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音乐文化产业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就其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音乐文化产业链,实现音乐品牌建设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品牌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品牌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论文 篇1:

简论我国少儿期刊的品牌建设之路

摘要:我国少儿期刊的发展必须走品牌建设之路:明确媒介功能是其基点,坚持“内容为王”是其关键,创新媒介形式是其重要因素,优化营销手段是其动力,突出少儿本位是其主体工程。

关键词:少儿期刊;品牌建设;路径;中国

少儿期刊,一般是指以少年儿童为主要目标读者对象的期刊。按照联合国有关“未成年人”的规定,其年龄段大致为0-18岁,或称学前至大学前阶段。少年儿童正值人生关键时期,还未完成身体和精神成长的任务,身心的发育变化是一生中最快最重要的决定性时期,其阅读适应性强但迁移性大,情感介入程度高但专注性弱;若从横向的层面考察,不同区域分布的少儿同龄群体,受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因素影响的情况各异,其阅读取向和兴趣爱好也呈现为动态结构系统,因而少儿期刊是一种“成长期刊”,其内容定位和市场细分的要求高,并具有一定的边界模糊性和整体策划的难度,诸如少儿自身的心理认知特征、知识结构、思维走向、媒介使用规律,少儿期刊与少儿成长的关系,教育改革与政策调整,人口素质与社会发展,少儿读者调查,媒介生态环境,少儿期刊与童年生态优化等,均应纳入分析的视野或参照。同时,少儿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直关未来,维系全局,其精神和情感易受传媒影响乃至潜在支配,少儿期刊作为其接触频率较高的媒体,在其成长和人格塑型方面,无疑发挥着比其他媒体更为重要的作用。建国初我国只有13种少儿期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洗礼和努力,从品种、门类、数量、规模、市场、布局到自身内在的质量和个性特征,均有良好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期刊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海飞先生分析,我国少儿期刊基本上是建国后创办的,其中改革开放后创办的占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新办少儿期刊20种,其中更名为少儿期刊的有5种,相对于中国期刊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少儿期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说明我国少儿的阅读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且少儿期刊的出版资源在逐渐得到深度开发,其数量结构在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从而保持了少儿期刊的出版生态平衡。同时,“21世纪初,中国儿童读物版权贸易占全行业版权贸易的20%,成为图书版权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综观我国少儿期刊的发展现状与基本趋势,其内在的媒介功能日益明显,媒介意义不断凸显,一方面,赋予了编辑主体特有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则要求少儿期刊自身不断提高内容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品牌经营之路。品牌是期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协调统一,是各种期刊因素的和谐化合,是长期打磨和锤炼的智慧和创造性结晶,其本质就是与时俱进地适应、满足和创造读者需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经济时代是品牌说话的时代。我国少儿期刊虽具明显品牌效力的名刊大刊不多,加之因袭的负担难以摆脱,在新一轮期刊大战与发展机遇面前,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品牌建设任重道远,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毕竟已具相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产业化步子的进一步迈开和集团化经营的到来,随着其内容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形式创新的拓展,必定产生少儿品牌期刊。在此,笔者拟根据自己的体认和思考,就我国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问题作初浅探索,诚祈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明确媒介功能是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基点

笔者认为,从本质关系而言,少儿期刊是少儿认知心理的媒介反映,是伴随少儿成长的一种特殊的信息生成,表征少儿群体的阅读取向,体现其精神价值追求,应从少儿期刊自身特定的媒介功能来认识其现状,把握其态势,寻求其发展对策,实施品牌战略必须以确定其媒介功能为起点。少儿期刊有特定的媒介功能,必须以“有益于儿童”为基本原则,特别是面对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巨大影响,电视改变了童年生态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教育环境,在光怪陆离的图像世界和影像虚拟空间面前,在商业意识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强化少儿期刊的媒介功能对于构建其品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其媒介功能体现在5个方面:其一,顺化认知功能。它是少儿感受生活、悟知人生、体认社会、了解自身,特别是顺应自身生命个体的成长特征(如阅读动机相对不明确,好奇心、探究欲强等)和社会生活的规律,进行启蒙认知,促进基本的心理发育,获取成长经验,丰富生活知识,逐步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其二,内化助长功能。这是由少儿期刊自身特质及其他多种因素决定的。传播学的集大成者美国的韦尔伯·施拉姆曾说,从为大众提供普遍教育的立场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是一所学校。少儿期刊则是一所特殊的媒介学校,因为其受众对象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应按一定的社会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读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促儿童成长,将知识、经验等内化于少儿性灵之中,让其与社会发展同步并获得相应提高,特别是促进心理和精神生命的逐步成熟,发挥出少儿期刊引导、帮助其健康成长的特有作用和效能。其三,美化娱悦功能。即引导少儿读者领悟社会人生的美好境界和生命的诗意,追求愉悦感,张扬属于少儿本身的美质,让其在轻松自在、怡然自乐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得到启迪,从而焕发激情,产生动力,拥有积极有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少儿期刊有独特的内容表述方式和形式支撑技巧,张扬少儿的快乐和自由,并从中领悟深层的人文思考。美化娱悦并不意味着只满足、只适应,而是正当地满足,有标准地适应,最终目的是通过磨砺洗化而获得提升,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其四,优化设计功能。少儿期刊以特定的领先的内容和平朴易知、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思想意识“武装”少儿读者,以适应其审美情趣和成长需要的形式吸引少儿读者,使之在发展认知、完善自我、促进生长、带来愉悦的同时,不断追求人生的优化之境,设计自己的未来之路,构筑美好的蓝图。这就要求少儿期刊以独特的“儿童食品”引发幻想,激活想象,培育创造力,长才干,增智慧,在潜移默化中使少儿读者树立高远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生命能量,获得最优化发展。这是少儿期刊的深层功能。因为最优化发展才是人才成长的坦途,是人的自由全面而可持续发展的集中表现。其五,信息传播功能。这是所有媒体的共通本质,但少儿期刊的信息传播应该适应和切合少儿成长的要求,发现、了解、研究其身心特点,把握其兴趣、爱好,因为少儿身心发展明显具有连续而又间断、定向而有序、不平衡且有差异的过程化递进特点,其信息传播应有明确的区间指向和针对目标,必须作明晰的内容细化,同时在传播技巧上围绕“少儿中心”下功夫。

二、坚持“内容为王”是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关键

少儿期刊的内容是其媒介功能的一种符号化、载体化的现实表征,是对媒介功能的编辑处理和传播转化。内容的

定位与质量是少儿期刊发展与品牌建设的关键。在所有媒体形态中。少儿期刊“内容为王”的特点尤为重要,因为少儿成长的生命滋养中,首要的影响因素是健康有益的内容。当然,少儿期刊每个时期的内容定位均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我国少儿期刊偏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指导、文化教育;在90年代中后期,则注重综合创新,把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在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追赶其思维和心理变化步伐,改版、缩短刊期等就是其具体表现;从90年代后期至今,则趋向内容的细分与个性化定位,将少儿的成长规律作为少儿期刊发展的主线与内核,不管是哪一门类的少儿期刊,均瞄准特定的少儿读者群体,以新锐的办刊理念进行内容策划,逐步形成引导少儿成长、制造少儿阅读需求和引导校园生活的主流刊群。我国少儿期刊的内容定位整体上反映了其媒介功能特质,主流倾向与少儿成长规律相统一。有些期刊直接以少儿成长为中心内容,抓住其成长特点作为内容板块,以适合少儿口味的独特话语形式予以表现,其主流格调和基准内容直接面向少儿成长的中心主题。笔者认为,少儿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强化其内容质量,走品牌建设之路,具体而言应从5个方面作内容的提升。其一,使内容分布与品种结构渐趋平衡。即克服内容分布上存在的品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对目前较为缺少的科幻类、娱乐类和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方面的期刊,对市场潜力大的画刊类、动漫类期刊,对相对于社会科学而言较为偏少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期刊,对于一度滑坡的少儿文学期刊,应予以重点扶持与发展。比如,文学作为少儿心灵的绿洲,作为最具创造活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在少儿期刊中所占比重不够,应进一步得到重视。其二,突出现实性与时代感以更新内容。因为少儿接受新事物快,反应灵敏,有时还是时风的造就者,是阅读潮的引领者,但有的少儿期刊不能适应少儿的这种特征,不少内容滞后于少儿的阅读需求。现代少儿生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必然要求以满足生活其中的少儿的需求为己任的少儿期刊具有内容的时新性。当然不能一味以时新来刺激读者,诱发读者阅读、购买欲望,但在开放和竞争的阅读时代,在坚守少儿期刊媒介功能的前提下,在解读、演绎、跟踪时尚的同时,应以高品位的文化含量和人文精神等先进因子吸引和提升少儿读者。其三,改变对内容选取与效果期待的片面认识。我国少儿期刊在内容选取与效果期待上重德育轻愉悦,在功能实现上存在片面认识。少儿读者普遍逃避期刊的说教味,应加强反映少儿自身生活的内容,让其在感同身受中寓教于乐;鼓励少儿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既以之使儿童获取必要和充分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发展其对赖以成长的世界的认识能力,又以之使少儿获得有益的娱乐资源,协调少儿心理,进行伴随性学习,在轻松自由的媒介环境下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获得自我统一的元素。其四,使内容表现适合少儿成长要求。娱乐是少儿的天性。要了解儿童的媒介兴趣,掌握其媒介使用规律,既尊重其对媒介内容的自由选择权利,又采用适合少儿认知与阅读特点、生活追求与情趣取向的内容表现技巧和传播方式,既注重现实性,又讲究艺术性;既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又找准内容表述的少儿适应点,使之易读,追求内容的真善美,使之可读,注重内容的底蕴与意味,使之耐读。其五,进一步克服同质化倾向。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少儿期刊的定位更加理性,目标读者更加明确,努力实现差异化发展,通过专门化的内容细分和不同年龄梯次的形式创新,来提高质量,张扬个性,高举特色发展的旗帜。但我国少儿期刊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土壤,竞争机制难于培育,同质化倾向自其产生起便一直存在,且难于克服,仅从刊名就可明显看出这一点: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都办有《少年文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都办有《少年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办有《当代小学生》、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办有《当代学生》,济南出版社有《中学时代》、山东出版集团有《中学时光》、福建教育学院有《中学生时代》;浙江教育报社有《小学生时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有《小学时代》、新疆教育出版社有《小学生时空》,等等。刊名是期刊内容定位和目标读者的集中反映,在出版产业化的期刊营销时代,刊名同质化带来的问题日益凸现,是少儿期刊管理和少儿期刊生态系统优化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三、创新媒介形式是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

丰富有意义的内容离不开生动多样的媒介表现形式,少儿期刊尤其如此,在内容传播的主导下,如何使其媒介形式与少儿的视觉特征和审美趣味相适应,与内容相统一,是其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创新的媒介形式,其内容才会进入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期刊本身才会拥有起飞的翅膀。我国少儿期刊带着沉重的教化功能走来,负载着厚实的思想道德信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整体形式单一,装帧设计和版式语言等期刊外在形象沉稳平朴。从90年代中期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少儿期刊在竞争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其形式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代科学手段和先进出版技术的运用,更使其媒介形式的创新插上了轻盈而有力的翅膀。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我国少儿期刊更应从5个方面进行媒介形式的创新以推进其品牌建设。其一,在局部优化与整体美化的统一中把握其形式特质,既在期刊整体设计和风格、氛围上体现少儿的阅读特点,又能在单个故事、典型材料、一个画面、几个形象上做足文章,形成点式刺激源,从点上增强形式张力,与整体达到和谐,切忌以整体掩盖局部,以面压过点,或只重故事及其情节等内容本身,忽视期刊的基本元素,而要认识到少儿读者的思维是有序的,总是在自由阅读中寻找其整体感和有序感,追求期刊的整体形象美。其二,在整体办刊上做到创变与稳定的统一、变化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变”是近几年少儿期刊形式走向的大势,从封面设计到整体装帧,从专栏策划到版式语言,从文字布局到图片使用,从编辑手段到印刷用纸,均体现了一种变的特征。“变”是创新的表现,符合少儿读者阅读之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特点,但“变”必须给读者一种心理准备和可接受的沉积期、过度点,保持与读者的亲切感、和合力,切忌与少儿读者产生心理隔膜。尽管少儿的思维迁移较快,心理适应较强,但有关调查显示,全球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发展出一种对偏好期刊的忠实度,编辑主体应在“变”与“定”的动态平衡中追求和保持这种忠诚度。其三,科学处理图与文的搭配比例,并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予以区别对待。由于现代各种媒体对少儿阅读的影响,特别是读图时代的来临,加上少儿阅读本身的亲图片特点,近些年来的少儿期刊整体上增强了图片数量,提高了图片质量,有的甚至是图配文。但不同年龄段的少儿读者对图片的需求各不相同,应在版式设计和编辑策划中把握好两者的使用度,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

彰,既用图大胆,想象力强,又比例适度,和谐有序;如果图片过剩,就会造成信息的空缺和审美的疲劳,同时使少儿读者养成浅阅读倾向,丧失对文字深刻性的理解力,形成图片依赖症。其四,既拥有开放眼光又依乎中国特质。少儿期刊媒介形式的创新,必须顺应世界出版大潮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开放办刊,引进国外一些卡通与动漫形象,像米老鼠、大力水手、美少女战士、火影忍者、樱桃小丸子等,以丰富其表现形式和编辑手法,进行形式创新,适应少儿的阅读需求,激活少儿的审美思维,彰显期刊的活力,同时洋为中用,使国外先进的期刊表现形式与中国本土化要求相结合。其五,在动态平衡中求得审美化的版面空间和形式创意。疏密有间,信息适中,内容适量,充分考虑少儿成长的特点,这是少儿期刊形式创新的基本要求。简单的是最有力的。在少儿期刊版面表现方式上,正确处理少与多、单与复、疏与密的辩证关系,疏密有致,错落自如;切忌字体偏小,字量偏多,页面刺眼,最好不要使用整体彩色背景或有色字体,背景与字体不宜反复变化,而要穿插必要的转接起承和阅读提示,提高编辑含量,让少儿读者在轻松、自由的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四、优化营销手段是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动力

我国少儿期刊大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而创办,明显烙上计划经济的印痕。2003年报刊治理整顿,原则上淡化或断绝了依附关系,但并未完全消除其深层影响和一些隐形运作。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强劲的经济大潮和无情的市场竞争中,我国不少综合类少儿期刊经过艰难的阵痛和裂变后开始分版,读者对象与目标市场进一步明确,发行状况得到改善。而面对农村税费改革,教育“减负”、“治乱”和中小学校收费“一费制”、“免费”等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行环境不断紧缩,少儿期刊的发行面临种种改革,必须优化营销手段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少儿期刊的发行和销售,主要采取自办发行、邮局发行、自办发行与邮局发行相结合这3种方式。除邮局发行较普遍外,有些仍巧借行政手段或直接进入学校发行,也有通过二渠道发行的,较之成人期刊,少儿期刊市场的完善还需进一步努力。其一,更新营销理念。我国少儿期刊较其他种类的期刊,相对封闭,地方保护明显,其市场营销的道路并不平坦,加上体制的规限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少宣传和策划的办刊方式,营销理念滞后,市场发育较慢,适应能力弱,发行渠道开拓不够,因此第一步就要从营销观念的更新入手。其二,价格决策要符合少儿读者的消费特点。我国少儿期刊大多以低价位运作,2002年平均期定价为2.05元,2005年平均期定价为3.208元,由其特定的读者对象所决定,不可能像时尚、财经、计算机等类型的杂志那样豪华、高价位,在价格决策上要始终贯彻价廉物美的原则。其三,广开发行与销售渠道。我国少儿期刊一直重编辑轻经营,重内容轻策划,发行渠道较单一,二渠道等灵活的发行形式尚未完全成型,市场潜力大,但并未开发,且并不规范,特别是行政部门的介入,不利于市场发育,无法调动营销的主动性、自觉性,难于形成真正活跃的市场和竞争局面,必须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影响力,增加知名度,如读书活动、夏令营、读者俱乐部、作者讲座、读者座谈等,并在跨媒体互动中整合资源,形成发行与销售的良性局面。其四,从广告营销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少儿期刊自身的特质、功能及其读者对象,决定了其广告营销的难度,编辑、策划者应掌握少儿心理特点,进行广告形式的创新,使广告和期刊整体风格一致,易于接受,并实现互动。仅依靠组织相关活动来取代广告的功能,很难打开实质性的营销局面。广告竞争既是少儿期刊品牌的竞争,又能在这种竞争中打造品牌期刊。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由于其品牌效应,少儿读者对它形成了相当稳定的忠诚度,广告效应自然扩大,达能、雀巢、乐高以及企鹅出版社等世界知名的大广告商争相与其合作。其五,把握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特征与阅读水平。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是其认知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包括阅读需要、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效果等,是其阅读和购买行为的更为内在的影响因素,也是较之成年读者更难把握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急需开展少儿阅读心理的调查研究,把握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特征对于少儿期刊的市场开发和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六,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我国少儿期刊已融入中国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时代大潮,迈开了市场化的步伐,由编辑主导型模式逐步转向编辑与经营并重的状态,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期刊模式向市场竞争转化的过渡后期,最终必将自觉地走向产业化发展阶段,待到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形成,少儿期刊便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经过了以发行为龙头的经营尝试后,已初步提升到营销贯穿始终的层次,在期刊的整体运作中实践“全员营销”和“全程营销”,是一次飞跃性变化,形成了以编辑为基础,以发行为龙头,以营销为中心的新模式,培养编辑对市场的感受力,增强主编对期刊发展的执行力,’探索了少儿期刊市场化的道路,启示深刻。其七,借鉴国际期刊营销的新经验。在新的媒介经济背景下,外国资本和传媒集团在中国“攻城掠地”,一些海外的少儿读物或有海外资本背景的媒体,正前所未有地对我国少儿期刊形成挑战和冲击,其办刊理念新,经营方式活,资本强势融入,不断渗进我国少儿期刊领域,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顺势而行,学习、借鉴国际期刊营销与发展的好经验、新理念,融入国际少儿期刊发展的大势之中,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整合流通市场,优化利益布局,自觉增强营销中的造血功能。

五、突出少儿本位是少儿期刊品牌建设的主体工程

由其特定的媒介功能决定,少儿期刊的发展必须体现少儿的认知特点,突出少儿成长的主体地位,符合少儿的成长规律,既考虑其成长的阶段性,又把握其发展的全面性,适应其阅读的差异性。我国少儿期刊的品牌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少儿本位:其一,面向现实办刊。即在内容选取上体现少儿的主体性。期刊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符号化反映和文本化载体,必须紧跟现实的发展和少儿的成长实际,贴近少儿的生活,贴近少儿的心理,贴近少儿的情感取向,从现实中找话题,从生活中定专栏,而且少儿的身心变化快,期刊传播的信息直接影响其人格构建,少儿期刊必须在进行正面引导和提升的同时,树立一种开放的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深入少儿的实际生活之中,从中提取主题,凝练哲理,寻找激情,发现诗意,把少儿期刊真正锻炼成属于少儿自己的、富有少儿情味的期刊。其二,善于培养少儿作者。即在作者队伍建设上突出少儿本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声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追求,并非老一代的、成年的作者不能为少儿写东西,而且应该大力将他们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少儿读者,但现在我们的少儿期刊对新作者重视不够、培养不够、发现不够、用心不够,应更多地

让少儿自己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写自己的文字。充分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精心打造原创品牌,把本来属于少儿的期刊还给少儿自己。这样,更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产生共通的心理效应,也有利于期刊自身的发展。其三,在读者互动中体现少儿本位。读者参与办刊,编辑与读者建立起心息相通的关系,在与读者互动中推动期刊发展,是现代期刊策划的重要举措,在走向市场化的特定语境下,读者的声音分外引人注目。少儿期刊的读者群特殊,其思维、知识结构等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作用。在举办各种活动时,应广泛让少儿读者参与;在改版、扩版时,应举行读者座谈会;在刊物评价中,应建立联系信箱,等等。少儿读者热情高,勇气足,往往能对刊物直抒己见,坦陈自己的观点,一旦化为办刊的动力,对期刊的发展极为有益。其四,从关心少儿身心健康中体现少儿本位。少儿期刊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少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有77.9%的中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等等。另有资料显示,“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由于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控制能力都相对较弱的群体,易受不良影响,直接造成心理疾病。少儿期刊应主动肩负起这一教育的重任,在期刊布局上增加对少儿进行心理教育的专门期刊,在内容安排上注意强化相关主题,并渗透健康引导这一主导思想。同时,在童年生态、成长环境遭到破坏的现实情状下,要倡导阅读活动,从公益事业的角度广泛进行阅读推广,建立少儿期刊与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机制,让广大少年儿童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五,在满足少儿读者需求中突出少儿本位。需求决定供给,读者决定布局。核心读者群的共性需求决定期刊的基本内容。读者的现实消费决定少儿期刊的市场走向,读者的市场潜力决定少儿期刊的发展方向,从中既可折射出其发展优势,也可透析出诸多问题。影响少儿读者阅读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网络等新媒体因素、家长与教师因素、一定的社会思潮、流行心理与大众阅读水平等,而最为关键的,是少儿期刊自身的吸引力和品牌魅力。在少儿不同的年龄段,期刊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力各有不同,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少儿有不同的阅读心理特点;而不同种类的期刊,其内容和形式因素又有不同的阅读效应,因此,编辑主体应根据不同的阅读取向与阅读需求来设计和打造期刊产品。其六,努力培养优秀的少儿出版人特别是编辑。只有不断加强编辑主体自身建设,才能确保对少儿主体地位的突出。相对来说,少儿编辑的角色定位更有特殊性,其专业化要求更高,因此队伍建设更加重要。在当前,少儿期刊编辑特别应该具有少儿本位观,了解少儿心理,把握少儿思维特征,理解少儿的成长及其规律,从少儿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选内容,从少儿需求的层面进行期刊策划;应该树立关爱意识,真正热爱少年儿童,从爱的角度来服务其读者,呵护童心世界;应该拥有适应少儿的知识体系,举重若轻,化难为易,平朴易懂,其表达方式具有传播的可接受性;应该懂得少儿教育,具备少儿文化修养和少儿编辑的职业性格,把握少儿媒介规律。只有如此,少儿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确立,才能满足少儿的精神成长和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少儿期刊品牌建设才拥有厚实的发展根基。

(责任编校:彭大成)

作者:周国清

品牌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论文 篇2:

浅谈音乐文化产业链中的品牌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文化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音乐文化产业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就其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发展音乐文化产业链,实现音乐品牌建设成为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对音乐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问题展开详细分析,首先结合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现状对该产业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音乐文化产业链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分析,最后着重对加强音乐文化产业链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展开详细论述。通过本文的理论论述提出对音乐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主观看法,旨在更进一步认识该产业链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文化;文化产业 ; 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文化水平,同时丰富了人们生活,也有力的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音乐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空间。就目前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形势来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中,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长远发展性,实现音乐产业品牌建设。下面本文从学生的角度阐述音乐文化产业实现品牌建设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进一步了解该行业成功实现品牌建设。

一、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现状

通过音乐能够更好的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对推进我国整体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一)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在上世纪初我国的音乐文化产业开始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国精神文化建设项目大力开展,音乐文化产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盗版”、“数字”的冲击和影响,使其发展之路充满坎坷。由于音乐文化产业的盗版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该产业的规范发展。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数字音乐成为音乐产业中又一挑战[1]。同时由于国外音乐的强势进入,更加剧了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困难。

(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音乐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为消费者供给音乐享受的一个行业。在产业发展中要始终明确,该产业的发展目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利益获取。该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分支,即文化产业中艺术产业,其发展形势直接影响艺术发展趋势。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明确,能够促进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丰富多样。

(三)音乐文化产业结构

在音乐产业发展中,音乐文化产品的营销是其发展的核心,主要的流通方向和流通目标位音乐消费者,也可称为受众。一个产品的生产就要依据市场原则发展,音乐产品生产同样是根据市场原则以及消费需求进行合理生产。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产品设计是重要过程,即为音乐产品创意环节[2]。通过创意设计,实现新的产品,其实就是进行新一轮音乐传播链条设计,促进音乐文化产业链更好发展,最后达到营销旺盛,传播良好,产品畅销的目的。音乐文化产业的主要流程结构如下图1所示:

二、音乐文化产业链中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品牌产品经营基本保证

品牌建设的基础是在产品经营的基础上的,只有消费者对某一消费产品有所认可,并发现该产品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形成品牌。举个例子,珠江钢琴作为国内知名的钢琴品牌,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周全的售后服务、适中的价位为人们所共睹。珠江钢琴是代表着珠江乐器集团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品牌[3]。消费者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或服务加以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此时,品牌就成为消费者与产品中产生联系的纽带戚为它们判断产品优劣的价值标准。如果把品牌树立成某种文化的象征,既某种产品消费文化中的第一品牌,他将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心智,消费者因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而对产品所表现出反复购买的行为,必将带来产品销售力的提升,使企业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

(二)品牌建设满足消费者需要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中等阶层。这个阶层是有事业、有文化、有品位,高雅音乐消费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企业家们对目前音乐消费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KTV,更多的是选择具有档次的音乐厅,或通过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贵宾的接待[4]。这种方式更能够体现他们的品位和地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事实上,品牌能反映消费者的生活理念和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在消费者心中,使用一个品牌不仅是满足物质使用的需求,更希望借此体现自己的价值观、身份、品味、审美情趣等。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没有时间了解五花八门的音乐文化产品,商家们只要在这一产业中树立品牌,就可以减少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所需要的分析商品的心力,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品牌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

目前音乐文化进入了消费时代,在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价格战显然是不明智的。音乐文化产品本身的降价空间就小,如果企业大大减小盈利,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商家们在品牌的层面上进行竞争,选择了正确的细分市场,以自己的品牌进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女士创作的两套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和《藏迷》,无疑是原生态歌舞剧中的一个最响亮的品牌。基于这种优势,《云南映象》和《藏迷》在各地演出总是场场爆满,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未来音乐文化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音乐文化产业的商家们必须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创造品牌或增强品牌强度上,才能在消费者心目建立产品的独特形象,这是产业谋求发展的必然之举[5]。

三、加强音乐文化产业链中的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确定品牌建设核心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这个品牌的核心,也是确定一个品牌的灵魂。在明确品牌核心的基础上对品牌建设每个环节展开有序的指导建设。在品牌管理中,一切是以核心价值为指导基础的,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消费者消费[6]。就目前音乐文化产业链中企业品牌核心价值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很好的诠释品牌核心价值,只是流于形式将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广告语中。这种方式对树立有效品牌形象不具有长远意义。

在诸多成功音乐品牌中研究发现,大多成功品牌都将其核心价值彻底融入于品牌文化中,使品牌宣传紧紧围绕其核心价值,成功获得广泛且固定的消费人群。以“玛克思大爬梯”来看,其主要品牌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音乐激发年轻一代人的激情,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不断摸索,像爬楼梯一样,不断认识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 [7]。在长期探索和积累中,使品牌价值更加坚实,品牌传播和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品牌投资本身就是一件长期工程,因为品牌所带来的收益也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在品牌经营过程中,要注重诚信作用,避免出现为短期利益而生产不合格产品,这将直接影响品牌信誉度。

(二)品牌建设的准确定位

品牌,是企业树立的,主要是灌输给市场的,但要想实现品牌效应,依靠品牌力量获得利润,主要还是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为保证品牌建设具有实效性,要注重其准确的定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音乐企业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量身定做其企业品牌。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市场发展中进行细分,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8]。

由于我国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多企业的市场细分尚不明显。在这个产业链中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要准确把握自身的细分市场,在产品营销中具有针对性和倾向性,促进品牌建设的成功实现。在实现了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品牌定位后,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经营。正因为目前音乐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很多企业想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进行高速发展,以掩盖某些细节的不足。这种方式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细节掩盖,但一旦受到市场影响或外界因素挑战,将会发生突变。这种现象给企业带来的灾难将是不可预测的,甚至完全摧毁一个产品品牌。

(三)品牌人性化服务

在经营管理和销售过程中,人性化是被放在首位的原则,这也是证明只有满足人性化特点才能使品牌文化具有竞争力和市场。人性化通常是包括两个方面:

①人性化管理。以人性为管理出发点,管理中对员工尽量贴近人性化,在尊重和关爱员工的过程中提高管理效率。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善于管理人才能够促进企业更多利益的获取,推进企业长远发展。以“华谊兄弟音乐”为例,在进行员工管理中,建立薪酬福利制度和激励制度,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员工整体水平。该企业员工反应,在工作过程中渴望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和企业共同进步。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效激发了员工责任意识,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9]。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有效激发人才的自身价值,满足员工需求,调动工作积极性,才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企业品牌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②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主要是指最大限度的实现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平等。企业以人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解消费者困难,能够及时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使消费者在舒适的消费环境中消费。此外,企业要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继续进行有效互动。这种方式既使得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得到有力提升,同时消费者的反馈也更有利于品牌完善和发展。深入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才更具发展潜力。

(四)加强现代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传播手段的丰富,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也要注重其现代化管理,结合网络资源进行经营和销售。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和手段,建立音乐网站,开展网上音乐相关产品销售。目前很多音乐产业投资者已经投身于该行业中,就此形势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文化部对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持支持意见,有力推进了我国原创音乐水平的提高,促进网络音乐发展,同时也规范了音乐发展环境,为音乐创作和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要积极开展网络音乐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目前很多音乐文化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不断创新和开发新的内容和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产品。为推进品牌建设,促进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要在网络环境下努力挖掘行业潜力,促进品牌发展更加成功。

结束语

在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中,实现品牌建设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成功的音乐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能够体现出一个音乐组织的价值,同时也代表了这个音乐组织所具有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有效实现品牌建设,音乐文化产业商家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品牌设计,为品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产品更加优质,不断扩大消费市场。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商家投入,使音乐文化产业链不断壮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只有通过品牌经营策略才能有效增强商家的竞争力,形成特色优势,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腊妹.城市音乐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以北京平谷区“中国乐谷”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07(25):112-114.

[2]佟雪娜.音乐文化产业的构建——基于中外数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交互视野[J].音乐传播,2013,06(30):110-112.

[3]邱旺健.浅谈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青春岁月,2013,12(23)102-104.

[4]胡军,黄钟.“经忏丛林”的道乐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关于武汉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下思考[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4(25):99-103.

[5]来扬博.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和地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音乐时空,2013,12(30)89-91.

[6]金鑫宇.试论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互关联与影响——以陕西宝鸡市和榆林市义务教育中的本土音乐课程为例[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3(04)

[7]高翔,陈辉.音乐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研究——以燕赵音乐文化资源为例[J].黄河之声,2013,11(08):321-323.

[8]周梦楠,周民.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J].艺术教育,2014,03(01):256-257.

[9]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01(15):65-67.

作者:甘甜

品牌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论文 篇3:

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效应统计研究

摘 要:文章以生产函数为模型框架,以我国2013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部分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适度扩张是企业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前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率提升效应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报酬正处于递减状态。根据分析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产出效率;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连锁零售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市场大肆崛起,连锁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2013年,我国连锁零售业的门店总数达到20.4万家,相比21世纪初期增长了6倍~7倍;连锁零售业销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相比21世纪初期增长了10倍以上。按照目前的普遍观念,零售企业连锁经营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通过大批量大规模采购,缩减成本,进而降低市场价格,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二是通过核心企业隐形资产及管理方式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营销成本;三是通过整体策划,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四是通过连锁经营,实现内部专业化分工实现企业管理层的绩效收益进一步放大。通过这些优势的发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产出效率。

对于一些国际零售巨头,像沃尔玛、家乐福等企业,即使经营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仍处于不断对外扩张的过程,这也说明了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之间整体规模差距悬殊,且市场上存在大的零售企业越来越大,小型零售企业生存愈显困难的局面,这似乎也说明了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张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出效率。为了验证这一推断在我国是否成立,本文选取一定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方法

1.基本模型

对于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模型方法,即看成零售企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定量分析。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本框架,构建反映零售企业内部要素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Y=AX1k1·X2k2·X3k3·…·Xnknε (1)

其中,Y表示零售企业的产出水平,Xi表示零售企业第i个要素的投入力度,ki表示第i个要素对产出的弹性系数,A表示常数项。ε是随机误差项。这里先假设短期内零售企业的规模报酬是不变的,于是所有产出弹性系数之和为1。为了定量分析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以零售企业从业人数为份数,两边同除以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得到以下变形:

Y/L=A(X1/L)k1·(X2/L)k2·(X3/L)k3·…·(Xn/L)knε (2)

其中,Y/L表示零售企业单位劳动力产出,用于衡量零售企业的产出效率,Xi/L表示零售企业的单位劳动力要素投入,简记为xi。由于模型中的产出弹性系数不变,因此仍可作为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

对式(2)两边进行对数处理,可得到对数线性模型形式如下:

lnY/L=lnA+λ1lnx1+λ2lnx2+λ3lnx3+…+λnlnxn+ε(3)

2.指标选取

以上模型共涉及了产出效率和要素投入两类变量,包含零售企业产出、零售企业从业人员和零售企业各要素投入指标。由于本文着重分析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因此这里要素投入可简单表示为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规模。指标设定如下:

(1)产出指标:从理论上说,零售企业经营的产品就是为媒介商品交易提供服务,若单从服务而言指标难以量化,因此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衡量。由于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名单表中只提供了销售额这一产出指标,因此本文也将采用销售额作为零售企业产出的代理变量。

(2)从业人员指标:该指标比较直观,可采用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表示。

(3)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指标。对于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表征,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第一,零售企业的门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零售企业连锁经营的数量规模;第二,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从就业层面反映了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因此,本文采用零售企业门店数和从业人员数共同反映连锁经营规模。

但由于前面模型中各个变量已通过从业人员进行单位化,因此可与连锁经营规模中的从业人员数相抵,最后,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指标可简化为单位从业人员经营门店数量表示。

(4)控制变量指标。由于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对连锁经营规模有着不同需求,因此零售企业的业态类型对连锁经营产出效率可能产生影响。在所有零售业态中,超市的门店数、从业人员规模都较高,且超市比专业店更具规模,因此本文采用超市业态作为控制变量。该变量为虚拟变量,若零售企业属于超市业态,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零。

根据以上指标设定,构建新的模型如下:

lnY/L=k0+k1lnN/L+k2D+ε (4)

于是,式(4)便是反映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影响的计量模型。其中,Y/L表示零售企业单位劳动力产出,N/L表示单位从业人员经营门店数量,D表示零售业态是否为超市的虚拟变量。

3.数据样本

本文以我国2013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为样本,由于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中各企业的门店数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苏宁云商集团的门店总数达到1626家,联华超市的门店总数达到4600家,但是宜家家居、维客集团等企业的门店数都不足20家。于是,本文选取我国2013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中门店总数超过20家的企业作为样本,样本数为83家。

三、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

利用Eviews6.0软件,对式(5)代入数据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回归结果

注:***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

首先观察模型回归结果的显著性。很显然,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是非常显著的, 而且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F统计量也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本次回归的总体效果是良好的,且所有解释变量作为一个整体,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其次观察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系数:lnN/L的系数为0.685,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了在选择的样本企业中,连锁经营规模的提高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由统计结果可知,2013年我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达到2.04万亿元,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接近9%。当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总门数达到9.5万家,同比增长7.6%,新增门店数6600多家。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连锁零售企业的规模大小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的适度增加,有利于降低企业经济运行的成本,不断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企业规模的增加也伴随着企业内部组织不断调整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不断引进,管理模式也逐步升级,种种因素的相互叠加,促进企业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也就是说,连锁零售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张,是企业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的系数值小于1,根据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我们认为当前连锁零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报酬并不是递增,而是递减。由此可见,即便连锁零售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张是企业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率提升效应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根据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现状特征来看,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同质化竞争环境、缺乏新技术应用、外部经济不景气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规模效益发挥的重要因素。从技术因素角度来讲,当前我国大部分连锁零售企业仍无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模式,即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的任务依然严峻。数据显示,即便2013年我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中有67家企业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在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但总体上网上零售市场仍未得到普及。2013年开展网上零售的百强连锁零售企业中,线上零售额占企业总零售额的比重仅为3.7%。

再来观察超市虚拟变量的系数。由表1可知,虚拟变量D的系数为0.851,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了在我国,超市经营模式对连锁零售企业产出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非常显著。这个结果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超市经营方式比其他零售业态更能促进连锁零售企业产出效率的提升。在2013年我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前十位中,超市企业占有超过七成的比重,可见当前超市业态是我国连锁零售业的主力。由表2可知,从2007年至2013年,我国超市门店总数的份额基本维持在19%左右,高于除专业店以外其他业态门店数,由此可见超市业态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框架,以我国2013年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中门店总数超过20家的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连锁经营规模对产出效率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明,连锁经营规模的提高对企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即连锁零售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张是企业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效率提升效应也面临一系列的瓶颈,影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规模效益的充分发挥,当前连锁零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减状态。与此同时,超市经营模式对连锁零售企业产出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也非常显著。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未来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继续做好战略调整,同时政府部门应继续为连锁零售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强化连锁零售企业规模提升质量,进一步促进连锁零售企业产出效率提高。第一,逐步在我国零售企业中树立起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第二,通过强化连锁品牌经营、强化物流配套建设,不断提高零售企业科学经营水平;第三,不断加强零售业人才培育,提升零售业运行的软环境;第四,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加强网络零售渠道开发,扩大连锁经营的新途径;第五,优化零售业态内部结构,特别注重连锁超市经营规模与层次的提高,提升我国连锁零售的硬实力。

参考文献:

[1]Bijman J, George H. Cooperatives in chains: 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in the Dutch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J]. Journal on Chains and Network Science, 2003, 3(2).

[2]徐少丹.基于多维度视角的零售业态变迁分析——以中国和日本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0).

[3]魏国辰,陈霞.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服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27).

[4]姜友林.新时期我国连锁零售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3(35).

[5]杨丽.零售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企业的对策[J].商业研究,2011(9).

[6]宋倩,王能.互联网条件下国内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电子商务,2013(3).

作者:贾宝鑫

上一篇:商务交际英文书信写法论文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