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亟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创新性。本文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建设为例,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整合活动中的策划和实施、培训和学习、提升和监控、风险和改进,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设成效进行了阐述,证明了全面质量管理在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可行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论文 篇1:

民办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探析

摘 要: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职业学校管理提供了一条规范质量管理、接轨国际标准的途径。本文从 ISO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民办高职院校进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举措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校管理;推行;ISO9000族;质量认证

作者简介:田建红(1976—),女,陕西宝鸡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绩效管理、质量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民办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了萌芽复兴、快速增长和稳定规范3个时期。目前,在高等教育市场不断开放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民办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产品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严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民办高职院校自身固有的劣势,亟待其去探索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综合竞争力。而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ISO9000族标准是利用科学管理体系构建教育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概述

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精华,是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总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由国际标准组织1987年向世界发布的一项管理标准,如今已被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应用范围涉及39个行业。我国于1987年等同采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09年3月开始实施新版GB/T19001—2008标准,截至2011年底,已经有约31万家组织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颁发数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质量体系认证是由指由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高校质量体系认证,是由经国内外认可机构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或服务符合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GB/T9001:2008标准1.2规定:“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这就说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教育行业的学校同样适用,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共享世界质量科学和管理技术的丰硕成果,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发达国家早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教育行业的探索和实践。英美等国从上世纪80至90年代起就在全国学校中采用此标准,国际知名的剑桥、哈佛、牛津等学府都通过了认证。我国许多重点院校、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也纷纷通过认证,如长江职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同济大学职教学院、曲靖市技工学校、烟台信息工程学校、舟山航海学校、首钢技师学院通等上千所学校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大大提高了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促进了办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民办高职院校实施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必要性

(一)民办高职院校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有助于实现管理的规范性

我国的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办学时间短,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亟需借助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来规范学校的管理。因此,实施 ISO 质量管理体系对高职院校尽快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理念是:“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以文件化的形式规范所有教学环节的质量”。文件的制定是民办高职院校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民办高校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学校的质量目标,规范所有教育教学环节的各个过程,规范高校对人、财、物的管理,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民办高职院校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有助于持续改进办学质量

目前,国内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重视外部监控忽视学院内部监控;重监控轻控制;重视对教辅人员工作过程和质量的监控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质量及学习效率的监控;监控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持之以恒等。因此,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由认证机构的外审组与院校质量管理部门,内外两股力量形成合力,科学的确定监控对象、主体、程序和方法,共同去完善监控机制,可以更加有效的维护、改进和完善民办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外审组的认证和监督审核,对院校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有很大促进作用,有助于持续改进办学质量。

(三)认证证书的获取有助于提高院校的竞争力和对外质量信誉,促进院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已承诺开放除特殊教育之外的教育市场,如今国外的优质职业培训已率先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办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族标准并通过体系认证,能使其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实现学校管理流程的有序可控,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有助于将外部监控与自我管理结合,通过外部认证机构的监审,能更好地向社会和受教育者提供信任,有效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利用国际统一的标准规范学校管理,也促进了院校教育管理在更多方面与国际接轨,为民办高校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分互认等创造条件,为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民办高职院校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被世界各国所认同,但从实践看,高职院校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证目的不够明确,对标准理解不够深刻

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层普遍存在“近视”和“短视”问题,只把认证证书当作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获得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教育行政机构)信任和支持的凭证。虽然说单位已经通过了体系认证,但未对标准进行全员宣贯,只有管理层或个别老师学习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标准一知半解,未能全面透彻地理解、领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及精髓,缺少对体系运行有效性、适宜性及充分性的自我评价,因而无法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持续改进。

(二)重形式、轻实效,无考核

部分民办高职院校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只片面注重文件化的编制工作,未能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去度身订做质量手册,而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去应付第三方审核,管理实践中就容易形成“两张皮”现象,文件中写的和管理过程中真正做的不一致;文件中写的与实际情况不适应,使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应付,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无法有效发挥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有些高职院校未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评,对员工是否按照体系文件执行以及执行好坏不做考核,未进行有效的激励,久而久之导致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淡化,丧失了绩效的激励作用。

(三)基础工作欠缺

反映在记录文件不全或不规范,难以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无法对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追溯,更谈不上利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和统计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不能给管理者提供能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的有参考价值的科学管理依据,当然谈不上持续改进。

(四)民办高职院校的ISO9000的体系文件要求与教育评估要求各行其是

我国于2003年在各省市形成“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由此建立起一种高效和长效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为了达到评估要求,需要各高校按照评估文件要求去建章立制并保留所要求的记录。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评估要求所需的文件记录在许多地方都是相同的,完全没有必要另搞一套,各行其是。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不管是咨询人员还是认证审核人员,不管是进行指导还是进行审核,都没有充分注意到高校评估要求与ISO9000标准的融合,坚持生搬硬套,徒然增加工作量,引起员工的抱怨或不满,给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四、提高民办高职院校ISO 质量管理体系效益的措施

(一)科学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民办高职院校运行的指南,它规范和指导着教职工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民办高职院校在建立 ISO9000 质量体系时,必须深刻理解标准的管理思想,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实质,同时要把握住教育产品的特殊性,结合自身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根据自身定位 、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情况和特点,编写出符合本校特点的质量体系文件,切不可生搬硬套。同时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相关职业教育文件要求,制定学院的质量目标、指标体系和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以及程序文件,要注意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与ISO9000标准的融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高校的每个员工每个岗位。每个教职工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重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开展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工作,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质量意识进行教育。如:召开质量管理体系宣传大会、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会议和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学习会议,举办内审员培训班,开设质量管理讲座,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校报、校园网等宣传质量体系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不断更新每一个教职工知识,提高技能,使他们胜任本职工作,以此来保证教育过程的质量。同时也重视在校生的质量意识培育,鼓励学生关注自己所受教育的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和主动精神。

(三)要形成良好激励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精神,也只有持续改进,实施 ISO 质量管理体系才更有意义,但持续改进必须要有良好的机制作保障。民办高校要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对高校各层级职工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通过建设相关的考核制度,对执行结果奖优罚劣以示激励,促使各部门、各管理人员都有持续改进的愿望和动力,最终使持续改进成为管理者的自觉行为,使学校的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持续改进与提升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邱琳.对我国高等教育引入IS0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29).

[2] 陈守林.高职教育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3] 王法杰.高职院校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9,(02).

[4] 沈伟棠.美国当代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特征及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03).

作者:田建红

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亟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创新性。本文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建设为例,分析了全面质量管理整合活动中的策划和实施、培训和学习、提升和监控、风险和改进,并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设成效进行了阐述,证明了全面质量管理在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质量管理 高校 实践

一、引言

教育管理质量是学校的特色,是生存的根本。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较快的时期,目前我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正在拉开序幕,各高校除了在师资方面需要花大力气之外,对于高质量的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建立有效运转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目前各高校在新形势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校管理中进行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有效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系统公司总裁费根堡姆博士在1961年提出的,80代引入美国和欧洲企业界后得到迅速推广,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它的含义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根据ISO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由此可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需要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即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简称人、机、料、法、环,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管理好生产过程,还必须管理好设计和使用的过程,要把所有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控制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质量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相关的工作标准,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检查、调查、分析和评价,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标准执行中偏差,进而采取改进措施,即5M1E。因此,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求有全面的质量概念,还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强调全员参与,即“三全”的TQM。

三、高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实证研究—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学院于1996年作为中国国内第一家将ISO001质量管理标准成功引入并应用到教学、培训、管理的高校,也是国内首家获得国际挪威船级社认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高校,全面质量管理體系运行已经20年,在运行中持续改进形成了成熟的运转机制。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结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发展,为实现“风险导向、持续改进”,建立了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并对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将整合全面管理体系建设内容分为“整合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质量专项培训、质量调研”、“整合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等三个子项目,具体如图2所示:

1.建设过程。

1.1认真策划,有序实施。根据PDCA质量环的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建设过程中,青船院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程序文件《质量策划》的要求,明确了学院质量策划的范围。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对建设任务认真策划、进行年度分解,规定各年度每项具体工作、措施以及责任人,并认真实施,保存各种记录,对年度各项工作开展质量策划,制定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在工作完成之后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寻求改进和提高。例如,在建立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学院不仅明确了总体目标,还将总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在此三阶段分别实施。

1.2全面宣贯,分层培训。青船院采取了全面宣贯分层培训的方式。一是全员培训,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是每个部门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新员工和员工转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也已经固化到程序文件中。学院除了对新员工组织集中的质量管理知识及运用的培训之外,每年9月份对入学的新生都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和风险管理相关内容的普及培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院提高质量方面、做好风险防范方面应该发挥的作用;二是专题培训,开展内审员和中层干部的质量管理知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全体中层干部的质量意识和运用质量工具的能力,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加深对质量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三是专项培训,如在建设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邀请专家为全院职工举办了题为“基于风险管理的整合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宣贯培训会,让全体教职工了解风控体系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关系、为何要建设风控体系及如何建设风控体系等;四是证书培训,根据每年度工作重点和机构岗位变动,组织相关部门和岗位参加ISO9001内审员培训、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和审核员培训,提升各部门相关岗位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能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充分有效运行;五是通过评审和发布会的形式开展培训,每年在QC成果申报之前,组织各小组开展一次成果发布,各小组成员参加;六是以赛代训,组织学院中层干部、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推进人员、财务部、监督部等参加质量管理知识、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1.3多方学习,提升质量。在全面质量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多次应邀去省内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参加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这其中有211大学、普通本科大学、国有高职、混合所有制高职、培训中心、中专、技校多种类型,通过审核交流了解每个教育培训机构独到的管理经验,并落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同时有计划地开展到中远集团总部、迪博公司、大连远洋、中远船务、中远川崎等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和风控建设运行情况,院校与企业如何对接等等,还参加主要由企业组成的风控沙龙,学习各行业企业质量管理和风控建设的经验;到主管机关调研教育管理、海事教育培训管理新法规条例的执行对学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影响;参加交通行业的QC小组成果评选及发布会,更广泛地了解QC方法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质量提升效果。质量管理部门购买了各种质量标准和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杂志认真学习研究,系统掌握方法论,掌握理论前沿和实践中的误区,了解其他组织的先进做法,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4质量监控,闭环管理。青船院每年认真策划并组织实施年度内审审核和管理评审,认真制订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和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内部审核计划和实施计划全面考虑到各审核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学院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精心配备各审核组成员,青船院所有的内审员都是经过认真选拔、参加严格培训、考取证书并保持证书有效,青船院每年组织对内审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和审核技巧的培训,提升审核员的审核能力。审核不仅针对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对所有部门包括财务部、监督部都要开展内部审核,以保证相关的支持业务有效开展。审核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审核方式,以取得预期效果,比如对教学部门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训现场的审核,对后勤保障部门开展食堂、宿舍等各工作场所现场审核。以最近四年为例,在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中共开展76次内部审核、共278人次的内审员参加了内审,内部审核共出具不合格项7个、改进建议121条(如表1所示)。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和改进建议,各部门都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进行整改,质量管理办公室逐一对整改效果跟踪验证,审核情况向最高管理层汇报,对最高管理者专题汇报内部审核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建议及资源配置建议。

管理评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的全面评价。每年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征集会议议题报经管理者代表和最高管理者同意,各相关部门按照事先预定的议题认真准备管理评审材料并汇报。管理评审会议将对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和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和评价。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管理评审会议的决议,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和事项向相关责任部门提出整改或改进要求,相关责任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报告的决议内容,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或实施改进,质量管理办公室对管理评审的有关决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跟踪验证。

在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依据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主题和学院每年的重点工作指导QC小组的注册和活动开展,经常深入各部门指导QC小组的注册和活动开展,提高了教职工素质,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风险导向,持续改进。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針对风险所采取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风险管理是决策的一部分,是系统的、结构化的、适时的、动态的,并对变化保持响应,风险管理创造并保护价值,促进持续改进。青船院从2013年开始全面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编制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根据风险评估对应的四个评价维度,即“风险影响程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预知及应对难度”、“风险发展趋势”设计风险问卷调查,结合学院业务管控特点,制定具体的定量和定性评价标准,并对参与评价打分的各级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重,通过网络开展风险评价。根据风险问卷调查统计得到的风险评价结果开展了针对院领导的风险访谈,沟通确认了院领导的风险评估意见和对重要风险的看法确定了学院面临的重要风险,对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起到了监督和预防作用。

2.建设成效。通过最近一个周期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建设,学院全体成员的管理意识、风险意识得以加强。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工作促进了学院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运作,增强了学院抵御风险的能力,以聚焦有限的管理资源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实现人财物等各项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了学院的综合办学能力,提升了办学质量。近4年青船院分别通过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挪威船级社的审核和认证如表3所示。

“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智能化”是管理手段持续改进的要求。青船院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更新相关支持性文件,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做好了文件的废、改、立工作,通过内控体系建设和内控测试,对一些制度设计缺陷进行整改,实现了管理制度化。在程序文件的编写和完善过程中,也进一步理清并规范了包括党工团在内的各种事务的管理流程及制度和索引,实现制度流程化。在学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将一些流程编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流程信息化,如合同审批、印章使用审批、导师制审批、兼职兼课教师审批、培训出差审批等,提高了教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全员参加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了学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朝林, 韩丽, 张俊杰. 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山东工业技术, 2015(17):195-195.

[2]焦叔斌.管理的12个问题(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杨文士.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第4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3月.

[4]黄怡, 刘元辉.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C].全国高校商务管理研究会第24次年会.2009.

作者简介:韩敏(1968—)女,江苏淮阴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质量管理与高校教学管理。

作者:韩敏

质量管理体系下教育管理论文 篇3:

高等教育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摘 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常被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为了提高该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国内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总结体系在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特色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运行及管理、透明评估等方面着手,给出了有效的体系运行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ISO9000;有效运行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及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政府主导的传统管理模式,政府握有主要决策权,高等教育建设“中央一套,地方一套,低水平重复建设”,高校间竞争机制匮乏,资源配置较为被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生存的高校,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资源浪费,教学质量普遍较差,人才输出更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世纪90年代,政府针对上述弊端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调整方面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最终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央权利的下放刺激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同时使我国产生了一批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人才资源丰富的综合性大学。民办高校的产生迅速展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等教育竞争机制的产生。

市场决定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逐步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科学管理的新体制。该体制下政府为高校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财政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其进行质量监督与评估,高校负责本身内部质量建设与管理,高校自治趋势愈发明显。其实,国外各地高校治理大多也是采用政府间接管理和高校自治相结合的模式,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决定大学董事会成员的方式影响大学的策和行为,通过拨放教育经费对大学进行间接调控和管理,政府本身对高校不进行直接管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调整与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很多高校为了充分发挥本校特色,合理地开发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纷纷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高校内部质量管理。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及相关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贸易的交流和服务,并发展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的合作,以促进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由ISO/TC176制定的一系列关于质量管理的正式国际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报告、手册和网络文件等为其正确运行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同时也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注重过程控制,倡导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是以预防为主并能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高校管理中的优越性

高校与企业相同,都是为了输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目前我国高校产品主要有高等教育服务、高校毕业生及其他知识形态类产品。其中高校毕业生既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又是高校输出的产品,他们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的同时又影响高校产品质量。知识形态类产品主要包括发明创造、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成果等。高校的项目研究不同于企业,企业着重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要求产品拥有高的性价比和市场占有率,高校则更多偏向于技术创新、预先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对于成本控制的要求相对较低。

高等教育质量包括能为高校直接带来收益的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具有双重性的毕业生质量,能够提高高校声誉的知识形态类产品质量,它是高等教育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然而,受服务对象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质量不稳定及科研团队能力不同的影响,传统的经验管理很难发挥其优势来提高教育质量。因此,要想保证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必须实施对服务提供及技术研究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建立系统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将零散无序的工作有效组织起来,使工作过程规范化、程序化,使教学服务从学科开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上得到保证,使知识形态类产品从立项、开题、设计、生产等全过程各方面得到控制。

ISO9000所提供的管理模式是系统的、规范的、通用的管理模式,它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达到提升组织服务质量的目的,因此高校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后会更容易科学管理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提高组织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体系运行,大学内部管理权利得到巩固,学校质量意识得到重视,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科研管理得到规范,从而使教育服务、毕业生及科研创新质量得到提高。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有利于规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有利于提高高校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需求与期望的能力。在国际平台,一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对申请留学的外国学生有强制性规定,他们要求这些学生的学历或学位必须是由经过国际质量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授予,因此,实施ISO9000还有利于加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高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几点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高校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从类型上可分为文、理、工、农、医、师、林、财经、体育、艺术、民族、综合和特殊院校,各院校办学特色不同,学科设置各异。然而,许多院校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过于被动地采取统一的体系模式,非但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阻碍了学校正常发展,导致院校机构繁杂,质量目标不明确,体系运行作用小等问题。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忠于高教事业的教师队伍,还要建立一套注重资源配置,机构设置精简,学科优化,展现本校特色和文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合理的内部管理,更好地满足社会、服务社会。

2.注重过程管理,调动全员参与。明确高校内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过程,并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结果。然而过程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全校各层次人员的总体能力,因此高校应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民主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发挥个人才干,最终达到共同改进和发展的目的。

3.合理科研项目管理。首先,质量管理体系机构的设置要有利于科研的管理,保证行政机构能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避免繁杂的行政管理束缚科研的发展。其次,制订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过程管理,保证学术自由及科研程序化与规范化。最后,建立良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对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便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对评比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增加下年项目申报的优势。

4.避免出现程序文件“两张皮”现象。根据体系要求建立完善学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应的记录表格,积极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人员对程序文件的理解及使用,严禁日常工作脱离文件规定,避免平时用一套检查时补一套的“两张皮”现象。学校应按时组织开展质量监督,规范管理行为,记录管理过程、评价管理成效,努力向办学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前进。

5.增加评估的透明度。体系评价:根据学校目的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体系评估标准,解剖体系运行的所有过程,从“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方面进行体系评估,确保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教学评估:为了避免教学评估活动流于形式,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调动全员参与,采用透明的公示办法,在评估中增强各部门上进心。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要求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高校应把不断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与竞争力,将输出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产品作为永恒不变的目标,持续改进,不断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一枚.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比较[J].理论探讨,2008(22):93-95.

[2]张雯.ISO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的必要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7):56-57.

[3]盛浩.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途径探究[J].职业,2008(36):78-80.

[4]方道恒.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其案例应用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S1):122-125.

作者:马晶晶 石增强 王魁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材料论文