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在对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内涵及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进行梳理基础上,实践调研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并用SWOT方法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得出其现存问题,提出适合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性对策与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论文 篇1:

宁波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研究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历程的加速,港口作为商品的集散地、对外开放的流派和区域经济的龙头,其重要性不但表现在港口自己,还表现在对口岸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提取对宁波港城互动有效的理论并和宁波港成长的历史进程、物流近况等客观因素相结合,解释其港口物流与周边区域经济成长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使我们对宁波港城互动的战略定位有了些许思索,并从中对优化宁波港城互动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以港兴城、港城互动”的长远策略、创建先进临港产业基地,实现港城经济协调等四点发起,希望可以给宁波港口物流和城市经济成长互动提供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宁波港口物流 发展现状 港城互动对策分析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我国的港口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使港口和城市进行良好的互动就成了一个国内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有了这方面的研究,且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05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辽宁省政府等配合主理的“口岸与城市经济互动高层论坛”,和2006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口岸城市市长(国际)高峰论坛”,才将港城经济互动关系探索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的众多深水良港中,宁波港具备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向内向外辐射便捷,具备巨大的发展开发前景。所以在国际贸易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宁波港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港口和城市协调发展,成为了宁波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宁波港城经济互动效益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具有很深的现实价值。

一、宁波港城互动的意义

宁波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与区位优势,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处理好港城互动关系,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需求,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内在要求。交通区位因素对港口城市的构成及成长有巨大的作用。交通区位因素优越是中国很多都市发源和成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港口因素对于许多滨水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港口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和港口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港口对城市经济成长的促进作用,提高城市水平。由于经济全球化成长的不断深入,各国商品贸易日趋频繁,经济往来日趋紧密,港口的功能愈发显著,所以港口的成长倍受人们关心,怎样协调好城市和港口的发展联系,对增进区域经济的成长具备主要的意义。港城互动表现在:一方面港口发展取决于城市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成长所发生的引致需求,是港口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港口是国内外对外贸易的引领区,城市的发展依赖着港口的带动作用,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的在区域中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随着对港口管理机制的的调整和改善,港口必将成为城市对外经济的先锋和窗口,并与城市以共荣的方式和谐发展,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

二、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现状

宁波港城互动现状问题分析。由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宁波港和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在平稳上升,但是港口对城市经济的刺激作用还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港口,这种情况说明我国在港口发展上仍存在问题:(1)港口认知观念落后。我国对港口作用的认知相对落后,仍停留在“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上,仅仅只是在交通枢纽这一作用上进行建设发展,局限了港口的作用,从而减弱了港口和城市的互动,使得港口城市的经济没有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長,只是平稳上涨而已。(2)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尽管近年来宁波港快速发展,吞吐量持续增长,但是港口对城市的促进作用还远远不够,围绕港口的公路、铁路建设还相对落后,不够完善,经常发生拥堵,降低了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效率,并严重影响了港城一体化的发展。(3)宁波港腹地扩张困难。宁波港北有上海港,南有厦门港,腹地竞争压力大,且宁波又处在交通运输末端,在这一方面宁波港竞争优势不大。(4)不合理的现有管理模式。在港口的管理上,由于现代港口的功能增加,各种临港产业的落户,使得港口形成了多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区域,其范围已经超出了传统港口定义的范围,现有管理模式人为的将各个区域分开由不同的部门单独管理,破坏了港口一体化的功能链,各部门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导致港口在功能多样化的发展上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港口的发展,必须得到改变。

三、宁波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互动效应研究发展对策研究

1.进一步推进“以港兴城、港城互动”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宁波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必须发挥宁波港口资源这一最大优势,把港口发展作为宁波市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快港口的发展是“以港兴市”和“港城互动”的基本前提。为了实现宁波港“二次创业”的各项目标,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港口下放地方以后,更需宁波市的大力支持,尽快把宁波港做大、做优、做强,构建和强化港城互动的平台和桥梁。

2.搭建新型临港产业基地,实现港城经济协调。宁波市 2010 年GDP达到5125.8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仅仅只占了 1.3%,第二产业即工业贡献率最大为 55%,第三产业占 43.7%。因此可以看出近年来宁波大力发展工业。继续发挥港口优势,选择临港产业和港口关联产业为目标,带动港口派生的关联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临港工业,扶持发展海洋新型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这些产业能促进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协调发展,打到港城协调发展。做强做优临港大工业,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

3.调整城市布局,优化港城互动的空间格局。宁波港城发展初期,港口主要职能是运输,陆域产业以轻重工业为主,产业规模小且占地面积少,海路产业各自发展,互不干扰。近年来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产业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宁波市的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适应港城一体化建设需要,须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来推进港城一体化建设。

4.继续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海域港口一体化的进程。在长三角地区海港众多,其作为我国海上经济通道的重要节点、产业基地和产品配送中心,对整个亚太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具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那么多的港口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争当所在地区的航运中心或经济枢纽,这种竞争甚至呈现白热化状态。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成为各港口的共同要求。宁波港和舟山港处在同一片海域,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宁波港在开发完北仑、穿山、大榭的深水岸线之后,可以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资源并不多,需要寻求新的合作发展对象,而舟山就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结语

从总体上看,宁波港城互动问题已然成为港口发展研究的主流之一。通过对宁波港及其他港与其各自的城市互动发展的现状的调查,对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现状进行定性分析,了解,宁波港城互动发展现状及瓶颈,并针对现状及瓶颈突出相应对策,从而能够为,宁波港城互动发展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解决,宁波港城互动中的发展现今制约宁波港与宁波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难题。

总之,随着宁波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宁波港也处于高速的发展进程之中,港城互动在宁波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相信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未来必会产生能够更好地促进宁波港城互动的新模式,能够更好的宁波以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白衫.港城互动机理和演化进程研究——以大连为例[D].大连海事大学,2007.

[2]刘梦平,白兴兰.港口:城市发展的推进器[J].中国水运,2010,12.

[3]朱頔阳.宁波港城经济互动关系研究[J].港口科技,2012,04.

[4]费昭媛,陈 杰,姚秀芳.宁波港城一体化[J].商场现代化,2012,05.

[5]董佩佩,李积用,马仁锋,冯佰香,王倩,范园园,刘雨亭.宁波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度分析[J].港口经济论坛,2015,04..

[6]郑长娟,邹德玲,顾悦军.基于港口代际演进的临港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宁波港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02.

作者:徐剑 曹磊 唐卫宁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论文 篇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在对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内涵及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进行梳理基础上,实践调研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并用SWOT方法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得出其现存问题,提出适合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性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

京津冀因为位置相邻,经济上相连,形成环渤海经济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津冀调研后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召开座谈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经济工作重点。2019年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一场深层次变革。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深入贯彻到三地市各领域,港口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关键环节,如何依托此资源优势,建立健全港口优化升级整合机制,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综合竞争力,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河北港口物流发展新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健康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港口物流、区域经济内涵及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

港口物流是指港口依托其独特区位优势、先进软硬件设施,集运输、中转、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于一体,优化整合港口资源,为客户提供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增值服务的综合物流体系。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联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体现了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化分工和经济协作。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港口物流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吸引临港物流工业及配套产业入驻,形成港口产业集群,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优化港口资源整合,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对外贸易增速,产生物流需求,优化港口物流环境,提升港口物流业规模,两者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

三、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河北省共有大陆海岸线487公里,岛屿岸线199公里。分布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个港口,形成了秦皇岛港东港区、西港区,唐山港京唐港區、曹妃甸港区,黄骅港综合港区、散货港区、煤炭港区等规模化港区。

港口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煤矿、钢材、散杂货、粮油、液化原油、天然气、集装箱等专业码头泊位。随着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及黄骅港通用散货码头建成,总泊位数达到213个。港口总通过能力首破11亿吨,稳居全国第二,三大港区航道均达20万吨级以上。绿色生态建设方面,黄骅港目前建成“全链条本质长效抑尘、全方位集约循环用水、全覆盖美化绿化环境”生态环保新模式,实现作业抑尘率97%。唐山港京唐港区入选全国绿色示范港口。日前河北港口已累计建成防风网达6.1万米,强化喷淋设施应用,抑尘率达到90%。

港口吞吐量方面,2018年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均突破11亿吨,共完成11.56亿吨,分别位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和第四位,同比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2018年完成42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增速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二位。2019年一季度港口吞吐量2.69亿吨,同比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77.8万标箱,同比增长6.5%。港口货种结构方面,2018年河北港口以煤炭为主发展模式大幅改善,煤炭吞吐量比重下降10%,金属矿石吞吐量占比增长6%,成为第二大货种。同时,黄骅港非煤品海铁联运开通,增加了PVC、化肥、铁合金、烧碱、工业盐、水泥等货种产品的集装箱班列。

港口集疏运条件便利。铁路涵盖国铁干线京山、京秦、大秦、京沪线等,地方铁路沧黄、唐遵、卑水线等,港口铁路干线唐港线、迁曹线;公路涵盖京沈、沿海、长深、京哈等高速及205、102等国道;海运至上海688海里,至香港1364海里。2014年-2019年,黄骅港与南沙港、泉州港、营口和福州集装箱实现直航,秦皇岛港至广州南沙港集装箱实现直航,唐山港在西北部省份设立内陆港16个。唐山首条散装液化品货轮欧洲航线开通,唐山港-乌兰巴托“日韩中蒙”过境集装箱班列开行。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港口物流发展SWOT分析

(1)发展优势

港口区位条件优越。秦皇岛港位于渤海辽东湾西侧,扼东北、华北咽喉,是我国最大煤炭下水港;唐山港地处渤海中部、渤海湾东北端沿海,背依京津冀地区;黄骅港地处渤海湾底,北倚京津、背靠华北,位于京津冀、山东半岛两大经济板块交汇区;港口自然条件禀赋。秦皇岛港是天然不冻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泥沙淤积少,共12.2公里码头岸线,陆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6.9平方公里,万吨货轮自由出入。唐山港京唐港区是京津冀港口中距渤海湾出海最近点,水深岸陡,不淤不冻。曹妃甸港区有69.5公里可利用岸线,不冻不淤,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30-70万吨级大型泊位天然钻石级港址。黄骅港是冀东南地区运距最短出海口;港口发展规模迅猛,现跃居全国第二。2018年三港口单港吞吐量均突破2亿吨,唐山港成超6亿吨大港,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集装箱班轮通航港口从国内遍布全球;港口经济腹地辽阔,与全国多个港口航线互通,与西北部多省业务相连;港口交通条件便利,陆海空一体化,连接京津冀,辐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口。

(2)发展劣势

港口间同质项目重复建设、基础设施搭配不够合理;港口间分属不同行政规划,地方政府各有利益取向,腹地交叉较大,港口间存在同质化无序竞争;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不足,临港物流产业有待开发。秦皇岛港临港物流产业较少,集装箱、杂货和海上旅游客运业务发展不足,缺乏特色高端服务项目。唐山港在拓展港口物流、商贸、信息、保税等服务功能方面还需提升。黄骅港还需继续拓展综运、临港工业、物流等现代港口功能;目前各港口均已安置基本业务网络办公系统,但港口群智慧物流网络平台还未构建;港口缺乏高端物流专业人才,在岗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此外,港口绿色生态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政策、法规、制度还没有形成系统。

(3)发展机会

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的宏观政策导向,为港口绿色崛起提供新良机,港口间差异化发展必会促进调整完善港口功能、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步伐,实现港口间联动、错位互补共生发展和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带来新机遇。2014年津冀两港集团出资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规划两地港口资源及航运要素,实现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2018年津冀两地政府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推进津冀港口一体化有序开展;河北政策支持。2014年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和长远重大任务作出安排部署,明确提出本省港口“三大战略任务”:明确港口功能定位、明确港口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地主港”建港模式,以借机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

(4)发展威胁

国外港口威胁。随着国际船舶大型化和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大环境趋势,航运企业采取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及运输干线化竞争策略,对国内港口国际业务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国内港口竞争。为应对航运联盟市场形势及增强核心竞争力,国内浙、辽、苏、桂等省份港口加速整合,集团化发展趋势明顯,由于经济腹地和港口业务的重叠,造成同质化竞争严重,成为河北港口发展外部威胁因素。

四、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现存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比较河北港口定位和发展目标,港口物流现存问题有:对港口群协同发展顶层设计还缺乏具体指导与工作细化;三地市港口企业主体较多,港口腹地交叉严重,存在同质化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港口与腹地良性互动尚未形成;港口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部分货类结构产业过剩;港口与临港产业关联度不强,货物“过境通道”特征明显;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不平衡,铁水联运及中转量比例较低,集装箱多式联运还需提高;港口高端旅游、商贸信息、保税金融、第三方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还有待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开放程度不强,港口群智慧物流网络平台有待构建;物流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系统亟待构建。

五、河北港口物流发展策略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针对性优势政策,强化反不正当竞争调查,避免恶性竞争和资源分散,保证港口群总体资源优势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实现协同共进,创建命运共同体。争取国家和省内出台新一轮政策,在用地用海、财政贴息、项目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港口集装箱补贴力度。赋予河北沿海与天津滨海新区类似政策待遇,如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等政策。三地市政府也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高层次协同发展、互补互助、信息共享、监督管理和利益协调与分享等机制。

2.结合港口布局与发展目标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岸线整合港口群物流资源,加强港口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秦皇岛港要加快转型升级,把西港区建成旅游客运码头,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东港区加快集装箱和杂货码头及大航道建设;唐山港应全面发展大宗散货运输和综合物资运输,拓展港口物流高端增值服务功能,加快把曹妃甸港口建成北京最快捷出海通道;黄骅港应重点发展铁矿石、集装箱、液体化工、煤炭、原油等,拓展综合运输、临港工业、物流等现代港口功能。三地市港口间应加强战略联盟,用资本参股等方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根据航线、航班情况进行相互中转,建立相互合作、相互喂给的河北省集装箱物流网络。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港口货种结构,拓展港口综合服务功能,高质量延伸港口服务质量。为实现以第四代港口为标志的全国知名大港,三大港口应加强大型深水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和泊位建设,加快码头数量、堆场装卸能力、航道水深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应广泛开展船代货代、海运、仓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服务,积极开展动产质押、保兑仓、海陆仓等物流金融服务,有效拓展航运交易、金融商贸、理货报关、物流信息、旅游、保险代理等港口物流高端服务功能,实现多业态共荣。

4.完善港口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强区域干支网络建设和联运组织,增加与国内外港口间海航线,推进集装箱“散改集”,带动多式联运和港口运力、航线增加,促进港口群延伸与共享。完善公路运输体系,打通省市间交通路况障碍;加强港口与腹地衔接的对外高速疏港通道和铁路通道建设;发展海上交通,打通港口群与西部直至中亚地区贸易通道。提升海铁联运比例,增开与国际城市铁路集装箱班列。重点发展“水水联运”,开展周边港口集装箱短程喂给,实现互为中转、化解返程空箱的配载难题。加快集装箱业务整合,引进国外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将省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运营业务融入其中。围绕块煤、矿粉、粮食等货种,推进“散改集”业务。

5.加强港口与城市临港产业融合,提升港口拉动城市经济能力水平。积极扩展货源腹地,充分利用腹地沿线物质资源,开发港口腹地联动发展。为早日实现第四代港口发展目标中的港城一体化,应尽早解决港口临港产业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问题。结合三地市港口目前各自特色,可大力发展好临港海洋产业,如海洋电力、工程建筑、船舶工业等,同时发展前后向关联的陆域产业;此外还可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疏运业、仓储物流业、海上旅游客运、亲水休闲业等临港产业,带动临港服务产业发展。利用腹地沿线物质资源,推进集贸易、保税通关、加工代理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内陆无水港和集装箱场站建设,依托沿海港口建设国际及区域物流中心,促进港腹联动发展。

6.加强保税港区建设,构建港口群智慧物流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以电脑系统自动智能审批进入企业设立秒批时代。搭建港口群大宗散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智能码头平台和港口大数据客户服务平台,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港口物流标准规范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北斗、RFID、APP、IM、智能监控等技术,建设大宗散货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电子口岸等系统,为港口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实现港口物流基础数据的智能感知和采集;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建设集中式大宗散货数据中心。最终实现港口物流全程一单制和港口作业信息协同化,实现港口物流各环节信息与数据共享,提升码头智能化水平。

7.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打造绿色生态良港。制定省内人才引进政策,在省内高校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倾斜,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培养工程。三地市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要给出优惠政策,港口企业也要开展与相关院校在物流方面合作,采取校内专业知识培训与在岗实践相结合办法,大力培养物流专业实用型人才。在绿色港口建设上,政府应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与减免环保税等政策扶持,推进港口企业:采用新技术、材料工艺,实施港口设施油改电工程,推进港基供电工程,减少船舶大气污染排放,加快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建立污染防治评价指标体系,对突出问题强化整治;推进港区及周边水体治理,规范各类涉海排污口建设与使用;健全完善绿色港口指标体系,为港口绿色生态水平评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候超惠.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吴传清.区域经济学原理[M].湖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蒋丹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沿海地区和港口体制机制研究[J].河北企业,2018,(8).

[4]袁旭梅.津冀港口群物流系统协同发展建模与仿真[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9).

[5]唐建新.河北省港口功能拓展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

[6]李敏.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打造河北港口集团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J].河北企业,2014,(9).

[7]刘艳红.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补短板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9).

作者简介:华艳(1978- ),女,河北秦皇岛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作者:华艳

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论文 篇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太仓市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分析太仓港口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最后就太仓港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以发展港口物流来助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港口物流  对策  太仓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对于苏州地区发达县市之一的太仓市而言,有着沿江沿沪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港口资源,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太仓市加快发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港口物流迎来了更大发展。当前,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太仓港口物流发展和对策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太仓市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1、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城镇化水平

物流业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产业和载体。太仓市作为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在以周边长三角地区货源腹地的依托下,港口物流发展迅速,强化了对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涵盖物流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在区域经济总体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快太仓物流业的发展,打破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发挥城乡物流的战略协同效应,切实提高太仓市整体的城镇化水平。

2、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太仓市的产业布局

太仓市在城乡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港口是最好的集成资源配置中心和生产因素,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产业发展突破地域限制,通过产业集聚获得充足发展,形成溢出效应。太仓市利用这一优势,抓住现代物流业,可以更好地布局全市产业,使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让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3、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达的西方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要达到60%以上。这不仅能带动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而且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太仓港口物流的发展,会带动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盘活城镇物流需求的同时,也将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样,新型城镇化对港口物流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反哺作用。随着城镇居民数量的增加,对居住环境、公共设施以及各类商品的需求也将大量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不断增加,运输效率将大幅度提高;集疏运网络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这些势必会带动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也为港口物流的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太仓港口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5.7万标箱,分别同口径增长40.1%和32.4%,增幅居全国港口前列,为苏南和长江沿线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成绩的背后,我们还是要看到太仓港存在的不少问题。

1、港口功能不完善,港城互动较弱

太仓港泊位有78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0个。港口仍以传统的物流服务功能货物装卸、储运为主,进口件杂货、大宗散货为主;信息服务、产业及商业等增值功能受太仓人口规模限制以及与周边上海、浙江等港口激烈竞争的影响,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太仓城市建设规划,仍缺乏宏观协调,港区与城区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致使港区内资源流动和再配置进程缓慢,仅有一般性的生活服务,人口流动活力不足,人气不旺。

2、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突出

近年来,太仓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发展速度快,高速公路网络健全,公路运输能力较强,但是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水运通行能力还是明显不足,货运铁路的缺乏也致使港口运力不足,港口集疏运条件仍然有待完善,码头泊位的现代化装卸设备也不充足。

3、缺少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

太仓目前有政府主导的太仓港信息中心、有港口物流协会运作的太仓物流业公共平台等多个物流信息平台,由于各自功能的侧重点不同,致使用户不多,整体运营效率不高,企业与码头公司的信息共享系统也尚未建成,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更加适应复杂物流情况的信息综合平台。

4、通关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太仓港创新的“区港联动、虚拟口岸”快速通关模式,实现了货从太仓港进出口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物流速度加快,物流成本节约。但是受自身通航条件限制,太仓港的进出口货源受到很大影响,如何与上海港对接、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改善太仓港的通关环境迫在眉睫。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太仓港口物流的发展对策

1、明确港口功能定位,优化港城空间布局

(1)进一步明确太仓港的功能定位,主动对接自贸区

2013年设立的上海自贸区是国家以开放激发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仅会加快推进上海港的发展,也将有效带动长三角地区国际贸易、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间接带动长三角港口群受益。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的太仓港,要有效评估上海自贸区设立对长三角港口群的影响,明确自身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与上海港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主动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与转移,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为目标,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谋求与上海港的差异化发展和紧密型合作。

(2)优化太仓市产业布局,港城协调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太仓要避免简单的城镇规模扩张,必须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协同,同时充分考虑到太仓港口物流业的推动作用,发挥它与城镇化的协调促进作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提前统一规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太仓港口物流的发展必须纳入到太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城镇化规划建设要从资金、政策、市场规划等方面统一考虑物流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物流园区或物流平台之间的协同发展。集聚发展与太仓城镇经济发展特色一致的产业,通过构建太仓城市中心、城镇之间以及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之间的物流交通枢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等途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2、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太仓港口物流持续稳定发展的硬性保障。建议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机遇下,全力推进码头工程和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第一,加快太仓港四期码头建设,推动沪通铁路太仓港支线建设以及海通滚装码头的工程建设;第二,在现有航道和岸线条件下,力争建设港池,做好江海联运的衔接工作;第三,加快水运建设,在建的杨林塘航道整治工程将有效改变太仓港目前集疏运方式单一的现状,成为太仓市内河首条千吨级的航运“黄金水道”;第四,加快大型化、深水化和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建设,不断扩大港口通过能力,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与功能;第五,积极引进国内外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装卸运输大型设备,不断提升港口技术装备高科技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确保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

3、加快太仓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健全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成为各地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太仓港应该着力推进以智慧物流为重点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加快推进智慧交通云、智慧物流云、电子商务云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效率;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物流节点内部的物流装备设施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交通货运信息、物流投资项目等信息互通共享;支持物流企业采用物联网等物流新技术,实现企业、车辆与互联网的即时连结。

4、推进太仓港通关便利化进程

加快大通关体系建设是实现港口口岸通行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太仓港在2015年7月实施沪太通关一体化,苏州地区远洋货物在太仓港与洋山港之间运输只需要一次“申报、查验、放行”。这是太仓港在通关制度上的又一次创新,苏州地区远洋出口货物在太仓港中转的通关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是太仓港建立外贸货物进出口新模式,为服务苏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沪太通一体化,太仓港的物流效率和成本优势凸显,苏锡常地区的远洋货物可以通过太仓港穿梭巴士直接运送到上海洋山港码头。这样太仓港与上海港的对接将更加深入,借助沪太通一体化,太仓港的集装箱中转业务将更为忙碌,提升太仓港口实力,也更好地对接了“一带一路”。

5、创新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人才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太仓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可以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多途径引进与培养港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给予引进人才政策规定的相关待遇;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依托本地大学和国内大专院校,加大对港口物流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托太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有计划地举办物流主管部门负责人、物流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参加的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班,提高物流从业者的整体工作水平与素质。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城镇化对江苏物流业的影响和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590。)

【参考文献】

[1] 陈航、栾维新、王跃伟:港城关系理论探讨的新视角[J].特区经济,2007(12).

[2] 罗永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以茂名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5).

[3] 耿宏兵、曹广忠:苏南小城镇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再发展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9(6).

[4] 梁佩珩:港口物流发展优势及对策的探讨[J].珠江水运,2006(3).

[5] 太仓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责任编辑:柯秋萍)

作者:王海燕 王立斌

上一篇:安装工程投标工程预算论文下一篇:新闻类图书出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