容,巩固训练。

2.4 基于信息化+MOOC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创新团队是保障课程有效开展的基石。应加强建设课程的教师创新团队,从而解决现阶段团队的企业实践锻炼不足和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目前,团队教师很少参加过企业实践项目的训练,但是这些教师都是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高学历教师,但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将工业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在进行工程项目实践时进行发挥,因此教育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同时,教师团队以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培训,整体参与电机与电气控制的MOOC资源的建设,从而打造一支能用现代化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

3 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改变教学考核方法,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全过程采取多元评价考核,同时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以及校企双师评价、生生评价、自评等方式。教学评价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引导式总结内容,质疑式提问,对各个考核环节进行打分,在课后对各个环节的分数进行汇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

对知识点的考核应该按照项目任务进行全方位考核,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另外一方面从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对于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成4个项目、16个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发挥团队协作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给予学生二次完善方案机会,即当学生提交任务后,任课老师运行学生项目,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思路,让学生在一个周期内完善项目后二次提交。

4 结束语

改变以往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方法,采取“项目模块化+信息化+MOOC”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导人,设计恰当的工作情境和岗位任务,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完成核心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以及职业素养得到了提升。通过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的线上教学实施以及调研结果显示,虚拟仿真实验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课程实验操作的問题,解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条件有限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学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通过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方,“冬虫夏草的鉴别”信息化教学设计[Jl.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11):53-54,57.

[2]许月琳.课证融合模式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内江科技,2012(11):187.

[3]段薇薇.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l.山西建筑.2017(01):254-255.

[4]王丽翠.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1):63-66,71.

[5]王浩澂.基于情境式集成实训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考核[J].高教论坛.2015(01);33-36,55.

[6]华晓龙.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索[J].商业经济.2018(12);160-161,166.

【通联编辑:代影】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9年度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皖教秘人[2019154号),项目编号:gxyqZD2019106

作者简介:周明龙(1983-),男,安徽安庆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吴勇(1970一),男,安徽庐江人,国网安徽省庐江县供电公司,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程晶晶(1988-),女,安徽淮南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

作者:周明龙 吴勇 程晶晶

电机与电气控制论文 篇2: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指出了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包括立足于岗位能力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项目的实践环境;完善项目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设计

一 引言

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此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就要进行课程项目导向的研究与设计,才能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与基本技能,重在培养电气控制的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等职业技能[1],也能为高职学生在机电专业相关课程与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奠定基础。一些高职院校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侧重理论而弱化了操作实践的内容,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需要的岗位能力还有偏差。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重视对用人单位岗位的调研分析,为学生构建实训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为模拟,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高职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为了提高《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有必要对项目教学法进行研究与设计。

二 项目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分析

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实践项目,以实践项目为导向,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对教学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置实践项目的各教学环节。项目导向教学法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深入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调研,结合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实用性的实践教学项目。课堂教学效果要让相关课程教学的人员对教学项目进行讨论和评价,使实践项目教学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项目教学法设计的科学性。教学项目设计要仔细分析企业生产过程,要挖掘和搜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使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控制电路、选择器件并安装调试来完成教学项目。

三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实践设计

(一)立足于岗位人才需求进行教学项目设计

高职的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要进行市场调研,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明确《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教学理念,也能正确地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项目设计要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以教学项目为依托,融合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知识。教学项目还要突出高职学生的就业培训,倾向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此外,教学项目还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探索教学项目来满足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的要求和企业生产实践发展需求[2]。实践教学项目还要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综合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将教学项目进行分解,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进行优化。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教学项目。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项目的实践环境

高职院校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学生才能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并且还能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建设好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项目内容的感性认识。而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设计实践环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项目的任务。

(三)完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项目教学模式要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就要侧重学生的技能培养,需要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组织教学。师生采取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合作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践探索,根据需要设计电气线路,并能够诊断和和排除机床控制电路和电气的故障,掌握机电设备控制与维修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3]。教师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展现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演示控制电器的动作过程。高职院校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要进行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程度、学习的积极性、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对《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教学给予全面的教学评价,对调整和完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具有积极作用。此外,《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教学评价还要参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增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考核与评价,有助于为项目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反馈信息。

四 结论

通过对《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研究与设计进行探讨,得出高职院校采取项目教学方法能够改善课堂教学创新合作氛围,有助于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师要积极探索《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项目,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机电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代礼前.基于项目教学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 2011,(07):249

[2] 许月琳.“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实践项目的开发与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05):188

[3] 吴德明.“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设计[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1):121

作者:张侠

电机与电气控制论文 篇3: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提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背景、指导思想,并从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评价方式的改变、教材的开发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所包括的内容有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机、常用低压电器及三相异步电机的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床控制电路等[1]。该课程既涉及较深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我院在2014年以前的教学中,因教学条件不足,基本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对于变压器磁路、电机的原理等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但学生没有接触实物,不易理解。更为不利的是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操作,这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不相匹配的。2014年把该课程安排到实践场所教学,由于缺少多媒体设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把交直流电机的原理和结构理论部分删减,因理论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续的《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等课程时感到困难。自2015年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践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题气氛,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融于一体,让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完成,同时要融合信息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1.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场所,能够实现讲解、演示、操作等功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采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动手操作利用实训设备或计算机绘图、仿真等手段。所以教学场所除实训设备之外还需要配备常用的黑板、多媒体设备,每个工位要配备电脑。教室的设计要考虑到教师讲授、演示的视野问题,学生听讲、操作与讨论的方便性。

2.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说项目和任务把“教、做、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学习与操作的每个环节,而学生要针对问题,主动寻求答案。项目和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该课程设计了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前5个项目为基本控制电路的装调,分别是三相异步电机的自锁、正反转、星-三角降压启动、双速电机、制动控制线路的装调。电机的拆装在项目2中,电机的启动方法在项目3中,电机的调试方法在项目4中。第6个项目是典型机床电路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有车床、平面磨床、钻床、铣床4个任务。第7个项目是直流电机控制线路的装调,分别有并和串励直流电机单相、双向启动4个装调任务。第8个项目是小型变压器的制作,分为单相变压器的制作和三相变压器制作2个任务。

从项目和任务的设计可以看出,不是一开始就学习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而是先让学生装调一个简单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路。学生对三相异步电机有了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拆装电机,在拆装中学习电机的空载、负载磁场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使抽象变为直观。低压电器的知识贯穿于前五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用到什么电器就学习该电器的原理、结构、选型、测试方法等。有了基本控制电路的基础后,再学习典型机床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形成知识递进,学生容易接受。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之后,学习直流电机的控制线路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最后通过制作单相、三相变压器来学习磁路等知识。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还是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3.推行教学资源网络化。当今社会,信息化引领生活,信息化教学彰显创新,信息化让学生探索学习,在实践中遨游飞翔。教学资源网络化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网络资源来进行预习、复习、测试等,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我院已经把《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资源建设重点课程,现已完成课程标准、教案、PPT、知识点和技能点视频的录制、案例库、作业、测试题等资源的建设挂在超星泛雅平台上,供本校师生共享。下一步将与企业合作,建设更为合理的资源拓展和整合,实现与企业的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的网络化解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时空限制,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过程走向多元化[4]。

4.改变评价方式。在多媒体授课时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由二级学院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卷子考试,这样形式的考核评价单一,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纯实践教学场所授课时采用考查形式,学生每次完成任务,教师就对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判,这种形式的考核立足能力,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但是学生又过于注重任务本身的完成度,而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后,采用过程+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过程包括学生的上课表现、完成任务情况、网络资源的学习情况,期末考试主要是采用卷子考试。过程评价中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还可以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既注重实践又注重理论,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素质。

5.教材的开发。由于市面上没有适合我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我校组织了校内及校外专家共同开发了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匹配的项目化校本教材。教材要求不仅重视职业技能还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还纳入了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标准、最新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同时还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书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旁插入二维码资源来观看相应的动画、技能操作视频,并能在虚拟实训中接受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运行、调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加“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建设了理实一体化教室,以项目为载体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合理评价学习过程,开发了项目化校本教材,推行了网络化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苏翠云.浅谈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5,(07).

[2]王一萍,陳圆.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教学与实践,2015,(07).

[3]伍王明.浅谈如何上好理实一体化课程[J].华人时刊,2015,(04).

[4]吴德明.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

作者:李文芳

上一篇:农村互助式养老论文下一篇:范畴论哲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