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15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开目日益繁荣,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者都陆续被纳入到农技培训中来。准确界定农业培训项目的范围,分析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当前我国4v,f~有效地开展农技培训,对在项目开展中做到合理分配资源、提升管理水平、保证项目质量有重要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培训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训农业科技论文 篇1: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全面加快社会主义小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而如何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除了需要依赖科技进步,更需要将农业科技培训的推广到田间地头,切实转化成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作为农民与先进的科学技术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特点及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培训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增收;措施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要靠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运用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又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富裕,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根本。新时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深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技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农民也迫切需求农业科技的新技术、新知识来实现自身增收。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由于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农业科技培训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得不到重视,经费自然也无法保障,致使科技培训推广工作只能被弱化、边缘化,而相关工作只能体现在文件上、口号上。原有的四级农业培训网络大多数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半瘫痪状态,使农业科技培训成了纸上谈兵、空头口号。而乡镇组织的农业专业合作、龙头企业带头示范的有效技术指导也应各种原因而推广缓慢,农民大部分只能靠自身意识提高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二)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主要在基层,农技培训人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导致农技推广人才流失严重、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队伍不能得到及时更新、补充。农技人才断层现象普遍,无法满足对农业科技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提出的要求。

(三)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农业科技培训更新速度较慢一方面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另一面农技培训的课题往往偏离实际,无法跟进农民现实管理土地的需要。农业科技很难及时解决农民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相关农民接受了培训也往往不能及时消化利用,农业科技供给与需要严重脱钩。

(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具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而处于小学文化程度的高达40.3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更是不足5%,农民整体素质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极不适应。 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有限,仅靠农技理论培训,农民很难理解消化,甚至有些农民对这些纯粹理论的培训毫不感兴趣,农业科技推广更是难以普及。

(五)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科技培训的最关键的因素。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大部分经济实力不足,再加上有限经费被截留和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关于农技培训推广工作的经费也往往无法落实到位。经费的短缺,农技人员纵使有想法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对策

(一)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培训行为。搞好农业科技培训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从完善政策体系、规范培训行为入手。注重实效、加强监督、规范程序、加强制约,坚持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以需求为导向,分类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内容。规范农业科技培训的体系,就是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的齐抓共管局面,积极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强化组织建设,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服务平台,有实力的乡镇考虑配置专业和兼职的农技推广培训人员,切实强化农村科技培训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村级农技培训队伍,开展种养殖专业户、村长等的农业培训信息采集、带头示范、培训工作记录等基层组织工作。

(二)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培训机制。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生活的社会性大问题,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城乡互动”的原则,千方百计的让农业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坚持齐抓共管、人才引领、信息引导、示范推广、服务促进,多种措施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培训的新模式。采取集体培训和个性化订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于种植养殖大户、农村科技带头人往往在农户中有较高的威望,往往能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尤其要加强对种植养殖大户、农村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只有加强对这些人的培训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技术、新品种示范与推广时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出实效。开展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村镇建设和管理、农业质量标准、市场营销、劳动力转移、第三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创新、民族区域特色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1-2]。

(三)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的培训就业政策。支持农业科技下乡、报刊、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村科技培训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农业高等院校专家走村入户,面对面交流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技培训的知晓度,切实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让农业科技培训在“阳光下”运行,是农民切实成为农业科技培训的真正受益者,而不仅仅只是走形式、走过场。

(四)导向分明,培训目的主题明确。新时期农业农村问题,面临着大量年轻劳动人外出务工而劳动力急剧下降的局面。有些农民虽然在农忙时回家种田,但在农闲时往往外出务工,而无法参加农技培训。因此农技培训应主题明确,针对那些有困难的农户开展订单式培训。切实从农民自身考虑,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培训的必要性,让农民看到培训的希望和好处,将“被动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培训模式转变。注重从数量和质量上的转变,避免以接受培训人数为衡量和考核农技培训的指标努力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更要面对市场、加大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比重,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

(五)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劳动力供需矛盾。建立健全各级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机构,探索开展以市场经济下私人化农技培训的模式。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一是要搞清楚农民最需要什么,二是要如何根据现实情况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建立农业科技培训的信息化对接平台,切实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网络问答式信息服务。如农民可以将问题通过网络相有关科技技术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提问,相关的科技服务人员进行解答。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培训和现实脱钩的问题,快速高效的解决农民当前面临的难题。?

三、结束语

农业、农村、农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种田水平,既是解决目前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也是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新形势下,全方位、多渠道扩展农业科技培训措施,加快农业科技传播,切实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培训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翔,胡俊鹏,张俊杰. 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06)

[2] 王惠生. 农业科技培训模式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18)

作者:胡博文

培训农业科技论文 篇2:

基于特性分析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开目日益繁荣,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者都陆续被纳入到农技培训中来。准确界定农业培训项目的范围,分析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当前我国4v,f~有效地开展农技培训,对在项目开展中做到合理分配资源、提升管理水平、保证项目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公益性;项目资源;部分成本内部化

文献标志码:A

2008年农办科64号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将农业科技培训纳人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层面,推动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繁荣。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生产一线操作实体,农业科技又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农民技能水平、增强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 农业发展仅靠基层农技人员还不够。在实践中,不少地方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和一些农村公共事业单位的高级农技人员也被纳入农业科技培训的对象,为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使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内容和客体不断扩展。然而,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和理解它的特征,是有效开展农业培训项目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在重新界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五项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有效开展。

一、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范围界定

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一般是由省政府(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组织部等)共同组织,各下属市、县(市、区)农业局和财政局等具体实施,省直有关单位参与实施。主要对有参加培训愿望的思想先进的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各级农业干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及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务农技能、农业科技素质和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培养一批由新型农民、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高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组成的多层次农业发展人才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另外,还有少数农民合作组织和“企业+基地+农民”结构形式的农业企业为其组员提供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

二、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特征

l_培训客体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非自觉性。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客体具有激励不足的特性,在三类主要的培训客体中,第一类培训客体—一农民往往缺乏参与培训的经济条件和眼光,或许经过培训农民的务农技能会有很大提高。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农民培训一般是由政府或有经济条件、有能力的农业组织来承办,比如,政府组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培训,龙头企业组织签约农户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等。

第二类培训客体是基层农技人员,这些人员一般隶属于基层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掌握着某方面农业生产技术。虽然提高技术对于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很重要,但是对他们来说,参与培训也不是一项必需的投资。而对于这些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说,更新和提高农技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能力,对于该职能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考虑,该单位会自己出资或向上级单位申请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

第三类培训客体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包括村干部和书记、乡镇长等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仍是这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这类培训客体都是区域农业经济带头人,一般发展农业的思想觉悟比周围群众都高,日常工作繁忙,因此,他们参与农业科技培训的主动性和激励性也不强。但一个省的农业发展水平正取决于这些区域带头人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各省级政府组织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参与农业科技培训,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执行国家农业政策,探索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显得非常必需。

2.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公益项目。一般来说,政府拨款支持的项目是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公益项目,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就是其中的一种。

由第一个特点可知,农业科技培训对于培训客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不足以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促使他们参与培训,而与培训客体紧密联系的第三方则愿意花血本来做这件事,这主要是由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强外部性造成的。对于农民来说,小规模常规生产的技术需求非常少,但对于农业生产的小窍门也来之不拒。而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联结的企业也正是看到农民参与培训后能掌握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质量和标准,为企业提供稳定、高质量的货源。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也会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培训的机会。

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在提升他们自身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同时,可以为各职能部门,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一类外部性非常强的公益类项目。

3.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这是由以上两个特点决定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客户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承办方,主要有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各级农业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等;项目客体指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经济行政管理人员,这样就造成了农业培训项目的“三方参与,两方合约”问题。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是很强的项目委托协议,而项目委托方和学员是远距离、无监督下的弱行政命令关系,项目承包方——基地和学员之间的关系更是弱师生关系,更强的学员考核和评优的弱激励也算是基地与学员之间的约束关系之一,但学员对于能否参与培训和争取优秀学员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对参与培训的意愿和机会成本。

如果项目客体的培训意愿弱,再加上培训成本外生化及项目委托方和项目承包方对学员之间的弱聯系,这种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项目质量问题。在目前的农技培训项目中,学员的缺到率和缺课率始终存在,学习的积极性也受讲授风格影响很大,凭兴趣听课,培训基地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优制度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这都是农技培训项目这种“三方参与,两方合约”特征及培训成本外部化造成的。

4.项目效果和效益难以准确评估。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最终成果是装备了先进农业技术、新型农业发展理念的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管理者,培训效果具有无形性。这些培训客体价值的实现受个人能力、农业生产模式和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且价值的体现具有间接性、长期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评估难度大,使得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质量监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农业科技培训项目资源的稀缺性。目前,我国农业科

技培训项目的可用资源很少,主要集中在各级农业行政、推广、科研、教育单位以及产业体系各综合试验站等,如果再加上对培训教材、现场培训等的要求,可用的高质量培训资源就更少了,而且新的培训资源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培训客体,对资源的需求层次也是不同的,对于农民大众的农技培训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即可实现,而对于农业行政管理干部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培训则需要农业科教单位的专家、教授方能完成。

三、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1.农业培训项目要政府组织与市场激励相结合。一方面,对于政府,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公益性很强的项目,且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培训主体隶属于级别不 “等的行政单位,因此,项目的发起、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及项目成本的支付都只能由政府来完成。政府在此过程中组建的培训基地,确定的收费标准、管理目标也是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于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短期协议不符合它们的利益。因此,政府要鼓励和加强农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管理,帮助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它们才有发起农业培训项目的需求和能力;还要激励农民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协议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减少合约风险,延长合约期限,稳定共赢机制,这样可以保障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投资持续地得到回报,激发其投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市场化行为。

2.探索建立对项目客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参与方主要有项目主体、项目客体和项目委托单位。由于项目本身存在“三方参与,两方合约”和培训成果难以度量的特征,就必须建立对项目参与各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项目客体是最重要的一方,沿着“标准化—度量—评估—持续改进”的管理路径,在对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开展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的考核和认证,引人岗位竞争机制;建立农技推广基金,对为农技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给予嘉奖,增加他们持续改进农技水平的动力。在项目设计上,将项目客体参与培训的成本部分内部化,提高他们参与农技培训的机会成本,成本内部化的限度为培训收益>机会成本>不在意资金①。

3.重在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资源的开发和分配。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项目资源主要指项目承接方的培训基地,·其中包括培训基础设施、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和现场培训资源。对培训基地的管理要遵循“标准化一度量一评估一持续改进”的实施路径,政府要明文规定培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模式,并组织对培训基地的度量和评估,并进行资质评定,对资质较高的基地相应分配更多的培训项目,对不符合标准的限期改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在我国中西部拥有较强的培训实力,实现了师资库、专题库、教材库和现场教学信息库等的“四库建设”和不断更新,并首次推出培训后服务,在不断的反馈中实现自身的不断改进…。但我国目前像这样的基地还很少,尚未建立起明确的培训基地标准规范,使农技培训项目的招投标缺乏依据和可选择性。

在培训资源的分配上,以培训成本最低和培训内容匹配为原则,就近分配培训资源。培训基地还要妥善处理农民组织和农业企业委托的农技培训项目与政府分配项目指标之间的关系。

4.促进培训基地管理模式转变。由于项目质量不易评估和项目风险来源于培训基地的特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制管理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目标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高效的项目团队。我国可用的农技培训项目资源少,培训基地都掛靠在农技站、农科所、高等学校等,承接区域内数量众多的农民、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人员提供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农技培训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而当前这些培训基地都沿用传统的直线一职能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多、品类多样的农技培训项目的管理需要。客观上要求培训基地管理模式的转型和管理功能的拓展。培训基地应适应未来农技培训项目发展趋势,逐渐向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转变,引入项目管理工具,提高承办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基地不但建立了职能明确的农村基层人员培训办公室、党政干部培训办公室、专业技术干部培训办公室、职教师资培训办公室等单项目管理办公室,还成立了项目研发办公室、项目督导办公室、对外联系办公室和训后服务办公室等,逐渐具备了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实现从继续教育学院中的一个职能部门向项目管理部门的转变,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5.构建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工具。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不但可以监督项目基地和项目客体的行为,控制项目质量,还可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仍是当前最成熟的模型,包括美国IBM公司的员工培训都在使用该模型,柯克帕特里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四个递进的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在该模型中,不同的评估主体针对培训项目的项目客体感受、培训所得、行为改进和行为效果四个层面进行测评,对农技培训项目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但在使用该模型时要进行必要的细化和改进。首先,由省政府牵头,各地方政府构建评估团队,负责收集评估信息,执行评估上报结果;其次,将评估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培训基地进行,后两个阶段分别在项目收尾后3—6个月、6—12各月在岗位上进行;最后,构建符合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实际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案。

6.政府投资开发多样化的农技培训项目。不同的项目客体适用不用的培训形式,新型农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占据区域农业科技的制高点,与普通农户要有很高的技能势差,这部分人数量不多,农业技能和理念需求高,因此,通过集中到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成本低、效果好。对普通农户则可以用农户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为载体,不同地区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专题,将与本地区农业生产相关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先进理念和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期播放等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陕西农林科技卫视的三农大视野、科技大篷车、三农信息联播、农村大市场、天天农高会、致富故事会等节目已成为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通道。

另外,还可以把一些配套项目纳入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比如,在开展农技培训项目的同时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项目,将“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或新型农民)—普通农户”的农技扩散模式转变为“农业行政管理人员一基层农技人员(或新型农民)—农民合作组织”,无疑会大大降低项目成本,增强培训项目的效果,并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四、结论

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有公益性和外部性强、项目客户与项目客体相分离、项目资源匮乏、项目质量不易评估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项目时,政府必须出面发起项目、建设和配置项目资源,并通过完善立法等激励、约束措施,刺激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项目需求,加强培训项目基地的管理。

作者:王艳杰 孙养学

培训农业科技论文 篇3:

农业科技培训的方法和技巧

摘要:阐述了农业科技培训前的调研、培训内容甄选、培训材料准备、会场准备、授课方式方法等,帮助农业科技人员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效果,更好地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农业科技;培训;方法;流程;授课

收稿日期:2014-09-04

作者简介:杨建春(1966—,男,江苏扬州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工作。E-mail:183947880@qqcom。

科学技术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有重要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离不开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将农作物栽培技术、植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转化为第一生产力[1]。本文总结了农业科技培训的主要方法、流程、技巧,以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提高科技培训效率。

1提前调查培训对象的情况

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必须做好课前调研工作。有些培训工作,时间安排紧,专家一到目的地直接走上讲台;有些培训工作,老师懒于去田间棚舍,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讲课内容凭想象,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培训人员最好提前到达培训地,同农户沟通,到田头、农场调研情况,了解培训对象现有技术水平和技术需求、年龄构成、文化层次。现场采集实物标本,拍摄图片影像。预先发现问题,并与农户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等。

2确定培训主题、内容

通过提前调研,了解当地技术问题和技术需求,决定培训内容。有的培训内容是按照项目要求,如新品种推广,培训人员主要讲解新品种生产性状、栽培技术、适应区域等;有的培训内容只是大概范围,如在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时,培训专家应根据当地病虫害流行情况,侧重讲解典型病害,有针对性和时间性。2014年秋季长江下游地区多雨寡照,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应注重讲解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

3培训准备

31材料收集

确定培训主题后,围绕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选择题材要丰富,从多视角说明讲授内容,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有试验,也有对照,等。尽量利用提前调研收集的当地资料题材,更有针对性、真实性、亲和性。

32相关知识整理

培训是授课老师对相关知识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授课老师要认真整理相关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病原、土质、地域等,知识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必须切合实情,立足实际。农业科技源自田间地头,也发展于田间地头,最终服务于田间地头。每次科技培训,都是对授课老师农业技术的检验,也是接触实践的机会。授课老师要重视每次培训,围绕培训内容,充分准备须要传授的相关技术,多查资料,多验证,未成熟的技术不推广,有争议的方法不宣传。对农户负责,对职业负责。

33演示文稿制作

演示文稿制作是授课培训的核心部分,所有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信息通过Powerpoint软件展现出来,好的演示文稿对培训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Powerpoint课件制作原则:层次清楚、文字简练、图文并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点注意幻灯片文字大小适宜,确保教室后排人员能看清楚。单张幻灯片文字不宜太多,以提纲、概念性内容为主。

34培训会场布置

农业科技培训地点多数在村级会议室,培训前一定要检查会场准备情况,满足培训基本条件。前台要有投影用白墙或白幕,电源插座满足投影仪和电脑使用,桌椅要干净整洁,高温季节备有茶水等。

4授课

41对授课人的要求

[JP2]农业科技培训面对的学员是农民,培训老师穿着应简单朴素。授课老师随时准备被农户邀请到田头、鸡舍看苗情、病情。授课老师应当站立授课,一是把自己饱满的激情传递给听课者,二是能够随时观览全局,把握学员的反应。授课老师主动将手机关闭或设置为“无声”,讲课过程中尽量不接电话。

42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虽然靠自觉,但授课老师的把控很重要。开课前,授课老师应当要求学员关闭手机或设置为“无声”,培训时学员不得私自讲话、议论。如果有人讲话,培训老师可以提醒不要议论,有不明白的即时提问解答。如果因为授课内容不适用导致课堂讲话多,则是授课老师的责任,前期工作没做好。

43授课技巧

431忌照本宣读

培训以讲解为主,而不是宣读讲义。除重点概念内容讲读外,忌讳一字不落、从头到底读幻灯片内容,以读代讲。建议重点讲解概念含义,解释图片内容,补充实例等。

432语言通俗易懂

根据培训对象年龄、文化层次,决定培训内容难易程度,对农户尽量用通俗语言,少用专业术语,少讲原理、病理。用农民常用的计量单位,如面积用亩、质量用斤表示等。

433内容紧跟形势

授课内容要不断更新,吸收新技术、新方法。事例、病例也要及时刷新,列举当地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授课老师讲课时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时事评述,尤其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幽默语言描述,这样更能增加听者的兴趣。

434培训形式多样性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偏重理论学习、方法总结的可用多媒体教室培训;偏重实践操作的可走出教室,去田间地头观摩学习;也可带实物样品到教室一起认识和鉴别。如小麦后期难以除去的杂草看麦娘、菵草,采集实物样本,再讲解控制方法,农户容易看明白,印象深,记得牢。

435互动交流

培训过程中,随时欢迎农户提出问题和异议。授课老师通过分析某个农户的方法或现况,以此为案例分析其优缺点、改进措施。授课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给学员提问交流,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回答,个别问题在课后解答。互动交流有助于老师了解农户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加深农户对培训技术的理解。

5培训的变化和发展

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培训对象不仅是小农户,而且扩大到家庭农场主、种田专业户。培训内容也不仅是生产中的农业实用技术,还须向产前良种、良畜,产后贮藏、加工等技术延伸,还要了解新农机、新农资、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综合技术[7-8]。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农业科技培训发展的需要。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1][(#]董子梅 浅谈农民科技培训的讲课技巧[J] 现代农业,2008(12:112

[2]孙国梁,赵邦宏,唐婷婷 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217-220

[3]徐胜,周建涛 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与形式[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0:12207-12208,12236

[4]李海舰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201-204

[5]徐文华,周汝琴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413-415

[6]孔有利加强科技服务宣传拓宽科技服务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17-18

[7]丁彦,周清明 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探析[J] 世界农业,2013(1:28-31

[8]邵明灿,周建涛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服务的成功实践与问题——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1-3

作者:杨建春白和盛张杰

上一篇:营销伦理评析论文下一篇:固有民法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