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建设论文

2022-04-15

如何破解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今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县以大力实施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为契机,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五到位”,努力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安全宣传到位。芜湖县围绕构筑起一道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屏障,加大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民生工程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生工程建设论文 篇1:

县域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自古以来,民生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基。本文结合江西省安远县的情况,通过深入调研,针对安远县在民生资金监督、扎实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对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存在的问题直面剖析并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生工程 财政保障 对策建议

近年来,江西省安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锁定民生、凝聚民心,始终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确保民生工程落地开花。

一、安远县扎实做好民生领域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特殊困难群众需求,筑牢底线民生

1.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困难群众保障底线。近年来,安远县根据省底线民生的相关标准,切实提高民生社会保障补助标准,兜底保障工作更加坚实有力。2020年,全县新增城乡低保对象851户1707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640元提高到705元,人均补差保障标准由41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385元提高到470元,人均补差保障标准由285元提高到325元,“两类人群”中纳入低保对象467人,脱贫监测户纳入低保333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79人(次),发放救助金102万余元;1380名城镇贫困群众脱困退出;在册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4994人,共发放资金470余万元;建档立卡重度失能残疾人132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97.2万元。

2.持续开展城乡低保整治,确保低保资金精准发放。切实做好低保对象比对,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退尽退、应享尽享;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将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纳入低保,全面筛查边缘户、脱贫监测户以及大病、重病人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精准发放临时救助,发挥救急难作用,确保困难群众笑容更灿烂、幸福感更强。全面完成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国家成效考核指出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脱贫解困取得决定性成效。

(二)聚焦就业促进,护基本民生

1.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狠抓就业补贴、招工用工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0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40人,县内工业园区企业新吸纳务工人员3489人,新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586人,共发放企业稳岗补贴492.87万元,发放创业贷款11431.8万元,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569.68万元,失业保险资金40.75万元,惠及劳动力12000多人。二是助推全县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帮助解决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2020年,全县累计发放“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创业信贷通”等贷款5.93亿元,帮扶企业249户(次)。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还贷周转金”政策。已为12户(次)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发放“企业还贷周转金”4860万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34.41万元。

2.加大社会保险稳岗力度。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做好企业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共减免社保费527.78万元,医保134.64万元。同时,让1000多名大集体未参保企业人员、手工业联社人员全部纳入养老生活补助范畴,并提标到455元/月。

3.强化技能提升促进就业。县财政部门统筹财政资金,全年共安排833.11万元用于技能培训经费,与县人社部门联合举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结合县情实际,在培训对象、培训类型、培训主体、培训补贴标准、补贴方式等多个方面提出强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举措,使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更加明确、惠及面更广、力度更大,有效地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同时,高质量开展“联企双促”助推工业质量提升活动,安排优秀年轻干部进驻企业帮扶,积极与各企业负责人、人力管理岗位负责人研究解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聚焦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1.坚定不移推进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动。切实加强养老服务管理和质量提升,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了天心中心敬老院,实施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提升工程。在县综合福利院打造了一个失能半失能功能服务区,集中照护全县失能特困人员37人。引进安康通参与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运营管理,为县城区域老年人购买服务。大力推进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需求,让老人更长寿、家庭更放心。2020年,完成了17个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了8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成功签约819人,全县在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752人,发放供养资金549万元。

2.大力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建设工作,基本实现公益性殡葬设施全覆盖。建成全省一流的城市公益性墓地及覆盖全县的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实现遗体火化率100%。加强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管理,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扎实开展“三沿六区”散埋乱葬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文明殡葬理念深入人心,节地生態殡葬方式落地生根。加强殡葬市场监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2020年,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塔)达到94个,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城区公益性公墓—安顺人文纪念园,解决了城区群众逝有所安的问题。

3.着力推动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坚持以加强生活保障、落实监护责任、健全服务机制、加强关爱保护为重点,着力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加大了对监护缺失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力度。全力打造关爱保护阵地,全县已建成欣山镇下庄村等15个童伴妈妈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强有力的关爱保障。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活动,开通儿童救助保护热线。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保障标准,机构养育孤儿和城乡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95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散居孤儿保障标准落实保障经费,2020年底,全县在册孤儿105人,全年拨付供养资金130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9人,全年拨付供养资金88.4万元。

(四)聚焦教育助学事业,发展“大教育”战略目标

1.优先保障教育支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部门积极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实行不同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2020年继续投入1.1亿元,累计投入9.2亿元,推动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

2.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着力解决消除大班额问题,增强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容纳能力,2020年安排6242万元用于城区幼儿园建设及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安排1427万元用于城西小学建设。为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安排教师绩效考核奖励资金2688万元,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进一步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3.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学前一年免费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及营养早餐、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重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全覆盖享受,保证资金直线“注射”到位。同时,多方筹集资金促进教育发展,全力带动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目前,全县共成立各类教育基金会122个,各类教育基金达到7000多万元。

(五)聚焦医疗卫生保障,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1.加大对公立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水平。采取市、县财政补助方式筹资,进一步改善医院条件,2020年安排2.9亿元用于新人民医院建设,安排5000万元用于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继续抓好医疗软实力建设,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加大对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组织医疗人员学习交流,2020年赣南第一附属医院在该县落户博士专家工作站。同时,不断完善和改革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机制,保持医务人员收入在合理的水平内有所增长,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2.完善服务功能中心点,打通就医看病“最后一公里”。一是硬件建设上,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诊疗规范化、服务便民化、队伍专业化、政策普惠化”的“六化”要求,投入建设资金8000万元、无偿划拨土地150亩,对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新改扩建工程和功能提升标准化建设,引进全自动牵引床、温电针等设备新型设备,床位数增至1021张。二是在功能建设上,在原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强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加了中医馆、医技科等功能科室,积极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服务,投入500多万元先后新建10个乡镇中医馆;结合实际,在部分乡(镇)卫生院创新开展妇产科、肛肠科等医疗服务。三是引进高素质医疗人才,在边远村开设了分院或诊所,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要求给病人提供亲情式、保姆式服务,让病人住院享受到亲人般的关怀,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3.织牢健康养老防护网,医养合作消除老人看病之忧。为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体,大力实行医养签约合作,全县养老机构的老人在治疗期可及时进入“住院状态”,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医养无缝转介。目前,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为所辖乡镇老年人提供义诊等服务。同时,各卫生院设置的中医馆,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养老全过程,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疾病预防、康复、养生等方面的作用,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二级医院设立老年科,开辟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在人口比较密集的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医务室,方便社区老年人看病。

4.筑牢贫困群众保障线,健康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目前,全县26家县乡医疗机构均对接市医保平台,实现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结算,开通贫困群众医疗绿色通道,并通过“四道保障线”为9778人次补偿医疗费3600万元。同时,扎实开展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49068名贫困人口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让贫困户群众不仅能享受更为便捷、贴心的个性化医疗服务,还为他们提供门诊特殊慢性病上门认定和免费医疗服务,为他们的健康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六)聚焦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1.村庄环境整治常态化推进。安远县坚持脱贫优先原则,践行“以村为主,连村成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全域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前完成将全县152个行政村宜居村组“扫一遍”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都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和群众最期盼的脏乱差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2.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村容村貌。一是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的经验,紧紧围绕“六清二改一管护”要求,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县保洁员总人数达到了1219名,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8‰。重点推进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已建成孔田、高云山、凤山、镇岗等六座中转站,新建垃圾中转站8座。同时,与县供销社合力推进,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运用科技力量,将“垃圾”变为“真金白银”。三是“以点带面”稳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已建成16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2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分类推进污水治理。统筹考虑分散处理、就近处理或集中处理等方式,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按照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對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统一收集的,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集中处理;对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四是全覆盖推进“厕所革命”。将改厕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农村村庄旅游等工作中,全方位推动改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对山脚、路边等老式厕所进行了全面拆除,并引领农户改建无害化厕所,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厕。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在脱贫过程中将每户要建一座水冲式无害化厕所纳入脱贫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对建立无害化厕所农户奖补1000元,全县改厕率从前几年的80%多提高到现在的99%以上,加快了改厕进程。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在东升围旅游景点所在的村庄户厕改厕率达到100%,公厕建设2座。同时,积极探索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七)聚焦社会基层治理,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1.聚焦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一是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打造社会基层治理新格局。加强村(居)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稳步有序推进第十一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扎实开展社会组织培育监督管理,建立了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吸纳10余家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完成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深入开展行业协会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三化”工作。三是扎实开展城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打造示范社区4个。新成立了前站社区、阳光下社区、鲜水塘社区和九龙社区4个城市社区,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和地名规范管理工作,做好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四是大力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智能化、亲情化建设,完善婚姻登记便民服务。

2.推进乡风文明,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一是广泛搭建平台。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清洁家庭”和“最美婆媳”等文明创评活动,已评选文明家庭360户,评选先进乡风文明个人120余名,开展各类典型评选活动200余场次。通过文化创办“农家书屋”、开展“老人住老房”专项整治等行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大力遏制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二是积极创新形式。采取“三好一新”模式推动文明实践结硕果,目前已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25个,开展“讲、评、帮、乐”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多场。大力开展“三下乡”“以案说法”“法治电影放映”等形式多样、群众性强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持续发力打击“黑拐抢”“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二、安远县民生领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中央、省、市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费减免及缓缴政策,这些政策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但短期内造成财政减收因素增多,对组织财政收入造成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疫情防控、六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医疗资源紧张

随着老龄化不断增加,人口预期寿命在延长,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客观上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品质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目前,县域医疗資源整体紧张,而且资源分配并不合理,特别是小县城的医疗水平跟不上公众的需求。

(三)就业问题显现

毕业生就业问题仍是艰巨的任务。随着新增适龄劳动力的增加,岗位增加的幅度有所下降,就业压力将会有所加强。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下降,就业更为困难。

(四)资金监督不强

在民生资金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上,很难形成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许多民生资金不通过财政部门直接由主管部门层层下拨,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致使一些资金在使用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

三、进一步做好民生领域工作的建议

(一)聚焦薄弱环节,用心补短板

围绕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在队伍建设、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更好地把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和提升民生幸福水平结合起来,不断在民生领域丰富供给内容、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

(二)加快改革步伐,形成科学有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创新民生事业供给和投融资机制,激活民生事业发展动力;强化科技运用,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应用,让民生保障更具智慧、更有效率、更富人性;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民情反映、决策立项、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监测评价等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民生保障措施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维护人民健康

在加强县域疾病控制、疫情防控、疫苗储存运输、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在有力承担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同时,要加大投入进行设备升级,不断完善县域医疗服务网络,提升疾病控制能力,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夯实基础。

(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促进就业服务

要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服务,减少户口等制度层面的障碍,同时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等;吸引部分毕业生投身到国防建设之中。对于社会层面的失业人群,给予相应的失业救济,辅以一定的再就业帮扶措施。

(五)明确监督职责任务,形成联合监管网络

要根据部门职责,分清责任,由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确保不缺位、不越位,保证民生资金按进度及时、快捷到位,补贴资金发放流程更顺畅。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既是民生资金管理部门,也是民生资金监管部门,落实联合监管责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作者:唐晓天

民生工程建设论文 篇2:

安徽芜湖:“五到位”推进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建设

如何破解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今年以来,安徽省芜湖县以大力实施农产品食品安全民生工程为契机,压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五到位”,努力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安全宣传到位。芜湖县围绕构筑起一道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屏障,加大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发放一封信、调频广播、网站、微信、镇村服务大厅显示屏等媒体平台,多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法规,向农户宣传滥用、乱用农药的危害,引导他们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农药。做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科普工作,促進全社会共同监督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体系到位。芜湖县健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快检室,配有畜产品、特色农产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体系。快检室重点开展蔬菜、水果、肉、鱼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等项目筛查,每个快检室配备2名专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每个村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围绕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集中开展集训和一对一的针对性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快检技能,充分发挥快检室的作用。

日常检测到位。芜湖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重点对蔬菜、水稻、小麦等农产品实施普查;对季节性产品当季增加采集量,节令性食品在节前开展抽检。同时,坚持规范检验流程、加强检测业务指导。创新检测方式,改变原来普遍撒网、全部抽检的陈旧做法,探索针对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开展靶向性抽检。

结果运用到位。芜湖县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各类食物,对其中可能的污染和有害因素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好日常的工作记录,包括采样记录、检测结果等,建立数据档案,综合分析并定期上报公布。通过对蔬菜、水稻等进行专项抽查和结果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危害因子的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动态地评估食品安全状况,进行风险水平预警,为政府制定政策及采取措施提供靶向依据。

考核惩处到位。芜湖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加大安全目标考核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考核权重,组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督导组,对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建立“检打联动”机制,强化对监测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形成监管、检测、执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合力。探讨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黑名单”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作者:周光江

民生工程建设论文 篇3:

【科创区】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一幢幢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延伸到家门口,一个个景色优美、风格独特的文化广场、景观带是市民休闲好去处……近年来,科创区以实施“民生工程”为载体,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实惠。

保障住房惠民生

安居乐业笑开颜

“园区保障性住房圆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我非常激动……”年初搬进西园社区的市民黄显华感激不已。过去,黄显华一家四口住在租赁房内,由于房屋面积小又破旧,一家人的生活拥挤不堪。为改善住房环境,黄显华和家人一起申请了保障性住房,并最终于今年住进了西园社区,她和家人再也不用为住房紧张而苦恼,现在的住房质量、小区环境、生活配套比以前都好很多。

和黄显华一样,开开心心住进保障房中的其他低收入家庭同样是满怀喜悦,而这一切都得益于科创区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据介绍,2013年年初,园区完成了投资约1.17亿元,864套西园社区统建安置房,目前已完成309户居民的统规统建房分配,并开通了水、电、气等公共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近三年来,科创区把实施全域统拆统建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提升投资环境和提高城市品质的重点工程。2013年9月,由科投公司投资约3.2亿元(含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建设的810套兴隆社区统建安置房也已开工,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

巷道硬化解民忧

居民出行不再愁

过去,道路狭窄,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科创区部分社区巷道的真实写照。据介绍,元通社区第二居民小组居民区建于2002年,2004年基本建设完成;第三居民小组居民区建于2009年,2011年基本完成,多年来巷道一直未硬化,全是黄泥土路面,颠簸不平的泥土路给社区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

2013年,在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及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下,投资400余万元对元通社区第二、三居民小组的居民区内9100米巷道进行了硬化,一直困扰着居民出行的难题就此宣告终结。在改善了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大力提升了社区形象,使得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以前路不好走,最怕就是下雨,丰收了,运输也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省了好多心哩!”元通社区居民李志敏高兴地说。通过改造,道路平坦了,路面宽阔了,环境更整洁了,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化生活更多彩

园区百姓享幸福

2013年,科创区积极推进体育、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修建了元通文化广场及西园社区健身路径,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在元通文化广场,记者看到广场环境舒适、整洁,设有文艺演出舞台、文化宣传栏、社区纳凉亭、党建文化读报亭、休闲长椅、休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露天花园中有近4000平方米草坪,这里成为社区居民和外来居住者休闲娱乐的乐园。“过去大家干完活就各回各家,很少一起活动,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没事情,就到文化广场去唱歌、打羽毛球……”居民罗德友说,社区文化广场给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文艺表演的场地,家家户户空闲时都愿意到文化广场来“找乐子”。

园区还坚持免费向辖区市民开放博雅学校体育场馆及社区健身场地,3万人次享受到健身之乐。2013年10月,园区管委会又出资2万元在西园社区安装了1条健身路径,配备了健身器材,广大社区居民赞不绝口。

作者:张辉 赵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