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21

摘要: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提高中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普高学生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普高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1:

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摘要】从提升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视角,研析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强调提升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必要性。提升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考;通过注重职业理想教育、彰显职业学习特点、深化校企合作、重视工业文化建设等举措促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意识

【作者简介】孔祥富,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句容,212404)书记,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及教育管理。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思想(意识)、职业技能等。《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明确提出:一个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分显性职业素养(含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与隐性职业素养(含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根据“素质冰山”理论,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形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其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对于直接面临就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隐形职业素养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作用巨大,然而由于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侵蚀,我们的中职教育往往仅注重通过凸显技能等显性素养来证明自身价值,无暇顾及或有意无意忽视隐性职业素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从教育体系的缺陷看: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学生,包括中职、普高甚至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意识,错过了职业意识的最佳发展期。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认为,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阶段为0—14岁,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我国现代职教先驱黄炎培在20世纪初也提出过“小学职业陶冶—初中职业指导—高中后职业培训—就业后职业补习”的职业教育体系,认为应该将职业启蒙教育融入基础教育。[1]目前职业启蒙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学生职业意识普遍缺乏,如果说,普高学生还有大学阶段为缓冲的话,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从中职教育的现实看:首先,中职教育的顶层设计过分关注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忽视隐性职业素养。从计划到课程、教学到管理、学习环境到生活环境大多围绕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来组织实施。学生90%的在校时间用于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提升,相关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常常被漠视或因缺乏有效考核的引领,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实习实训环节的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指导与针对性教育。第三,中职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差;是非标准模糊,自我约束能力不够,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自卑心理严重,心理品质差等学习素养的缺陷,也影响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隐性素养的训练效果。

从文化的视角看。职业教育起源于手工业学徒制,发轫于工业化,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有学者指出:“说到底,职业教育也是文化育人,工业文化育人。”如果从国民和劳动者素质的视角去看,工业文化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界定:“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2]由此不难看出,职业素养就是工业文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中国传统教育的源泉是耕读文化而不是工业文化,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社会教育内容中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淡薄,缺乏工业文化氛围,进而导致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素养的缺失。

二、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首先,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了增速换档、结构升级及创新驱动等三大特点。这预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繁重任务与严峻挑战,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中国制造的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等领域有所作为,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

其次,是适应职教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职业精神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

最后,是适应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职生就业的稳定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高位就业相对缺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纵观世界知名企业的用人理念可以看出,真正涉及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不多,大多是情感、意志、价值观、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知名企业如此,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也大都如此。中职学生只有了解现代企业的文化与用人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就业环境与就业竞争,才能在初始就业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考

1.关注源头工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本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它制约着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与策略,左右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应明晰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充实完善相关课程;强化职业素养尤其是隐性素养与其它学科课程及实习、实训课程的融合。在各学科课程教学要求及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职业素养因素,使职业素养提升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词。

2.建立相关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学校要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中职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从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视角,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指导、协调、考核。职业发展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职业素养提升的视角,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开设职业素养提升的相关课程,组织开展职业素养提升的相关活动,协调与企业、社会的相关合作、交流、研讨,全方位、多视角指导、协调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3.注意系统思考,强化分步实施。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思考,整体布局,分段实施,从时间和内容两个维度谋划各阶段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使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如在时间维度上,入学阶段注重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中间阶段注重职业技能与职业规范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纪律与职业态度;实习实训阶段,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职业作风的整体提高。

(二)明晰教育重点,促进素养提高

1.注重职业理想教育,强化职业意识。对中职教育而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报告会、专业图片展、专业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行业、企业、专业的前景,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及需求;第三,要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习计划;最后,要督促学生增强规划、计划的执行力,始终按职业发展规划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强化职业意识,做好择业与就业准备。

2.彰显职业学习特点,强化职业习惯养成。中职学生职业习惯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教育过程无论是情境还是过程都与职业习惯脱节。职业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3]从学习目标与内容看:职业技能重于书本知识,强调学以致用;从学习方式看,职业活动训练重于读书与听讲;从学习条件看,职业任务情境的影响与感悟优于单一知识信息的灌输;从学习的结果看,胜任职业实践任务重于通过理论考试;从提升职业素养的视角来看,为使中职学习与职业岗位有效对接,需要彰显职业学习特点,密切职业学习与工作岗位的联系,强化职业习惯养成。中职学校通过学习场所的改变(由单一的教室变为教室与实验、实习基地的交替)、职业学习情境(职业现场情境与模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习、训练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组织,突出学习的出发点是具体行为,最好是学生自己实施的具体行为或者对其它行为的理解,内容的出发点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意义,教学过程改传统的“学后做”为“做中学”,强调做学合一。[4]

3.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职业素养养成平台。中职学校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职业素养养成平台。首先,校企联动,有效推进“双主体”培养;其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体系;第三,校企联手,共建职业素养培养实践基地,“通过边学习、边参加一些职业活动,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这种能力和资格在许多情况下是较容易获得的。这说明学校与工作之间各种可能的交替形式应占有更重要的位置”。[5]通过这种交替,使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4.重视文化建设,提升职业素养。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6]对中职教育而言,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使其理解和懂得企业文化,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守纪、诚实守信、安全生产、注重质量、服务顾客等意识,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7]其次,重视工业文化、企业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学校建设,尤其是实习、实训环境建设,要与工业文化、企业文化高度融合,使实习、实训环境充满工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气息与韵味。第三,重视活动引领。校企互动,通过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学习行业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他们就业创业信心,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认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陈鹏.职业启蒙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J].职教通讯,2015(19):76.

[2]余祖光.培养具备工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N].中国教育报,2011-05-09.

[3]刘德恩.职业学习理论初探[J].职教通讯,2005(3):8-11.

[4]孔祥富.“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思想对中职德育之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9(10):26-28.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

[6][7]余祖光主编.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探索[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序.

作者:孔祥富

普高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2:

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材改革探究

摘 要: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提高中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创新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英语;教材;改革

一、 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院校和普高院校在办学宗旨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制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前者的英语教学教材通常是根据《新大纲》而编制的,后者则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不同的教材对于课程内容的整合讲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根据实际教学我们可以看出,中职英语在内容结构上主要包括基础内容、职业教学、课外延伸三个部分,而普高院校中的英语教学则是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组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分析,要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当适当加强教材中职业教学部分的教学讲解,必要时可以将其作为专业课程进行教学。省级中职英语教材中并没有将基础内容、职业教学、课外延伸作为主要教材依据,但是在内容上却是最贴近职场生活的,其立足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对英语兴趣爱好和实际学习情况,课后反馈等等进行整合分析,有效筛选,注重学生职场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对中职英语第一册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更多的知识和话题都集中在个人信息、时间、校园生活及日常购物等等方面。个人信息、时间、校园生活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时都需要运用到英语口语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后期的职场中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整个英语教学内容都十分注重英语交流与对话。

二、 灵活高效开展英语对话,将职业素养与中职英语充分结合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中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日常交流,众所周知,日常交流才是后期职场生存的重点内容。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高,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爱好也是不同的,普遍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无趣,很多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知识,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材的选择和设置上通常十分注重基础,但是在基础的前提下又适当增加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例如,在中职英语第一册教材中,基本每一个单元都有对话教学,每一个对话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职业素养,尤其是后面两个单元,基本都是职场对话内容。在第一单元中,主要话题是自我介绍。在后期的职业生涯中,自我介绍是初次入职场所必须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是留给其他人的第一印象,英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单元则将教学重点放在时间上,当前社会中的服务行业与人交流是十分注重时间的,英语表达的时间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和质量;第三单元则侧重于校园生活的描述,看似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无关,但是却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了教师这一职业,从教师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内容间接了解职业生涯中的能力、素养体现;后面三个单位就有职业场景对话,导游、服务员都是与客户直接交流的职业。基于此,为了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改革完善,适当增加互动,使得学生的日常英语表达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教育意识。

三、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元化的职业教学场景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都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對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学重点则放在学生交际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例如,在第四单元中,重点是购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站在顾客的角度上,向店员询问一些商品的基本信息,站在店员的角度上,向客户推荐相关的商品并阐述其优势和特点。

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中职英语教材所设置的职业教学场景并不是多样化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单一枯燥,学生能够用于日常职业生涯的语句是非常少的。通常一个单元只有一个情景设计,职业场景的单一无趣逐渐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教师应当创设多元化的职业教学情境,深入社会实践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一些实用性极强的情景内容引入课堂,立足于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四、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竞赛项目的设置上有效结合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等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了充分实现竞赛目标,教师应当将这些内容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为了使学生在中职英语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将竞赛中的内容适当加入教材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技能竞赛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入教材的各个单元中,在每一个单元最后适当增加一些训练题目和对话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情感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规划对自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职业道德对自身综合能力发展的积极意义,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灵活高效开展英语对话,将职业素养与中职英语充分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多元化的职业教学场景,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思亲.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材改革探索[J].职业,2017(24).

[2]邱花卉.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J].校园英语,2017(11):62.

[3]宋红艳.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青春岁月,2016(3).

作者简介:

汪万富,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工业学校。

作者:汪万富

普高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3:

职业中专物理教学效果探索

摘 要:改变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冲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弊病,冲破书本、讲授、作业的物理学习老套路。把素质教育的任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灵活地搭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观察、探究、运用、创新上下工夫,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套合适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本模式;职业素养;分层教学;教学效果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中低层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区别开来。中职教育体现的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会表达、能合作。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为更好地完成职业学校教学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下几方面情况。

二、中职物理教学现状

1.生源的基础和素质情况

由于我们招的学生初中学习成绩比较差,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极差,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学习较好,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差,且严重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选择专业没有明确的方向,专业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很多专业如电工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均需要有较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作基础,甚至还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作补充。由于有些学生随便选的专业,本来初中时物理基础就不牢固,中职物理提高了难度,不是不想学,即使学了也难以学会,便产生了厌学情绪,由于厌学反过来更学不好物理,陷入恶性循环中。

3.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职物理是电工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不能独立完成基本的物理实验;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掌握中职物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而这部分学生当中,只有几个学生学得较好,从技能比赛就可看出其中的奥秘。

4.教育认识的误区

一般人可能认为中职课程简单,其实中职课程比普高的难学,但中职学生比普高的基础要差,可想而知中职很多学生的学习是很痛苦的,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大部分学生学不会,教师也没有了成就感,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都很痛苦。

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中职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中职物理教学必须改革。

三、中职物理教学方法的设想

1.中职物理教学要考虑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学习情况

中职学生是由中考升学考试筛选以后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知识比较差,而中职物理包括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方面的知识,又有实践方面的应用,比初中物理更难、更具有新的特点,而且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以初中物理为基础。因此,先要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摸底检测,了解他们初中物理知识学的怎样?再根据知识的连贯性确定补课内容。既可集中补课,也可边上新课边补,使大部分学生顺利地将中职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相关基础知识衔接起来,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2.以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基础知识的需求来增删中职物理教学内容

物理课程涉及力、热、电、光、原子等各方面的规律和基础理论,具有复杂的公式推导、大量的数学计算、知识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连贯性,如何遵循知识的学术性,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势必对于中职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整合各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项目,以及训练各技能项目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这些物理基础知识就是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而其他物理知识就可作为选学内容。这样减少了知识容量,降低了知识难度,就可以让更多学生学好中职物理基础知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了基础。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对物理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在各个章节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降低教学难度,调整教学重点,减少知识容量,中职把物理课程的内容有选择地增删,删去公式的推导和复杂的计算,增加与实际应用和学习专业技能相联系的教学环节。

结合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增删和侧重。例如:力学部分重点加强物体受力分析和力的三要素的教学,这些知识是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而机械能这部分作为了解内容;电磁学知识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自感、互感等知识是学习电动机、变压器等机电设备的基础知识,要给予加强,而静电场、磁场、电场的理论知识和计算应降低难度;光现象、核能整章知识只需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就行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重点,紧密结合专业要求,在有限的课时中满足专业对基础课程的要求。

3.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突破中职物理教学难点

探索改革物理理论教学模式,大力改革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物理的教学模式,把照本宣科式改成直观形象式。主要方式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形象和直观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利用课件、动画和视频,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理论的理解。特别是动画教学可以把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理论,进行分解和直观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视频教学可以带来更生动、更直观的画面,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中职学生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要充分发挥插图、挂图、各种教具的作用,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中职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条件,优化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合理性地超越教材,突破教学难点,为中职学生学习物理创设直观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4.中职物理教学要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模式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是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很多发达国家教育界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物理演示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鲜活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就是这个道理。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由于中职教育的特点,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可以摆脱普通中学的应试模式,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进,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方向,让实验更多地走进课堂。通过实验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生动,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学得更容易,教得更轻松。

5.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让学生走向社会,既能立足生存,并能自我发展,不断拼搏创新,实现人生理想,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在职场上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包括个人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个人道德素质

主要是指为人处世的素质,核心是诚信和友爱的品德,这是职业生涯能否发展顺利的前提。

(2)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品质。

(3)科学文化素质

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术,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能够适应工作的身体素质,具有正确面对职业活动中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复杂多变、飞速发展的社会具有应变能力。

以上各项素质,都是应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的。

6.分层制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物理是电工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理论,不能独立完成基本的物理实验;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掌握中职物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建议实行二元制教学模式。三分之一的学生培养方向是企业技术人员,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操作工;企业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必须的职业素质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这部分学生,重点要训练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普通操作工只需具备常识性的专业知识,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要在职业素养提高的过程中增加物理常识性的知识。

这两部分学生如果放在一个教室,用同样的教学环境,必然互相影响,技能也练不好,素质也提不高。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才能收到效果。具体怎么分法,因为牵涉一些深层的问题,在此仅提供一个思路,不做深入探讨。

以上通过把初中知识与中职物理知识进行衔接,紧密结合各专业要求整合中职物理知识,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改善理论教学,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基本模式,同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以上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中职物理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守田.在物理教学中不该忽视绪论的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1996(3).

[2]刘梦碧.如何进行物理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3]于璐.浅谈物理课程的教学[J].太原科技,2005(4).

[4]王宝.物理教学的功能[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

[5]周彬.物理教学方法初探[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作者简介:马华荣,男,45岁,本科学历,就职学校:陕西省柞水县职业中专。

?誗编辑 孙玲娟

作者:马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