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30

儿童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世界、学习人生知识的过程中,最早使用的器官是耳朵,使用最多的器官也是耳朵。儿童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而音乐则是内容丰富、形式完美的音响组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谈音乐教育对儿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要:音乐所具有的特性,使音乐对于人的情感激发和感染更为直接和强烈。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开发,锻炼坚强意志,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等,使其得到智慧的启迪。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儿童;想象力;创造力

一位瑞士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因此,怎样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它往往是伴随着创造活动而产生的思维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不断发现的积极心理,所以,它是一种综合的素质。

一、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及特点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而且科尔涅伊亚科夫斯基在《从两岁到五岁》中指出:“实际上,孩子是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脑力劳动者。”可见,儿童时期的脑功能活动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是其积极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要从幼年时期培养儿童形成不断想象和创新的意识。由此可见,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成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二、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什么是音乐教育

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建构或改变受教育者音乐文化水平的活动。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狭义的音乐教育即学校音乐教育。

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教育不仅在它的内容上体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美,而且在健全的国民教育机制中,它还肩负着审美教育的职能。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审美性,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2.音乐教育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再一把就是音符。”我国的传统教育,多年偏重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强化左脑的学科,而右脑(也叫音乐脑)的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可见,音乐教育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育有明显的协调作用。

音乐不仅具有音响的外在形式,还有人类生活、思想感情的丰富内涵。对于人的情感激发和感染更为直接和强烈。这种感情的激发和冲动,使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激发出巨大的新思维和潜能。而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一直倡导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学,在全面、丰富、综合的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使儿童以最自然、最原始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使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和想象的欢愉。例如,让孩子欣赏《小星星》时,先不做任何解释、说明,直接听,之后让孩子画出自己脑中想到的星星的画面,最后再说明。

三、音乐教育对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表现

1.器乐的学习对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以学习钢琴为例,钢琴演奏需要人的“眼、耳、手、脚、脑”五个器官的同时配合,这一配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脚并用,同时伴随着复杂的音乐心理的活动。例如,在弹奏中,手和眼的配合才不至于使音乐中断,而且还要考虑到节奏节拍的准确,音乐情绪的起伏变化,必要时还需要加上踏板,以烘托音乐氛围等。这样可使右脑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从而使右脑的脑细胞增多,有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敏捷的思维。有人说:“一些孩子聪明过人,并非都是天生条件超群,而是因为他们有了好几年学琴经历和左手工夫。”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与音乐终身相伴。爱因斯坦会演奏钢琴和小提琴,达尔文自幼酷爱音乐,钱学森深爱古典音乐等。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曾提出:“只有当大脑右半球也充分得到利用的时候,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

在一切音乐活动的体验中,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演奏往往被称为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实质上是人运用想象力的结果,它要求演奏者能准确地感知音乐作品,深入发掘作品内在的意蕴,在演奏中把感情体验、想象、领悟结合起来,在演奏中注入对作品的体验。在器乐教学中,应该善于引导孩子在演奏中进行积极的想象,如果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演奏中不断融入自己的个性,能很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那就是一种创新,久而久之,这种想象和创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2.其他音乐活动对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影响

儿童音乐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音乐教育的区别,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儿童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具备游戏性的特征。

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除了学习乐器外,还有唱歌活动、音乐游戏等。

唱歌活动举例:《大猫小猫》,第一,用整体听唱法教儿童学会这首儿歌,并鼓励儿童边唱边跟着音乐自由地做与歌词相适应的表演动作;第二,请儿童用其他动物形象来为歌曲创编歌词,如大狗小狗等;第三,继续鼓励儿童创编新词,发挥儿童想象力,变换不同的动物形象创编歌词,如老虎、老鼠等,然后再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来表演,从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活动举例:《熊和蜜蜂》,第一,让儿童跟随音乐,自由地模仿熊走路的样子,要求踩准拍子;第二,引出故事:小熊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找东西吃,看见了蜜蜂妈妈的蜂蜜,就悄悄地走过去吃了起来,并让儿童跟随音乐表演这一段情节;第三,突然出现表现蜜蜂的音乐,让儿童跟随音乐自由模仿蜜蜂飞翔的动作;第四,教师扮演蜜蜂妈妈,全体儿童扮演小熊,或者请一部分扮演蜜蜂,另一部分扮演小熊。通过一系列表演,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音乐与创造性思维的密切关系

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人们提供了想象的巨大空间。因此,音乐的创造活动中没有对和错,儿童也不需要熟练的音乐技巧,但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自发于直觉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是决不能以自己的理解去统一儿童对某音乐形象的认识;同时如果对儿童与众不同的言行做了不适当的评价,更将摧毁儿童的自信心,其个性成长也必然受到影响,儿童在人格的发展上会变得习惯于模仿和从众,不善于适应新的变化,缺少独创性。

凡是能够通过创造性活动自由灵活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里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快乐、自信和成功,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同时,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力的激发,思维技巧和经验,会迁移或刺激其他方面创造力的发展。

五、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但是各种创造力的培养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并带有较强专业性的系统,只提到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够准确的。

总之,音乐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极其密切,但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它,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两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促进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朱永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6-39.

[2] 曹理,缪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18,320-326.

[3]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71-76.

[4] 张敏生.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浅论[J].人文杂志,2000(4).

[5] 印小青.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6).

作者:李酉杰

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2:

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儿童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世界、学习人生知识的过程中,最早使用的器官是耳朵,使用最多的器官也是耳朵。儿童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而音乐则是内容丰富、形式完美的音响组合。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单念词的儿歌和谱上曲子的儿歌,后者会更快地被儿童记住;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琴声(或节奏)的舞蹈,肯定是后者更容易学会。这是因为,语言、音乐是由左、右脑分管的,“念”的歌只被一侧大脑接受,而“唱”的歌则因为有词有曲,就能同时作用于两侧大脑,使儿童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能力。光有动作的舞蹈和伴有音乐的舞蹈也是同一个道理。正是因为这个原理,音乐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戈登·肖教授将78名3~4岁智力相同的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学习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曲,一组学习计算机,一组不接受训练。结果九个月后,他用拼图游戏对这三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学习音乐的儿童的得分平均提高百分之三十五,而另二组儿童则几乎没有提高。可见音乐对儿童的的智力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能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常听音乐不仅能帮助儿童增强记忆力,还可陶冶其美好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长期搞音乐的人,不仅有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比正常人突出。生理学家也为我们找到了有关音乐促进记忆的奥秘:因为人的记忆过程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有密切关系,而音乐能刺激“边缘系统”分泌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增多,这些物质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促进了记忆能力。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钢琴、小提琴演奏都很出色。一些研究爱因斯坦发明创造的人说,乐器演奏在愛因斯坦发明创造中所起的作用,要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因为,他从喜欢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映,听到了毕达哥斯创造数的歌声,还听到了开普勒怎样谱写天体的乐章……音乐作品展现的奇特画面不知不觉的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

二、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

人们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智力无疑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而音乐在智力开发、陶冶情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儿童音乐教育,努力探索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关系等问题,国外的研究与实验比较多。例如:德国的汉斯·昆特·巴斯蒂安博士以《音乐和它的作用》为题的一项长期科研项目的研究报告说明,“音乐使人聪敏,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社交能力,音乐使人具有创造性,音乐使人更自信”等。

现代科学证明,在中、小学校时,那些看谱能唱、会奏的学生,一般其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较优良,因为,音乐上的视唱、视奏,往往必须既看曲谱又看歌词、音符。从而培养了眼睛的速视能力和耳朵的审美水平,锻炼了脑神经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而良好的视、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有助于发展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慧和聪敏。

三、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提出,“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儿童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

从生理的角度来讲:演奏乐器,需要大脑统一指挥和全身各器官高度协调一致。急速变化的手指触键,使手指感觉敏锐;倾听弹奏使耳朵听觉灵敏;视谱演奏锻炼了视觉反应;脑、手、眼、耳的协调并用,锻炼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再加上努力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就可以使人的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均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使儿童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学习乐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练习的过程是复杂的,即在同一时间里需要眼看、耳听、手弹、脑想,要求高度协调统一。同时,弹奏乐器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敏活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完整地弹好一首乐曲是不容易的,是需要儿童付出辛勤的劳动的。然而,只要以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克服教学和训练中的技巧难点,再加以坚持不懈地努力,儿童都能够学有所获。这样,儿童就在无形中逐步建立勇于战胜困难、攀登高峰的自信心。

总之,音乐是深化儿童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给儿童一个健康的身心和优秀的素质,这难道不比留给儿童一笔物质财富更有价值和意义吗?

作者:刘家丽

儿童智力发育中的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影响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有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了。早期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亚里士多德说:“音乐对于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儿童体验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陶冶情操、增加音乐知识技能,还能促进儿童身心、语言、认知感知、智力、创性能力等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早期 音乐教育 儿童 综合能力 影响

一、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一)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艺术,音乐活动主要是建立在借助听觉器官来进行的,因此在针对儿童教育为目的的早期音乐教育中,我们不需要先认识音乐文字符号,而是通过儿童的感官来感受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情感等。儿童早期阶段是感知能力发展的高峰期,有资料调查表明:发现2—4周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中,有92%能获得绝对的音高感;4—6周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中则下降为68.4%;7—9周岁为41.9%;而14周岁以后仅为6.5%。这一现象表明听觉不仅是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后天的教育培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可见,孩子要从小开始培养,及早地让孩子接受各方面的音乐活动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感知能力。

(二)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记忆力的提高

记忆,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因此记忆能力也是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能力。早期音乐教育不仅仅培养儿童听觉感知,更表现在听觉记忆能力方面。音乐是抽象的,也是流动的,优美的音乐旋律多表达的音乐情感与音乐形象,都脱离不了对音乐表象的记忆。对于熟悉的音乐旋律,只要音乐老师播放的旋律一出来,同学们都能马上听辨出歌曲的名称,也能哼唱出来,这就是听觉记忆能力。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为什么能在耳朵失聪的条件下还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钢琴曲作品,正是因为在他大脑中有大量的听觉表现,这些大脑中的音乐元素就如同士兵一样,任由在他的音乐世界中排兵布阵。

曾经看到过一位很有意思的初中英语教师,她们班的学生老是背不了十二个月份的单词,试过了很多种办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在一位音乐老师那里得到了灵感,她就把这十二个单词变成了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学得很快,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气氛很活跃,配合度很高。由此可见,音乐的确拥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歌曲形式的记忆特点使右脑的活动积极起来,同左脑协调一致,增强巩固记忆,使儿童内在的集中了注意力。

二、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大脑的发育

1.促进大脑两半球发展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掌管逻辑思维性的活动,如数字理解、语言学习时间连续性感受等;右半球主要形象思维性的活动,如音乐、图形感知、空间知觉、面孔识别、距离判断等。人体大脑是由两亿多条神经纤维组成,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各个方面的信息传递,支配者我们的活动以及我们的思想。左右两个半球虽然有着自己相对明确的分工,但并不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我们能够灵活的支配我们的身体活动也是源于左右两个半球同时高度发展并且相互很好地协调下完成的。

一般右脑发达的人大多创造能力比较强,例如米开朗基罗、爱迪生,据研究,大多数发明家和从事艺术方面的人都有右脑比较发达这一现象。不断地用音乐来刺激我们的大脑,能加强神经细胞的活性及人体的血流量。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天才,大脑非常的聪明。近年来,有科学家对他的脑组织做了切片研究,发现他的“棘突触”特别的多,科学家们做出猜测,“棘突触”比普通人要多这一现象有可能归根于爱因斯坦从小特别喜欢音乐且长期坚持从事相关工作有关,长年的音乐工作发展了他的右脑潜能,从而使他整个大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扩展。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我们的教育仍旧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偏重抽象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记忆、抽象符号记忆等,而忽视了以发展思维能力和形象感知为主的音乐、美术等活动领域。因此,有许多的儿童在最佳的年龄段错过了学习音乐、美术等课程,导致他们的大脑右半球潜力没有的到充分的开发,进而影响了他们整个大脑大脑工作的最佳发挥。

2.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

我们的大脑皮层覆盖在我们整个头部,在做运动活动时各个不同的中枢神经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当我们在从事不同的音乐工作活动中,对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的刺激是不一样的。丰富的音乐和音乐活动让我们的中枢神经经常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中,增强我们的右脑潜力。人们常说:大脑要越用才会越灵活就是这个道理。儿童时期正是大脑成长发育的最好的阶段,也是他们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我们要有意识的给他们多提供和创造这样的良好环境,为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与智力的相互促进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0—2周岁为感知阶段;2—6周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周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2—14周岁为形式运算阶段。文中主要讲述的是第一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的儿童由于年龄问题,接受到的音乐教育基本上都是听觉和视觉,大部分为听觉,当他们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听到轻快的旋律时,就会有胎动的现象,当他们出生后听到美妙的音乐是会摇头晃脑、哈哈大笑,甚至跟着音乐跳起来,这就促进了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二感知能力是儿童智力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阶段的儿童由于各方面的发展,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听觉和视觉上的音乐,也是他们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他们强大的好奇心极高的可塑性,很多儿童已经表现出了他们优于他人的能力,尤其显露音乐能力的方面比较多。他们对音乐中节奏、节拍、歌词、音准、表情都拿捏得当,音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早期的音乐教育,使孩子们通过唱儿歌,背歌词、记歌谱、反复的唱和读,及搭配肢体动作,从而刺激右脑和中枢神经,使他们的记忆力不断增强,记忆的范围越来越大,扩展了儿童智慧活动的能力;通过乐器的学习,反复的模仿音的高低、长短、节奏和速度的变化、音色和力度的变化,提高儿童的思维敏锐度,概括性和持续性,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情感体验越来越丰富,可以促进儿童的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判断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具有表现美的良好品格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影响

(一) 情感的促进

情感虽然是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生活活动中,但它却是我们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美好的情感,让我们理解他人感情的初步意识,逐渐学会怎样与别人更好的相处,理解他人的感情,顺应和协调他人的关系。一个具有积极情绪的人对待家人和朋友是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对他的工作会是积极热情、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对未来更是充满信息和向往,对暂时遇到的困难迎难而上,抱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情。

幼儿期正是一个人感情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在这个时期,音乐对儿童的情感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是使儿童安静,也可以让他们变得激情活泼,阳光向上活泼的音乐让他们的心情变得很开朗,消极的音乐会使他们变得沉默、甚至产生憎恨的心理。

近年来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性质和程度能够十分明确的影响他们情感活动。因此,通过音乐活动有意识的对儿童进行积极的情感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社会能力的促进

1.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音乐不仅能给儿童提供创造力和智力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会。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它能开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形式,彼此更了解,从而建立情感上的和谐关系。因此,我们的教育者也应有意识地利用早期音乐教育来提高儿童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接受过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通常大多都大胆、开朗外向,喜欢并擅长从事音乐活动,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活动中,他们经常充当领导者,会自己组织游戏,在游戏中分配他人的活动角色,安排活动的程序、协调各种关系等。在团队的合作中也表现在的非常好,如合唱、合奏、集体舞蹈等高要求的活动中,也有明显优秀于其他的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接纳他人,也扩宽了他们的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2.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有明确的规则活动,同时也要求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当儿童听到进行曲时,他大脑的思维就会联想起平时老师在给他们欣赏进行曲时的音乐风格与情绪,他们会想到军人,想到他们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他们大脑中就会产生模仿的想法,那么这个老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吃饭时播放轻快的音乐会使他们的心情很好,达到了放松的状态,很多儿童不喜欢按牌理出牌,很大的部分是因为心里不想服从被老师命令的感觉,让他们很别扭,从而产生的反抗心里和行动,美妙的音乐会让他们没有压力,觉得吃饭是一件很理所应当的事,而不是到点了,老师所下达的命令。

四、早期音乐教育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

幻想是创造力的源泉,幼儿时期的儿童即使还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但当他们听到音乐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更是他们从音乐活动中获取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到《花仙子》时,她们会张开双臂摆动,幻想着自己就是自由自在的小仙女。玩搭积木时,他们会把塑料板架在脖子上,幻想自己再用小提琴拉世界名曲。他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并且旁若无人的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音乐活动恰好能够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想象空间,更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从出生到两周岁的幼儿语言能力还发育较少,当他们在婴儿阶段时,听到音乐就能够手舞足蹈,发出咿咿呀呀的嗓音游戏,并且还陶醉于其中。两岁后,大多数儿童都进入了“近似歌唱”的阶段,他们貌似歌唱的样子引起了众人的积极反应,他们的自信心会促使他们更加有意识的去做。一个小孩模仿《浪漫满屋》里面插曲《三只小熊》,因为是韩文版的,他就反反复复的唱“咕咕咕咕”,大家都觉得很有趣就逗他说:“怎么一直咕咕咕咕地,又不是小鸡,而是小熊呀!”于是,接下来,小孩就一直反复的哼唱《三只小熊》,并且把“小鸡”和“小熊”作为歌词也加进去了。在器乐方面,音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也是突出的,他们会用筷子敲打碗来模仿电视里面的小和尚敲木鱼,轻轻地摇晃沙锤是小雨淅淅,用力地摇晃沙锤是大雨哗哗,用积木敲击桌面并模仿买冰棍的老奶奶等等。

从实践可知,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它提高了儿童的音乐兴趣,激发了音乐灵感,让他们在积极地心理状态下保持着对音乐的热情和创造性,更促进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澎.早期音乐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J].美与时代,2011,(12).

[2]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李进学.早期音乐教育与“铃木方法”[J].琴童,2009,(08).

[6]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李珊珊

上一篇: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现代教育论文下一篇: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