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在已有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平台等基础上,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平台、经济管理类专业大类选修课平台、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平台等,以打破原有的专业局限性,培养复合型人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思想政治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政治经济管理论文 篇1: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特别是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柔性管理,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使经济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对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不仅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就企业如何更好地应用柔性管理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促进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和发展,促进经济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管理:柔性管理;积极作用:应用策略

自柔性管理概念提出以来,管理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其发展和应用十分关注。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且也有一些企业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来,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要对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积极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科学应用、系统应用和有效应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步人创新发展轨道,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是通过采取以人为本、员工导向、教育引导等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方法,将管理深入到员工心中,使员工从“被动服从”向“自觉行为”转变的一种管理模式,特别是通过满足员工多样化、特色化、系统化的管理需求,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其实质是一种“人本管理”。关于柔性管理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哈特、梅森与贝克曼的相关研究中。

(二)柔性管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形成经济管理合力。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管理形式,都需要人去执行,由于柔性管理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在应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企业广大员工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因而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管理当中。比如一些企业通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用柔性管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比较好的经济管理合力,特别是在防范风险方面,员工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和能力,这也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更具有成效。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能够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进而促进经济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2.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济管理效率。传统管理更加趋向于员工的规范和要求,具有强制性,但却忽视了员工自身的作用,这就限制了企业管理中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本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员工就会从传统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当中,而且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对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规范更加认同,并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认真遵守。

3.有利于促进经济管理改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深入人心,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推动经济管理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管理取得更好的成效。将柔性管理应用于经济管理当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发挥每一名员工的积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因而实施柔性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经济管理效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管理体系,使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能够实现直接接触,进而改变了傳统的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更加高度重视人性化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也构建了安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归属感。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柔性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柔性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定要创新柔性管理理念,特别是要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最大限度提升柔性管理意识和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柔性化管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内耗。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规定实现这些职能应当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加强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配合,积极梳理现有工作流程。创新柔性管理理念,还要更加高度重视管理体系建设,比如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柔性管理内容的拓展,并将经济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融合,以期取得成效。

(二)构建柔性管理体制

企业在应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要在构建柔性管理体制方面下功夫。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经济管理的实际,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改革,特别是要在构建柔性管理机制、管理体系、管理机构等方面取得突破。比如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多开展一些研讨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等,通过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注,进而使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当中。构建柔性管理体制,还要更加重视文化导向,比如企业应当更加高度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通过构建EHS管理体系,不断强化企业环境、健康、安全水平,为员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坚持以人为本管理

柔性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人性化管理,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由于经济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因而更要重视以人为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比如对于困难员工,企业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再比如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比如将激励机制与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和职务晋升等等。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更加重视发挥员工的作用,比如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建功立业”“领办项目”等活动。

(四)改进经济管理模式

将柔性管理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一定要在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要着眼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以及实现扁平化管理,大力推广“互联网+经济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当中,比如通过经济管理方面的网络化建设,将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改进经济管理模式,还要更加重视培养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要在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等方面取得突破,进而强化他们参与经济管理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柔性管理属于人性化管理,将其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为有利于形成经济管理合力、有利于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管理改革。“三个有利于”对于促进经济管理改革、创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将柔性管理纳入经济管理体系当中,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创新柔性管理理念、构建柔性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改进经济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使柔性管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金梅.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微探[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169.

[2]王静.试述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 24):15-16.

作者:范强

思想政治经济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 要:文章探索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在已有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平台等基础上,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平台、经济管理类专业大类选修课平台、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平台等,以打破原有的专业局限性,培养复合型人才。然后在各级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等突出特色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 课程体系 平台 模块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强烈,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才需求旺盛,而应用型人才是市场需求的主体。但目前在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市场需求。基于该背景,本文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探索满足社会需求、适合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课程体系研究的现状

国外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表现的特点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选修课比例大、强调实践性教学。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厚基础、宽口径的通才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宽阔的视野和应变能力。同时学生的选修范围非常大,除核心课程和少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为必修外,其它都由学生自己选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动手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国内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积极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包括对通识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加大选修力度,提高实践环节教学比例,大力发展与企业的合作来开展实践教学。但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尤其侧重于对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而从经济管理学科大类考虑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见。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线,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既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因此,发达国家的高教改革往往首先都是从课程改革入手。从整体上来看,笔者认为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考虑社会需要。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适合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满足当今社会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

2.借鉴国际经验。我们应深入研究国外同类大学在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先进经验,吸收其长处,如加强通识教育、跨学科专业设置选修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等。在课程体系建设时,应以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质量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增设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学科交叉等的课程;同时,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之重点。

3.形成自身特色。每所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在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保持特色的条件下逐步地进行改革。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由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两大块构成。其中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构成。目前,各高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多数构建了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公共选修课平台。公共基础课平台主要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课程设置因学校而异,但大都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大学英语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数学、物理和化学类等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育健康类课程等。公共选修课程平台主要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需要,以人文素质拓展课程为主的一系列课程组成,由学生进行选修。除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公共选修课建立平台外,各高校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大多数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和要求进行设置。

目前,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通识教育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强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育对人才素养、潜质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内涵是按学科和专业构建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夯实理论基础,注重学科交叉、拓展专业面向,强调课程综合,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目前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类人才的需求,注重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的相互融合。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力图突破原有的专业限制,跨专业从经济管理大类角度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建立“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见图1。具体思路如下:

1.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大类选修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平台+公共选修课平台”多级课程平台模式。即在目前由学校建立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公共选修课平台的基础上,由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在学院(通常为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建立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大类选修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平台。

2.在多级平台课程基础上,根据会计、金融、贸易、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特色突出的专业模块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几大专业模块课程。

四、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

根据以上的建设思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平台建设和课程模块建设。

1.课程平台建设。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平台包括基础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大类选修课程平台、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平台。各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由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及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构成,具体的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课程。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应根据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确定专业基础课。

(2)经济管理类专业选修平台课程设置。选修类课程是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若干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本学科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的选修课程以及其它学科(专业)的跨学科课程。一般来说,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平台多为跨学科设置,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因此,经济管理专业大类选修课程平台主要为对包括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内在和外在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课程可包括经济理论与应用类课程、企业运作与管理类课程、对外贸易类课程、投资与理财类课程、管理素质能力培养类课程等选修课程,见图2。

(3)实践课程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实践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科学技术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合作精神等。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均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比例,强化实践环节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在现有的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暑期实践等综合素质类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建立经济管理大类实践课程平台(见图3)。即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开设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同时,应尽可能开设综合专业实践课,如专业认知实习、经济管理综合模拟实践、创新与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通过综合专业实践性课程实破原有的专业实践局限性,让学生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的组织架构、内部流程及管理、企业外部资源利用和管理。

2.课程模块建设。立足本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正确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通过设置课程平台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同时,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应通过在专业核心、专业选修、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中开设应用性强、能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模块,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和培养要素,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即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本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的设置应在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校本科专业总览》以及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专业规范设置的基础上,考虑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特色设置相关课程。

(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通常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一部分,是由延伸某一方向专业技能的课程组成。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上,学生依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志趣爱好对专业研究方向进行选择,是专业的再细分。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可在统一的专业培养基本规格之上,注重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在宽口径专业内柔性设置2~4个模块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实现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3)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专业技能实践课程是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相对应开设的实践环节。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专业技能实践课程通常是模拟企业环境、通过运用和操作经营单位的管理系统,让学生熟悉企事业单位的运转和管理过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对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与理论课程衔接,相互融合,体现特色,合理设置专业技能实践课程。

综上所述,本文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探索满足社会需求、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希望能够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经济管理类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君.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J].科技信息,2009(32):16-18

2.赵波.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9-63

3.李远辉,应用型本科“3+1”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47-148

4.杨明秀,夏新斌.基于教育分流理论的选修课程体系研究——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系为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6):139-140

5.王玉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5)

6.毛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科技风,2010(12)

(作者简介:熊杜宁,助理研究员,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赵越春,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注册会计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及财务管理。 江苏南京 211169)

(责编:若佳)

作者:熊杜宁 赵越春

思想政治经济管理论文 篇3:

深入认识经济管理表现形式,剖析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持续完善的发展状态。在经济管理当中,企业是重要的根基,应当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应当注意要把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将内外资源重新整合,以此将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当下企业在经济管理当中的状态,并且针对企业的未来经济管理趋势进行分析和预判,最终可以为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一、将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

首先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告诉进步当中,并且受到先进技术的影响,使得现当下的社会被科技和信息所影响,使得国内的生产生活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也应当不断更新现当下的经济管理方法,才能保障企业在管理上呈现出更强的民主性和决策实现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价值;其次是对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社会当中的诸多生产要素都在实现不断真个好,为了能将生产力不断提升,就需要将目前的经济管理机制进行更新;最后促进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只有将现下的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最终才能对人们生活水准和要求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二、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积极反映

经济管理在得以现代化时通过对外界所产生的刺激实现积极反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内容、经济理念以及经济外延理论进行更新,这样才能促使人们运用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主动性来提高经济管理水准,并且顺应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最终可以对外界出现的变化状态作出应对。但是企业必须要与自身发展状况相结合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最终能使得经济管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真正可以使得经济管理得以向外界所带来的变化作出良好的反映。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得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我国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出现了许多的发展上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自身的设备、机械等在技术方面表现出高度先进化,同时也代表了行业的高度水平。但是在实际开展经济管理过程中呈现出许多错误和缺陷,这也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最终无法在企业当中实现生存。因此要注意企业能根据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相对严格的制度和体系,要求能设置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规章管理制度,例如企业文化、思想政治素养熏陶以及心理建设等,进而可以提高实际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准。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专业、民主

从事于经济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注意要能在管理正常化运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民主和平等,而且还要让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管理人员能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精准化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整个经济管理当中实现平等性、民主性,促使经济告诉发展。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剖析

(一)趋向于人性化

目前企业对于管理方面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也在更新经济管理模式,现当下对于管理人性化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各个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对于不同行业的管理模式都积极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相当多的企业发展将员工的实际需要作为其首要条件,而且要能兼顾员工的个人福利与经济发展要求,以此能实行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的人本化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管理方式当中最大区别的就是人本管理是把员工的利益放置于首要位置上,这样能将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顺利被调动起来,促使员工可以能为企业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进行劳动。由此可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未来的企业当中必然实行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决策民主化和公开化

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发展当中的决策当中趋向于民主化和公开化,这不仅仅是契合了员工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让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革新的必然发展途径。部分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管理模式、民主化与公开化的决策方法,但是需要大量的经历和实践来考察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将员工的意见进行收集,这样才能决定相应的内容。这除了能将民主化参与行为进行完善,而且还能保障管理人员选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促使管理人员在后续的的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最终能保障管理价值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三)以客户为导向

生产者和技术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对客户这一重要群体有所忽视。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当中则是对待市场客户更加重视,并且将其放在了主要地位上,这是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目前在市场当中的各个企业都呈现出非常激烈的竞争形式,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关注消费者来抢占市场份额。由此在后续的经济管理当中也将客户消费需求和喜好作为导向进行调整,以此能创造更高、更多、更有价值的经济效益。

(四)管理从“硬件”朝着“软件”方向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而且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加深,而且也影响到了经济管理方面。目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硬件”管理被“软件”管理取代的发展趋势。硬件管理指的是对待“人”、“事物”进行管理,而软件管理指的是针对“知识”或者“经验”进行管理。保障企业能在“软件”管理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管理创新,保障企业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五)更加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是企业得以开展各个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未来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当中应当注意能让团队合作得以产生极高的效益和水准。在日常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引导和激励员工们实现团结合作,并且让团队当中人员被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发展服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完成:一是要能让团队中的员工根据实际情况来收集任务所需要的资料,以此能为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理论依据和知识内容;二是要根据任务目标来分配和安排任务,确保任务能高效化和有效化完成,保障能将团队合作精神融合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当中。

(六)呈现出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得社会、经济生产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而且各行各业当中也积极应用了信息技术来提高实际的经济活动效率。企业为了能让企业内部活动更显得高效化的状态,因此应用了新媒体社交平台来解决经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经济管理当中信息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将许多资源实现共享,促使工作人员能从信息网络当中获取经济发展济源,促使企业的运转更加良好和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曉明.关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讨[J].中国商论,2021(06):162-164.

[2]马剑胜.经济管理现代化特点和发展趋势[J].商业文化,2021(05):38-39.

[3]孙迪.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1(02):39-40.

[4]李宁.浅析经济管理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趋势[J].今日财富,2021(04):100-101.

[5]王冬梅.浅谈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02):220-221.

[6]周扬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研究[J].营销界,2020(44):148-149.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鹰潭市 335000

作者:郑火凤

上一篇:创新机械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