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研究对我国百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史上颁布的27份课程标准文件进行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了解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建议三部分的百年变迁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百年来的变迁规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国小学语文论文 篇1:

近十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教育研究范式是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近十年来的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展开研究。经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中思辨研究范式占比较高,实证研究范式次之,行动研究范式占比最少,同时不同来源期刊、不同学者、不同地域机构、不同基金支持和研究内容在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方面有所差异。为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纵深发展,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今后应加强语文教育研究的范式意识,提高范式研究水平;推进思辨研究深度,提升语文教育研究质量;持续推进实证研究,促进语文教育研究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提高行动研究精致度,创造性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鼓励范式融合应用,突破学科教学研究束缚。这样,不仅能使语文教育研究更上一层楼,而且有效促进一线教师和其他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研究范式;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范式是上位于教育研究方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在探索教育问题时遵循的一套公认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操作过程,是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教育研究范式的类型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却鲜有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0-2019年转载的相关学术论文研究范式运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梳理出近十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运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转载文献,其汇聚了国内公开发表的人文社科类期刊中学术研究的精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十年来(2010-2019)“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人工剔除“访谈实录”“观点摘编”“相关摘录”等无效文献后,共检索出1834篇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目前,教育研究范式的较为明确的分类是思辨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和行动研究范式,其中实证研究范式又可以分为质性、量化和混合三种亚范式。若某研究涉及两种及以上的范式类型,则称之为交叉范式。目前已有研究设计了分析量表,对教育类期刊文章进行了分析。[4]借鉴该研究,并基于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特点改进后,形成本文内容分析量表(表1)。但在分析中发现,有17篇文献内容不属于典型的教育类研究,仅是对语文教材或习题某个知识点的解析梳理。因此,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将此类文献界定为语文学科研究,而非语文教育研究,因而不属于任何一种研究范式。

该分析量表经过评分员信度法的检验与改进,随后依据各类研究范式的界定,对1817篇小学语文教育类文献(除访谈实录、观点摘要、学科研究等文章)逐篇进行人工分析。

二、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结果分析

(一)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情况

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运用情况进行具体的梳理(表2)。从表中可知,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思辨研究范式运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实证研究范式,其中质性研究占比远高于量化和混合研究的使用频率;行动研究范式占比约为总体的五分之一。仅有2.09%的文献运用交叉研究范式,且多为两种范式的交叉使用。

(二)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发展趋势

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运用情况进行具体梳理之后,我们对它运用变化的情况进行总结,如图1、图2。图1反映了2010年至2019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历程。其中,思辨研究范式自2012年开始发文量逐年减少,至2015年达到低谷,随后有明显回升状态,直至2018年达到近几年发文的顶峰,但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实证研究在2011年出现小高峰后,数量有所下降,自2015年起虽有所波动,但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2015年全国首届实证教育研究论坛的举行有关。实证研究增长态势较思辨研究更明显,两者呈交叉发展的趋势。行动研究范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体经历缓慢上升——缓慢下降两个阶段,2015年发文量最多(60篇)。交叉研究范式整体变化较为稳定。

图2统计了近10年来实证研究范式及其三种亚范式的发展趋势。其中,质性研究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与实证研究范式整体发展趋势相似,呈锯齿形,有略微下降趋势;量化研究呈上升发展态势,混合研究发展相对平缓。

(三)原发期刊与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

原发期刊是指经“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献最初刊载的期刊。《小学语文教与学》近10年转载的1817篇教育类文献来自国内公开发行的217个原发期刊,转载文献来源之丰富、样本之多,能够充分反映我国10年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情况,对转载量排名前5(含并列)的原发期刊与其相应文献使用的研究范式进行统计,得到表3。

以上6本期刊总和约占总转载量的31.98%,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和代表性,但转载文献研究范式运用略有差异。其中,《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江苏教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思辨研究范式的运用,实证研究次之,最后是行动研究。《语文教学通讯》在6本期刊中行动研究运用占比最少;《小学语文》青睐量化研究和交叉研究范式的运用;《教学月刊(小学版)》以实证研究范式为主,其中质性研究占比最大,这可能与此刊尤为重视教材研究和课例的解读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会刊)》思辨研究范式和实证研究范式比例相差最小,且相对而言倾向于行动研究范式的运用。期刊对研究内容类型的倾向,影响着期刊对于研究范式运用的喜好,也影响着期刊的研究风格。

(四)不同身份作者的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作者身份对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的影响,笔者将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归为基础教育,将教研室、教体局研究所、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发展中心归为教研单位,经统计得到下表(表4)。

基础教育单位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身处一线的作者不仅擅长运用思辨研究范式,而且在行动研究范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一线教师主要进行的经验总结类研究、描述式教育教学研究有关。发文量第二的教研单位表现出对实证研究范式的倾向性,尤其是实证研究下的混合研究。高校研究者发文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量化研究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单位,这可能与高校学者更关注研究方法的训练有关,因此更擅长以数据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行动研究占比较少,这也反映出高校研究者的研究特点。

(五)论文第一作者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

我们还对论文第一作者的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如表5。表5表明,以第一作者发文10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共有6位。通过统计,发现这些核心作者对范式的倾向各有不同。高校的吴忠豪教授善于運用实证研究,在思辨研究方面也有涉猎;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老师在思辨和实证研究的运用上较均衡;教研单位的傅登顺老师更倾向于使用思辨研究;教研单位的何捷老师和一线教师的吴勇老师,虽然身份不同,但对行动研究较为关注;高校的王崧舟老师对三种范式均有涉及,但更倾向于思辨研究范式的运用。虽然上述作者来自不同单位,但是可以发现作者对研究范式运用倾向一方面可能与个人喜爱的研究内容、擅长的研究方法有关,另一方面与岗位性质、单位性质也有关系。

(六)发文地区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纵观10年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献的发文地区,共涉及我国31个省份和地区,但省份之间的发文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多的是江苏省,共649篇,最少的省份仅有1篇文章被转载。表6统计了发文量大于50篇的地区的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不同省份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选取存在着一定差异。转载量排名前三的省市思辨研究类文章占比均排首位,其中江苏省尤为突出,高于全国平均比例(39.41%);上海、广东、福建和山东四省以实证研究范式下的质性研究为主。相比较而言,上海较倾向于量化研究,福建混合研究运用较为突出。排名前7的省份中,有5个省的行动研究占比高于平均比例(21.46%),表现出了对行动研究范式发展的关注,其中福建最甚。广东省在交叉研究范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七)不同研究范式基金支持情况

经过筛选,1817篇小学语文教育类文献中共有171篇是某项或某几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最高支持课题分为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课题(包括其他部委设立课题、省社科基金、省教育规划课题等)和其他课题(省级以下设立的课题等)四大类,各研究范式基金支持情况见表7。

由表7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中,省级课题得到的基金支持力度最大,国家级课题次之,最后是其他课题。整体来看,实证类文章受到各类基金支持比例最高,但不同基金类型也表现出了对范式的支持倾向。相较于其他课题,省级课题对思辨研究类文章支持力度较大,高于总体平均比例(32.75%)。在实证研究范式上,各课题支持的质性研究占比较为突出,教育部级课题对实证量化研究较为关注,国家级课题对混合研究的支持力度较为突出。在行动研究范式上,省级及其他课题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省级及以下级别课题更关注教育研究在相应地区的实践效果有关。

(八)语文教育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

基于期刊所转载学术文献的基本属性,我们将其划分为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培养、考试与评价、语文课程和其他七个维度(表8),然后将其与研究范式进行交叉分析(表9)。

由表9的语文教育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统计表分析可知,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维度对四种研究范式的运用均有体现,但不同研究内容对研究范式的运用有所侧重。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主题,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在研究范式的运用上,语文教育研究者更多运用思辨研究范式来探讨语文教学理论,倾向于运用行动研究范式探索语文教学实践,致力于通过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教材和考试与评价研究中,注重实证研究,尤其是质性研究的使用,这可能与学者倾向于深入分析教材与试题有关,同时不乏通过量化来对语文教材的客观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培养研究在实证量化范式运用方面更明显。但是,教师专业发展更关注相关理论的研究,因此思辨研究范式运用频率较高;而学生素养培养侧重于实证质性研究的使用。语文课程研究三种研究范式的运用频率相对均衡,既注重运用思辨研究范式对课程理论进行相关探讨,又强调采用质性研究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客观分析,也不乏运用行动研究范式进行有关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可见,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内容的性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研究者对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展望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思辨研究占比最高,实证研究次之,行动研究占比最少,而在实证研究中质性研究占比明显高于量化和混合研究。就发展趋势来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近十年来呈现出思辨研究下降,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上升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域也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各类课题都较倾向于对实证研究的支持,核心作者也大都表现出对实证研究的喜爱。被转载较多的几本语文教育领域期刊对不同研究范式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着期刊风格的形成。语文教育研究内容的不同,对教育研究范式的运用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基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和发展趋势,针对未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发展的需要,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增强思辨研究深度,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质量

与科学研究有所不同,思辨研究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建立的基石,始终处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主流地位。思辨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通过深度思考,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对把握语文教育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思辨研究仍停留在主观性的思辨和应然性的畅想阶段。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语文教育研究中思辨类文章大都停留在主观感悟与经验层面,对相关研究主题缺乏深度探究和创新,部分描述性的文章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设计,有时很难将它明确归入思辨研究还是实证质性研究。因此,思辨研究不仅要保持理性和逻辑,而且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归纳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向,还要避免理论的形而上学;同时,要开拓思辨研究的视野,积极汲取国际语言类学科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结合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发展特点,真正从深度和广度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思辨质量。

(二)重视实证研究规范,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自1904年语文正式作为独立学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代性”是语文教育价值的百年诉求。在这种现代性诉求的背后是对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探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全国实证教育研究大会的多次举行,也体现了教育研究者对实证研究的关注,人们将教育研究回归到事实本身,而数字就是事实最直接的反映。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借助数理统计的力量。整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质性研究缺乏规范性,量化研究设计较为简单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加强实证研究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既要掌握基本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如一般评测、深度访谈、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也要借助心理学等成熟科学的帮助,展开更多的田野研究。一方面要克服实证研究片面学习国外现有研究框架和研究工具,导致缺乏话语创新性的弊端;另一方面语文教育研究者要提高实证研究的精致度,真正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相结合,把研究扎根于中国大地,为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创新服务。

(三)提高行动研究精致度,创新性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

近年来行动研究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教育行动研究普遍存在概念滥用、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混淆、行动研究去理论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行动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研究主力的一线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行动研究这一基本内涵,重视理论和理论思维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基于自身经验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其次,应与教研人员加强合作,展开行动研究,细化研究设计,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创新小学语文行动研究开展的形式。语文教育类期刊也可以设置行动研究的文章专栏,通过期刊载文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鼓励范式融合运用,突破学科教学研究束缚

三种研究范式在语文教育研究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既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在语文教育研究过程中提供保障。语文教育研究一直存在着视角固化的问题,即始终以语文的眼光看待语文、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这种基于“学派立场”的研究观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的研究视野。郭戈指出:“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既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学风,也要坚持将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独特性结合。”这对语文教育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的语文教育研究问题,单一的研究范式有时无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这时多种范式的交叉融合既能弥补单一范式的弱势,也能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交叉性优势,提高教育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这需要我们给予研究机制和体制方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关注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跨学科融合、注重研究团队建设;明确重要语文教育研究期刊的范式导向作用;关注课题立项对研究范式的导向作用;有效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中的积极因素,将新时代语文教育研究立足于传统并加以优化。

(五)加强研究范式意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水平

提高语文教育研究水平,促进语文教育研究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愿望,如何科学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合理运用教育研究范式也成为影响语文教育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学科教育领域中,研究者往往将视角转向教育研究内容,而忽视对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反思。虽然,当前大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意识,但是对研究范式的关注仍然不足。身处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主体,拥有较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有条件发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在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对教育研究范式的培训也常常被忽视,教育研究范式意识和研究方法方面训练的薄弱,也会对青年学者教育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水平造成影响。

因此,要持续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研究质量,对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而言,不仅要正确认识各类教育研究范式特点,鉴别教育研究范式的本质,而且要积极思考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范式运用意识。对各类教育研究单位而言,加强交流合作能够为语文教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小学能够为教研单位和高校提供教育实践的场所,而教研单位和高校专家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语文教育研讨活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指导。通过专家的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一线教师能够对研究方法和范式理解更加深入,避免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走上弯路。语文教育学术组织也要高度重视对研究范式的鼓励与支持,吸纳优秀的青年学者,鼓励不同学术背景和研究倾向的学者进行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回溯与前瞻[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

[2] 姜雪青,马勇军.近20年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国内五本教育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15).

[3] 马勇军,姜雪青,杨进中.思辨、实证与行动:教育研究的三维空间[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05).

[4] 姚计海.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

[5] 岳欣云.应然、实然与必然——关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D].郑州:河南大学,2002.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陆根书,刘萍,陈晨,刘琰.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

[8] 袁振国.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

[9] 钱蓉,周序,谭旭,张磊. 我国教育研究的分析与展望——基于近两年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摘编论文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3).

[10] 刘正伟.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J]. 教育研究,2008(01).

[11] 蔡明. 请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J]. 语文教学通讯,2010(04).

[12] 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01).

[13] 杨启亮. 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2000(18).

[14]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 卞玉婷. 基础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8(31).

(责编 韦 雄)

作者:戴君英 马勇军 姜雪青

我国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百年演进的文本分析

【摘要】本研究对我国百年来小学语文教育史上颁布的27份课程标准文件进行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了解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建议三部分的百年变迁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百年来的变迁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文本分析   演进规律

百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史上共颁布了27份课程标准文件,其中有8个教学大纲和9个课程标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百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的演变规律,对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程标准修订提供实证研究的依据。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百年变迁

1949年之前,我国共颁布了10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通过词频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在该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比较强调读经讲经以及中国文学等教学内容的要旨,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谋生应世的重要性,从1912年开始注重学生能力与思想的发展。1923年以后的课程标准出现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教导,注重学生写字、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养成与发展。1949-1956年,我国仿照苏联的教育模式,颁布了一系列的课程文件。这些文件在课程目标中,注重培养任务,强调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开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设置语文课程。1958-1960年间,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政治,语文课变成了政治课。因此,1963年的大纲对这阶段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变,不再仿照苏联的教学模式,而是基于我国的国情与教学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大纲强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与训练,特别提出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但在课程目标中依然存留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思想。1966-1976年发生的“文革”,使教学大纲与语文教育中阶级斗争的思想尤为突出。1977-1986年间颁布的教学大纲纠正了“文革”期间的思想,回归原来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习惯及写作风格的培养的思路上。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思想由此产生。20世纪90年代后,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这阶段我国所颁布的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中与“国民素质”相关的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21世纪,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局势的变化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我國教育与世界教育的接轨。随着国际教育局势的发展与国内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思想与元素越来越明显,语文教学的发展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方向转变,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学生技能的获得,同时还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我国百年来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文件中课程目标的发展演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国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变化,通过课程目标文本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文教育的发展轨迹。在百年以来的课程目标中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突出。总体上说,我国课程目标关注的中心实现了由“政治挂帅”到“经济优先”再到“育人为本”的转变。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百年变迁

本文在统计1902-1948年间课程内容中的高频词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本阶段中,有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类词语出现频次较高,对于儿童学习内容的规定较多,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及学生知识的获得。1912年以前的教学内容以读经、讲经及中国文学为主,还注重诗歌的学习;1912-1916年以国文、读本为主;1923-1948年开始强调学生多方面知识的获得,如说话、阅读、作文、写字等,教学内容不断增多,也逐渐趋于体系化。1949-1956年的课程内容更加完善,根据学年来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同学年间的教学内容的递进关系更加明显,不同学年间教学内容的联系逐渐增强,同时开始注重阅读教学及教材的选择与使用。从1955年开始,在课程内容中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课型,分别是准备课、阅读课、汉语课、作文课、写字课。在教学上,更加重视阅读的教学,设置了较多的教学课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整个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因此在该阶段中,“教材”“课文”“内容” “阅读”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1963年版教学大纲中,“课本”“识字”“作文”“写作”等有关教学内容的词语出现频次较高。这是由于此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上划分成识字写字、课文、练习、作文四个方面。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识字,并为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其次,注重课文内容的选择,使教学拥有良好的凭借。最后,大纲还强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训练来巩固、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为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随之课程内容中“训练”“能力”等词语的表述也越来越多。在教学内容上,国家始终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重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强调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密切配合与联系,使学生能够在两者学习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之间进行灵活运用。从这一阶段课标的课程内容高频词统计中可以看出,“阅读”“课文”“作文”“思想”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这说明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与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的提升,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规定语文学科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基础内容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进入21世纪,我国在教育上启动了新一轮的课改。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程内容更加趋于现代、综合,强调学科间的联系,注重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结合。从该阶段的高频词统计中也可以看出来,“生活”“表达”等词语开始作为高频词出现,这表明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越来越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强调学生亲身实践的重要性与学习经验的获得,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目的的不同,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我国百年来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文件中课程内容的发展演进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通过对课程内容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情况及课程内容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文学社科、语文教育初步发展的时期,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四书五经”“辞赋”等为主的古代先贤的重要经文。1923年之后的各版本大纲与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说话等基本内容,从而课程内容文本中,“阅读”“作文”“识字”等词出现的频次较高。改革开放后所制定的大纲在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读懂课文”,这一要求改变了语文教学依靠教师讲解课文的局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一词出现了较高的频次。1985年后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出现及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开始被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了思想教育的内容。进入21世纪之后,“生活”一词开始作为高频词出现在课程内容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密切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21世纪之后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中,不再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而是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推动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我们还发现“能力”一词在1963年之后的每个阶段都是高频词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学生能力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语文教学由开始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统一,互相促进。

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文本的百年变迁

在1902-1948年间,“教材”“教授”“作文”“写字”“故事”等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由此可以看出1949年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强调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选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与掌握。“练习”一词出现的频次也较高,可以看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练习受到极高的重视。在1949年后的发展中,“教学”“教材”“语言”“阅读”等词语出现的频次较高,通过对课程建议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此阶段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中,非常重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内容也比较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在此阶段,尤为重视的是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强调教材的选用要与时代背景相关联,融入时代的元素。1963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建议中,主要提出了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的建议,还强调学生的实际训练,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在实践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与方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指出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别,做到因材施教。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為了适应社会时代的变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部在课程标准的建议文本中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建议。教学不再仅仅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掌握一些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发展自身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教育都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课程建议文本中便提出了对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渗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进入21世纪之后,“评价”“阅读”“能力”“考察”等词语的出现频次较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后制定的课程标准在建议文本的教学建议中,指出了更多关于阅读教学的内容。另外,在课程建议文本中不仅包含教学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等,还增加了评价建议,注重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还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之,1949年之前,在课程建议文本中出现的高频词大多是关于教学内容的词语,如“教材”“作文”“文字”等词语。而1949年后,建议文本中除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建议之外,还提出了一些对于学生发展的建议,如“能力”“思想”“习惯”“方法”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建议中由过多地关注教学知识开始向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变。改革开放前,课程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注重教师的教学。而改革开放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加被关注,因此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在教学建议文本高频词中出现了“评价”“考察”等词语,在课程建议文本中不仅包含教学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等,还增加了评价建议。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察,注重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的提高。课程建议文本的发展与素质教育发展的理念一致,语文教学由最开始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获得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发展趋势。建议文本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学中学生地位逐渐突出,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

四、研究小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奠基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与发展方向直接体现在课程标准文件中,通过对百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进行历史回顾与分析,清晰地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语文课程性质经历了从“工具性”到“工具性和思想性并重”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变化。随着课程性质的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也逐渐向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注重知识内容转向更加注重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在学习方式上,由死记硬背、灌输知识的现状转变为注重学生主动、自主参与学习。在课程功能上,由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参考文献

[1]李良品.对“语文”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2004,(11):4-5.

[2]胥永华.“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1,17(03):13-14.

[3]郭根福.从教学大纲的演变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J].江西教育,2001,(12):36-38.

[4]赖华强.课程标准里“语文知识”概念的演变[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11):95-100.

[5]聂鸿英.钱梦龙的教育理念对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借鉴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71-73.

[6]谢淑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26):33-34.

作者:王忠厚 刘亚楠 弋草

我国小学语文论文 篇3: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引言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以下简称PIRLS)是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IEA)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全球性学生阅读素养比较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PIRLS测评从2001年开始,每隔五年举行一次,至今已经举办过4次。从2001年至2016年的历届PIRLS中,每次新的测试都会根据上一次的测评结果对相关测评内容进行更新,这些变化一般是结合前一次的测评所得经验,同时结合现实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实时更新,以便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出学生的阅读水平。譬如,PIRLS2006将“阅读素养”的定义从“参与阅读者群体”更改为“参与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将阅读者的范围进行了限定;PIRLS2011增加了“课堂”及PrePIRLS;PIRLS2016则增加了ePIRLS以及PIRLS Literacy等。这些变化将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为我国创新阅读教育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引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手段、模式、途径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二、PIRLS2016阅读素养测评新变化解读

(一)阅读测试版本的新变化

PIRLS2016在总结前三届的经验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新的评价版本,分别为:PIRLS Literacy和ePIRLS。

1.PIRLS Literacy

PIRLS Literacy的设计是为了完善PIRLS 2016的测评框架。这一新的测评版本与PIRLS相比较,共同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测试的阅读文类及题目相同,均为两篇文章,即文艺类和资讯类;二是题型设计上相同,均为两种题目,即选择题和建构反应题(constructed-response questions)。二者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PIRLS Literacy测试的文章简短,且难度较低。这种降低难度的设计,主要是为阅读能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好的测量学生阅读成绩的方法。此外,在题型所占测试比例上,选择题和建构反应题在这两种测试版本中所占比例也有所不同,更多被用來测试阅读理解过程的低层次理解中的第一层,即“能直接找出明确的资料”(占50%)。PIRLS Literacy的出现,主要作用是更加完善PIRLS的评价结果,同时也扩展了量度的区间,可以获得更多详细的评价信息,这对一些国家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ePIRLS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文本的阅读已经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通过计算机来搜索和阅读信息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经合组织的PISA项目在2015年开始便全部改用计算机答题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测评。这种电子阅读测评逐渐加入到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中的趋势,更加符合学生的“互联网+时代”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同样,鉴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今社会的电子化趋势,PIRLS测评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电子文本阅读能力的考察。早在PIRLS 2011评估框架公布之时,便提出了对电子版本研究的设想,不过当时并没有得以实现。此次PIRLS 2016则正式加入了网络阅读能力(Online Reading Literacy,以下简称ePIRLS)测评。作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在线阅读测评,ePIRLS旨在评价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阅读的能力,即他们对网络阅读内容的综合与分析能力。

与传统的纸质测评不同,ePIRLS在阅读目的上仅关注学生“找寻并运用资料”。在阅读理解过程方面,ePIRLS则同样关涉到四种能力的测试。有关每种能力所占比例,ePIRLS与PIRLS完全相同,但不同于PrePIRLS和PIRLS Literacy。有关PIRLS 2016、PrePIRLS、PIRLS Literacy和ePIRLS四个版本用于阅读目的和理解过程的百分比对照,见表1:

此外,男女生在电子文本阅读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参与ePIRLS2016测评的1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1个国家和地区女生的成绩明显高于男生(国际平均差值为12分),仅意大利、葡萄牙和丹麦三个国家的男女分数相似(见表3)。

不仅如此,男女生在电子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在低层次阅读(检索和直接推理)方面,所有国家和地区均为女生成绩远远高于男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女生成绩高出男生32分。即使男女生分数差距最小的意大利和葡萄牙,这方面也呈现出6分的分差。不过,在高层次阅读(解释、整合和评估)方面,仍然表现为女生成绩明显优于男生的趋势,仅丹麦和葡萄牙二者分数相同,意大利的女生分数低于男生1分。(见表4)

此外,ePIRLS的目的不单单是将文字至于电脑上而进行的一种数字化阅读,也要求学生可以进行跨网站搜寻信息,并且理解其中的含义。ePIRLS2016的测试中,加入了一些广告来诱导学生。如果广告与阅读目的无关,则不予理睬。相关资料显示,在参与测评的14个国家和地区中,92%的学生没有点击任何广告(平均成绩为542),其中挪威、爱尔兰、瑞典、丹麦、加拿大、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家的学生在测试时较不受广告的影响,得分均高于国际平均值。而剩下8%的学生,则点击了至少一个广告(平均成绩为512),其中中国台湾地区分数最低,排在了末位。

(二)问卷调查的新变化

问卷调查主要是帮助PIRLS来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因素。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旨在发现影响学生现有阅读成绩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加有效地提高各个国家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往,问卷的调查对象包括所有参与PIRLS和PrePIRLS测评的学生、老师、家长还有校长。而PIRLS 2016问卷调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问卷的具体领域内容有更新;二是增加ePIRLS的问卷调查。

1.问卷的具体领域内容有更新

从PIRLS 2001第一届开始,问卷调查领域主要包括四方面,分别为:国家和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这一调查领域到PIRLS 2006增加了一项——课堂。PIRLS 2011的问卷沿用PIRLS 2006。到了PIRLS 2016,问卷保持与PIRLS 2011相同调查领域的同时,就各个领域内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细化、更新与补充(见表5)。

PIRLS2016的调查问卷内容较PIRLS2011有些许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几点:(1)国家和社区领域,PIRLS2016强调教师和教师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同时,还强调对课堂的监管实施;(2)学校领域,重视校长领导力;(3)家庭领域,则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早期阅读教育的培养,同时增加家庭学习资源的拥有量;(4)学生领域,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自信心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5)课堂领域,顺应时代发展,重视网络的运用。PIRLS2016加入“在线阅读教学”,这一项与ePIRLS的测试内容相呼应。

2.ePIRLS问卷的增加

ePIRLS主要通过模拟网络环境呈现给四年级学生类似真实的学校学习环境,并以此来评价学生使用网络来进行阅读的能力。每个参与该项测评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完成ePIRLS规定的测评后,需要随后完成一份5分钟的问卷调查。这一问卷旨在了解参与测评的四年级学生使用电脑的经验和态度,从而了解他们在线阅读能力整体水平背后的网络学习动机和经验累积的支持要素等。PIRLS2016的ePIRLS调查问卷共计四个问题,见表6。

三、PIRLS2016测评内容新变化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为UNESCO)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人口中已有近40%-50%已经进行互联网使用,以此来计算,那么世界人口将在八年内全部或几乎全部进入互联网使用中。对于现今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未来八年也意味着在他们中学毕业后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在线信息时代。因此,为了使其面对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做足准备,基础教育界应为此做出相应的措施。对于我国而言,语文课堂使用资讯和通讯科技的情况已日渐普遍。然而,电子学习如何与语文科目,尤其是阅读教学相结合,包括开发优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开发新的评估方式等方面,還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深入研究,以便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数字化教学的成效。

结合PIRLS2016在测试内容上的新变化。其中,ePIRLS这一新变化促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数字化阅读教学的趋势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单一且方法简单,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阅读。在数字化阅读教学趋势的发展下,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加注重以学生作为阅读主题的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泛读”“精读”与“趣读”三者有机相结合的模式。因此,我们充分积极推广“协同式阅读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其教学阶段共分为三类,即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重点是在现今的数字化阅读趋势发展之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在数字化环境下使学生有书可读。

首先,网络背景下的数字化阅读,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因此,在课前的消遣性阅读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强化认知发展,培养学生数字化环境下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有效处理网络信息而具备的甄别和自控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过程。

其次,数字化阅读环境容易造成学生的“浅阅读”,即跳跃式阅读,对网络信息的摄取所使用的方法是走马观花式阅读。因此,在“协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课后有自我反思与评价,及其成员之间的评价性交流。这一设计将会有效避免“浅阅读”的发生。从而可以提升数字化阅读的效果,养成学生深入阅读的好习惯。

再次,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协同式教学模式”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该模式下,小组阅读是关键。其中,课前的小组成员材料共享和课后成员间的评价性交流,均促成了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实现。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数字化阅读至关重要。教师在小学生进入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指导他们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数字化信息阅读,如何教会他们使用数字化阅读方法,及如何有效筛选有效的阅读信息等相关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artin,M.O.Mullis,I.V.S.& Foy,P.2015.PIRLS 2016:Assessment Design for PIRLS,PIRLS Literacy,and ePIRLS in 2016.MA: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Boston College.

[2]IEA.PIRLS 2011 Assessment Framework,2nd Edition [EB/OL].https://timssandpirls.bc.edu/pirls2011/framework.html

[3]IEA.PIRLS 2016 Assessment Framework, 2nd Edition [EB/OL].https://timssandpirls.bc.edu/pirls2016/framework.html

[4]UNESCO.2014.The state of broadband 2014:Broadband for all.Geneva,Switzerland: United Nations.Retrievedfrom http://www.broadbandcommission.org/documents/reports/bb-an

nualreport2014.pdf

[5]诸立尚.数字化环境下协同式阅读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诸立尚.数字化环境下协同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 科教文汇,2008(10).

[7]林芳.“数字化浅阅读”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教师教育,2017(8)

作者:王聪

上一篇:农药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纳米材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