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论文

2022-04-25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期,且这种情形还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呈上升趋势,公共安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及前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给全社会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型,是人们对所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难以预测的突发灾害事件的通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论文 篇1:

公共服务视角下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服务;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对策

随着服务型社会建设的提出与实施,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各行业发展新的价值走向与重要机遇。高校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阵地,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大潮中去。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高校档案馆更应该发挥其公共服务的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不断提升,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是从公共服务视角来研讨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却显得不足。在实践进行中,很多高校从公共服务视角推进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索得不多。因此,从公共服务视角探索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公共服务与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关系

为社会、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坚定选择,这为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走向和发展契机。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其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与师生。

1.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纸质化办公到现代的电子化办公,高校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方式也逐渐由机械化转为智能化,它从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给高校档案公共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更彻底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同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档案的需求更加丰富多元,高校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智能也能进一步拓宽。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就强调要着力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其中,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包含了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助力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档案信息服务,这些都说明了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建设电子档案等。可以看出,高校档案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拓宽公共服務渠道。在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下,公众可以通过网页、APP、微信等多种渠道享受档案服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服务场景。其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丰富服务方式。传统高校档案馆提供的公共服务较为单一,通常包含档案信息的提供和展示,在信息化服务体系下,能够实现如VR展览、个性化档案推送等各种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因此,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与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共服务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和发展趋势,而另一方面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二、从公共服务视角审视目前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馆作为一所高校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部门,其信息化建设应积极为提升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社会而努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信息安全遭受威胁、服务意识匮乏等方面不足的地方,影响了其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1.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公共服务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注重的还是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即数字档案建设、线上归档等等,其基础设施和系统软件的搭建也是为了管理工作服务的,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拓展空间较少,如用户反馈体系、用户数据库体系的搭建都较为薄弱。尽管近年来不少高校档案馆通过信息化建设拓展公共服务智能,但社会知晓率低,档案馆网站的信息量和服务不接地气,公共服务能力难以发挥。目前高校的档案利用服务还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公众的档案需求,严重制约了高校档案馆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源价值。

2.信息安全遭受威胁。档案具有保密性特点,尤其是高校档案馆涉及大量学生个人信息、科研资料等,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更要注重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遭受威胁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首先就是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档案公共服务现状来看,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多所高校官网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这些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未对其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做出必要处理。针对此情况,教育部已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对于公式内容中的敏感信息要进行删除,但部分高校官网仍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极易造成公众个人利益的损失,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公信力,不利于高校档案公共服务的开展。其次,高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较弱。高校档案馆进行公共服务,势必要将互联网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仅限于校内网络,这也给高校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7年5月,因Windows漏洞而导致的勒索蠕虫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爆发,高校成为重灾区,大量毕业生个人信息泄露、科研材料加密。而在公共服务中,高校面向的对象更为广阔,面临的网络状况也更加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障信息安全,就成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急于解决的问题。

3.缺乏服务意识。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要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与社会大众,这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是目前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中,档案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与公共服务的要求存在落差。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能够满足,而公共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拓展对信息素养要求更高,它不仅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顺畅地处理工作,还要能够支撑起服务体系来,如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开展个性化档案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档案服务的实时分析等等。

三、适应公共服务发展的要求,提升高校档案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针对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共服务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性,高校应该主动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置于公共服务视角进行构思与发展,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内容、方式、主体和保障考核等方面注入公共服务的要求,力求档案馆信息化与公共服务互动共赢发展,全面提升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1.需求导向,增强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基础搭建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档案公共服务与档案信息化的无障碍链接。首先,要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并推进其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上,探索技术与公共服务融合下的各个公共服务细分领域,如档案个性化服务、档案智能索引等等。其次,要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搭建现代化档案共享平台并进行一体化管理,体现系统优势。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时注重服务渠道的拓宽,完善线上和线下档案服务工作的信息同步和融合,进行全渠道的档案服务,微信、微博、移动APP、网页端同步提供服务,根据各渠道的特性制订具体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完善整体的档案服务体系。

2.注重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为保证档案的保密性原则,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识。针对公共服务下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明确信息化建设中档案管理的责任划分,及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大范围信息安全事件要预先防护,弥补漏洞。二是在軟硬件方面做好更新维护工作,及时弥补系统漏洞,定时查杀病毒,对于个人移动存储设备连接档案存储硬件的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还要做好档案备份工作,防止文件丢失。三是要做好硬件的防护工作,地震多发区要注重硬件的抗震性能,南方地区则要做好硬件设备的防潮工作,以防文件损坏、丢失。

3.提升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方式。第一,要抓住高校档案馆公共服务的重点,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核心,让档案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第二,要平衡档案保密性与时效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档案保密性与时间成反比,且保密性随着时间的推进递减。对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到高校档案馆保密的时效性,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挥其价值,让更多丰富的档案内容为公众所用。第三,要树立竞争意识,充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市场化的趋势,开发更适应人民和社会需求的档案服务。第四,要创新管理方式,高校档案馆管理方式创新,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创新,更要从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上进行融合创新。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简化档案收集、归档、查阅、共享的流程,它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等级式管理的“层次重叠、冗员多、组织机构运转效率低下”等弊端,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提高了决策效率。

总之,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学校、档案部门、广大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协作,更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实践。高校转型发展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大力开展为其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诸多的新机遇、新思路。目前重要的是,高校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新常态,将公共服务的要求融于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主体、内容、方式和考核保障之中,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中不断改革创新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力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与信息化建设形成一种互动共赢的发展态势。当然,将公共服务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其他要求一起结合来研究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应该能够有更多的对策构思,理应成为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编辑:郭裕嘉

作者:张雯

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论文 篇2:

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期,且这种情形还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呈上升趋势,公共安全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及前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给全社会敲响了公共安全的警钟。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型,是人们对所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难以预测的突发灾害事件的通称。而围绕社会各方面在预防、应对、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过程中而形成的真实历史记录构成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实质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对于各级档案部门来说,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为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实践提供有效服务的必然举措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共同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础之上的。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类型,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背道而驰的危险因素,必须加以限制与消除。

作为一种专业档案的门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真实、全面地记载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预防、应对、抗御及善后处置突发灾害事故的全过程,是人们与各种灾害事故英勇抗争的真实写照。对于回顾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的全景原貌、总结同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抗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各种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安全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有利于人类社会寻求到通过事先投入与防范,把灾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一种经济、快捷、可行、有效的公共安全建设之路;有利于人类社会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与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灾害事故、尤其是突发性灾害事故对公共安全造成的损失与威胁;有利于创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空间和营造良好的经济建设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步伐;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难看出:强化措施,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各级档案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举措。

2.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的基本要求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档案门类,是整个国家全部档案信息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具体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记载反映了特定突发灾害事故发生、发展直至善后处置的全过程,是社会各方面与“天灾人祸”进行英勇抗争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各方面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防范措施的重要依据,极具查考利用价值;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记忆的具体体现,与其他各种门类的档案共同“描绘”着以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作为档案大家族的一员,除了具备档案在行政、文化、业务、法律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表现外,还具有其重要的特殊作用。因而,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档案馆藏、改善馆藏结构、进而增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3.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履行工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各级档案部门肩负着为社会积累保存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任,理应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神圣职责,把形成、积累、管理和利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切实开展起来。由于整个社会以往对公共安全问题关注不够,各级档案部门并未将其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安全问题日渐显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适时地开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工作顺应了这种社会关注的需要,尤其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所包含的内容贴近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管理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各级档案部门履行工作职能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各级档案部门拓宽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渠道,是档案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履行自身档案保管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职能、实现档案部门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根本转变、促进档案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具体体现。

作者:门陆斌

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论文 篇3: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的现实意义

摘 要: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呈现频发态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极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加快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对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提升應急救援水平的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才档案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高发且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样化、地域分布广泛化、灾害发生频繁化的特点。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类安全事故和公共事件频发不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内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多发频发基本国情,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多次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应急救援队伍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是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紧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快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提高救援力量的使用效能。

一、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必须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行之有效地维持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学治理能力的重要彰显。其工作内容主要涵盖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及事故的善后和人员救援,有效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人才档案库,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专常兼备、反应灵敏”指示的具体行动,又是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招。无论何时出现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地方、企业等各级各类单位可以迅速应用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规模、危害启动应急响应,选择合适专业人员、组建专业队伍迅速实施救援。

二、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以上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党矢志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应急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组建应急管理部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是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实践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预先统计专业人员队伍信息,确保遇有突发公共事件,可以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队伍前往施救,最大程度的减少因救援行动不及时、救援人员不专业、救援方案不科学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尊严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竭诚为民、科学施救。

三、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现实需要

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文明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并多次在外交场合亲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2021年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再次倡议亚洲和世界各国要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共克疫情,加强全球治理,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彰显了世界地球村、患难与共的人类进步文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应对国内和国际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不管是2003年的SARS疫情,还是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都向世界友好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传授抗疫经验,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近年来,饥荒、暴力犯罪以及一些地区局势持续混乱,导致全球需要人道主义救助的人口超过5亿,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救援人员能力、救援实施效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向救援国家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服务。

四、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发挥智库参谋作用的现实需要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智库建设的不断重视,各行各业、各类型智库不断涌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涉及事前、事中、事后多个环节。各个环节既相互依存又互相影响,但不管哪一个阶段、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参与。人的因素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救援中的核心要素,是第一位的,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信息库,根据专家所从事专业、擅长领域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经历,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库,形成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充分发挥专家作为新型智库的参谋建议、技术指导、决策咨询、专业带头作用,为科学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与技术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五、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降低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如2015年“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20年“1·10”栖霞笏山金矿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8年“溫比亚”台风;重大突发传染病,如2005年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9年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事件,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一是突发不确定性。绝大多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在人们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事态的变化也无法预料。二是破坏性。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力往往是巨大而广泛的。不仅对公众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公共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公众心理恐慌,而且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三是扩散性。伴随着现代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区、地域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及人群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事发地,往往跨地域广泛扩散和传播。四是衍生性。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和条件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导致原生事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事件,带来二次伤害的连锁反应。五是紧迫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大规模群体性伤害事件、传染病疫情等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GDP总量的6%。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迫使我们必须要着力加强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专业人才档案库,遴选具有丰富应急救援经验的队员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提升灾难事件的处置水平,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各方损失。

六、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公共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和命运所系,事关人心向背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好平台。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护好人民群众在安全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应急管理人最坚定的初心。当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仍有待提升,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并将其落实到保障民生安全、防灾减灾、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中,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就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的重要形式,就是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坚强决心的具体彰显。

我党百年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带领人民抵御各类灾害事故取得的成就,深刻阐述了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履行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践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担当,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体系,建立专业人才档案库是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

七、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人才建设方面作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同其他工作一样,应急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也是人才问题。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人才队伍,建好应急人才的“蓄水池”,才能做到未雨绸缪,迎接前方各类风险挑战。因此,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应急管理事业的战略定位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

应急管理人才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高效发展的基础和主体,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能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今天,这已显得尤为重要、紧迫和现实。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加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落实以人为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今正值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发展战略期,也是机遇期和黄金期。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首先要靠人才。所谓“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人才”。我们必须要把应急人才建设落到实处,为今后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活力。如果说应急管理制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备制度,那么应急管理人才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急需人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站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人才队伍与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一体化建设,那么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八、结语

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做出的正确决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力量,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夯实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的基础,开创新的局面,我们需要主动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关注对各大风险的深入分析及研究。只有通过应急救援专业人才档案库的建设才能有助于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以及合理化解。

参考文献:

[1]唐菊华.试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服务途径[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

[2]赵士凤.提高各级政府机关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几点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3]范绍霞.加强档案馆灾难前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J].机电兵船档案,2010

[4]龙 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2020

[5]韩 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与利用[J].档案管理,2020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作者:明萌

上一篇:勘测设计企业知识管理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施工交通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